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頸椎 > 頸椎椎體次全切除術

頸椎椎體次全切除術

發布時間:2020-03-31 02:57:43

1、頸椎病手術後恢復情況如何?

特約專家:

阮狄克教授海軍總醫院骨科主任,對脊柱創傷、脊柱畸形、脊柱生物力學等有深入的研究,在國內率先開展椎間盤移植的工作,曾發表論文五十二篇。

李景雲副主任醫師海軍總醫院骨科副主任,畢業於第二軍醫大學,從事骨科臨床教學科研18年,對骨科的確良顯微手術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主持人:請專家介紹一下頸椎的結構?

阮狄克:脊柱解剖圖譜,從前面看脊柱是直的,從側面看脊柱呈S型,從後面看脊柱是有豐富的解剖結構的。脊柱是由頸椎(7節)、胸椎(12節)、腰椎(5節)、骶椎和尾椎組成,每節之間就是椎間盤,它的兩邊有豐富的神經和血管通過,它的作用是進行上下接連和緩沖墊。

主持人:頸椎病是哪個位置發生病變了呢?

李景雲:頸椎病是由於頸椎間盤兩椎體之間碰墊發生衰老退化,每節之間的高度就變低變薄了,從而引起周圍組織結構的鬆弛產生晃動,造成韌帶肥厚、骨質增生(骨刺),椎間盤老化後還會向周圍膨脹,這些病理的變化都會壓迫刺激神經根和椎動脈等。

主持人:椎間盤的衰老退化現象是不是只發生在老年期呢?

李景雲:椎間盤是全身最早老化的部位,一般30歲左右就開始老化了,50歲中老年人發病率為25%,60歲發病率為50%,70歲發病率就接近100%,可見發病率相當的高。

主持人:頸椎病的感覺為什麼不同呢?

阮狄克:頸椎病的臨床表現是多種多樣的,大概分為五種:頸型頸椎病,表現為反復落枕;神經根型頸椎病,表現為胳膊和手指發麻,伴有持續時間較長的疼痛,由於體位不良引起的發麻在活動後可以緩解,所以和頸椎病的麻木感覺是有區別的;脊髓型頸椎病,表現為雙腳發麻、胸悶、走路不穩;非動脈型頸椎病,表現為頭暈、頭痛;上述症狀有兩種的話,就是混合型頸椎病。

主持人:如果進行檢查呢?

李景雲:病人首先應該去大醫院的專科(骨科)進行檢查,像X光片檢查、CT檢查、核磁共振檢查、神經電生理檢查等。

主持人:治療方法有哪些呢?

阮狄克:治療方法分為非手術療法和手術療法。非手術治療:頸椎牽引(最好在醫院進行)、頸部圍領制動(限制脖子的活動度、減少對神經和脊髓的刺激)、功能鍛煉(脖子做曲仰、聳肩、肩膀迴旋,每個動作做8—10次)、手法推拿按摩(注意脊髓型頸椎病患者不適宜)、中西葯內服外用(貼膏葯、服止痛葯)、理療、針灸。

李景雲:手術治療:前路椎間盤切除椎間植骨融合術、椎體次全切除術、後路椎管擴大成形術、椎板切除減壓術、椎動脈減壓術。

主持人:什麼是頸椎病手術的適應症?

阮狄克:原則上講一般病人通過非手術治療就可以得到緩解,只有脊髓型、神經根型和椎動脈型頸椎病的患者可以進行手術治療。

主持人:甘肅王女士患頸椎病1年多,經頸椎牽引感覺效果還可以,請問是否還需要手術治療?

李景雲:如果非手術治療效果不錯的話,就可以繼續,但如果是脊髓型頸椎病的話,就應該早進行手術比較好,因為這種類型的疾病發展較快,所以早做比晚做的效果和恢復都要好。

主持人:江西羅女士得頸椎病10多年,剛開始頭痛,最近1年多頭暈得很厲害,走路不穩,請問該如何治療?

