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頸椎 > 拜佛頸椎

拜佛頸椎

發布時間:2021-02-12 15:02:47

1、佛教拜佛能治梗椎病和腰椎病嗎

當然可以 而且效果很好
方法很重要
比如:
磕頭拜懺 !專 磕頭為主 ! 其他為輔!( 或放生屬)
就是給佛磕頭 家裡在佛堂就行 沒有佛堂的對著佛的照片也行或經書
亦或意想對西方極樂世界所有佛磕頭拜懺。磕頭時燒香與否自願的!!
磕大頭(五體投地)拜懺,了業最快了!比你念什麼都快很多了!!一般最少要磕10萬個!
磕頭懺悔:每念一聲佛號磕頭一次(念阿彌陀佛就行)或念誦八十八佛懺悔文
每天數量看自己體力,一般108個!一般1到2個月就會有明顯效果了!!
再有迴向文一定要對!!
看你的體力了 磕頭有小頭、中頭、大頭 效果不同的
小:跪著不起來 直接磕頭 上半身動
中:跪下磕頭 站起來 再跪下磕頭
大:就是五體投地那種了

任何紙筆都行的 太多 可以燒掉同時念誦佛號 灰入干凈流動水裡即可
念誦地藏經 葯師經 功德迴向 或多多磕頭功德迴向效果更好!!
迴向文是:願以此功德迴向給(名字)的歷代宗親,六親眷屬,歷劫、冤、親、債、主,錯殺,誤殺,故殺的一切生靈,人,非人等,願你們早日離苦得樂,脫離六道輪回,往生極樂世界。往夕所造諸 惡 業,皆由無始貪嗔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三遍。

2、拜佛的拜佛姿勢

1、佛者「覺」也,拜佛 是覺性之開發,非盲目崇拜,亦非慣性動作。不知不覺被原來習慣性動作拖著走。始終收攝眼神,觀照自己—觀自在,視力集中於中線。須知道自己正在作什麼,猶如頂上有佛在觀自己.
2、立如松,正而松,兩腳以前八後二站立,頂天立地—立如松。以足跟支力,深吸氣,全身放鬆。以足跟支力,深吸氣,全身放鬆,檢查足趾要完全放鬆。頭如懸鍾,空靈端正,耳對肩中。後頸貼衣領,收下巴、頸椎—胸椎對直,由足跟中點—脊柱—頂門上,彷佛一線拉直。下頜關節放鬆,勿咬牙切齒,舌、軟齶、咽喉,都要放鬆柔軟。舌尖頂於上齶。舌根上空,如含一團空氣。如此,唾液腺之開口通暢,鼻中—咽喉氣道亦通暢,松則氣脈通,頂上清涼,易保持正念,不昏不散。
3、合掌攝心,雙手合掌當胸肩臂放鬆,拇指根在二乳尖中點。手勿壓迫胸,約離一公分,自己觀照檢查,五指並攏端正向上。小指很不易合好,須用心觀照,心散,則小指開。手雖端正,而很鬆柔勿緊張,有如左手貼右手休息,右手貼左手休息。深吸氣,肩放鬆,腋下留些空間腋勿夾緊。保持端正放鬆,吸氣充滿狀態。收攝眼神,觀兩手合縫中線,進觀後鼻孔中道之氣息。
4、俯首反觀,柔軟垂頭敬禮,頭如成熟稻穗低垂,至下巴貼胸,頸放鬆完全不用力。開始若不能做到,即是頸肌長期僵緊縮短,只要放鬆,多練幾次,有如瞌睡般,頭自然松落,完全不著力的動作,就可放鬆拉長頸肌,仍收攝眼神,反觀自己,拜佛是修習,動中定在動作中,眼前「境」雖變動始終都攝眼神於中。
5、躬身脊椎向後拱〔謙退〕注意:並非向前彎腰,重心偏於趾,而是向心躬身,重心保在跟,立定腳跟,趾松靈,不載力,垂頭,觀照中心線,觀照自己如何動作。有如要看自己足跟般之動作。如仰卧起坐之用力方式,令心口、腹、腿、膝一起退後,使脊椎向後拱起。腹、臍可退一尺,而手臂松不動。
6、松肩放下,保持垂頭,躬身。合掌之手,對准跟中下垂,掌仍合好,沿中線用些向下伸之拉力可把雙肩拉下,拉開,消除平日肩背緊張之障礙。手下垂對准足跟中點,尚可作為指標來檢查,身是否已充分後退。以下7.8.之連續動作是手觸地跪前,瞬間之過渡動作。雖很快就過約三秒,但對保持重心不動,及開發足跟—丹田之力很重要,故不可草率忽過,須明白觀照。
7、曲膝—躬身而降恭敬而柔軟,持續以上俯首—躬身—垂手。保持小腿垂直而曲膝,直到手觸地,彷佛後有椅子,而小腿貼靠椅腳,向後坐下般。眼神專注中線二跟中點,臍沿此中線,直下趨向跟中直到手能觸地,柔軟分手在小腿旁,手心轉向後方便按地。初學者難免蹲時小腿向前斜,請參考後面之練習法。
註:因前躬身動作時,腿和膝已曾向後退,故接著屈膝時,小腿尚能垂直,而不致斜向前。若小腿直:重心在跟—自然物理重心屈膝時,不耗力於平衡,腿不酸,可松。屈膝時若小腿斜:重心偏前,則非自然物理重心,須耗力於平衡,緊張,腿酸。
8、按地跪下〔謙恭到底〕至雙手指尖觸地,可以手作支點時,足跟才離地,以膝著地,跪下,跪之瞬間—腳底和腳趾間的關節會充分拉開,每隻腳趾之筋都拉到,運動到了。手按地之恰當位置,是讓膝跪下時,正好指尖齊膝,兩膝分開些約開5公分,不必太開,以免趴下時脊椎塌下,膝一到地,手即放鬆柔軟,不白費力僵持,始終保持單一重心。
9、跪坐放鬆〔狂心歇息〕坐下—足底向上呈「V」字,二大指輕輕相接觸,而不相壓,坐在二足跟之內側,跪著坐定,以體重壓開二足跟,可拉開踝關節,刺激淋巴反射點,此時重心仍在跟中點。
10、伸手迎佛〔背塵合覺〕坐定、重心在後跟中,身放鬆,保持垂首勿抬頭。雙手柔軟,向前方中央伸直如「八」字,雙手指尖貼地滑行。手雖伸直而鬆柔,不僵硬,但有拉開二肩之拉力。此時是小腹向地面貼近,上身鬆柔,力在丹田。
11、五體投地(深投覺地〕坐定「跪姿」保持重心在後腳跟中,以中指尖為支點,按地。兩肘向外前方撐開,順便貼地,肘對齊耳孔。二肩拉開肩背平勿聳肩局促,腋下拉開放大心量,加大肺活量,指、掌、完全平貼於地「平等心」。撐開肘之同時,上身也趴下,「印堂」向下方貼地。不必太向前趴,向下即可,使脊椎向上拱起。如此方可作徹底深呼吸,太向前趴,腰背肌肉會緊張,而迫使腰脊向腹部塌入,造成呼吸、及血流神經之壓迫和障礙,此姿勢頂門、臍、跟中約呈一直線。
12、翻掌接佛〔轉凡成聖〕先輕輕半握拳由小指帶動,在將手掌翻轉向上,如蓮花開,如掏心供佛。此表決志轉變自己,向佛學。翻掌時,盡量翻平,使掌心平面向上,勿傾斜,但勿僵持使力,須立刻放鬆,使手指如蓮花瓣輕柔,以此「蓮手」承接佛足。雙手約於頭前拳處,雙手中指約距4寸,手指雖松,而須整齊柔軟。
13、與佛會心(生佛交徹)翻掌接佛時,觀想佛立於我蓮手上接受禮拜,此時與佛會心一笑。佛放光照我,佛光由頂門直入,充滿全身心,此時全身放鬆,微笑自然徹底深呼吸,由外可見,全身如充氣般鼓起,甚至兩腰脅部亦鼓起,此是肺充分膨脹之吸氣。
14、恢復跪坐〔歡喜信受〕接佛後亦先半握拳以小指帶動領受佛力,再翻掌向下平貼地面「平等布施」,趁吸氣之勢,自然吸,非刻意吸。由頂上拉起,恢復跪坐,手亦收於膝旁指尖齊膝。由頂上拉起,如木偶之吊繩被拉起「被佛拉起」,全身松,不用力,並非靠腰背使力坐起來。
15、跪翻腳掌〔歡喜起行〕以膝作支點,雙手於膝旁稍扶而已,由頂上中線拉起,自然臀離坐,使腳能靈活翻轉「V」變「八」,身放鬆才能靈活,肩、手勿沉重載力下按。
翻法:二大趾向外點地「距8寸」,二足跟向內靠攏「距2寸」。
目的是使站起時,腳之位置如最初站立之「前八後二」,如此才能立於原位。
16、恢復立姿〔堅固不退〕趁著吸氣之勢,非刻意吸,是自然吸時,如木偶被拉一般,由頂上「中心線」拉起來,很松靈,瞬間就恢復立姿。起立完全不費腰肌之力,亦不是靠雙手往下按地之力,而是頂上拉力,頭始終在最高點,須用心體會此起身之要領—是如由頂上拉起般,心勿罣礙身體其它各部位。
注意:不宜先抬臀部,後抬頭,如此則腰很吃力,腰酸背痛。
一身復現剎塵身
一一遍禮剎塵佛

