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頸椎 > 頸椎椎骨解剖圖

頸椎椎骨解剖圖

發布時間:2021-01-04 23:35:38

1、椎骨的一般形態及各部的椎骨的形態特徵

椎骨椎骨由7塊頸椎,12塊胸椎,5塊腰椎,1塊骶椎和1塊尾椎.

一,椎骨的一般形態;
每塊椎骨都有 1個椎體; 椎體在前
1個椎弓; 椎弓在後
1個椎孔; 椎體和椎弓圍成的孔.
上下椎孔 連接成椎管,內有脊髓.
7個突起; 向後的一個突起叫棘突 一個
兩側的突起叫橫突; 一對
向上的突起叫上關節突; 一對
向下的突起叫下關節突; 一對
椎弓與椎體相連處叫椎弓根,此根上下緣凹入叫上切跡和下切跡.
當兩個椎骨相連結時,上位椎骨的下切跡與下位椎骨的上切跡形成一個孔叫椎間孔,有脊神經通過.

二,各部椎骨的形態特徵

1、頸椎:共七塊,特徵為有橫突孔.第2——6頸椎的棘突短小,而且末端分叉.
第一頸椎又名寰椎;由前弓,後弓和側塊構成.前弓的後面有一關節面叫齒突凹,側面的上面有一對腎形的上關節凹,下面有一對扁平的下關節面.
第二頸椎又叫樞椎; 椎體上有一向上的齒突,齒突兩側有上關節面,與寰椎側塊下關節面相關節.
第七頸椎的棘突特別長,而且末端形成結節,在頸後易摸到,又叫隆椎.
2,胸椎:共12塊,棘突較長,而第5——8胸骨最長;棘突尖斜向後下方,重疊呈復瓦狀.
椎骨體兩側和橫突前兩面有關節面,與肋骨小頭和肋骨結節相連,上下關節的關節面呈額狀位.
3,腰椎:共5塊,椎骨最大,棘突似四方形的薄板,上下關節突的關節面呈矢位.
4,骶椎:5塊癒合成一塊骶骨,骶骨形似尖在下,底在上的倒三角形.前面光滑,有縱高排列的四對骶孔.後面粗糙不平的骶骨粗隆.骶管縱貫骶骨,由骶椎孔連接而成.
5、尾椎:4塊癒合成一塊尾骨.

2、人體一共有多少脊椎骨

人體一共有33塊脊椎骨。

椎骨(vertebrae)又稱脊柱骨(backbone),有33塊,根據它們在人體的位置可分為7塊頸椎,12塊胸椎,5塊腰椎,5塊骶椎和4塊尾椎。在成年人5塊骶椎癒合成一塊骶骨,4塊尾椎癒合成一塊尾骨。

根據所在部位不同,椎骨又分頸椎骨,特點是椎體小,椎孔為三角形,棘突短,橫突中央有孔等:胸椎骨,較頸椎大,較腰椎小,其特點是椎體象心形,兩側有關節面接肋骨頭,椎孔較小,棘突長而多斜下,橫突斜向後外側等。

(2)頸椎椎骨解剖圖擴展資料

脊椎骨分型

腰椎骨較大,特點是椎體兩側無關節面,橫突向外側,沒有橫突孔及關節面等;骶骨是由五節骶椎骨合成,特點是底向上前與未節腰椎合成骶骨岬,分前、後及外側面。五塊骶椎的分界線為橫嵴,嵴的兩端叫骶前孔,後面正中線有縱嵴,是骶棘脊突聯合而成。