阮狄克:她可能是混合型頸椎病,首先應該進行檢查,如果是以脊髓型為主的頸椎病的話,我建議就應該進行手術治療。

主持人:海南李先生患血壓高,葯物控製得不錯,有時有頭暈的現象,請問如何與頸椎病的症狀區分?

李景雲:頭暈發作時應該進行血壓監測,一般高血壓引起的頭暈和血壓的波動有關系,是頭痛大於頭暈,而頸椎病是以頭暈為主,同時伴有肢體麻木、行走不穩等,兩者的治療方法也不同。

主持人:陝西李先生雙下肢麻木,酸痛不適伴有走路不穩5個月了,經醫院診斷為脊髓型頸椎病,對手術有顧慮,覺得自己還能工作,所以一直拖著沒有手術,1個月前開始做推拿按摩,現在卻感到下肢乏力加重,摔過二次,上下自行車及騎車困難,做核磁檢查結果是脊髓中出現損傷信號,請問這種情況是否要立即手術?

阮狄克:脊髓型頸椎病我們建議病人應該馬上進行手術治療,而且注意是不能進行推拿按摩的,以免加重病情。

主持人:河南李先生脖子轉動時總能聽到響聲,有時還伴有頭痛,請問是頸椎病嗎?該怎麼治療?

李景雲:響聲是肌腱和骨骼之間發出的聲音,是一種老化退形性的改變,可以去醫院檢查一下。

主持人:貴州段先生被診斷為頸椎病,大夫說要做融合固定術,聽說做此類手術後脖子活動不靈活,請問是否還有其它手術方法?

阮狄克:如頸椎前路減壓融合術圖,就是把病變的椎間盤切除後再將骨盆上的骨頭切下進行貼粘,但融合後是不能活動的,現在進行頸椎間盤移植術,將異體椎間盤移植,是可以活動的,效果還不錯。

主持人:異體移植會不會有排異的問題?

李景雲:異體椎間盤移植是沒有免疫排斥反應的。

主持人:移植的效果如何呢?

李景雲:據觀察來看還是不錯的。

主持人:河南郭先生得糖尿病10年,最近又患了頸椎病,大夫建議手術治療,請問現在適合手術治療嗎?

李景雲:糖尿病並不是外科手術的禁忌症,只要術前控制好血糖,術後預防感染就可以了。

主持人:內蒙孔女士症狀與前面幾位相同,但醫生的診斷是頸椎管狹窄症,請問如果手術的話做什麼手術合適?

阮狄克:她可以進行「單開門」椎管擴大成形手術,如水平剖面圖。

主持人:江蘇張女士父親今年70多歲了,得頸椎病3年,醫生建議手術,擔心手術後出現癱瘓,請問手術風險大嗎?

李景雲:隨著年齡的增長手術的風險也就會增大,建議病人去大醫院找有經驗的醫生來進行手術。

主持人:手術的成功率是多少?

阮狄克:一般術後85%—90%的人症狀都可以緩解。

主持人:手術採用什麼麻醉呢?

阮狄克:手術麻醉根據不同醫院選擇的方法也不同,一般為分局麻、頸叢麻醉和全麻。全麻將逐漸取代另兩種麻醉。

主持人:手術需要多長時間呢?住院需要多久?需要輸血嗎?

阮狄克:一般需要2—3個小時,住院時間為3周左右,如果病人出血量不超過300—400毫升的話,就不採用輸血的方法,而用血漿來替代。

主持人:手術的費用是多少?

阮狄克:手術費用在全國各地的差距相當大,我院的全部費用為1萬元左右。

主持人:山西吳先生患頸椎病2年,4個月前出現心肌梗塞,去醫院看有的醫生說現在不適合手術,有的醫生說可以手術,請問像這種情況應該手術嗎?