3、如何拜佛磕頭

抱著一顆真誠的心

4、佛教正規的跪拜過程

1拜佛禮儀
每當到了寺院,感受到一份超塵的清凈與安詳,生起了一份庄嚴與寧靜的心,令人自然而然的想進入大殿,禮佛三拜,表達

對諸佛菩薩的禮敬、感恩,而從柔軟、徐緩而安詳的彎腰禮佛動作里,感受到禮佛者的安定與謙卑,拜佛含有四層意義:
1.感應禮拜:為了求佛、菩薩保佑,賜給幸運,免除災難,求佛接引超度,感謝恩德。
2.恭敬禮拜:對三寶恭敬,或為了感恩、崇敬,這種禮拜是從內心至誠懇切的自發產生的。
3.懺悔禮拜:也就是為懺悔而禮拜。能做懺悔禮拜的人,必定已是謙虛,或正在學習謙虛的人,因此,懺悔禮拜可以提升人的人格,改變人的氣質,使人變得誠實

、溫和、謙沖。
4.無相禮拜:無相拜佛是一無所求而拜,其中又分三個層次。最初知道自己在拜,體驗自己在拜的每一個動作,指揮著自己的身體在拜;進入第二個層次則是知道自己在拜,體驗自己在拜,但是指揮的心已經沒有了;最後達到第三個層次,既沒有指揮,也沒有體驗,但是清清楚楚知道人在拜,不介意這個人是誰?反正「他」在拜。
所以,拜佛時,應當要慢慢拜下,慢慢起立,一個動作、一個動作,非常清楚自然,動作緩慢一些、輕松一些、柔軟一些,輕松緩慢地體驗拜的每一個動作,以及動作的感覺,不要把拜佛的動作弄得急促、緊張。否則拜得太快,會慌、忙、急、亂,反而失去了寧靜、安定。
拜佛時,前額著地,背部保持平直,身體是柔軟的,甚至接觸的地面也是柔軟的、清涼的。拜下去之後用自己的心體驗自己的兩只手掌,站起來之後,體驗雙手、雙腳的動作和感覺。感覺自己的體驗,體驗自己的感覺,感覺每一細微的部分。
如果拜佛的時候,只有動作而沒有用心、缺乏慚愧心,那隻是磕頭如搗蒜的拜佛,對於人格的提升很難有作用。
若是不便來寺院拜佛,也可以在家中佛堂或空曠明亮處,藉由禮拜來懺悔、感恩,或舒緩身心。特別是當您感到心浮氣躁時,不妨透過拜佛的動作來安定煩亂的心思吧!

2動作解說
1、肅立合掌,兩足成外八字形,腳跟相距約二寸,腳尖距離約八寸,目光注視兩手中指尖。
2、右手先下,左手仍作合掌狀,腰徐徐下蹲,右臂向前下伸,右掌向下按於拜墊的中央(或右膝前方),左掌仍舉著不動,
大德拜佛示範
兩膝隨即跪下。跪下後,左掌隨著伸下,按在拜墊中央左方超過右手半掌處。禮佛時,兩腳尖勿移動或翻轉。
3、右掌由拜墊中央右方(或右膝前方)向前移動半掌,與左掌齊,兩掌相距約六寸,額頭平貼於地面。
4、兩掌握虛拳,向上翻掌,手掌打開,掌心向上掌背平貼地面,此名為「頭面接足禮」。當頭著地時,系以「額頭」接觸地面,並非「頭頂」去著地。
5、起身時,兩手握拳翻轉,手掌打開,掌心向下貼地,頭離地面或拜墊,右手移回拜墊中央(或右膝前方)。
6、左掌舉回胸前,右掌著地將身撐起,直腰起立,只手合掌立直。

3拜佛姿勢
1、佛者「覺」也,拜佛[2] 是覺性之開發,非盲目崇拜,亦非慣性動作。不知不覺被原來習慣性動作拖著走。始終收攝眼神,觀照自己—觀自在,視力集中於中線。須知道自己正在作什麼,猶如頂上有佛在觀自己.
2、立如松,正而松,兩腳以前八後二站立,頂天立地—立如松。以足跟支力,深吸氣,全身放鬆。以足跟支力,深吸氣,全身放鬆,檢查足趾要完全放鬆。頭如懸鍾,空靈端正,耳對肩中。後頸貼衣領,收下巴、頸椎—胸椎對直,由足跟中點—脊柱—頂門上,彷佛一線拉直。下頜關節放鬆,勿咬牙切齒,舌、軟齶、咽喉,都要放鬆柔軟。舌尖頂於上齶。舌根上空,如含一團空氣。如此,唾液腺之開口通暢,鼻中—咽喉氣道亦通暢,松則氣脈通,頂上清涼,易保持正念,不昏不散。
3、合掌攝心,雙手合掌當胸肩臂放鬆,拇指根在二乳尖中點。手勿壓迫胸,約離一公分,自己觀照檢查,五指並攏端正向上。小指很不易合好,須用心觀照,心散,則小指開。手雖端正,而很鬆柔勿緊張,有如左手貼右手休息,右手貼左手休息。深吸氣,肩放鬆,腋下留些空間腋勿夾緊。保持端正放鬆,吸氣充滿狀態。收攝眼神,觀兩手合縫中線,進觀後鼻孔中道之氣息。
4、俯首反觀,柔軟垂頭敬禮,頭如成熟稻穗低垂,至下巴貼胸,頸放鬆完全不用力。開始若不能做到,即是頸肌長期僵緊縮短,只要放鬆,多練幾次,有如瞌睡般,頭自然松落,完全不著力的動作,就可放鬆拉長頸肌,仍收攝眼神,反觀自己,拜佛是修習,動中定在動作中,眼前「境」雖變動始終都攝眼神於中。
5、躬身脊椎向後拱〔謙退〕注意:並非向前彎腰,重心偏於趾,而是向心躬身,重心保在跟,立定腳跟,趾松靈,不載力,垂頭,觀照中心線,觀照自己如何動作。有如要看自己足跟般之動作。如仰卧起坐之用力方式,令心口、腹、腿、膝一起退後,使脊椎向後拱起。腹、臍可退一尺,而手臂松不動。
6、松肩放下,保持垂頭,躬身。合掌之手,對准跟中下垂,掌仍合好,沿中線用些向下伸之拉力可把雙肩拉下,拉開,消除平日肩背緊張之障礙。手下垂對准足跟中點,尚可作為指標來檢查,身是否已充分後退。以下7.8.之連續動作是手觸地跪前,瞬間之過渡動作。雖很快就過約三秒,但對保持重心不動,及開發足跟—丹田之力很重要,故不可草率忽過,須明白觀照。
7、曲膝—躬身而降恭敬而柔軟,持續以上俯首—躬身—垂手。保持小腿垂直而曲膝,直到手觸地,彷佛後有椅子,而小腿貼靠椅腳,向後坐下般。眼神專注中線二跟中點,臍沿此中線,直下趨向跟中直到手能觸地,柔軟分手在小腿旁,手心轉向後方便按地。初學者難免蹲時小腿向前斜,請參考後面之練習法。
註:因前躬身動作時,腿和膝已曾向後退,故接著屈膝時,小腿尚能垂直,而不致斜向前。若小腿直:重心在跟—自然物理重心屈膝時,不耗力於平衡,腿不酸,可松。屈膝時若小腿斜:重心偏前,則非自然物理重心,須耗力於平衡,緊張,腿酸。
8、按地跪下〔謙恭到底〕至雙手指尖觸地,可以手作支點時,足跟才離地,以膝著地,跪下,跪之瞬間—腳底和腳趾間的關節會充分拉開,每隻腳趾之筋都拉到,運動到了。手按地之恰當位置,是讓膝跪下時,正好指尖齊膝,兩膝分開些約開5公分,不必太開,以免趴下時脊椎塌下,膝一到地,手即放鬆柔軟,不白費力僵持,始終保持單一重心。
9、跪坐放鬆〔狂心歇息〕坐下—足底向上呈「V」字,二大指輕輕相接觸,而不相壓,坐在二足跟之內側,跪著坐定,以體重壓開二足跟,可拉開踝關節,刺激淋巴反射點,此時重心仍在跟中點。
10、伸手迎佛〔背塵合覺〕坐定、重心在後跟中,身放鬆,保持垂首勿抬頭。雙手柔軟,向前方中央伸直如「八」字,雙手指尖貼地滑行。手雖伸直而鬆柔,不僵硬,但有拉開二肩之拉力。此時是小腹向地面貼近,上身鬆柔,力在丹田。
大德拜佛示範
11、五體投地(深投覺地〕坐定「跪姿」保持重心在後腳跟中,以中指尖為支點,按地。兩肘向外前方撐開,順便貼地,肘對齊耳孔。二肩拉開肩背平勿聳肩局促,腋下拉開放大心量,加大肺活量,指、掌、完全平貼於地「平等心」。撐開肘之同時,上身也趴下,「印堂」向下方貼地。不必太向前趴,向下即可,使脊椎向上拱起。如此方可作徹底深呼吸,太向前趴,腰背肌肉會緊張,而迫使腰脊向腹部塌入,造成呼吸、及血流神經之壓迫和障礙,此姿勢頂門、臍、跟中約呈一直線。
12、翻掌接佛〔轉凡成聖〕先輕輕半握拳由小指帶動,在將手掌翻轉向上,如蓮花開,如掏心供佛。此表決志轉變自己,向佛學。翻掌時,盡量翻平,使掌心平面向上,勿傾斜,但勿僵持使力,須立刻放鬆,使手指如蓮花瓣輕柔,以此「蓮手」承接佛足。雙手約於頭前拳處,雙手中指約距4寸,手指雖松,而須整齊柔軟。
13、與佛會心(生佛交徹)翻掌接佛時,觀想佛立於我蓮手上接受禮拜,此時與佛會心一笑。佛放光照我,佛光由頂門直入,充滿全身心,此時全身放鬆,微笑自然徹底深呼吸,由外可見,全身如充氣般鼓起,甚至兩腰脅部亦鼓起,此是肺充分膨脹之吸氣。
14、恢復跪坐〔歡喜信受〕接佛後亦先半握拳以小指帶動領受佛力,再翻掌向下平貼地面「平等布施」,趁吸氣之勢,自然吸,非刻意吸。由頂上拉起,恢復跪坐,手亦收於膝旁指尖齊膝。由頂上拉起,如木偶之吊繩被拉起「被佛拉起」,全身松,不用力,並非靠腰背使力坐起來。
15、跪翻腳掌〔歡喜起行〕以膝作支點,雙手於膝旁稍扶而已,由頂上中線拉起,自然臀離坐,使腳能靈活翻轉「V」變「八」,身放鬆才能靈活,肩、手勿沉重載力下按。
翻法:二大趾向外點地「距8寸」,二足跟向內靠攏「距2寸」。
目的是使站起時,腳之位置如最初站立之「前八後二」,如此才能立於原位。
16、恢復立姿〔堅固不退〕趁著吸氣之勢,非刻意吸,是自然吸時,如木偶被拉一般,由頂上「中心線」拉起來,很松靈,瞬間就恢復立姿。起立完全不費腰肌之力,亦不是靠雙手往下按地之力,而是頂上拉力,頭始終在最高點,須用心體會此起身之要領—是如由頂上拉起般,心勿罣礙身體其它各部位。
注意:不宜先抬臀部,後抬頭,如此則腰很吃力,腰酸背痛。
 
