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頸椎 > 頸椎骨

頸椎骨

發布時間:2020-03-06 02:46:35

1、頸椎正骨手法?

頸椎分為上段、中段、下段3個部分,不同節段的頸椎操作方法略有差別。操作要點:在整個正骨過程中,保證「關節力點」都不離開復位拇指,並且要在患者頸椎自然活動范圍內完成復位,復位成功後,拇指會有振動感或跳動感,可以有響聲也可以沒有。

一、寰樞關節脫位

頸椎第1、第2椎體的連接,為寰樞關節。

因其形狀特殊,列為特殊頸椎。

其特點是,寰椎位於脊柱最上端,全骨呈不規則的環形,一無椎體,二無棘突,主要由兩側的側塊及連結於側塊之間的前後弓構成的後面中部有關節前弓凹,側塊為兩側骨質肥厚的部分,上面有關節凹支持頭顱,與枕骨髁形成寰樞關節,下面有下關節面,與樞椎相連。

樞椎為第2頸椎,形狀與其它頸椎相似,但在椎體上有向上突出的齒狀突起,稱為齒狀突。齒狀突根部較窄,其前面有關節面,與寰椎前弓後面的關節面相關連。兩關節的周圍,有環繞交織的韌帶和其它軟組織的包繞,但兩椎體之間無椎間盤。因此兩椎的關節比其它關節活動范圍大.

病因病理:

由於寰樞關節的結構與連結特殊,在外來暴力的情況下很易致傷,造成脫位。重者易造成齒狀突骨折或脊髓、神經損傷,引起高位截癱。

症狀與診斷:

寰樞關節脫位中寰椎前脫位多見,脫位後,頭部多支撐不住,頭向前低,局部酸脹疼痛,往往用手托住下巴走路,頭部運動功能障礙。重者四肢麻木,酸脹疼痛,霍夫曼試驗陽性.x線側位片顯示錯位,局部壓痛明顯。

治療:

患者端坐位.助手站在患者一側,一手托住患者的下巴,另一手托於枕骨部,雙手向上引拔。術者站在患者背後,一手重疊放在助手手背上,兩手同時相對用力推、扳,即可復位。但手法要輕巧緩慢,不可用力過猛,也不要急於求成,以免造成不良後果。陳舊性脫位,一人即可操作,復位後,用脖套固定4-6周,每周復診1次,口服活血止痛葯10天,即可痊癒。

二、頸椎軟組織損傷

1.頸椎間盤脫出症

頸椎,正常人有7個椎體,特殊椎體有3個,即第1、第2、第7,3個特殊椎體在前面已經介紹了第1,第2兩個。

第7頸椎稱隆椎,形狀和大小與上部胸椎相似,其特點為棘突長而粗大,近似水平位,末端呈結節狀,淺居皮下,常作為辨認椎體序數及針灸取穴的標志。

其它4個為一般椎體.頸椎除第7節和第l胸椎的椎間盤外,共有5個椎間盤.第l、第2頸椎無椎間盤.

在脊柱運動時,椎間盤可相應的改變形狀。當脊柱向一側彎曲時,椎間盤被擠壓的一側變薄,而對側增厚,同時髓核也向對側輕微移動.伸直時,則又恢復原狀.

病因病理;

在日常的生活中,椎間盤可因受到多次反復的損傷和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導致纖維環的退行性變.在過度勞損,體位驟變、猛烈動作,或暴力撞擊下,可發生纖維環破裂,造成椎間盤變窄,形成椎間盤纖維破裂症,以致壓迫脊神經根。

症狀與診斷:

頸椎間盤脫出症和腰椎間盤脫出症影響的范圍不一樣.頸椎間盤脫出症影響四肢,而腰椎間盤脫出症隻影響下肢.因此頸椎間盤脫出症比腰椎間盤脫出症病情重.當頸椎間盤脫出以後頸背部酸脹不適,上肢有放射性麻木酸痛。

x線側位象顯示生理曲線消失,重者反弓張。

治療:

