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頸椎病和並糖尿病飲食指導及生活起居有哪些?
頸椎病對飲食到沒有多大的要求。但是糖尿病飲食要非常注意。三宜
五穀雜糧,如莜麥面、蕎麥面、燕麥面、玉米面等富含維生素B、多種微量元素及食物纖維的主食,長期食用可降低血糖、血脂;
豆類及豆製品,豆類食品富含蛋白質、無機鹽和維生素,且豆油含不飽和脂肪酸,能降低血清膽固醇及甘油三酯;
苦瓜、洋蔥、香菇、柚子、南瓜可降低血糖,是糖尿病人最理想食物,如能長期服用一些蜂膠,則降血糖和預防並發症的效果會更好。
三不宜
糖尿病人日常飲食也要警惕「三不宜」
不宜吃各種糖、蜜餞、水果罐頭、汽水、果汁、果醬、冰淇淋、甜餅干、甜麵包及糖制糕點等,因為這些食品含糖很高,食用易出現高血糖;
不宜吃含高膽固醇的食物及動物脂肪,如動物的腦、肝、心、肺、腰、蛋黃、肥肉、黃油、豬牛羊油等,這些食物易使血脂升高,易發生動脈粥樣硬化;
不宜飲酒,酒精能使血糖發生波動,空腹大量飲酒時,可發生嚴重的低血糖,而且醉酒往往能掩蓋低血糖的表現,不易發現,非常危險。
糖尿病人甜食不能沾,可長期服用蜂膠,因為蜂膠不含糖,只是有點腥澀味;阿斯巴甜可用來增加甜味。
3飲食原則
編輯
糖尿病飲食的第一個主要的原則就是控制飲食,這樣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低糖其實就是少吃或不吃那些容易導致血糖上升的食物。比方說,加糖的食物,像糖果、汽水、可樂、蜜餞,及蜂蜜、加糖飲料,以及各種中西式的甜點都應該少吃;若是嗜食甜食的人,則建議以糖精或阿斯巴甜等代糖來調味。此外,澱粉類含量高的食物也要限量,像番薯、土豆、芋頭、玉米、菱角,以及燒餅、燒賣、蘿卜糕等;尤其各種年節食品,如粽子、月餅、年糕,更是糖尿病患者特別需要「忌口」的。
糖尿病飲食的第二個主要的原則就是少吃太甜、太咸、太油的食物,最好是不吃:由於肥胖是糖尿病的敵人,而且糖尿病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幾率比一般人高,因此控制油脂的攝取量非常重要。除了少吃油炸、油煎、油酥及高油脂類的食品,譬如肥肉、豬皮、松子、核桃、花生等;同時要節制肉類食物、減少動物性脂肪的攝取量,並且改用植物油來烹調食物。此外一些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動物內臟、蛋黃、海鮮類等,也要少吃。至烹調上,應盡量採用清淡少油的方式,如燉、烤、鹵、紅燒、清蒸、水煮、涼拌等。
2、頸椎病都有那些表現
頸椎病是一種退行性疾病。尤其長期低頭伏案工作,使頸椎長時間處於屈曲位或某些特定體位,不僅使頸椎間盤內的壓力增高,而且也使頸部肌肉長期處於非協調受力狀態,頸後部肌肉和韌帶易受牽拉勞損,椎體前緣相互磨損、增生,再加上扭轉、側屈過度,更進一步導致損傷,易於發生頸椎病。頸椎病隨著年齡的遞增而成倍增加,輕者造成患者病痛,重者可致殘。
預防頸椎病主要是減緩頸椎間盤退變的進程。不良睡眠體位,工作姿勢不當,不適當的體育鍛煉都是頸椎骨關節退變的常見原因。發育性頸椎管狹窄、頸椎先天性畸形等是頸椎病發病的潛在因素。預防頸椎病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改善與調正睡眠狀態。人每天有1/3時間卧床,睡眠姿勢不當會加劇頸椎盤內壓力,使頸椎周圍韌帶、肌肉疲勞,誘發頸椎病。為使頸椎在睡眠中保持正常生理曲線,應注意幾點:
