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醫上認為頸椎病的病因病機是什麼?
中醫對頸椎病沒有專門論述,根據頸椎病各型的臨床表現,分屬「痹證」、「痿證」、「頭痛」、「眩暈」等證范疇,多因督脈受損,氣血滯澀,經絡痹阻,或氣血不能環周所致。
我國古代經典醫著《素問骨空論》中就有關於頸椎病的論述:「大風頸項痛,刺風府……噫嘻在背下俠脊旁三寸所,厭之合病者呼噫嘻,噫嘻應手」。這里不但描述了頸椎病症狀、治法,同時對本病的檢查也有獨到的方法。「噫嘻穴」按現代解剖部位相當於肩胛背神經出口處,肩胛背神經是一束來自頸5神經根與胸神經根合乾的神經。其壓迫表現為頸、肩、背、腋、側胸壁的酸痛和不適。
《靈樞大惑論》指出:「邪中於項,因逢其虛,其入深,則隨目系,以入於腦,入腦則腦轉,腦轉則引目系急,目系急則眩以轉矣」,從病因、病理、病位上對現代所分類的椎動脈型與交感神經型頸椎病給予了形象的描述。
《靈樞海論篇》:「腦為髓之海,其輸上在於蓋,下在風府,……髓海有餘,則輕勁多力,自過其度;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卧」,《靈樞口問篇》:「故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耳為之苦鳴,頭為之苦傾,目為之眩」,對脊髓型和椎動脈型頸椎病進行論證,認為椎動脈供血不足可影響腦髓的功能。
清代胡延光《傷科匯篡絕台骨》載有:「有因挫閃及失枕而頸強痛者」。「失枕」即現代「落枕」,現代醫學認為,「落枕」即為頸椎關節紊亂,滑膜充血、水腫、嵌入,關節囊鬆弛而引起疼痛,屬現代醫學分類的頸型(肌型)或部分神經根型頸椎病。
2、頸椎病的病因有哪些?
各類型頸椎病 頸椎病的症狀在不同類型下的表現: 1. 交感型:頸椎病的症狀較復雜,常見有偏頭痛、枕後痛;或有視物不清,畏光、流淚、眼球發脹、眼瞼下垂;或有耳鳴、聽力障礙、面部發麻等。 2. 頸型:較為常見,是最早期的頸椎病的症狀,以頸部症狀為主,以青壯年發病居多,主要表現為局部疼痛,頸部不適感或活動受限等。 3. 椎動脈型:發病率與脊髓型相近。多見頭昏、眩暈、甚至摔倒;有時出現惡心、嘔吐、視物不清、耳鳴、耳聾。當頭頸處於某一位置時,常可誘發上述頸椎病的症狀。 4. 脊髓型:頸椎病的症狀多數發病緩慢,先有上肢症狀,手部發麻或活動不靈;或先有下肢症狀,如發麻及行走不穩,軀干有緊束感等。 5. 神經根型:先有頸痛及頸部發僵,繼而有肩背痛或上肢疼痛。上肢有沉重感,握力減退,有時持物墜落,手指有麻木感等。 6. 其他型:又稱混合型,上述兩種或兩種以上類型症狀同時出現。 以上就是專家對於頸椎病的症狀為大家作出的解釋,希望能夠幫助您解答問題。專家提醒大家,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患了什麼疾病,一定不要拖延時間,這樣都是非常危險的,有些疾病是會惡化或者引發其它疾病的。
3、頸椎腫瘤的病因是什麼?