李景雲:手術主要看發病時間,原則上講發病6個月以上手術最安全,但如果病情較重的話,也還是可以進行手術的。

主持人:天津李女士患頸椎間盤突出和椎管狹窄,現在頭暈好多了,但還有耳鳴,請問與頸椎病有關系嗎?怎麼治療?

阮狄克: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臨床表現為:頭暈、頭痛、惡心、嘔吐、耳鳴等,可以進行局部牽引的治療或貼膏葯等,如果症狀不能緩解的話,就建議去耳鼻喉科檢查一下。

主持人:北京宋先生經常頸肩部疼痛,但都能自行好轉,也曾去過醫院看過大夫,大夫說是頸椎骨刺增生,請問骨刺需要手術切除嗎?

李景雲:骨刺是椎間盤老化形成的病理改變,如果它壓迫神經和血管的話,就可以進行手術切除,如果沒有引起任何症狀的話,就不需要治療。

主持人:天津江先生患頸椎病十多年,經常頭暈、頭痛,診斷為頸椎管狹窄、頸椎動脈血流量不足,請問手術治療好嗎?

阮狄克:他這種情況是應該進行手術治療的,而且術後還可以改善腦部供血不足的現象。

主持人:內蒙崔女士93年做過頸椎病手術,現在感覺腿不太靈活,請問這是手術後遺症嗎?

李景雲:這就很難說了,術後症狀就應該緩解,也可能是相鄰的椎間盤出現了病變,建議進一步檢查一下。

主持人:黑龍江王先生3年前因為外傷導致頸椎病,現在手麻,有一次右下肢沒有溫度的感覺,請問不用手術能否治療?同時還有腰間盤突出,是不是頸椎病引起的?

阮狄克:建議上肢可以進行牽引治療,如果效果不好的話,也可以進行手術治療,而下肢則需要先做X光和CT的檢查,再選擇治療方法。

主持人:頸椎病和腰椎間盤突出症之間互有影響嗎?

阮狄克:有的醫生稱這種情況為頸腰綜合症,但大部分醫生還是認為兩者都是獨立的疾病,但是有一定影響的。

主持人:吉林趙女士頸部椎管內有腫瘤,該怎麼治療?手術比較危險,請問有沒有葯物可以治?

阮狄克:椎管內有腫瘤就不屬於頸椎病的治療范圍了,腫瘤分為良性和惡性兩種,如果臨床症狀不重的話,就可以再觀察一段時間,再選擇治療方法,如果是惡性腫瘤的話,建議就應該盡快手術治療為好。

主持人:山西王先生雙手麻木2年,時重時輕,沒有去醫院就診,可自行緩解,近2個月胸部發緊,感到胸部被什麼東西捆住似的,並且同時有走不平路的感覺,腳部發緊,不錄活,過門檻時有腳尖碰檻的現象,請問是頸椎病嗎?

李景雲:這位病人的病程比較長了,神經根和脊髓都受到壓迫和刺激,可能是脊髓型頸椎病,建議馬上去醫院進行檢查。

主持人:江蘇張女士近兩年覺得頸部十分不舒服,有時頭昏,請問往後會發展為頸椎病嗎?

阮狄克:經常伏案工作的人都比較容易患頸椎病,但她的情況還不像是患了頸椎病,建議她做頭頸部的鍛煉,或去醫院進行檢查。

主持人:陝西沈女士患頸椎增生20年,後背痛,現在肩胛骨痛得厲害,經按摩可緩解一些,但過後還是痛,請問這種症狀可以手術治療嗎?

李景雲:建議她進行非手術治療,像理療、針灸等。

主持人:遼寧鄭女士做頸椎手術已經半年了,請問醫生在睡覺時要採取什麼姿勢?用什麼樣的枕頭?選擇什麼樣的床?

阮狄克:術後原則上講枕頭高低問題都不大,只要自己睡著合適就行,一般枕高以肩寬為標准,但長期高枕對椎體是有損傷的。

2、頸椎病做手術的話,有什麼危險性?做完手術需休養多長時間?會在犯嗎??

