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給些活動頸部肌肉的好方法
1. 一般對訓練動作的要求都強調要准確到位。在採用孤立重量(即傳統的10-12次/組)時,因為能完全掌控重量,故動作應要求幅度充分,收縮伸展到位,這很正確。但在做極限重量(1-3次/組),尤其是超負荷極限組時,應將動作安全、確保目標肌不受傷放在首位,其他則是次要的。動作幅度亦不應有過分要求,否則會使韌帶、肌腱無謂受傷。待負重能力提高後,再將這一重量的動作規格逐步提高,直至做到標准、到位。 2. 下背部一直是訓練中的難點,多數都建議用硬拉來發展。硬拉確是發達下背部的方法之一,但也有其不足之處,主要是下背部缺乏拉伸幅度。硬拉時要求肩部後展,目的是為了起拉伸背肌的作用。但因動作局限,拉伸幅度很有限,所以硬拉的主要作用還是在增加背部肌肉(包括下背)的厚度上。為了使下背部具有更好的視覺效果(向兩側生長),必須加大下背肌的拉伸幅度。 通過訓練檢驗,有這樣幾個動作對增加下背部的寬度和厚度有較明顯的作用。 ①單臂啞鈴劃船。要點是啞鈴與身體縱軸垂直而不是通常的平行。背部保持自然狀態,腰部隨動作自然轉動,這樣才能保證大的運動幅度,既能放得遠,又能拉得高。與身體縱軸垂直的握法(正握)對背部的拉伸感比側握(常規握法)更明顯。 ②T型杠劃船。超級背闊肌從上背至下背都有一個弧度。直線三角形背闊肌無論是力度還是實際面積都不盡人意。 寬握類劃船對發展背闊肌的兩側有很大作用,但對背溝附近肌群及背部弧線的塑造不如窄握。窄握T杠劃船則是使背部圓實的強力動作,其拉伸作用之強連坐姿滑輪窄拉也難以相比。通過對動作技術細節的調整,對下背也有極好的訓練效果。 方法是:如果做窄握劃船的極限負重是100公斤(1-3次/組),那就將負重調至最大強度的80%左右(80公斤上下),下放時盡可能伸展背闊肌,彷彿要將重量放至極低位置;上拉時採用暗示技術,用軀干迎接T杠。這樣可保持整個上半身的前傾角度,避免出現在使用極限重量時站得較直,有較大的後仰借力情況。同時使把手位於腹部近腰處,以確保下背部的訓練效果。 由於有意識地迎接T杠,軀干會有一個不自覺的"下沉"動作,這可使下背溝加深,形成"翻起"的效果。視覺上整個背肌的輪廓會更加分明,更具力度,比賽時更具競爭力。 ③史密斯架卧推。要點是橫杠位於胸線以下近腰部位置(以不妨礙動作起落為准),注意力集中在下背溝處。下落時刻意收縮下背部,使之像活塞般壓縮,然後推起,重量不要過大,以6-8次為宜。這個動作對增大整個下背部面積,尤其是腰長者很有益處。 ④窄握坐姿拉力器劃船。要始終以背部肌肉對抗負荷,保持一種拉伸感。拉近時把手應位於腹部而不是胸前,還原時肩部前送放遠。每組8次左右,保證動作幅度到位。此動作對整個背形的弧度及下背肌的生長都有較好效果。 3.一般的10-12次/組是大眾健身的要求,此范圍既能使肌肉有一定的發達度,又能避免受傷。但對健美Fans或有志於參賽者來說,這遠遠不夠。 初練者只要經過6個月左右的系統訓練,就應逐步加進低次數組,保證一個動作的基本組(一般是5組)內必須有1組(一般是中間的第3或第4組)做8-10次或6-8次的較低次數,一年後可降至4-6次/組。