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脊柱在人體的那個部位?
脊柱位置:背部正中,上端接顱骨;
小孩剛出生的脊椎數量是32-34,成人脊柱由26塊椎骨(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椎1塊(剛出生時5塊)、尾椎1塊)借韌帶、關節及椎間盤連接而成。
脊柱上端承托顱骨,下聯髖骨,中附肋骨,並作為胸廓、腹腔和盆腔的後壁。脊柱具有支持軀干、保護內臟、保護脊髓和進行運動的功能。
脊柱內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條縱行的脊管,內有脊髓(註:脊柱不等於脊椎或脊椎骨,脊柱是由多塊脊椎組成的)。
(1)頸椎是哪個部點陣圖解擴展資料:脊柱的發育是由中胚層的生骨節細胞圍繞脊髓和脊索形成的。胚胎早期,每側體節腹內側面分出一團間充質細胞,為生骨節。生骨節逐漸移向中線脊索周圍。
起初生骨節組織的節段包繞脊索與體節對應,當進一步發展時,每個生骨節的尾端部分變緻密,並和下位生骨節的頭端連接起來,形成新的節段稱椎骨原基,即後來的椎體。
椎體形成後不久,在其背面伸出密集的間充質,形成神經弓,包圍脊髓。腹面形成肋突,肋突在胸椎形成肋骨,在頸、腰椎與橫突相合。椎骨原基形成軟骨,後骨化為椎體。
2、人體的各部分名稱(圖)
人體的各部分名稱:
骨骼系統
一、中軸骨:
椎骨,包括: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椎5塊(後期發育為1塊骶骨)、尾椎4塊(後期發育為1塊尾骨)。
二、胸廓:
1、胸骨。
2、肋骨(從第一到第十二,共12對)。
三、顱骨:
1、腦顱骨,包括:額骨、篩骨、蝶骨、枕骨(各1塊)、頂骨、顳骨(各1對)。
2、面顱骨,包括:上頜骨、顴骨、鼻骨、淚骨、齶骨、下鼻甲(各1對)、下頜骨、舌骨、犁骨(各1塊)
(2)頸椎是哪個部點陣圖解擴展資料:
肌肉系統:
一、頭部肌
1、顱面肌、顱頂肌、眼周圍肌(眼輪匝肌)、口周圍肌(口輪匝肌)。
2、咀嚼肌,包括:咬肌、顳肌、翼內肌、翼外肌。
二、頸前外側肌
1、頸淺層肌和頸外側肌,包括:頸闊肌、胸鎖乳突肌,
2、舌骨上肌群,包括:二腹肌、莖突舌骨肌、下頜舌骨肌、頦舌骨肌。
3、舌骨下肌群,包括: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狀肌、甲狀舌骨肌、肩胛舌骨肌。
3、頸椎一到七節各管什麼
1、第一頸椎(寰椎)
寰椎與枕骨相連,主要管頭、耳、鼻、喉、臉等,一旦發生錯位,最容易導致頭暈、眩暈、偏頭痛。當寰樞關節錯位時,其椎動脈活動空間減少,頭部轉動時常因牽拉而使血管發生壓迫,進而影響頭部的血流供應。
2、第二頸椎(樞椎)
樞椎主要關聯耳、鼻、喉、舌、聲帶、口等。如果發生錯位,最易患斜視、盲視、眼花、耳聾、耳鳴,此外,還有譫語、煩躁、頭昏、頭痛、過敏性鼻炎、失眠、嗜睡、癲癇、心動過速、房顫、面癱。
3、第三頸椎
第三頸椎主要關聯咽、頰、肩、橫膈等。如果第三頸椎發生錯位,最易患神經痛、濕疹、痘疹、粉刺、痤瘡、高血壓、咳嗽、斜視、近視、視物不清、頭昏、偏頭痛、壓痛、三叉神經痛、耳鳴、失聽、頸痛、吞咽不適、胸悶、房顫。