頸椎病的治療 一、 頸椎病的治療方法 目前,國內外治療頸椎病的方法很多,可分為非手術療法和手術兩大類。我國多採用中西醫結合多種方法治療頸椎病,大多數患者通過非手術療法可獲得較好的療效,且花錢少、痛苦小,很受歡迎。只有極少數病例,神經,血管,脊髓受壓症狀進行性加重,或者反復發作,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才需手術治療。非手術療法有手法治療、中西葯治療,頸部圍領、頸枕、頸椎牽引,局部封閉,理療,針灸及功能鍛練等;手術療法則有後路椎板切除減壓,前路椎間盤切除術,椎體間植骨術,骨刺切除術,椎動脈減壓術等。治療時,應根據患者病情選擇適當的方法。 二、頸椎病的非手術療法 非手術療法也稱中西醫結合綜合療法。它是頸椎病的最基本療法。包括頸椎牽引、理療、手法按摩、針灸、葯物,圍領,頸托及醫療體育和自我療法等。非手術療法可使頸椎病症狀減輕、明顯好轉,甚至治癒。對早期頸椎病患者尤其有益。另外,非手術療法還能為手術療法打好基礎。 因為頸椎病是在人體退變的基礎上,由於各種附加因素加速而成的。因此,為了停止,減慢或逆轉這一過程,必須採取一系列預防與治療措施,這是對頸椎病採取的最為基本,最為有效的措施,由此可見,非手術療法是本病的基本療法。 三、非手術療法的適應症 (一) 頸椎間盤突出症; (二) 神經根型,交感神經型和椎動脈型頸椎病; (三) 早期脊髓型頸椎病; (四) 年邁體弱或心、肝、腎功能不良,不能耐受手術者; (五) 有嚴重神經功能症,或精神失常兼有頸椎病者; (六) 頸擋〉惱鋃仙脅荒芡耆隙ǎ枰謚瘟浦泄鄄煺擼? (七) 手術後恢復期的患者。 四、頸椎牽引療法 頸椎牽引療法對頸椎病是較為有效且應用廣泛的一種治療方法。此療法適用於各型頸椎病,對早期病例更為有效。對病期較久的脊髓型頸椎病進行頸牽引,有時可使症狀加重,故較少應用。 頸椎牽引的作用機制是: (一) 限制頸椎活動,有利於組織充血,水腫的消退。 (二) 解除頸部肌肉痙攣,從而減少對椎間盤的壓力。 (三) 增大椎間隙和椎間孔,使神經根所受的刺激和壓迫得以緩和,神經根和周圍組織的粘連也可能得以松解。 (四) 緩沖椎間盤組織向周緣的壓力,並有力於已經向外突出的纖維環組織消腫。 (五) 使扭曲於橫突孔間的椎動脈得以伸張。 (六) 牽引被嵌頓的小關節滑膜。 牽引方法:通常採用枕頜布帶牽引法。輕症患者採用間斷牽引,每日1~3次,每次1/2~1小時;重症者可行持續牽引,每日牽引6~8小時。牽引重量可自3~4公斤開始,年齡,體質強弱,頸部肌肉發育情況以及患者對牽引治療的反應等,適當增加牽引重量和延長牽引時間。療程:小重量牽引30次為一療程。如果有效,可繼續牽引1~2療程或更長。兩療程之間休息7~10天。在進行牽引治療的同時,若能配合其它治療措施,可以提高療效。 五、頸椎病的理療 理療的作用:在頸椎病的治療中,理療可起到多種作用,也是較為有效和常用的治療方法。其作用機制為: 1. 消除神經根及周圍軟組織為炎症水腫。 2. 改善脊髓、神經根及頸部的血液供應和營養狀態。 3. 緩解頸部肌肉痙攣,增強頸椎牽引效果,並改善頸部軟組織血液循環。 4. 延緩或減輕椎間關節,關節囊,韌帶的鈣化和骨化過程。 5. 增強肌肉張力,改善小關節功能。 6. 改善全身鈣磷代謝及植物神經系統功能。 其方法有: 1. 離子導入療法:應用直流電導入各種中西葯物(鹽酸普羅卡因、碘化鉀、陳醋、冰醋酸、威靈仙等)治療頸椎病,有一定治療效果。 2. 高頻電療法:常用的有超短波、短波及微波等療法,通過其深部電熱作用,改善脊髓,神經根、椎動脈等組織的血液循環,以利其功能的恢復。 3. 石蠟療法:利用加熱後的石蠟敷貼於患處,組織受熱後,局部血管擴張,循環加速,細胞通透性增加,有利於組織水腫的消散,血腫吸收。 4. 其它:如冰醋酸,其它中葯導入,電興奮治療機等,在減輕頸椎病的症狀方面都有一定效果。 六、頸椎病的按摩,推拿療法 按摩、推拿療法對頸椎病是一種較為有效有治療措施。其對頸椎病的治療作用為: 1. 疏通脈絡,止痛止麻。 2. 