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頸椎 > 頸椎慢性損傷

頸椎慢性損傷

發布時間:2021-01-07 00:44:00

1、20歲的人得頸椎

頸椎病是指頸椎間盤的退行性病變及骨質增生壓迫頸部脊髓或頸神經根之疾患,又稱頸椎綜合症,中醫屬「骨痹」,「慢性勞損」范疇。民間治療本病的良方妙葯給你介紹兩個。
處方:葛根、黑豆、蛇蛻、黑芝麻、人參、鹿茸、熟地、黃茋、核桃、枸杞、甘草、白酒各適量。
用法:葯浸酒內1個月,每服15毫升,日服2次,1月為1療程
療效:服葯1療程,有效率95.1%
處方:茯苓60克白術、苡仁、桂枝、牛膝各30克,銀花藤15克。
隨症加減:頸部僵硬加乳香,沒葯各10克。肩背上肢疼加伸筋草20克,威靈仙15克。畏寒冷加乾薑20克,細辛10克。
服法:日1劑,水煎兩次取液混合分3次服。
療效:用葯4-6劑,有效率率達93.7%

2、頸椎病的症狀有哪些?

頸椎病症狀很多,首先是痛的感覺,僵硬,頭暈,眼睛模糊,記憶力減退!

3、頸椎問題

屬頸椎病
頸椎病是指頸椎間盤的退行性病變及骨質增生壓迫頸部脊髓或頸神經根之疾患,又稱頸椎綜合症,中醫屬「抄骨痹」,「慢性勞損」范疇。民間治療本病的良方妙葯給你介紹兩個。
處方:葛根、黑豆、蛇蛻、黑芝麻、人參、鹿茸、熟地、黃茋、核桃、枸杞、甘草、白酒各適量。
用法:葯浸酒內1個月,每服15毫升,日服2次,1月為1療程
療效:服葯1療程,有效率95.1%
處方:茯苓60克白術、苡仁、桂枝襲、牛膝各30克,銀花藤15克。
隨症加減:頸部僵硬加乳香,沒葯各10克。肩背上肢疼加伸筋草20克,威靈仙15克。畏寒冷加乾薑20克,細辛10克。
服法:日1劑,水煎兩次取液混合分3次服。
療效:用葯4-6劑,有效率率達93.7%

4、頸椎老是感覺很疲勞,有一種支撐不起腦袋的感覺.

