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頸椎 > 頸椎陶道痛

頸椎陶道痛

發布時間:2020-03-30 07:48:30

1、有什麼有效的療法可以治療頸椎病,或者緩解頸椎疼痛?

頸復康,雲南白葯膏葯,熱療

2、刮痧對肩頸疼痛有多大的作用?

肩頸部刮痧具體操作方法肩頸部是連接頭部與軀乾的一個橋梁,肩頸部承擔著人體頭部血管、神經、經絡與全身的溝通,因此可以說肩頸部的健康直接影響著人體全身的健康。通過刮痧疏通肩頸部的經絡,不僅可以治療肩井的疾患,對於人體面部的疾病也有很大的改善。

以下介紹肩頸部的刮痧方法:選擇坐位或俯卧位,暴露頸肩刮拭部位,用熱毛巾擦拭清潔。頸部刮痧,坐位肩頸刮拭方法:首先,在頸部塗抹均勻刮痧介質(刮痧油),並用刮痧板的平面在皮膚上摩擦到有熱感為度,被刮痧者一定要放鬆。其次,先從頸部正中刮痧開始,用水牛角的刮痧板,從頸部上的風府穴向下刮至大椎下的陶道穴;從啞門兩側的天柱向下刮至風門穴。刮痧板應以45度角平面向下均勻一致,從輕手法逐漸加力到中度手法。

整個刮痧過程中刮痧板都要有一種滲透到皮膚內部的力,每一條刮痧帶刮拭15-30次。然後,再從雙側的風池穴刮至肩井穴,風池穴和肩井穴採用點壓、按揉法。頸部一律採用輕手法刮痧,刮15-30次。肩頸刮痧的好處主要有以下幾種:1.具有舒筋通絡的作用,可以治療肩周炎,腰腿疼痛。可以消除疼痛,消除肌肉的緊張,有利於病灶的恢復。2.可以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使身體中的毒素排出體外。使身體中的血液更加順暢,恢復自然的活力。3.可以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緩解失眠的症狀,緩解慢性疲勞,治療習慣性便秘。治療痛經的症狀。進行肩頸刮痧的時候,大家需要注意的就是需要分段進行刮拭,每一次刮的長度應該要控制在三厘米左右。大家在刮痧同時需要對皮膚進行一個更深層次的按壓,如果遇到疼痛或者是肌肉僵硬的時候,就應該重點進行刮拭,已經出現肩頸疼痛的人,每個禮拜需要刮痧一次,再緩解疼痛以後可以兩個禮拜到三個禮拜刮痧一次,這樣可以起到鞏固作用。

