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治療頸椎病的常用中草葯
葛根30,桂枝10,赤芍10,白芍10,炙甘草6,雞血藤30,川牛膝10,秦艽10,威靈仙10
這是我們傷寒論老師郝萬山給的治頸椎病的基本山方子,你可以試試。
郝萬山很厲害的,你可以上網查。
2、求一味治療頸椎痛的中葯。
這可能是你肩頸部與手臂手掌部都有受涼所至。
1、如果是頸椎問題壓迫到神經,導致右手的小指發麻的話,應該是從手臂上面一根線的麻下來,如果只是小指頭上面發麻的話,應該只是手指的末梢神經不通,你用左手用力的拍打右手的手背就行,把右手背都打出淤青,再散掉,再打,一次30分鍾,忍下皮肉痛,幾次應該就能減輕,甚至好了。
2、頸椎疼痛,一般是記憶性疲勞或者受涼。
(1)記憶性疲勞,身體是有記憶的,當一種姿勢或者運動過久,身體就會產生記憶,以至到這種姿勢或運動結束了好長時間,身體還保持著原來的用力習慣,這樣就容易積累出疲勞,表面為身體局部僵硬,很容易酸累脹痛麻,拍打一下那個部位,還覺得又痛又舒服。
(2)受涼,比如風或空調吹了肩頸部,又或者女人長頭發,洗完後沒有吹乾,濕頭發貼在頸肩部,晚上沒蓋好被子,肩膀露了出來,這些行為都容易導致進受涼進寒氣。
方法:
一、用三分之二的功夫,拍打大椎(頸肩結合部,有個大骨頭的地方)和兩肩、肩夾骨就行,用力的拍,先輕後重,看著自己的接受能力來,一次半小時到一小時(達不到半小時不起治病作用)。注意,頸椎不能拍。
二、用三分之一的功夫拍打頭頂百會,拍打方法和上面一樣。
三、拍後可能會出現淤青發紫,身體發累發困等治病過程中的自我修復現象,繼續拍打便可。
3、.哪些頸椎病適宜中草葯治療?
頸椎病患者常用的中草葯有以下幾種:(1)活血化瘀葯。活血化瘀葯具有活血散痹,消腫止痛作用。臨床經常應用於骨折及軟組織損傷,局部腫痛,關節疼痛及肢體活動功能障礙等疾病。各型頸椎病患者均可以使用這類中葯。常用的活血化瘀葯有三棱、莪術、紅花、蘇木、姜黃、赤芍、丹皮、乳香、沒葯、當歸及黃酒等。(2)祛風通絡葯。祛風通絡葯具有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等功效。臨床可以應用於風濕性和類風濕性關節炎、關節腫痛、肢體活動障礙、各種軟組織損傷、皮膚瘙瘁、濕疹等疾病。頸椎病也是適應證。常用的祛風通絡葯有桑枝、桑寄生、透骨草、五加皮、威靈仙、海桐皮、桑、雞血藤、路路通、尋骨風、絡石藤等。(3)解表散風葯。解表散風葯具有疏通腠理,發散表邪的作用。臨床上多應用於一些急性及表淺的疾病。軟組織損傷、關節疼痛、肢體功能障礙以及皮膚病等都可以使用。頸椎病疼痛急性發作時可以使用這類葯物。常用的解表散風葯有葛根、桂枝、防風、羌活、荊芥、白芷等。((4)理氣止痛葯。中醫認為,不通則痛,通則不痛。頸椎病多有疼痛,有時就是氣血不通所致。使用理氣葯可以使局部氣血流通,從而緩解疼痛。常用的理氣葯有陳皮、青皮、松節、佛手、川楝子等。(5)補虛葯。頸椎病患者有很多是由於肝腎虧虛、氣血不足所致,所以補肝腎氣血的葯物經常被使用在頸椎病患者的治療。頸椎病手術後的患者使用的也有不少頸椎病在臨床上有很多種類型。總的來說,中草葯療法可以適用於所有的頸椎病患者。當然,在具體使用的時候,會遇到一些療效不佳的頸椎病患者,常見的有以下幾種:(1)脊髓型頸椎病患者,脊髓被壓迫的情況比較厲害的,單純使用中草葯治療是不夠的。這時候就需妥用手術治療,以解除脊髓的壓迫。當然,在手術的前後,我們還是可以一起使用中草葯治療,可以提高效果,促進手術後的恢復。 (2)時間長的頸椎病患者,由於患病時間太長,局部勞損比較厲害,所以在短時間里的治療效果就不一定會比較明顯。
4、治療頸椎病有哪些中葯?
