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神經結構圖脛椎結構
頸椎的形態結構如下:
頸椎,共7個。一般頸椎的椎體較小,近似長方形;上、下關節突的關節面幾乎呈水平位;椎孔大,呈三角形。橫突根部生有橫突孔,是頸椎最顯著的特點。橫突孔內有椎動脈和椎靜脈穿行。橫突末端分為前、後結節,第6頸椎橫突的前結節較大,頸總動脈經其前面上行,故稱為頸動脈結節,當頭部受傷嚴重出血時,可在此壓迫頸總動脈暫時止血。第2~6頸椎棘突短而分叉。第7頸椎棘突則長而水平,末端不分叉,容易捫到,故又名隆椎,是臨床上計數椎骨序數和針灸取穴的標志。第3~7頸椎體上面側緣向上突起,稱椎體鉤。椎體鉤與上位椎體兩側的唇緣相接,形成鉤椎關節,又稱\「Luschka\」關節。如\「Luschka\」關節過度增生肥大,可使椎間孔狹窄,壓迫脊神經,產生相應症狀,為頸椎病的病因之一。
第1、2頸椎屬特殊頸椎。第1頸椎又稱寰椎,呈環狀。主要由前弓、後弓及側塊組成:側塊上面的橢圓形上關節面與枕骨髁相關節,下面稍凹的圓形下關節面與第2頸椎相關節,前弓後面有齒突凹。上關節凹後方有椎動脈溝,椎動脈出橫突孔經此溝而入枕骨大孔。後弓長,中點略向後方突起,叫做後結節。寰椎無椎體、棘突和關節突。第2頸椎又稱樞椎(axis),椎體向上有指狀突起,稱齒突,與寰椎的齒突凹相關節。在發生學上齒突來自第1頸椎椎體。樞椎其餘形態同一般頸椎。
要了解頸椎還要知道椎骨的一般形態。
椎骨的一般形態
椎骨由前方的椎體和後方的椎弓兩部分組成。椎體約呈短圓柱狀,內部為骨松質,外為薄層骨密。上、下椎體以軟骨連成柱狀,是椎骨承重的主要部分。椎弓在椎體後方。與椎體相連的部分叫椎弓根,稍細,上下各有一切跡,分別稱椎上切跡和椎下切跡,椎下切跡較明顯。相鄰椎骨之間在椎弓根處的上、下切跡共同圍成形成椎間孔。椎弓的後部呈板狀,叫椎弓板。左右椎弓板相連形成完整的椎弓。椎體和椎弓共同圍成椎孔,各椎骨的椎孔連成貫穿脊柱的椎管以容納保護脊髓。椎弓上有七個突:向後方伸出的一個叫棘突,多數可在背部正中線摸到;左右各伸出一個橫突,棘突和橫突都有韌帶和肌肉附著;椎弓上下各有一對突起,叫上關節突和下關節突,相鄰椎骨的上、下關節突相對,以關節面組成關節突關節。
2、誰有可以治頸椎的圖片呀
你好 你說的像跳操一樣的分解動作圖片吧?你可以試試下面這方法 很簡單的,可能會幫你減輕一點痛苦。 人的力學狀態是一個整體,頸椎曲度和腰椎曲度是完全關聯的,矯正腰椎也自然會矯正頸椎,頸椎康復和腰椎康復的方法也是完全相同的。
你可以試驗下倒走,倒走注意穿平底鞋小步子慢走。倒走之所以有效,是因為倒走時能強制人體重心後移,矯正脊柱的過度彎曲,只是倒走不容易堅持,也不太安全。其實站立的時候也可以強制重心後移,赤足或穿平底鞋站立,前腳掌踩一本20毫米左右厚的書,這樣腳處於前高後低的狀態,同樣可以強制重心後移,時間越長越好,如果感覺症狀有減輕,可以考慮使用負跟鞋,鞋底是前高後低的,和倒走原理相同,在有些三甲醫院可以買到。負跟鞋的作用和倒走原理相同,鞋底是前高後低的,前面高重心必然後移,比倒走更安全,更容易堅持。以往負跟鞋只是用於矯正骨盆左右方向的傾斜,現在是將其用於矯正骨盆的前傾,道理很簡單。
另外,可以做一下拉伸練習、可以有效緩解頸肩背部肌肉的僵硬,有助於更好地矯正和症狀的減輕。頸椎患者平時應該注意: 避免和減少急性損傷,如避免抬重物…等。 改正不良姿勢,減少勞損,每低頭或仰頭1—2小時,需要做頸部活動,以減輕肌肉緊張度。
這個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很普遍的,可以試試的,希望能給你帶來幫助!
3、人體頸椎穴點陣圖
答:你先讓他低頭,頸後最高的骨頭就是大椎骨,再往下數11個椎骨,下方的凹陷旁開1.5寸,就是脾俞穴,左右各一個。pi腧穴已在圖中給出。
回答完畢,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