3、陶道的主治

脊項強急,頭痛,熱病,頸肩部肌肉痙攣,瘧疾,感冒,癔病,頸椎病。

4、為什麼頸椎總感覺會累

雖然引起頸椎病的病因很多,只要經過合理的治療,頸椎病所產生的症狀是完全可以消失的。我所以中葯為主、西葯為輔治療頸椎病已取得顯著療效。具體治療方法是:口服舒經活絡散和外用追風透骨膏,同時可口服西葯地巴唑(每次20mg、每日3次)、維生素B1(每次20mg、每日3次)。 針刺如何治療頸椎病? 中醫根據頸椎病的發展過程將其分為三型:初起為太陽經輸不利型,邪氣在表;邪氣入里則為痹證型;病久氣虛則發展成肝腎不足型。 (1)主證: 太陽經輸不利型:頸項強硬,頸肌發僵或拘攣,並有肩背、四肢疼痛(尤以上肢為著),頭痛頭重,畏寒,全身發緊。 痹證型:頸肩背和四肢疼痛,痛有定處,喜熱惡寒,頸部僵硬,活動受限,後頸部可觸及索條狀物並有壓痛,上肢沉重、麻木或有肌肉萎縮,指端屈伸不利,不知痛癢。 肝腎不足型:病程遷延,精血耗傷則可見頭暈;眼花,耳鳴耳聾,頭腦脹痛、發空,牙痛,失眠多夢,面潮熱,腰膝酸軟,筋肉怵惕,肢體抬舉無力,頭搖身顫,步履蹣跚,甚則癱瘓,或有二便失控,性功能障礙等。 (2)治則:祛風散寒,疏筋活絡,理氣止痛。 (3)處方:落枕、阿是穴、頸椎夾脊、風府、大椎、天柱、大杼、風池、肩井、天 、天宗。 督脈、足太陽膀胱經分布區疼痛取大椎、陶道、風府、天柱、督俞、昆侖。 手陽明大腸經分布區疼痛取曲池、手三里; 手太陽小腸經分布區疼痛取天宗、肩中俞、肩外俞、小海; 手少陽三焦經分布區疼痛取天 、天井、支溝、懸鍾、丘墟。 一般局部取穴取患側,遠端取穴取健側,循經取穴或患側或健側。每次選3~7穴。每天一次,七次一療程,療程間隔2~3天。 若屬太陽經輸不利之表症,可加雙側合谷、列缺、太陽、上星、印堂。 若為痹症型,上肢麻重者加肩骨禺、曲池;指端麻木者加合谷;頭暈加風池、百會。 若肝腎不足者,加腎俞、肝俞、氣海、足三里等穴。 給你介紹兩套保健操,在工作之餘適當的活動活動,對自身有好處。 頸肩操作簡介 頸肩操共八節,每節做1—4個8拍,自由選擇。 預備動作:雙腳站平行11字與肩同寬,全身自然放鬆,上肢自然下垂,雙眼向前平視。 1 四面側頸:(1)頭頸向前向下低垂,盡可能將下頦彎向胸骨上凹。(2)頭頸緩緩回預備位 。(3)頭頸盡量向後側仰。(4)頭頸緩緩回預備位。(5)頭頸向左側側屈到最大極限。(6)頭頸 緩緩回預備位。(7)頭頸向右側側屈到最大極限。(8)頭頸緩緩回預備位。 2 地上尋珠:(1)頭頸緩緩向左肩方向轉動。(2)頭頸轉向左後下方最大極限,雙眼看向左 後下方地上(3)繼續轉向左後下方,直至頸肩部有酸脹感。(4)頭頸 放鬆緩緩轉回預備位。( 5)、(6)、(7)、(8)拍頭頸轉向右後下方做相似動作。 3 天上望月:(1)頭頸緩緩向左肩方向轉動。(2)頭頸轉向左後上方最大極限,雙眼看向左 側後上方天空。(3)繼續轉向左後上方,直至頸肩部有酸脹感。(4)頭頸放鬆緩緩轉回預備位 。後4拍向右後上方做相反向動作。 4 運轉頸椎:注意點是頭頸肩要完全放鬆,雙肩不要上抬,轉圈要到位,用力要均衡。(1) 頭頸向左側轉動。(2)向後側轉。(3)向右側轉。(4)向前轉。每4拍轉1圈,動作要連續,轉 動時雙眼不要閉上。先逆時針轉4圈再順時針轉4圈。 5 夾脊牽頸:預備動作再加上屈雙手肘關節,雙手握實心拳置於腰側。