①枕頭的高度應適中。枕頭的形狀以中間低,兩端高的元寶形為佳,這種形狀優點是對頸部可起到相對的制動作用。
②睡眠體位應使胸部、腰部保持自然曲度,雙髖、雙膝呈屈曲狀,使全身肌肉放鬆。
③床鋪應選擇保持脊柱平衡的床鋪,以木板為底的席夢思床為佳。
二.糾正與改變工作中的不良體位。頸椎退變與頸椎長時間處於屈曲或某種特定體位有密切關系。不良體位會導致椎間盤內壓增高引起一系列症狀。對長時間伏案工作者建議:
①定期改變頭頸部體位,讀書寫字30分鍾後應活動頸部,抬頭遠視半分鍾,有利於緩解頸肌緊張,也可消除眼睛疲勞。
②調整桌面高度與傾斜度。可製作一與桌面呈10°~30°的斜面工作板,伏案工作時能減少頸椎前屈和頸椎間隙內壓力。
三.自我牽引療法。當頸部感到酸痛或肩背、上肢有放射痛時,可自我牽引頸部改善症狀,其方法為:雙手十指交叉合攏置於枕頸部,將頭後仰,雙手逐漸用力向頭頂方向持續牽引10秒鍾左右,連續3~5次。
頸椎病的治療方法:
(一)牽引
1. 適應證 頸椎牽引常作為神經根型、頸型和交感型頸椎病的首選療法。但脊髓型頸椎病脊髓受壓較明顯者和有明顯頸椎節段性不穩者不宜採用。
2. 頸椎牽引的方法 一般用頸枕牽引帶作頸椎牽引。
(1)姿位:體位可採取坐位或卧位,為了方便,多取穩當的靠坐位,使頸部自軀干縱軸向前前傾約10°-3O°,避免過伸。要求患者充分放鬆頸部、肩部及整個軀體肌肉。牽引姿位應使患者感覺舒適,如有不適即應酌情調整。在椎動脈型患者前傾角宜較小,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宜取幾近垂直姿位,忌前屈牽引。
(2)牽引重量與持續時間:常用的牽引重量差異很大,可自患者自身體重的1/10至1/5,多數用6-7kg,開始時用較小重量以利患者適應。每次牽引近結束時患者應有明顯的頸部受牽伸感覺,但無特殊不適,如這種感覺不明顯,重量應酌情增加。每次牽引持續時間通常為20-30分鍾。牽引重量與持續時間可作不同的組合,一般牽引重量較大時持續時間較短,牽引重量較小時持續時間較長。
(3)牽引頻度與療程:一般每日牽引1-2次,也有每日3次者,10-20天為一療程,可持續數個療程直至症狀基本消除。
(4)如坐位牽引療效不著,或患者症狀較重或體弱不耐久坐時,可採用仰卧位牽引。用枕墊保持適當姿位,牽引重量一般為2-3kg。持續牽引2小時後休息15分鍾,然後再作牽引,每天牽引總時間可達1O-14小時。
(5)利用電動牽引器械可進行間歇牽引,被認為有利於放鬆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一般是牽引2分鍾,放鬆或減小牽引重量1分鍾,反復進行半小時左右。
(二)推拿
1.作用與適應證 中醫學認為頸椎病系因頸項長期勞累,氣血失和,加上外感風寒、阻滯經絡所致,推拿治療可以調和氣血,桂風散寒,疏筋通絡,從而達到解痙止痛的作用。推拿適用於除了嚴重頸脊髓受壓的脊髓型以外的所有各型頸椎病。
對於脊髓型頸椎病,傳統不主張進行推拿治療,認為有可能加重脊髓損害,但國內已有安全有效的牽引和推拿治療的報道,因此,輕型脊髓型頸椎病不一定禁忌推拿治療,只是手法宜溫和,免除旋扳手法。
