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頸椎病後背疼是怎麼辦
後背什麼地方疼?是兩側,中間,局部,整體?什麼疼法?是否做過檢查?因為後背疼的原因很多,骨頭啊肌肉啊內臟啊容易引起疼痛。 頸椎枕頭的選擇應該是你平躺後枕骨枕的位置的高度與肩部平行為易,如果現在枕頭過高或過低不要一下達到位置應該逐漸達到位置
2、本人疑有社交恐懼症,兩年前遇到一件,讓我很難受的事!從此以後生活便一塌糊塗!出門不敢看人的眼睛,表
病情分析:
可能社交恐懼症,建議到精神疾病專科醫院咨詢、診斷、治療。
指導意見:
可以服帕羅西汀、舍曲林、氯丙帕明等葯物治療及行為治療。
3、骨質增生是一種什麼病呢?
骨質增生
骨刺是骨質增生的表徵。在診斷方面十分之簡單,只要為病人作平面X光檢查,就可以很清楚地判斷病人是否患有骨刺或所患的骨刺在哪個位置以及病情的嚴重性。當病人患有骨刺時,在X光片上,通常可見到病患的骨頭邊緣出現尖形的骨質突起。因為這些突起的骨頭本質是骨頭的組織而且形態像刺一般,所以被稱為「骨刺」。
骨刺成因:簡單來說是骨頭與軟組織接觸的地方,長期承受過大壓力、拉力和損傷,促使骨骼出現退化性改變,而這樣的骨骼退化性改變則導致骨質增生。故骨刺與身體過度活動、運動、年齡是有直接的關系。研究證明,活動或不適當的運動常常使關節部位骨骼及軟組織過度損耗,引發關節受力不平衡而導致生骨刺。同樣情況,老年人的關節經過長期慢性損耗,使關節的骨質與軟組織出現不斷的輕度損傷,這一類的損傷,身體故然會作出修補,然而身體對這類損耗性受傷的修補,結果只會形成骨刺的生長。
當然實際在臨床上,很多病人雖然身上已經生長有骨刺,卻從不感到痛楚。這與骨刺所在的位置有關。例如脊骨的骨刺如果生於脊椎體前面邊緣,雖然長得很大、很尖,但因未刺激神經,疼痛並不明顯。但如果骨刺剛好長在神經腺通道上,雖然長得細小,卻可以引致出現手部、腳部的麻痛。如骨刺在脊椎椎管內,壓迫腰脊髓神經,會出現下肢無力,感覺障礙,肌肉張力升高,大小便失禁等嚴重問題。脊椎骨是常生骨刺的地方,這與脊椎的生理和結構有直接關系。腰脊椎在活動時,牽涉到腰背的許多肌肉群、韌帶,對骨骼產生牽拉的作用,長期下來骨頭與軟組織接觸的地方產生損耗,刺激骨質增長。脊椎的特點是活動幅度大,承受壓力大,是人體中載重的骨骼,受損傷的機會多,特別容易出現骨質增生。另外頸椎生長骨刺壓迫到神經腺,也是我們脊醫常常診療的頸椎病。故平時頸脊椎保健是十分重要。如枕頭不宜過高,過高會造成頸椎生理彎曲度變直,各節頸椎失去正常的位置,出現頸脊椎錯們現象,引致頸椎周圍的韌帶及軟組織不能放鬆,使頸椎骨出現骨質增生。除脊椎外,膝關節及腳底都是常發生骨刺的部位。這些關節在站立時,每一個都要擔負50%的身體重量,大約是六十磅。特別是當走路時,一腳抬起,另一腳著地,這時全身重量都放在著地的腳上,加上著地時的沖力,每每是體重的三倍,大約是四百磅左右的沖力,集中於每個關節上。加上如果患者腳部有扁平足的現象,膝關節及腳底所承受的拉力及創傷便會倍增,十分容易導致骨質的增生。
骨質增生的原因雖然很多,而且常常與日常生活拉上關系,生活的時間越長,年齡的增長,身體出現骨刺的現象也越普遍。看起來骨刺的增長好象不能預防,更有不少的病人把年老和骨刺的增長畫了等號!但是,他們並不知道,通過適當的預防和治療,人們是完全可使骨質增生的程度減輕,,出現的時間延遲及防止症狀的出現。
在預防骨刺方面,要避免長期過度劇烈的運動和活動,減少關節、軟骨受傷,避免過度的韌帶和軟組織的牽拉。同時,要防止關節退化,每天要做適當的運動。因為關節軟骨的營養來自於關節液,而關節液只有靠擠壓才能在關節內循環流動,供應營養給關節內的軟組織,促進軟組織的新陳代謝,減輕關節軟骨的的退化,修補軟組織的損傷。
當發現患上骨刺時,亦無須過分恐慌。只要有適當的治療,減輕骨刺所帶來的痛楚;針對地改變平日生活上的習慣,改變了身體不良的力學運用模式及機制;調整出現錯位的關節,改善身體力學的機能及神經系統的協調與健康狀態;注意平日飲食及營養的吸收,好等身體有足夠的養料,對日常的損傷進行適當的修補。那樣不但可以減慢骨刺的增長,更可把骨刺的出現的時間延遲。
4、頸椎病的功能評定有哪些?
