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去頸部水腫
頸椎病是指頸椎間盤退變及其繼發椎間關節退變致使其周圍重要組織 ( 脊髓、神經根、交感神經及椎動脈 ) 受到損害,呈現相應的臨床症狀者稱之為頸椎病。也就是說,頸椎病是由於退變或者勞損等原因所導致的椎間盤變性突出、椎體後緣骨質增生、鉤椎關節增生骨刺形成、關節突關節增生骨刺形成、黃韌帶肥厚或後縱韌帶骨化等,引起頸椎椎管、椎間孔或橫突孔變形狹窄,以及頸椎不穩定,導致直接刺激壓迫或通過壓迫影響血液循環,使頸脊髓、神經根、椎動脈或交感神經發生功能障礙,從而出現一系列相應的臨床症狀者,臨床上稱之為頸椎病。 頸椎病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其中,神經根受到刺激或壓迫後可以出現神經根型頸椎病,其典型的臨床症狀主要表現為:頸枕部或頸肩部疼痛或麻木,呈持續性或陣發性並向上肢及手指放射,可以伴有針刺樣或過電樣串麻感,當頸部活動或咳嗽、打噴嚏或用力稍大時疼痛及串麻感可加重;同時也可以有上肢肌肉萎縮、發沉、酸痛無力、動作不靈活等現象;由於頸脊髓受到刺激、壓迫或者脊髓的動脈血管受到刺激壓迫後,使脊髓血液供應不足,從而導致脊髓的功能障礙,可以出現脊髓型頸椎病,其典型的臨床症狀主要表現為:進行性的四肢麻木、無力、僵硬、活動不靈活、行走踩棉花感、甚至四肢癱瘓,胸部或腹部的束帶感覺,大小便困難或失禁等;由於頸部交感神經受到刺激或壓迫,可以出現交感型頸椎病,其典型的臨床症狀主要表現為:頭痛或者偏頭痛、頭暈,可伴有惡心、嘔吐,視物不清楚、模糊,視力下降,瞳孔擴大或者縮小,眼睛後部脹痛,心跳加速,心律不齊,心前區疼痛,血壓升高,頭頸部以及四肢出汗異常以及耳鳴,聽力下降,發音障礙等,也可表現為眼花、流淚、鼻塞、心動過緩、血壓下降、胃腸脹氣等復雜的表現;由於頸部椎動脈受到刺激或壓迫,可以出現椎動脈型頸椎病,其典型的臨床症狀主要表現為:發作性眩暈,突發性弱視或者失明、復視等,但在短期內可以恢復,可以出現猝然摔倒等表現。而這些症狀大多在頭部突然旋轉時或者屈伸時發生。此外,還有兩種以上壓迫同時存在的混合型頸椎病;食管受壓型頸椎病、後縱韌帶骨化等少見類型的頸椎病 以上來源: 預防頸椎病——— 從小做起,從枕頭做起 田偉主任說,目前沒有太好的辦法治療頸椎病,但隨著醫學的發展,將來會有很大突破進步。 對於一般頸椎病發病人群人來說,應該從小在發育階段有正常良好的運動,各種飲食要平衡,不要偏食。不愛運動又偏食的人骨髓本身的發育就會產生很大障礙,所以,應該從小多做運動,尤其多做戶外運動,讓整個骨骼系統多接觸陽光,對促進骨骼的發育有很好作用。另外,從小就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改變對頸椎不利的生活方式。比如不良的姿式,脖子經常處於一種狀態,躺著看書等增加脖子負擔的習慣一定要糾正。注意保護脖子,別做過激的運動,運動時要根據自己的情況,找好平衡,找好適合自己的角度。 商主任說,枕頭過高或過低對脖子也有很大的影響,因為頭頸具有正常的生理弧度,即頸脊柱輕度前凸。這種生理曲線不但保證了頸椎外在肌群的平衡,而且對保持椎管內的生理解剖狀態具有重要作用。枕頭過低,頭頸勢必過度後仰,前凸曲度加大,使椎體前方的肌肉和韌帶過度緊張,時間長了會出現疲勞,甚至引起慢性損傷,加速退行性變。