加寬椎間隙,擴大椎間孔,整復椎體滑脫,解除神經壓迫。 3. 松解神經根及軟組織粘連,緩解症狀。 4. 緩解肌肉緊張,恢復頸椎活動。 5. 對癱瘓肢體進行按摩,可以減輕肌肉萎縮,防止關節僵直和關節畸形。 七、立正消痛貼 風濕骨病的治療,主要包括口服西葯,牽引治療和手術治療。由於腰椎盤、關節及頸椎的特殊結構決定了這些治療方案難以起到治療的作用,一般的中西葯只能起到消炎止痛和暫緩解症狀的作用,達不到治療的目的。基於牽引治療和手術治療的局限性以及治標難治本的弊端。 藏醫世家原中醫葯大學教授扎西次仁先生,和多位中醫學專家,葯物學專家強強聯手,在祖傳秘方「立正膏」的基礎上,經過數十年的潛心研究,全國首創【立正三疊加療法】。該療法完全取代了手術、牽引治療的弊端,採用先進的RGS生物萃取技術,提取西藏雪域高原天然生物和草本植物元素的有效成分,成功地研發了新一代治療風濕骨病的葯物「立正消痛貼」,該葯選材獨特,成分綠色天然,沒有任何毒副作用,並能定向溶解突出物,激發骨細胞所需的營養成分腎骨酶的合成,達到無創傷治癒風濕骨病的驚人療效。獨有的西藏雪域高原生物活性因子,能輕易滲透軟骨終板,直達病灶,使椎間盤髓核脫水萎縮,體積變小,直至溶解突出的髓核,吸收死骨,促進新骨,同時激發骨細胞所需的營養成分腎骨酶的合成,消除增生,松解血管,韌帶的粘連,消除無菌性炎症,解除對神經的壓迫,恢復受壓的血管,讓椎管、關節和韌帶徹底恢復正常。 八、圍領及頸托 圍領和頸托均可起到制動的保護頸椎,減少神經的磨損,減輕椎間關節創傷性反應,並有利於組織水腫的消退和鞏固療效,防止復發的作用。 圍領和頸托可應用於各型頸椎病患者,對急性發作期患者,尤其對頸椎間盤突出症,交感神經型及椎動脈型頸椎病的患者更為合適。圍領應用較廣,因其製作較簡單,用普通硬紙板按頸部的高度和周徑剪裁成帶狀,其外面套以針織物品,兩端按裝接成布帶即可製成。白天戴上,休息時可除去。頸托製作較復雜。一般頸椎病患者應用較少。 長期應用頸托和圍領可以引起頸背部肌肉萎縮,關節僵硬,非但無益,反而有害,所以穿戴時間不可過久,且在應用期間要經常進行醫療體育鍛煉。在症狀逐漸減輕後,要及時除去圍領及頸托,加強肌肉鍛煉。 九、醫療體育 各型頸椎病患者的全身各部肌肉可因神經營養失調或廢用等原因而發生明顯肌肉萎縮,並引起肌肉勞損和肌肉筋膜類等症狀。頸椎周圍之關節囊、韌帶、肌肉等組織也可因炎性反應,缺少活動等原因發生粘連、顯得僵硬,因而應鼓勵病人積極進行醫療體育鍛煉。 醫療體育對頸椎病的作用有: (一) 改善頸椎椎間關節的功能。 (二) 增強肌肉,韌帶、關節囊等組織的緊張力,加強頸椎的穩定性。 (三) 改善頸椎的血液。 (四) 矯正不良的身體姿勢。 長期進行醫療體育鍛煉有助於改善頸椎病的症狀,鞏固療效,減久復發。故在頸椎病的防治中,醫療體育起著重要的作用。 進行醫療體育的方法要因人而異,以頸背肌肉勞損為主要症狀者,要鍛煉頸背部肌肉;上肢肌肉萎縮無力者,以鍛煉上肢動作為主;而下肢跛行無力,步行困難者,則要練習行走及蹲立動作;發生四肢癱瘓的患者,失去自主活動的能力,除加強護理,防止發生各種並發症外,對癱瘓肢體的肌肉要進行按摩,對所有關節進行全范圍的被子動活動,每日兩三次,可以減輕肌肉萎縮,防止關節僵直和關節畸形。 十、磁療 經絡磁場療法是用磁場作為經絡穴絡一種刺激能,治療某些疾病的方法。對頸椎病伴有肌肉勞損,肌肉筋膜炎的病例和少數神經根型頸椎病疼痛較明顯的病例進行治療,其在減輕疼痛方面確有一定效果。所採用的磁性材料有:鈰-鈷-銅-鐵合金或釤-鈷合金等。治療方法可將磁石體直接貼敷於患處或穴位上,也可應用磁療機治療。 十一、針灸 針灸療法是祖國醫學的寶貴遺產。對頸椎病的治療可取得明顯療效,而且設備簡單,易行。 用針灸治療主要是為了達到舒經活血,常取絕骨穴和後溪穴,再配以局部穴位的大椎、風府、天脊、天目、天柱等,一般每日一次,每次留針20~30分鍾,2周為一療程。因為絕骨穴足少陽膽經,是足三陽絡,為髓之會穴;後溪穴屬太陽小腸經,是八脈交會穴之一,通過督脈。而頸後部正是督脈,是太陽膀胱經,是少陽膽經必經之路;而側頸部有手太陽小腸經和手少陽三焦經通

