1、鴿子如何辨認公母
鑒別鴿復子的雌雄難度是比較大的,制因品系的差異而有所不同。但細心觀察還是有規律可循的。
雄鴿,頭圓額寬鼻瘤大,眼環大而略松,頸粗骨硬有力。龍骨突起長而稍彎,胸骨末端與蛋骨緊接,蛋門較緊,肛門閉合時向外凸起,張開時呈六角形。腳脛骨粗圓而壯。頸羽金屬光澤豐富。主翼羽尖端略呈圓狀,握在手中有掙扎力。氣勢雄壯,趾高氣揚,經常昂首闊步地來回走動,在鴿群中大聲咕嘟咕嘟地鳴叫。好鬥,常追逐它鴿。時常拍翅振飛。尾羽尖端常有污穢。
雌鴿,頭部微狹長,鼻瘤稍小,眼環緊貼,頸軟細而稍長。胸骨短而稍直,蛋骨間距較寬,蛋門較松。胸骨末端與蛋骨之間的距離也較大。肛門閉合時向內凹進,張開時呈星狀。腳脛骨稍細則微扁。頸羽金屬光澤少、差。主翼羽尖端呈尖狀,翅膀收得緊。握在手中的掙扎力不如雄鴿。氣質溫順,好靜不好鬥,常在巢房或僻靜處蹲伏,無情期不與它鴿接近,鳴叫聲小而短粗。尾羽尖端比較清潔。
2、脊椎炎怎麼治療
你好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治療:
(1)葯物治療:可以口服一些葯物包括恩賽類葯和非甾類抗炎葯
(2)手術治療:手術治療嚴重脊柱駝背、畸形,待病情穩定後可做矯正手術,腰椎畸形者可行脊椎截骨術矯正駝背。對頸7胸1截骨術可矯正頸椎嚴重畸形。
(3)其他治療:平時注意鍛煉身體,多做伸展運動,最好睡平板床,別枕枕頭等.希望對你有幫助,祝健康。
3、什麼是恥骨疼
恥骨痛,恥骨位於大腿根部和小腹的交界處。恥骨痛一般發生在孕後期,胎兒大了,恥骨難以承受那麼重的負擔,有些分離了,所以大腿根處酸疼,尤其變化姿勢時。
造成恥骨聯合分離的真正原因並不是很確定,但很多女性在備孕期沒有到專業的整脊正骨館進行脊椎和骨盆檢查,為以下危險因素埋有隱患:
[1](1)孕前脊椎、髖關節等即存在問題,如頸椎病、肩周炎、背痛、腰酸痛、腿疼。
(2)孕前就有恥骨痛、大腿根部壓痛、或O型腿、骨盆移位等隱患。
(3)因外傷導致骨盆骨折或移位。
(4)多胎。
(5)曾生過體重過重的胎兒。
(6)產鉗的使用等也曾被提出 。
此外,恥骨聯合分離若因骨盆排列不正常而來,則常會伴隨有流產、胎位不正、枕後位、斜頭產式或復合產式。
因此,女性在備孕期最好去專業的整脊正骨館進行脊椎和骨盆檢查診斷,若有相關問題應在孕前進行康復解決,以防止孕期習慣性流產及恥骨聯合痛等症狀發生。
4、如何區別頸椎、胸椎和腰椎?
頸椎7塊 胸椎12塊 腰椎5塊 骶椎5塊 尾椎4塊 除去頸1與頸2之間及骶骨和尾骨各節之間外,頸,胸,腰椎各椎體之間由椎間盤相連接 但這不是絕對的,在有的人身上可以發生變異,如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則可能導致出現4個腰椎6個骶椎或6個腰椎4個骶椎等等一些情況,而且這種情況並不是很罕見 另外整個脊柱可以分為3個生理彎曲——頸生理前凸,胸生理後凸,腰生理前凸
5、什麼是頸強直
強直性脊椎炎
【概述】
強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是一種慢性全身性炎性疾病,它的病因不明,主要侵犯脊柱,尤以骶髂關節病變最為常見。它的最為顯著的變化為關節的纖維化和骨性強直。
強直性脊柱炎以往稱為類風濕性脊柱炎,目前該名稱已廢用了達20年之久,理由是強直性脊柱炎與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疾病,強直性脊柱炎亦絕對不是一種特殊部位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因缺乏類風濕因子而又曾被命名為"血清陰性脊柱骨關節病",現在看來亦不確切,因為並不存在有"血清陽性脊柱骨關節病",同樣屬於此類病的很多,包括Reiter病、牛皮癬關節炎、腸源性關節炎、兒童期慢性關節炎等。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古老的疾病,從公元前2、3千年的古埃及人骨骼標本中曾發現從第4頸椎至尾椎的所有椎體全部融合連接成一塊骨骼。在古希臘與阿拉伯文著作中,都曾發現有類似的記載。在19世紀末時Strumpell和Marie對本病進行了詳細的描述,但直到本世紀30年代才有了詳細的放射學檢查的記錄。至70年代初,Brewerton等發現本病具有強力的HLA-B27抗原。