我和你有相同的症狀,下面的介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頸椎病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以往多見於中老年人,近年來有年輕化的傾向;過去是會計、教師的職業病,現在則是辦公室里的多發病。頸椎病的主要症狀是頸部疼痛板滯伴有上肢的疼痛麻木,但是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頸椎病還會產生頭痛、頭暈、耳鳴、眼睛發脹、胸悶氣急、四肢無力等症狀。治療頸椎病的方法有很多,推拿、針灸、牽引、理療、局封、葯物等,還有手術,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是,如果病人不配合治療,不注意自我保養和功能鍛煉,就會拖延病情,並容易復發。
一.保養
1.用枕適當 人生的三分之一是在床上度過的,枕頭的高低軟硬對頸椎有直接影響,最佳的枕頭應該是能支撐頸椎的生理曲線,並保持頸椎的平直。枕頭要有彈性,枕芯以木棉、中空高彈棉或穀物皮殼為宜。喜歡仰卧的,枕頭的高度為5厘米左右(受壓以後的高度);喜歡側卧的,高度為10厘米左右。仰卧位時,枕頭的下緣最好墊在肩胛骨的上緣,不能使頸部脫空。其實,枕頭的真正名字應該叫「枕頸」。枕頭不合適,常造成落枕,反復落枕往往是頸椎病的先兆,要及時診治;另外要注意的是枕席,枕席以草編為佳,竹席一則太涼,二則太硬,最好不用。
2.頸部保暖 頸部受寒冷刺激會使肌肉血管痙攣,加重頸部板滯疼痛。在秋冬季節,最好穿高領衣服;天氣稍熱,夜間睡眠時應注意防止頸肩部受涼;炎熱季節,空調溫度不能太低。
3.姿勢正確 頸椎病的主要誘因是工作學習的姿勢不正確,良好的姿勢能減少勞累,避免損傷。低頭時間過長,使肌肉疲勞,頸椎間盤出現老化,並出現慢性勞損,會繼發一系列症狀。最佳的伏案工作姿勢是頸部保持正直,微微地前傾,不要扭轉、傾斜;工作時間超過1小時,應該休息幾分鍾,做些頸部運動或按摩;不宜頭靠在床頭或沙發扶手上看書、看電視。
4.避免損傷 頸部的損傷也會誘發本病,除了注意姿勢以外,乘坐快速的交通工具,遇到急剎車,頭部向前沖去,會發生「揮鞭樣」損傷,因此,要注意保護自己,不要在車上打瞌睡,坐座位時可適當地扭轉身體,側面向前;體育比賽時更要避免頸椎損傷;頸椎病急性發作時,頸椎要減少活動,尤其要避免快速的轉頭,必要時用頸托保護。
二.鍛煉
頸椎的鍛煉應該慎重,要避免無目的的快速旋轉或搖擺,尤其是頸椎病急性期、椎動脈型頸椎病或脊髓型頸椎病。我們推薦的方法簡單易行,但要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必須持之以恆。
1.頭中立位,前屈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後伸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左旋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右旋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左側屈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右側屈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動作宜緩慢,稍稍用力。鍛煉時,有的病人頸部可感覺到響聲,如果伴有疼痛,應減少鍛煉的次數或停止鍛煉;如果沒有疼痛,則可以繼續鍛煉。
2.頭中立位,雙手十指相叉抱在頸後,頭做緩慢的前屈和後伸運動,與此同時,雙手用力對抗頭的運動,以鍛煉頸椎後側的肌肉力量。
頸椎病的預防
頸椎病的預防,應從病因及發病誘因兩方面採取措施,以有效地降低發病率和防止已治癒患者的復發。頸椎是脊柱的一部分,要從脊柱的整體加以預防。
預防是防止頸椎病發病的重要內容之一。通常認為脊柱的椎間盤在發育至成人之後,即開始退行性變。事實上每一個人的各椎間盤出現退行性變差異甚大。從年齡方面觀察,魏徵等對無症狀的100例頸椎X線照片進行分析結果提示,椎間盤退變和骨質增生是隨年齡增長而增多的:20歲以下組,2/20人;20~29歲組,2/20人;30~39歲組,4/20人;40~49歲組,50歲以上組,16/20人。潘之清研究認為,嬰幼兒及青少年時期脊柱外傷機遇最多,因此,頸椎病的預防,應從兒童時期開始。加強體質鍛煉,促使椎周軟組織強狀有力,有助於增強脊柱的穩定性。更注意防止外傷和糾正工作與生活中的不良姿勢。頸椎病的誘發因素除外傷外,常見的還有落枕、受涼、過度疲勞、強迫體位工作、姿勢不良及其他病症等。頸椎病的致病因素是復雜的,但總的可分為內因(體內因素)和外因(急慢性外傷),二者可以互為因果。內因是致病的基礎。我們這里講的是外因方面的預防。
