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確診椎動脈型頸椎病?
疾病都復有其診斷標准,主要依據以下制諸要點:(1)有椎—基底動脈缺血征(以眩暈為主)和(或)曾有猝倒病史者;(2)旋頸誘發試驗陽性;(3)X線片顯示椎體間關節失穩或鉤椎關節骨質增生;(4)一般均有較明顯之交感神經症狀;(5)除外眼源性和耳源性眩暈;
2、頸動脈型頸椎病怎麼辦?
頸動脈頸椎病又叫椎動脈型頸椎病,他主要是正常人當頭向一側歪曲或扭動時,其同側的椎動脈將受到擠壓,使椎動脈的血流減少,但是對側的椎動脈可以代償,從而可以保證椎動脈、基底動脈血流不受太大影響。當出現病變時,會引起椎動脈的血流瞬間變化,而導致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而出現相應症狀。主要是發作時的眩暈、復視,伴有眼震,會出現惡心、嘔吐、耳鳴及聽力下降,還可出現突然的下肢無力、猝倒、感覺異常、一過性的癱瘓、發作性昏迷等。
治療最主要的是針對症狀的治療,恢復頸椎的穩定性,解除血管的壓迫,恢復椎動脈的血供,必要時需要通過介入和開放手術治療。
3、哪些椎動脈型頸椎病適合手術治療?
椎動脈型頸椎病是由於椎動脈在頸椎橫突孔中因椎間隙狹窄、頸椎失穩或鉤椎關節骨贅增生,而受壓迫或刺激,使動脈血流暫時阻斷,導致腦部椎動脈-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而產生的一系列臨床症狀,如頸性眩暈、頭痛、視覺障礙、猝倒、感覺障礙或運動障礙等,X線平片可顯示患椎的病理性移位或鉤椎關節的骨贅增生及椎間孔的形態改變,椎動脈造影可提供明確的病變部位,表現為椎動脈受壓呈扭曲上行的陰影。大部分椎動脈型頸椎病可經系統的保守治療而獲緩解或痊癒,僅有以下情況者考慮手術治療。
(1)有頸性眩暈或猝倒症狀,經非手術療法久治無效者。
(2)經選擇性椎動脈造影檢查已明確椎動脈受壓的部位、程度和范圍者。
(3)症狀主要由患椎關節突移位引起,雖保守治療緩解,但病情反復發作,患椎長期不穩定,嚴重影響正常生活和工作者。
(4)椎動脈造影、CT 或核磁共振檢查發現椎動脈在橫突孔部因骨贅等因素受壓而導致明顯的供血障礙且症狀嚴重者。
(5)椎動脈造影檢查發現椎動脈近側部由於解剖異常導致椎動脈明顯行曲、血流受阻且症狀嚴重者。
4、椎動脈型頸椎病怎樣分型?
根據椎動脈型頸椎病的病理生理特點及臨床症狀可分為三型。
(1)椎動脈型頸椎病。症狀以發作性眩暈為主,眩暈發作與頸部旋轉或後伸運動或體位急劇變動有關,以伴有復視及無意識障礙的猝倒為特徵。X 線片表現為上頸段或下頸段有節段性不穩或鉤椎關節骨贅橫向增生,無神經系統陽性體征。
(2)椎動脈—神經根型頸椎病。病者以椎動脈型症狀為主,伴有脊神經受刺激症狀,上肢有節段性感覺障礙及腱反射改變。
(3)椎動脈—交感神經型頸椎病。病者除有椎動脈型症狀外,還有明顯的交感神經症狀,有時不易與交感神經型頸椎病相區別。
主要以主訴為主,很少有客觀體征,表現為多種多樣相當復雜的臨床症狀,如頭暈、頭痛、惡心、嘔吐、耳鳴、視力障礙、心悸、多汗、多夢、失眠、咽部異常感覺、舌根痛、聲音嘶啞或訥吃、頸部運動限制等,可由於體位變化、疲勞、興奮而誘發或加重。
5、椎動脈型頸椎病常見的症狀有哪些?
椎動脈型頸椎病可導致偏頭疼、耳鳴、聽力減退、視力障礙等症狀,長時間壓迫,還會引起突發的昏倒,易導致意外。這種類型頸椎病需要做椎動脈造影,檢查椎管是否有狹窄,如懷疑是椎動脈型頸椎病,需做頸椎的過伸過屈位側位片,如出現有過伸過屈側位片不穩定,需做造影,才能診斷為椎動脈型頸椎病,這種類型,在臨床是極其少見的。是否為頸椎病,需要將患者症狀,體征,影像,三結合,符合才能診斷為頸椎病。
6、椎動脈型頸椎病有什麼典型症狀?
