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乳房痛疼該怎麼辦?
乳痛症是女性的一種常見病,病痛發生時,大多數的病人乳房內摸不到明顯的孤立的腫塊,可以摸到片狀的大小不一的結節狀顆粒,或界限不清的條索狀腫物,或局部腺體有增厚。引起乳痛症的原因是由於內分泌失調使乳腺組織在月經周期中發生增生過度而復舊不全,從而發生乳腺腫脹疼痛。如果疼痛比較輕微,可以不服葯,大部分年輕女性在生育、哺乳後疼痛可自行消失;如果疼痛比較劇烈,則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一些葯物,如乳癖消、乳增寧等。對此,臨床上將該病症分為生理性疼痛和病理性疼痛兩類,生理性疼痛,不必太緊張,而有的病理性疼痛則要引起重視,及時就醫。
【生理性疼痛】
生理性的乳房痛多與月經有關,月經前一周左右的乳腺壓痛被認為是正常的。
1.青春期乳房脹痛
9-13歲的女孩乳房開始發育,乳頭下的乳房組織出現如豌豆到蠶豆大的圓丘形硬結,有輕微的脹痛。初潮後,隨青春期乳房的發育成熟會自行消失。
2.經期乳房脹痛
此症是乳房疼痛的最常見類型,在所有的乳腺疼痛中約佔65%,平均發生年齡35歲。疼痛多在月經來潮前3-7天左右出現或加重,月經來潮後逐漸消失或減輕。每月疼痛的程度並不一致,常見為沉重感、脹痛或鈍痛或偶然短暫的針刺感。而且伴有壓痛性的乳房結節,壓迫、活動或用手提物時加重。
3.孕期乳房脹痛
一些准媽媽在懷孕後40天左右,由於胎盤、絨毛分泌大量雌激素、孕激素等,使乳房增大,而產生乳房脹痛,重者可持續整個孕期,常不需治療。
4.產後乳房脹痛
產後3-7天常出現雙乳脹滿、硬結、疼痛,這主要是催乳素的作用,靜脈充盈和間質水腫及乳汁充盈所致。所以產婦應盡早哺乳,有硬結時可在哺乳前熱敷並按摩硬結,也可用吸奶器吸乳汁,促使乳腺導管通暢。
5.人工流產後乳房脹痛
有些女性流產後感覺乳房脹痛,並可觸及腫塊。這是由於妊娠突然中斷,體內激素水平急劇下降,使剛剛發育的乳腺突然停止生長,造成乳腺腫塊及乳房疼痛。
6.性生活後乳房脹痛
性慾淡漠或性生活不和諧者,因達不到性滿足,乳房的充血、脹大就不易消退,持續性充血會使乳房脹痛。
【病理性疼痛】
胸壁疾患、心臟病、頸椎病、口腔疾患等都可引起這種疼痛,約占乳房疼痛病例的26%。這些病的疼痛常被誤認為是乳房疼痛。產生疼痛後應及時檢查,但乳房疼痛最常見的病因是乳腺增生,乳腺炎也是常見因素。
1.頸椎病引起的乳房疼痛
頸椎病會引起乳房疼痛,是由於頸椎退變,頸神經根受累所致。這種疼痛多為慢性,並且是單側性。疼痛的程度往往和頸部的位置有關,除乳房疼痛外,尚有胸大肌觸壓痛,以及頸、枕、肩臂部疼痛和不適,X線片上常有退行性病變的徵象,而乳房本身無異常表現。
2.胸壁疾病乳房疼痛
胸肌或肋骨炎症等胸壁疾病也可表現為乳房疼痛,以灼熱或牽拉感多見,也可有刺痛,壓痛的部位幾乎始終位於一側。
3.乳腺增生乳房疼痛
不隨月經周期的變化,沒有固定的時間,持續時間較長些,這些婦女的年齡多在40-45歲左右,比生理性疼痛者年齡稍大,疼痛的部位局限在乳房,位置比較淺。
4.乳腺炎乳房疼痛
這種疼痛非常明顯,難以忍受,並伴有紅、腫、熱,多數發生在初產婦產後1-2月內。
【精神性疼痛】
乳房疼痛也常常與情緒波動、工作緊張等有一定關系。
1.壓力增大導致疼痛
精神也會影響激素分泌和月經來潮,導致乳腺增生等情況。工作太忙,壓力加大的時候,不僅會出現月經紊亂,還會出現乳房疼痛。
2.心裡暗示產生疼痛
有些女性「預計」月經前後可能出現乳腺疼痛,往往在那時候就真的出現了疼痛,這已經形成了一種心理暗示和條件反射。所以保持心情舒暢是減少或消除精神性乳房疼痛最好的方法。
對於病理性疼痛來說,患者本人應及時治療,因為病理性乳痛症的背後往往隱藏著急性乳腺炎
、乳腺纖維瘤、乳腺囊腫、乳腺增生、乳房結核、乳腺癌等疾病。
2、古話說「月子虧了一生」。坐月子時一定記住哪10條,不留病根,幸福一生?