葛根20克 全蠍10克 蜈蚣2條 烏蛇13克 赤芍13 克 川穹13克 自然銅15克 穿山龍13克 木瓜13克 鹿含草30克 黑木耳12克 甘草6克
每日一劑早晚服用 或製成蜜丸3----9克每天2次
全蠍。蜈蚣。烏蛇。 配廘含草。穿山龍 。木瓜 搜風。祛濕。通絡。川穹。赤芍。自然銅。以活血祛風。葛根取其引經。舒經之效。
5、頸椎病的中葯治療方法是什麼?
(一)風寒濕痹
[辨證要點]由於病人長期伏案低頭工作或感受風寒濕邪而致,發病較急,頸部酸痛沉重,肩臂疼痛、麻木、酸脹,畏風怕寒,得溫則舒,舌質淡,苔白,脈象浮緊。
[治法]祛風通絡,散寒除濕。
[方葯]防風加葛根湯加減:防風10g,麻黃3g,川芎10g,當歸10g,秦艽10g,肉桂3g,片姜黃10g,羌活10g,威靈仙10g,白芷10g,葛根10g,茯苓10g,生薏苡仁12g,芍葯10g,甘草6g,生薑6g,大棗6g。
方中以防風、麻黃祛風散寒;川芎、當歸、秦艽、肉桂、片姜黃活血通絡;羌活、威靈仙、白芷、葛根散風解肌止痛;茯苓、生薏苡仁健脾滲濕;芍葯、甘草緩急止痛;生薑、大棗和中調營。
(二)氣虛血瘀
[辨證要點]頭暈,頭脹痛或跳痛,轉動頭部即發生眩暈,甚至發生暈厥、跌倒,以中老年為多發,舌質暗淡,苔白,脈細弱或細弦。
[治法]益氣活血。
[方葯]補中益氣湯合通竅活血湯加減:人參6g,白術12g,黃芪12g,當歸12g,川芎9g,赤芍9g,紅花9g,桃仁9g,麝香100mg,生蔥10g,柴胡6g,升麻3g,蔓荊子9g,甘草9g,生薑9g,大棗9g。
方中以人參、白術、黃芪益氣;當歸、川芎、赤芍、紅花、桃仁活血通絡;麝香、生蔥通竅;柴胡、升麻、蔓荊子具升提之力;甘草、生薑、大棗和中。
(三)腎精不足
[辨證要點]頭暈,耳鳴,疲倦乏力,健忘,頭空痛,視物模糊,聽力下降,轉頭時加重。偏於陰虛者,五心煩熱,舌質紅,脈弦細數;偏於陽虛者,四肢不溫,形寒怯冷,舌淡,脈沉細無力。
[治法]偏陰虛者治以補腎滋陰,偏陽虛者治以溫腎助陽。
[方葯]補腎滋陰宜左歸丸為主方:熟地15g,山葯10g,構杞子15g,山萸肉15g,菟絲子15g,鹿角膠10g,龜板膠10g。
方中熟地、山萸肉、菟絲子、龜板膠補益腎陰;鹿角膠可填精補髓。五心煩熱可加知母、黃柏、丹皮、菊花、地骨皮滋陰清熱。
溫腎助陽宜右歸丸:熟地15g,山葯10g,構杞子15g,山萸肉15g,絲子15g,鹿角膠10g,杜仲15g,肉桂10g,當歸15g,炮附子8g。
方中熟地、山萸肉、杜仲、構杞子、山葯、菟絲子補腎,附子、肉桂、鹿角膠益火助陽,當歸補血。形寒肢冷用附子、肉桂,辛溫剛燥,不宜久服,可改用仙靈脾、巴戟天等溫潤之品。兩方用於治療頸性眩暈多配合活血化瘀葯物,如當歸、川芎、丹參、葛根等。
(四)痰濁中阻
[辨證要點]眩暈,頭痛,困重如蒙,胸悶惡心,食少多寐,身體肥胖,苔白膩,脈濡滑。
[治法]燥濕祛痰,健脾和胃。
[方葯]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陳皮12g,法半夏12g,茯苓12g,炙甘草9g,白術9g,天麻9g,蔥白9g,鬱金9g,石菖蒲9g。
本方用二陳湯燥濕祛痰,白術健脾,天麻熄風而治眩暈,加蔥白、鬱金、菖蒲以通陽開竅。
