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頸椎 > 頸椎壓迫症

頸椎壓迫症

發布時間:2020-03-30 22:10:25

1、頸椎病的並發症有哪些?

頸椎病從本質上來說是由於頸椎的退行性病變所導致的,但外界的多種因素可能會加劇頸椎病的發生,頸椎病所產生的並發症也是多種多樣的。那麼,頸椎病的並發症有哪些呢?1.高血壓頸椎病:可引起血壓升高或降低,其中以血壓升高為多,稱為「頸性高血壓「。由於頸椎病和高血壓病皆為中老年人的常見病,故兩者常常並存。2.吞咽障礙:吞咽時有梗阻感、食管內有異物感,少數人有惡心、嘔吐、聲音嘶啞、乾咳、胸悶等症狀。這是由於頸椎前緣直接壓迫食管後壁而引起食管狹窄,也可能是因骨刺形成過速使食道周圍軟組織發生刺激反應所引起。3.胸部疼痛:表現為起病緩慢的頑固性的單側胸大肌和乳房疼痛,檢查時有胸大肌壓痛。這與頸6和頸7神經根受頸椎骨刺壓迫有關。4.視力障礙:表現為視力下降、眼脹痛、怕光、流淚、瞳孔大小不等,甚至出現視野縮小和視力銳減,個別患者還可發生失明。這與頸椎病造成自主神經紊亂及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而引發的大腦枕葉視覺中樞缺血性病損有關。5.頸心綜合征:表現為心前區疼痛、胸悶、心律失常(如中搏等)及心電圖ST段改變,易被誤診為冠心病。這是頸背神經根受頸椎骨刺的刺激和壓迫所致。6.猝倒:常在站立或走路時因突然扭頭出現身體失去支持力而猝倒,倒地後能很快清醒,不伴有意識障礙,亦無後遺症。此類病人可伴有頭暈、惡心、嘔吐、出汗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症狀。這是由於頸椎增生性改變壓迫椎動脈引起基底動脈供血障礙,導致一時性腦供血不足所致。7.下肢癱瘓:早期表現為下肢麻木、疼痛、跛行,有的患者在走路時有如踏棉花的感覺,個別患者還可伴有排便、排尿障礙,如尿頻、尿急、排尿不暢或大小便失禁等。這是因為椎體側束受到頸骨刺的刺激或壓迫,導致下肢運動和感覺障礙所致。以上是關於頸椎病的並發症有哪些的介紹,在生活中一定要明確頸椎病的常見症狀,以便對疾病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2、頸椎病有什麼症壯

頸椎病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由於頸椎間盤變性突出、椎體後緣骨質增生、鉤椎關節增生、關節突關節增生、黃韌帶肥厚或後縱韌帶骨化等,導致頸椎椎管、椎間孔或橫突孔變形狹窄,以及頸椎不穩定,使脊髓、神經根、椎動脈以及交感神經受到刺激或壓迫而表現的一系列相關的臨床症狀。 其中,神經根受到刺激或壓迫後可以出現神經根型頸椎病,其典型的臨床症狀主要表現為:頸枕部或頸肩部疼痛或麻木,呈持續性或陣發性並向上肢及手指放射傳導,可以伴有針刺樣或過電樣串麻感,當頸部活動或咳嗽、打噴嚏或用力稍大時疼痛及串麻感可加重;同時也可以有上肢肌肉萎縮、發沉、酸痛無力、動作不靈活等現象,在夜間頸肩部及上肢可能痛得更厲害,可以翻來覆去睡不著。 由於頸脊髓受到刺激、壓迫或者脊髓的動脈血管受到刺激壓迫後,使脊髓血液供應不足,從而導致脊髓的功能障礙,可以出現脊髓型頸椎病,其典型的臨床症狀主要表現為:進行性的四肢麻木、無力、僵硬、活動不靈活、行走踩棉花感、甚至四肢癱瘓,胸部或腹部的束帶感覺,大小便困難或失禁等。 由於頸部交感神經受到刺激或壓迫,可以出現交感型頸椎病,其典型的臨床症狀主要表現為:頭痛或者偏頭痛、頭暈,可伴有惡心、嘔吐, 視物不清楚、模糊,視力下降,瞳孔擴大或者縮小,眼睛後部脹痛,心跳加速,心律不齊,心前區疼痛,血壓升高,頭頸部以及四肢出汗異常以及耳鳴,聽力下降,發音障礙等,也可表現為眼花、流淚、鼻塞、心動過緩、血壓下降、胃腸脹氣等復雜的表現。 由於頸部椎動脈受到刺激或壓迫,可以出現椎動脈型頸椎病,其典型的臨床症狀主要表現為:發作性眩暈,突發性弱視或者失明、復視等,但在短期內可以恢復,可以出現猝然摔倒等表現。而這些症狀大多在頭部突然旋轉時或者屈伸時發生。 由此可見,頸椎病的臨床表現異常紛繁復雜,多種多樣。 頸椎病與腰椎間盤突出症以及腰椎管狹窄症等腰椎病同屬脊柱的退行性改變,二者都容易引起神經痛。但二者更有明顯的不同點,一般來說,頸椎病比腰椎病的症狀和體征更加復雜多變,更容易被患者忽視和醫生漏診、誤診。頸椎病引起的症狀體征,較腰椎病范圍更廣泛而嚴重。腰椎病僅可影響下肢,而頸椎病則可影響四肢,頭部和內臟器官;腰椎病的局部症狀多,而且出現較早,容易引起患者和醫生的重視;而頸椎病局部症狀輕,有些甚至根本無頸部症狀;許多頸椎病患者表現為其它系統疾病的症狀,容易與其它疾病相混淆。與腰椎病相比,頸椎病的預後要差得多,腰椎病及時正確的治療,絕大部分病人可以獲得痊癒,而頸椎病,尤其是脊髓型頸椎病,即使採取及時正確的治療,有少數病人仍然可能終身殘留某些功能障礙

