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頸椎病的最好鍛煉方法
作用與適應證 中醫學認為頸椎病系因頸項長時間勞累,氣血失和,加上外感風回寒、阻滯答經絡所致,推拿治療可以不可以調和氣血,桂風散寒,疏筋通絡,從而達到解痙止疼的作用。推拿適用於除了嚴重頸脊髓受壓的脊髓型以外的所有各型頸椎病。
2、頭頸部治療手法是怎樣的?
一指托天法以一食指端於患者頭頂正中(以上為天、為陽,以頂為天)百會穴點而按之,稱為一指托天法。
操作要領:患者坐位或卧位,醫者以食指端(拇指指腹抵於食指的二、三節間屈側,中指指腹抵於食指二、三節背側輔以食指)著力於施治部位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聯線之交點),由表及裡,由淺人深,垂直持續地點按1~2分鍾,並同時輕按微顛,患者可覺從頭頂向背後有溫熱感下散而達兩腿,並有氣感上提。操作時取穴要准,點托持續,點而啄之,不宜晃動、捻轉,加用施內動勁效果更佳。此法主要用於氣虛患者。
注意事項:操作前需將指甲剪短、修圓,操作不可急躁忙亂。
功效:開竅寧神,平肝息風,升陽固脫,理氣消滯,補虛益氣。
主治:頭暈,頭痛,腎下垂,胃下垂,子宮脫垂,脫肛,心煩郁悶,中風偏癱,神經衰弱,驚悸健忘等。
[文選]《實用中醫推拿學》:按百會法:按壓時患者頭頂應與醫者之拇指保持垂直方向。
作用:健腦寧神,回陽固脫。
主治:血虛眩暈,頭巔頂痛。
《新推拿法》:拇指按或揉,稱揉按百會法。次數按30~50次,揉100~200次。
主治:頭痛驚風,目眩,驚癇,脫肛,遺尿等。臨床應用:百會為諸陽之會,按揉之能安神鎮驚,升陽舉陷,治療驚風、驚癇、煩躁等症,多與清肝經、清心經、掐揉魚際等合用。用於遺尿、脫肛等症。常與補脾經、補腎經、推三關、揉丹田等合用。
[文摘]以拇指立起,戳入痛點或穴位上,點而不移,持久至病人有舒適感和傳導感為宜,可以根據經絡循行,戳點遠距離之穴位,其作用為通暢經絡,鎮靜止痛。(《全國中醫骨傷科學術論文》1983年,匯編)將手指按壓患兒百會穴,重復數十次具有升陽舉陷的作用。(《雲南中醫雜志》1983年6期)[按語]一指托天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的擠壓類手法,是以一指指端著力於百會穴進行操作的主要方法,本法臨床應用廣泛,指針按摩流派用其通經活絡,經絡臟腑按摩流派用其開竅寧神,兒科按摩流派用其升陽舉陷等。
乾洗頭法雙手十指略分開,分別於頭部左右耳輪上始,著力於頭皮施治部位搓動撓抓,形如洗頭,故稱為乾洗頭法。
操作要領:患者正坐位,醫者沉肩、垂肘、懸腕,雙手十指略分開,自然屈曲,以指端及指腹著力於頭部左右(耳輪發際之上)對稱用力搓動撓抓,搓而不滯,動而不浮,形如洗頭但沒有泉水,相對著力,緩慢移動直至頭頂正中交叉對攏,再反復數次。此法主要用於頭部,是配合全身按摩應用的一種手法。手法後患者頭部溫熱輕松,精神煥發,如摘重盔,如松緊箍,實為神妙。
注意事項:操作過程中手法需靈活持續,用力均勻和緩,避免損及毛發、皮表及產生疼痛刺激。
功效:疏通氣血,溫通經絡,安撫神經,祛風定痛,溫熱散寒,平肝潛陽,防鈹抗老。
主治:外感風邪,頭痛頭宣,神經衰弱,失眠健忘;輕搓推移可安眠、鎮靜;重搓推移則疏散風邪,平肝降壓,並可使人精神煥發。
[文摘]以雙手十指抓頭皮,在整個頭部輕松的抓,指要靈活,抓要柔和,用以配合治療頭痛、頭暈。(《廣東中醫》1980年7期)[按語]乾洗頭法是摩擦類手法中以雙手十指著力於頭部的手法之一,傷科按摩流派用其腦傷巔疾,益氣升陽;經絡臟腑按摩流派用其通調氣血;內功按摩流派用其潛陽健腦。本法在臨床應用廣泛,在保健按摩中作為安神法使用,是自我保健按摩的主要手法。
四指戳頂法以四指端(拇指、食指、中指、沒有名指)戳而點之,著力於四總神穴,點而不移,稱為四指戳頂法。
操作要領:患者坐位或卧位,醫者以四指端對准四總神的四個穴位(即:百會穴前、後、左、右各一寸處),以百會為中心,循於左右奇穴,正中督脈,持續著力於施治部位,戳而點之,點而不移。此法主要用於頭頂部,戳點時沒有需加用其它手法。
注意事項:操作前須准確取穴定位,戳點宜星垂直角度,不可歪斜挪動移行。
功效:散風活絡,平肛息風,舒肝祛郁,祛寒解表。
主治:頭痛難忍,頭暈目眩,癲癇發作,身熱汗閉,頭頂脹痛,神經衰弱。