(1)雙拳緊握與肘關 節同時向身體後側用力牽拉,同時夾緊大椎及脊柱旁的豎脊肌群,頭頸向身體前方平行牽伸 至最大極限,直至頸肩部有酸脹感。(2)緩緩放鬆回預備位。後面每2拍重復上述動作一遍。 6 雙手托天:預備動作,再把雙手十指交叉置於小腹前。(1)交叉的雙手掌心向上平托胸 部前,肘關節與手掌成水平線。(2)雙手心向外翻轉,雙手掌心向上盡力伸托於頭頂上方, 頭頸盡最大極限後仰。(3)雙手分開側舉與肩平高,同時雙手掌心朝向身體後側,大拇指與 其餘四指分開朝向下方,其餘四指並攏向上方豎起,頭頸轉向左側,雙眼看向左手豎起的手 指尖。(4)手及頭頸回預備位。第5—8拍動作同前4拍,僅在第7拍時頭頸轉向右側,雙眼看 向右手豎起的手指尖。 7 搭手轉肩:預備動作是將右手從右肩上方伸向左背側,左手從腰背側伸向右肩上方,掌 心向外,雙手手指相對搭,如果手指搭不到的也要將雙手指尖盡力伸向相對方向。(這個動 作是自我鑒定練操效果的觀察方法之一,一般經過一段時間練操後雙手對搭距離均會明顯改 變)(1)下肢保持平行站立,同時緩緩將腰、肩、頭頸向左後側轉動。(2)繼續向左後側轉至 最大極限,雙眼看向身體後方。(3)略放鬆後再向左後側做最大限度的轉動。(4)放鬆回預備 位。5~8拍重復上述動作,連續做二個8拍後對換雙手對搭的位置,向相反方向轉動二個8拍 。 8 按摩頸肩:(1)回第一節預備位,以雙手十指按壓頸部的天柱、頸百勞、大椎等穴位或痛 點,手指可上下移動按壓,重復做2~4個8拍均可。(2)搓熱雙手手掌心,再以雙手手掌心輪 流摩按上述相同部位2~4個8拍。(3)以右手按壓左側肩井、天 、月需俞、秉風等穴位或痛點,第1、2、3拍分別各按1下,第4拍以右手掌心從左肩 井穴沿手臂外側向下疏通經絡至左手背。第5~8拍以左手按右肩與上述相同部位動作。做4 個8拍後,再手輕拍頸、肩、肘、手。 防治腰背痛的保健操 功能:鬆懈腰背部軟組織的粘連及痙攣,提高腰腹肌力量,恢復腰腹肌活動功能,還能矯正脊柱畸形,具有調理脾胃,固腎養精以及消除胸腹脹滿等作用。 第一節雙手托天:預備姿勢:分腿直立,稍寬於肩,手指交叉於上腹前,掌心向上。動作: 1、兩臂上提至臉部翻掌上托,抬頭挺胸,掌心向上。2、兩臂帶動上體,向左側屈一次。3、再側屈一次。4、還原,5~8同1~4,但方向相反。練習次數2×4個八拍。 第二節轉體推掌:預備姿勢:分腿直立,稍寬於肩,雙於握拳於腰部。 動作:1、右手立掌向前推出,掌心向前,同時上體向左轉90°目視左後方,左手伸向左方,拳頭頂於腰部,兩臂成直線。2、還原。3~4同1—2但方向相反,練習次數:2×4個八拍。 第三節叉腰旋轉:預備姿勢:分腿直立,兩腳稍寬於肩,兩手叉腰,大拇指向前。動作:1-4兩手依次用力推動骨盆,作順時針方向繞環一周。5~8同1—4,但方向相反。 第四節展臂彎腰:預備姿勢:1、分腿直立,兩腳稍寬於肩,兩手交叉於腹前掌心向內。動作:兩臂前上舉,抬頭挺胸、收腹、眼視手背。2、兩臂經體側下落至側平舉,掌心向上。3、兩手翻掌同時上體挺腰前屈。4、兩臂體前交叉。5、兩臂緊貼兩耳,上體挺腰伸直成1的姿勢。6~8同2~4最後拍還原。練習次數2x4個八拍。 第五節:弓步插掌: 預備姿勢:直立分腿成一大步。雙手握拳於腰部。動作:1、上體左轉成左弓步,同時右拳變掌向前上方插掌。掌心向側,大拇指與頭頂相平。2、還原成預備姿勢。3~4同1~2,但方向相反。練習次數2×4個八拍