嵴外側有孔叫骶後孔,第五骶椎向尾側伸出兩突起叫骶骨角,接尾骨之尾骨角;尾骨是由四至五節尾椎聯合成的,其特點是沒有椎弓、棘突和椎孔,尾骨角接骶骨。

3、椎骨之間的連接結構有哪些

椎骨 椎骨共24個,可分為頸椎(7個)、胸椎(12個)和腰椎(5個).它們都具有類似的形態和功能,但又有各自的特殊之處.
椎骨的一般形態
一般椎骨都有一個椎體和一個椎弓,椎弓上有七個突.
椎體約呈短圓柱狀,內部為骨松質,外為薄層骨密.上、下椎體以軟骨連成柱狀,支持體重.椎弓在椎體後方,與椎體相連的部分叫椎弓根,稍細,上下各有一切跡,下切跡較明顯.相鄰椎骨之間在椎弓根處形成椎間孔.椎弓的後部呈板狀,叫椎板.左右椎板相連形成完整的椎弓.椎體和椎弓共同圍成椎孔,24個椎骨的椎孔連成貫穿脊柱的椎管以容納保護脊髓.椎弓上有七個突:向後方伸出的一個叫棘突,多數可在背部正中線摸到;左右各伸出一個橫突,棘突和橫突都有韌帶和肌肉附著;椎弓上下各有一對突起,叫上、下關節突s,相鄰椎骨的上、下關節突相對,以關節面組成關節.
頸、胸、腰椎的主要特徵
⑴頸椎(如圖:頸椎上面、第7頸椎上面),共7個,第1、2頸椎屬特殊椎骨,將單獨介紹.一般頸椎的椎體較小,近似長方形,其上面的左右兩端上翹,與上位椎骨椎體側緣構成關節,有病變時可致椎間孔狹窄壓迫脊神經,產生症狀.頸椎椎孔較大.橫突生有橫突孔,是頸椎最顯著的特點.橫突孔內有椎動、靜脈走行.橫突末端可分前後兩個結節,特別是第六頸椎,前結節肥大,又叫頸動脈結節,頸總動脈在其前方經過.頸椎關節突不明顯,關節面近於水平位.頸椎棘突一般短而平,末端分叉.第7頸椎棘突不分叉且特長,在頸部皮下,容易捫到,故又名隆椎.
⑵胸椎(如圖:胸椎上面、胸椎側面)共12個.從上向下椎體逐漸增大,橫截面近三角形.椎體的後外側上下緣處有與肋骨頭相接的半關節面叫肋凹.橫突的前面也有橫突肋凹,與肋結節形成關節.棘突長,伸向後下方,鄰位椎骨的棘突依次掩疊.呈瓦楞狀排列.關節突明顯,其關節面位於冠狀方向.
第1胸椎體的肋凹有一個圓形的全肋凹和一個半圓形的下肋凹;第10胸椎只有一個上肋凹;第11、12胸椎各有一個全肋凹,橫突無肋凹.
⑶腰椎(如圖:腰椎上面、腰椎側面)共5個.椎體大,約呈蠶豆形.椎孔大.棘突為板狀,位於矢狀方向平伸向後.上、下關節突的關節面近矢狀方向.
特殊椎骨
⑴寰椎atlas(如圖:寰椎上面、寰椎下面)是第1頸椎,呈環形.分前弓、後弓和左右側塊.前弓較短,內面有關節面叫齒突凹.側塊上面有橢圓形關節凹,與枕骨髁構成環枕關節,下有圓形關節面與第2頸椎連接.上關節凹後方有椎動脈溝,椎動脈出橫突孔經此溝而入枕骨大孔.後弓長,中點略向後方突起,叫做後結節.環椎無椎體、棘突和關節突.
⑵樞椎axis(如圖)為第2頸椎.椎體上方有齒突,與環椎齒突凹形成關節.在發生學上齒突來自第1頸椎椎體.樞椎其餘形態同一般頸椎.
椎骨的常見變異
椎骨在動物進化(種系發生)和個體發育過程中,都經過由間充質至軟骨,再由軟骨骨化的階段.脊柱的分段也是逐漸由魚類只分軀干椎和尾椎的階段到陸生動物分化出頸、胸、腰、骶、尾5段的過程;人類出生前脊柱只有一個向後凸彎的彎曲,出生後隨著抬頭和坐立姿勢的發展,才相繼出現向前凸彎的頸曲和腰曲.
在脊柱各段落之間的椎骨形態變化,是逐漸過渡的.在過渡處常發生變異,如腰椎和骶骨的節數可互有增減,形成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這類變異可導致慢性腰痛.
椎骨的骨化可因某些因素的影響而造成畸形,如椎弓由左右各一骨化點骨化,最後在正中線癒合而形成,但於腰下部和骶部,常見兩側椎弓骨化點不癒合,造成椎管後壁裂縫或敞開,僅由軟組織覆蓋,這種異常叫脊柱裂,嚴重者有腦膜膨出甚至神經功能障礙.

4、人體脊椎骨

頸椎棘突短而分叉,近水平位
胸椎棘突細長,向後下方傾斜
腰椎棘突呈板狀平伸向後
頸部後方有個隆突,是第7頸椎,作為區分頸椎和腰椎的體表標志.
具體的就得解剖了,不可能從體表判斷出來.

5、頸椎諸椎骨在什麼部位

頸椎指的就是脖子後面的骨頭,也是脊椎的第一節,頸椎有七塊骨頭,靈活性很大,一般低下頭用手都能摸得到。

6、比較頸(C)、胸(T)、腰(L)椎骨各自的結構特徵。

頸椎
頸椎(cervical vertebrae),共7個,第1、2頸椎屬特殊椎骨。一般頸椎的椎體較小,近似長方形;上、下關節突的關節面幾乎呈水平位;椎孔大,呈三角形。橫突根部生有橫突孔(transverse foramen),是頸椎最顯著的特點。橫突孔內有椎動脈和靜脈穿行。橫突末端分為前、後結節,第6頸椎橫突的前結節較大,頸總動脈經其前面上行,故稱為頸動脈結節(carotid tubercle),當頭部受傷嚴重出血時,可在此壓迫頸總動脈暫時止血。第2~6頸椎棘突短而分叉。第7頸椎棘突則長而水平,末端不分叉,容易捫到,故又名隆椎(vertebra prominens),是臨床上計數椎骨序數和針灸取穴的標志。[1] 第3~7頸椎體上面側緣向上突起,稱椎體鉤。椎體鉤與上位椎體兩側的唇緣相接,形成鉤椎關節,又稱「Luschka」關節。如「Luschka」關節過度增生肥大,可使椎間孔狹窄,壓迫脊神經,產生相應症狀,為頸椎病的病因之一。[1] 第1頸椎又稱寰椎(atlas),呈環狀。主要由前弓、後弓及側塊組成:側塊上面的橢圓形上關節面與枕骨髁相關節,下面稍凹的圓形下關節面與第2頸椎相關節,前弓後面有齒突凹。上關節凹後方有椎動脈溝,椎動脈出橫突孔經此溝而入枕骨大孔。後弓長,中點略向後方突起,叫做後結節。寰椎無椎體、棘突和關節突。[1] 第2頸椎又稱樞椎(axis),椎體向上有指狀突起,稱齒突,與寰椎的齒突凹相關節。在發生學上齒突來自第1頸椎椎體。樞椎其餘形態同一般頸椎。

