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喝黃芪丹參對頸椎病好么?
頸椎病的臨床表現一般是因為壓迫血管神經引起的頭痛頭暈而黃芪丹參可以擴張血管改善腦部血液循環所以吃了是有好處的
2、頸椎病常用的中葯方葯有哪些?
頸椎病的中醫分型為辨證施治提供了依據。從現代醫學觀點看,同屬於根型或椎動脈型或脊髓型的患者,因其有不同的病因、徵象和脈象,所以按中醫分型可能屬於不同的類型,其治則不同,用葯也不一致。
(1)外傷型。行氣活血,舒筋止痛。
方葯:姜黃10g,甘草10g,羌活15g,海桐皮12g,當歸15g,赤芍12g,白術12g,伸筋草15g,川芎12g,桂枝10g。水煎服。
疼痛重者加乳香、沒葯,久病體虛者加首烏、枸杞子等。如傷後著寒或宿傷而有風寒者可用麻桂溫經湯,葯方如下:赤芍12g,麻黃10g,桂枝12g,紅花6g,白芷15g,細辛3g,桃仁12g,甘草10g。水煎服。
(2)風寒濕痹、經絡受阻型。祛風除濕,溫經活絡。
方葯:羌活10g,獨活15g,蒿本10g,防風15g,甘草10g,川芎12g,蔓荊子10g。水煎服。
如兩手麻木為主,說明氣虛,可用人參益氣湯,方劑如下:
黃芪20g,炙甘草10g,升麻10g,五味子15g,柴胡12g,生甘草10g,人參5g,白芍12 克。水煎服。
(3)肝腎虧虛、氣血不足型。滋補肝腎,益氣活血。
方劑:獨活15g,桑寄生15g,秦艽10g,防風15g,細辛3g,當歸15g,白芍12g,川芎15g,地黃15g,杜仲12g,牛膝15g,黨參20g,茯苓12g,炙甘草10g,桂枝15g。水煎服。
如四肢痿軟症較重,宜用加味四物湯,方劑如下:當歸15g,熟地12g,白芍10g,川芎12g,五味子10g,麥冬12g,黨參20g,黃柏10g,黃連15g,知母10g,杜仲12g,牛膝15g,蒼術12g,黃芪20g。水煎服。
(4)痰濕凝阻、經絡瘀滯型。理氣化痰,通經活絡。
方劑:姜半夏6g,陳皮10g,茯苓12g,炙甘草10g。水煎服。
如患者氣虛,加黨參、白芍、黃芪;肢體麻重,加防風、荊芥、天麻、秦艽等;如患者手足麻木伴兩目畏光、忌目視物昏花、睛痛難開者可用神效黃芪湯,方劑如下:蔓荊子10g,陳皮10g,人參5g,炙甘草10g,白芍15g,黃芪20g。水煎服。
(5)外用熏洗葯。
方劑:獨活、秦艽、防風、艾葉、透骨草、劉寄奴、蘇木、赤芍、紅花、甲珠、靈仙、烏梅、木瓜,各9g。水煎趁熱熏洗患處。
3、對於頸椎病炙黃芪與黃芪功效有什麼區別
?
4、誰知道治療頸椎病的熱敷的中葯配方?