(一)軀體功能評定
根據病情可以進行下列評定:
1.評定可以用MacGill疼痛問卷調查了解疼痛的性質,用目測視覺模擬評分法(VAS)了解疼痛的程度(具體內容見本章第一節)
2.活動范圍評定可以用頸椎活動測角器,測量頸椎在不同方向的活動,了解有無活動受限及其程度
3.肌力評定通常用0~5級徒手肌力評定法評定四肢肌力如果想了解背部肌肉的力量,可以用拉力計測背肌力,結果以拉力指數判定拉力指數=拉力(kg)/體重(kg)×100正常標准:男150~300,女100~150如果想了解手部肌力,可以用握力計測定,結果以握力指數判定握力指數=﹝握力(kg)/體重(kg)﹞×100,高於50為正常(男女相同)
4.手功能測試脊髓型頸椎病如果手功能明顯受限,可以通過以下測試來了解手部功能①鉤狀抓握:如提小箱,此時拇指不必參與②圓筒狀抓握:如抓握玻璃杯,拇指緊貼該物③握拳樣抓握:如抓握住一球棒或錘柄④球狀抓握:抓握圓球狀物如蘋果
⑤指尖抓握:如拾起或握持一小物體如鋼筆⑦側面抓握:如用拇指與示指的外側面抓握一張卡片此外,也可以用9孔柱測試或Jebsen手功能測試(圖11-2-45),這兩種測試方法各自均有評分標准
5.痙攣評定對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如果出現肢體痙攣,可以用Aschworth痙攣量表評定痙攣的程度或用痙攣頻率指數了解痙攣發生的次數
(二)活動能力評定
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可以用Barthel指數,或功能獨立性測量(FIM)來評定
(三)家庭居住環境和工作環境
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如果出現截癱或四肢癱瘓,還需要對患者的家庭居住環境和工作環境進行評定,以了解是否需要藉助於輔助系統,來適應環境或對環境進行改造
5、睡覺,枕頭高好還是低好
一個高質量的睡眠,減去一天的疲勞,是現代人最重要的生活需求之一。因此,枕頭的適合與否尤為重要。醫生提醒大家,高枕並非無憂。
西醫:枕頭過高或過低都對頸椎不利
枕頭的主要作用是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曲線,保證人體在睡眠時頸部的生理弧度不變形。若枕頭太高,會使頸部壓力過大;過高的枕頭會造成頸椎前傾,頸椎的某部分受壓過大,破壞頸椎正常的生理前曲角度,壓迫頸神經及椎動脈,引起頸部酸痛、頭部缺氧、頭痛、頭暈、耳鳴及失眠等腦神經衰弱的情形,並容易發生骨質增生。若枕頭太低,頸部不但無法放鬆,反而會破壞頸椎正常的弧度。所以枕頭太高或太低,都會對頸椎有所影響,造成各種頸部症狀。
中醫:低枕易引起供血不足
高枕容易引起頸椎病,有很多落枕病人就是因為睡了太高枕頭的緣故;低枕容易引起供血不均衡造成鼻黏膜充血腫脹,而鼻黏膜很敏感,一腫脹便會影響呼吸。如果頸部與肩部在一覺醒來後出現酸痛的現象,那也可能是枕頭太低或不用枕頭造成的。
中西醫共同建議:
1.一般來說枕高以10—15厘米較為合適,具體尺寸還要因每個人的生理弧度而定。
2.枕頭的硬度要適中,一般蕎麥皮、谷糠、蒲棒枕都是比較好的選擇。
3.枕頭的長度正常情況下最好比肩膀要寬一些。不要睡太小的枕頭,因為當你一翻身,枕頭就無法支撐頸部,另外過小的枕頭還會影響睡眠時的安全感。
4.枕芯要有柔軟感和較好的彈性、透氣性、防潮性、吸濕性等。
枕頭:究竟該多高才合適?