5、我的學習很重,頸椎病有那些方法治啊

雖然引起頸椎病的病因很多,只要經過合理的治療,頸椎病所產生的症狀是完全可以消失的。我所以中葯為主、西葯為輔治療頸椎病已取得顯著療效。具體治療方法是:口服舒經活絡散和外用追風透骨膏,同時可口服西葯地巴唑(每次20mg、每日3次)、維生素B1(每次20mg、每日3次)。
針刺綰沃瘟憑弊擋。?

中醫根據頸椎病的發展過程將其分為三型:初起為太陽經輸不利型,邪氣在表;邪氣入里則為痹證型;病久氣虛則發展成肝腎不足型。

(1)主證:

太陽經輸不利型:頸項強硬,頸肌發僵或拘攣,並有肩背、四肢疼痛(尤以上肢為著),頭痛頭重,畏寒,全身發緊。

痹證型:頸肩背和四肢疼痛,痛有定處,喜熱惡寒,頸部僵硬,活動受限,後頸部可觸及索條狀物並有壓痛,上肢沉重、麻木或有肌肉萎縮,指端屈伸不利,不知痛癢。

肝腎不足型:病程遷延,精血耗傷則可見頭暈;眼花,耳鳴耳聾,頭腦脹痛、發空,牙痛,失眠多夢,面潮熱,腰膝酸軟,筋肉怵惕,肢體抬舉無力,頭搖身顫,步履蹣跚,甚則癱瘓,或有二便失控,性功能障礙等。

(2)治則:祛風散寒,疏筋活絡,理氣止痛。

(3)處方:落枕、阿是穴、頸椎夾脊、風府、大椎、天柱、大杼、風池、肩井、天

6、針刺怎樣治療頸椎病?

中醫學根據頸椎病的發展過程將其分為三型:初起為太陽經輸不利型,邪氣在表;邪氣入里則為痹證型;病久氣虛則發展成肝腎不足型。

(1)主證

太陽經輸不利型:頸項強硬,頸肌發僵或拘攣,並有肩背、四肢疼痛(尤以上肢為著),頭痛頭重,畏寒,全身發緊。

痹證型:頸肩背和四肢疼痛,痛有定處,喜熱惡寒,頸部僵硬,活動受限,後頸部可觸及索條狀物並有壓痛,上肢沉重、麻木或有肌肉萎縮,指端屈伸不利,不知痛癢。

肝腎不足型:病程遷延,精血耗傷則可見頭暈;眼花,耳鳴耳聾,頭腦脹痛、發空,牙痛,失眠多夢,面潮熱,腰膝酸軟,筋肉怵惕,肢體抬舉無力,頭搖身顫,步履蹣跚,甚則癱瘓,或有二便失控,性功能障礙等。

(2)治則

祛風散寒,舒筋活絡,理氣止痛。

(3)取穴

落枕、阿是穴、頸椎夾脊、風府、大椎、天柱、大杼、風池、肩井、天_、天宗。

督脈、足太陽膀胱經分布區疼痛取大椎、陶道、風府、天柱、督俞、昆侖;手陽明大腸經分布區疼痛取曲池、手三里;手太陽小腸經分布區疼痛取天宗、肩中俞、肩外俞、小海;手少陽三焦經分布區疼痛取天_、天井、支溝、懸鍾、丘墟。

一般局部取穴取患側,遠端取穴取健側,循經取穴或患側或健側。

每次選3 ~ 7 穴。每天一次,七次一療程,療程間隔2 ~ 3 天。

若屬太陽經輸不利之表證,可加雙側合谷、列缺、太陽、上星、印堂。

若為痹症型,上肢麻重者加肩骨禺、曲池;指端麻木者加合谷;頭暈加風池、百會。

若肝腎不足者,加腎俞、肝俞、氣海、足三里等穴。

7、左胳臂肩部處酸痛是怎麼回事

我來介紹一下我們這邊治療肩周炎比較有效的辦法吧:用我們的醫療保健儀器點擊以下相關穴位.
中國《黃帝內經》是一部人類歷史中最偉大的古代醫學奇書。其中最玄妙、最精彩的內容是——如何運用經絡進行穴位針灸治療。在《黃帝內經》兩千年來流傳的著作中,對人的經絡系統和針灸技術的運用已經有了相當完備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創造過驚世奇跡,令世界醫學家刮目相看,高度的贊嘆中華傳統醫學在遠古時期的成熟與完美。
當人體血脈氣流不暢通產生病變之時,就會產生酸、麻、脹痛的感覺,古人利用經絡穴位進行針灸治療,打通病變和堵塞經脈,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貢獻。針灸治療曾經創造了讓聾啞人說話,讓體育賽場有傷運動員一針下去即返賽場和針灸麻醉的奇跡。
具有中華神針之稱的針灸,打通穴位的瞬間那種觸電般的感覺沿著經絡方向傳遞,行走、產生驚人的治療效果,不得不讓人感到針灸的神奇。
天獅穴寶點穴器就是根據中國古代九針中的銻針療法,採用現代高新技術,結合現代磁穴療法和電脈沖三法合一而研製成功的特效袖珍式醫療針灸器械,具有降血壓、消炎、止痛、通經活絡、促進微循環等作用。其療效迅速、顯著,簡單易行,安全可靠,無副作用,稱之為綠色療法,屬國內外首創,被廣大患者稱之為「魔棒」、「中華神針」。經過十餘年的反復研究和臨床應用,總有效率達98.4%,受到國內外醫生、專家和患者的高度評價及歡迎。並榮獲首屆國際愛因斯坦新發明、新技術博覽會金獎。