頸椎病不是頸椎腫瘤
頸部雖細,但上連顱腦,下接軀干四肢,位置十分重要,此處發生腫瘤影響甚大。頸椎腫瘤,分兩類:一類是椎管內腫瘤,一類是椎骨本身的腫瘤。顯然,前者比較復雜,後者比較簡單。
椎管內腫瘤從部位上說,可發生在脊髓內、髓外硬脊膜內和硬脊膜外。以後者最為多見。腫瘤性質有良性,也有惡性,以良性為多。按照腫瘤的病理性質,椎管內腫瘤有神經鞘瘤、脊膜瘤、膠質細胞瘤、轉移瘤、先天性腫瘤、肉瘤、血管性腫瘤、脂肪瘤等。成年人前三類較為常見。通過觀察病情發展快慢,可幫助推斷腫瘤性質。惡性腫瘤生長速度較快,且惡性程度愈高,生長速度愈快。良性腫瘤的生長速度較慢,症狀發展也相應較慢。據就診資料統計,良性腫瘤病程平均在2年左右,惡性腫瘤僅為3個月。
頸椎腫瘤引起的疼痛變化較大,可表現為持續性或間歇性鈍痛、銳痛等,沒有特異性,因此,無法根據疼痛性質區別病變性質。
在脊髓腫瘤中,大約1/3的患者開始症狀是感覺或運動障礙,或兩者兼有。有的病人自覺頸以下身體某一區域麻木,還有的人只是主觀感覺麻木,檢查正常;多數病人則是身體某一平面、某一肢體或某一區域皮膚感覺遲鈍或消失。有運動障礙的病人開始表現為肢體無力、行走不穩、舉止笨拙、活動不靈、破行等,以後逐漸加重,出現癱瘓。少數病人可以有排便、排尿費力,此時多有會陰區感覺障礙,有的出現性功能障礙。
人體的神經分布是固定的,具有規律性,脊髓節段和神經根都對應地感覺或支配身體某一區域。根據肌肉運動或感覺障礙的區域,可以相當准確地推斷出脊髓神經損害的部位。這就如同電工檢查供電線路一樣,根據何處電燈不亮、馬達不轉,就可以判定是哪裡的保險絲或電線斷了。如肩部仍能活動,肘關節亦可屈曲,但不能伸肘、伸腕、屈手腕及手指,前臂橈側(內側)、手掌及拇指皮膚感覺遲鈍或消失,多為第六頸脊髓節段平面損傷。
由於有些頸椎腫瘤可以損害頸脊髓,引起四肢癱瘓,這一點與脊髓型頸椎病症狀相似需要仔細區分。另外,當腫瘤壓迫牽拉頸神經根時,可以引起頸神經根疼痛,病人表現為頸肩痛,手臂發麻、無力,這些症狀又容易與頸型、神經根型頸椎病混淆。那麼怎樣區別頸椎腫瘤和頸椎病呢?
頸椎病多有症狀緩解期,而腫瘤多無問歇表現。此外,頸椎病運動障礙明顯,感覺障礙較輕;頸椎腫瘤運動、感覺障礙大體一致。X線攝片,二者有區別。頸椎病X線照片可見頸椎退行性改變明顯,椎管前後徑狹窄;而椎骨本身的腫瘤,頸椎X線攝片可見骨質破壞,或椎旁軟組織陰影等。如果做脊髓造影,可見椎管狹窄、脊髓受壓。通過造影劑的梗阻特徵,還可區分腫瘤是在硬膜內、硬膜外,還是在脊髓內、脊髓外(髓內腫瘤較為少見)。同位素骨掃描、CT或MRI檢查有助於診斷。對脊髓腫瘤來說,MRI檢查更為合適,因為在MRI照片上,正常脊髓組織與腫瘤組織區別比較清楚。
此外,惡性腫瘤病人體質較差。如為轉移瘤,常有原發病變症狀。
椎管內腫瘤的治療,首選手術治療。如為良性腫瘤,手術早,受壓神經脊髓和神經纖維未發生變性,可望完全恢復。時間久了,神經細胞發生不可逆的損害了,效果就不好了。
良性椎骨腫瘤的治療主要採取手術切除。切除後留下的空區,可從其他部位功能相對不太重要的骨骸(通常是髂骨)取骨來填補,即植骨,有時也可應用經過處理的異體骨來代替。不能手術的,可在局部照射放射線(即放療),殺死腫瘤細胞。
頸椎惡性腫瘤以綜合治療為主。非手術治療包括放療和化療(應用化學或激素類葯物)。手術治療可切除腫瘤病灶,減輕壓迫,同時施行植骨固定,以維持脊柱穩定。轉移性腫瘤,病程往往較長,病變比較嚴重,難以手術。但只要可能,在治療原發病的同時,仍應爭取採用以上方法積極治療。良惡性之間的腫瘤,主要採用手術和放療,並應長期嚴密觀察
4、頸椎病的致病病因是什麼?
