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頸椎 > 頸椎硬膜外

頸椎硬膜外

發布時間:2021-01-19 21:23:27

1、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區別 腰麻與硬膜外麻醉有什麼不同

腰麻來和硬膜外麻醉都源屬於椎管內麻醉,但是兩者有多處不同之處。
1、穿刺部位
硬膜外穿刺幾乎可以包含整條脊柱腰椎最多、主要做下腹部雙下肢手術;胸椎次之,主要是胸部、上腹部和全麻輔助麻醉;頸椎幾乎沒有,因為風險過高。而腰麻,主要穿刺點是腰椎2-3或3-4,這樣保證不會刺傷脊髓。
2、穿刺層次
硬膜外穿刺:皮膚-皮下-棘上韌帶-棘間韌帶-黃韌帶-硬膜外間隙
腰麻:皮膚-皮下-棘上韌帶-棘間韌帶-黃韌帶-硬膜外間隙-硬脊膜-蛛網膜-蛛網膜下腔
3、作用機制
硬膜外麻醉將葯液注入硬脊膜外腔(位於硬脊膜和黃韌帶之間的潛在腔隙),擴散的局麻葯將此腔內穿出椎間孔的神經根麻醉。
腰麻是將局麻葯經腰椎間隙注入蛛網膜下腔(位於蛛網膜和軟脊膜之間的實體腔隙,充滿腦脊液),以阻滯該部位的神經根
4、用葯劑量
硬膜外用葯量比腰麻時大5~10倍
5、作用時間
腰麻起效快,大約5分鍾內就可達到滿意效果;硬膜外麻醉起效慢,大約15分鍾。
6、持續時間
腰麻持續時間短,一般2-3小時;硬膜外麻醉由於置管,可持續長時間維持。
7、適用范圍
脊柱椎體
腰麻:下腹部、雙下肢手術。
硬膜外麻醉:包括胸部、上腹部、下腹部和雙下肢。

2、腰麻與硬膜外麻醉的異同點有哪些

椎管內麻醉
腰麻
硬膜外麻醉
作用機制:阻滯脊神經前後根和脊髓
阻滯脊神經根
作用部位:蛛網膜下隙,間隙呈正壓
硬脊膜外隙,間隙呈負壓
麻醉前用葯:巴比妥類
巴比妥類
常用局麻葯:布比卡因,羅哌卡因
利多卡因,丁卡因
穿刺點:腰椎2、3間隙或腰椎3,4間隙
腰椎2,3間隙或腰椎3,4間隙
適應症:下腹部以下手術麻醉
主要是腹部手術,胸部及頸部手術少用
禁忌症:二者共同的包括:穿刺部位有感染;中樞神經系統有疾病;休克禁用椎
管內麻醉;精神病、小兒、神經官能症者禁用;腰背部外傷、椎間盤
出、骨轉移癌等也禁用椎管內麻醉。
不同:凝血功能較差的不能用硬膜外麻醉,但可以用腰麻。高血壓沒有
冠脈疾病可以用腰麻,但不可以用硬膜外麻醉。
並發症:術後頭痛(最常見)惡心、嘔吐

1、誤入蛛網膜下隙或者進針過深
導致全脊髓麻醉(最嚴重);2、穿破胸膜產生氣胸;3、凝血
功能不佳導致硬膜外血腫;4、穿刺針誤入血管產生毒性反應
5、空氣栓塞;6、脊髓或者神經根損傷。
基本上就這么多吧,都是我自己總結的,我自己也是學麻醉的,肯定不是很全面,希望大家可以多多交流,多多學習。