胸椎
胸椎(thoracic vertebrae)共12個。從上向下椎體逐漸增大,橫截面近三角形。椎體的後外側上下緣處有與肋骨頭相接的半關節面叫肋凹,分為上肋凹和下肋凹。橫突的前面也有橫突肋凹,與肋結節形成關節。棘突長,伸向後下方,鄰位椎骨的棘突依次掩疊。呈瓦楞狀排列。關節突明顯,其關節面位於冠狀方向。[1] 第1胸椎體的肋凹有一個圓形的全肋凹和一個半圓形的下肋凹;第10胸椎只有一個上肋凹;第11、12胸椎各有一個全肋凹,橫突無肋凹。

腰椎
腰椎(lumbar vertebrae)共5個。椎體粗壯,橫斷面呈腎形,椎孔大而呈三角形,關節突關節面幾呈矢狀位,棘突寬而短,呈板狀,幾乎水平地伸向後。[1] 腰椎的上面


骶骨
骶骨(sacrum)由5塊骶椎融合而成,呈三角形。骶骨底前緣向前突出稱骶岬,是產科骨盆測量的一個重要標志。骶骨前面有4對骶前孔。骶骨後面的骶正中嵴兩旁有4對骶後孔。骶前、後孔均與骶管相通,分別有骶神經的前支和後支通過。骶管為椎管的下段,其下端的裂孔稱骶管裂孔(sacral hiatus)。裂孔兩側有向下突出的骶角,臨床上,常以骶角作為確定骶管裂孔位置的標志進行骶管麻醉。骶骨的外側面有耳狀面與骶骨的耳狀面相關節。

尾骨
尾骨(coccyx)由3~4塊退化的尾椎融合而成。上接骶骨,下端游離為尾骨尖 
呵呵,學過的東西已經遺忘了,結果還是得求助網路,網路里找到的答案,希望有幫助

7、人體脊柱標識L、C、T、S分別代表什麼?

C代表頸椎,T代表胸椎,L代表腰椎,S代表骶椎。

人類脊柱由33塊椎骨(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骨、尾骨共9塊)借韌帶、關節及椎間盤連接而成。脊柱上端承托顱骨,下聯髖骨,中附肋骨,並作為胸廓、腹腔和盆腔的後壁。脊柱具有支持軀干、保護內臟、保護脊髓和進行運動的功能。脊柱內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條縱行的脊管,內有脊髓(註:脊柱不等於脊椎或脊椎骨,脊柱是由N塊脊椎組成的)

(7)頸椎椎骨解剖圖擴展資料

結構

脊柱由26塊脊椎骨合成,即24塊椎骨(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骨1塊、尾骨1塊,由於骶骨系由5塊,尾骨由4塊組成,正常脊柱也可以由33塊組成。(如圖:脊柱側面||脊柱後面)

這樣眾多的脊椎骨,由於周圍有堅強的韌帶 相連系,能維持相當穩定,又因彼此之間有椎骨間關節相連,具有相當程度的活動,每個椎骨的活動范圍雖然很少,但如全部一起活動,范圍就增加很多。

脊柱的前面由椎體堆積而成,其前與胸腹內臟鄰近,非但保護臟器本身,同時尚保護至臟器的神經、血管,其間僅隔有一層較薄的疏鬆組織。椎體破壞時,在頸部,膿液可聚集於咽後,或沿頸部下降至鎖骨下窩,亦可沿臂叢至腋窩;在胸部可沿肋間神經至胸壁,亦可波及縱隔;在腰部可沿腰大肌筋膜下降,形成腰大肌膿腫,可流注至腹股溝下方,亦可繞過股骨小轉子至臀部。

脊柱的後面由各椎骨的椎弓、椎板、橫突及棘突組成。彼此借韌帶互相聯系,其淺面僅覆蓋肌肉,比較接近體表,易於捫觸。脊柱後部的病變易穿破皮膚。

在脊柱前後兩面之間為椎管,內藏脊髓,其周圍骨性結構如椎體、椎弓、椎板,因骨折或其他病變而侵入椎管時,即可引起脊髓壓迫症,甚至僅小量出血及肉芽組織即可引起截癱。

與頸椎椎骨解剖圖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