[文摘]戳人痛點或穴位上,點而不移,持久至病人有舒適感和傳導感為宜,可根據經絡循行戳點遠距離之穴位。其作用為通暢經絡,鎮靜止痛。(《全國中醫骨傷科學術論文》1983年,匯編)治療小兒遺尿,點中脘,揉丹田、氣海、三陰交、百會、四總神、關元、龜尾及點按龜尾等。(《湖北中醫雜志》1984年3期)[按語]四指戳點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的按壓類以四指端著力於四總神穴的手法之一。四總神穴共四個,有止痛、益智作用。此法主要被經絡臟腑按摩流派用於安神開竅,內功按摩流派用於通暢經絡,指針按摩流派用於通調氣血,民間應用極為廣泛。
三指拿推法以拇指、食指、中指協同作抓而拿推,推而移之的反復操作,稱之為三指拿推法。
操作要領:患者坐位或卧位,醫者以一手置於患者前額,另手以三指(拇指、食指、中指)略分開屈曲,指腹著力於施治部位抓而拿推或雙手相對應地同時抓而拿推,推而移之。即以三指的對合力抓而拿推或三指分別對准三條經絡(可離穴但不可離經)循經一抓一拿,一推一移,抓而拿之,拿而自如,推而移之,移而不浮,連貫持續,反復施之,剛中有柔,柔中有剛,剛柔相濟,以被施治部位有微熱輕松感為宜。此法主要用於頭部,多配合全身按摩時使用。
注意事項:此法與復式手法中的三指拿法的區別是三指拿法以拿法為主,而三指拿推法是以抓拿、推移為主,不可相混。
功效:通調督脈,溫經活絡,散風祛邪,活血止痛,疏通陽脈。
主治:頭暈頭痛,鼻塞流涕,見風流淚,頭重目眩,神志不清,神經衰弱,腦震盪後遺症,後頭痛。
[文選]《新推拿法》:用大拇指和食、中兩指提拿一定部位和穴位進行一緊一松的拿捏、旋轉推動,用於頸項,對頸項、關節酸痛等症常用本法作配合治療。具有祛風散寒,開竅止痛,緩解肌腱、肌肉痙攣等作用。[文摘]拇指和食、中兩指對稱用勁拿住皮膚肌肉並推之。主治頭痛等。(《全國中醫骨傷科學術論文》1983年,匯編)[按語]三指拿推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的擠壓類及推盪類結合的以三指著力於頸項或肌筋等部位的手法之一。此法臨床應用廣泛,常被傷科按摩流派用於緩解肌筋,經絡臟腑按摩流派用於調和氣血,小兒按摩推拿流派用於消腫止痛等。
五指拿推法以五指略分開,於施治部位抓而拿推,推而移動地一起一落,拿而推之,稱五指拿推法。
操作要領:患者正坐或卧位,醫者一手置於枕後,另手置前額,五指略分開,自然屈曲,以五指端和指著力對准一經(即:督脈、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並分置於一穴(即五指分別置於五個穴),雙手對移並協調用力抓而拿推,推而移動地一搓一拿,一推一移,緩慢持續,著於五穴(前額部:左右陽白穴,左右攢竹穴,正中印堂穴;枕後部風池穴、天柱穴、風府穴),循五經,順序拿推,持續著力,推而拿之,拿而不滯,推而移動,移而不浮,剛柔相濟。此法主要用於頭部的循環治療。
注意事項:操作中以拿而搓推為主,循經而行,五指拿法則是以五指的協同抓拿為主。
功效:滋陰潛陽,通經活絡,活血止痛,明目清腦,通調氣血。
主治:肝陽上亢,高血壓症,頭痛目眩,視物不清,外感頭痛,鼻塞流涕,咽痛口苦,頸項強痛,肩痛,落枕,頸源性頭暈,心悸,半身不遂。
[文選]《推拿簡編》:頭部指推法,患者坐位,術者於患者之右側,用五指分別置於頭部督脈、膀胱經、膽經,自前發際推向後發際5~7次。術者再站立於患者之後,沿兩側之胸鎖乳突肌拿捏3~5次,拿肩井3~5次,治失眠。
《新推拿法》:患者取坐勢,醫者站於患者背後,一手扶住前額,另一手用拿法自發際至枕後往返3~5次,隨後拿風池,腦空,接著用兩手拇指羅紋交替抹頸部兩側胸鎖乳突肌,自上而下7~10次。治療思慮勞倦、內傷心脾的失眠。
[文摘]頭為諸陽之會,有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及督脈循行,腎屬水,肝屬木,水不涵木則肝陽乘虛上擾,通過膀胱與腎的表裡關系調節,從而達到滋陰潛陽。肝主疏泄,喜條達,肝鬱化,化則肝陽上亢,通過膽與肝的表裡關系調節以達到平肝潛陽,督脈經總督一身之陽,通過對督脈的治療,加強膀胱經、膽經的作用,所以頭、頸。項是推拿治療高血壓被擇作為治療部位的理由。(《上海中醫葯雜志》1984年5期)[按語]五指拿推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的擠壓類及推盪類手法中以五指同時著力於頭頸及肩井的手法之一。本法臨床應用廣泛,常被傷科按摩流派用於通經活絡,柔筋止痛;經絡臟腑按摩流派多用於滋陰潛陽,補益心脾;小兒按摩流派用於散風解表等。