3、腰麻與硬膜外麻醉的區別

脊髓腔中有三層脊膜,依次為硬脊膜、蛛網膜及軟脊膜。在椎體骨膜與硬脊膜之間的空隙為硬膜外間隙。蛛網膜與覆蓋於脊髓上的軟脊膜之間為蛛網膜下腔。
腰麻也叫蛛網膜下腔阻滯麻醉,給葯是在蛛網膜下腔。這個腔隙內有腦脊液和脊髓,所以給葯量比較少,阻滯的部位在麻醉平面以下,也就是通常說的下半身麻醉,麻醉平面以下的感覺、運動均被阻滯。
硬膜外阻滯麻醉是在硬膜外腔給葯,這個腔隙內是疏鬆結締組織、血管和淋巴管等,通過在硬膜外腔給葯可以阻滯脊神經根,阻滯范圍為節段性,也就是根據給葯的間隙,阻滯某一或某幾個脊髓節段支配的平面內的感覺和運動神經。臨床上通常還在硬膜外置管進行術後患者自控鎮痛(PCA)。
因為成人通常脊髓在腰1節段以下分散成馬尾懸浮於腦脊液中,穿刺不容易損傷脊髓,所以腰麻通常適用於腰1以下的部位,而適用於腰麻的手術,也同樣適用於硬膜外,而因為硬膜外與顱內不相通,所以理論上適用於除顱腦外科以外的任何手術,但實際操作中一般都在胸段以下,高位硬膜外麻醉需要更高的技術,出現問題的風險也更大。腰麻和硬膜外可以同時進行,稱為腰-硬膜外聯合阻滯麻醉,能提供更持續和廣泛的手術鎮痛和麻醉效果。

4、蛛網膜下腔聯合硬膜外麻醉方法及優點?

連硬外就是將穿刺針穿破黃韌帶到達硬膜外間隙,將局麻葯注入到硬膜外腔里阻滯專神經根,理論上是從頸椎到骶屬椎都能打,但現在極少見到有打頸椎的了。腰硬聯合是腰麻(也就是蛛網膜下腔麻醉)和硬膜外麻醉聯合起來的方法。腰麻的間隙一般是L2,3或L3,4不能高了,否則會全脊麻,因為腰麻是將葯物直接注射到蛛網膜下腔,阻滯的是脊髓,平面高了導致中樞的麻醉就相當危險了,也因此用葯量,腰麻比硬膜外要少得多。腰硬聯合時,先將葯物通過腰麻針注入到蛛網膜下腔,然後拔出腰麻針,再通過硬膜外的穿刺針置一根很細的管子進到硬膜外腔,這樣就可以持續給葯到硬膜外腔了,用來輔助腰麻的麻醉效果。

5、頸椎硬膜外神經阻滯並發單側肢體無力

這個只要神經阻滯回復了,你說的這個肢體無力,自然也就緩解了,還有不懂得可以繼續咨詢。

6、硬膜外麻醉的穿刺技術

1、為了防治全脊麻,須備好氣管插管裝置,給氧設備及其他急救用品。
2、嚴格消版毒。
3、穿刺體位權有側卧位及坐位兩種,臨床上主要採用側卧位。穿刺點應根據手術部位選定,一般取支配手術范圍中央的相應棘突間隙。通常上肢穿刺點在胸3~4棘突間隙,上腹部手術在胸8~10棘突間隙,中腹部手術在胸9~11棘突間隙,下腹部手術在胸12至腰2棘突間隙,下肢手術在腰3~4棘突間隙,會陰部手術在腰4~5間隙,也可用骶管麻醉。確定棘突間隙,一般參考體表解剖標志。如頸部明顯突出的棘突,為頸下棘突;兩側肩胛崗聯線交於胸3棘突;兩側肩胛下角聯線交於胸7棘突;兩側髂嵴最高點聯線交於腰4棘突或腰3~4棘突間隙。
4、硬膜外間隙穿刺術有直入法和旁入法兩種。頸椎、胸椎上段及腰椎的棘突相互平行,多主張用直入法;胸椎的中下段棘突呈疊瓦狀,間隙狹窄,穿刺困難時可用旁入法。老年人棘上韌帶鈣化、脊柱彎曲受限制者,一般宜用旁入法。
5、負壓實驗可用懸滴法,不推薦使用注射空氣判斷是否進入硬膜外腔隙。

7、什麼叫硬膜外腰麻?