在發病率方面,白種人的發病率為0.05%,多見於男性,男女的比例大致為10∶1。但最近的研究發現女性病例,無論在臨床表現與X線表現,都進展較慢。由於症狀不夠嚴重,診斷往往遲延,造成女性病例稀少的現象。女性病例往往為輕型或亞型,估計男女之間的比例約為7:3。
根據正常人HLA-B27普查的結果,B27陽性的人有20~25%的X線表示出骶髂關節和脊柱炎表現。假使將這種亞臨床型和輕型的都統計在內,本病的發病率可高達1.5%。但也有報告HLA-B27陽性的人中,有5%患有強直性脊柱炎。產生發生率高低不一致的原因是對骶髂關節炎的診斷標准不一,使發生率有顯著差別。必須指出,不是凡發現有骶髂關節炎且伴有症狀者都可以診斷為強直性脊柱炎。
【病因】
強直性脊柱炎至今病因未明,可能與遺傳性易感因素有關。HLA-B27影響本病發病機理的方式至今不清楚,但必須看到B-27與強直性脊柱炎的發病有著密切的關系。並非所有具有B-27抗原的病人都會使疾病發展,B27的存在還不足以使每個人都發病。看來B27本身並不重要,主要是它與其他基因間的不平衡聯系,改變了免疫反應,使機體易於發病,很可能B27抗原作為病毒或其它外來因素的受體,在本病的發病過程中起作用;也可能B27抗原與外來因素有些相似,使這些因素起著異常免疫反應而致病。外來因素種類很多,長期以來懷疑感染是主要的因素,但未能被證實。目前發現革蘭氏陰性腸道桿菌,如肺炎桿菌對本病的發病可能起著作用。
至於致病因子是B27本身,還是與B27有著密切關系的基因,目前還不了解,B27基因可以影響疾病嚴重程度,但不能肯定它可以影響疾病的發展。
【臨床表現】
(一)全身症狀 絕大多數的強直性脊柱炎發病於青年期,起病往往隱匿;40歲以上發病者少見。女性病變發展緩慢,往往診斷延遲。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可有厭食、低熱、乏力,體重下降和輕度貧血等全身性症狀。
(二)局部表現
1.下腰痛和脊柱僵硬 是最為常見的表現。下腰痛發生緩慢,鈍痛狀,講不清痛在什麼地方,有時牽涉至臀部。也可以疼痛很嚴重,集中在骶髂關節附近,放射至髂嵴、股骨大轉子與股後部,一開始疼痛或為雙側,或為單側,但幾個月後都變為雙側性,並出現下腰部僵硬。晨僵是極常見的症狀,可以持續時間長達數小時之久。長期不活動使僵硬更為明顯,病人往往訴說由於僵硬與疼痛,起床十分困難,只能向側方翻身,滾下床沿才能起立。
有些病人疼痛較輕,只有晨僵與腰部肌肉韌帶壓痛點,往往被診斷為"風濕痛"、"纖維織炎",甚至被認為有"神經官能症"。向腿部有放射痛的還長期被診斷為"腰腿痛"和"坐骨神經痛"。
早期時體征不多,可有輕度腰椎活動受限,但只在過伸或側屈時才能察覺。骶髂關節處可有壓痛,但一般不嚴重,隨著病變進展,骶髂關節處於強直,此時該部位可以完全無痛,而脊柱強硬成為主要體征之一。病員能保持雙膝伸直位時將指尖觸及地板並不能據此而認為腰部並無活動障礙,因為良好的髖關節完全可以起代償作用。檢查脊柱有無強直應該從脊柱的過伸、側屈與旋轉等方面全面檢查。下列方法(Schober試驗)有所幫助:病員直立位時在第5腰椎棘突上作一記號,再在脊柱中線距該記號10cm處作第二個記號。囑病員最大限度前屈脊柱而膝關節保持完全伸直位,在正常情況下,兩點之間距離可增加5cm以上,即可達15cm以上。增加不足4cm,可視為腰椎活動減少。
病變繼續發展便會出現胸椎後凸與頸椎發病。此時診斷比較容易。病員靠壁站立,他的枕部無法觸及牆壁,嚴重時可有重度駝背畸形,病員雙目無法平視,他只能靠屈曲髖與膝才能得以代償。至於頸部表現,一般發病較遲;也有隻限於發展至胸段便不再向上延伸的。少數病員早期即發生頸部症狀,並迅速強直於屈頸位。