一身復現剎塵身
一一遍禮剎塵佛

4拜佛順序
在廟里按順時針方向行走拜佛,入寺門後,不宜中央直行,進退俱當順著個人的左臂靠邊行走。
進廟前沿盡量不要走中間,沿階梯邊沿而上,男左女右,進門時盡量不要走正門,因為方丈門朝晚課時都是從正門進的,而沙彌等從偏門進,所以為了和寺院一致,大家都盡量應該從偏門進,男左女右,女人進去時盡量跨右腳,出門時也從偏門出就是,不要踩在門檻上(一般寺院門檻做得很高)。進廟門的時候,千萬不要踩門檻.(據說門檻是神的肩膀還是啥了,踩了就是不敬)
先,心要虔誠,要茹素,手要干凈,不要在廟堂里大聲喧嘩以及說無關的「嘮叨話」,不要用手指點佛像,不可大聲喧嘩和講不吹幕壩鎩;不要跨過蒲團,因為也會給人一種不庄嚴的感覺,而你後拜,卻站在正在上香的香客前面,也是不禮貌的行為,因為可能會讓別人起嗔念,貪、嗔、痴就是修行路上的三毒。三毒不滅難見真如本性。
去道觀許願是要還願的。一年願望實現後回來,方法進去問人就可以了。如果沒許願光是拜,就不用。寺院一般是不用還願的,但是你最好許個做多少善事的願。就發願來促使你本身的許願。
不要不經寺院同意採摘寺院管理范圍的花果,私自拿供品等物,這也是不對的行為,叫「偷盜四方常住」也要獲果報的。
寺院通常有經書贈送的,不要忘了請幾本,世間之物還有什麼比經書更珍貴的
請來的經書護身符不可隨意放置,應該取干凈的書櫃放好。同房時房間切不可有佛經護身符等法物,因為護身符等是護法護身的,沾上邪氣將會起不到作用,這才是切記的。
如果是因為被邪魅債主纏身,拜完時做迴向時念將拜佛功德迴向給冤親債主,他們也會高興的。

5、拜佛的要求是什麼?