熱敷
此種治療可改善血循環,緩解肌肉痙攣,消除腫脹以減輕症狀,有助於手法治療後使患椎穩定。本法可用熱毛巾和熱水袋局部外敷,最好是用中葯熏洗方來熱敷。急性期病人疼痛症狀較重時不宜作溫熱敷治療。
頸椎病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嚴重者可導致癱瘓。筆者在多年的推拿臨床實踐中體會到,頸椎病在手法治療的同時,對患者進行中醫辨證分型論治,可以提高療效,縮短療程,減輕患者的痛苦。現將臨床常見的中醫辨證類 型及經驗處方介紹如下。
寒濕阻絡型(本型常見於頸椎病頸型和神經根型):頭痛或後枕部疼痛,頸僵,轉側不利,一側或兩側肩臂及手指酸脹痛麻;或頭疼牽涉至上背痛,肌膚冷濕,畏寒喜熱,頸椎旁可觸及軟組織腫脹結節。舌淡紅,苔薄白,脈細弦。治以溫經活血,祛寒除濕,通絡止痛。
方葯:川桂枝、羌活、威靈仙、秦艽、川芎、當歸尾、葛根、天麻、炮甲珠、炒神曲、赤芍。
方中羌活、靈仙、天麻、秦艽,祛寒除濕止痛;川芎、天麻療頭痛。桂枝、川芎、歸尾、赤芍、炮甲珠溫經活血,通絡;葛根解痙,神曲健脾和胃,甘草調和諸葯。
氣血兩虛夾瘀型(本型常見於椎動脈型頸椎病):頭昏,眩暈,視物模糊或視物目痛,身軟乏力,納差,頸部酸痛,或雙肩疼痛。舌淡紅或淡胖,邊有齒痕。苔薄白而潤。脈沉細無力。治以益氣養血,醒腦寧神,活血通絡。
方葯:天麻、炙黃芪、炙甘草、潞黨參、炒白術、熟地、砂仁、當歸、白芍、雞血藤。
方中炙黃芪、炙甘草、潞黨參、炒白術補氣;熟地、川芎、白芍、當歸養血;天麻、川芎、雞血藤安神健腦,活血通絡,砂仁理氣和胃導滯。
氣陰兩虛夾瘀型(本型常見於椎動脈型和交感神經型頸椎病):眩暈反復發作,甚者一日數十次,即使卧床亦視物旋轉,伴惡心,嘔吐,身軟乏力,行走失穩,或心悸,氣短,煩躁易怒,咽干口苦,眠差多夢等。舌紅、苔薄白或微黃而干,或舌面光剝無苔,舌下靜脈脹大。脈沉細而數,或弦數。治以益氣養陰、安神醒腦,調和氣血。
方葯:天麻、川芎、杭菊花、枸杞子、沙參、炙甘草、炒棗仁、炒柏子仁、炙遠志、白芍、丹參、地龍、夜交藤。
方中炙甘草、沙參、白芍、枸杞子益氣滋陰;天麻、杭菊花、炒棗仁、炒柏子仁、炙遠志、夜交藤醒腦益智,養心安神;川芎、丹參、地龍活血通絡止痛。
脾腎陽虛夾瘀型(本型常見於脊髓型頸椎病手術後遺症或久治不愈者);四肢不完全癱(硬癱或軟癱),大小便失禁,畏寒喜暖,飲食正常或納差。舌淡紅,苔薄白或微膩,脈沉細弦,或沉細弱。治以補腎健脾,溫經和陽,強筋健骨。
方葯:熟地、棗皮、炮乾薑、龜板膠、鹿角膠、炮甲珠、白芥子、炒杜仲、牛膝、淮山葯、炒神曲、白芍、川桂枝、肉桂、炙甘草。
方中熟地、炒杜仲、牛膝補腎養血;鹿角膠、龜板膠填精益髓,強筋健骨;棗皮補肝腎,收澀止遺;川桂枝、肉桂溫經和陽;炮乾薑、淮山葯、炙甘草、炒神曲健脾和胃,溫陽益氣;白芥子祛痰散結;炮甲珠軟堅散結,通經活絡。
5、黃芪的功效哪些人不適合吃
黃芪是非常熟悉的葯材,主要作用是溫補益氣,有四大功效,具體如下:
1、補氣升陽:用於內臟虛寒造成的下垂,比如胃下垂、子宮下垂、脫肛、泄瀉;
2、固表止汗:用於體虛汗出,比如有的人不能動,一動會汗如雨下;
3、生肌托瘡:比如,有些人長的瘡,不是紅腫熱痛的陽瘡,而是一種陰瘡,即陰疽,也就是局部皮下,摸著硬、漫腫,但是皮色不變的毒瘡,多見於淋巴結核。黃芪對於久潰、久爛、久不收口的傷口,有托瘡、斂口的作用;
4、消腫利水:主要用於陽氣不足、運行不足造成的水腫。
如果患者有濕熱、氣滯、食滯、外感寒邪、風邪,在有實證的情況下,不能用黃芪。
6、患有頸椎病,能夠喝當歸黨參黃芪紅棗泡的茶嗎?