2.胸廓擴張度減弱 隨著病變向胸段脊柱發展,肋脊關節受累,此時出現胸痛,並有放射性肋間神經痛。只有少數病人自己發覺吸氣時胸廓不能充分擴張。因肋脊關節強直,在檢查時可發現吸氣時胸廓不能活動而只能靠膈肌呼吸。在正常情況下,最大限度吸氣與呼氣,於第四肋間處的活動度可達5cm以上。不足5cm者應視為胸廓擴張度減弱。早期很少有肺功能削弱的。至後期時,由於重度脊柱後凸與喪失胸廓擴張能力,使肺通氣功能明顯減退。
3.周圍大關節炎症35%的強直性脊柱炎可有周圍關節炎,以髖關節最為常見。通常為雙側性,起病慢,很快出現屈曲攣縮和強直,為保持直立位,往往膝部有代償性屈曲。肩關節為第二個好發部位。偶有膝關節病變。其它關節少有發病。
4.關節外骨骼壓痛點 主要發生在胸肋交界處、棘突、髂嵴、股骨大轉子、脛骨結節、坐骨結節和足跟,有時這些症狀也可以早期出現。
5.骨骼外病變 主要為眼部病變,可有急性葡萄膜炎,發生率可高達25%。心血管疾患有主動脈炎,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心臟擴大,房室傳導阻滯和心包炎等。肺部病變主要為肺上葉進行性纖維化。神經系統病變常為繼發性,有自發性寰枕關節半脫位和馬尾神經受壓表現。後者表現為大小便障礙與會陰部鞍區狀麻木。
【實驗檢查】
活動期75%病例血沉增快,但也有正常的,往往出現血清C-正反應蛋白明顯增高。血清鹼性磷酸酶值輕度或中度增高,往往提示病變較廣泛,或有骨骼腐蝕,並不足以說明病變處於活動期。血清IgA和IgM可有輕度或中度增高。
90%以上的病員具有HLA-B27基因。正常人也可有HLA-B27,並與地區與種族有關。歐美白種人6~8%可具有HLA-B27,而海地印地安人50%具有B27。沒有中國人的資料,但知日本人與非洲黑人卻很少具有B27。測定HLA-B27可以幫助診斷強直性脊柱炎,但卻不能作為常規試驗。該試驗不能確定本病的診斷,僅提示有本病的可能性;有許多類似疾病也可以具有HLA-B27。
部分本病患者並不存有HLA-B27,這類病例往往缺乏家族史與較少發作急性葡萄膜炎,但卻具有B7或BW16。
【放射學表現】
以骶髂關節炎最為突出。骶髂關節出現x線徵象時往往已較遲,幾乎完全是雙側性。最初出現的是關節附近有斑片狀骨質疏鬆區,特別是骶髂關節的中下段最為明顯。接著便出現了骨腐蝕與軟骨下骨皮質硬化。在骶髂關節的中下段,髂骨面覆蓋著薄層軟骨,因此該處首先出現骨骼變化,且比較明顯。在骶髂關節的上1/3處,有堅強的韌帶連接著骨面,也可以有類似的X線徵象。
軟骨下骨侵蝕的X線表現為關節間隙的假性增寬。接下去便是纖維化、鈣化、骨橋形成與骨化。一般說來,軟骨下骨皮質硬化比骨腐蝕明顯些,最終骶髂關節完全強直,通常需數年之久。
在脊柱方面主要表現在椎間盤、脊椎小關節、肋脊關節,後縱韌帶與寰樞關節。很少有上述關節出現病變而骶髂關節卻不受侵犯。早期階段,椎間盤纖維環淺層有炎症,伴反應性骨硬化與鄰近椎體腐蝕,使椎體變成方形。纖維環逐漸骨化,並有骨橋形成。同時脊椎後關節和鄰近韌帶亦有類似的變化,最終脊柱完全融合,如竹節狀(圖96-10)。
強直性脊柱炎的患者還可以出現椎間盤周圍椎體骨質腐蝕和硬化,竹節狀改變亦在此節段中斷,通常發生在疾病的後期。臨床上常有急性發作,並有局限性疼痛。該區常有上述X線徵象,稱為"椎間盤炎"。這種病變易誤診斷為結核、化膿性骨髓炎,甚至認為是轉移性病灶。
周圍大關節炎症以髖關節最常見。表現為對稱性、均勻性關節間隙狹窄,軟骨下骨板不規則骨硬化,關節外緣骨刺形成,最後骨性強直。肩關節為第二好發部位,病變情況與髖關節相類似,骨腐蝕主要發生在肱骨頭外上方。
【病理說明】
強直性脊柱炎與類風濕性關節炎有所不同,它主要侵犯纖維軟骨關節,如椎間盤、胸骨柄,恥骨聯合與棘間韌帶。骶髂關節100%受累,有軟骨破壞,腐蝕與軟骨下骨皮質硬化,最後纖維化至骨性強直。
在關節囊和韌帶附著於骨骼處也可以出現局灶性炎性病灶。這些病灶以後也會有反應性纖維化與骨質沉著。還可以有其它關節以外的病灶,如葡萄膜和主動脈根部也可有炎性病變。
【治療說明】