2. 方法 頸椎病的推拿手法應剛柔結合,切忌粗暴,常用手法程序如:
(1)在頸背部反復作掌揉、探法和一指禪推法,然後在頸肩部的督脈、手三陽經的部分俞穴如風池、風府、肩內俞、肩井、天宗、缺盆等穴作點、壓或拿法,再在斜方肌與提肩胛肌處行彈撥法。若為神經根型,手法治療應包括肩、肘、手的主要穴位;若為椎動脈型,應包括頭、臉部的百會、太陽等穴位。接著用旋扳手法。最後以抹法、叩擊、拍法作結束。
(2)施行旋扳手法時,先囑患者向一側旋轉頸部,施術者兩手分別置於病人的下枕部和枕後部順勢同時稍用力旋轉頭頸。此時必須注意:1)旋轉角度不可過大。2)不可片面追求旋頸時可能發出的"咔嗒"聲。3)脊髓型及椎動脈型頸椎病不作旋扳手法。
(三)理療
理療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放鬆痙攣肌肉,緩解症狀。方法可選用高頻(微波、超短波)、低中頻電療(如TENS,間動電療,電腦中頻)、超聲波、磁療等。
(四)運動療法
1. 運動療法的作用 頸椎病的運動療法主要是做醫療體操練習,頸椎病醫療體操的目的與作用主要有兩方面:(1)通過頸部各方向的放鬆性運動,活躍頸椎區域血液循環,消除淤血水腫,同時牽伸頸部韌帶,放鬆痙攣肌肉,從而減輕症狀;(2)增強頸部肌肉,增強其對疲勞的耐受能力,改善頸椎的穩定性,從而鞏固治療效果,防止反復發作。
2. 適應證和禁忌證 各型頸椎病症狀基本緩解或呈慢性狀態時,可開始醫療體操以促進症狀的進一步消除及鞏固療效。症狀急性發作期宜局部休息,不宜增加運動刺激。有較明顯或進行性脊髓受壓症狀時禁忌運動,特別是頸椎後仰運動應禁忌。椎動脈型頸椎病時頸部旋轉運動宜輕柔緩慢,幅度要適當控制。
(五)神經阻滯療法
椎間孔阻滯(硬膜外腔阻滯)和椎旁交感神經阻滯術,是有效的治療方法,反復單次阻滯或置管連續注葯,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單次阻滯每周兩次,5次為一療程。硬膜外腔置管者可每日注葯一次,每5次為一療程。
星狀神經節阻滯術,對治療交感型頸椎病有特效(一般配合椎間孔、頸部痛點阻滯)。常於第一次阻滯治療後即可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多不能維持長久的療效,故須反復施術以鞏固效果,至少須連續治療2~4個療程。
(六)葯物治療
頸椎病症狀顯著時常用葯物作輔助治療以促進症狀緩解,常用葯物有解痙鎮痛葯、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葯、神經營養葯及血管擴張葯等。中葯也常應用。
(七)心理治療
(八)日常生活活動指導
1. 枕頭與睡眠:枕頭中央應略凹進,高度為12~16cm,頸部應枕在枕頭上,不能懸空,使頭部保持略後仰。習慣側卧位者,應將使枕頭與肩同高。睡覺時,不要躺著看書,也不要長時間將雙手放在頭上方。
2. 避免做頸部過伸過屈活動: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在洗臉、刷牙、飲水、寫字時,要避免頸部過伸過屈活動。
3. 某些日常活動應該停止:在患病期間,應停止做某些過度活動頸椎的活動,如擦高處的玻璃。
3、在頸椎病方面的保健法及注意事項?