所以枕頭過低同過高一樣都會對頸部肌肉、韌帶、關節囊、脊髓、神經根及椎體造成不利影響。習慣側卧者,枕頭高度以棘突中點至肩峰外側緣的距離為適宜,可以選擇用蕎麥皮或糠皮做的枕頭。 頸椎病的治療方法: (一)牽引 1. 適應證 頸椎牽引常作為神經根型、頸型和交感型頸椎病的首選療法。但脊髓型頸椎病脊髓受壓較明顯者和有明顯頸椎節段性不穩者不宜採用。 2. 頸椎牽引的方法 一般用頸枕牽引帶作頸椎牽引。 (1)姿位:體位可採取坐位或卧位,為了方便,多取穩當的靠坐位,使頸部自軀干縱軸向前前傾約10°-3O°,避免過伸。要求患者充分放鬆頸部、肩部及整個軀體肌肉。牽引姿位應使患者感覺舒適,如有不適即應酌情調整。在椎動脈型患者前傾角宜較小,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宜取幾近垂直姿位,忌前屈牽引。 (2)牽引重量與持續時間:常用的牽引重量差異很大,可自患者自身體重的1/10至1/5,多數用6-7kg,開始時用較小重量以利患者適應。每次牽引近結束時患者應有明顯的頸部受牽伸感覺,但無特殊不適,如這種感覺不明顯,重量應酌情增加。每次牽引持續時間通常為20-30分鍾。牽引重量與持續時間可作
2、頸椎病為什麼會全身浮腫?
頸椎病病因病機:中醫關於頸椎病的論述散見於「痹症」、「痿症」、「頭痛」、「眩暈」、「項筋急」、和頸肩痛"等疾病中.如《素問.逆調論》說:「骨痹,是人當攣節也.....人之肉苛者,雖近衣絮,猶尚苛也,是謂何疾?曰:榮氣虛,衛氣實也,榮氣虛則不仁,衛氣虛則不用,榮衛俱虛則不仁不用,肉如故也,人身與志不相者,曰死.「這里所描述的症症與脊髓型頸椎病相類似.總之,其病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認識: (1)痹症型: 1、年老體虛,腠理空虛,氣血衰少,筋骨失於濡養,風寒濕邪驟襲,痹阻經絡,氣滯血瘀,引起酸痛不仁症狀. 2、寒濕型:肝腎虧虛,筋骨衰退,此為本病的主要原因.腎藏精,主骨.肝藏血,主筋.隨著年紀的增長,人體臟氣衰退,筋骨虛寒,筋骨也會出現功能障礙,引起各種症狀. (2)眩暈型 1、肝陽上亢型:肝腎素虛,肝陽偏亢,肝風上擾,以致頭部脹痛眩暈,失眠. 2、氣血虧虛型:思慮過度,暗傷心脾,氣血不足,不能濡養於腦,故發眩暈,食少體倦等. 3、談濕中阻型:恣食甘肥,勞倦太過,傷於脾胃,或內傷7情,肝脾失調,脾失健運,以致聚濕生痰,痰濕中阻,清陽不升,濁陰不降,發為眩暈. (3)痿症型:肝腎久虛,督脈受損,瘀阻血脈,致諸陽失宣,筋骨痿弱,肢體痿廢. (4)落枕型中年以後體質漸弱,肝腎漸虧,如兼有氣血虧損或外傷,勞損等因素,則可致筋骨骨失養,風寒濕邪侵入,痹阻經絡,發為頸部疼痛不適. 西醫認為:頸椎病是一種常見的老年性疾病,隨著年齡增長,人體的椎間盤逐漸退變,出現纖維環彈力減退,椎間隙狹窄,椎體邊緣骨質增生,椎關節失穩,黃韌帶肥厚,變性,鉤突關節培生及小關節的繼發性改變.這和變化在活動范圍大、易於遭受外力損傷的下頸椎更容易發生,這些結構上的變化必然導致頸椎管或椎間孔的變形,狹窄、直接刺激,壓迫、或通過血影響血運使頸部的神經根、脊髓、椎動脈及交感神經發生功能或結構上的損害,並引起相應的臨床表現. 頸椎病的影響雖然很大,但中醫通過辨症論治是可以治療的,只要沒有手術指症的,建議用保守療法治療,可以服用頸腰骨康丸,頸復康沖劑,根痛平來治療.