四指歸提法以雙手拇、食指端分置於同側同池、太陽穴,著力向內歸而上提,稱為四指歸提法。
操作要領:患者正坐位,醫者立於患者背後,操作前先將雙手拇手挑起,中指隨之伸直,以虎口對准同側耳垂,拇指端對准耳後下風池穴,中指端置於太陽穴,然後四指同時施力,向內歸而向上提,由表及裡,持續著力,四指缺一不可,故而得名四指歸提法。此法用於頭部,需動作輕巧,取穴准確,施法以微力為宜。
注意事項:操作時以指腹接觸穴位,施力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緩慢持續,嚴禁暴力擠按捏摳。
功效:疏風止痛,聰耳明目,疏散頭風,清熱解表,調和陰陽,補益氣血,健腦安神。
主治:感冒頭痛,頭暈目眩,頸項強痛,眼疾鼻病,耳聾耳鳴,失眠健忘,神經痛,偏癱腦疾,偏正頭痛。
[文選]《臟腑經絡按摩》:風池穴位於腦空下發際陷中,當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之間,平風府穴處,功效;疏風散熱,聰耳明目。
主治:感冒頭痛、頭暈,目赤痛,肩背痛,發熱,癲癇等。……太陽位於眉梢與目眥中央,向後約一橫指處取穴。具有疏風清熱,明目止痛。
主治:偏正頭痛,目赤紅腫。
[按語]四指歸提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的擠壓類手法中的拇指、食指分別著力於足少陽膽經風池穴、經外奇穴太陽穴的手法之一,兩穴配合施以歸提,以補益,助陽,通經活絡。臨床常被經絡臟腑按摩流派用於疏風散熱,指針按摩流派用於通經活絡,內功按摩流派用於健腦安神等。
揉拿項肌法以拇指與餘四指指腹的合力,施用於患者頸項部的一種手法,稱為揉拿項肌法。
操作要領:患者坐位者俯卧位,頭略後仰,使局部稍放鬆,醫者以拇指與餘四指指腹的合力於患者頸項部施用揉而拿自上而下的反復操作。此法主要用於治療頸項及內科諸征手法之一。
注意事項:操作中不宜抓拿、揪扯,避免損及局部皮表,操作過程中不可過急,掌指盡力張開,以求盡力加大治療面積。
功效:通經活絡,散寒祛邪,開竅止痛,開導閉塞,緩解痙攣,疏筋活絡,調和氣血,理氣松肌,疏風定痛,通陽解表。
主治:頸椎疼痛,感冒發熱,頭痛頭風,眩暈頭痛,肝火上擾,虛火上炎。
[按語]揉拿項肌法是擠壓類手法的聯合應用於項部。頸部屬陽通脊,所以通過手法揉拿起到了通陽解表的作用,項肌由頸脊所主,故可治療頸椎諸疾亦是所有手法應用的先行,所以這個手法應該准確的應用。
雙運太陽法以雙手中指或拇指分別於左右太陽著力點運,稱為雙運太陽法。
鴛鴦理額法以雙手拇指點運太陽後將拇指吸定於太陽穴,並以此為軸心向內上旋轉,餘四指相互交叉,成雙成對地同時理額入發際,稱為鴛鴦理額法。
操作要領:患者正坐或仰卧位,醫者以雙手拇指指腹分別點運兩側太陽、頰車、耳門、聽宮、聽會等穴位後,再將雙拇指移回到太陽穴吸定。餘四指伸直後相互交叉,形如「鴛鴦橋」舒理前額至發際之上。操作時雙手密切配合,動作要協調,以理額為主要治療手段,以指偏峰推理為主,推而移行,沉而不滯,浮而不滑地完成整個手法操作。此法常作為全身按摩療法的配合手法,很少單獨使用。
注意事項:操作中避免重力揉、捋,不可忙從急施,注意保護皮表。用以鎮靜安神時手法宜更輕。
功效:通經活絡,消積破結,散邪除悶.活血止痛。
主治:頭痛,三叉神經痛,外感風熱,牙痛,面神經麻痹,神經衰弱。
[按語]鴛鴦理額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的摩擦類以雙手拇指及拇、食指偏峰著力前額部的手法之一。此法臨床應用廣泛,北京的曹錫珍先生綜合了點法、揉法、推法、抹法的優點,設計了一套完整的鴛鴦理筋法,臨床應用頗有特色。
孫猴搔抓法雙手手指自然略分開並屈曲,形如爪,於施治部位自下而上地反向搔抓,形如孫猴搔抓剔癢,稱為孫猴搔抓法。
操作要領:患者仰卧或俯卧位,醫者雙手對稱同時著力,沉肩、垂肘、懸腕,五指略分開,自然屈曲呈爪形著力於頭部兩耳前後,循於頭皮毛發根部,自上而下地搔而抓之,輕而不浮,重而不沉,深入皮表,淺循毛發,形如孫猴剔癢,反復搔抓逐漸移至頭頂至交會。此法主要用於頭部,反復搔抓,以輕刺激於頭皮及豎毛肌。
注意事項:操作前應將指甲修圓剪短,操作時著力不宜過重。
功效:補益肝腎,滋陰潛陽,平衡陰陽,調節神經末梢,通經絡,疏散風邪。
主治:頭痛頭暈,耳鳴,口乾舌燥,失眠健忘,神經衰弱,腦震盪及中風後遺症。