本病無特效治療方法。在急性期主要措施是緩解疼痛與防止畸形。阿斯匹林效果不好。鎮痛作用較好的當首推保泰松與消炎痛類非激素抗炎葯物(NSAIDS)。保泰松開始劑量為每日400mg,分4次服用,維持量為每天100~200mg。它的缺點是副反應大。消炎痛的劑量為100mg,分4次服用,最好臨睡時再加服50mg。缺點也是有副反應。其它新型非激素抗炎葯物具有同樣功效。不主張全身使用皮質醇類激素,但局部應用效果卻很好。皮質醇類激素滴眼劑用於急性虹膜炎效果很好,重度病例可作眶內注射。關節腔內注射也很有效。
在急性期預防畸形發生十分重要。如果早期得到診斷,輕度的畸形並不影響病人的生活。要告誡病人正確對待疾病,在行走、坐位時都要保持良好的姿勢,務必使脊柱保持平直,睡覺時改用硬板床與薄枕。在體療醫師指導下進行鍛煉,免除一切可能招致損傷或誘發畸形的體育運動。
早期的畸形較輕,尚未達到骨性融合,因而畸形是可以糾正的。睡硬板床及作骨盆牽引可望改善。
後期的畸形已有骨性融合,非手術治療難以奏效。對嚴重駝背畸形者可施行脊柱截骨術。手術的指征是:①重度駝背畸形,膝關節與髖關節伸直時雙目不能平視;②病變已靜止,血沉正常;③一般情況良好,年齡較輕,肺功能無多大損害者。腰椎側位片腹主動脈有鈣化者禁忌手術。如雙髖亦有強直者應先行髖關節置換術,才考慮施行截骨術。
脊柱截骨術系在腰椎後部切去楔形骨塊,手法折斷前方韌帶,使腰椎前凸增加,畸形改善。常用的脊柱截骨術有下列數種:
(一)單節段脊柱截骨術 一般選在腰2~3或腰3~4之間。以腰2~3節段為例,截骨的范圍為腰2棘突與下關節突的下半部和腰3棘突及上關節突的上半部,楔形截骨的尖角應針對腰2~3椎間盤水平。截骨完成後即應用矯形架或手法進行矯形,使前方的前縱韌帶折斷,腰椎前凸增加而改善駝背畸形。截骨平面應接觸良好,並需用牢固的內固定物,以往都用不銹鋼絲縛扎棘突,目前以Harrington棒或Luque棒較為常用。術後石膏背心固定時間不應少於6個月。
截骨術的並發症有:①截癱:大都因截骨平面選擇不當所致,截骨的尖端沒有針對椎間盤水平,矯形後出現脊椎移位;②脂肪栓塞:因截骨數量少,矯形時後方骨質受到強烈擠壓,使骨內壓力驟增而使脂肪進入循環;③腹主動脈破裂:腹主動脈硬化者無伸展的能力,強行矯形時可因此而死於手術台上;④矯形度數的喪失:手術後矯形度數的喪失主要原因為石膏背心固定時間不足與後方截骨面接觸不良所致。
(二)單節段截骨術加椎體間植骨術 為防止矯形度數喪失與獲得最大限度矯形,可經腹膜外途徑,直視下矯形並在張開的椎間隙前半部植入方形骨塊,可得到最大限度矯形。
(三)多節段脊柱截骨術 嚴重駝背畸形者可適用多節段截骨術,在腰3~4處行截骨術後可在上方2個節段處即腰1~2處作第二個截骨術,可望獲得良好的矯形。
(四)脊柱截骨術加椎體松骨質掏空術 截骨的尖頂針對腰椎椎體後方。截骨完畢前將椎體內松質骨刮空矯形後造成椎體的塌陷。掏空術使脊柱縮短,比較安全,截骨面接觸好,術後矯正角度喪失的可能性明顯減少。對髖關節骨性強直者宜先行髖關節置換術。
【預後說明】
強直性脊柱炎的病程變化很大,它具有自行緩解或加劇的特徵,一般說來比較輕,並能自動緩解。據統計資料,在發病20年以後,還有65~80%的患者能勝任全日工作。
決定預後的因素是周圍大關節炎症、頸椎強直與重度駝背畸形。這些情況一般發生在發病後的最初10年內。輕型病例可以生活得像正常人一樣的好。
http://www.jkw.cn/special/30/1/2004/08/2522414915.html
6、恥骨錯位一高一低怎麼矯正,導致長短腿,也使我的頸椎傾斜。怎麼矯正?
指導意見:
恥骨位於大腿根部和小腹的交界處。 建議當地正規醫院進一步檢查對症治療。祝您健康
7、正常人體脊椎是什麼形狀
人的脊椎是多種多樣的,頸椎\胸椎\腰椎\骶椎\尾椎各不相同,一般包括椎體和椎弓兩部分.如果你問的是脊柱是什麼形狀的話,回答是S形.
8、脊椎炎能治癒嗎
你好,強制性脊柱炎是一種慢性,進行性,中軸關節受累的關節病變,這種疾病需要長期治療,甚至終身治療,所以您不要著急建議:1.自己要對疾病有正確認識,積極配合治療,2.避免潮濕,生活應乾燥3.忌吃生冷,多吃營養豐富的實食物4.保持心情愉快,轉移注意力
9、眶腔通過什麼與下鼻道相通
眶腔借和與顱中窩相通,通過與下鼻道相通。有眶下神經通過的結構是、和。(視神經管、眶上裂、鼻淚管、眶下溝、眶下管、眶下孔)