3、頸椎脊髓水腫什麼意思
炎症病毒外傷都會導致脊髓水腫,脊髓水腫是炎症導致受損脊髓生質的彭脹,會導致脊髓髓鞘脫失失去脊髓的傳導作用而發性完全或不全截癱。
因對病情了解不夠,需助請詳細說明發病年齡,發病時間,發病准確部位,檢查結果(腦頸磁共震照片),現病情詳細症狀,曾做過的治療,越細越好,這對病情分析定性、評估及治療並康復方案的議定有很大的幫助。
4、頸椎病會導致水腫嗎?會導致哪些地方水腫了?
頸椎病一般情況下會引起頸椎部位的軟組織水腫不適的,主要是由於頸椎病在某種情況下很可能會引起血管異常,造成血液循環不良而引起水腫,可以試試採用按摩針灸推拿的方式改善。建議您少玩電腦,或長時間坐著學習,要每隔1-2小時起來活動下頸部,不需特殊治療,您只要通過體育鍛煉即可恢復。
5、頸椎水腫是什麼原因
不會吧?應該是說頸椎病急性期發生頸神經根水腫。
6、頸椎病出現了炎性水腫怎麼辦?
您好,頸椎病是由於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椎動脈受壓,出現頸肩背部酸困疼痛,單側或雙側手臂手指麻木,頭暈頭悶,惡心全身無力等一系列症狀的疾病。
7、頸部軟組織水腫怎樣治療?
確定是頸部軟組織積液而不是甲狀腺腫大?單純積液一般以觀察為主,有異樣時及時就診。而且對於積液處理非常簡單,讓專業的醫師或護士進行無菌穿刺就可以了。但我建議還是去醫院檢查下,是什麼炎症引起的這樣才好對症治療。希望對您有幫助。
8、頸椎浮腫是怎樣引起的
頸椎性浮腫是一種疑難頑症,是頸椎結構改變激壓鄰近的神經血管引起的浮腫,常伴頭痛眩暈、頸肩痛、肢體疼痛麻木乏力等頸椎病症狀。中醫屬「痹症」范疇,該病教材及雜志提及甚少,臨床醫生對該病缺乏認識,往往誤診誤治,長期對症治療無效、、 中葯治療:方葯身痛逐瘀湯:秦艽5g,羌活5g,川芎15g,桃仁10g,紅花10g,沒葯5g,五靈脂8g,牛膝10g,當歸10g,香附5g,甘草5g。方解:秦艽、羌活祛風濕,川芎、桃仁、紅花、沒葯、五靈脂、牛膝活血化瘀是主葯,配當歸和血,使祛瘀不傷血,香附舒肝理氣,甘草協調諸葯是輔葯。此外,頸肩痛重者加葛根10g,羌活10g,靈仙10g;頭身緊束感者加楝子、小茴香;氣血不足者加黃芪10g,熟地10g;陽虛者加肉桂10g,鹿角膠10g;肢體麻木者加木瓜10g,雞血藤10g。上葯每日1劑,水煎服5天為1個療程。配合堅持抬頭挺胸不勾頭、頭後伸縮頸活動、仰卧枕頸部、不枕頭部;以恢復頸椎生理曲度及頸椎按摩、頸椎間盤突出復位、糾正錯位、、
9、頸椎病會引起面部浮腫嗎?
頸椎病屬於慢性積累型疾病,主要是長期不良習慣引起的。。。
10、頸椎痛水腫怎麼緩解 為什麼會得頸椎病
頸椎痛水腫是因為頸椎錯位擠壓著血管造成血液循環不暢所以必然出現水腫。緩解方法是做頸椎復位幾天就可以吸收了。為什麼會得頸椎病?主要是平時姿勢不正確而生活出來的頸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