[按語]孫猴搔抓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的摩擦類手法與舒暢類手法的結合,它是以雙手十指端著力於頭部兩側的手法之一一。本法臨床應用不甚廣泛,一般被內功按摩流派用於平肝息風,潛陽健腦;經絡按摩流派用於安撫神經,舒展肌筋等。本法著力較輕浮,常作為全身按摩手法的配合手法應用,很少單獨使用。此法多見於五禽動功中的猴子功,它吸取了五禽動功的特點,改變了其原有的快速、短促的弱點而逐步形成一種完善而獨特的手法。
分陰陽法以雙手拇指或大魚際螺紋面著力於前額正中分別向左右兩側分推,稱為分陰陽法。
操作要領:患者正坐或仰卧位,醫者以雙手拇指或大魚際螺紋面或指偏峰於患者前額正中同時著力分別向左右兩側分推,往返推移,左為陽,右為陰,故謂分陰陽法,操作時雙手著力輕而不浮,實而不滯,順序分推,以皮膚潮紅為宜。此法應用於頭部,著力從印堂至太陽,循督脈逐漸上移分推至神庭往左右頭維順序分推。可調整陰陽,補偏救弊。
注意事項:操作中注意保護皮膚,必要時可加用一些潤滑劑。本法常配合全身按摩手法應用。
功效:疏風解表,醒腦明目,鎮驚安神,發汗解表,散滯解郁,調和陰陽,行氣止痛,通經活絡。
主治:外感風邪,頭痛頭暈,肝陽上亢,高血壓症,中風不語,口角歪斜,小兒驚風,神經衰弱,健忘失眠。
[文選]《小兒推拿》:用兩手螺紋面自穴中間向兩旁作反方向劃開、推動,……而惟陰陽有分之說,以醫人用左右兩大指於陰陽穴處向兩邊分,故謂之分,而亦謂之推也。
《推拿抉微》:分推太陰、太陽穴法,於開天門後從眉心分推至兩眉外梢、太陽、太陽三穴九數,太陰穴在右眉外梢,太陽穴在左眉外梢。
[按語]分陰陽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的摩擦類手法中以雙手拇指著力於前額眉心左至太陽、右至大陰的手法之一。經絡臟腑按摩流派用其活血化瘀,小兒按摩流派用其解表清熱,且為小兒按摩流派的常用手法。
推運印堂法以雙手四指指腹,自兩眉正中著力推向上至發際,循於督脈,推而運之,稱之為推運印堂法。
操作要領:患者正坐或仰卧位,醫者以四指(食、中、環、小)指腹,自兩眉正中印堂督脈而上,推運之至神庭,交替還返,自下而上,推運兩眉之間及前額正中。此法循督脈於頭上,督脈有統攝全身陽氣,維系人身元氣兩大作用,頭又為諸陽之會,故推運印堂有調整和興奮全身的作用。
注意事項:操作中不可歪斜,不宜按壓、擠捏,不可暴力搓擦,注意保護皮表。
功效:祛風熱,寧頭痛,開腠理,通經活絡,調和氣血,祛郁行滯,消除煩悶。
主治:頭痛眩暈,目痛鼻疾,前額脹痛,高血壓,神經衰弱,失眠,精神萎靡,感冒發熱,產後血暈不語。
[文選]《中醫臨床推拿手冊》:病人任選坐位或仰卧位,自眉中間印堂至前額、兩眉外端太陽穴處用推法。
作用:清熱安神,鎮靜止暈。治療:前額脹痛,頭暈目眩,雙目紅腫,失眠症。
《實用中醫推拿學》:以拇指掌側面置於兩眉間印堂處,自印堂直上摩至神庭,自上摩動用力均勻,緩而有力。
作用:祛風熱,寧神志。主證:感冒風寒表證。
《新推拿法》:仰靠位或仰卧位,先用一指推法自印堂沿眉問推向頭維、太陽等穴,往返數次,配合按法和抹法。
[按語]推運印堂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的摩擦類及推盪類手法中以雙手拇指螺紋面著力於前額印堂的手法之一。印堂穴位於兩眉正中,具有安神、鎮靜止痛的功效,以拇指推運印堂並循於督脈,則效果更為明顯。本法臨床常被小兒按摩流派應用,又稱開天門法,用於治療小兒驚風,經絡臟腑按摩流派則用其治療風寒表證。本法常作為全身按摩的配用手法應用,很少單獨使用。
抹雙柳法以雙手拇指偏峰或餘四指循眉以柳,推而抹之,稱為抹雙柳法。
操作要領:患者正坐或側卧位,醫者以雙手拇指偏峰或餘四指著力於眉內側始,循眉弓過要至眉梢絲竹空止,往返推而抹之。此法主要用於雙眉部位,行於眉弓毛發之中,均勻和緩順行滑抹數次,患者自感眼前豁亮,頭腦輕松,精神煥發,實為妙也。
注意事項:操作中雙手拇指對稱而同時著力,切不可自外向內逆行。
功效:滋陰潛陽,養血安神,醒腦明目,活絡止痛,疏風解表,鎮靜止暈。
主治:外感發熱,驚風,前額疼痛,偏正頭痛,流淚,視物不清,目赤腫痛,眼疾,發狂。
[文選]《實用中醫推拿學》:沿眉弓方向摩動。
作用:宣洩太陽熱氣,活絡明目。主證:目疾初起,眼紅流淚,痛癢交作,怕熱羞明,視物不清。
《臟腑經絡按摩》:攢竹穴位於眉毛內側端,即眶上切跡處。
功效:散風明目,清腦止痛。手法:分撥法。魚腰穴在眉毛正中,眼平視,下對瞳孔。功效:清火明目。
主治:眉棱骨痛,目赤腫痛,眼臉瞤動,近視……用大拇指指腹,……在施術部位或穴位上作直線形的推動。