Ⅱ填空題 1.運動系統由_、_和_組成 2.長骨呈管狀_,分為體和端。體又稱為_,其內腔稱_,長骨兩端膨大稱為_,體和端相
連的部分稱為_,體和端間幼年時是_,成年後骨化為_。 3.骨主要是由_、_和_構成
4.骨質包括_、_;骨髓有_和_,其中人的一生中都有的骨髓是_,它主要有_機能。 5.頸椎的獨特特點是有_孔,其內多數有_和_通過。第一頸椎既無棘突又無_,其椎體形 成了樞椎的_;第七頸椎稱_。胸椎的獨特特點是有_凹和_凹。 6.胸骨從上向下分為_、_和_三部分,胸骨柄和胸骨體連接處向前微凸的部分為_,其側
方連結的是第_肋。 7.肋骨由_、_和_構成。 8.顱側面最薄弱處是_,它位於_、_、_和_四骨匯合處,常呈_形的縫。其內面緊鄰_ 動脈的前支。 9.眶腔借_和_與顱中窩相通,通過_與下鼻道相通。有眶下神經通過的結構是_、_和_
10.骨骼由_和_構成。骨按形態可分為_、_、_和_四類。 11.肋由_和_兩部分構成。根據與胸骨的連結關系,可分為_和_兩類。
12.下頜底與下頜支後緣相交處稱_,下頜支前方的突起稱_,頦突上端膨大稱_。 13.骶骨底前緣向前突出稱_;骶骨前面的 4 對孔稱_,其內有_通過。 14.椎間孔內有_通過,骶後孔內有_通過。
15.椎弓與椎體間的孔稱_,相連椎骨的椎上、下切跡間為_孔。
16.分布於骨表面,質地緻密的骨質稱_;分布於骨內部,由骨小梁構成的是_;位於顱蓋 各骨內、外板間的松質稱_。
17.髕骨是人體最大的_,股骨是人體最大的_ 18.椎弓後面正中的突起稱_,向上下各發出一對突起分別稱為_和_。
19.各椎孔連結形成_;其內容納_。各骶椎椎孔連結形成,後者向前通_孔,向後通_孔, 向下的開口是_。
20.上鼻甲與中鼻甲之間是_,在此處開口的鼻旁竇是_。 21.額竇開口於_,蝶竇開口於_。 22.中鼻甲與下鼻甲間為_鼻道,下鼻甲下方為_鼻道。
23.肩胛骨外側角上的關節面稱_,它構成_關節。 24.浮助包括第_和_對助,真肋包括第_對肋,假助包括第_對肋。
25.蝶骨分為_、_、_和_4 部,蝶骨體上面的窩稱_。 26.骨性鼻中隔由_和_構成,骨齶由_和_構成。
27.乳突與莖突根部之間的孔稱__,面部中央的孔稱_。 28.寰椎前弓後面的凹窩稱_;樞椎椎體向上伸出的突起是_,它由_形成。
29.骨按部位可分為_、_和_。 30.篩骨可分為_、_和_3 部,篩竇開口於_。 31.顱底內面由前向後的_窩是_、_和_。
32.兩頂骨間的縫稱_,額骨和兩頂骨間的縫是_. 33.脊柱側面觀有 4 個生理彎曲,既頸、胸、腰、骶曲。其中胚胎時已形成的是_和_,腰
曲凸向_。 34.含氣骨有_、_、_、_。 35.圍成骨盆下口的結構有_、_、_、_、_和_,外形呈_形。
36.顱底內、外面都能見到的孔裂主要有_、_、_、_。 37.新生兒顱有_、_和_3 個主要特點。 [參考答案] 1.骨、骨連結、骨骼肌
2.骨幹、髓腔、髓、干骺端、骺軟骨、骺線 3.骨質、骨膜、骨髓 4.骨密質、骨松質、紅骨髓、黃骨髓、紅骨髓、造血
5.橫突、椎動脈、椎靜脈、椎體、齒突、隆椎、肋、橫突肋 6.胸骨柄、胸骨體、劍突、胸骨角、二 7.髂骨、恥骨、坐骨
8.翼點、頂骨、額骨、顳骨、蝶骨,H、腦膜中
9.視神經管、眶上裂、鼻淚管、眶下溝、眶下管、眶下孔 10.骨、關節、長骨、短骨、扁骨、不規則骨 11.肋軟骨、肋骨、真肋、假肋
12.下頜角、冠突、下頜頭 13.岬、骶前孔、骶神經前支 14.脊神經、骶神經後支 15.椎孔、椎間孔 16.骨密質、骨松質、板障
17.籽骨、長骨 18.棘突、上關節突、下關節突 19.椎管、脊髓、骶管、骶前孔、骶後孔、骶管裂孔 20.上鼻道、篩竇後群
21.中鼻道、蝶篩隱窩 22、中、下 23.關節盂、肩 24.11、12、1—7、8—10 25.蝶骨體、大翼、小翼、翼突、垂體窩
26.篩骨垂直板、犁骨、齶骨水平板、上頜骨 27.莖乳孔、梨狀孔 28.齒突凹、齒突、衰椎椎體 29.顱骨、軀干骨、附肢骨
30.篩板、垂直板、篩骨迷路、上鼻道和中鼻道 31.顱前窩、顱中窩、顱後窩 32.矢狀縫、冠狀縫 33.胸曲、骶曲、前