拜佛
注音:baìfó
詞解:到寺院對佛像虔誠跪拜,拜佛是通常有禮佛三拜的步驟,這也是表達對諸佛菩薩的禮敬、感恩,而從柔軟、徐緩而安詳的彎腰禮佛動作里,感受到禮佛者的安定與謙卑。
一、每當到了寺院,感受到一份超塵的清凈與安詳,生起了一份庄嚴與寧靜的心,令人自然而然的想進入大殿,禮佛三拜,表達對諸佛菩薩的禮敬、感恩,而從柔軟、徐緩而安詳的彎腰禮佛動作里,感受到禮佛者的安定與謙卑,拜佛含有四層意義:
1.感應禮拜:為了求佛、菩薩保佑,賜給幸運,免除災難,求佛接引超度,感謝恩德。
2.恭敬禮拜:對三寶恭敬,或為了感恩、崇敬,這種禮拜是從內心至誠懇切的自發產生的。
3.懺悔禮拜:也就是為懺悔而禮拜。能做懺悔禮拜的人,必定已是謙虛,或正在學習謙虛的人,因此,懺悔禮拜可以提升人的人格,改變人的氣質,使人變得誠實、溫和、謙沖。
4.無相禮拜:無相拜佛是一無所求而拜,其中又分三個層次。最初知道自己在拜,體驗自己在拜的每一個動作,指揮著自己的身體在拜;進入第二個層次則是知道自己在拜,體驗自己在拜,但是指揮的心已經沒有了;最後達到第三個層次,既沒有指揮,也沒有體驗,但是清清楚楚知道人在拜,不介意這個人是誰,反正"他"在拜。
所以,拜佛時,應當要慢慢拜下,慢慢起立,一個動作、一個動作,非常清楚自然,動作緩慢一些、輕松一些、柔軟一些,大德拜佛示範輕松緩慢地體驗拜的每一個動作,以及動作的感覺,不要把拜佛的動作弄得急促、緊張。否則拜得太快,會慌、忙、急、亂,反而失去了寧靜、安定。
拜佛時,前額著地,背部保持平直,身體是柔軟的,甚至接觸的地面也是柔軟的、清涼的。拜下去之後用自己的心體驗自己的兩只手掌,站起來之後,體驗雙手、雙腳的動作和感覺。感覺自己的體驗,體驗自己的感覺,感覺每一細微的部分。
如果拜佛的時候,只有動作而沒有用心、缺乏慚愧心,那隻是磕頭如搗蒜的拜佛,對於人格的提升很難有作用。
若是不便來寺院拜佛,也可以在家中佛堂或空曠明亮處,藉由禮拜來懺悔、感恩,或舒緩身心。特別是當您感到心浮氣躁時,不妨透過拜佛的動作來安定煩亂的心思吧!
二、動作解說
1、肅立合掌,兩足成外八字形,腳跟相距約二寸,腳尖距離約八寸,目光注視兩手中指尖。
2、右手先下,左手仍作合掌狀,腰徐徐下蹲,右臂向前下伸,右掌向下按於拜墊的中央(或右膝前方),左掌仍舉著不動,大德拜佛示範兩膝隨即跪下。跪下後,左掌隨著伸下,按在拜墊中央左方超過右手半掌處。禮佛時,兩腳尖勿移動或翻轉。
3、右掌由拜墊中央右方(或右膝前方)向前移動半掌,與左掌齊,兩掌相距約六寸,額頭平貼於地面。
4、兩掌握虛拳,向上翻掌,手掌打開,掌心向上掌背平貼地面,此名為"頭面接足禮"。當頭著地時,系以"額頭"接觸地面,並非"頭頂"去著地。
5、起身時,兩手握拳翻轉,手掌打開,掌心向下貼地,頭離地面或拜墊,右手移回拜墊中央(或右膝前方)。
6、左掌舉回胸前,右掌著地將身撐起,直腰起立,只手合掌立直。
三、拜佛姿勢
1、佛者"覺"也,拜佛是覺性之開發,非盲目崇拜,亦非慣性動作。不知不覺被原來習慣性動作拖著走。始終收攝眼神,觀照自己-觀自在,視力集中於中線。須知道自己正在作什麼,猶如頂上有佛在觀自己.
2、立如松,正而松,兩腳以前八後二站立,頂天立地-立如松。以足跟支力,深吸氣,全身放鬆。以足跟支力,深吸氣,全身放鬆,檢查足趾要完全放鬆。頭如懸鍾,空靈端正,耳對肩中。後頸貼衣領,收下巴、頸椎-胸椎對直,由足跟中點-脊柱-頂門上,彷佛一線拉直。下頜關節放鬆,勿咬牙切齒,舌、軟齶、咽喉,都要放鬆柔軟。舌尖頂於上齶。舌根上空,如含一團空氣。如此,唾液腺之開口通暢,鼻中-咽喉氣道亦通暢,松則氣脈通,頂上清涼,易保持正念,不昏不散。
3、合掌攝心,雙手合掌當胸肩臂放鬆,拇指根在二乳尖中點。手勿壓迫胸,約離一公分,自己觀照檢查,五指並攏端正向上。小指很不易合好,須用心觀照,心散,則小指開。手雖端正,而很鬆柔勿緊張,有如左手貼右手休息,右手貼左手休息。深吸氣,肩放鬆,腋下留些空間腋勿夾緊。保持端正放鬆,吸氣充滿狀態。收攝眼神,觀兩手合縫中線,進觀後鼻孔中道之氣息。
4、俯首反觀,柔軟垂頭敬禮,頭如成熟稻穗低垂,至下巴貼胸,頸放鬆完全不用力。開始若不能做到,即是頸肌長期僵緊縮短,只要放鬆,多練幾次,有如瞌睡般,頭自然松落,完全不著力的動作,就可放鬆拉長頸肌,仍收攝眼神,反觀自己,拜佛是修習,動中定在動作中,眼前"境"雖變動始終都攝眼神於中。
5、躬身脊椎向後拱〔謙退〕注意:並非向前彎腰,重心偏於趾,而是向心躬身,重心保在跟,立定腳跟,趾松靈,不載力,垂頭,觀照中心線,觀照自己如何動作。有如要看自己足跟般之動作。如仰卧起坐之用力方式,令心口、腹、腿、膝一起退後,使脊椎向後拱起。腹、臍可退一尺,而手臂松不動。
6、松肩放下,保持垂頭,躬身。合掌之手,對准跟中下垂,掌仍合好,沿中線用些向下伸之拉力可把雙肩大德拜佛示範拉下,拉開,消除平日肩背緊張之障礙。手下垂對准足跟中點,尚可作為指標來檢查,身是否已充分後退。以下7.8.之連續動作是手觸地跪前,瞬間之過渡動作。雖很快就過約三秒,但對保持重心不動,及開發足跟-丹田之力很重要,故不可草率忽過,須明白觀照。
7、曲膝-躬身而降恭敬而柔軟,持續以上俯首-躬身-垂手。保持小腿垂直而曲膝,直到手觸地,彷佛後有椅子,而小腿貼靠椅腳,向後坐下般。眼神專注中線二跟中點,臍沿此中線,直下趨向跟中直到手能觸地,柔軟分手在小腿旁,手心轉向後方便按地。初學者難免蹲時小腿向前斜,請參考後面之練習法。
注:因前躬身動作時,腿和膝已曾向後退,故接著屈膝時,小腿尚能垂直,而不致斜向前。若小腿直:重心在跟-自然物理重心屈膝時,不耗力於平衡,腿不酸,可松。屈膝時若小腿斜:重心偏前,則非自然物理重心,須耗力於平衡,緊張,腿酸。
8、按地跪下〔謙恭到底〕至雙手指尖觸地,可以手作支點時,足跟才離地,以膝著地,跪下,跪之瞬間-腳底和腳趾間的關節會充分拉開,每隻腳趾之筋都拉到,運動到了。手按地之恰當位置,是讓膝跪下時,正好指尖齊膝,兩膝分開些約開5公分,不必太開,以免趴下時脊椎塌下,膝一到地,手即放鬆柔軟,不白費力僵持,始終保持單一重心。
9、跪坐放鬆〔狂心歇息〕坐下-足底向上呈"V"字,二大指輕輕相接觸,而不相壓,坐在二足跟之內側,跪著坐定,以體重壓開二足跟,可拉開踝關節,刺激淋巴反射點,此時重心仍在跟中點。
10、伸手迎佛〔背塵合覺〕坐定、重心在後跟中,身放鬆,保持垂首勿抬頭。雙手柔軟,向前方中央伸直如"八"字,雙手指尖貼地滑行。手雖伸直而鬆柔,不僵硬,但有拉開二肩之拉力。此時是小腹向地面貼近,上身鬆柔,力在丹田。
大德拜佛示範11、五體投地(深投覺地〕坐定"跪姿"保持重心在後腳跟中,以中指尖為支點,按地。兩肘向外前方撐開,順便貼地,肘對齊耳孔。二肩拉開肩背平勿聳肩局促,腋下拉開放大心量,加大肺活量,指、掌、完全平貼於地"平等心"。撐開肘之同時,上身也趴下,"印堂"向下方貼地。不必太向前趴,向下即可,使脊椎向上拱起。如此方可作徹底深呼吸,太向前趴,腰背肌肉會緊張,而迫使腰脊向腹部塌入,造成呼吸、及血流神經之壓迫和障礙,此姿勢頂門、臍、跟中約呈一直線。