隨著體格的進一步發展, 1-3次/組的極限組和有保護的超負荷組也應在考慮之列。這是體格開拓者不可避免的必經之路。 4. 比較特殊的部位--肱二頭肌。關於肱二頭肌的訓練,可謂千奇百怪,各不相同。 有人認為它是一個小肌群,訓練的總組數應在9組以內,否則容易疲勞過度,如多里安·耶茨和納賽爾·桑貝蒂。有人認為它是一個中等大小的肌群,16組最理想,以克雷格·泰特斯為代表。"超人"李·普銳斯特認為做20組也只是在撓癢癢,只有做足30-35組才能徹底震撼這塊具有標志性的肌肉。最不可思議的是有著65厘米臂圍的曼弗雷德·胡伯勒,他在《十分鍾練就粗胳膊》中宣稱,只需嚴肅認真地竭力做上6組彎舉,即可"搞定"肱二頭肌。那麼,到底該聽誰的呢? 訓練實踐表明,每個人的肱二頭肌對訓練的反應各不相同,差別很大。你認為不夠的組數,別人也許已訓練過度,反之亦然。所以,最終是要通過訓練的信息反饋來決定各自的訓練組數。如果16-20組不行,即應適當減少動作和組數,做10-12組或降至10組以內。但要保證一個動作用杠鈴做,一個動作用啞鈴做。如果你的訓練反應與李·普銳斯特相似,那麼超高組數就應是你的選擇。正因為肱二頭肌不像胸背等大肌群有個相對通行的組次標准,所以每個訓練者應在不斷嘗試中找到適合個人特點的理想訓練組數,惟此才能使肱二頭肌取得實質性的進步, 5. 令人費解的部位--斜方肌。與肱二頭肌相似,它也是一塊較為特殊的肌肉,有些直接刺激它的動作效果反不如一些間接動作好,如深蹲、硬拉、拉力器下壓和杠鈴高翻等,這確實有點讓人費解。 肱二頭肌的訓練反應不同,是因為每個人肱二頭肌的紅肌纖維與白肌纖維的比例不相同,且由於在上身訓練中胳膊都直接或間接參與用力,故對疲勞的耐受度也各不相同,從而導致訓練組數的極大差異。 斜方肌的構造特點是:被周圍的肌肉包圍,做動作時很難相對孤立地對抗負重,頸部、上背肌及三角肌都會參與用力,大負重時三角更是"熱心參與者",從而使訓練效果減弱。所以直接針對斜方肌的訓練重量應適中,並要將意念集中在目標肌上。另外,深蹲、硬拉和下壓動作可採用4-6次/組的低次數組(在充分熱身後)。推薦的斜方肌訓練動作是杠鈴身後聳肩,每組12次左右,效果較明顯。 如果不是為參賽,則無需專門發展斜方肌,讓其在訓練中自然增長即可,這樣肩部會顯得更寬闊自然些。 6. 怎樣進行佈道凳彎舉?只有極少數人肱二頭肌天生較長,一直達到肘彎部,具有得天獨厚的長條型肌肉形態。這類肱二頭肌大多訓練反應良好,只需將訓練的重點放在打造"尖峰"上即可。但大部分人沒有這么幸運,側視一般都有一個較明顯的"缺口",所以佈道凳彎舉就成了訓練的必修動作。 為了使肱二頭肌的下端盡快發達起來,每次動作都要下放到底部,有意識地將胳膊伸直,注意力集中在肱二頭肌的下端,以此發力起動,帶動整個肱二頭肌的收縮。 有種說法是佈道凳彎舉不可將胳膊伸得太直,否則有損肘關節。事實並非如此。訓練中只要採取逐加重量的方法,就可使次數降至4-6次/組,不會對肘關節及肌腱造成傷害。只有肘關節伸直,才能刺激到肱二頭肌下端,否則就失去了佈道凳彎舉的意義。當然,糾正錯誤動作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開始並不要求降至較低次數,讓肘關節和肌腱有個適應階段,逐步掌握正確發力方式並使動作定型。