(五)肝腎虧損
[辨證要點]發病緩慢,肢體沉重,肌肉萎縮,運動無力,持物及走路不穩,甚至癱瘓,二便失禁,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補益肝腎。
[方葯]虎潛丸加減:狗骨10g,牛膝10g,鎖陽10g,陳皮10g,白芍12g,黃柏20g,知母10g,熟地12g,龜板20g。
方中狗骨與牛膝合用可壯筋骨;鎖陽溫腎益精;白芍養血柔肝;黃柏、知母、熟地、龜板滋陰清熱;陳皮理氣。可酌加鹿角膠10g溫腎補陽,炙黃芪20g、黨參12g、當歸12g、雞血藤30g補氣養血。
6、什麼中葯治療頸椎病比較好?
頸椎病可以嘗試下師盛龍筋骨貼,我由於工作需要經常用電腦,所以說頸椎不太好,後來就是用的這個膏葯。
7、治療頸椎病的中葯方
治療頸椎病較常見的有中葯治療、推拿、按摩只能暫時緩解疼痛症狀,達不到治療目的,葯物用多了對臟器、器官會有一定的影響,不規范推拿,按摩會加重頸椎病病情,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頸椎病的症狀不同,採取相應的個性化治療方法,頸椎病久治不愈,會引起心理傷害,產生失眠、煩躁、發怒、焦慮、憂郁等症狀,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在選擇治療時應根據自身的具體病情,採取相對應的治療方案,才能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8、頸椎病常用的中葯方葯有哪些?
頸椎病的中醫分型為辨證施治提供了依據。從現代醫學觀點看,同屬於根型或椎動脈型或脊髓型的患者,因其有不同的病因、徵象和脈象,所以按中醫分型可能屬於不同的類型,其治則不同,用葯也不一致。
(1)外傷型。行氣活血,舒筋止痛。
方葯:姜黃10g,甘草10g,羌活15g,海桐皮12g,當歸15g,赤芍12g,白術12g,伸筋草15g,川芎12g,桂枝10g。水煎服。
疼痛重者加乳香、沒葯,久病體虛者加首烏、枸杞子等。如傷後著寒或宿傷而有風寒者可用麻桂溫經湯,葯方如下:赤芍12g,麻黃10g,桂枝12g,紅花6g,白芷15g,細辛3g,桃仁12g,甘草10g。水煎服。
(2)風寒濕痹、經絡受阻型。祛風除濕,溫經活絡。
方葯:羌活10g,獨活15g,蒿本10g,防風15g,甘草10g,川芎12g,蔓荊子10g。水煎服。
如兩手麻木為主,說明氣虛,可用人參益氣湯,方劑如下:
黃芪20g,炙甘草10g,升麻10g,五味子15g,柴胡12g,生甘草10g,人參5g,白芍12 克。水煎服。
(3)肝腎虧虛、氣血不足型。滋補肝腎,益氣活血。
方劑:獨活15g,桑寄生15g,秦艽10g,防風15g,細辛3g,當歸15g,白芍12g,川芎15g,地黃15g,杜仲12g,牛膝15g,黨參20g,茯苓12g,炙甘草10g,桂枝15g。水煎服。
如四肢痿軟症較重,宜用加味四物湯,方劑如下:當歸15g,熟地12g,白芍10g,川芎12g,五味子10g,麥冬12g,黨參20g,黃柏10g,黃連15g,知母10g,杜仲12g,牛膝15g,蒼術12g,黃芪20g。水煎服。