3、頸椎壓迫交感神經的症狀

感神經型頸椎病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五官症狀:
1)眼部:有交感神經受刺激的症狀(眼球脹病,怕光,流淚,視物模糊,視力減退,瞳孔擴大,眼險無力,眼前冒金星,飛蚊症等)和交感神經麻痹症狀(眼球下陷,眼險下垂,眼睛干澀,瞳孔縮小.
2)鼻部:鼻咽部不適,疼痛,鼻塞或有異味感等.
3)耳部:耳鳴,聽力減退,甚至耳聾.
4)咽喉部:可有咽喉部不適,發干,異物感,暖酣憨豐窖薟忌奉媳斧顱氣以及牙痛等症狀.
(2)頭面部症狀:頭痛,偏頭痛,頭沉頭暈,梳部或頸後部疼痛,以及面部發熱,充血,麻木等症狀.
(3)血管運動障礙: 1)血管痙攣症狀:肢體發涼,發紺,發木,疼痛,水腫,以及皮溫降低. 2)血管擴張症狀:指端發紅,燒灼,疼痛,腫脹等.

4、頸椎壓迫神經會不會引起神經官能症

心臟神經官能症,也稱心血管神經官能症,是由於中樞神經功能失調,影響植物神經功能造成心血管功能紊亂所產生的一種綜合症。心臟神經官能症與冠心病的症狀極其相似,常常會被誤診為冠心病。
2009年7月18日,由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北京市衛生局、中國醫葯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中國民間中醫醫葯研究開發協會共同舉辦的「中醫刁氏正脊」治療「眩暈「」心臟神經官能症」市級科研項目啟動儀式暨發展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此項科研課題是在北京市中醫管理局立項的中西醫結合進行臨床研究的項目,這是北京市中醫管理局首次支持民間中醫臨床適宜技術進行課題研究。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挖掘民間特色技術惠及於民。
據刁文鯧教授介紹,大家都知道冠心病,主要是冠狀動脈血管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而引起血管腔狹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最後導致心肌梗,致人死亡。但是,還有一種病,和冠心病症狀一樣,比如胸悶氣短、憋得慌、心慌、心悸、心律失常,尤其左前胸有刺痛。但是這些患者冠狀動脈檢測造影沒有發現器質性病變,這些疾病統統劃歸為心臟神經官能症。「神經官能症發作比較急,比如出現突然間冠狀動脈痙攣,心肌就會受損,血液輸不出去,就會發生心肌梗塞。」
刁文鯧認為,神經官能症的病因,與脊椎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心臟神經官能症,它的病因都在脊椎上。因此,心臟神經官能症屬於脊椎病的范圍,屬於脊椎病的症狀之一。頸椎和胸椎分出來六根神經,通往心臟的各個部位,這兩個地方的神經一旦受到刺激,就會影響到心臟的機能。「比如說你刺激到心動過速的神經,就會出現心動過速;刺激到胸悶氣短的神經,就會胸悶氣短。或者,刺激到前胸刺痛這個神經,就會前胸刺痛。這些症狀,甚至房顫、間歇,都和頸椎、胸椎有關系。」

5、頸椎壓迫神經的症狀

初始症狀會有發生輕度的頸部不適感,特別是久坐過後,更容易出現疲勞疼痛的感覺,如果不處理會慢慢變得越來越嚴重,疼痛感也會增加,建議盡快去醫院檢查神經壓迫的程度,再對症治療。

6、頸椎壓迫神經的症狀是什麼?

