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頸椎 > 頸椎斜位解剖

頸椎斜位解剖

發布時間:2021-02-16 11:03:21

1、頸椎常規體位?正位和側位?還是側位和雙斜位?

正位片:側重順列、鉤突關節、椎弓根等。
側位片:側重生理曲度(包括滑脫)、椎體形態、骨質改變、椎間隙變化,前縱韌帶、項韌帶、棘突上韌帶等。
斜位片:側重椎間孔、椎小關節等。
張口位:側重寰樞椎體及椎間隙。

2、頸部解剖層次

一、觀察頸部淺層結構

1、沿下頜骨下緣剝去淺筋膜並翻向下方,暴露其深面的頸闊肌。觀察頸闊肌,注意其薄且覆蓋廣泛的特點,即橫跨下頜骨和鎖骨兩骨全長的表面,注意其淺面無較大皮神經及皮靜脈。將頸闊肌沿鎖骨切斷並翻向面部,觀察其深面有豐富的皮靜脈、淋巴結、皮神經(或不剝離頸闊肌直接尋找皮靜脈和皮神經)。根據上述觀察,理解該肌是頸部淺層結構的重要標志。

2、尋找皮靜脈與淋巴結:在下頜角下方向下查找頸外靜脈,在頸部中線兩側查找頸前淺靜脈。在靜脈的周圍查找淋巴管。

3、修潔皮神經:在胸鎖乳突肌後緣中點向四周分離查找頸叢皮神經主幹。向上沿胸鎖乳突肌後緣查找枕小神經,提起枕小神經即可鉤出副神經。沿頸外靜脈後方尋找枕大神經。在胸鎖乳突肌表面查找與該面垂直並向前走行的頸橫神經。在副神經下方查找鎖骨上神經後支。

提拉枕小神經牽動副神經,觀察副神經定位於胸鎖乳突肌後緣上、中1/3交點處與斜方肌前緣下、中1/3交點處。沿副神經分離,觀察其行經封套筋膜的深面或由該筋膜形成的鞘內。在副神經周圍可查找到淋巴結。

二、解剖頸深筋膜

結合頸部橫斷面,觀察頸深筋膜,由前向後分別為頸深筋膜淺層、頸深筋膜中層和頸深筋膜深層。

1、觀察頸深筋膜淺層:確認該筋膜圍繞整個頸部形成一個總鞘。觀察該筋膜包繞胸鎖乳突肌和斜方肌形成兩個肌鞘,包繞腮腺和頜下腺,形成兩個腺體筋膜鞘。在胸骨和鎖骨上方切開頸深筋膜淺層觀察其一分為二層,形成兩個間隙的范圍。

2、觀察頸深筋膜中層(頸內臟筋膜):在頸部橫斷面上查找頸部大血管及神經,在其周圍觀察由頸內臟筋膜形成的頸鞘;在氣管、食管和甲狀腺周圍,分離觀察頸內臟筋膜形成的氣管鞘、食管鞘和甲狀腺鞘。

3、觀察頸深筋膜深層:在頸椎前方分離確認頸深筋膜深層即椎前筋膜,沿該筋膜向上、下可追蹤至顱底和第三胸椎。

三、頸外側區解剖

清除胸鎖乳突肌表面的筋膜,暴露胸鎖乳突肌及頸後三角內的頸深筋膜中層。清除頸深筋膜中層,暴露頸後三角內的肩胛舌骨肌下腹,由此肌將頸後三角分為上方的枕三角和下方的鎖骨上三角。

在起點處切斷胸鎖乳突肌並向上翻,暴露肩胛舌骨肌下腹深面的頸深筋膜深層,剝離並清除頸深筋膜深層,觀察其深面的頸叢和臂叢根部。

1、觀察頸叢根部及膈神經的位置,在已解剖出來的副神經下方查找與其平行的臂叢的分支,即胸長神經、肩胛提肌支和菱形肌支。

2、觀察在副神經以上區域,無任何血管和神經,是較安全的局部。

3、觀察前斜角肌及其周圍諸結構,在前斜角肌前方查找鎖骨下靜脈及其屬支,在靜脈角處有淋巴導管注入,左側為胸導管,右側為右淋巴導管;在其表面查找膈神經,在其後方查找上方的臂叢和下方的鎖骨下動脈及其分支。

3、頸椎正側位雙斜位

我是推拿師:您的情況是有些厲害的。
最好是去正規的中醫院去做推拿理療。錐間孔變小變形說明您可能已經有明顯的症狀了而且項韌帶鈣化說明時間已經很長了。
平時注意姿勢做頸椎操。不要一個時間忽然姿勢時間太長。
祝您健康。