(一)嚴防急性頭、頸、肩外傷:頭頸部跌撲傷、碰擊傷及揮鞭傷,均易發生頸椎及其周圍軟組織損傷,直接或間接引起頸椎病,故應積極預防,一旦發生應及時檢查和徹底治療。有些外傷是不是易引起人們注意的,例如坐車打瞌睡,遇到急剎車,頭部突然後仰,可造成頸椎揮鞭性損傷;有人生氣時隨意擰孩子耳朵,孩子為了防禦而急性扭頸,或用巴掌打擊孩子後頭部等,均可引起頸肌及其周圍軟組織損傷;嬰幼兒頸部肌肉尚不發達,頸軟,如過早抱起或抱孩子姿勢不合適,甚易造成過伸性頸椎損傷;有些青少年體育運動不得要領或不重視運動前的預備活動,如頂牛、頭頂立、前滾翻及騎頸娛樂等,均可造成運動損傷。防止外傷是預防脊柱退行性變的有力措施。一旦發生外傷,除治療軟組織損傷外,還要及時治療頸椎小關節錯位,以防止發展成為頸椎病。
(二)糾正生活中的不良姿勢,防止慢性損傷:頸肩部軟組織慢性勞損,是發生頸椎病的病理基礎,生活中的不良姿勢是姿勢是形成慢性勞損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糾正日常生活中的不良姿勢,對預防頸椎病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例如,有人喜歡俯卧,為了呼吸、只能將頭扭向一邊,這樣會發生1~4頸椎扭傷。頸軸側彎,達到失代償時,就會出現頭昏、頭痛和眼、耳、鼻喉等症狀。由於損害頸椎的正常力學失衡,會加速各頸椎的椎間盤退變;有人平時姿勢尚好,但當看小說、看電視時,習慣把頭靠在床欄桿上或沙發扶手上,造成屈頸屈背扭腰等,這樣會因脊柱椎間韌帶損傷而致該段脊柱失穩;婦女帶孩子睡覺,常面向孩子側卧,如果枕頭不合身材高度,將置頸胸椎於強迫體位,形成側彎,可導致脊柱病。
(三)合理用枕:枕頭是頸柱的保護工具,一個成年人,每天睡眠6~9小時,即每天有1/4~1~3的時間是在睡眠(枕頭上)中度過的,所以枕頭一定要適合頸部的生理要求。人在熟睡後,頸肩部肌肉完全放鬆,只靠椎間韌帶和關節囊的彈性來維護椎間結構的正常關系,如果長期用高度不合適的枕頭,使頸椎某處屈曲過度,就會將此處的韌帶、關節囊牽長並損傷,而造成頸椎失穩,發生關節錯位,進而發展成頸椎病。這類病人常常表現為睡眠中或睡醒後晨起時頸項不適、落枕、頭昏、頭痛或頑固性失眠等症狀。合理的枕頭對治療和預防頸椎病十分重要,是葯物治療所不能替代的,但應長期堅持應用。合理的枕頭必須具備兩項:科學的高度和舒適的硬度。對枕頭的高度,國內外學者均十分重視,並提出多種數據。我們研究認為,枕頭不宜過高,亦不宜過低。大部分人以自己的頜肩線(下頜角至肩峰的距離)或手掌橫徑,作為側卧或仰卧的高度,此高度適合絕大多數人;少數人需適當高枕,如棘突發育畸形、吻棘,枕頭過低則可使症狀加重。枕頭應有適當的彈性或可塑性,不要過硬,以木棉或穀物皮殼較好,應用後可以形成馬鞍形。
睡姿良好對脊柱的保健十分重要。人體軀幹部、雙肩及骨盆部橫徑較大,側卧時,脊柱因床墊的影響而彎曲,如果長期偏重於某一側卧位,脊柱會逐漸側彎,輕者醒後腰背僵硬不適,需要起床活動方可恢復正常,重者可發展成脊柱病。睡眠應以仰卧為主,側卧為輔,要左右交替,側卧時左右膝關節微屈對置。俯卧、半俯卧、半仰卧或上、下段身體扭轉而睡,都屬不良睡姿,應及時糾正。頭應放於枕頭中央,以防落枕。脊柱病患者應以木板床為宜,彈簧床對脊柱生理平衡無益。
(四)預防慢性勞損: 由於工作需要,有些工種需要特殊姿勢或在強迫體位中工作較長時間,如果不予重視,委容易發生慢性勞損,並逐漸發展成脊柱病。例如長期看顯微鏡的人員、坑道作業人員、會計師、縫紉刺綉、牙科醫生、飛機的機械師、打字員、發報員等屈頸、斜頸、扭頸、聳肩工作者,以及長期伏案工作的學習的人,若不注意桌椅的高度與自己的身材相適應,又不重視業余時間的平衡運動(與工作姿勢相反的姿勢鍛煉,如伏案工作者作伸懶腰動作),時間長了將會發生肩頸部軟組織負荷,不僅容易發生腰背軟組織勞損,而且可進一步發展成為頸、胸、腰椎關節功能紊亂。預防慢性勞損,除工間或業余時間作平衡運動外,還可根據不同的年齡和體質條件,選擇一定的運動項目,進行增強肌力和增強體質的鍛煉。
乘車中睡眠,急剎車時,極易造成頸椎損傷,故應盡量防止。游泳者在淺水處跳水,經常有造成頸椎嚴重撞傷者,故跳水應到深水處。
(五)老年人的預防: 50歲以上的老人,脊柱多有退行性改變,因此更應重視預防脊柱病的發生。枕頭必須選用合乎個人規格的(保健枕分為特大號、大號、中號、小號、特小號5個規格,男士按個人襯衣號用同號的枕頭;女士按襯衣號用小一號的枕頭),無論家居或外出,都要重視用枕;天氣寒冷時要注意頸腰部保暖,減少縮頸、聳肩、彎腰等不良姿勢,冬季應注意防止頸肩受寒,尤其睡眠時頸肩部要保暖,以避免因冷刺激而發生落枕,誘發頸椎病和肩周炎。與人談話、看電視、看電影或看書報,要盡可能正面注視,不要過度扭屈頸部。總之,要保持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正直、防止因姿勢不良而誘發頸椎病。
近年來國內外研究證明,危及中老年生命的心血管、腦血管疾病及種慢性病與脊柱相關,故作為老年人預防脊柱病,亦能達到預防高血壓、冠心病、心律失常、腦血管等病的作用。對待疾病最積極的方法是防患於未然,尤其在目前治療葯物日益增多的時代,注意 預防醫學宣教尤為重要。