(一)閱讀有關頸椎病的書,掌握用科學的手段防治疾病。
(二)保持樂觀精神,樹立與疾病艱苦抗衡的思想,配合醫生治療,減少復發。
(三)加強頸肩部肌肉的鍛煉,在工間或工余時,做頭及雙上肢的前屈、後伸及旋轉運動,既可緩解疲勞,又能使肌肉發達,韌度增強,從而有利於頸段脊柱的穩定性,增強頸肩順應頸部突然變化的能力
(四)避免高枕睡眠的不良習慣,高枕使頭部前屈,增大下位頸椎的應力,有加速頸椎退變的可能。
(五)注意頸肩部保暖,避免頭頸負重物,避免過度疲勞,坐車時不要打瞌睡。
(六)及早,徹底治療頸肩、背軟組織勞損,防止其發展為頸椎病。
(七)勞動或走路時要防止閃、挫傷。
(八)長期伏案工作者,應定時改變頭部體位,按時做頸肩部肌肉的鍛煉。
(九)注意端正頭、頸、肩、背的姿勢,不要偏頭聳肩、談話、看書時要正面注視。要保持脊柱的正直。
(十)中醫認為胡桃、山萸肉、生地,黑芝麻等具有補腎髓之功,合理地少量服用可起到強壯筋骨,推遲腎與關節退變的作用。
4、頸椎病平時怎麼保養才好?
頸椎病的治療方法:
(一)牽引
1. 適應證 頸椎牽引常作為神經根型、頸型和交感型頸椎病的首選療法。但脊髓型頸椎病脊髓受壓較明顯者和有明顯頸椎節段性不穩者不宜採用。
2. 頸椎牽引的方法 一般用頸枕牽引帶作頸椎牽引。
(1)姿位:體位可採取坐位或卧位,為了方便,多取穩當的靠坐位,使頸部自軀干縱軸向前前傾約10°-3O°,避免過伸。要求患者充分放鬆頸部、肩部及整個軀體肌肉。牽引姿位應使患者感覺舒適,如有不適即應酌情調整。在椎動脈型患者前傾角宜較小,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宜取幾近垂直姿位,忌前屈牽引。
(2)牽引重量與持續時間:常用的牽引重量差異很大,可自患者自身體重的1/10至1/5,多數用6-7kg,開始時用較小重量以利患者適應。每次牽引近結束時患者應有明顯的頸部受牽伸感覺,但無特殊不適,如這種感覺不明顯,重量應酌情增加。每次牽引持續時間通常為20-30分鍾。牽引重量與持續時間可作不同的組合,一般牽引重量較大時持續時間較短,牽引重量較小時持續時間較長。
(3)牽引頻度與療程:一般每日牽引1-2次,也有每日3次者,10-20天為一療程,可持續數個療程直至症狀基本消除。
(4)如坐位牽引療效不著,或患者症狀較重或體弱不耐久坐時,可採用仰卧位牽引。用枕墊保持適當姿位,牽引重量一般為2-3kg。持續牽引2小時後休息15分鍾,然後再作牽引,每天牽引總時間可達1O-14小時。
(5)利用電動牽引器械可進行間歇牽引,被認為有利於放鬆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一般是牽引2分鍾,放鬆或減小牽引重量1分鍾,反復進行半小時左右。
(二)推拿
1.作用與適應證 中醫學認為頸椎病系因頸項長期勞累,氣血失和,加上外感風寒、阻滯經絡所致,推拿治療可以調和氣血,桂風散寒,疏筋通絡,從而達到解痙止痛的作用。推拿適用於除了嚴重頸脊髓受壓的脊髓型以外的所有各型頸椎病。
對於脊髓型頸椎病,傳統不主張進行推拿治療,認為有可能加重脊髓損害,但國內已有安全有效的牽引和推拿治療的報道,因此,輕型脊髓型頸椎病不一定禁忌推拿治療,只是手法宜溫和,免除旋扳手法。