《新推拿法》:自眉頭起沿眉向眉梢成一橫線,兩拇指自眉心向眉梢作分推,稱推眉弓,30~50次。
主治:外感發熱,驚風,頭痛,目赤痛。臨床應用:推眉弓能疏風解表,醒腦明目,止頭痛。常用於外感發熱、頭痛,多與推攢竹、揉太陽等合用。……推坎宮醫用兩大指自小兒眉心分過兩旁是也。
《釐正按摩要術》:推坎宮法,治外感內傷均宜。醫用兩大指,春夏蘸水,冬春蘸蔥姜和真麻油,由小兒眉心上,分推兩旁。
[按語]抹雙柳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的摩擦類手法中以雙手拇指著力雙眉的手法之一。雙柳眉起於攢竹經魚腰止竹空,具有散風明目,精腦止痛之功。本法臨床常被小兒按摩流派用以開竅鎮靜,經絡臟腑按摩流派用於清腦明目等。此法主要配合全身按摩手法應用。
乾洗臉法以雙手推運撫摩面頰,形如洗臉,卻沒有水巾,故稱之為乾洗臉法。
操作要領:患者正坐或仰卧位,醫者以雙手五指略並攏稍屈曲,著力於患者左右面頰,同時自上而下,旋轉往返地推運之,形如雙手洗臉。操作時應以雙手指腹與掌心著力,掌指相互協作,指腹以點揉為主,掌心以撫摩推運為主,或以魚際揉運,此法集中了推法與運法的優點,同時輔以點法、揉法與鴛鴦理額法相銜接,故應用較普遍。手法通常以局部紅潤、微熱及患者舒適爽快、精神振奮為宜。
注意事項:操作過程注意保護皮膚,有循經絡或循肌筋兩種著力順序。
功效:除風痰,祛寒邪,溫通經絡,行氣活血。
主治:口眼歪斜,面神經麻痹,頭暈目眩。
[按語]乾洗臉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的摩擦類及推盪類手法中以雙手指掌螺紋面著力於顏面部的手法之一。本法臨床應用廣泛,常被經絡臟腑按摩流派用於溫通經絡,小兒按摩流派用於疏風開竅。特別對近幾年的美容按摩流派,更是不可缺少的手法。
內應外合法以一手拇指置於患者口內,餘四指置於口腔外對應部位,一內一外,在兩腮上下及上下口唇著力揉捏,稱為內應外合法。
操作要領:患者坐位或仰卧位,略張口,醫者用綳帶纏繞拇指後伸入口腔,置頜弓之外(牙齦外側),餘四指置口腔外與拇指對應部位著力,五指同時相互配合里應外合地揉捏捋推。手法應揉而不滯,捏而不實,推而滑動,運而輕浮,動作輕巧。此法主要用於頜面部之經絡、肌筋、穴位。
注意事項:操作時注意保護齒齦及口腔粘膜,施術後以纏裹於拇指的紗布沒有血跡為宜。
功效:疏風散熱,通鼻開竅,疏風活絡,利牙關。
主治:鼻疾,驚風,面神經麻痹,口眼歪斜,口噤不開,牙疼,下頜關節炎,流涎,耳疾,中風偏癱。
[按語]內應外合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的擠壓類手法中以拇指及餘四指著力於頜面部的手法之一。臨床常用以治療面神經麻痹、偏癱後遺症、口眼歪斜。本法與朱金山先生提出的按摩推拿四應大法是完全一致的。所謂四應,即應經絡、應穴位、應部位、應症狀。手法分:商接法、間接法、相對法、強弱法、誘導法、補瀉法。朱金山先生的獨特見解為內應外合手法提供了理論及臨床應用的依據。
雙指開宮法以雙手食指端置患者左右聽宮穴,同時相對點按,形如雙指打開宮門之勢,稱為雙指開宮法。
操作要領:患者正坐,醫者立於患者背後,以雙手食指端分別著力於患者兩側聽宮穴,同時相對點按,形如雙指開宮之勢。聽宮位於手太陽小腸經的耳門與聽會間,操作時用雙指對點,點而吸定,按而散之,由淺人深,由表及裡,逐漸施力。此法是專用手法,可配合應用於全身按摩。
注意事項:操作時避免暴力戳按,並嚴格控制著力的程度。
功效:消腫止痛,活血散瘀,通耳開竅,散熱止痛,通經活絡,調和陰陽。
主治:耳鳴,耳聾,眩暈,心絞痛,面癱,三叉神經痛,外耳道炎,中耳炎,齒痛。
[按語]雙指開宮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的擠壓類,以雙手食指著力於聽宮穴的手法之一。聽宮穴位於手太陽小腸經間,主耳聾、耳鳴、耳痛。臨床上指針按摩流派常施用於點穴開筋,通經活;經絡臟腑按摩流派常施用於理氣活血。最近有用此法治療頭暈動症的報道。
二龍戲珠法以拇指、食指指腹於喉結上麗旁著力,兩指相對點揉,因兩指相對形如雙龍,喉結圓如珠,故稱為二龍戲珠法。
操作要領:患者正坐或仰卧位,頭稍後仰顯露喉結,醫者以拇指與食指指腹置於喉結左右(即:外金津、外玉液),兩指對合點揉。點而揉捻,點則按之,揉而動之,捻則旋轉。此法宜輕揉而中空如戲珠。
注意事項:切忌暴力捏按,損及皮肉、喉結,著力以向下傾斜為宜。施術之前,須與患者講話,應用目的,求得患者密切配合。