5、如果是頸椎周圍韌帶和肌肉的慢性損傷 。。要怎麼辦啊???急急急

韌帶和肌肉慢性損傷只能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護頸椎。平時看書、打電腦的時候戴頸托制動一下,另外長時間坐車的時候建議也戴下頸托。

6、頸椎患者應該注意什麼?

頸椎病是由於頸椎間盤退行性變、頸椎骨質增生所引起的一系列臨床症狀的綜合征。臨床常表現為頸、肩臂、肩胛上背及胸前區疼痛,臂手麻木,肌肉萎縮,甚至四肢癱瘓。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以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為多。該病具有發病率高,治療時間長,治療後極易復發等特點。頸椎病是多種疾病的根源,其退行性病變是一個長期、緩慢的過程,並非一日之寒。
該病大致可分為六型,分別是頸型、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交感型和混合型。
頸型:由於頭頸部長期處於單一姿勢,造成頸部肌肉、韌帶和關節勞損所致。患者主要表現為頸部易疲勞,頸項強直、疼痛,不能長久看書和寫字,晨起常感頸部發緊、發僵,活動不靈活等症狀。
神經根型:是頸椎病中最常見的一種,約佔60%左右。神經根型頸椎病是由於頸椎退變、增生,刺激和壓迫了頸神經根而引起的病症。患者常感到頭、頸、肩、臂和手部疼痛、麻木,且麻木多出現在手指和前臂。
脊髓型:是一種比較嚴重的頸椎病,它是由於頸椎間盤向後突出、椎體骨質增生等原因,對頸部脊髓直接壓迫而引起的。當脊髓受壓後,患者可出現上肢或下肢單側或雙側麻木、酸軟無力,嚴重的可出現活動不便,走路不穩等症狀。
椎動脈型:也是常見的一種頸椎病,它是在頸椎退變的基礎上,引起椎動脈供血不足,而引起一系列病症。發病時,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眩暈,還伴有惡心、嘔吐、復視、耳鳴、耳聾等症狀。每當患者頭部向後仰、低頭看書、突然轉頭、反復左右轉頭時,發生眩暈。猝倒是這種病的特有的症狀,往往在頸部轉動時,突然發生四肢麻木、軟弱無力而跌倒,但患者神志清楚,多能自己起來。
交感神經型:這類頸椎病主要是由於頸椎退行性變,骨質增生刺激或壓迫了頸部交感神經引起的。由於交感神經受到刺激,引起它所支配的內臟、腺體、血管的功能障礙。患者主要表現為自感頭枕部痛、頭暈、偏頭痛、心慌、胸悶、肢體涼、皮膚溫度低等症狀。
混合型:凡有以上症狀兩種以上的患者,統稱為混合型頸椎病。
該病大致可分為六型,分別是頸型、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交感型和混合型。
頸型:由於頭頸部長期處於單一姿勢,造成頸部肌肉、韌帶和關節勞損所致。患者主要表現為頸部易疲勞,頸項強直、疼痛,不能長久看書和寫字,晨起常感頸部發緊、發僵,活動不靈活等症狀。
神經根型:是頸椎病中最常見的一種,約佔60%左右。神經根型頸椎病是由於頸椎退變、增生,刺激和壓迫了頸神經根而引起的病症。患者常感到頭、頸、肩、臂和手部疼痛、麻木,且麻木多出現在手指和前臂。
脊髓型:是一種比較嚴重的頸椎病,它是由於頸椎間盤向後突出、椎體骨質增生等原因,對頸部脊髓直接壓迫而引起的。當脊髓受壓後,患者可出現上肢或下肢單側或雙側麻木、酸軟無力,嚴重的可出現活動不便,走路不穩等症狀。
椎動脈型:也是常見的一種頸椎病,它是在頸椎退變的基礎上,引起椎動脈供血不足,而引起一系列病症。發病時,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眩暈,還伴有惡心、嘔吐、復視、耳鳴、耳聾等症狀。每當患者頭部向後仰、低頭看書、突然轉頭、反復左右轉頭時,發生眩暈。猝倒是這種病的特有的症狀,往往在頸部轉動時,突然發生四肢麻木、軟弱無力而跌倒,但患者神志清楚,多能自己起來。
交感神經型:這類頸椎病主要是由於頸椎退行性變,骨質增生刺激或壓迫了頸部交感神經引起的。由於交感神經受到刺激,引起它所支配的內臟、腺體、血管的功能障礙。患者主要表現為自感頭枕部痛、頭暈、偏頭痛、心慌、胸悶、肢體涼、皮膚溫度低等症狀。
混合型:凡有以上症狀兩種以上的患者,統稱為混合型頸椎病。