2. 方法 頸椎病的推拿手法應剛柔結合,切忌粗暴,常用手法程序如:
(1)在頸背部反復作掌揉、探法和一指禪推法,然後在頸肩部的督脈、手三陽經的部分俞穴如風池、風府、肩內俞、肩井、天宗、缺盆等穴作點、壓或拿法,再在斜方肌與提肩胛肌處行彈撥法。若為神經根型,手法治療應包括肩、肘、手的主要穴位;若為椎動脈型,應包括頭、臉部的百會、太陽等穴位。接著用旋扳手法。最後以抹法、叩擊、拍法作結束。
(2)施行旋扳手法時,先囑患者向一側旋轉頸部,施術者兩手分別置於病人的下枕部和枕後部順勢同時稍用力旋轉頭頸。此時必須注意:1)旋轉角度不可過大。2)不可片面追求旋頸時可能發出的"咔嗒"聲。3)脊髓型及椎動脈型頸椎病不作旋扳手法。
(三)理療
理療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放鬆痙攣肌肉,緩解症狀。方法可選用高頻(微波、超短波)、低中頻電療(如TENS,間動電療,電腦中頻)、超聲波、磁療等。
(四)運動療法
1. 運動療法的作用 頸椎病的運動療法主要是做醫療體操練習,頸椎病醫療體操的目的與作用主要有兩方面:(1)通過頸部各方向的放鬆性運動,活躍頸椎區域血液循環,消除淤血水腫,同時牽伸頸部韌帶,放鬆痙攣肌肉,從而減輕症狀;(2)增強頸部肌肉,增強其對疲勞的耐受能力,改善頸椎的穩定性,從而鞏固治療效果,防止反復發作。
2. 適應證和禁忌證 各型頸椎病症狀基本緩解或呈慢性狀態時,可開始醫療體操以促進症狀的進一步消除及鞏固療效。症狀急性發作期宜局部休息,不宜增加運動刺激。有較明顯或進行性脊髓受壓症狀時禁忌運動,特別是頸椎後仰運動應禁忌。椎動脈型頸椎病時頸部旋轉運動宜輕柔緩慢,幅度要適當控制。
(五)神經阻滯療法
椎間孔阻滯(硬膜外腔阻滯)和椎旁交感神經阻滯術,是有效的治療方法,反復單次阻滯或置管連續注葯,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單次阻滯每周兩次,5次為一療程。硬膜外腔置管者可每日注葯一次,每5次為一療程。
星狀神經節阻滯術,對治療交感型頸椎病有特效(一般配合椎間孔、頸部痛點阻滯)。常於第一次阻滯治療後即可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多不能維持長久的療效,故須反復施術以鞏固效果,至少須連續治療2~4個療程。
(六)葯物治療
頸椎病症狀顯著時常用葯物作輔助治療以促進症狀緩解,常用葯物有解痙鎮痛葯、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葯、神經營養葯及血管擴張葯等。中葯也常應用。
(七)心理治療
(八)日常生活活動指導
1. 枕頭與睡眠:枕頭中央應略凹進,高度為12~16cm,頸部應枕在枕頭上,不能懸空,使頭部保持略後仰。習慣側卧位者,應將使枕頭與肩同高。睡覺時,不要躺著看書,也不要長時間將雙手放在頭上方。
2. 避免做頸部過伸過屈活動: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在洗臉、刷牙、飲水、寫字時,要避免頸部過伸過屈活動。
3. 某些日常活動應該停止:在患病期間,應停止做某些過度活動頸椎的活動,如擦高處的玻璃。
5、頸椎患者應該注意什麼?