34.上頜骨、額骨、蝶骨、篩骨 35.尾骨尖、骶結節韌帶、坐骨結節、坐骨支、恥骨下支、恥骨聯合下緣、菱形
36.枕骨大孔、卵圓孔、棘孔、破裂孔、頸靜脈孔 37.腦顱大於面顱、顱頂呈五角形、有前囟和後囟等顱囟。 簡答題
1.頸椎、胸椎、腰椎各有何主要特徵? 答:頸椎:椎體小而椎孔較大,橫突上有橫突孔,第二至第六頸椎棘突短而末端分叉,關節
突的關節面近似水平位。第一頸椎無椎體、無棘突,呈環形,故稱為寰椎,其前弓後面有齒
突凹。第二頸椎椎體上有齒突,又稱為樞椎。第七頸椎棘突長,稱隆椎,可作為椎骨計數標
志。胸椎:有肋凹和橫突肋凹,棘突較長並伸向後下方,呈疊瓦狀,關節突的關節面呈冠狀
位。腰椎:椎體較大,棘突呈方形板狀,幾乎水平伸向後方,關節突關節面呈矢狀位。 2.簡述鼻旁竇的名稱及其開口部位。
答:蝶竇,開口於蝶篩隱窩;篩竇,分為前、中、後三群,後群開口於上鼻道,前、中群開 口於中鼻道;額竇及上頜竇,均開口於中鼻道。
3.顱骨可區分為哪兩部分?各部由哪些骨組成? 答:顱骨可區分為腦顱骨和面顱骨兩部分。腦顱骨成對的有頂骨、顳骨;不成對的有枕骨、
額骨、蝶骨、篩骨,共 8 塊。面顱骨成對的有顴骨、齶骨、鼻骨、下鼻甲、上頜骨、淚骨; 不成對的有犁骨、舌骨、下頜骨,共 15 塊。
6.顱前、後窩各有哪些主要孔裂?各通過哪些結構? 答:顱前窩:篩板上的篩孔(有嗅神經通過) 。 顱後窩:枕骨大孔(有脊髓和腦移行處) ,舌下神經管(有舌下神經通過) ,內耳門(有前庭 神經、 面神經和迷路血管通過) 頸靜脈孔 , (有頸內靜脈、 舌咽神經、 迷走神經和副神經通過) 。 5.顱中窩有哪些主要孔裂?各通過哪些結構? 答:視神經管有視神經和眼動脈通過,眶上裂有動眼神經、滑車神經、展神經、眼神經和眼 上靜脈通過,破裂孔有頸內動脈通過,圓孔有上頜神經通過,卵圓孔有下頜神經通過,棘孔 有腦膜中動脈通過。 6.骨性鼻中隔由什麼構成?鼻腔外側壁上主要有哪些結構? 答:骨性鼻中隔由犁骨和篩骨的垂直板構成;鼻腔外側壁上有上、中、下 3 個鼻甲,及上中 下開道和副鼻竇的開口。 7.試述眶腔的交通關系。 答:通過視神經管和眶上裂與顱中窩相交通,通過眶下裂與顳下窩和翼齶窩相交通,通過眶 下管、眶下孔與面部相交通,通過鼻淚管與鼻腔的下鼻道相交通。 8.腕骨有哪幾塊? 答:由橈側向尺側,近側列有手舟骨、月狀骨、三角骨和豌豆骨(在三角骨的前方) ,遠側列 有大多角骨、小多角骨、頭狀骨、鉤骨。 9.骶前、後孔通入什麼部位?有什麼結構通過?骶管裂孔是怎樣形成的? 答:它們均通人骶管。骶前後孔分別有骶神經的前、後支通過。第四、第五骶椎的椎弓板缺 如,形成骶管裂孔。 10.肋可區分為哪幾類?肋由什麼構成?肋弓是怎樣形成的? 答:上 7 對肋稱為真肋,8—12 對肋稱為假肋,第 11—12 對肋又稱為浮肋。肋由前部的肋軟 骨及後部的肋骨構成。第八至第十助的肋骨借肋軟骨與上位肋軟骨相連形成肋弓。 11.肱骨體骨折易損傷哪個神經?為什麼? 答:肱骨體後份有一淺溝稱為橈神經溝,有橈神經通過,故肱骨體骨折易損傷橈神經。 12.髖骨由哪幾部分構成?跗骨包括哪幾塊? 答:髖骨由髂骨、恥骨及坐骨構成。跗骨包括距骨、跟骨、足舟骨、骰骨、內側楔骨、中間 楔骨、外側楔骨 7 塊。 13.椎間孔的構成及其通行物是什麼?
答:椎間孔由上位椎骨的椎骨下切跡和下位椎骨的椎骨上切跡及其間的連結韌帶構成,其中 有脊神經及血管通行。
14.不成對的腦顱骨有哪些?顱頂面觀有哪幾條縫? 答:額骨、枕骨、篩骨和蝶骨是不成對的顱骨。 顱頂面觀主要有 3
條縫:①冠狀縫:由額骨和兩側頂骨連接構成,②矢狀縫:兩側頂骨連接 處,③人字縫:兩側頂骨與枕骨連接而成。 15.新生兒顱有哪些特徵?
答:新生兒顱的腦顱大於面顱;顱頂呈五角形;有顱囪(主要是前、後囪) 。 16.計數肋、椎骨主要的骨性標志有哪些?
答:計數肋;胸骨角平第二肋,肩胛下角平第 7 肋。 計數椎骨:隆椎棘突(第 7 頸椎) ,髂嵴最高點平第 3—4 腰椎棘突之間。
17.軀干有哪些主要骨性標志? 答:胸骨角、頸靜脈切跡、劍突、肋弓、第 7 頸頸棘突等。 18.上下肢各有哪些主要骨性標志?
