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頸椎 > 頸椎投照距離

頸椎投照距離

發布時間:2020-12-21 03:37:33

1、X線平片有什麼臨床意義?

(1)正位片

觀察有無寰樞關節脫臼,齒狀突骨折或缺失(張口位片);第七頸椎橫突有無過長,有無頸肋。鉤椎關節及椎間隙有無增寬和狹窄。

(2)側位片

①曲度的改變。以下三種情況有臨床意義。

一個或兩個頸椎椎間小關節突呈有雙影,稱為雙凸現象;椎根切跡呈有雙影,稱為雙凹現象;椎體後緣呈有雙影,稱為雙邊現象,而上下頸椎卻顯影正常,表示其頸椎有旋轉現象。

上部頸椎顯影正常,而下部頸椎呈現雙凸、雙邊、雙凹現象;或下部正常而上部有類似的變化,表示其交界部有旋轉現象。

頸脊椎的一個或兩個脊椎顯影正常,而其部分有雙凸、雙凹、雙邊現象,表示顯影正常的頸椎有旋轉現象,如全部頸脊椎的後部呈現雙凸、雙凹、雙邊現象,則為投照不當的原因,無臨床意義。

②有異常活動度。在頸椎過伸過屈側位X 線片中,可以見到椎間盤的彈性改變,彈性好者,相對穩定,其活動度小並與上下椎間盤相似;嚴重者可見有滑椎現象,表現為各頸椎前後緣排列不齊。這種現象對病變的椎間盤的定位診斷及了解手術以後植骨情況有幫助。

③骨贅。椎體前後接近椎間盤的部位都能產生骨贅及韌帶鈣化。

後方的骨贅容易引起症狀。但骨贅的大小並非與臨床症狀的嚴重程度成正比,因而骨贅不大明顯而脊髓受壓迫明顯、骨贅大而臨床症狀不明顯者均可發生。

④椎間盤變窄。椎間盤因為髓核突出、椎間盤含水量減少而發生纖維變性而變薄,表現在X 線平片上椎間盤變窄。

⑤半脫位及椎間孔變小。椎間盤變性以後,椎體間的穩定性較差,椎體發生半脫位,或稱之為滑椎。椎體的半脫位引起椎間孔的橫徑和椎管的前後徑變小而產生臨床症狀。

⑥項韌帶鈣化。臨床上當項韌帶鈣化時,與其相對應的椎間盤早已出現退行性的變化。這是因為椎間盤變性以後,相應節段的項韌帶負荷較多的緣故。項韌帶骨化之前,局部韌帶組織經歷退變及軟骨化的階段,臨床上可以觸及局部有硬化,而X 線平片卻不能顯示出來。

⑦斜位片。拍頸椎雙斜位片,主要用來觀察椎孔的大小和鉤椎關節的骨質增生情況。鉤椎關節增生以後,使椎間孔變小,在頸椎斜位片能顯示出來,它是產生神經根刺激及椎動脈供血不全的原因。

但是,臨床上有些骨質增生明顯,並占據椎間孔橫徑的2/3 者也無任何症狀。

2、手術節段是怎樣定位?

頸椎前路手術暴露有限,無直視下可見的明顯標志,僅靠手指觸診辨認某一個病變椎間盤是困難的,摸到較為隆起的骨突並不一定是需要手術的節段,為准確地判定施術椎節,必須選用較為可靠之方法,以免手術失誤。①解剖標志定位法:A.環狀軟骨的位置多數相當於第五至第六頸椎,其次為第六頸椎。B.肩胛舌骨肌與胸鎖乳突肌交點,多數相當於第五至第六頸椎,其次是第五頸椎。C.甲狀腺上動脈分支部,多數相當於第三至第四頸椎,其次為第四頸椎。D.甲狀腺下動脈分支部,多數相當於第六至第七頸椎。E.第七頸椎至第一胸椎椎體前方有一斜坡可作為定位參考。F.第六頸椎橫突前結節在切口內觸診定位較為可靠。但必須指出的是,隨著手術體位的變化及病人的個體差異等情況的不同,軟組織的標志和骨骼標志之間的關系也隨之變化,用解剖標志定位僅具有參考價值,術中必須用X線定位法;②X線定位法:術中可用普通注射針頭穿入預定的病變椎間盤內,手術台旁投照頸椎側位片,以確定正確的解剖位置,而繼續保留針頭直至手術者見到X線片為止,以便決定手術的節段范圍。如有電視X線投照設備能觀察到注射針頭的位置即可解決椎間盤定位問題,可大大縮短手術時間。 贊

與頸椎投照距離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