不管順產還是剖腹產,生完寶寶後新媽媽身體都十分虛弱,需要休養一段時間來恢復身體功能,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坐月子」。醫學上把這段「身體恢復的時期」就稱為「產褥期」,是42天。因此也有些地方坐月子是42天,當然也有些地方坐月子時間更長,最長的京媽聽過100天的月子。
古話說「月子虧了一生病」,也就是說如果產後新媽媽沒坐好月子,就會影響身體恢復留下月子病,甚至影響一生健康,那不管是30天還是42天月子,新媽媽把握好這段「黃金時期」,好好調養身體、避免留下「月子病」就很重要了。
關於月子期間的護理和注意,京媽總結了下面四大方面10小條,一起來看看你有沒有都做到。
第一方面、沒保護好關節第1條:手腕關節
產後媽媽身體很虛弱,尤其順產的媽媽,由於生孩子時太過用力,在寶寶出生後的一段時間,胳膊和腿都是腫的,而且麻麻的、有酸困的感覺。
那如果在月子期間,經常抱起寶寶哄、抱寶寶餵奶的話,不少媽媽就會感覺「手腕酸困的厲害」,就像上班人的「滑鼠手」一樣。其實,這是 腱鞘炎,因為經常抱娃、過度用力造成的。
① 避免經常抱寶寶。
可以躺著給寶寶餵奶,「半躺式哺乳姿勢」就是不錯的餵奶方法,剖腹產的媽媽也適用。
② 避免讓手腕受涼。
除了避免經常過度用力外,還要避免受涼,受涼會加重手腕不適,因此可以穿長袖上衣。
③ 戴個護腕或綁個娃的口水巾。
我兒子出生時快八斤了,比較重,所以前幾個月,我不僅手腕酸困,整個胳膊也經常是酸困的,本來就有滑鼠手,那幾個月很遭罪,我經常把寶寶的口水巾(比較輕薄也小)折成長條狀,綁在手腕上,避免受涼,會感覺好些,當然也可以直接戴個護腕,應該也有效果。
第2條:頸椎、腰椎
月子里,不僅手腕關節脆弱,由於生娃時過度用力,關節都受到影響,產後都需要好好養護一段時間,頸椎和腰椎也是如此。
不少新媽媽在月子里,由於經常低頭給娃餵奶、穿衣服、換尿布、逗娃玩,抱娃坐的久一點,或是下地彎腰幹活兒等,所以就會出現頸椎疼、腰椎疼。
① 避免低頭、彎腰的動作過久。
照顧寶寶的時候,不要一個動作時間過久,如果可以,除了餵奶,其他照顧娃的工作盡量讓家人幫忙完成。
② 不要過早下地幹活。
一個同事生娃後是婆婆照顧月子,婆婆年齡大了,生完沒幾天她就開始下地熬湯做飯了,結果沒不到20天的時候就腰疼的厲害,這點也一定要注意。
③ 避免受涼。
前面也說了,生娃後關節比較脆弱,骨縫打開更容易著風受涼,所以要做好防護,上衣不要太短,盡量不裸露脖子和腰部,餵奶的時候可以穿哺乳衣,這樣就可以避免直接撩起衣服露出腰部受涼而導致腰疼。
第3條:膝關節、腳踝
身上的大關節部位也就那幾個,除了前面說的幾個,膝關節和踝關節 也是需要在月子期間做好防護的,不然也容易因為受涼,留下膝關節疼,腳踝關節不適、腳後跟酸困的毛病。
① 月子期間要穿長褲。
即使是夏天也最好穿長褲,避免膝關節受涼,導致以後經常關節疼。
② 月子期間要穿襪子。