枕頭是我們睡覺時最親密的夥伴了,但是這個親密夥伴一旦使用不當,就會影響我們的健康。為此,專家提出,要想擁有健康睡眠,最好先檢查一下你的枕頭合不合適。
高枕容易引起頸椎病
古人雲:高枕無憂。然而,衛生部北京醫院骨科主任路奎元告訴記者,臨床上有很多落枕病人就是因為睡了太高枕頭的緣故。如果你睡的枕頭太高,就會改變頸椎正常的生理彎曲,使得肌肉疲勞性損傷及韌帶牽拉勞損,產生痙攣、炎症等,並出現頸肩酸痛、手麻、頭昏等症狀。臨床上,高枕是引起落枕、頸椎病的常見原因之一。
低枕使供血不均衡
高枕不好,用低枕或乾脆不用枕頭是不是就好呢?路主任說,枕頭過低或不用枕頭同樣不利於健康。有的人患了頸椎病後認為不用枕頭就能利於康復,其實這種想法是不科學的。不墊枕頭,人仰卧時過分後仰,易張口呼吸,進而產生口乾、舌燥、咽喉疼痛和打呼嚕現象。如果側卧不墊枕頭,一邊的頸部肌肉也會由於過分伸拉、疲勞而導致痙攣、疼痛,出現「落枕」。
枕頭過低還會使得供血不太均衡,容易造成鼻黏膜充血腫脹,而鼻黏膜很敏感,一腫脹便會影響呼吸。如果頸部與肩部在一覺醒來後出現酸痛的現象,那也可能是枕頭太低或不用枕頭造成的。
那麼,枕頭究竟該多高才合適呢?
我國古代醫書里曾指出:「高下尺寸,令側卧恰與肩平,即仰卧亦覺安舒。」也就是說,枕頭的高度,以仰卧時頭與軀干保持水平為宜,即仰卧時枕高一拳,側卧時枕高一拳半。一般來說枕高以10—15厘米較為合適,具體尺寸還要因每個人的生理弧度而定。
軟硬也要適度
除了枕頭的高度以外,專家認為,枕頭的硬度也要注意。過硬的枕頭,與頭的接觸面積小,壓強增大,頭皮不舒服;反之,枕頭太軟,難以保持一定的高度,頸肌易疲勞,也不利於睡眠,並且頭陷其間,影響血液循環。因此枕頭應選稍柔軟些,又不失一定硬度的。
枕頭還應有一定的彈性,倘若枕頭彈性過強,則頭部不斷受到外加的彈力作用,產生肌肉疲勞和損傷。如「彈簧枕」、「氣枕」等,都不能算是有利於健康的枕頭。
6、速求頸椎病臨床評價量表(CASCS)
你好。頸椎copy病大致有頸椎骨質增生、正常曲度變異和頸椎間盤突出,主要是由於神經壓迫所導致的。還要看具體壓迫什麼神經。通常可以分為以頸部症狀為主的頸型、神經根受累出現上肢症狀的神經根型、四肢運動和感覺障礙的脊髓型、椎動脈受壓引起椎動脈周圍交感神經刺激症狀的椎動脈型和壓迫食管有吞咽不適或困難的食管型。不知道你的症狀具體是什麼。其主要反應是疼痛、頭暈、嘔吐、手麻、失眠、反射性疼痛等。若不抓緊治療,病情進一步發展,還可能導致無規律性流涕,視力下降,面癱或上肢肌肉萎縮等嚴重後果。
這類疾病一般以做伏案工作較多者易患。從開始的局部炎症水腫形成積液,使患部肌體代謝障礙,到後期堆積形成增生。這一過程中醫稱之為痹症,痹也就是不通暢之意。建議可採用中葯透皮給葯,軟堅通絡,活血化瘀,以促進局部的代謝機能,從而使肌體吸收和代謝已形成的增生,達到治癒目的。
頸椎患者平時應該注意:
1、避免和減少急性損傷,如避免抬重物…等。
2、改正不良姿勢,減少勞損,每低頭或仰頭1—2小時,需要做頸部活動,以減輕肌肉緊張度。
預防頸椎病的發生,最重要的是,要改善坐姿,埋頭苦幹時,也可間斷地做運動。
7、我有頸椎病還能長高嗎?我16歲.163CM.頸椎病有2年了
每個年輕人都希望自己長得高些。有沒有辦法幫助人長高呢?