(1)家庭中行頸椎牽引治療:在床頭裝一套牽引架,坐位或卧位均可,從小重量每天半小時開始,逐漸增加到6公斤左右,每天牽引1小時,連續10天為一療程,每個療程後休息2~3天,再重復一療程。不適用於脊髓型。

(2)圍領:用硬紙板剪成高領,外包絨布或小毛巾,加以布帶或粘膏固定,以限制頸部活動。

(3)伸頸鍛煉:每天晨起在陽台上作伸頸鍛煉,每次15~30分鍾,其方法是:①盡量將頸伸直,目視前方,頭位正中;②抬頭挺胸收腹,作深呼吸運動;③兩足分開,距離如兩肩,平放著地;④兩手交叉於背,半握拳,盡量將臂伸直,下壓;⑤如感頭頸難受,只能稍稍作前後、左右活動,最好不作旋轉運動;⑥結束後作小跑步或原地踏步5分鍾。

(4)按摩、推拿:

①用電動按順器自己按摩頸部及有關穴位,②自我搓揉按摩頸椎頸肌緊張處;③家人幫助作穴位按摩或旋轉按摩,早期很有幫助。手法要輕柔,讓病人充分放鬆頸部肌肉,注意勿發生意外。多次推拿不好的應停止,以免加重病情。

(5)局部應用蠟療或熱水袋熱敷。

(6)針灸或埋耳針,在醫師指導下進行。

(7)用大活絡丹,維生素B1、B2,呋喃硫胺,ATP,消炎痛,硫胺軟骨素或阿司匹林治療,以減輕症狀。

(8)如反復發作頸性狂暈,外出時要注意,避免攀高或作危險動作。

(9)飲食宜清淡無刺激性。

(10)症狀較重、發作頻繁者,適當休息,減輕工作量,停止發作一個月,方可逐漸恢復工作。

(11)避免感冒、受寒。

(12)戒煙酒、濃茶及濃咖啡。

一、用葛根、黑豆、蛇蛻、黑芝麻、人參、鹿茸、熟地、黃芪、核桃、枸杞、甘草、白酒各適量。

用法:葯浸酒內一個月,服15毫升,一日兩次,1月為一療程。有效率可達95.1%。

二、用川芎、荊芥、白芷、羌活、防風、細辛、薄荷、甘草,茶葉各適量,加水濃煎成浸膏,每服2克,一日三次;2個月為一療程,有效率為88%。

三、將葛根130克,骨碎補、白芍各90克、雞血藤、巴戟天各80克、當歸、羌活、桂枝各60克,炮山甲、乳香、沒葯、蛇3條,葯研細未,水泛為丸,每服6克,一日3次,溫開水送下,一劑為一療程,一至三劑,有效率達100%。

四、用白芍240克,伸筋草90克,葛根、桃仁、紅花、乳香、沒葯各60克,甘草30克,葯研細未水泛為丸,每服3克。一日三次,一月為一療程,有效率92.7%

與頸椎慢性損傷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