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頸椎 > 不要做頸椎融合手術

不要做頸椎融合手術

發布時間:2021-02-08 08:33:47

1、頸椎間盤突出4-5節壓迫神經,做鋼板融合手術可以堅持多久不復發,以及後遺症

頸椎手術術後,手術的節段不會復發,因為椎間盤都拿掉了,但是可能加速臨近節段的退變,以後會產生新的壓迫症狀,主要靠術後自己保養,基本在3-5年之後才會慢慢顯現出來
手術基本沒有後遺症,一些手術後的刺激症狀2周之內基本都可百以緩解,有人會殘留麻木、度疼痛,這基本都是因為術前壓迫重,時間長,神經不可逆壞死導致的。可以服用營養神經的葯物、高壓氧、中醫療法試試看。
這些在手術的時候,手術醫生都會和你談話,講明情況的,可以回去看一下知情同意書,都寫在上面的。

2、請問由於患宗合性頸椎病做頸椎手術病人的頸托要戴多長時間才可以拿掉

頸椎病是一種退行性疾病。尤其長期低頭伏案工作,使頸椎長時間處於屈曲位或某些特定體位,不僅使頸椎間盤內的壓力增高,而且也使頸部肌肉長期處於非協調受力狀態,頸後部肌肉和韌帶易受牽拉勞損,椎體前緣相互磨損、增生,再加上扭轉、側屈過度,更進一步導致損傷,易於發生頸椎病。頸椎病隨著年齡的遞增而成倍增加,輕者造成患者病痛,重者可致殘。

預防頸椎病主要是減緩頸椎間盤退變的進程。不良睡眠體位,工作姿勢不當,不適當的體育鍛煉都是頸椎骨關節退變的常見原因。發育性頸椎管狹窄、頸椎先天性畸形等是頸椎病發病的潛在因素。預防頸椎病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改善與調正睡眠狀態。人每天有1/3時間卧床,睡眠姿勢不當會加劇頸椎盤內壓力,使頸椎周圍韌帶、肌肉疲勞,誘發頸椎病。為使頸椎在睡眠中保持正常生理曲線,應注意幾點:

①枕頭的高度應適中。枕頭的形狀以中間低,兩端高的元寶形為佳,這種形狀優點是對頸部可起到相對的制動作用。

②睡眠體位應使胸部、腰部保持自然曲度,雙髖、雙膝呈屈曲狀,使全身肌肉放鬆。

③床鋪應選擇保持脊柱平衡的床鋪,以木板為底的席夢思床為佳。

二.糾正與改變工作中的不良體位。頸椎退變與頸椎長時間處於屈曲或某種特定體位有密切關系。不良體位會導致椎間盤內壓增高引起一系列症狀。對長時間伏案工作者建議:

①定期改變頭頸部體位,讀書寫字30分鍾後應活動頸部,抬頭遠視半分鍾,有利於緩解頸肌緊張,也可消除眼睛疲勞。

②調整桌面高度與傾斜度。可製作一與桌面呈10°~30°的斜面工作板,伏案工作時能減少頸椎前屈和頸椎間隙內壓力。

三.自我牽引療法。當頸部感到酸痛或肩背、上肢有放射痛時,可自我牽引頸部改善症狀,其方法為:雙手十指交叉合攏置於枕頸部,將頭後仰,雙手逐漸用力向頭頂方向持續牽引10秒鍾左右,連續3~5次。

頸椎病的治療方法:

(一)牽引
1. 適應證 頸椎牽引常作為神經根型、頸型和交感型頸椎病的首選療法。但脊髓型頸椎病脊髓受壓較明顯者和有明顯頸椎節段性不穩者不宜採用。
2. 頸椎牽引的方法 一般用頸枕牽引帶作頸椎牽引。
(1)姿位:體位可採取坐位或卧位,為了方便,多取穩當的靠坐位,使頸部自軀干縱軸向前前傾約10°-3O°,避免過伸。要求患者充分放鬆頸部、肩部及整個軀體肌肉。牽引姿位應使患者感覺舒適,如有不適即應酌情調整。在椎動脈型患者前傾角宜較小,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宜取幾近垂直姿位,忌前屈牽引。
(2)牽引重量與持續時間:常用的牽引重量差異很大,可自患者自身體重的1/10至1/5,多數用6-7kg,開始時用較小重量以利患者適應。每次牽引近結束時患者應有明顯的頸部受牽伸感覺,但無特殊不適,如這種感覺不明顯,重量應酌情增加。每次牽引持續時間通常為20-30分鍾。牽引重量與持續時間可作不同的組合,一般牽引重量較大時持續時間較短,牽引重量較小時持續時間較長。
(3)牽引頻度與療程:一般每日牽引1-2次,也有每日3次者,10-20天為一療程,可持續數個療程直至症狀基本消除。
(4)如坐位牽引療效不著,或患者症狀較重或體弱不耐久坐時,可採用仰卧位牽引。用枕墊保持適當姿位,牽引重量一般為2-3kg。持續牽引2小時後休息15分鍾,然後再作牽引,每天牽引總時間可達1O-14小時。
(5)利用電動牽引器械可進行間歇牽引,被認為有利於放鬆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一般是牽引2分鍾,放鬆或減小牽引重量1分鍾,反復進行半小時左右。
(二)推拿
1.作用與適應證 中醫學認為頸椎病系因頸項長期勞累,氣血失和,加上外感風寒、阻滯經絡所致,推拿治療可以調和氣血,桂風散寒,疏筋通絡,從而達到解痙止痛的作用。推拿適用於除了嚴重頸脊髓受壓的脊髓型以外的所有各型頸椎病。
對於脊髓型頸椎病,傳統不主張進行推拿治療,認為有可能加重脊髓損害,但國內已有安全有效的牽引和推拿治療的報道,因此,輕型脊髓型頸椎病不一定禁忌推拿治療,只是手法宜溫和,免除旋扳手法。
2. 方法 頸椎病的推拿手法應剛柔結合,切忌粗暴,常用手法程序如:
(1)在頸背部反復作掌揉、探法和一指禪推法,然後在頸肩部的督脈、手三陽經的部分俞穴如風池、風府、肩內俞、肩井、天宗、缺盆等穴作點、壓或拿法,再在斜方肌與提肩胛肌處行彈撥法。若為神經根型,手法治療應包括肩、肘、手的主要穴位;若為椎動脈型,應包括頭、臉部的百會、太陽等穴位。接著用旋扳手法。最後以抹法、叩擊、拍法作結束。
(2)施行旋扳手法時,先囑患者向一側旋轉頸部,施術者兩手分別置於病人的下枕部和枕後部順勢同時稍用力旋轉頭頸。此時必須注意:1)旋轉角度不可過大。2)不可片面追求旋頸時可能發出的"咔嗒"聲。3)脊髓型及椎動脈型頸椎病不作旋扳手法。
(三)理療
理療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放鬆痙攣肌肉,緩解症狀。方法可選用高頻(微波、超短波)、低中頻電療(如TENS,間動電療,電腦中頻)、超聲波、磁療等。
(四)運動療法
1. 運動療法的作用 頸椎病的運動療法主要是做醫療體操練習,頸椎病醫療體操的目的與作用主要有兩方面:(1)通過頸部各方向的放鬆性運動,活躍頸椎區域血液循環,消除淤血水腫,同時牽伸頸部韌帶,放鬆痙攣肌肉,從而減輕症狀;(2)增強頸部肌肉,增強其對疲勞的耐受能力,改善頸椎的穩定性,從而鞏固治療效果,防止反復發作。
2. 適應證和禁忌證 各型頸椎病症狀基本緩解或呈慢性狀態時,可開始醫療體操以促進症狀的進一步消除及鞏固療效。症狀急性發作期宜局部休息,不宜增加運動刺激。有較明顯或進行性脊髓受壓症狀時禁忌運動,特別是頸椎後仰運動應禁忌。椎動脈型頸椎病時頸部旋轉運動宜輕柔緩慢,幅度要適當控制。
(五)神經阻滯療法
椎間孔阻滯(硬膜外腔阻滯)和椎旁交感神經阻滯術,是有效的治療方法,反復單次阻滯或置管連續注葯,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單次阻滯每周兩次,5次為一療程。硬膜外腔置管者可每日注葯一次,每5次為一療程。
星狀神經節阻滯術,對治療交感型頸椎病有特效(一般配合椎間孔、頸部痛點阻滯)。常於第一次阻滯治療後即可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多不能維持長久的療效,故須反復施術以鞏固效果,至少須連續治療2~4個療程。
(六)葯物治療
頸椎病症狀顯著時常用葯物作輔助治療以促進症狀緩解,常用葯物有解痙鎮痛葯、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葯、神經營養葯及血管擴張葯等。中葯也常應用。
(七)心理治療
(八)日常生活活動指導
1. 枕頭與睡眠:枕頭中央應略凹進,高度為12~16cm,頸部應枕在枕頭上,不能懸空,使頭部保持略後仰。習慣側卧位者,應將使枕頭與肩同高。睡覺時,不要躺著看書,也不要長時間將雙手放在頭上方。
2. 避免做頸部過伸過屈活動: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在洗臉、刷牙、飲水、寫字時,要避免頸部過伸過屈活動。
3. 某些日常活動應該停止:在患病期間,應停止做某些過度活動頸椎的活動,如擦高處的玻璃。

3、頸椎融合術

你好,頸椎融合術分以下三類:

一、前路:

1 . 椎間盤切除 + 椎體間植骨融合術

2.椎間盤切除 + 椎體次全切除術 + 椎體間大塊植骨融合術

二、後路:

後路椎板成形術 + 側塊(椎弓根)鈦板螺釘內固定、椎板間植骨融合術

三、後路、前路聯合手術

4、頸椎椎體融合不做手術能治好嗎,跪求

如果是先天性融合,只要暫時沒有肢體麻木無力或疼痛症狀,可以不考慮手術

5、頸椎三節段融合手術後會發生什麼?