3、我爸爸是2011年7月份受傷的,醫院診斷為1、頸椎骨折伴不全癱瘓:頸7椎體骨折伴脊髓損傷,頸5、6椎體左側...

及早的治療可獲得最佳恢復,等鑒定完了再治療,估計本病會因治療缺乏遲發脊髓再度損害導致痙攣性不全載癱。鑒定事小,延誤治療恢復不佳會影像一生的。頸椎脊髓損傷合並不完全性高位截癱,發病早期西醫發病早期西醫手術只是恢復了椎管口徑免使神經再度受損已完成了他們的治療使命,但受損的神經仍出於麻痹休克狀態而不能恢復。其神經功能的恢復除自身修復外,可以此方案進行治療,若受損神經因時間過長繼發缺血變性則本病恢復無望,且會變症叢生發生痙攣性截癱和嚴重的肌萎縮。治療方案1、採用中葯增強改善脊髓血液循環,使受損神經得到充分的血供。2、中西醫結合營養神經。3、採用神經再生之葯奮激活受損後麻痹休克的神經使受損神經獲得再生修復才能獲得最佳恢復。鍛煉方而要根據病情專業設計方案。提示,治療不當延誤治療受累神經會繼發缺血壞死,本病恢復無望,治療時間有限,機會只有一次。需幫助發來術前後磁共震照片為你指導。

4、頸椎手術後會有什麼後遺症或並發症?