手法治療,患者端坐,醫生站立在患者背後.一手放在頭頂部,將頭推向健側前方,另一手拇指置於偏歪棘突處,放在頭部的手在輕輕推動的情況下,慢慢向前或向突出的一方迴旋,直至後仰頭位.同時置於棘突的拇指,向健側前方適度推、撥棘突,若拇指下有「咕嘍」滑動感,即已復位。復位後,松解頸肩部緊張的組織。手法看。

2.胸鎖乳突肌損傷

胸鎖乳突肌斜列於頸部兩側,為一強有力的肌肉.起自胸骨柄前面和鎖骨內側端,肌束斜向上方,止於乳突。其作用是兩側收縮,頭向後仲;單側收縮,使頭屈向同側,面轉向對側。

病因病理:

胸鎖乳突肌損傷多因頭向側後方過仰而致。如物體擠壓頭部,向後側方仰頭過度,或突然躲避眼前物體,或頸部受風寒侵襲,或過急側後仰和物體的直接撞擊等,都易致傷。

症狀與診斷:

有外傷史,多為直接或間接暴力所致。傷後肌束腫脹疼痛,頭向健側方傾斜,旋轉困難、疼痛,觸診肌束變粗,壓痛明顯,肌張力弱,

治療;用一拇指指腹沿肌束縱軸方向輕度推壓,

作用:能將腫脹的瘀血消散.2周即可痊癒。

3.項韌帶扭傷

病因病理:

項韌帶的損傷,多有外傷史。如急轉頭部或重物擠壓或撞擊,都易致傷.頸部受外邪(風熱、濕、燥、寒)的侵襲,也易產生一系列的臨床症狀。

症狀與診斷:

傷後,一般局部有輕度腫脹,頭部活動受限,疼痛,呈微低頭狀。觸之條索樣物「吱吱」作響,壓痛明顯。陳舊性損傷,觸之鈍厚,局部有壓痛。重者仰卧屈頸疼痛加重,翻身困難。

治療:

手法治療,用單或雙拇指沿縱軸從上至下復貼,撥正離位的肌筋.復貼手法4~5次後,被動左、右旋轉1次頭部,再用拇指置於傷處,輕度向前頂壓5—6秒鍾.頂壓時一手托住患者下巴,以免低頭,然後再用復貼手法上下走行2次。同時用1號外用洗葯6次,腫脹癢痛者可口服活血止痛葯物.2周內少低頭,不用高枕。項部復貼手法見下圖(圖74)頸椎半脫位

三、頸椎半脫位與慢性頸椎病

1、頸椎半脫位

病因病理:

頸椎半脫位多因外傷而致。如跌撲、沖撞、墜下頭部著地、重物擠壓、急劇仰頭或急轉頭部,均易造成頸椎半脫位。

症狀與診斷:

傷後局部腫痛,頸肩背部酸脹不適,有的如同肩扛重物之壓痛.頭部偏歪向健側,頭部運動功能障礙,活動頭部時疼痛加重。重者起卧困難,不能翻身。觸診傷部隆起,壓痛明顯,向患側扳動頭部時劇痛,有時還伴有向上肢放射的麻木脹痛感.

治療:手法治療,患者端坐位,醫生站在患者背後,一助手站在患者前面,用雙手捧住患者頭部兩側向上拔,同時醫生用一手拇指或雙手拇指頂住脫位椎體的棘突隆起部位,向脫位相反的方向推壓,若聽到輕度的「咔嚓」聲或拇指下有滑動感,即已復位.伴有骨折時,手法要輕,必須謹慎小心,以免造成不良後果。

復位後,用脖套固定。

2.慢性頸椎病

慢性頸椎病是一種常見病,40~60歲的人多見.此種病早期多不被人們所重視,但當一系列臨床症狀出現後,就會影響正常生活.以往臨床經驗證明,對頸椎病應當早期預防和治療.