頸椎三節段融合術後生活:

三節段頸椎融合術是一種主要的手術,需要移除三個椎間盤並放置硬體來支持脊柱。這個過程發生在醫院,需要幾個小時才能完成。了解三節段頸椎融合術後你的生活發生了什麼是至關重要的。

頸椎融合術是關節融合術。也有不同種類的頸椎融合術。以手術方法為中心,他們主要分為兩組。

前(前)

外科醫生通過顱骨前部的切口將椎間盤植入。椎間盤摘除術稱為椎間盤切除術。在衣領的前面,螺絲和板定位。這種手術方法通常被稱為ACDFF(頸椎前路椎間盤切除術和融合)

後(背)

在後路融合術中,外科醫生通過頸後切口分離椎間盤。在脊柱的末端,固定螺釘和鋼板。這種形式的動作通常被稱為PCFF(後路頸椎融合)。除了椎間盤(稱為椎板),這種方法還包括清除必要的脊柱骨。椎板為脊髓提供了至關重要的支持和安全。

手術後

對退變性椎間盤疾病和腰痛進行三節段融合的附加並發症和手術方式選擇,以減少損傷,提高症狀緩解和完全恢復的機會。對於疼痛的多節段退行性椎間盤疾病,很少建議進行三層或三層以上的脊柱融合。對於探索這一選擇的患者,應採取極端的護理措施,積極調查所有非手術選擇,並尋找額外的外科和非手術建議。

吞咽困難

吞咽困難被稱為吞咽困難,它可能發生在頜骨融合後。在一項研究中,頸椎融合術後出現吞咽困難的比率為12.7%。吞咽問題會影響卡路里、液體消耗和恢復。

失敗的合並

骨融合失敗被稱為骨不連或假關節。這表明植入的螺絲釘和鋼板,長時間的癒合,以及骨頭的不適在手術後沒有重新連接。預期的手術失敗了,現在頸部出現了虛弱。骨不連的比率是驚人的,在一份報告中觀察到52%。

頸部疼痛持續

盡管有三節段融合,但有些患者出現持續的頸部疼痛,需要口服葯物。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只有39%的患者在頸部融合術一年後能夠恢復功能——並發症的風險增加。三節段融合術比兩節段融合術的失活率和並發症發生率更高。

脊髓液漏(CSF)

保護大腦和脊髓的最外層膜是硬腦膜。在手術過程中,中央層可能被刺穿,造成脊髓液泄漏。硬腦膜滲漏的典型症狀是極度頭痛。如果不及時治療,脊髓液泄漏會導致感染。

預防和恢復

手術期間,與外科醫生隨訪兩周。一般來說,癒合期持續4 - 6周。可以進行幾周的x光檢查融合的發生情況。在後續的預約中,外科醫生會決定是否讓你重返工作崗位。

在癒合過程中,經常佩戴頸圈或支具,以保護和限制頸部恢復或融合時的活動(見支具和矯正術)。在你的脖子痊癒後,你的醫生會建議你做頸部伸展運動或物理治療。如果你的髖部進行過骨移植手術,你可能會在切口處感到不舒服,疼痛和無力。

6、什麼是脊椎融合手術

將壓迫神經的椎間盤部份切除,即可達到治療目的。
但是在脊椎融合後,椎節間活動度相對上就會被迫減少,活動程度可能就沒那麼靈活。傳統治療椎間盤的脊椎融合手術,都是將患者椎間盤切除。把突出軟骨拿掉,另置入病人骨頭,將包住椎間盤兩節的骨頭融合。因為骨頭會生長,自體溶合問題將來腰部會很僵硬。而置入的如果是人造撐開物以後會有骨刺等退化性病變,所以,術後患部的椎間盤不是拿掉,就是失去作用,患者會腰椎無力或僵直,亦容易引發後續關節退化。亦即,傳統治療方法,骨頭融合後,減少一節椎間盤支撐負荷的重力與緩沖,穩定性較差,對於運動量需求大的病人而言,雖然解除疼痛,但活動度卻變差。

與不要做頸椎融合手術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