答:上肢:肩峰、肩胛岡,肩胛下角、肱骨頭、小結節、肱骨內、外上髁,鷹嘴、尺骨頭和
橈、尺骨莖突等。
下肢:髂嵴、髂前上棘、坐骨結節、大轉子、脛骨粗隆、腓骨頭,內、外踝等。 19.頭部有哪些骨性標志? 答:顴弓、乳突、下頜角、枕外隆凸等。 IV
論述題 1. 骨由哪幾部分構成? 答:骨由骨質、骨膜和骨髓構成。 2.試述翼點。 答:翼點位於顱的側面,是額、頂、顳、蝶骨會合處,形成 H
形縫,是顱側面最薄弱處,易 骨折。其內面常有血管溝,有腦膜中動脈前支通過。骨折時常伴有腦膜中動脈破裂出血,形 成硬膜外血腫,故臨床 X 線檢查及手術時應注意翼點。 3.老人為什麼比兒童易發生骨折?
答:老人與兒童相比,有機質相對比例減少,而無機質相對增加,骨質硬而脆,故易發生骨 折。 V 名詞解釋
1.骨膜:包被於骨內、外面,是由纖維結締組織構成的膜,可分為骨外膜和骨內膜。其中骨
外膜較厚,可分為內、外兩層。骨外膜內層、骨內膜有產生新骨的功能。骨膜富有血管、神 經和淋巴管,對骨的再生有重要意義。在骨手術時應盡量保留骨膜。
2.紅骨髓:在松質骨的網隙內,具有造血功能。 3.頸干角:是股骨頸和股骨幹形成的夾角,約成 1300。 4.長骨:凡具有兩端(膨大稱骺)
、一體(稱骨幹) 、中空管狀(管腔稱髓腔)結構的骨是長 骨,分部於四肢,主要適於運動。
5.短骨:體積小,兩骨間相接觸面積較大,呈塊狀,主要存在於腕、跗部,主要適於支持。 6.扁骨:面積較闊,形呈板狀,存在於腔壁,主要適於保護。
7.骶管裂孔:該裂孔是骶管下端的開口,它是第四、第五骶椎椎弓缺如形成的,裂孔兩側有 骶角。 8. 鼻旁竇: 在鼻腔周圍並借管、
裂與鼻腔相交通的腔, 孔、 有上頜竇、 額竇、 蝶竇和篩竇 (前、 中、後群) 。 9.頸動脈結節:第六頸椎橫突前結節明顯肥大稱頸動脈結節。
10.骶角:在骶骨背面下方骶管裂孔兩側,由第五骶椎下關節突形成的上、下縱向隆起稱骶 角。是確定骶管裂孔的標志。
11.尺神經溝:肱骨內上踝後面的淺溝稱尺神經溝。 12.垂體窩:在顱中窩中央,蝶鞍之凹處為垂體窩。 13.下頜孔:在下頜支內面通向下頜管的孔。
14.肋弓:第 8—10 對肋骨的前端借肋軟骨連於上位肋軟骨形成肋弓。 15.胸骨角:胸骨柄和體連結處,形成微向前凸的角稱胸骨角,側方連結第 2
肋。 16.顱囪:新生兒顱骨有許多骨尚未發育完全,骨與骨之間的間隙很大,在一些部位,這些 間隙被結締組織膜所封閉,稱顱囟。
17.骶管:由各骶椎的椎孔連結而成,是椎管的一部分。 18.骨髓:位於骨髓腔和骨松質的間隙內,分紅骨髓和黃骨髓兩種。
19.骺:是長骨兩端的膨大部。 20.椎管:由各椎孔連結起來形成的,其內有脊髓。 [重點內容]
骨的構造、一般椎骨的結構、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徵,骶骨、胸骨、肩胛骨、肱骨、尺骨、橈
骨、髖骨、股骨、脛骨的主要結構。顱骨的組成及顱前、中、後窩的主要結構,顱的整體觀、
各孔裂的名稱及其內通行物。 〔骨學歌訣〕 1.顱骨:卡頜犁顴齶,下甲淚鼻舌,單個犁骨舌下頜,中蝶靠前篩,枕後又前額,兩頂二顳
以縫合(註:卡代表上下) 。 2.顱中窩:眶上裂有動滑眼外展,視神管又動脈來通過,正圓卵圓通過上下頜,棘孔動脈就
是中腦膜。 3.腕骨:舟月三角豆,大小頭狀鉤。 4.附骨:一二三楔骰內舟,上距下跟後出頭。 5.鼻旁竇
蝶篩隱窩是蝶竇,上鼻(道)開口篩竇後;中鼻(道)開口上頜竇,篩竇前中和額竇。 6.骨盆界線 岬和兩翼(骶翼)弓狀線,恥骨梳嵴聯合(上)緣。
7.長骨、短骨和扁骨 肱尺橈掌指為長,股脛腓跖趾共享; 短(骨)腕跗骨共 15, 扁(骨)胸肋肩(胛)骼腦顱。 8.骨盆下口
恥骨聯合是下緣,恥骨下支緊相連;坐骨結節坐骨支, 骶結(節)韌帶尾冒尖。 [連續數字記憶法] 1.顱中窩的主要結構(5 個 1,4 個孔) ; 1
窩管(1 對)裂(1 對)壓(1 對)4 孔。即:1 窩:垂體窩, 1(對)管:視神經管, 1(對)裂:眶上裂, 1(對)壓跡:三叉神經壓跡,
4(對)孔:圓孔、卵圓孔、棘孔、破裂孔。 2.顱後窩的主要結構(1123 結構:1 凸 1 門(1 對)2 溝 3 孔) 1 凸:枕內隆凸