若無特殊目的,一般不提倡做極限組(1-3次/組)或超負荷。 不少訓練者為了舉起較大重量,將動作的准確性和訓練目的置之腦後,胳膊彎曲得很厲害。這樣長久練下去不會有什麼好效果,對改善肱二頭肌的外形也不會有什麼幫助。 7. 要不要專門練小臂?通常的說法是:在練上臂的過程中小臂已得到了足夠的刺激,無需專門練小臂。 實際情況是,如果不進行專門練習,小臂與上臂的差距會越來越大,最終形成明顯的缺陷。雖然小臂在彎舉和劃船、硬拉等動作中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但仍難和上臂達到和諧平衡,這是絕大多數訓練者存在的切實問題。 所以正確的答案是:必須專門進行小臂練習。由於小臂與小腿一樣,耐受性很好,因此最好安排在彎舉或背部練習後進行,這樣效果會更好。但手腕關節相對較弱,故採用的重量不要過大,以每組12-25次為佳。 8. 深蹲要不要蹲到底?深蹲中最令人頭痛的問題是要不要蹲到底。 大量訓練實踐證明,蹲到底對腿部力量的增長和圍度的增加更有效。原因是這樣做大腿肌群能拉伸到極限長度,同時對腰骶部力量增大也更有幫助。另一個作用是對臀大肌的刺激也很大,臀肌圍度也會隨之增長。 對臀肌欠發達者來說,可以藉此獲得改善,使之與大腿肌群平衡發展。對臀大肌本來就較發達者來說,則應考慮改變一下動作方式(可選擇平蹲),可在腳後跟墊一塊高度適中的木塊,使壓力更多轉移到股四頭肌上。也可做一些頸前深蹲(橫杠位於頸部鎖骨處,雙手交叉托護杠鈴)。這樣既可兼得下蹲到底的益處,又可減少其弊端。但這些變化最好採用自由深蹲,而不是在史密斯架上做。史密斯架的過度限制和前深蹲的取放不便,會對動作造成一定影響。 平蹲(大腿與地面平行)能使用更大的重量,故也是腿部訓練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動作。將深蹲、平蹲及倒蹬等方式結合起來,你會在腿部發展上取得最大的收 背:引體向上,劃船練習。 肩:推舉,頸後推舉,飛鳥。 胳膊:杠鈴、啞鈴彎舉,胸前下推,雙臂屈伸(負重)。 腿:深蹲,伸小腿,屈小腿(聯合器械) 運動量的安排是科學鍛煉的重要環節之一。實踐證明,消瘦者應以中等運動量(每分鍾心率在130~160次之間)的有氧鍛煉為宜,器械重量以中等負荷(最大肌力的50~80%)為佳。時間安排可每周練3次(隔天1次),每次1~1個半小時。每次練8~10個動作,每個動作做3~4組。做法是快收縮、稍停頓、慢伸展。連續做一組動作時間為60秒左右,組間間歇20~60秒,每種動作間歇1~2分鍾。一般情況下,每組應能連續完成8~15次。 經過2~3個月鍛煉後,體力會明顯增強,精力也會比以前充沛。這時,應重點鍛煉大肌肉群,如胸大肌、三角肌、肱二頭肌、肱三頭肌、背闊肌、臀大肌和股四頭肌等肌肉,運動量要隨時調整。另外,同一個部位的肌群可採用不同的動作、不同的器械進行鍛煉。一般情況下,練習動作一個半月到兩個月變換一次。此外,鍛煉時精神(意念)要集中於所練部位,切忌談笑、聽音樂等。這樣,再堅持半年到一年,體形就會發生顯著的變化。 訓練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個完全的健身方案應當包含吃(飲食),練(訓練),睡(睡眠)三個方面,而練則由心肺,力量,柔韌三個主要部分組成。