而且最好是寬松的穿棉長襪,不僅穿著舒服,也可以保護好腳踝關節免受著涼。
③ 准備一雙舒適合腳帶後跟的月子鞋。
如果月子期間經常下地走動,就最好准備一雙帶後跟的鞋,避免從腳部受涼。
第二方面、注意個人衛生第4條:刷牙、洗頭、洗澡
很多傳統月子的說法里,在月子期間是不能洗頭洗澡的,在過去生活條件不好,所以會有這樣的說法。但現在生活條件好了,而且產後新媽媽的身體素質也偏高,所以是不用擔心受涼、暈倒這些情況的。
反而月子期間不注意個人衛生會影響健康,比如月子期間不刷牙,就可能導致口腔炎症;不洗頭洗澡不僅自己不舒服,也容易滋生細菌導致生病。
① 每天至少刷牙一次。
月子期間每天不止吃三頓飯,而且產後媽媽一般吃的也比較多,就比平時更容易滋生口腔細菌,因而要每天刷牙,至少刷一次,不過建議新媽媽用軟毛牙刷和溫水刷牙。
② 科學洗頭洗澡。
產後新媽媽可以根根身體、傷口的恢復情況,選擇洗頭和洗澡的時間,一般在產後一周傷口癒合了可以洗頭洗澡,只是注意室溫、水溫要調節好,洗干凈後趕緊擦乾或吹乾頭發;洗澡時選擇淋浴,避免坐浴,也要避免洗時間過長而暈倒。
第5條:私處衛生
月子期間,新媽媽的私處衛生也需要特別注意,尤其是順產的新媽媽,分娩時可能會有側切或撕裂,若是一直捂著或不注意私處的衛生,就可能造成傷口的感染,可能導致婦科炎症,影響產後身體恢復等。
① 惡露沒干凈前,勤換衛生巾。
並且最好每天用溫水清洗私處,保持干凈,避免感染婦造成炎症。
② 穿純棉寬松的內褲和褲子,並且每天換洗。
月子期間,新媽媽要穿寬松的衣服,內褲和褲子也是,並且要每天換洗,這樣才能確保衛生。
第6條:傷口衛生
順產的女性可能會有撕裂或側切,會留下傷口,剖腹產的產婦會有手術傷口,因而,在傷口沒癒合之前,就特別需要注意傷口的衛生和消毒,不然因為不注意衛生造成感染就遭罪了。
京媽建議:
① 注意消毒,並保持傷口乾燥。
不管是哪種傷口,在沒癒合之前都需要遵醫囑每天消毒換葯,並且確保傷口乾燥,避免污染。
② 避免大幅度活動,影響傷口癒合。
有側切或撕裂的新媽媽坐著的時候要選一個舒適的姿勢,可以半躺,避免二次撕裂傷口;剖腹產的新媽媽,最好避免咳嗽、大笑或其他劇烈活動,這些都會影響傷口的癒合。
第三方面、產後運動與恢復第7條:盡早下床活動
產後新媽媽,不管是順產還是剖腹產,都要盡早下床活動和自主排尿,盡早排尿 是為了盡快恢復膀胱功能,避免尿失禁的出現;盡快下床活動 是除了利於排尿外,也利於產後惡露的排出、子宮的恢復等。
① 剛開始下床要有人攙扶,避免暈倒。
產後新媽媽氣血虛弱,剛開始下床活動時,動作要緩慢輕柔,並且要有家人攙扶幫忙,避免動作過猛或過急而暈倒。
② 運動量要循序漸進。
產後每天的活動量和運動強度要慢慢增加,避免一下子運動量過大或動作過猛而影響身體恢復。
第8條:重視骨盆康復
除了身體整體的活動促進氣血運行恢復外,新媽媽也需要重視骨盆的康復。不少新媽媽發現生完寶寶後屁股變大了,這是因為生完寶寶後,骨盆被「撐大」了,其實是從孕期開始,在激素的作用下 恥骨聯合發生分離 以增大骨盆內徑,確保寶寶順利娩出。