12、翻掌接佛〔轉凡成聖〕先輕輕半握拳由小指帶動,在將手掌翻轉向上,如蓮花開,如掏心供佛。此表決志轉變自己,向佛學。翻掌時,盡量翻平,使掌心平面向上,勿傾斜,但勿僵持使力,須立刻放鬆,使手指如蓮花瓣輕柔,以此"蓮手"承接佛足。雙手約於頭前拳處,雙手中指約距4寸,手指雖松,而須整齊柔軟。
13、與佛會心(生佛交徹)翻掌接佛時,觀想佛立於我蓮手上接受禮拜,此時與佛會心一笑。佛放光照我,佛光由頂門直入,充滿全身心,此時全身放鬆,微笑自然徹底深呼吸,由外可見,全身如充氣般鼓起,甚至兩腰脅部亦鼓起,此是肺充分膨脹之吸氣。
14、恢復跪坐〔歡喜信受〕接佛後亦先半握拳以小指帶動領受佛力,再翻掌向下平貼地面"平等布施",趁吸氣之勢,自然吸,非刻意吸。由頂上拉起,恢復跪坐,手亦收於膝旁指尖齊膝。由頂上拉起,如木偶之吊大德拜佛示範繩被拉起"被佛拉起",全身松,不用力,並非靠腰背使力坐起來。
15、跪翻腳掌〔歡喜起行〕以膝作支點,雙手於膝旁稍扶而已,由頂上中線拉起,自然臀離坐,使腳能靈活翻轉"V"變"八",身放鬆才能靈活,肩、手勿沉重載力下按。
翻法:二大趾向外點地"距8寸",二足跟向內靠攏"距2寸"。
目的是使站起時,腳之位置如最初站立之"前八後二",如此才能立於原位。
16、恢復立姿〔堅固不退〕趁著吸氣之勢,非刻意吸,是自然吸時,如木偶被拉一般,由頂上"中心線"拉起來,很松靈,瞬間就恢復立姿。起立完全不費腰肌之力,亦不是靠雙手往下按地之力,而是頂上拉力,頭始終在最高點,須用心體會此起身之要領-是如由頂上拉起般,心勿罣礙身體其它各部位。
注意:不宜先抬臀部,後抬頭,如此則腰很吃力,腰酸背痛。
四、拜佛順序
在廟里按順時針方向行走拜佛,入寺門後,不宜中央直行,進退俱當順著個人的左臂靠邊行走。
進廟前沿盡量不要走中間,沿階梯邊沿而上,男左女右,進門時盡量不要走正門,因為方丈門朝晚課時都是從正門進的,而沙彌等從偏門進,所以為了和寺院一致,大家都盡量應該從偏門進,男左女右,女人進去時盡量跨右腳,出門時也從偏門出就是,不要踩在門檻上(一般寺院門檻做得很高)。進廟門的時候,千萬不要踩門檻.(據說門檻是神的肩膀還是啥了,踩了就是不敬)
先,心要虔誠,要茹素,手要干凈,不要在廟堂里大聲喧嘩以及說無關的"嘮叨話",不要用手指點佛像,不可大聲喧嘩和講不吹幕壩鎩;不要跨過蒲團,因為也會給人一種不庄嚴的感覺,而你後拜,卻站在正在上香的香客前面,也是不禮貌的行為,因為可能會讓別人起嗔念,貪、嗔、痴就是修行路上的三毒。三毒不滅難見真如本性。
去道觀許願是要還願的。一年願望實現後回來,方法進去問人就可以了。如果沒許願光是拜,就不用。寺院一般是不用還願的,但是你最好許個做多少善事的願。就發願來促使你本身的許願。
不要不經寺院同意採摘寺院管理范圍的花果,私自拿供品等物,這也是不對的行為,叫"偷盜四方常住"也要獲果報的。
寺院通常有經書贈送的,不要忘了請幾本,世間之物還有什麼比經書更珍貴的
請來的經書護身符不可隨意放置,應該取干凈的書櫃放好。同房時房間切不可有佛經護身符等法物,因為護身符等是護法護身的,沾上邪氣將會起不到作用,這才是切記的。
如果是因為被邪魅債主纏身,拜完時做迴向時念將拜佛功德迴向給冤親債主,他們也會高興的。
五、注意事項
香不能叫"買"而應該叫"請"。
在寺廟內有很多菩薩,如果你願意,可以一尊一尊的拜過去,如果時間不允許,只需在大雄寶殿前燒.步驟如下:大德拜佛示範自己請自己的香,不能由別人付香火錢.
最好用自己的火點燃香(三支即可,不需要大把大把的燒),面朝大殿的大門(現在為了防止火災,一般不可以在大殿里燒香了),雙手輕握三支青香(男的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女士反之),突然向上方一提,燃燒的火隨即會熄滅,千萬不能用嘴去吹滅.
上香時先上香後禮拜,很多人抓著一大把燃著的香到處拜,滾燙的香灰在寺院到處飄著,陣陣濃煙熏著人們的眼睛,以為香越高,越大把心越誠,這些都是不懂的表示,其實三根香就夠了,敬在一個爐中即可,"萬佛一爐"然後經過每一座佛堂時,合掌拜三下就可,佛教根本就沒有諸多講究,最主要你有沒有清凈自心。把香舉至額頭一般高,閉眼許願;然後三拜.(舉香的高度不得底於下身)
右轉,面朝東方(一般大殿的門是朝南的),按第3步方式許願,三拜;然後朝南,朝北.
拜完後即可將香插到香爐內,注意:應該用左手燃香,因為右手殺生,左手相對來說要平和,不可往香爐內一丟了之.
女人大姨媽來的時候不要去上香.
進廟燒香,意思是點燃自己的心香,點燈是點亮自己的心燈,這時就可以得到佛菩薩的加持,使自己得到智慧等等。所以燒可以燒一枝,可以燒兩枝,最多燒三枝。不必多燒。進廟燒香,可以自己帶,也可以從外頭買,不過一般大殿上都備有香,所有你可直接用,如果經濟條件允許,你可以往功德箱中放點功德錢,如果困難,放心菩薩不會怪罪你的,你拜了佛也一樣有功德。
不過見過很多信佛的人請上一串念珠掛在脖子上,師父說這樣做一般人是承受不起的。所以希望朋友們以後如果請了念珠,請把他帶在手上。
焚三支清香,一支敬佛,一支敬法,一支敬僧;
廟里的墊子中間是給出家人拜佛用的,在家人男人跪拜用左邊的,女人用右邊的。
六、拜佛忌禁
1、首先說選門進,寺廟建築都有許多道門,從哪一道門進入都有講究的。據說只有開了光的寺廟才有資格修十三道門。正中間的三道門,才是供人出入的。普通遊客,進門只能走右邊的那道門,中間那道門叫空門,只有出家人才可以出入的。
2、進門時,女客先邁右腳,男客先邁左腳,都要注意,一定不能踩在門檻上,而且這步子,需邁得越大越好。
3、燒香的話,三炷為自己祈福,六炷為兩輩人祈福,九炷為三代人祈福。而十三是一個極致,十三炷香就是功德圓滿的高香。其實一支即可,心誠則靈。製作香需要砍伐很多樹木的。
4、先燒香再叩頭。燒香的話,應該是左手拿香,右手拿燭,因為常人用右手殺雞剖魚,如果是左撇子的話,則反之。
5、燒香時,先點燃香,注意安全,小心別燙傷路人哦。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握住香,高舉過頭頂作揖。
6、作揖後,把香插在香灰。
7、不要在寺院吃葷食、蔥蒜韭菜,女人大姨媽來的時候不要去上香。
8、如果覺得PM2.5太高,可以不點香,很環保的。不管燒香與否,記得懇求諸佛把功德迴向。
9、禁止殺生拜佛
民間對佛教了解不多的人,常用葷菜拜佛這犯下了佛教的大忌,佛教禁止殺生,用葷菜去拜諸佛菩薩,間接導致了殺生,殺生是佛教不允許的。
10、有作用力,則必有反作用力。同理,佛法"因果報應,隨業輪回"的道理和愛因斯坦"宇宙間存有森嚴的規律"的理論是融通的。