4、第四頸椎
第四頸椎也屬於普通頸椎,主要關聯頸部肌肉、咽、臂等。第四頸椎如果發生錯位,最易患頭昏、咽喉異物感、口腔潰瘍、扁桃體腫痛、黏膜炎、鼻塞、鼻炎、卡他性中耳炎、牙痛、弱視、失聰、惡心、呃逆、落枕、全手麻木、胸悶、打嗝、心動過速。
5、第五頸椎
第五頸椎主要關聯手肘、食道、氣管、橫膈膜、心臟等。第五頸椎如果發生錯位,最容易引起眩暈、視力下降、咽炎、咽喉部異物感、扁桃體炎、咽痛、音啞、哮喘、口臭、上臂痛、胸痛、心動過緩、惡心、呃逆、上肢橈側拇食二指麻痛、血壓波動、頸肩手脹痛。
6、第六頸椎
第六頸椎主要關聯甲狀腺、食道、氣管、心肺、上肢等。第六頸椎如果發生錯位,容易出現頸部僵硬、肩部痛、上肢橈側麻痛、低血壓、心動過緩、扁桃體炎、氣管炎、百日咳、血壓波動、哮喘、拇食二指麻木、脊痛。
7、第七頸椎(隆椎)
第七頸椎主要關聯甲狀腺、食管、氣管、心肺、肱肌等。隆椎如果發生錯位,容易出現傷風、甲狀腺炎、吞咽不適、貧血、哮喘、氣短胸悶、低血壓、心房纖顫、上肢尺側及無名指、小指麻痛、頸根痛、肩胛痛、闌尾炎、雷諾氏、雷納氏綜合征、肥胖、消瘦。
4、頸椎指的是哪個部位?具體包括哪幾節?
脊柱有頸胸腰骶尾5部分,與腦直接相連的屬於是頸椎,共有7個階段組成
5、頸椎如何定位?
脊柱定位:
摸不到的是頸一;能摸到的是頸二;能轉動的是頸七;中間一節是頸四;不能轉動的是胸一;肩胛內側最突點水平連線是胸四;肩胛最下端水平連線是胸七;第十二肋骨起點是胸十二;第十二肋骨端水平連線是腰二;髂骨上端水平連線是腰四;骶椎上端第一棘突是腰五;腰椎下方是骶椎;骶椎下方是尾椎;
6、後脖頸位置在哪,最好圖解
低頭,用手拍你後腦勺和背中間的脖子就是後脖頸
7、頸部是哪個部位
頸部是脖子那裡。頸部的上界為下頜骨下緣、下頜支後緣、乳突和枕外隆突的連線,下界即胸骨上緣、鎖骨、肩峰和第七頸椎棘突間的連線。該局部以斜方肌前緣為界,分為前方的固有頸部和後方的項部;
固有頸部以胸鎖乳突肌為界,區分為頸前區,頸外側區及胸鎖乳突肌區。頸前區亦稱頸前三角,被二腹肌及肩胛舌骨肌分為頦下三角、下頜下三角、頸動脈三角、肌三角。頸外側區亦稱頸後三角,該三角被肩胛舌骨肌分為枕三角和鎖骨上三角。
(7)頸椎是哪個部點陣圖解擴展資料
(1)分區:
頸部以斜方肌前緣為界,前為固有頸部,後為項區。頸部以胸鎖乳突肌前後緣為界分為三區:
1、頸前區(頸前三角)其中二腹肌前、後腹和下頜骨下緣圍成下頜下三角,二腹肌前腹、舌骨、頸前正中線圍成頦下三角,二腹肌後腹、胸鎖乳突肌、肩胛舌骨肌上腹圍成頸動脈三角
2、胸鎖乳突肌區
3、頸外側區(頸後三角),頸後三角又被肩胛舌骨肌後腹分為枕三角和鎖骨上大窩(肩鎖三角)。
(2)位置:
頸部由淺入深(由前向後)層次結構十分明確,分別為:皮膚、淺筋膜、頸深筋膜、肌肉。深筋膜又分為淺、中、深三層,在淺、中層與深層間形成的鞘內,容納通過頸部的氣管、食管及血管。各層間有疏鬆結締組織並形成頸部間隙。
(一)皮膚:
皮膚薄,移動性大,皮紋橫向。
(二)淺筋膜:
淺筋膜疏鬆,內含皮肌、皮靜脈、皮神經、淋巴結。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