病情分析: 您好,能夠喝當歸黨參黃芪紅棗泡的茶,頸椎病是因頸椎退行性變引起頸椎管或椎間孔變形、狹窄,刺激、壓迫頸部脊髓、神經根所致的。您要引起重視,以免加重病情。意見建議:建議您及時採取治療,您可以選擇口服葯物治療:主要用於緩解疼痛、局部消炎、放鬆肌肉治療,對於頸椎不穩等繼發的局部軟組織勞損等療效較明確。您也可以選擇牽引法:通過牽引力和反牽引力之間的相互平衡,使頭頸部相對固定於生理曲線狀態,從而使頸椎曲線不正的現象逐漸改變。
7、黃芪的做法
黃芪的常見做法
黃芪一般都作為中葯入葯進行服用,除此之外,黃芪還可以煮開後當茶飲用,還可以在煮飯、熬粥、煲湯中加入黃芪,能使菜餚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也可以在白酒中加入黃芪浸泡之後飲用。
吃黃芪的注意事項
黃芪雖然葯用價值高,也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但在食用注意不能夠服用過多,不然會引起上火的症狀,出現頭暈,發熱,心燥,失眠,咽喉疼痛的現象,還會使血壓上升,影響身體健康,同時感冒發燒時不宜服用黃芪,會加重病情。
吃黃芪的禁忌
普通人盡量避免在春天吃黃芪,由於春天氣候溫暖,濕熱,食用黃芪會以熱助熱,不利於黃芪功效的發揮,同時容易引起上火的症狀,而且黃芪是葯材,雖然擁有很多好處合良好的功效,但一次性不能服用太多黃芪,不然嚴重可能造成人死亡。
黃芪不能和什麼一起吃
黃芪不能和南杏同食,同食會導致心慌,人壓抑不舒服的症狀;黃芪不能和玄參同食,由於黃芪和玄參他們的能效是相剋的,同食不僅不能發揮兩者的功效,還會讓人出現不良反應,黃芪還不能和杏仁同食,同食的話會嘔心,出現身體不適的現象。
哪些人不能吃黃芪
黃芪雖然是葯材,具有一定的葯效,但是有的人就不能吃黃芪,不然就會出現不良反應,影響身體健康。
1、腎臟不好的人群不要吃黃芪,不然食用了以後不僅人會不舒服,還是加重腎臟的負擔,不利於腎臟病情的治療
2、肺結核患者不能食用黃芪,因為黃芪易導致上火,食用可能會讓肺結核患者口乾舌燥,嚴重時會咳出血來,加重肺結核的症狀。
3、經期的女性不宜食用黃芪,不然會影響月經,導致月經紊亂,月經失調的症狀,誘發婦科疾病。
4、懷孕的女性不能夠食用黃芪,倘若懷孕的人食用了黃芪,很大可能會造成孕婦流產,而且新生兒要禁用黃芪,不利於新生兒的身體發育。
5、有黃芪過敏的人群不宜食用黃芪。
吃黃芪會上火嗎
黃芪是一種溫性的補葯,單純的服用黃芪和過量食用黃芪是對導致上火的症狀的,但如果我們適量並能夠注重黃芪食用的相關禁忌,服用黃芪一般是不會導致上火的現象。但有時候有些人確實喝黃芪後出現上火的症狀。但這種上火的現象僅說明上火可能是由黃芪引起的,但是也有可能是其他上火的因素碰巧在這個時候,而導致出現上火的症狀,所以很多人往往就容易將上火的原因歸咎於是服用了黃芪。黃芪畢竟有很強的葯效,所以黃芪食用的要求比較多,假如盲目或者是過量的服用黃芪很容易導致人出現上火的症狀。
8、我在吃鑄源牛骨髓,黃芪枸杞,通絡達這些對頸椎病有幫
牛骨髓,黃芪枸杞這些葯物對頸椎病有一定效果,要注意多休息,配合牽引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