(1)眩暈。眩暈是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的常見症狀。患者因為頸部的伸展或旋轉而改變體位誘發眩暈症狀。前庭神經核缺血性病變引起的眩暈,一般持續時間較短,數秒至數分鍾即消失,發病時患者可有輕度失神及運動失調,表現為行走不穩或斜向一方;迷路缺血性病變引起的眩暈不伴意識障礙。前庭神經病變引起的眩暈屬中樞性眩暈症;迷路缺血性病變屬周圍性眩暈症。部分患者有惡心感,急性發病時患者不能抬頭,少數患者有復視、眼顫、耳鳴及耳聾等症狀。
在體征方面,發病時患者頸部活動受限,作頸部旋轉或活動可引起眩暈、惡心或心慌等症狀;部分患者在患側鎖骨上聽診檢查能聽到椎動脈因為扭曲、血流受阻引起的雜音。後頸部拇指觸診能摸及患椎向一側呈旋轉移位,同時棘突及移位的關節突關節部有明顯壓痛。
(2)頭痛。椎動脈型頸椎病的患者在發病時,頭痛和眩暈症狀一般同時存在。其中枕大神經病變是引起頭痛的主要原因。因為椎動脈分支枕動脈供給枕大神經,臨床上椎動脈痙攣引起枕大神經缺血而出現枕大神經支配區頭痛症狀,為間歇性疼痛,從一側後頸部向枕部及半側頭部放射,並有灼熱感,少數患者有痛覺過敏,摸及頭部即感疼痛明顯。另外,副神經周圍支配的斜方肌,其根性的病變或該肌外傷後可引起斜方肌痙攣,而從斜方肌穿出的枕大神經支受到擠壓誘發臨床症狀。寰椎或樞椎發生移位時也可刺激從中穿出的枕大神經而誘發頭痛。
(3)視覺障礙。由於頸椎病引起椎基底動脈系痙攣,繼發大腦枕葉視覺中樞缺血性病變,少數患者可出現視力減退或視野缺損,嚴重者甚至可以引起失明現象。
(4)突然摔倒。當患者頸部旋轉時突然感到下肢發軟而摔倒。
其臨床特徵是:發病時患者意識清楚,短時間內能自己起來,甚至行走。這有別於其他腦血管疾病。
(5)根性症狀。由於局部解剖的關系,椎動脈型的患者也常常伴有神經根性症狀。
7、椎動脈型頸椎病是頸椎病的一種,什麼是椎動脈型頸椎病?
就是頸椎病,這個病其實挺嚴重的,要及時的治療。
8、椎動脈型頸椎病可以治嗎?
1.神經根型頸椎病
(1)具有較典型的根性症狀(麻木、疼痛),且范圍與頸脊神經所支配的區域相一致。
(2)壓頭試驗或臂叢牽拉試驗陽性。
(3)影像學所見與臨床表現相符合。
(4)痛點封閉無顯效。
(5)除外頸椎外病變如胸廓出口綜合征、腕管綜合征、肘管綜合征、肩周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為主的疾患。
2.脊髓型頸椎病
(1)臨床上出現頸脊髓損害的表現。
(2)X線片上顯示椎體後緣骨質增生、椎管狹窄。影像學證實存在脊髓壓迫。
(3)除外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脊髓腫瘤、脊髓損傷、多發性末梢神經炎等。
3.椎動脈型頸椎病
(1)曾有猝倒發作。並伴有頸性眩暈。
(2)旋頸試驗陽性。
(3)X線片顯示節段性不穩定或樞椎關節骨質增生。
(4)多伴有交感神經症狀。
(5)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暈。
(6)除外椎動脈I段(進入頸6橫突孔以前的椎動脈段)和椎動脈III段(出頸椎進入顱內以前的椎動脈段)受壓所引起的基底動脈供血不全。
(7)手術前需行椎動脈造影或數字減影椎動脈造影(DSA)。
4.交感神經型頸椎病
臨床表現為頭暈、眼花、耳鳴、手麻、心動過速、心前區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經症狀,X線片頸椎有失穩或退變。椎動脈造影陰性。
5.食管壓迫型頸椎病
頸椎椎體前鳥嘴樣增生壓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難(經食管鋇劑檢查證實)等。
6.頸型頸椎病
頸型頸椎病也稱局部型頸椎病,是指具有頭、肩、頸、臂的疼痛及相應的壓痛點,X線片上沒有椎間隙狹窄等明顯的退行性改變,但可以有頸椎生理曲線的改變,椎體間不穩定及輕度骨質增生等變化。
提托頭頸
病人站立,頭微微後仰,雙手交叉托於頭後方 (相當於顱骨的枕骨粗隆部),向上提托頭頸,一張一弛,往返 30一50次,可同時配合胸背部後仰,以活動脊柱的上部及胸廓、肩背等部位,達到放鬆諸關節的作用。
與頸爭力
病人站立,雙手叉腰,兩腳分開與肩同寬,自然直立。反復做抬頭看天,低頭看地活動。練習時,胸部應保持不動,抬頭時應盡量上抬,以能看到頭頂上方的物體為宜;低頭時,下頜盡量內收。動作幅度由小及大,由慢到快,以病人能忍受為度。
往後觀望
病人站立,雙手叉腰,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兩眼平視,頭頸部反復向左及右旋轉。活動范圍自小而大,但不要強求過大地增加幅度,次數也不要太多,一般20—30次即可。對已經患有椎動脈型頸椎病者不宜做此鍛煉,否則,可引起跌倒。
頸椎病患者可以自行點按、揉推、活動患部,會收到一定療效。
方法是:1.頭向前、後、左、右各傾十次,然後慢慢搖頭,左轉十次,右轉十次;
2.左、右臂各搖動二十次;
3.兩臂平伸,雙手五指作屈伸運動五十次。每天可自行施術一次。
通過德初tang黑膏葯可以恢復,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