建議: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表現為頸椎間盤退變本身及其繼發性的一系列病理改變,如椎節失穩、松動;髓核突出或脫出;骨刺形成;韌帶肥厚和繼發的椎管狹窄等,刺激或壓迫了鄰近的神經根、脊髓、椎動脈及頸部交感神經等組織,並引起各種各樣症狀和體征的綜合征。頸椎病的臨床症狀較為復雜。主要有頸背疼痛、上肢無力、手指發麻、下肢乏力、行走困難、頭暈、惡心、嘔吐,甚至視物模糊、心動過速及吞咽困難等。頸椎病的臨床症狀與病變部位、組織受累程度與個體差異有一定關系。頸椎病的治療方法可分為非手術療法及手術治療兩類。目前對於頸椎病的治療,大多數的醫學專家主張非手術治療,只有少數病例需手術治療。非手術療法是中西醫結合的綜合療法,可根據不同情況選用其中一種或二至三種方法,同時施行。如手法按摩推拿、頸椎牽引、理療、針灸以及小針刀、葯物治療等。葯物通常根據辨症選用中葯。嚴重的需要考慮手術。

7、勁椎病的症狀有哪些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征、頸椎間盤脫出症的總稱,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主要由於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出現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征。表現為椎節失穩、松動;髓核突出或脫出;骨刺形成;韌帶肥厚和繼發的椎管狹窄等,刺激或壓迫了鄰近的神經根、脊髓、椎動脈及頸部交感神經等組織,引起一系列症狀和體征。
頸椎病可分為:頸型頸椎病、神經根型頸椎病、脊髓型頸椎病、椎動脈型頸椎病、交感神經型頸椎病、食管壓迫型頸椎病。
頸椎病的臨床症狀較為復雜。主要有頸背疼痛、上肢無力、手指發麻、下肢乏力、行走困難、頭暈、惡心、嘔吐,甚至視物模糊、心動過速及吞咽困難等。頸椎病的臨床症狀與病變部位、組織受累程度及個體差異有一定關系。
1.神經根型頸椎病
(1)具有較典型的根性症狀(麻木、疼痛),且范圍與頸脊神經所支配的區域相一致。
(2)壓頭試驗或臂叢牽拉試驗陽性。
(3)影像學所見與臨床表現相符合。
(4)痛點封閉無顯效。
(5)除外頸椎外病變如胸廓出口綜合征、腕管綜合征、肘管綜合征、肩周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為主的疾患。
2.脊髓型頸椎病
(1)臨床上出現頸脊髓損害的表現。
(2)X線片上顯示椎體後緣骨質增生、椎管狹窄。影像學證實存在脊髓壓迫。
(3)除外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脊髓腫瘤、脊髓損傷、多發性末梢神經炎等。
3.椎動脈型頸椎病
(1)曾有猝倒發作。並伴有頸性眩暈。
(2)旋頸試驗陽性。
(3)X線片顯示節段性不穩定或樞椎關節骨質增生。
(4)多伴有交感神經症狀。
(5)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暈。
(6)除外椎動脈I段(進入頸6橫突孔以前的椎動脈段)和椎動脈III段(出頸椎進入顱內以前的椎動脈段)受壓所引起的基底動脈供血不全。
(7)手術前需行椎動脈造影或數字減影椎動脈造影(DSA)。
4.交感神經型頸椎病
臨床表現為頭暈、眼花、耳鳴、手麻、心動過速、心前區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經症狀,X線片頸椎有失穩或退變。椎動脈造影陰性。
5.食管壓迫型頸椎病
頸椎椎體前鳥嘴樣增生壓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難(經食管鋇劑檢查證實)等。
6.頸型頸椎病
頸型頸椎病也稱局部型頸椎病,是指具有頭、肩、頸、臂的疼痛及相應的壓痛點,X線片上沒有椎間隙狹窄等明顯的退行性改變,但可以有頸椎生理曲線的改變,椎體間不穩定及輕度骨質增生等變化。

8、頸椎壓迫症怎麼辦

目前頸椎病治療的常規方法,首選牽引,其次是中醫的理療和按摩,另外就是葯物的止痛與活血化淤的作用。對於特別嚴重的臨床上一般建議手術治療。

平時注意姿勢和體位,少低頭,規律的運動,適當的牽引等治療,再補充鈣和維生素D

9、頸椎壓迫引起的各種症狀

?

與頸椎壓迫症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