病因病理:

慢性頸椎病,也可稱作頸椎綜合征。一是多次輕度損傷引起;二是頸部外受風寒所致;三是工作姿勢不當或長期低頭作業,夜睡高枕,久而成疾.初期多表現為頸肩背部不適,觸之頸部發涼,因為頸椎周圍軟組織的攣縮,當急轉頭時,易造成扭傷。由於椎間盤的退行性變,韌帶鈣化,骨質增生,生理曲線逐漸消失。

症狀與診斷:

患慢性頸椎病的人多說不出病因,觸之皮膚變硬發涼,韌帶有條索樣剝離感或「吱吱』作響聲.有的頸部功能受限,頭部活動時症狀加重,背部有如同背重物的緊縮感.痛點多表現在肩胛內上沿和胸椎3、4之間.重者翻身困難、劇痛,上肢酸麻脹痛,久之則肌肉萎縮.

治療:

手法治療,用拇、食、中三指置於頸部兩側,上下運行拿捏4-5次,使頸部周圍緊張的組織疏鬆。伴反弓張的頸椎,一手置於下巴向後扳,同時另一手拇指置於棘上向前推,兩手相對用力推扳,用以矯正反弓張.伴側彎的可用推扳手法矯正.開始手法要輕,不能盲目亂推扳.患嚴重強直性脊柱病者,更不能急於採用矯形手法。應先用松解手法,待症狀好轉後再用矯形手法.3日1次。10次為1療程,一般2個療程可好轉或痊癒。愈後有的體征雖不能完全恢復正常,但症狀可消失.有的通過矯形手法治療後,不但功能恢復正常,症狀也完全消失。

2、脖子後面的骨頭摸著感覺明顯的突出,是不是頸椎有問題?

人共有7節頸椎,第1、2、7頸椎為特殊頸椎,而第7頸椎又稱隆椎,屬不規則骨,為七塊頸椎中最大的一塊,棘突最長,所以當頭前屈時其棘突特別容易隆起,易於觸及。


你說的那個突起的應該就是這節頸椎的棘突。


看圖,畫圈的地方!

3、頸椎骨質增生後果嚴重嗎?

頸椎骨質增生在生活中也是非常多見的一種骨科病,可以發生在頸椎部位,其症狀表現為頸椎部活動疼痛,伴隨著肩部和上肢麻木,所以對於頸椎骨質增生患者來說,及早治療才是最重要的,千萬不要拖著,這樣只會讓病情越來越嚴重,嚴重者還會引起頸椎病性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胃炎、心絞痛等,到時候治療起來就更困難了,而且如果不治療還會引起一系列嚴重的後果,所以及時治療,那麼會頸椎骨質增生到底會引起哪些嚴重的後果呢?

4、為什麼說頸段脊髓有8節,而頸椎骨7節

脊髓是以脊神經根為界來進行分段,和脊椎沒有直接的關系,而頸髓有八段脊椎只有七段也就是頸膨大較大的原因之一

5、猿猴的頸椎骨和人類的有啥區別?

頂撞來看。人體的頸椎骨比較直立。從數量上來說,人體的頸椎骨要多。

6、頸椎骨質增生

一、理療法:

理療法是物理療法的簡稱。就是應用自然界和人工的各種物理因子,如聲、光、電、熱、磁等作用於人體,以達到治療和預防疾病的目的。 [4]

二、直流電葯物離子導入法:

國內主要利用葯物導入熱療儀,把液體的葯物離子主要利用機器產生的中頻電流和同步產生的熱療效應,把葯液離子經皮膚汗腺導管口毛孔穿過皮下粘膜、上皮細胞間隙直接進入患處骨組織,直達患處,其生理治療作用除結合了理療中的電和熱的模式,同時更好的發揮了葯物治療的效果,治療效率更高,且不刺激腸胃。患者更容易接受。直流電葯物離子導入法充分發揮高效的了葯物的作用。治療方便,且可以作為家庭,門診長期的治療選擇。

三、按摩與牽引:

按摩有助於改善局部血液循環,起到消炎止痛用作;牽引可減輕骨刺對局部神經、組織的壓迫而起到暫時緩解疼痛的作用。適用於頸、腰椎骨質增生症。按摩與牽引完全靠外力的作用,只對局部進行治療卻忽視了對人體內整體地調節,因此,只能起到暫時的止痛作用,而不能達到治療的目的。

四、針灸:

針灸可通經活血並有止痛作用。可消除局部的水腫和炎症,但對骨質增生來說,針灸只能起輔助作用。 [5]

五、葯物治療:

一般來說葯物治療絕大多數都是服用止痛葯來緩解膝關節骨質增生引起的疼痛,但是因為骨質層比較深,口服葯物經過腸胃進入血液循環,最後到達患處,效率大打折扣。而且這是治標不治本,並不能從根本上阻止骨質繼續增生。

六、手術切除:

這是比較傳統的治療骨質增生的一種方法,就是通過手術的方法將增生的骨質去除,隨著時間的推移出現的退行性變還是會導致增生的骨質繼續增長,因此這並不是徹底治癒的方法。 [6]

7、後脖頸,有個凸起,像是頸椎骨突出了一點,

你的情況可能是因為長時間的低頭或者自身姿勢不良等原因導致的頸椎問題。
意見建議:需要去醫院檢查,主要是針灸推拿科醫生的手工檢查,如果感覺是異物,考慮做核磁共振明確,一般不會有。

8、頸椎骨退行性變

您好,頸椎病是頸椎的退行性變,所謂退行性變就是骨質增生,到了一定年齡都會出現骨質增生的現象的,這類疾病最好是採用中醫中葯辯證治療,治療期間只要注意休息,按照療程使用,一定能夠很快康復的,但是要注意的是此病與自己的休息好壞都有很大關系的,好轉後長時間上網游戲,對頸椎和肌肉的影響很大,所謂七分治療,三分休息,都是很重要的.治療期間建議停止或者減少上網,只治癒後在日常生活中還需注意保健:不要伏案時間過長,不要睡高枕,經常活動頸部;只要治療徹底,科學保健,完全可以做到不復發.
順祝早日康復!

9、頭骨和頸椎骨是靠什麼連接的?不是骨頭吧

查查勁椎是否存在問題,勁椎如有問題會出現頭暈頭疼。

10、頸椎環骨骨折多久能坐起來?

一般穩定性的骨折,在四到六周期間開始癒合,一般完全癒合需要八周到十二周

頸椎跟腰椎一樣,由於位置在中間,它是頂樑柱,是一個椎體,周圍是肌肉或軟組織,所以,頸椎跟腰椎一旦發生骨折以後,處理會比較麻煩。頸椎單純性的骨折,沒有移位的情況下,可以選擇保守治療。頸椎骨折有可能會引起椎管裡面的脊髓損傷,血管神經損傷等,一旦出現骨折或者神經損傷以後,這部分病人就會比較重,有時候會非常的危險,特別是脊髓損傷嚴重的情況下,有可能當時就會導致病人有生命危險。這部分病人一旦發現以後,臨時的處理就非常重要,如脖子要用頸托固定,不能扭動病人的身體,抬病人使其保持在一條直線,要用鹽袋或者東西將頸椎旁固定等。到醫院以後,醫生會根據骨折的類型做出相應的處理。
治療
除一般非手術療法及脫水療法外,尚應注意以下幾點:
1.保持呼吸道通暢 呼吸道的通暢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對頸5椎節以上的完全性脊髓損傷者更應注意,宜及早行氣管切開。
2.恢復椎管形態及椎節穩定 通過非手術或手術方法首先恢復椎管的列線,如此方可消除對脊髓的壓迫與此同時還應設法保證受損椎節的穩定以防引起或加重脊髓損傷。除用牽引療法使頸椎制動外,還可酌情採取前路或後路手術療法。
3.切除椎管內致壓物 凡經CT或MRI等檢查已明確位於椎管內有致壓物時,均應設法及早切除,並同時行內固定術。一般多選擇頸前路手術。對個別病情嚴重者,也需同時予以頸後路固定術。對全身情況不佳者則可暫緩施術。
4.促進脊髓功能的恢復 在減壓的基礎上,盡快地消除脊髓水腫及創傷反應,給予神經營養劑及改善血循環的葯物。對脊髓完全性損傷者,應著眼於手部功能的恢復與重建,包括根性減壓(傷者必須有腕部功能保存)及肌腱轉移性手術等。
5.後期病例 對不全性癱瘓者,主要是切除妨礙脊髓功能進一步恢復的致壓物及功能重建;而對完全性脊髓損傷者則以椎節穩定預防並發症及康復為主。

與頸椎骨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