(4)痰濕凝阻、經絡瘀滯型。理氣化痰,通經活絡。
方劑:姜半夏6g,陳皮10g,茯苓12g,炙甘草10g。水煎服。
如患者氣虛,加黨參、白芍、黃芪;肢體麻重,加防風、荊芥、天麻、秦艽等;如患者手足麻木伴兩目畏光、忌目視物昏花、睛痛難開者可用神效黃芪湯,方劑如下:蔓荊子10g,陳皮10g,人參5g,炙甘草10g,白芍15g,黃芪20g。水煎服。
(5)外用熏洗葯。
方劑:獨活、秦艽、防風、艾葉、透骨草、劉寄奴、蘇木、赤芍、紅花、甲珠、靈仙、烏梅、木瓜,各9g。水煎趁熱熏洗患處。
9、頸椎病中葯方有哪些
頸椎病屬中醫學痛證范疇,由於外感風寒合而為痹,或勞損、外傷,或姿勢不良等引起頸部經絡失常而發病。中葯治療則採用補肝益腎、益氣活血、祛風通絡方法治療。
葯方一
組成:川桂枝、羌活、威靈仙、秦艽、川芎、當歸尾、葛根、天麻、炮甲珠、炒神曲、赤芍。
功效:羌活、靈仙、天麻、秦艽可祛寒除濕止痛;川芎、天麻治療頭痛;桂枝、川芎、歸尾、赤芍、炮甲珠有溫經活血、通絡作用;葛根用於解痙;神曲用以健脾和胃;甘草起到調和諸葯作用。
適應證:多用於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頭痛、枕部疼痛、頸部僵硬,肩臂及手指酸痛發麻;頭疼牽涉至上背痛,身體冷濕,畏寒,頸椎旁可觸到軟組織腫脹結節。
葯方二
組成:天麻、炙黃芪、炙甘草、潞黨參、炒白術、熟地、砂仁、當歸、白芍、雞血藤。
功效:炙黃芪、炙甘草、潞黨參、炒白術用於補氣;熟地、川芎、白芍、當歸有養血功效;天麻、川芎、雞血藤可安神健腦、通血活絡;砂仁有理氣和胃導滯作用。
適應證:多用於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頭昏、眩暈、視物模糊或視物目痛、身軟乏力、納差、頸部酸痛或雙肩疼痛。
葯方三
組成:威靈仙50g,當歸15g,細辛15g,乳香15g,姜黃15g,丹參15g,白芷15g,透骨草15g,自然銅15g,木瓜15g,三七10g,冰片5g,紫草5g,蜈蚣3條。
製法:將上述葯材浸泡於2000ml、75%酒精中,4天後過濾,留取葯液備用,過濾後葯渣用2000ml75%酒精浸泡4天,然後過濾,過濾後於葯液混合攪勻。
用法:用時取葯酒加熱塗於患處。
葯方四
組成:當歸50g,川芎50g,葛根50g,紅花50g,白芷50g,羌活50g,乳香50g,沒葯50g,伸筋草50g,大腹皮50g,澤瀉50g,丹參50g,透骨草50g,威靈仙50g,熟地黃50g,桂枝30g,麻黃30g,白芍30g,川烏30g,細辛25g,全蠍20g。
製法:將上述葯物製成細末,混勻,用時取50-100g加陳醋調勻,放置20-30分鍾。
用法:外敷於頸後部。塗葯後用燈照射30分鍾,每日1次。
葯方五
成分:威靈仙、當歸、赤芍各12g,五加皮、五味子、生山楂各15g,紅花、羌活、獨活、防風各10g,制附子5g,花椒30g。
製法:將上述葯裝入紗布袋,放入盆中,加水煎煮30分鍾。
用法:稍涼後,托敷患部,每次30分鍾,每日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