有鑒於此,本人給出的訓練計劃是:開始時用5-10分鍾有氧熱身,最後用5-10分鍾拉伸放鬆,中間是40-50分鍾的力量訓練。力量訓練主要有:1)背部:引體向上(頸前下拉);2)胸部:平板卧推(坐姿推胸);3)腿部:杠鈴深蹲(史密斯蹲);4)肩部:杠鈴推舉(啞鈴推舉);5)臂部:杠鈴彎舉(啞鈴彎舉);6)腹部:仰卧起坐(仰卧舉腿)。 訓練備註:訓練一周3次,隔天進行,每次1小時左右,練全身,每個部位一個動作,括弧里的動作備用,一個動作3組,每組8-12次,動作與動作之間間隔2分鍾,組與組之間間隔30-60秒,用力時呼氣,放鬆時吸氣,動作要穩要慢。必須用逐漸增加重量來使肌肉的適應力增大,從而對訓練產生反應。使用自由調節重量的器械進行訓練。這可以使肌肉對器械產生的反抗力起到更好的反應。因為它可以使更多的肌肉都能參與到運動中去。做動作時,無論是舉起還是放下,都要控制好動作,這樣就可以集中用力,避免借力。 飲食方面:少吃多餐,適量多攝入蛋,奶,肉。每日食譜為:適度的蛋白質、較少的脂肪、高含量的碳水化合物。3種主要營養素的比例應為25∶20∶55左右。饅頭、面條、米飯等主食及山芋、燕麥、土豆等的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非常高,可作為首選。蛋白質是肌肉增長最重要的營養源,健美訓練者蛋白質的攝人應以非脂或低脂食品為主,如脫脂牛奶、蛋清、魚、去皮家禽、牛排等。 睡眠方面:每天晚上最好睡足8小時,中午若有時間可再午睡30分鍾。對了,訓練時間盡量安排在下午至傍晚時段,因為人體在此時段體力和柔韌性都處最佳狀態。最後祝您早日健身成功! 1熱身運動:5到10分鍾,微微有些出汗即可,可採用:固定自行車; 2力量訓練:30分鍾,增加熱量消耗,提高新陳代謝,採用:組合器械(詳見力量訓練); 3有氧訓練:20分鍾,這時直接調動脂肪燃燒,採用:在跑步機上快走,心率達到133下; 4抻拉放鬆:5到10分鍾,柔韌性訓練,放鬆全身肌肉,讓心率恢復正常,採用:墊上
滿意請採納
2、彈簧拉力器能鍛煉什麼肌肉
用拉力器練肌肉,價格便宜,負荷可自由增減,且不受場地器材的限制。這里介紹幾種用拉力器發達肌肉、改善體型的方法。 用力屈肘上拉(如彎舉),直至肱二頭肌有擠壓感。然後慢慢還原。做動作時上體保持正直,不要借力。 還能鍛煉肩胛部肌肉。 一腳踩住一端手柄,一手握另一端手柄,並屈肘將肘置於大腿上或腹前, 上體前傾,調節肘部位置,使彈簧被拉長。另一手托住握柄手的前臂,使前臂固定。然後做正手或反手腕屈伸動作,練前臂肌肉。 1)小腿肌:一端手柄固定於地面, 雙手握另一端手柄於體前,前腳掌踏3至5厘米厚的木塊,上體保持正直,做提踵動作。(2)股後肌群:騎跨在較窄的凳上,一腳踩地, 一手柄固定在另側小腿遠端。做屈小腿動作,慢速還原。
一、四肢肌肉
肱二頭肌:坐在較矮凳上,一腳踩住拉力器的一端手柄,一手緊握另一手柄,肘部固定於體側,
肱三頭肌:將拉力器置於體後,兩手分握手柄,掌心向前。兩手向體側推手柄,直至兩臂完全伸直。還原。
此練習除鍛煉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外,