6、請問正確的拜佛姿勢應該什麼樣?

如何禮佛(拜佛):

1.禮佛不必立於中間,唯須虔敬禮拜即可。當知佛具三明、六通、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只要眾生起心動念,佛無一不知,是故只要出於至誠心、恭敬心,什麼位置皆是好地方。

2.不論佛殿內供有多少佛,通常入殿禮佛以三拜即可,個人修行則聽其意願,若殿內大眾已集合時,但隨眾站立,合掌問訊即可,不可個人禮拜,以免影響大眾的秩序,且不合威儀。

3.禮佛三拜之含義:

※合掌手勢:雙手平舉當胸,五指合並向上。

(1)折伏驕慢心

(2)見賢思齊

(3)懺除業障:所謂「禮佛一拜滅罪河沙」滅罪當先整肅威儀,內外威儀具足,自能感應諸佛、菩薩之護持加被。

(4)其方法

第一拜:(發露實項)懺悔弟子○○願與眾生同修懺悔。

※發露懺悔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痴,從身語義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實相懺悔

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妄,心妄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

第二拜:發願修道弟子○○願與法界眾生

同消三障諸煩惱,同得智慧真明了,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

第三拜:同普賢迴向弟子○○願與法界眾生同生極樂,共證真常。

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5)禮三寶文

我弟子○○願與弟子多生、現在父母、師長、知識、檀越、法俗眷屬、冤親債主,乃至四恩三有、法界眾生各個得仗觀音菩薩、普賢菩薩,身、智、行、願威神之力清凈三業分身塵剎盡未來際,一心頂禮盡虛空界,微塵剎土中,十方三世一切諸佛。

禮佛

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我此道場如帝珠,諸佛如來影現中,我身影現如來前,頭面接足歸命禮。

禮法

真空法性如虛空,常住法寶難思議,我身影現法寶前,一心如法歸命禮。

禮僧

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我此道場如帝珠,十方菩薩影現中,我身影現聖僧前,頭面接足歸命禮。

4.拜佛時必須內心恭敬三寶,如第一拜念贊佛偈(天上天下無如佛)....,第二拜念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第三拜念僧寶不思議....,或第一拜念南無盡虛空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等,亦可三拜皆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禮佛主要在誠敬,故行觀想或念誦,則視個人修持而異,並無定規。

5.拜佛時,不可移動雙腳的位置,以免踩到海青,拜時要將臀部置於腳上,不可翹起,如此才合乎禮儀。動作不緩不急、記憶體虔謹、外現恭敬,則能感應道交。禮佛時,應默念偈雲:「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縛日羅省」或雲:「法王無上尊,三界無倫匹,天人之導師,四生之慈父,我今得皈依,能滅三祗業,稱揚若贊嘆,億劫莫能盡。」

6.凡有人禮佛時,不得從其前逕行而過。

7.若有出家眾正在禮佛,不得與師並行,當位於師之後。

8.禮佛時,不可看似恭敬,實則內懷我慢或為求修行名譽,詐現威儀。

9.大殿正中央的拜墊是住持禮佛用的。

拜佛分解動作
http://www.jingtu.org/dd/dzfs/bffjdz.htm

7、為什麼拜十萬拜能消業障?

