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頸椎增生是怎麼回事?
頸椎骨質增生在頸椎的退行性疾病中,頸椎骨刺從醫學定義上而言,實際上是頸椎椎體附著韌帶處的骨化。由於年齡增長,頸椎穩定度越來越差,往往在韌帶附著點處會出現一些異位骨化,臨床拍x片時會表現出椎體周圍骨贅形成,俗稱骨刺。所以大家應該正確看待骨刺,對於沒有症狀的骨刺,不需要治療,也不用擔心,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性現象。當骨質增生位置或者增生的程度嚴重時有可能會對周圍的神經,血管產生壓迫,導致出現臨床症狀。因此,如果出現一些頸部疼痛,麻木或者頭暈的情況,明確是否有頸椎骨質增生,壓迫到了神經或者血管。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往往需要進行一些臨床干預,比如葯物,物理治療等等,甚至嚴重的可能需要手術治療。因此對於骨刺治療,主要是關注骨刺增生的部位和程度,一般無症狀就不需要處理。
2、頸椎骨質增生後果嚴重嗎?
頸椎骨質增生在生活中也是非常多見的一種骨科病,可以發生在頸椎部位,其症狀表現為頸椎部活動疼痛,伴隨著肩部和上肢麻木,所以對於頸椎骨質增生患者來說,及早治療才是最重要的,千萬不要拖著,這樣只會讓病情越來越嚴重,嚴重者還會引起頸椎病性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胃炎、心絞痛等,到時候治療起來就更困難了,而且如果不治療還會引起一系列嚴重的後果,所以及時治療,那麼會頸椎骨質增生到底會引起哪些嚴重的後果呢?
3、頸椎骨質增生
一、理療法:
理療法是物理療法的簡稱。就是應用自然界和人工的各種物理因子,如聲、光、電、熱、磁等作用於人體,以達到治療和預防疾病的目的。 [4]
二、直流電葯物離子導入法:
國內主要利用葯物導入熱療儀,把液體的葯物離子主要利用機器產生的中頻電流和同步產生的熱療效應,把葯液離子經皮膚汗腺導管口毛孔穿過皮下粘膜、上皮細胞間隙直接進入患處骨組織,直達患處,其生理治療作用除結合了理療中的電和熱的模式,同時更好的發揮了葯物治療的效果,治療效率更高,且不刺激腸胃。患者更容易接受。直流電葯物離子導入法充分發揮高效的了葯物的作用。治療方便,且可以作為家庭,門診長期的治療選擇。
三、按摩與牽引:
按摩有助於改善局部血液循環,起到消炎止痛用作;牽引可減輕骨刺對局部神經、組織的壓迫而起到暫時緩解疼痛的作用。適用於頸、腰椎骨質增生症。按摩與牽引完全靠外力的作用,只對局部進行治療卻忽視了對人體內整體地調節,因此,只能起到暫時的止痛作用,而不能達到治療的目的。
四、針灸:
針灸可通經活血並有止痛作用。可消除局部的水腫和炎症,但對骨質增生來說,針灸只能起輔助作用。 [5]
五、葯物治療:
一般來說葯物治療絕大多數都是服用止痛葯來緩解膝關節骨質增生引起的疼痛,但是因為骨質層比較深,口服葯物經過腸胃進入血液循環,最後到達患處,效率大打折扣。而且這是治標不治本,並不能從根本上阻止骨質繼續增生。
六、手術切除:
這是比較傳統的治療骨質增生的一種方法,就是通過手術的方法將增生的骨質去除,隨著時間的推移出現的退行性變還是會導致增生的骨質繼續增長,因此這並不是徹底治癒的方法。 [6]
4、頸椎突出和增生哪個嚴重
增生比較嚴重,因為突出還可以通過保守牽引調理使其回縮減少壓迫,而骨質增生則是一旦形成只能通過手術來摘除,否則是永久存在的。
5、頸椎增生怎麼治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征、頸椎間盤脫出症的總稱,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主要由於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
6、頸椎增生怎麼恢復?
頸椎增生一般並不是特別可怕,因為頸椎增生就相當於樹長一個樹杈子或者小樹枝一樣,嚴重程度取決於樹杈或者樹枝長的部位或者長的程度。頸椎增生可根據增生長的部位、程度進行判斷:1、比如增生部位沒有壓迫神經或者在外圍,一般無需特殊處理;2、如果增生部位壓迫住神經或壓迫住血管,引起血管供血不足或者神經症狀,就要進行處理,頸椎長骨刺的情況一般採取保守治療,包括口服葯物治療、貼膏葯、牽引、佩戴頸托等對症治療,如口服椎間盤丸、養血止痛丸等;3、骨刺如果長到重要的地方,影響正常的生活,比如壓迫血管、壓迫神經,可以進行手術處理,手術處理包括微創處理,用小針刀或者關節鏡也可以,如果骨刺長得太多,壓迫神經了,可以進行手術治療。
7、頸椎增生是什麼意思
主要是頸椎間盤的退行性變,以及頸部損傷引起的頸椎增生,會表現為頭暈目眩,頸肩痛,手臂發麻等。
8、頸椎骨質增生的表現症狀
頸椎骨質增生的常見症狀表現
(1)神經根型:
由於增生的骨質壓迫了頸神經根導致了相應的表現。發病率占頸椎病的60%。診斷要點:①年齡多在四十~六十歲之間,男性多於女性。②具有較典型的根性症狀:如頸、肩、臂部疼痛、麻木及腕部、手指放射痛,且其范圍與頸脊神經所支配的區域相一致。③頸部活動動能障礙,尤其是後伸及旋轉功能受限。④患椎棘突壓痛、椎間孔壓迫試驗及臂叢神經牽拉試驗陽性。⑤頸椎X線片顯示椎體後緣及鉤椎關節部骨質增生。
(2)椎動脈型:
增生的骨質壓迫或刺激椎動脈引起椎基底動脈痙攣和供血不足。發病率約占頸椎病的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診斷要點:①中年以上患者常由於頭頸部位改變而出現眩暈、偏頭痛、視力障礙、發音障礙、耳鳴、耳聾和猝倒者。②發病時病人頸部活動常受限,旋頸誘發試驗陽性。③ 頸椎正側位及斜位X線片顯示鉤椎關節骨質增生及患椎病理性移位。
(3)脊髓型:
多為增生的骨質及頸部椎間盤退行性變突入椎管內壓迫脊髓而引起,約佔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五十。診斷要點:①中年以上患者,有四肢麻木、酸脹、燒灼、疼痛、行走時有「踩棉花感覺」,身體重心不穩定,易摔倒。②肢體肌張力增高,肌力減弱,腱反射亢進,膝反射減弱,出現病理反射。③頸椎X線片顯示椎體後緣骨質增生,頸椎椎管狹窄,造影檢查有梗阻現象。
9、頸椎骨質增生。能治好嗎?
骨質增生多發於中年以上,長期站立或行走及長時間的持於某種姿勢,由於肌肉的牽拉或撕脫、出血,血腫機化,形成刺狀或唇樣的骨質增生,可以外tie。。。。平時注意保暖,頸部不要受涼。
10、頸椎骨質增生
趕緊去治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