大腿前部肌肉:用兩副拉力器,雙腳各踩拉力器一端手柄,屈肘,雙手(掌心向後)緊握拉力器另一端手柄,拉力器的長度為下蹲時手到腳的距離。然後下蹲,雙手握手柄緊貼胸壁,慢慢伸膝站立,直至身體正直。慢慢還原。做動作時上體保持正直,腰部可略後弓。
前臂肌肉:坐在較高的凳上。
二、軀干肌肉
背闊肌:
雙側同時練習:雙手緊握手柄置於頭頂上方,掌心向前或向下,肘部略屈,用力下壓手柄,將彈簧在頸後或頸前拉開,體會背闊肌收縮的感覺。慢慢還原。初學者最好將彈簧拉至頸後,以防受傷。
單側練習:拉力器一端固定在高於肩部約拉力器彈簧長度的地方,側身,同側手掌心向下握下端手柄,略屈肘。下壓手柄,直至手柄貼緊體側。慢慢還原。也可用此法鍛煉雙側背闊肌, 方法是:一手在上、一手在下握手柄略屈肘,腰部後弓,用力下壓手柄至腹前。 慢慢還原。上兩個動作練習也同時鍛煉了胸肌。
其它背肌:
雙腳各踩拉力器的一端(兩副),下肢伸直,上體前屈,雙手正握或反握拉力器上端手柄,屈肘置於腹下,抬體伸背,直至上體正直。還原。
三、肩部肌肉
兩腳開立,一腳踩住拉力器一端手柄, 同側手掌心向下略屈肘握另一端手柄,異側手叉腰,軀干保持正直。做側拉彈簧至平舉動作。慢慢還原。
四、胸肌
拉力器置於體後,雙手各握拉力器手柄,掌心向前屈肘,兩臂側伸至側平舉。還原。俯立側拉也可練胸肌, 且效果更好。
五、腹肌
較少用加負荷的方法鍛煉,可做「V」字起和各式仰卧起坐。
拉力器是靠彈力增加負荷的,拉得越長負荷(阻力)越大。要慢慢加大動作幅度,切快速拉長,以免受傷。此外,練習前要做好准備活動,特別是伸展練習。
用拉力器練肌肉,價格便宜,負荷可自由增減,且不受場地器材的限制。這里介紹幾種用拉力器發達肌肉、改善體型的方法。 用力屈肘上拉(如彎舉),直至肱二頭肌有擠壓感。然後慢慢還原。做動作時上體保持正直,不要借力。 還能鍛煉肩胛部肌肉。 一腳踩住一端手柄,一手握另一端手柄,並屈肘將肘置於大腿上或腹前, 上體前傾,調節肘部位置,使彈簧被拉長。另一手托住握柄手的前臂,使前臂固定。然後做正手或反手腕屈伸動作,練前臂肌肉。 1)小腿肌:一端手柄固定於地面, 雙手握另一端手柄於體前,前腳掌踏3至5厘米厚的木塊,上體保持正直,做提踵動作。(2)股後肌群:騎跨在較窄的凳上,一腳踩地, 一手柄固定在另側小腿遠端。做屈小腿動作,慢速還原。 方法是:一手在上、一手在下握手柄略屈肘,腰部後弓,用力下壓手柄至腹前。 慢慢還原。上兩個動作練習也同時鍛煉了胸肌。
3、得了頸椎病後練習拉力器 原來一次只能拉一個 現在能五個 力量長了 肌肉卻不長 怎麼回事?
漲力量不一定就長肌肉,以前沒有鍛煉過的人稍加鍛煉力量就會有所增長,但肌肉的增長需要比這更長的時間。運動生理學里有這樣一個指標,每平方厘米的肌肉力量。同樣粗細的肌肉對不同的人來說其肌肉力量差異是非常大的。換句話說不同的人肌肉力量於肌肉多少或體重不成正比。通過力量練習既可以長肌肉又可以漲力量,但是練法不同。
4、拉力器練的是哪塊肌肉?
主要胸肌,背肌,還有手臂上的肌肉。大概1個多月就有成形的肌肉。我也就每天15-20下(3組)。不要連續太久,會拉傷肌肉。3組是早上,中午,晚上。
5、拉力器鍛煉的是哪塊肌肉?