十萬大頭磕了之後你的業障就消了,…什麼是真正有福的人?古人所謂是「嚴以律己,寬以待人」,這個人有福報。對自己要嚴格,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如果煩惱習氣重,業障深重,古德教給我們,用拜佛懺悔的方法,這個方法有效。萬緣放下,每天禮佛三千拜,古人用這種方法,三年業障消除,智慧現前的,比比皆是。我在初學佛時,懺雲法師教我這個方法,那時我跟他一起住茅篷,他老人家每天拜佛三百拜,他拜的速度很慢。我在茅篷里,住了五個半月,每天拜八百拜。有一位達宗法師,東北人,每天拜一千二百拜。我們拜佛的時間分三次,早晨三點鍾起來拜佛,拜到五點鍾;中午,吃過午飯,經行回來之後,拜佛一個小時;晚上吃完晚飯之後,六點鍾拜到八點鍾。九點鍾休息,兩點鍾起床,生活非常有規律。拜佛確實能夠懺除業障。----凈空法師講拜佛:消除業障,開發潛能 [大禮拜]—道證法師我還有一點經驗也許可以提供給您們參考一下,也許在病中會有很大的突破和幫助。我生病不久,懺公師父就指示我,要我多拜佛,消除業障。 『業障』兩個字,淺顯一點說—『業』就是行為,『障』就是障礙,也就是由過去種種行為累積下來所產生的障礙,不論是身體或是心理的障礙。所謂過去的種種行為包括—我們心裡想的念頭,與嘴裡說的語言和身體的姿勢、作為。為什麼說念佛、拜佛可以消業障呢? 因為在拜佛時心念要調整到『恭敬』而且『慈悲清凈』,口裡念佛就沒有其他的雜話,達到『言語清凈』,身體的動作是柔軟又謙和恭敬,可消除平日姿勢不良,所造成的壓迫、障礙。 這樣身口意三方面都清凈恭敬,就可以消除過去自己身心行為不合理所製造的障礙,(消業障),這也順便訓練在『動中的安定』。也彷彿把水管不斷的灌水、沖洗,慢慢的就可以流暢而清凈,可以開發出潛能,也可以活化身體各部分的機能。 在我很衰弱的時候,因為腫瘤又很大,拜佛的動作是『五體投地』—人要跪下來而且頭要貼在地上,(因為『兩個手、兩個膝蓋和頭部』,五部位都貼在地上所以叫作『五體投地』。)剛開始不明白方法,作這個動作時使腫瘤和腸子擠在一起,感覺幾乎喘不過氣來,站起來的時候覺得天昏地暗,每拜一拜都很吃力。不過我對佛倒是有很深的尊敬和信心,所以心裡覺得能拜死在佛前總是比沒有拜好,總是比躺在床上病死好,就再支持拜下去。 剛開始一天拜一百拜要很努力才拜得到,感覺身體很沉重,稍微動一下就很喘,天昏地暗。後來有一天我知道有一位患了骨癌的王學長,她鋸掉了一條腿,每天都用她僅剩下來的一條腿,單腳站立念佛拜佛,她天天都能拜一百零八拜,還能做很多的家事,我聽了很慚愧就想:她用一條腿那麼困難都能恭敬拜一百零八拜,我的兩條腿還好好的,至少也要拜三百拜。 其實您只要自己試試看就可以知道一條腿拜比兩條腿拜是十倍困難!比我十倍困難的事她都有辦法做到,所以我應該要更努力,所以就發了一個願:要拜十萬拜來感謝佛恩、感謝父母、師長、一切眾生的恩惠,也迴向苦難的眾生和癌症的朋友們,大家都能夠離苦得樂。 以為會很累,不料越舒暢輕松,世界上並沒有人強迫我拜佛,相反地,大家都勸我不要太累,是我自己發的願,發了願就要作,再苦也要支持下去。然而很奇怪,並不像大家所認為的那麼苦、那麼累。 相反的似乎越來越不累,包袱好像越來越輕了。本來一天三百拜要分好多次才能完成,後來不知道怎麼了,越拜就越輕快,我也沒有想到要趕速度,只是身體的重量好像減輕許多。有一種水管沖得比較干凈,水流得比較舒暢的感覺,不像剛剛沖水的時候好像有許多泥沙黏在一起沖不動的樣子。 有一天忽然不覺中,一次就把三百拜拜完,而且也不累也不喘,就好像剛剛拜了第一拜那樣。 雜念越少,身心越輕. 以前我聽說有一位法師他每天早上都拜三千拜。這是我很早以前聽到的,當時我不信,人家說他很快就拜完三千拜,我實在難以相信,因為我自己拜得很遲鈍又很沉重,怎麼加速度也沒有辦法拜完三千拜,其他也有像我一樣不信的人就去現場看那位法師拜佛幫他計算,真的看他拜得並不急迫,樣子也很從容,沒有趕速度加快的樣子,只是看起來很輕飄,動作很流暢,好像沒有什麼重量,幫他計算真的是三千拜,一拜都不少,後來我才相信『當人的妄念越減越少時,身體的負擔就愈少、愈輕飄,活動越沒有障礙,才能作得那麼快。』,在佛門里默默這樣用功的法師很多,算起來我是很懶隋懈怠的。 拜佛含蘊深奧醫學原理以前聽懺公師父說:『拜佛是最好的運動,比氣功和太極拳更好』,我還不能體會,後來在拜佛中發現很多拜佛的好處,以及拜佛和醫學的原理相應的關系才漸漸了解師父的話:拜佛是使我們身、口、意清凈的運動,可以和佛相應當然也可以治病。拜佛和醫學的關系,我們有一個另外專門的專題來討論,在這里只簡單地說幾句話。 拜佛具『脊椎醫學』的療效,(整脊醫學)強化內臟、增加細胞帶氧量現代人精神很緊張、壓力大,全身的肌肉不自覺的都是很緊綳,而且因為缺乏運動,整條脊椎都很硬很難彎曲。由醫學上來講,脊椎一節和一節中間的縫隙是神經和血管通過的地方,由脊髓出來的神經是負責管理各個內臟的,如果脊椎骨一節一節擠得太近就會壓迫血管和神經,哪一節的血管神經受壓迫,那一節就會出問題,它所支持的內臟功能就會漸漸壞掉。因為姿勢不良,肌肉緊張迫使脊椎骨太擠了,血流不通、神經不暢所以不能送充分的營養和氧氣給內臟的細胞,細胞若是缺氧就容易變成癌細胞,所以和癌症有很大的關系。所以我們平時行、住、坐、卧的姿勢、動作和呼吸對整個病情有很大的影響。拜佛動作正確可幫助治療,消除生理、心理障礙(業障) 拜佛的動作如果正確就可以幫助治療,因為拜佛的時候要把頭很柔軟的低下來,低垂到下巴可以貼到胸骨,這個動作可以把脖子的七節頸椎骨一節一節拉開,所以有以下各種利益:(一)腦部『血流量』充足:因供應腦部唯有兩對血管,前是『頸動脈』,後是『椎動脈』。此動作使『椎動脈』不受擠壓、供血流暢、供『氧』豐富,改善腦功能。 (二)『腦脊髓液』流暢:『腦脊髓液』是循環在腦、脊髓外圍,及內部腦室的液體層,它有(1)調節腦壓,(2)保護腦,(3)供應營養,(4)運送廢物之功能。若頭、頸姿勢不良、角度不對,其流動受阻,則腦脊髓如泡於不新鮮的水中,腦壓也不正常,易頭痛頭暈。拜佛之動作可助腦脊髓液流暢,使腦功能良好,能妥善指揮全身細胞。(三)使由頸椎出來的『神經』不受壓迫,功能良好:頸椎各節的神經,和心臟、血壓調節及氣管,和眼、唾液等五官功能有密切關系。手臂的神經也來自頸椎,若有壓迫,則產生種種症狀酸、痛、麻。若常拜佛、柔軟垂頭,拉開頸椎各節,則可治療上述部位之病症。拜佛—矯正脊椎,消除腰酸背痛 拜佛拜下去(俯首、彎腰、曲膝)的時候是用『腳跟』作為支持點,以腳跟支持是『自然物理重心』,肌肉才不必緊張吃力。胸腹部先盡量後退,(至能見後腳跟),才把腰彎下去,最好彎到小腹也可以貼到大腿,這個動作可以把脊椎兩旁的肌肉都拉長放鬆,使得脊椎的隙縫可以拉開,這樣對整個內臟和血流神經有很大的改善作用。整個拜下—跪的動作中,身雖動,而重心保持不動(一心),(動中定)。 又拜佛中眼睛勿閉上,宜收攝眼神,觀照自己。若閉眼則姿勢不穩,血壓調節功能也會受影響。而且開眼與閉眼『腦波』不同,我們拜佛是開發『覺性』功能,開發腦部高級統理功能,並非盲目崇拜。 拜佛時雙手本來是合掌,但是跪下去之前把雙手先放開放鬆,按在地上作支持,然後膝蓋才跪下去。跪下去之後腳底要翻向上,人就坐在後腳跟內側的中間(拉開足踝關節,同時刺激活化淋巴反射點),然後上身俯下來把眉心印堂的部位貼在地上,要注意始終眼睛要打開。 這個動作可以矯正我們的脊椎,因為人類為了要維持站立的姿勢所付出的代價就是腰酸背痛,一般人站立的時候,腰的部位比較緊張,所以腰椎都會向腹部的方向塌進去,這樣會使腰部的脊椎一節一節擠得太緊造成壓迫的障礙(而影響腹腔中器官如:肝、胃、胰臟、大小腸、腎、膀胱......等功能。)。 拜佛可以清除這個障礙,也就是『消業障』—矯正塌進去的腰椎,使再度向背部的方向移出來,也就是把擠得太緊的脊椎都推開,清除壓迫。拜佛—增加肺活量,打開心量,並開發自覺之力 拜佛,跪著頭將貼地的時候,同時兩只手很柔軟輕松的向前伸出去准備來接佛(雙足),手大概伸到離頭頂一個拳頭的距離。同時兩邊的腋下要盡量的張開,它的意思是打開我們的心量,也增加肺活量,也就是增加肺部交換空氣的量(增加帶氧量)。在手伸向頭部前面以後就把手心翻向上面,這個動作表示『我決定要轉變自己的心境,來迎接佛的光明』,也是『我要掏盡我的心來供養佛,一點都沒有保留』,這個時候要觀照我們的手指頭,像蓮花的花瓣那麼柔軟輕松,不要用力。 以雙手的蓮花來接佛(雙足),這個動作是提醒我們蓮花的開放並不是靠外面的力量,而是靠內部自覺的力量,我們的心花開放也是一樣。這時候要觀想大慈大悲的佛站在我們的雙手蓮花上接受禮拜。我們可以和佛面對面,這是多麼欣喜的事啊!這時候自然由內心微笑出來。 我們再觀想佛放清凈慈悲的光明由我們的頭頂照進來,使全身全心都清凈光明。一切的病痛就好像黑暗,有了光明就沒有黑暗。我們再觀想所有的眾生都和我們一起拜佛沐浴在佛的光明中。拜佛引發徹底呼吸,橫膈膜強力收縮、放鬆,誘導丹田呼吸;吐盡陳積廢氣,吸入清凈佛氣 我們一般人好像一直都在呼吸,但是事實上很少人知道怎麼呼吸,很少人能有完整而徹底的呼吸,為什麼呢?你可以觀察只要人在忙碌的狀態,或者心在注意外面的事情,呼吸就會受影響—變成很淺、很短的呼吸,甚至有時候會在半停頓的狀態,尤其心情不好,生氣的時候,這種呼吸會使體內骯臟的空氣沒有辦法吐出來,換新鮮的空氣,所以久了以後就會累積污濁的空氣在體內,而缺乏氧氣,細胞缺乏氧氣就容易發生癌病變,所以容易得癌症,我們拜佛可以調整呼吸,使呼吸更徹底又完全,所以拜佛也是很好的『氣功』。 我們拜佛拜下去的動作會使得我們徹底『吐氣』,使全身及肺部污濁的空氣都吐得干凈,而五體投地的時候,因為全身放鬆,肌肉放鬆就沒有阻力,在沒有阻力的狀況下自然就會有很深很完全的『吸氣』。根據『血液動力學』原理,血流也因為深吸氣的吸引作用,很順利地流回心臟再打出去。我們每一個細胞都能在拜佛中得到豐富的滋養和氧氣,以及極樂世界快樂歡喜的氣氛。 當拜好要站起來的時候,必須趁著吸氣的時候運用吸氣的力量站起來,就會很輕不必費力。所謂『永遠快樂無憂』,就是每個『現在』快樂無憂現在不開心造福大家,長命也沒用 慢慢地,我感覺到原來一千拜、一萬拜都不過是眼前一拜而已,根本不需要去掛礙,更不必費心去想下一拜,享受眼前這一剎那和佛面對面的時光就好,古人說:『萬古長空,一朝風月。』萬古以來廣闊的天空,就是眼前你,看到這一時的風月,每一個一朝風月都是萬古長空。 所謂『永遠快樂無憂』就是每一個『現在』都快樂無憂。假如現在不能夠開心歡喜地發揮生命造福大家,那麼說實在,爭取明天也沒有用,爭取更長的生命也沒有用。我還是喜歡一句老話—『即使明天是世界末日,今夜我仍要在園中種滿蓮花,以清風明月的胸懷,歌詠阿彌陀佛』。 PS:上班族真的要安排好時間,才不會有壓力。晚上6-8時拜佛,早上3-5時拜佛。合理安排時間,沒有壓力,一天心情愉快,修行才不會苦。PS:1、每天八百拜一周後,正趕上生理期,四天便徹底干凈。發現好多同修這樣,驚喜。 2、第二周退墮,看了幾天小說,懺悔! 3、第三周開始認真落實道證法師的拜佛方法。剛開始有幾條很難辦到。