治療肩周炎:
患者首先找到肩部最痛點即(阿是穴),然後用點穴器用力點壓(用六字方法既:"點穴、掃描、脈沖" 進行治療),定能立見功效。
若疼痛點不明顯或風濕並發肩周炎時,取穴方法如下:
1.肩髃穴:在肩峰前下方,鎖骨肩峰端肱骨大結節之間,三角肌上方中央凹陷處。
2.肩髎穴:在肩峰後下方,肩髃穴後凹陷中。(上臂外展平舉時,肩峰鎖骨關節前緣下出現前後兩個凹陷,前方凹陷是肩髃 穴,後方凹陷是肩髎穴)
3.巨骨穴:鎖骨肩峰端與肩胛崗結合部凹陷中。
頸椎病並發肩周炎時,取穴方法如下:
4.大椎穴;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
5.肩中俞穴:大椎穴旁開2寸。
6.陶道學:第一胸椎棘突下凹陷處。
7.大抒穴:陶道穴旁開1.5寸。
8.肩井穴:大椎穴與肩峰連線中點。
經絡的任何病變、堵塞都是造成人體病痛的原因。同時,人體任何疾病又可能造成經絡堵塞和病變的結果。中醫講:「不通則痛,痛則不通」。天獅穴寶點穴器是在中華五千年養生文化的基礎上結合現代科學,以針灸方式快速、便捷,打通人的經絡,經數萬人使用,效果都非常好.天獅穴寶點穴器你身邊可能沒有,以上的穴位你不妨用針灸或者按摩的辦法試試,或許也能有些效果.如果還是效果不明顯的話,你可以跟我聯系,告訴我你的地址,或許能夠在你們當地幫助你找到有穴寶點穴器的人呢.如果能夠再配合服用我們的保健產品進行內部調理,效果肯定會更好.請相信:我會盡力幫

8、歷史陶諱道,陶道是唐左相嗎?