也許以前你在鍛煉二頭肌時偶爾嘗試過站立拉力器彎舉,那麼我要告訴你,它有很多種變化方式。在這里,我們為你提供 9種拉力器鍛煉二頭肌的方法。你有興趣嘗試這些全新的方法?用拉力器進行鍛煉有何特別之處呢?由於拉力器的纜繩與地面呈一定角度,所以你在用拉力器鍛煉時與你做自由彎舉時垂直向下受力有很大不同。你的肌肉會以一種與以往不同的方式進行工作。這種效果在肌肉充分收縮和充分伸展時尤其顯著。拉力器的鍛煉可以藉助一些傳統訓練設備(如托臂凳等),也可以借鑒一些用其他器械練習的方法,如做啞鈴彎舉時的翻掌動作,從掌心向內或掌心向下翻至掌心向上,這樣可以更好地鍛煉肱二頭肌。
拉力器鍛煉的另一點好處在於:肱二頭肌是一塊有兩個肌頭的肌肉,其主要作用是屈臂。在屈臂時,同樣也用到了另外一塊肌肉——肱肌。而只有在做一些前臂上抬的運動時,如高位拉力器彎舉或反式高位拉力器玩具,肱肌才能得到充分鍛煉。此外,前臂上部的主要肌肉肱撓肌,在屈臂動作中也起了不少作用。而通過拉力器側彎舉可以使肱撓肌得到強化。
總之,這一系列的彎舉鍛煉方法可以幫助你練就理想的二頭肌。在下一次臂部鍛煉時,嘗試一下其中的1——2種或專門進行一次純拉力器鍛煉,你會有一種與以往完全不同的感覺。
動作:
(1) 雙手高位拉力器彎舉
這一運動使你在舉臂的同時做彎舉,這樣可以使你的肱肌得到更有效地鍛煉。
開始姿勢:將兩個把手掛在兩側高位滑輪上,人站在中間,每隻手各握一滑輪,掌心向上,雙臂向兩側滑輪伸出並與地面平行。
動作:肘部彎屈,以平穩的動作將兩側把手拉向你的頭部,保持上臂穩定,掌心向上;當二頭肌收縮到最大限度時盡力向中間拉。然後慢慢地回到開始位置。
補充:也可以在兩滑輪中間放一90度直椅,以座姿完成這項練習。
(2) 站立雙手拉力器彎舉
這是最基本的彎舉動作,但也是最有效的鍛煉方式。用鐵栓調整拉力器重量,比不斷調整杠鈴或啞鈴片重量簡單得多。這樣可以節省間隔時間,使鍛煉更緊湊、更有效。
開始姿勢:選擇一根中等長度的橫杠,最好是可轉動的那種,掛在低拉滑輪上。面對滑輪站立,膝部略屈,下背部稍彎。雙手掌心向上握住橫杠,握距與肩同寬。
(3) 站立單手拉力器彎舉
單手的鍛煉能使效果更集中,同時也可以讓你有機會運用翻掌動作(掌心向內轉至掌心向上),以充分刺激肱二頭肌。
開始姿勢:將一單拉把手掛在一低位滑輪上。單臂前伸握把手,身體略偏於軸線一側,使你所要鍛煉的手臂接近拉力器。
動作:肘關節彎屈(保持肩部穩定),將把手向上拉的同時平滑地翻腕;當拉到最高點時掌心向上。然後反向回復至開始姿勢。兩臂交替進行。
(4) 拉力器托臂彎舉
用拉力器進行托臂彎舉鍛煉可以在開始和結束時仍保持肌肉的緊張度,這是在自由舉重時無法做到的。
開始姿勢:將托臂凳放在拉力器前,使你坐在凳上時,正好面對拉力器。將一個有可轉動外套的直杠或曲杠掛於低位滑輪上。將上臂靠在托臂凳的靠墊上。
動作:保持你的上臂和肘部位置不動,屈臂將橫杠上舉至最高點。在最高點處停頓片刻後,再慢慢地將橫杠放低至開始位置。
(5) 反式高位拉力器彎舉
這一不尋常但又極有效的運動,可以使你的下背部處於放鬆狀態,同時又讓你避免靠沖勁和身體搖擺來發力的錯誤,使屈肘肌群發揮到極致。
開始姿勢:垂直於拉力器放置一條長凳,將一短杠(最好有可轉動的外套)掛在高位滑輪上。身體仰卧長凳上,頭部靠近拉力器。兩臂上伸與身體垂直,雙手以一手之寬握住橫杠。
動作:保持上臂穩定,平緩地屈肘,將橫杠拉向你的前額。當二頭肌收縮到最大限度時仍盡力下拉,然後慢慢回復至開始姿勢。