頸椎病是由於頸椎間盤退行性變、頸椎骨質增生所引起的一系列臨床症狀的綜合征。臨床常表現為頸、肩臂、肩胛上背及胸前區疼痛,臂手麻木,肌肉萎縮,甚至四肢癱瘓。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以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為多。該病具有發病率高,治療時間長,治療後極易復發等特點。頸椎病是多種疾病的根源,其退行性病變是一個長期、緩慢的過程,並非一日之寒。
該病大致可分為六型,分別是頸型、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交感型和混合型。
頸型:由於頭頸部長期處於單一姿勢,造成頸部肌肉、韌帶和關節勞損所致。患者主要表現為頸部易疲勞,頸項強直、疼痛,不能長久看書和寫字,晨起常感頸部發緊、發僵,活動不靈活等症狀。
神經根型:是頸椎病中最常見的一種,約佔60%左右。神經根型頸椎病是由於頸椎退變、增生,刺激和壓迫了頸神經根而引起的病症。患者常感到頭、頸、肩、臂和手部疼痛、麻木,且麻木多出現在手指和前臂。
脊髓型:是一種比較嚴重的頸椎病,它是由於頸椎間盤向後突出、椎體骨質增生等原因,對頸部脊髓直接壓迫而引起的。當脊髓受壓後,患者可出現上肢或下肢單側或雙側麻木、酸軟無力,嚴重的可出現活動不便,走路不穩等症狀。
椎動脈型:也是常見的一種頸椎病,它是在頸椎退變的基礎上,引起椎動脈供血不足,而引起一系列病症。發病時,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眩暈,還伴有惡心、嘔吐、復視、耳鳴、耳聾等症狀。每當患者頭部向後仰、低頭看書、突然轉頭、反復左右轉頭時,發生眩暈。猝倒是這種病的特有的症狀,往往在頸部轉動時,突然發生四肢麻木、軟弱無力而跌倒,但患者神志清楚,多能自己起來。
交感神經型:這類頸椎病主要是由於頸椎退行性變,骨質增生刺激或壓迫了頸部交感神經引起的。由於交感神經受到刺激,引起它所支配的內臟、腺體、血管的功能障礙。患者主要表現為自感頭枕部痛、頭暈、偏頭痛、心慌、胸悶、肢體涼、皮膚溫度低等症狀。
混合型:凡有以上症狀兩種以上的患者,統稱為混合型頸椎病。
該病大致可分為六型,分別是頸型、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交感型和混合型。
頸型:由於頭頸部長期處於單一姿勢,造成頸部肌肉、韌帶和關節勞損所致。患者主要表現為頸部易疲勞,頸項強直、疼痛,不能長久看書和寫字,晨起常感頸部發緊、發僵,活動不靈活等症狀。
神經根型:是頸椎病中最常見的一種,約佔60%左右。神經根型頸椎病是由於頸椎退變、增生,刺激和壓迫了頸神經根而引起的病症。患者常感到頭、頸、肩、臂和手部疼痛、麻木,且麻木多出現在手指和前臂。
脊髓型:是一種比較嚴重的頸椎病,它是由於頸椎間盤向後突出、椎體骨質增生等原因,對頸部脊髓直接壓迫而引起的。當脊髓受壓後,患者可出現上肢或下肢單側或雙側麻木、酸軟無力,嚴重的可出現活動不便,走路不穩等症狀。
椎動脈型:也是常見的一種頸椎病,它是在頸椎退變的基礎上,引起椎動脈供血不足,而引起一系列病症。發病時,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眩暈,還伴有惡心、嘔吐、復視、耳鳴、耳聾等症狀。每當患者頭部向後仰、低頭看書、突然轉頭、反復左右轉頭時,發生眩暈。猝倒是這種病的特有的症狀,往往在頸部轉動時,突然發生四肢麻木、軟弱無力而跌倒,但患者神志清楚,多能自己起來。