功效:清熱利咽,活血化瘓,理氣松肌,消腫止痛,溫經散寒。
主治:流涎,口腔炎症,咽喉疼痛,聲音嘶啞,中風不語。
[文選]《臟腑經絡按摩》:部位喉頭兩側,患者取坐位,施術者以大指指腹按壓左右側喉頭部的壓痛點(通常咽喉疼痛的病人,其喉頭左右側均有敏感疼痛點),連續施以按點、壓點,按壓時令患者咽唾液。按壓畢,局部施以捻轉法和揉法。功效利咽止痛。治咽喉痛。
[按語]二龍戲珠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擠壓類及摩擦類以拇、食指指腹著力於喉結兩側的外金津、外玉液穴的手法之一。左為外金津,右為外玉液,系經外奇穴,具有消炎止痛,利咽息風之功。臨床常被經絡按摩流派用於清咽利喉,指針按摩流派用於通經活絡。外金津、外玉液是治療中風不語的重要穴位。二龍戲珠法在臨床應用也較普遍。
雙揪鈴鐺法以雙手拇指與食指對合著力於患者左右耳垂向下垂直揪神,因耳垂形如鈴鐺於左右相掛。故稱為雙揪鈴鐺法。
操作要領:患者正坐位或仰卧位,醫者雙手分別以拇指與食指指腹的對合力於患者兩側耳垂著力揪伸3~5次。再以拇指於耳垂部推按l~2次為宜。此外,還可根據臨床辨證的需要,掐按耳垂及耳區穴位,以增加療效。此法療效明顯,多用於治療氣血阻滯的徵候。
3、頸椎病如何按摩
頸椎病的治療方法:
(一)牽引
1. 適應證 頸椎牽引常作為神經根型、頸型和交感型頸椎病的首選療法。但脊髓型頸椎病脊髓受壓較明顯者和有明顯頸椎節段性不穩者不宜採用。
2. 頸椎牽引的方法 一般用頸枕牽引帶作頸椎牽引。
(1)姿位:體位可採取坐位或卧位,為了方便,多取穩當的靠坐位,使頸部自軀干縱軸向前前傾約10°-3O°,避免過伸。要求患者充分放鬆頸部、肩部及整個軀體肌肉。牽引姿位應使患者感覺舒適,如有不適即應酌情調整。在椎動脈型患者前傾角宜較小,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宜取幾近垂直姿位,忌前屈牽引。
(2)牽引重量與持續時間:常用的牽引重量差異很大,可自患者自身體重的1/10至1/5,多數用6-7kg,開始時用較小重量以利患者適應。每次牽引近結束時患者應有明顯的頸部受牽伸感覺,但無特殊不適,如這種感覺不明顯,重量應酌情增加。每次牽引持續時間通常為20-30分鍾。牽引重量與持續時間可作不同的組合,一般牽引重量較大時持續時間較短,牽引重量較小時持續時間較長。
(3)牽引頻度與療程:一般每日牽引1-2次,也有每日3次者,10-20天為一療程,可持續數個療程直至症狀基本消除。
(4)如坐位牽引療效不著,或患者症狀較重或體弱不耐久坐時,可採用仰卧位牽引。用枕墊保持適當姿位,牽引重量一般為2-3kg。持續牽引2小時後休息15分鍾,然後再作牽引,每天牽引總時間可達1O-14小時。
(5)利用電動牽引器械可進行間歇牽引,被認為有利於放鬆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一般是牽引2分鍾,放鬆或減小牽引重量1分鍾,反復進行半小時左右。
(二)推拿
1.作用與適應證 中醫學認為頸椎病系因頸項長期勞累,氣血失和,加上外感風寒、阻滯經絡所致,推拿治療可以調和氣血,桂風散寒,疏筋通絡,從而達到解痙止痛的作用。推拿適用於除了嚴重頸脊髓受壓的脊髓型以外的所有各型頸椎病。
對於脊髓型頸椎病,傳統不主張進行推拿治療,認為有可能加重脊髓損害,但國內已有安全有效的牽引和推拿治療的報道,因此,輕型脊髓型頸椎病不一定禁忌推拿治療,只是手法宜溫和,免除旋扳手法。
2. 方法 頸椎病的推拿手法應剛柔結合,切忌粗暴,常用手法程序如:
(1)在頸背部反復作掌揉、探法和一指禪推法,然後在頸肩部的督脈、手三陽經的部分俞穴如風池、風府、肩內俞、肩井、天宗、缺盆等穴作點、壓或拿法,再在斜方肌與提肩胛肌處行彈撥法。若為神經根型,手法治療應包括肩、肘、手的主要穴位;若為椎動脈型,應包括頭、臉部的百會、太陽等穴位。接著用旋扳手法。最後以抹法、叩擊、拍法作結束。
(2)施行旋扳手法時,先囑患者向一側旋轉頸部,施術者兩手分別置於病人的下枕部和枕後部順勢同時稍用力旋轉頭頸。此時必須注意:1)旋轉角度不可過大。2)不可片面追求旋頸時可能發出的"咔嗒"聲。3)脊髓型及椎動脈型頸椎病不作旋扳手法。
(三)理療
理療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放鬆痙攣肌肉,緩解症狀。方法可選用高頻(微波、超短波)、低中頻電療(如TENS,間動電療,電腦中頻)、超聲波、磁療等。