(6) 仰卧拉力器彎舉
在這項運動中,你很難藉助別的部位的運動來投機取巧。你可以嘗試著變換一下握距來達到最佳的鍛煉效果。
開始姿勢:選擇一根中等長度的橫杠(最好有可轉動的外套),掛在低位滑輪上。身體仰卧在地,雙臂伸直,兩手握住橫杠,屈膝,雙腳蹬住拉力器的底座。雙手置於大腿上,掌心向上,繩束從兩腿間經過(但不接觸)。
動作:控制你的上臂位於身體兩側不動,肩部緊貼地面,屈肘,以二頭肌之力將橫杠上拉至肩部上方。在回復開始姿勢的過程中,保持下背部自然彎屈。
(7) 拉力器側彎舉
這個動作與啞鈴側彎舉有異曲同工之妙。其著重鍛煉前臂的一塊重要肌肉——肱撓肌。
開始姿勢:將一繩束掛在低位滑輪上,身體站於拉力器前,略側向一邊。單手握住繩束的一端,掌心向內,手臂在身體一側充分伸展。
動作:肘關節彎屈,將繩束拉向你的肩部,保持手腕姿勢不變(不要翻腕,保持掌心向內)。當拉到最高點時,你的拇指應最靠近你的肩部。肘部緊靠在身體一側以固定。然後慢慢地放至原位。兩臂交替進行。
(8) 拉力器繩束彎舉
這一動作綜合了杠鈴運動和啞鈴運動的一些優點。鍛煉范圍包括屈臂的三塊肌肉,但重點是肱二頭肌。
開始姿勢:將一繩束掛在低位滑輪上,雙臂伸直,雙手各握繩的一端,掌心向內。
動作:上臂保持固定,肘關節彎屈,將繩束拉向肩部。在上拉的過程中,平滑地翻腕使你的掌心向上。當動作結束時,掌心應正好對著你。
(9) 俯姿拉力器彎舉
這一動作保留了傳統的俯姿彎舉的優點,同時改變了拉的線路,使得整個動作過程阻力都存在。
開始姿勢:站在拉力器前,身體與拉力器垂直,要鍛煉的手臂靠近拉力器,約45—60厘米。握住一個掛於低位滑輪的把手,膝部稍屈,身體略前傾。
動作:盡量保持你的上臂固定不動,肘關節彎屈,以二頭肌之力將把手經胸前拉向肩部。當你達到肌肉最大收縮位置時,肘部應正好指向低位滑輪。然後回復至開始姿勢。兩臂交替進行。
6、請問用拉力器怎麼鍛煉肩部肌肉?
動作:
(1) 雙手高位拉力器彎舉
這一運動使你在舉臂的同時做彎舉,這樣可以使你的肱肌得到更有效地鍛煉。
開始姿勢:將兩個把手掛在兩側高位滑輪上,人站在中間,每隻手各握一滑輪,掌心向上,雙臂向兩側滑輪伸出並與地面平行。
動作:肘部彎屈,以平穩的動作將兩側把手拉向你的頭部,保持上臂穩定,掌心向上;當二頭肌收縮到最大限度時盡力向中間拉。然後慢慢地回到開始位置。
補充:也可以在兩滑輪中間放一90度直椅,以座姿完成這項練習。
(2) 站立雙手拉力器彎舉
這是最基本的彎舉動作,但也是最有效的鍛煉方式。用鐵栓調整拉力器重量,比不斷調整杠鈴或啞鈴片重量簡單得多。這樣可以節省間隔時間,使鍛煉更緊湊、更有效。
開始姿勢:選擇一根中等長度的橫杠,最好是可轉動的那種,掛在低拉滑輪上。面對滑輪站立,膝部略屈,下背部稍彎。雙手掌心向上握住橫杠,握距與肩同寬。
(3) 站立單手拉力器彎舉
單手的鍛煉能使效果更集中,同時也可以讓你有機會運用翻掌動作(掌心向內轉至掌心向上),以充分刺激肱二頭肌。
開始姿勢:將一單拉把手掛在一低位滑輪上。單臂前伸握把手,身體略偏於軸線一側,使你所要鍛煉的手臂接近拉力器。
動作:肘關節彎屈(保持肩部穩定),將把手向上拉的同時平滑地翻腕;當拉到最高點時掌心向上。然後反向回復至開始姿勢。兩臂交替進行。
(4) 拉力器托臂彎舉
用拉力器進行托臂彎舉鍛煉可以在開始和結束時仍保持肌肉的緊張度,這是在自由舉重時無法做到的。