頸椎病也叫頸椎綜合征,是常年伏案工作者的常見病之一。據有關資料報道,近年來,我國頸椎病發病率已佔總人口的10.3%,40歲以上的人又占患者的60%以上。
國內外醫學專家強調指出,除了外傷和炎症外,頸椎慢性勞損是頸椎病的主要致病原因。由於長期靜坐,低頭伏案工作,容易促使頸椎間盤退化變薄,骨質增生,形成骨刺,以致椎間隙逐漸變窄,椎孔縮小或韌帶、關節囊鬆弛,因而使頸髓或頸神經根受到壓迫和刺激,在這些神經所支配的區域,如頭、頸、肩、臂、手及胸前區產生疼痛和麻木感,頭頸活動受限。部分患者還有因壓迫了向腦部供血的椎動脈,出現頭暈、頭痛、視力減退等腦供血不足症狀。觀察表明,頸椎病患者最大的痛苦是頭頸不能自由活動,手臂刺痛和麻木感,尤其是頭往後仰時,神經受壓加重,痛、麻感覺更加強烈。
對預防頸椎病中年人切不可忽視,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頸部保健知識。
改善和調整睡眠狀態,對於預防頸椎病具有重要的意義。正確的睡眠體位是胸部和腰部保持自然曲度,雙髖和雙膝呈微屈狀態,使全身肌肉放鬆。每個人可根據習慣採取仰卧或側卧,但不要俯卧。床鋪以木板為佳。枕頭是維持頭頸正常位置的主要卧具,過高或過低都不適宜。合適的枕頭是以躺卧時頭部與軀干保持水平為准。一般仰卧時枕高一拳,側卧時枕高一拳半。枕心以木棉、薄絨、蕎麥皮、綠豆殼等為好,裝填不要過多或過少,以保持一定的硬度和彈性。仰卧者最好把一部分枕心揉擠到頸部下面,側卧者應把部分枕心塞到面部與肩部的空隙中,以減輕頸部的負擔。
此外,平時應注意防止頸椎外傷。一旦發生咽部感染,應及時治療,否則炎症可沿淋巴管擴展到頸椎關節囊,導致滲液、充血、脫鈣及附近的韌帶鬆弛,使頸椎的穩定性受到破壞而誘發頸椎病。
5、頸椎突出的病因有哪些?
各類型頸椎病 頸椎病的症狀在不同類型下的表現:
1. 交感型:頸椎病的症狀較復雜,常見有偏頭痛、枕後痛;或有視物不清,畏光、流淚、眼球發脹、眼瞼下垂;或有耳鳴、聽力障礙、面部發麻等。
2. 頸型:較為常見,是最早期的頸椎病的症狀,以頸部症狀為主,以青壯年發病居多,主要表現為局部疼痛,頸部不適感或活動受限等。
3. 椎動脈型:發病率與脊髓型相近。多見頭昏、眩暈、甚至摔倒;有時出現惡心、嘔吐、視物不清、耳鳴、耳聾。當頭頸處於某一位置時,常可誘發上述頸椎病的症狀。
4. 脊髓型:頸椎病的症狀多數發病緩慢,先有上肢症狀,手部發麻或活動不靈;或先有下肢症狀,如發麻及行走不穩,軀干有緊束感等。
5. 神經根型:先有頸痛及頸部發僵,繼而有肩背痛或上肢疼痛。上肢有沉重感,握力減退,有時持物墜落,手指有麻木感等。
6. 其他型:又稱混合型,上述兩種或兩種以上類型症狀同時出現。
以上就是專家對於頸椎病的症狀為大家作出的解釋,希望能夠幫助您解答問題。專家提醒大家,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患了什麼疾病,一定不要拖延時間,這樣都是非常危險的,有些疾病是會惡化或者引發其它疾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