① 正常情況下,可以自行恢復。
大多數新媽媽在產後3-8個月,會自行恢復,並不需要去美容院,不過也可以自己在家做些有助恢復的運動。
② 若是分離過大,要及時去看醫生。
如有疼痛、腫脹、炎症,影響到了上廁所、走路、翻身等情況,要盡快去看醫生,不能因為不好意思或不當回事兒耽誤了最佳治療時間。
第四方面、飲食與母乳喂養第9條:合理均衡飲食
關於月子飲食,不少照顧月子的老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論」:或是每天要吃一隻雞、頓頓吃雞蛋、天天各種大油湯,亦或是不能吃鹽、不能吃蔬菜水果、不能吃大蔥等,其實這些做法都是不科學的。
對於產後身體虛弱的新媽媽來說,均衡合理的飲食才是身體恢復的根本。
① 均衡飲食,各類營養都要補充。
不止要吃主食,肉類、蔬菜、水果、奶類、蛋類、豆製品等,都吃一些,才是補充營養的正確方法,才是促進身體恢復的「正確姿勢」。
② 月子期間要吃鹽。
因為分娩時產婦出很多汗、月子期間每天出很多汗,而出汗就會帶走身體內一部分鈉,這時候是需要及時補充鈉的,所以月子期間要適量吃鹽,但不能吃的太咸,鈉攝入過量。
③ 月子期間喝湯要方法正確。
月子期間喝湯是沒問題大,但是「不正確的喝湯」就有問題了:如只喝湯不吃肉、頓頓喝湯多吃其他食物少、湯熬得特別油膩等;正確的喝湯方法是:湯適量喝、不要太油膩、喝湯同時更要吃肉(營養主要還是在肉里)、多種湯輪替喝(別天天只喝一種湯)。
第10條:正確母乳喂養
對寶寶來說,母乳是寶寶最好的食物,對於產後新媽媽來說,母乳喂養好處都多多,不僅有利於產後子宮的收縮和身體恢復,也利於產後瘦身減肥。因而產後新媽媽盡可能長時間的堅母乳喂養。
關於母乳喂養的時間,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是:純母乳喂養到六個月,添加輔食後,繼續母乳喂養到至少2歲或更長時間。
① 產後盡早給寶寶母乳喂養。 世衛組織的建議是在寶寶出生後1小時內開始母乳喂養。一般寶寶出生後,護士會抱來寶寶和媽媽進行皮膚接觸,同時進行第一次母乳喂養。
② 堅持盡可能長時間的母乳喂養。
很多人認為到了產後6個月母乳就沒有營養了、等媽媽來了月經,母乳就不幹凈了,其實這些說法都是不正確的。母乳很神奇,是會不斷發生變化的,因而也不用擔心營養的問題,只要有就一直給寶寶吃好了,京媽給兒子吃母乳吃到2歲。
③ 母乳喂養期間,媽媽要做「輔助工作」。
想要一直有母乳給寶寶吃,那媽媽就需要做好保證自己的營養攝入,盡量每天好心情、充足睡眠,肯堅持有信心等,這些都是堅持母乳喂養的保障。
上面就是關於月子期間,幫助新媽媽盡快恢復身體、避免留下月子病的10條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