1(對)門:內耳門, 2(對)溝:橫竇溝,乙狀竇溝, 3 孔:枕骨大孔(1 個) 、 頸靜脈孔(1 對)、 舌下神經管內口(1 對)。
第二章關節 選擇題 [A 型題] 1.黃韌帶 A.位於棘突間 B.位於橫突間 C.位於椎弓板間 D.有限制脊柱過度後伸之功能
E.頸部後延形成項韌帶 2.骨盆
A.女性比男性高 B.女性比男性相對寬 C.女性骨盆上口為心形 D.男性恥骨下角較大
E.恥骨上支和坐骨支構成恥骨弓 3.肩關節脫位多發生於 A.關節上方 B.關節外側 C.關節內側 D.關節下方 E.關節前方 4.肘關節
A.屬於聯合關節 B.包括 3 個關節,其中 C.常見的脫位是橈、尺骨向後脫位 D.可單獨完成前臂旋前繞關節屬於滑車關節 E.關節囊外側最薄弱
5.關於膝關節說法錯誤的是 A.是全身關節中最復雜的關節 B.有腓側副韌帶加固,伸膝時最緊張
C.有由透明軟骨構成的半月板,內側「C」形,外側「O」形 D.交叉韌帶實質上是在關節腔之外,即滑膜之外 E.可作屈伸運動和條件性旋轉運動
6.可防止脛骨後移的主要韌帶是 A.前交叉韌帶 B.後 交叉韌帶 C.脛側副帶 D.腓側副韌帶 E.髕韌帶 7.屬於囊內韌帶的是 A.膝交叉韌帶
B.髂 股韌帶 C. 髕韌帶 D. 橈骨環狀韌帶 E. 尺側副韌帶 8. 全身最復雜的關節是 A. 下頜關節 B. 肩 關節 C.肘關節
D.髖關節 E.關節 9.肘關節有 A.囊內韌帶 B.關節盤 C.側副韌帶 D.交 叉韌帶 E. 關節唇 10. 幼兒開始坐立出現的脊柱彎曲是
A. 頸曲 B. 胸曲 C. 腰曲 D. 骶曲 E. 以 上都不對 11.能防止脊柱過度後伸的韌帶是 A.項韌帶 B.棘間韌帶 C.棘上韌帶
D.前縱韌 帶 E.黃韌帶 [K 形題] 12.有囊內韌帶的關節是 ①肩關節 ②膝關節 ③腕關節 ④髖關節 13.
能作旋轉運動的關節①腕關節②髖關節③肘關節④肩關節 14. 屬於聯合關節的 是①下頜關節②胸鎖關節③橈尺近、遠側關節④肩鎖關節
15.上肢帶骨本身的韌帶①肩胛橫 韌帶②喙肱韌帶③喙肩韌帶④盂肱韌帶 16. 有滑膜襞的關節是①肩關節②肘關節③髖關節④ 膝關節
17.關於脊柱,敘述正確的是 ①側面觀有四個生理彎曲 ②第一第二頸椎間的椎間盤最薄 ③頸、腰曲凸向前 ④第五腰椎與骰骨間無間盤
18.構成骨盆上口的結構包括 ①骶岬
②弓狀線 ③恥骨梳 ④恥骨嵴 19.與跟骨相關節的是 ①骰骨 ②腓骨 ③距骨 ④內側楔骨
20.跗橫關節包括 ①距跟關節 ②距足舟關節 ③舟楔關節 ④跟骰關節 [X 型題] 21.人體特有的關節運動是 A.肩關節旋轉 B.拇指對掌運動
C.前臂旋前和旋後 D.樞關節的旋轉 E.脊柱側屈 22.髖關節的韌帶有 A.骶棘韌帶 B.骶結節韌帶 C.髂股韌帶 D.交叉韌帶
E.股骨頭韌帶 23.限制脊柱過度前屈的韌帶有 A.黃韌帶 B.棘上韌帶 C.棘間韌帶 D.前縱韌帶 E.後縱韌帶 24.構成踝關節的有
A.脛骨下端關節面 B.腓骨下端關節面 C.距骨滑車 D.跟骨 E.腓骨下端關節盤 25.椎體間的連結有 A.黃韌帶 B.棘間韌帶 C.前縱韌帶
D.後縱韌帶 E.椎間盤
26 有關節盤的關節是 A.肩關節 B.胸鎖關節 C.肘關節 D.踝關節 E.顳下頜關節
27.肩關節和髖關節的相同點是 A.內韌帶 B.都有囊外韌帶 C.都是三軸關節 D.都能作收和展的運動 E.運動的靈活性基本相同
28.關節的輔助結構有 A.關節頭 B.關節軟骨 C.關節盤 D.關節唇 E.韌帶 29.參與構成橈腕關節的骨有 A 舟骨 B.豌豆骨
C.三角骨 D.尺骨下端 E.橈骨下端 30.肘關節的韌帶有 A.前側副韌帶 B.尺側副韌帶 C.後側副韌 帶 D.橈側副韌帶 E.橈骨環狀韌帶
【參考答案】 1.C2.B3.D4.C5.C6.B7.A8.E9.C10.C11.D12.C13.C14.E15.B16.D17.B18.
E19.B20.C21.AC22.CE23.ABCE24.ABC25.CDE26.BE27.BCD28.CDE29.ACE30.B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