陶道,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屬督脈。督脈、足太陽之會。在背部,當後正中線上,第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布有第一胸神經後支的內側支和第一肋間動脈後支。主治發熱,瘧疾,頭痛,項背強痛,及癲癇,精神分裂症等。向上斜刺0.5-1寸。艾炷灸3-7壯;或艾條灸5-15分鍾。
此列表包括武則天的周朝,盡管這是否被認為唐朝的一部分是有爭議的。此列表不包括被授予榮銜的地方管理者即使相。僭位者李熅和李 手下的宰相也列入,但僭位者李承宏手下的宰相不列入,因李承宏雖被記載有多名宰相,卻只有於可封、霍環見於史料,且其確切職務也無載。
尚書省長官
尚書省的名稱變化:
尚書省(618年-662年)
中台(662年-670年)
尚書省(670年-684年)
文昌台(684年)
文昌都省(684年-685年)
文昌都台(685年-703年)
中台(703年-705年)
尚書省(705年-907年)
相應地,尚書省長官於618年至705年被視為宰相,在這段時期官職如下:
尚書令(618年-626年)
尚書僕射(618年-662年)
匡政(662年-670年)
尚書僕射(670年-684年)
文昌相(684年-705年)
尚書僕射(705年-713年)
丞相(713年-742年)
尚書僕射(742年-907年)
擔任尚書省長官(包括唐高祖年間僅是尚書省副長官的尚書僕射)的有:
李世民(618年-626年,尚書令)
裴寂(618年-629年)
蕭瑀(623年-626年、627年)
封德彝(626年-627年)
長孫無忌(627年-628年)
房玄齡(629年-643年、643年-648年)
杜如晦(629年)
李靖(630年-634年)
溫彥博(636年-637年)
高士廉(638年-643年)
李世勣(649年-650年)
張行成(651年-653年)
於志寧(651年-659年)
褚遂良(653年-655年)
劉仁軌(675年-681年、683年-685年)
戴至德(675年-679年)
蘇良嗣(686年-690年)
韋待價(686年-689年)
武承嗣(690年-692年)
岑長倩(690年-691年)
豆盧欽望(697年-698年、699年-700年、705年-706年)
王及善(699年)
唐休璟(705年-706年)
魏元忠(706年-707年)
李成器(710年)
李適(763年-764年,尚書令)
郭子儀(764年,尚書令)
李茂貞(901年-903年,尚書令)
內史省長官
內史省的名稱變化:
內史省(618年-620年)
中書省(620年-662年)
西台(662年-671年)
中書省(671年-684年)
鳳閣(684年-705年)
中書省(705年-713年)
紫微省(713年-717年)
中書省(717年-907年)
相應地,內史省長官在這些時期官職如下:
內史令(618年-620年)
中書令(620年-662年)
右相(662年-671年)
中書令(671年-684年)
內史(684年-705年)
中書令(705年-713年)
紫微令(713年-717年)
中書令(717年-742年)
右相(742年-757年)
中書令(757年-907年)
擔任內史省長官的有:
蕭瑀(618年-623年)
竇威(618年)
封德彝(620年-626年)
楊恭仁(623年-626年)
李世民(625年-626年)
房玄齡(626年-629年)
宇文士及(626年-627年)
李靖(628年-630年)
溫彥博(630年-636年)
楊師道(639年-643年、645年)
岑文本(644年-645年)
馬周(644年-648年)
長孫無忌(648年-649年)
褚遂良(648年-650年)
高季輔(649年-651年)
柳奭(652年-654年)
來濟(655年-657年)
崔敦禮(655年-656年)
李義府(657年-658年、663年)
杜正倫(657年-658年)
許敬宗(658年-662年)
劉祥道(664年)
陸敦信(665年-666年)
劉仁軌(666年-670年)
閻立本(668年-673年)
郝處俊(675年-679年)
李敬玄(676年-680年)
薛元超(681年-683年)
崔知溫(681年-683年)
裴炎(683年-684年)
騫味道(684年-685年)
裴居道(685年-687年)
岑長倩(686年-690年)
邢文偉(690年)
豆盧欽望(693年-694年)
李昭德(694年)
王及善(697年-699年)
武三思(698年-700年)
狄仁傑(700年)
李嶠(704年、706年-709年)
楊再思(704-705年、705年-709年)
崔玄暐(705年)
袁恕己(705年)
韋安石(705年-706年、711年)
魏元忠(705年-706年)
宗楚客(709年-710年)
蕭至忠(709年-710年、710年、713年)
鍾紹京(710年)
韋嗣立(710年)
姚崇(710年-711年、713年-716年)
崔湜(712年-713年)
張說(713年、723年-726年)
張嘉貞(720年-723年)
蕭嵩(729年-733年)
李林甫(736年-752年)
楊國忠(752年-756年)
崔圓(757年-758年)
李輔國(762年)
李懷光(783年-784年)
李晟(784年-793年)
渾瑊(796年-799年)
韓弘(819年-822年)
白敏中(860年-861年)
韋昭度(888年)
門下省長官
門下省的名稱變化:
門下省(618年-662年)
東台(662年-671年)
門下省(671年-684年)
鸞台(684年-705年)
門下省(705年-713年)
黃門省(713年-720年)
門下省(720年-907年)
相應地,門下省長官在這些時期官職如下:
納言(618年-620年)
侍中(620年-662年)
左相(662年-671年)
侍中(671年-684年)
納言(684年-705年)
侍中(705年-713年)
黃門監(713年-720年)
侍中(720年-742年)
左相(742年-757年)
侍中(757年-907年)
擔任門下省長官的有:
劉文靜(618年)
竇抗(618年)
陳叔達(618年-626年)
裴矩(624年-625年)
宇文士及(625年-626年)
李元吉(625年-626年)
高士廉(626年-627年)
杜如晦(628年-629年)
王珪(628年-633年)
魏徵(632年-636年)
楊師道(636年-639年)
劉洎(644年-645年)
長孫無忌(645年-648年)
張行成(650年-651年)
高季輔(651年-654年)
宇文節(652年-653年)
崔敦禮(653年-655年)
韓瑗(655年-657年)
許敬宗(657年-658年)
辛茂將(658年-659年)
許圉師(659年-662年)
竇德玄(664年-666年)
姜恪(668年-672年)
張文瓘(675年-678年)
郝處俊(679年-681年)
裴炎(681年-683年)
劉景先(683年-684年)
王德真(684年-685年)
蘇良嗣(685年-686年)
韋思謙(686年-687年)
裴居道(687年-690年)
魏玄同(687年-689年)
張光輔(689年)
武承嗣(689年-690年)
武攸寧(690年-691年、691年-692年)
史務滋(690年-691年)
宗秦客(690年)
歐陽通(691年)
姚璹(694年-697年)
婁師德(697年-699年)
狄仁傑(698年-700年)
李嶠(703年-704年)
韋安石(704年-705年、709年-710年)
敬暉(705年)
桓彥范(705年)
魏元忠(705年)
楊再思(705年-707年)
蘇瑰(706年-707年)
韋巨源(707年-709年)
紀處訥(707年-710年)
蕭至忠(709年)
李日知(711年)
竇懷貞(711年)
劉幽求(711年-712年、713年)
岑羲(712年-713年)
魏知古(713年-714年)
盧懷慎(714年-716年)
宋璟(716年-720年)
源乾曜(720年-729年)
裴光庭(730年-733年)
裴耀卿(734年-736年)
牛仙客(738年-742年)
李適之(742年-746年)
陳希烈(747年-754年)
韋見素(756年-757年)
苗晉卿(757年、757年-763年)
王縉(764年)
渾瑊(784年-796年)
馬燧(785年-795年)
王鐸(881年-882年)
朱玫(886年)
鄭從讜(886年-887年)
韋昭度(887年-888年)
徐彥若(896年-900年)
崔胤(903年-904年)