(四)運動療法
1. 運動療法的作用 頸椎病的運動療法主要是做醫療體操練習,頸椎病醫療體操的目的與作用主要有兩方面:(1)通過頸部各方向的放鬆性運動,活躍頸椎區域血液循環,消除淤血水腫,同時牽伸頸部韌帶,放鬆痙攣肌肉,從而減輕症狀;(2)增強頸部肌肉,增強其對疲勞的耐受能力,改善頸椎的穩定性,從而鞏固治療效果,防止反復發作。
2. 適應證和禁忌證 各型頸椎病症狀基本緩解或呈慢性狀態時,可開始醫療體操以促進症狀的進一步消除及鞏固療效。症狀急性發作期宜局部休息,不宜增加運動刺激。有較明顯或進行性脊髓受壓症狀時禁忌運動,特別是頸椎後仰運動應禁忌。椎動脈型頸椎病時頸部旋轉運動宜輕柔緩慢,幅度要適當控制。
(五)神經阻滯療法
椎間孔阻滯(硬膜外腔阻滯)和椎旁交感神經阻滯術,是有效的治療方法,反復單次阻滯或置管連續注葯,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單次阻滯每周兩次,5次為一療程。硬膜外腔置管者可每日注葯一次,每5次為一療程。
星狀神經節阻滯術,對治療交感型頸椎病有特效(一般配合椎間孔、頸部痛點阻滯)。常於第一次阻滯治療後即可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多不能維持長久的療效,故須反復施術以鞏固效果,至少須連續治療2~4個療程。
(六)葯物治療
頸椎病症狀顯著時常用葯物作輔助治療以促進症狀緩解,常用葯物有解痙鎮痛葯、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葯、神經營養葯及血管擴張葯等。中葯也常應用。
(七)心理治療
(八)日常生活活動指導
1. 枕頭與睡眠:枕頭中央應略凹進,高度為12~16cm,頸部應枕在枕頭上,不能懸空,使頭部保持略後仰。習慣側卧位者,應將使枕頭與肩同高。睡覺時,不要躺著看書,也不要長時間將雙手放在頭上方。
2. 避免做頸部過伸過屈活動: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在洗臉、刷牙、飲水、寫字時,要避免頸部過伸過屈活動。
3. 某些日常活動應該停止:在患病期間,應停止做某些過度活動頸椎的活動,如擦高處的玻璃。
-------------------------
中醫對頸椎骨質增生如何辨證論治?
中醫在辨證分型上,一般主張分為虛實兩大類,虛包括肝腎陰虛和氣血虛弱型,實包括風濕寒邪侵襲,痰濕內阻和氣滯血瘀型。
(1)外邪痹阻
中年以後,肝腎不足,氣血漸虛,衛外不固,風濕寒邪乘虛入侵,導致氣血瘀滯,搏結於頸項筋骨,經脈不通,筋骨肌肉失於氣血的溫煦和濡養而致。
症見:頭頸肩背和四肢疼痛,痛有定處,喜熱惡寒,頸部僵硬,活動受限,後頸部可觸及到條索狀物和壓痛點,上肢沉重無力,伴有頭沉、胸悶、納獃等症狀,舌質正常或發黯,舌體肥胖或有齒痕,脈沉遲或弦滑。
治法:祛風散寒、舒經通絡除痹。
方葯:蠲痹湯加減。羌活15g,防風12g,當歸12g,炙甘草6g,赤白芍各12g,炙黃芪15g,片姜黃12g,生薑6g,蘇木10g。
本方益氣和營,祛風利濕,為風邪偏勝,麻木較重者而設。若疼痛劇烈、寒邪較盛者,加制川烏、附子、細辛、桂枝以散寒止痛;若濕邪偏勝者,可加海桐皮、
4、如何疏通頸部經絡氣血?求答案
疏通頸部抄經絡氣血用良京襲良推出慢回彈零壓力太空波浪記憶枕 最舒適的柔軟枕頭 對頸椎疾病的預防可控制尤其卓有成效,人一生有1/3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枕頭可以說是相伴我們時間最長的一個夥伴了。權威養生專家認為:人們越早進行睡眠保健越好。這個夥伴選對了,不僅能夠保障我們高質量的睡眠,而且決定著其餘2/3時間工作生活的質量,避免因疲勞駕駛造成的車禍等不安全事件的發生。很多白領在辦公室坐著時習慣於駝著背、哈著腰,趴在電腦前一工作就是幾個小時,繁忙的工作使他們無暇體育鍛煉,使頸腰椎長時間處於向前屈的勞累狀態,往往是忙碌了一整天之後,頸部、後背、腰部感覺酸、漲、澀,很不舒服。專家提醒你,這是脊椎長時間受「壓迫」的抗議,久而久之,頸椎病就會產生,並隨著年齡增長而病痛加重。通過京良慢回彈零壓力太空波浪記憶枕這款最舒適的柔軟枕頭,每天睡眠時自動調整一天的不適,使你的頸椎終生受益。除此之外還可以經常按摩一下頸部,促進血液循環。在電腦面前坐一段時間後就要活動一下,調節一下,還有,坐姿一定要改正。
5、頸椎病的推拿治療方法是什麼?