人類的身高主要取決於長骨的長度。長骨的生長主要在青少年時期,包括骨的縱向生長和骨的成熟兩個方面。人剛出生時,長骨的兩端骺部大多是軟骨,隨著年齡增長,骺骨出現骨化中心,骨化中心逐年增大,骨組織就代替了軟骨組織。但是在骨幹與骨骺之間仍有一段軟骨,叫骺板軟骨,這段軟骨細胞在青少年時期不斷縱向分裂繁殖,生長新的軟骨,靠近骨乾的部位又不斷地變成骨,長骨一點點增長,人漸漸長高。直至18~20歲,骨骺閉合,長高也就基本停止了。
骺板軟骨的生長,是在人體內多種激素協同作用下完成的,其中促使軟骨細胞分裂增多的「動力源」是生長素,由腦垂體分泌,在人身高增長中起著主導作用。
青少年時期生長素分泌特別旺盛,所以人這個階段增高比較快,尤其是青春期,是人的第二個生長高峰,是身體增高的最佳時機。要想長得更高,有兩個辦法:一是青少年期為身體長高提供充足的營養。器官的增大需要大量的蛋白質、脂肪、糖、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骨骼增長需要大量的鈣、鎂等礦物質。二是配合體育鍛煉,尤其是下肢的鍛煉,如跑步、爬樓梯、跳繩等等,能促進長骨骨骺軟骨的細胞分裂增殖。
充足的營養和恰當的體育鍛煉,能使生長旺盛期的青少年,在一定的范圍內長得更快,長得更高。
====================
身高能否如意,取決於幾個因素,首先是遺傳因素,佔70%,此外,取決於其他條件,包括運動、營養、環境和社會因素等。為了讓孩子長得更高一點,家長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莫錯過生長快速期
在兒童少年青春發育過程中,何時身高長得最快呢?研究證實,絕大多數中國漢族兒童的身高突增高峰為女童12歲左右、男童14歲左右;90%以上女童身高增長最快的年齡在11~13歲之間,男童為13~15歲之間。為了讓孩子長得高一些,家長尤其應注意孩子在生長快速期的營養、運動等問題。
二、應注重營養補充
營養是兒童體格生長的關鍵。體格正常生長所需的能量、蛋白質和氨基酸,必須由食物供給,主要是肉、蛋、豆及豆類食物。骨的形成還需要足夠量的鈣、磷及微量的錳和鐵。鈣的攝入不足及維生素D缺乏時,會造成骨礦化不足,維生素A缺乏會使骨變短變厚,維生素C缺乏會使骨細胞間質形成缺陷而變脆,這些都會影響骨的生長。
目前一般家庭在有葷有素的飲食中,營養應該是全面及足量的,家長應該注意不要讓孩子養成偏食的習慣,更不要讓孩子過多地吃零食而影響重要營養物質的攝入。
三、莫忽視運動鍛煉
體育運動可加強機體新陳代謝過程,加速血液循環,促進生長激素分泌,加快骨組織生長,有益於人體長高。以下幾種運動對增高有一定效果,不妨一試。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