1.感染:頸椎前路手術有時需要取髂骨進行植骨融合,有時可能會出現取骨區和植骨區的感染。植骨區的感染多發生於術後4~5天,病人主訴頸部疼痛,逐漸加重而呈劇痛,以致影響睡眠。早期發現及時引流,並應用大量抗生素即可控制,感染有向硬脊膜外腔擴散的可能,可引起硬膜外膿腫或感染性脊髓炎所致的四肢癱瘓,其後果不堪設想,但這種手術並發症的發生率極低。

2.喉上神經或喉返神經損傷:上頸椎前路手術有時會發生喉上神經損傷,表現為術後在飲水及吃流質時,發生以嗆咳為主要的症狀。下頸椎部位易發生喉返神經損傷,在術中或術後發現氣憋及聲音嘶啞,該並發症一般由於牽拉損傷引起,一般術後2周可以恢復。

3.血腫與咽下困難:多由於骨刀開骨槽時,推體骨松質區滲血所致,若血腫吸收不良,食道與報體前方可發生粘連,引起吞咽困難。

4.胸膜損傷:顯露低位頸椎以及胸1時,容易傷及胸膜頂部。破損後立即發生氣胸,須按急性氣胸處理。

5.頸椎過伸性癱瘓與震動性癱瘓:脊髓型頸椎病病人,如有在理發刮臉時出現四膠麻木加重的病史,應注意手術時的體位。不宜使頸部置於過伸位,否則,在鑿除椎間盤及嵌入植骨時,由於錘擊震動,往往會引起四肢麻痹。

6.椎間隙變窄:由於植骨塊受壓或移位、植骨塊吸收等原因,最後導致椎間隙變窄,使頸椎的生理性前凸消失,甚至變成病理性後突。椎間關節、關節囊及其周圍組織亦發生相應的解剖變異,椎間孔變窄,從而產生臨床症狀,直至椎體融合後症狀才可逐漸減輕或消失。

7.硬脊膜或脊髓損傷:多屬於手術器械性損傷。神經根和脊髓的損傷,在環鋸切取椎間盤及刮取椎體後部骨贅時容易出現。因此,在開骨槽時,要注意鑿進的深度。

8.血管損傷:頸部大血管一般不容易損傷,出血多發生在分離甲狀腺上、下動脈時,切口顯露良好就不易損傷血管。在進行椎間盤切除時,若超越到頸長肌的部位就有可能損傷椎動脈。其中甲狀腺中動脈及甲狀腺上動脈,此二者常與喉返神經及喉上神經相伴而行供應甲狀腺血液,同時也參與頸椎脊髓血液的供應,故其損傷後可能引起甲狀腺及脊髓功能的不正常,進而產生一系列臨床表現。椎動脈的損傷,特別在切除骨刺時,常造成大出血及腦部血液供應的減少,有時也影響頸椎脊髓的血液循環。

9.植骨塊移位與植骨癒合不良:多發生於術後頸椎伸屈活動過多的病人,植骨塊因受到掀動擠壓麗發生移動。植骨塊移動與手術因素如骨糟位置的設計和植骨塊的放置有關。

5、頸椎椎體次全切植骨融合內固定術多長時間能夠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三個月以後。

6、頸椎融合術

你好,頸椎融合術分以下三類:

一、前路:

1 . 椎間盤切除 + 椎體間植骨融合術

2.椎間盤切除 + 椎體次全切除術 + 椎體間大塊植骨融合術

二、後路:

後路椎板成形術 + 側塊(椎弓根)鈦板螺釘內固定、椎板間植骨融合術

三、後路、前路聯合手術

與頸椎椎體次全切除術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