推拿手法治療與分型無關。為了防止發生意外事故,治療時應手法輕柔,先進行影像學檢查,除外椎體滑脫、椎間盤突出造成的椎管狹窄。如有椎管狹窄,切不可行推拿治療。推拿手法治療對於椎孔、椎間孔較大或軟組織損傷者療效較好。
[治療原則]活血通絡,理筋整復,解痙止痛。
[常用穴位]夾脊穴、風池、天柱、大椎、肩井、天宗、曲池、小海、外關、合谷。
[常用手法]舒筋手法、端提牽引法、牽引旋轉法、理筋復原法。
[治療步驟]1.舒筋手法
病人取坐位,術者立於病人背後,用法施於頸項部三線:頸正中線風府至大椎,頸兩側線風池至肩井,岡上肌以及背部豎脊肌。一指禪點按風池、風府,按揉頸項部兩側韌帶、肌肉,由上至下數遍,繼而按揉肩井以及天髎、天宗等穴。
拿風池以及頸項部,由上而下數遍。
直擦頸項部韌帶以及兩側肌肉,以透熱為度。
以上手法能使頸部肌肉放鬆,經絡疏通,關節松解,為治療手法做准備。
2.端提牽引法
術者立於病人背後,雙手從患頸兩側以虎口卡在下頜和後枕部,用力向上端提2~3min。
3.牽引旋轉法
此法用於鉤椎關節旋轉移位病人。在上法的基礎上,助手站在病人側方,扶住病人肩部以固定。術者立於病人背後,一手托住下頜及後枕部向上牽引,另一手拇指推頂患椎的棘突,囑病人放鬆頸部,頭向患側旋轉,當不能再轉動時,術者稍加用力推頂移位的患椎,可聽到頸部「咔嚓」響聲。再用同法向另一側旋轉,病人多於當時即感頸椎輕松。
4.理筋復原法
接上法,術者站在病人背後,用單手提拿,小魚際滾動頸椎兩側軟組織,反復5~7次,雙手提拿兩側肩井、上肢部軟組織,並點揉兩側肩胛提肌、背闊肌數遍。
注意事項:頸椎手法治療時切忌粗暴,禁止使用暴力、蠻力和過大幅度的手法。老年人應避免使用扳法。另外,頸椎牽引重量應適當,注意頸部生理曲線,根據每個病人的具體情況,適當確定前屈角度。
6、求關於頸椎病的按摩方法,最好是視頻!
以下方法可以幫助舒緩一下:
(一)牽引
1. 適應證 頸椎牽引常作為神經根型、頸型和交感型頸椎病的首選療法。但脊髓型頸椎病脊髓受壓較明顯者和有明顯頸椎節段性不穩者不宜採用。
2. 頸椎牽引的方法 一般用頸枕牽引帶作頸椎牽引。
(1)姿位:體位可採取坐位或卧位,為了方便,多取穩當的靠坐位,使頸部自軀干縱軸向前前傾約10°-3O°,避免過伸。要求患者充分放鬆頸部、肩部及整個軀體肌肉。牽引姿位應使患者感覺舒適,如有不適即應酌情調整。在椎動脈型患者前傾角宜較小,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宜取幾近垂直姿位,忌前屈牽引。
(2)牽引重量與持續時間:常用的牽引重量差異很大,可自患者自身體重的1/10至1/5,多數用6-7kg,開始時用較小重量以利患者適應。每次牽引近結束時患者應有明顯的頸部受牽伸感覺,但無特殊不適,如這種感覺不明顯,重量應酌情增加。每次牽引持續時間通常為20-30分鍾。牽引重量與持續時間可作不同的組合,一般牽引重量較大時持續時間較短,牽引重量較小時持續時間較長。
(3)牽引頻度與療程:一般每日牽引1-2次,也有每日3次者,10-20天為一療程,可持續數個療程直至症狀基本消除。
(4)如坐位牽引療效不著,或患者症狀較重或體弱不耐久坐時,可採用仰卧位牽引。用枕墊保持適當姿位,牽引重量一般為2-3kg。持續牽引2小時後休息15分鍾,然後再作牽引,每天牽引總時間可達1O-14小時。
(5)利用電動牽引器械可進行間歇牽引,被認為有利於放鬆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一般是牽引2分鍾,放鬆或減小牽引重量1分鍾,反復進行半小時左右。
(二)推拿
1.作用與適應證 中醫學認為頸椎病系因頸項長期勞累,氣血失和,加上外感風寒、阻滯經絡所致,推拿治療可以調和氣血,桂風散寒,疏筋通絡,從而達到解痙止痛的作用。推拿適用於除了嚴重頸脊髓受壓的脊髓型以外的所有各型頸椎病。 對於脊髓型頸椎病,傳統不主張進行推拿治療,認為有可能加重脊髓損害,但國內已有安全有效的牽引和推拿治療的報道,因此,輕型脊髓型頸椎病不一定禁忌推拿治療,只是手法宜溫和,免除旋扳手法。
2. 方法 頸椎病的推拿手法應剛柔結合,切忌粗暴,
常用手法程序如: (1)在頸背部反復作掌揉、探法和一指禪推法,然後在頸肩部的督脈、手三陽經的部分俞穴如風池、風府、肩內俞、肩井、天宗、缺盆等穴作點、壓或拿法,再在斜方肌與提肩胛肌處行彈撥法。若為神經根型,手法治療應包括肩、肘、手的主要穴位;若為椎動脈型,應包括頭、臉部的百會、太陽等穴位。接著用旋扳手法。最後以抹法、叩擊、拍法作結束。
(2)施行旋扳手法時,先囑患者向一側旋轉頸部,施術者兩手分別置於病人的下枕部和枕後部順勢同時稍用力旋轉頭頸。此時必須注意:
1)旋轉角度不可過大。
2)不可片面追求旋頸時可能發出的"咔嗒"聲。
3)脊髓型及椎動脈型頸椎病不作旋扳手法。
(三)理療 理療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放鬆痙攣肌肉,緩解症狀。方法可選用高頻(微波、超短波)、低中頻電療(如TENS,間動電療,電腦中頻)、超聲波、磁療等。 (四)運動療法 運動療法的作用 頸椎病的運動療法主要是做醫療體操練習,頸椎病醫療體操的目的與作用主要有兩方面:(1)通過頸部各方向的放鬆性運動,活躍頸椎區域血液循環,消除淤血水腫,同時牽伸頸部韌帶,放鬆痙攣肌肉,從而減輕症狀;(2)增強頸部肌肉,增強其對疲勞的耐受能力,改善頸椎的穩定性,從而鞏固治療效果,防止反復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