交感神經型:這類頸椎病主要是由於頸椎退行性變,骨質增生刺激或壓迫了頸部交感神經引起的。由於交感神經受到刺激,引起它所支配的內臟、腺體、血管的功能障礙。患者主要表現為自感頭枕部痛、頭暈、偏頭痛、心慌、胸悶、肢體涼、皮膚溫度低等症狀。
混合型:凡有以上症狀兩種以上的患者,統稱為混合型頸椎病。
(1)家庭中行頸椎牽引治療:在床頭裝一套牽引架,坐位或卧位均可,從小重量每天半小時開始,逐漸增加到6公斤左右,每天牽引1小時,連續10天為一療程,每個療程後休息2~3天,再重復一療程。不適用於脊髓型。
(2)圍領:用硬紙板剪成高領,外包絨布或小毛巾,加以布帶或粘膏固定,以限制頸部活動。
(3)伸頸鍛煉:每天晨起在陽台上作伸頸鍛煉,每次15~30分鍾,其方法是:①盡量將頸伸直,目視前方,頭位正中;②抬頭挺胸收腹,作深呼吸運動;③兩足分開,距離如兩肩,平放著地;④兩手交叉於背,半握拳,盡量將臂伸直,下壓;⑤如感頭頸難受,只能稍稍作前後、左右活動,最好不作旋轉運動;⑥結束後作小跑步或原地踏步5分鍾。
(4)按摩、推拿:
①用電動按順器自己按摩頸部及有關穴位,②自我搓揉按摩頸椎頸肌緊張處;③家人幫助作穴位按摩或旋轉按摩,早期很有幫助。手法要輕柔,讓病人充分放鬆頸部肌肉,注意勿發生意外。多次推拿不好的應停止,以免加重病情。
(5)局部應用蠟療或熱水袋熱敷。
(6)針灸或埋耳針,在醫師指導下進行。
(7)用大活絡丹,維生素B1、B2,呋喃硫胺,ATP,消炎痛,硫胺軟骨素或阿司匹林治療,以減輕症狀。
(8)如反復發作頸性狂暈,外出時要注意,避免攀高或作危險動作。
(9)飲食宜清淡無刺激性。
(10)症狀較重、發作頻繁者,適當休息,減輕工作量,停止發作一個月,方可逐漸恢復工作。
(11)避免感冒、受寒。
(12)戒煙酒、濃茶及濃咖啡。
一、用葛根、黑豆、蛇蛻、黑芝麻、人參、鹿茸、熟地、黃芪、核桃、枸杞、甘草、白酒各適量。
用法:葯浸酒內一個月,服15毫升,一日兩次,1月為一療程。有效率可達95.1%。
二、用川芎、荊芥、白芷、羌活、防風、細辛、薄荷、甘草,茶葉各適量,加水濃煎成浸膏,每服2克,一日三次;2個月為一療程,有效率為88%。
三、將葛根130克,骨碎補、白芍各90克、雞血藤、巴戟天各80克、當歸、羌活、桂枝各60克,炮山甲、乳香、沒葯、蛇3條,葯研細未,水泛為丸,每服6克,一日3次,溫開水送下,一劑為一療程,一至三劑,有效率達100%。
四、用白芍240克,伸筋草90克,葛根、桃仁、紅花、乳香、沒葯各60克,甘草30克,葯研細未水泛為丸,每服3克。一日三次,一月為一療程,有效率92.7%
6、頸椎病要如何調養才能好?
患有頸椎病要經常做頸部鍛煉,多做一些頸部運動,時常將頭部轉向不同的方向轉動,可使關節活動,肌肉鬆弛,緩解肌肉緊張與痙攣,並可加強頸部肌肉的抵抗力,鍛煉最好在晨起和長期時間的低頭工作後進行。如果有頭暈的情況,是由於頸椎病壓迫神經,所以才會出現頭暈的情況的,其實根源還是在頸椎的,我媽媽頸椎病的時候,也是有些頭暈,他涌苗。父丷丷頸。椎丷丷養。生,我從濤。,寶上脈的,一段時間後,媽媽頸椎病浩的,可以是下,出現頸椎問題,平時也注意多運動下:
1、頸部運動:頭向前傾十次,向後仰十次,向左傾十次,向右傾十次。然後緩慢搖頭,左轉十次,右轉十次。
2、搖動上肢:左臂搖動二十次,再右臂搖動二十次。
3、抓空練指;兩臂平伸,雙手五指作屈伸運動,可作五十次。
4、局部按摩:可於頸部、大椎穴、風池穴附近尋找壓痛點、硬結點或肌肉綳緊處,在這些反應點上進行揉按、推掐。