硬膜外腰麻就是硬脊膜外腔麻醉 腰麻和硬膜外腰麻的區別:
硬脊膜外腔麻醉(epiral anaesthesia)是將葯液注入硬脊膜外腔(位於硬脊膜和黃韌帶之間的潛在腔隙),擴散的局麻葯將此腔內穿出椎間孔的神經根麻醉。用葯量比腰麻時大5~10倍,起效較慢(15~20分鍾),對硬脊膜無損傷,不引起麻醉後頭痛反應。硬脊膜外腔不與顱腔相通,注葯水平可高達頸椎,不會麻痹延髓生命中樞。如果置入導管,重復注葯可以延長麻醉時間。硬膜外麻醉可以將交感神經麻醉,導致外周血管擴張及心肌抑制,引起血壓下降。硬膜外麻醉的優點在於可以連續給葯,可以保留置管,延長麻醉時間,更減少損傷和感染的機會。
.蛛網膜下腔麻醉(subarachnoid anaesthesia)簡稱腰麻(spinal anaesthesia)將局麻葯經腰椎間隙注入蛛網膜下腔(位於蛛網膜和軟脊膜之間的實體腔隙,充滿腦脊液),以阻滯該部位的神經根,由於此腔隙與腦室相通,麻醉平面過度上升將會導致延髓生命中樞麻痹,造成心跳呼吸驟停。腰麻時,由於交感神經被阻滯,也常伴有血壓下降,可用麻黃鹼預防。此外由於硬脊膜被穿刺,使腦脊液滲漏,造成壓力降低,易致麻醉後頭痛。葯液的比重和病人體位將影響葯液的水平面,如用放出的腦脊液溶解葯物,則比重高於腦脊液。用蒸餾水溶解,則比重小於腦脊液,高比重液用於坐位病人,葯液下沉至馬尾周圍,將安全有效。

8、打完頸椎硬膜外封閉會有肋骨疼的症狀嗎

指導意見:
你好,這個當然是會出現的一個症狀了,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9、腰麻與硬膜外麻醉區別

腰麻和硬膜外麻醉同屬於椎管內麻醉,局部麻醉的一種

硬脊膜外腔麻醉(epiral anaesthesia)是將葯液注入硬脊膜外腔(位於硬脊膜和黃韌帶之間的潛在腔隙),擴散的局麻葯將此腔內穿出椎間孔的神經根麻醉。用葯量比腰麻時大5~10倍,起效較慢(15~20分鍾),對硬脊膜無損傷,不引起麻醉後頭痛反應。硬脊膜外腔不與顱腔相通,注葯水平可高達頸椎,不會麻痹延髓生命中樞。如果置入導管,重復注葯可以延長麻醉時間。硬膜外麻醉可以將交感神經麻醉,導致外周血管擴張及心肌抑制,引起血壓下降。

蛛網膜下腔麻醉(subarachnoid anaesthesia)簡稱腰麻(spinal anaesthesia)將局麻葯經腰椎間隙注入蛛網膜下腔(位於蛛網膜和軟脊膜之間的實體腔隙,充滿腦脊液),以阻滯該部位的神經根,由於此腔隙與腦室相通,麻醉平面過度上升將會導致延髓生命中樞麻痹,造成心跳呼吸驟停。腰麻時,由於交感神經被阻滯,也常伴有血壓下降,可用麻黃鹼預防。此外由於硬脊膜被穿刺,使腦脊液滲漏,造成壓力降低,易致麻醉後頭痛。葯液的比重和病人體位將影響葯液的水平面,如用放出的腦脊液溶解葯物,則比重高於腦脊液。用蒸餾水溶解,則比重小於腦脊液,高比重液用於坐位病人,葯液下沉至馬尾周圍,將安全有效。

與頸椎硬膜外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