9、有治頸椎病的方嗎

葯物治療:可服用頸復康顆粒,外用的中葯貼劑,效果很好,從外皮滲透,葯物滲入骨質,也沒有副作用。還有一種外用疊加敷劑,藏葯立正消痛貼,比普通貼膏的滲透力和葯效都要強很多,效果和口碑目前反映還不錯。 水針刀微創法:無痛苦,松解局部軟組織結節,結合注射松解液和三氧消融術,針刀、葯、氧並用,三位一體,一步到位。可以軟化結節,改善內循環。對頸椎病,所引起的頭疼、頭暈立竿見影。遠期療效突出,具有抗粘連抗復發的作用。安全范圍廣,減少了閉合性手術的盲目性。 牽引法:通過牽引力和反牽引力之間的相互平衡,使頭頸部相對固定於生理曲線狀態,從而使頸椎曲線不正的現象逐漸改變,但其療效有限,僅適於輕症患者;且在急性期禁止做牽引,防止局部炎症、水腫加重;牽引期活動受限。 理療法:理療法是物理療法的簡稱。就是應用自然界和人工的各種物理因子,如聲、光、電、熱、磁等作用於人體,以達到治療和預防疾病的目的。 推拿法:推拿法是祖國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治療時不用吃葯和打針,僅憑推拿醫生的雙手和簡單器械在身體的一定部位或穴位,沿經絡循行的路線,氣血運行的方向,施以不同的手法,達到治療目的。但在急性期或急性發作期禁止推拿,否則會使神經根部炎症、水腫加重,疼痛加劇。頸椎病伴有骨折、骨關節結構紊亂、骨關節炎、嚴重的老年性骨質疏鬆症等,推拿可使骨質破壞,感染擴散,應禁此療法。

10、大椎 陶道穴位置明顯鼓起 是為什麼?

大椎,陶道位於頸椎和胸椎的交界處,明顯突起則常見於駝背者。此類人常常較瘦,脖子較長,喜用高枕。其他無異常,也不會意味著什麼。

與頸椎陶道痛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