5、遠道點穴:在手背、足背、小臀前外側、小腿外側尋找壓痛點。於此反應點施點穴按摩。
6、擦掌摩腰:將兩手掌合並擦熱,隨即雙手磨擦腰部,可上下方向擦動,作五十次。
7、頸椎病哪裡治,誰可以告訴我這個的緣由?來指導一下我這個無知的人吧。
り我來說一下吧,一些頸椎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避免做頸部過伸過屈活動,如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在洗臉、刷牙、寫字時,要避免頸部過伸過屈活動。你最好去醫院檢查下在對症治療,這樣才能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喲!!!希望你可以早日康復。
8、誰能給點頸椎病的日常建議啊
頸椎病是指頸椎間盤的退行性病變及骨質增生壓迫頸部脊髓或頸神經根之疾患,又稱頸椎綜合症,中醫屬「骨痹」,「慢性勞損」范疇。民間治療本病的良方妙葯給你介紹兩個。
處方:葛根、黑豆、蛇蛻、黑芝麻、人參、鹿茸、熟地、黃茋、核桃、枸杞、甘草、白酒各適量。
用法:葯浸酒內1個月,每服15毫升,日服2次,1月為1療程
療效:服葯1療程,有效率95.1%
處方:茯苓60克白術、苡仁、桂枝、牛膝各30克,銀花藤15克。
隨症加減:頸部僵硬加乳香,沒葯各10克。肩背上肢疼加伸筋草20克,威靈仙15克。畏寒冷加乾薑20克,細辛10克。
服法:日1劑,水煎兩次取液混合分3次服。
療效:用葯4-6劑,有效率率達93.7%
9、頸椎病要怎麼好睡
勁椎病對人體造成的傷害是很大的,一旦得了這種病一定要小心處理,避免因病情的惡化給身體帶來其他不良的影響。勁椎病在睡覺的時候要選擇硬板床睡覺,軟床只會對頸椎造成負擔,其次,枕頭是非常關鍵的,千萬不要選擇硬枕頭,要選擇一款大小跟自己頭型適合的枕頭,建議平日里也可以適量的做些運動,活動身上的神經。
10、如何對即將出院的頸椎病患者做健康宣教
頸椎病患者出院健康宣教:
一、注重安靜和保暖 起居的環境宜安靜,有利於保持比較充分的睡 眠,平時,尤其是冷暖交替季節注意防寒保暖。
二、適宜的枕頭及睡眠姿勢 枕頭要合適,宜圓形的枕頭或前面弧形 後面稍低的枕頭;枕頭高度宜按頸的長短決定,一般為 12-15cm;枕 芯軟硬則以舒適為標准。 睡眠時枕頭宜置於頸後並保持頭部輕度後仰 的姿勢,應符合頸椎的生理曲度;側卧時枕頭宜與肩同高並保持頭與 頸處於同一水平, 有利於頸肩部肌肉放鬆; 睡眠時不宜將手置於頭頂, 以免影響手臂的血液循環。
三、保持正確的日常生活姿勢 日常生活中的不良姿勢可誘發頸椎病 或加重頸椎病症狀。坐位時要坐直而不要駝背;不要躺在床上看書報 雜志,躺著看很難保持正確的姿勢而容易頭頸疲勞;喝水、刮鬍子、 洗臉不要過分仰頭;縫紉、綉花或其他手工勞動不要過分低頭;看電 視、使用電腦時與眼睛同一水平面而且時間不要太長;切菜、剁餡、 擀餃子皮、包餃子等家務勞動時間不要太長;寫字、打字、駕駛汽車 等時間不要太長。日常生活或工作中,頭頸某個固定的姿勢若超過 1 小時,應改變姿勢或適量的頸椎活動。
四、安全使用生活用具 部分症狀較重的頸椎病患者的起居生活環 境,如衛生間、樓梯等,應有借力扶手、防止滑倒等安全設施;有條 件者配以專人幫助。
五、飲食調理 平時膏粱厚味飲食,易生痰濕而阻塞脈絡,影響氣血 運行,因此平時不宜多食肥厚油膩食品。可適量多食蔬菜、瘦肉、蛋 類、瓜果等食物,注重飲食清淡而富有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