三兩天後,臀部竟然可以坐到足踝的內側,以前是萬萬不能。也可以辦到,手與膝齊了,要點是頭要按照要求,內外都要謙卑到底。 4、拜佛時一直想著,我要象同修那樣,拜佛至誠禮敬到極點。後來突然明白,至誠禮敬在於內心持誦阿彌陀佛名號不起妄念。 --------------------------------------------------------------------我在一切境界裡面,無論是順境、逆境都不動心。世間人在順境裡面生貪愛心,逆境裡面生瞋恚心,心動了,動了心。動心,自己要提起警覺,這個心一動就是造業,就是業障現前。我起了貪愛、起了瞋恚,起了貪瞋痴慢疑,起了分別執著,這個業障現前,所以馬上就覺悟,「我業障又現前了」,這是一個警覺。你能夠曉得你業障現前,這就是覺悟,覺悟之後要用方法來對治。凈宗用這一句佛號來對治,馬上阿彌陀佛,把這個妄念平息下去了。所以這一句阿彌陀佛消業障,比什麼都有效! 你們在佛門裡面講只是拜懺、求消業障,不曉得業障在哪裡?也不曉得怎麼消法?究竟消了沒有消,自己也不知道,糊里糊塗在那裡修行,這古人講的盲修瞎練!果然我們在六塵境界里頭,這個心不被境界轉了,心得清凈了,自己曉得我業障消了。我在境界裡面貪瞋痴慢大起大落,這業障非常重!在一切境界里頭,心逐漸平靜了,縱然有貪瞋,這個念頭很微薄,不嚴重,輕輕提起一句佛號,它就沒有了,就把它取而代之,這就是業障消除的樣子。所以自己的功夫到什麼樣程度,有什麼樣的成就,自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修行人要在這個地方講求,要求真正的成就。01-003-0157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由此可知,我們要想在這一生當中真正成就、真正往生、真正得到經典裡面所說這樣殊勝的利益,那就得要認真,一定要把煩惱習氣、妄想執著念掉!這些東西一現行就是業障現前,什麼叫業障?妄想是業障、分別是業障、執著是業障,這個東西一冒出來,馬上就是「我業障現前」。怎樣懺悔業障?「阿彌陀佛」,業障就沒有了。這一句阿彌陀佛提起來就是懺除業障,就是把妄想執著這個妄念用一句阿彌陀佛把它換掉。你真的能換過來,業障就消除。所以,懺除在哪裡作?隨時隨處,在起心動念的時候修懺除業障,這樣修法。絕對不是說我罪業很重,我找幾個法師、找幾個同修來拜個《梁皇懺》,那個沒用處的;一面在拜懺,一面還打妄想,業障照樣現前,沒用處。01-003-0159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身體是個機器,機器一定要活動,不活動就生銹了,壞了。這就說是運動很重要,心要定,身體要動。拜佛就是最好的方法,拜佛的時候心是定的、靜的,身體是動的。出家人每天能保持三百拜,運動量就夠了。拜的時候平拜,不要拜墊,有拜墊收不到效果,一定要平拜。當然你能夠拜得愈多愈好,消除我慢,把恭敬心給拜出來,對一切眾生都恭敬。這個觀念很重要,看一切眾生都是佛、都是菩薩還不夠,要看一切眾生都是阿彌陀佛。蚊蟲螞蟻都是阿彌陀佛,我們看到合掌,阿彌陀佛。我們要有這個心,心轉變境界,就把這個世界轉成極樂世界了。山河大地、樹木花草都是以一句佛號對待它。阿彌陀佛在不在?在。在哪裡?無時不在,無處不在。阿彌陀佛是法身,是我們自己的法身,阿彌陀佛是我們的靈性,阿彌陀佛是我們的意念,阿彌陀佛是我們的本體、是我們的自性,這個不能不知道。你念這一聲阿彌陀佛,它真相應,與什麼相應?就與阿彌陀佛相應。與阿彌陀佛相應,就是與遍法界虛空界相應,與整體相應。02-037-0004 凈土大經科注阿彌陀佛有沒有給我消息?有。我在七十九歲那一年,那一年是個關頭,我在廬江,身體有點不舒服,到北京去就病倒了,住在旅館里頭,四天。他們找些中醫來給我看,我自己心裡有個感覺壽命到了,四十五歲延長到七十九歲。真的見到阿彌陀佛了,是病的第三天,第三天見到佛,境界非常清楚,似夢非夢,因為不像一般夢中的境界,就像我們睜著眼睛看得很清楚。我在床上睡著,醒過來了,看到天空非常明亮,在我面前是青山,沒水,一重一重的,以後我到雲南在大理看到,就像大理那個青山一樣一層一層的。看到滿山遍野全是人,面孔都對著我,那麼多的人。我都感覺到很奇怪,是不是聽眾,講經的時候聽眾,這么多人?我這個念頭起來之後忽然那些人全變成畜生,我就覺得不大對了,一個人都看不到,個個都變成畜生,各種不同形樣的畜生。 這個時候我念了一句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我每天拜佛,我在這邊拜的,你們大家看到,我第一拜是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第二拜南無本師阿彌陀佛,第三拜是南無本師毗盧遮那佛,幾十年養成習慣了。所以我在那個時候就念了一句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出現了,多大?跟天空一樣大,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全身放光。我又接著念第二句南無本師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不見了,阿彌陀佛出現了,真叫現大身,身跟天空一樣大,就半邊天。我接著念南無本師毗盧遮那佛,阿彌陀佛不見了,毗盧遮那佛出現了。最後我念了一句南無觀世音菩薩,觀音菩薩現的相也是那麼大,毗盧遮那佛沒有了。這個時候我就聽到有人在我旁邊,我看菩薩像,沒有回頭,我一心專注看佛像,這么大的佛像從來沒看見過。旁邊人問我:「你還有沒有什麼事情沒了的?」我說:「了了,我沒有事情。」「你還有沒有人要見面的?」我說:「沒有,我不需要跟任何人見面。」他說:「那你全都放下?」我說:「是,全都放下了。我現在只有一個念頭,想跟佛到極樂世界去。不過如果佛要留我在這個世間,幫助這些苦難眾生也可以,我聽佛的吩咐。」這樣就醒過來了,不像是夢,非常非常清楚。醒過來怎麼樣?病就好了。第二天我回到香港,在香港養了兩個星期就恢復講經。02-037-0114 凈土大經科注遠離我慢這個太重要了,遠離我慢怎麼辦?怎麼做法?實在講拜佛是很好的方法,你看以我們尊貴的頭去禮佛的足。我這個習氣真的得力在懺雲法師那個地方半年,老法師什麼也沒教我,就叫我拜佛,規定一天八百拜,可以多,不可以少。我在那住了半年磕了十萬多個頭,降伏傲慢。每天拜佛真好,而且對身體有好處,拜佛是個運動,你看身每一個關節都運動到了,心是定的,心沒有胡思亂想,心要定,身要動,拜佛這個方法全都落實了,所以學佛的人最好的運動就是拜佛。心地清凈真得三寶加持,對待一切人都知道尊敬,學善財童子,這個很重要。讀《華嚴經》學善財童子,善財童子對任何一個人,五十三位善知識是代表社會上的一切大眾,男女老少各行各業。五十三參裡面出家的只有五個人,不多,全是在家人,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在哪裡?我們從早晨起來到晚上睡覺之前,你所看到的都是。所以不要以為善財運氣好,都遇到善知識,我們運氣不好,一個都沒遇到,錯了,就是社會上所有的大眾,全都是善知識。你看善財是用什麼心態去看人?禮敬、贊嘆、供養他全都有。供養他沒有什麼禮物,恭敬就是供養,禮貌就是供養,和顏悅色就是供養,讓大眾都生歡喜心,言詞都是供養,我們這才真正學到、學會,才真能夠管用。02-037-0144 凈土大經科注 早年我在美國一些同修的道場,我就教他用這個方法。除了聽經,聽經一天初學的不超過四個小時,老同修不超過兩個小時,其他的時間念佛。念佛就採取諦老的開示。念佛的方法只有引磬,為什麼?念的音調要一致,引磬在打拍子,大家在一起共修,一個人那就不需要,音聲一致整齊這是庄嚴道場。適合於每個人他自己的需要,有人喜歡坐著念,所以佛像前面擺些蒲團,佛七里叫止靜,他在那裡坐著,不出聲,心裡頭默念。有人在拜佛,拜著念,拜著念也不出聲,心裡頭默念。最主要的還是走著念,繞佛,以這個為主。走累了可以休息,昏沉的時候可以拜佛,來調解自己讓佛號不斷。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你一直念下去。真累了想休息一下,旁邊有休息的房間,休息的時候不脫海青,休息好了立刻就進念佛堂。這種方法在國外非常受歡迎,為什麼?沒有壓力,沒有拘束,大眾雖然在一起,每個人都很自在。02-037-0170 凈土大經科注「應以恭敬心,執持稱名號」。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如果你是用真誠心、恭敬心念佛,佛就加持你。一個人真修,每天功課不間斷,持佛名號不能間斷,每天拜佛至少三百拜,天天不缺,你決定得到佛加持,名號功德慢慢你才能覺得真的不可思議。02-037-0193 凈土大經科注寶池德水,蓮花化生,我們這一生有這個緣分,自己要不把這個緣分抓住,那就失掉了,這一生成佛的機會你沒有了。如果真修、真干,一定要努力,一定要萬緣放下,專念彌陀。我們的真誠恭敬心發不出來,有一個方法可以幫助你發出來,拜佛。你每天能拜三千拜,我相信三個月你的真誠心就出現,為什麼?真的轉了。拜佛是懺除業障最殊勝的方法,因為這個時候你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你沒有雜念。一心頂禮,懺除宿世今生所有的罪障,這統懺除。因為你搞別的,心裡頭還有雜念,念佛心裡有雜念,誦經有雜念,聽法也有雜念,一天三千拜可以把你雜念拜掉。02-037-0245 凈土大經科注 所以現在我們是進入倒數計時,還有三百天,一天一天接近。我們認真努力,我們要放下萬緣,一心專念。最有福報的人,他工作量很少,每天有時間念佛、有時間聽經、有時間拜佛。如果一天能夠有五百拜到一千拜,拜佛有什麼好處?拜佛幫助你心定下來,拜佛、念佛能把你的妄想雜念排除掉,所以非常好的修行方法,那也修禪定。禪定自己要曉得,是心定,不是身定。身動、心定是真的禪定;坐在那裡不動,心裡頭胡思亂想,那不是禪定。身體在拜佛,一天拜三千拜,心裡頭只有一個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一個雜念都沒有,那叫甚深深妙禪,那是禪定。02-037-0249 凈土大經科注

8、佛教怎樣看待頸椎病

有哪一個人敢代表佛教去評論對於某件事的看法呢?佛教沒有自己的看法,只有說出事實而已!

如果你問佛教有什麼辦法能治療頸椎病,那麼我可以回答你,只要你發真誠心,每天拜佛一百拜,不懷疑、不間斷、不打妄想,如理如法的去做,有一年的時間,你的頸椎病就能得到恢復。

阿彌陀佛

9、我念佛號有一段時間了,覺得頸椎比以前舒服了,這是佛菩薩的加持嗎

打坐,站樁都解決頸椎病

與拜佛頸椎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