4、頸椎正側雙斜位報告解讀

想清楚了解頸椎的病變,只有磁共振看的最清楚。
CR有時看的都不是很清,更何況X光片,不解決問題。

5、人體頸椎的解剖結構 急

頸段脊柱由7個頸椎、6個椎間盤(第1、第2頸椎間無椎間盤)和所屬韌帶構成。上連顱骨,下接第1胸椎,周圍為頸部肌肉、血管、神經和皮膚等組織包繞。

除第1、第2頸椎結構有所特殊外,其餘頸椎均由椎體、椎弓、突起(包括橫突、上下關節突和棘突)等基本結構組成。椎體在前,椎弓在後,兩者環繞共同形成椎孔。各椎孔目連構成椎管,其中容納脊髓。椎體上面周緣的兩側偏向後方,有脊狀突起,稱為鉤突。鉤突與相鄰的上一椎體下緣側方的斜坡對合,構成鉤椎關節(亦稱椎體半關節——Iuschka關節)。此關節能防止椎間盤向側後方突出。椎弓根上、下緣的上、下切跡相對形成椎間孔,有頸脊神經根和伴行血管通過。通常頸脊神經僅占推間孔的一半,在骨質增生或韌帶肥厚時,孔隙變小、變形,神經根就會受到刺激和壓迫.產生上肢疼痛、手指麻木等症狀。頸椎的橫突較短,其中間部有橫突孔,除第7頸椎橫突孔較小外,其餘均有椎動脈通過。當頸椎發生骨質增生等病變時,可導致椎動脈血液動力學方面的改變,影響大腦血液供應,產生眩暈、惡心等症狀。

頸段各椎骨間以韌帶、椎間盤和關節等互相連結。椎體自第2頸椎下面起,兩個相鄰椎體之間,由具有彈性的椎間盤連接;椎體與椎間盤的前後有前、後縱韌帶及鉤椎韌帶等連結;椎弓間則通過關節突關節、黃韌帶、棘間韌帶、棘上韌帶和項韌帶、橫突間韌帶相連結。頸椎的韌帶多數由膠原纖維組成,承擔頸椎的大部分張力負荷。除黃韌帶外,其餘大部分韌帶延展性低,是頸椎內在穩定的重要因素。韌帶的彈性,一方面保持頸椎生理范圍內的活動;一方面又有效地維持各節段的平衡。黃韌帶在頸椎後伸運動時縮短、變厚,屈曲時延伸、變薄。年輕人的黃韌帶在壓應力作用下縮短、增厚,不易突入椎管,但隨年齡增長,黃韌帶彈性降低,則易折曲而不縮短,突入椎管產生脊髓壓迫。椎間盤的生理功能除了連接相鄰頸椎外,更重要的是減輕和緩沖外力對脊柱、頭顱的震盪,保持一定的穩定性,參與頸椎的活動,並可增加運動幅度。

在頸椎中,我們將第1、第2頸椎,即寰、樞椎稱為特殊頸椎。寰椎呈不規則環形,由一對側塊、—對橫突和前、後兩弓組成,上與枕骨相連,下與樞椎構成關節。其解剖特點有:位於側塊兩端的形似三角形的橫突上,有肌肉與韌帶附著,對頭頸部的旋轉起平衡作用;橫突孔位於其基底部偏外,較大,有椎動脈和椎靜脈從中穿行;後弓上方偏前各有一斜行深溝通向橫突孔,椎動脈出第1頸椎橫突孔後沿此溝走行;前、後弓均較細,特別是與側塊相連處,易受暴力而導致該處骨折與脫位。樞椎是因椎體上方有一稱之為「齒突」的柱狀突起,且齒突具有「樞』』的作用而獲名。其解剖特點有:齒突原為寰椎椎體的一部分,發育中發生分離且與樞椎融合,所以較易出現齒突缺如、中央不發育、寰椎與枕骨融合、寰樞融合等畸形和變異,並由此引起該區域不穩定而壓迫脊髓;齒突根部較細,在外傷時易骨折而導致高位截癱危及生命。除了第l、第2頸椎之外,第7頸椎的棘突也與其它頸椎有所不同。該棘突長而粗大,無分叉而有小結節,明顯隆起於頸椎皮下,成為臨床上辨認椎管的骨性標志,因此,人們也稱其為隆椎。第7頸椎橫突若過長,或有肋骨出現(稱為頸肋)時,往往可引起胸腔出口狹窄綜合征。

6、請問,在普通X線攝影中,頸椎左前斜位與右前斜位分別顯示的是什麼?是左前斜位顯示左側椎間孔還是右側的!

頸椎左前斜位顯示左側的椎間孔與椎弓根,右前斜位顯示右側的椎間孔與椎弓根;左前斜與右後斜顯示一樣,右前斜與左後斜顯示一樣。

7、CR頸椎正側雙斜位

全部正常的,你要知道什麼怎麼回事?脖子痛?肌肉勞損吧,別長時間低頭了。

與頸椎斜位解剖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