開始姿勢:將托臂凳放在拉力器前,使你坐在凳上時,正好面對拉力器。將一個有可轉動外套的直杠或曲杠掛於低位滑輪上。將上臂靠在托臂凳的靠墊上。
動作:保持你的上臂和肘部位置不動,屈臂將橫杠上舉至最高點。在最高點處停頓片刻後,再慢慢地將橫杠放低至開始位置。
(5) 反式高位拉力器彎舉
這一不尋常但又極有效的運動,可以使你的下背部處於放鬆狀態,同時又讓你避免靠沖勁和身體搖擺來發力的錯誤,使屈肘肌群發揮到極致。
開始姿勢:垂直於拉力器放置一條長凳,將一短杠(最好有可轉動的外套)掛在高位滑輪上。身體仰卧長凳上,頭部靠近拉力器。兩臂上伸與身體垂直,雙手以一手之寬握住橫杠。
動作:保持上臂穩定,平緩地屈肘,將橫杠拉向你的前額。當二頭肌收縮到最大限度時仍盡力下拉,然後慢慢回復至開始姿勢。
(6) 仰卧拉力器彎舉
在這項運動中,你很難藉助別的部位的運動來投機取巧。你可以嘗試著變換一下握距來達到最佳的鍛煉效果。
開始姿勢:選擇一根中等長度的橫杠(最好有可轉動的外套),掛在低位滑輪上。身體仰卧在地,雙臂伸直,兩手握住橫杠,屈膝,雙腳蹬住拉力器的底座。雙手置於大腿上,掌心向上,繩束從兩腿間經過(但不接觸)。
動作:控制你的上臂位於身體兩側不動,肩部緊貼地面,屈肘,以二頭肌之力將橫杠上拉至肩部上方。在回復開始姿勢的過程中,保持下背部自然彎屈。
(7) 拉力器側彎舉
這個動作與啞鈴側彎舉有異曲同工之妙。其著重鍛煉前臂的一塊重要肌肉——肱撓肌。
開始姿勢:將一繩束掛在低位滑輪上,身體站於拉力器前,略側向一邊。單手握住繩束的一端,掌心向內,手臂在身體一側充分伸展。
動作:肘關節彎屈,將繩束拉向你的肩部,保持手腕姿勢不變(不要翻腕,保持掌心向內)。當拉到最高點時,你的拇指應最靠近你的肩部。肘部緊靠在身體一側以固定。然後慢慢地放至原位。兩臂交替進行。
(8) 拉力器繩束彎舉
這一動作綜合了杠鈴運動和啞鈴運動的一些優點。鍛煉范圍包括屈臂的三塊肌肉,但重點是肱二頭肌。
開始姿勢:將一繩束掛在低位滑輪上,雙臂伸直,雙手各握繩的一端,掌心向內。
動作:上臂保持固定,肘關節彎屈,將繩束拉向肩部。在上拉的過程中,平滑地翻腕使你的掌心向上。當動作結束時,掌心應正好對著你。
(9) 俯姿拉力器彎舉
這一動作保留了傳統的俯姿彎舉的優點,同時改變了拉的線路,使得整個動作過程阻力都存在。
開始姿勢:站在拉力器前,身體與拉力器垂直,要鍛煉的手臂靠近拉力器,約45—60厘米。握住一個掛於低位滑輪的把手,膝部稍屈,身體略前傾。
動作:盡量保持你的上臂固定不動,肘關節彎屈,以二頭肌之力將把手經胸前拉向肩部。當你達到肌肉最大收縮位置時,肘部應正好指向低位滑輪。然後回復至開始姿勢。兩臂交替進行。
7、拉力器練的是哪個部位的肌肉
拉力器用兩手拉主要鍛煉肩部三角肌和背部肌肉,用腳踩住單手曲臂向上拉可以練肱二頭肌。
8、在拉拉力器時對頸椎有什麼好處
對頸椎肌肉有鍛煉的作用,加強了頸椎肌肉的鍛煉,預防頸椎病
9、脊柱肌肉的拉力是多少
(L4-40kg的力)如果你想扭斷人的頸椎單靠力量是不夠的 要考慮角度(主要)和速度,還要考慮你扭的那個人的頸椎周圍肌肉的力量,還有在你扭他的時候他是放鬆還是緊張的。(速度夠的話5KG足夠了) 要用刀砍,你要不知道結構直接砍,就是砍個骨頭。如果入刀角度對還要刀快不用多大力量。15KG左右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