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半夜突然心跳加速,胸悶是頸椎病引起的嗎
有關系。
心臟神經官能症,也稱心血管神經官能症,是由於中樞神經功能失調,影響植物神經功能造成心血管功能紊亂所產生的一種綜合症。心臟神經官能症與冠心病的症狀極其相似,常常會被誤診為冠心病。
據刁文鯧教授介紹,大家都知道冠心病,主要是冠狀動脈血管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而引起血管腔狹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最後導致心肌梗,致人死亡。但是,還有一種病,和冠心病症狀一樣,比如胸悶氣短、憋得慌、心慌、心悸、心律失常,尤其左前胸有刺痛。
但是這些患者冠狀動脈檢測造影沒有發現器質性病變,這些疾病統統劃歸為心臟神經官能症。「神經官能症發作比較急,比如出現突然間冠狀動脈痙攣,心肌就會受損,血液輸不出去,就會發生心肌梗塞。」
刁文鯧認為,神經官能症的病因,與脊椎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心臟神經官能症,它的病因都在脊椎上。因此,心臟神經官能症屬於脊椎病的范圍,屬於脊椎病的症狀之一。頸椎和胸椎分出來六根神經,通往心臟的各個部位,這兩個地方的神經一旦受到刺激,就會影響到心臟的機能。「比如說你刺激到心動過速的神經,就會出現心動過速;刺激到胸悶氣短的神經,就會胸悶氣短。或者,刺激到前胸刺痛這個神經,就會前胸刺痛。這些症狀,甚至房顫、間歇,都和頸椎、胸椎有關系。」
2009年7月18日,由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北京市衛生局、中國醫葯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中國民間中醫醫葯研究開發協會共同舉辦的「中醫刁氏正脊」治療「眩暈心臟神經官能症」市級科研項目啟動儀式暨發展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此項科研課題是在北京市中醫管理局立項的中西醫結合進行臨床研究的項目,這是北京市中醫管理局首次支持民間中醫臨床適宜技術進行課題研究。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挖掘民間特色技術惠及於民。
2、我這該如何治療,頸椎里和肩膀的筋,疼痛進一個月了,每天半夜都會疼
主要是保暖加中醫活血理療長期的
3、我睡不實 半夜三更總醒 一醒就半天睡不著 而且頸椎也疼
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時間,避免勞累,不要經常熬夜。
建議您用一下酸棗仁湯,養血安神,清熱除煩,對您的情況會有一定的改善。
祝您健康
4、最近晚上睡覺到後半夜總是後背疼痛。脊椎中上部,肩膀下面。一般都是在凌晨4點-6點左右
我也是這樣的,4點左右開始痛,看中醫說是經絡有點發炎,吃了幾副中葯,效果也不是很好。
5、半夜睡覺現在總是睡一半就醒了是怎麼回事,好像都習慣了,感覺脖子頸椎,還有點疼,請問各大神怎麼是什麼
頸椎有問題,少玩手機,不要長時間保持一個動作,晚上睡覺枕頭不要墊得太高,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加強戶外運動,有空常按摩按摩頸椎部,不然就成了職業頸椎病了
6、後半夜脊椎疼,白天沒事
我想,應該是職業病,我也是學計算機的,我就是肩周炎,腰和胸椎,頸椎都或多或少有問題。
你自己查一下,你現在的證狀吧,我把內容發給你。
脊椎 對應身體的部位和區域 可能產生的症狀
第一頸椎(C1) 頭部血液供應,腦垂體,頭發,臉部骨骼,大腦,內耳及中耳,交感神經系統 頭痛,神經質,失眠,頭部發冷,高血壓,偏頭疼,神經崩漬,健忘,慢性疲勞症,眩暈,眼花,面癱,低熱。
第二頸椎(C2) 雙耳,視神經,聽覺神經,額竇,乳突,舌,前額。 額竇炎,過敏,耳鳴,耳周邊疼痛,眩暈,視力下降,斜視,耳聾,偏頭痛,胸悶,心動過速,排尿異常,高血壓,失眠,面癱。
第三頸椎(C3) 臉頰,外耳,面部骨骼,牙,三叉神經。 三叉神經痛,神經炎,痤瘡,粉刺,濕疹,咽喉部異物感,胸悶,頸痛,牙痛,甲亢,低熱。
第四頸椎(C4) 鼻,唇,嘴,耳咽。 花粉熱,流鼻涕,失聰,扁桃體腫大同,咽喉異物感,胸悶,肩痛,牙疼,打呃,三叉神經痛,甲亢,耳聾。
第五頸椎(C5) 聲帶,腺體,咽。 咽喉炎,聲音嘶啞,咽喉疼痛或炎症樣感覺,眩暈,視力下降,心動過速或過緩,上臂疼或下肢癱軟,過敏性鼻炎,神經衰弱。
第六頸椎(C6) 頸部肌肉,肩,扁桃腺。 斜頸,上肢疼痛,扁桃腺炎,慢性咳嗽,假膜性喉炎,低血壓,心律失常,上肢外側麻痛。
第七頸椎(C7) 甲狀腺,肩關節,肘關節。 滑膜炎,畏寒,甲狀腺疾病,低血壓,心律失常,上肢後側,尺側麻痛。
第一胸椎(T1) 前臂,包括:手,腕及手指,食管,氣管。 哮喘,咳嗽,呼吸困難,呼吸急促,手及前臂疼痛,上臂後側痛,肩胛部痛,左上胸痛,心慌,心悸。
第二胸椎(T2) 心,包括瓣膜及心包,冠狀動脈。 心臟和胸部疾病,上臂後側痛,氣喘,咳嗽,左上胸痛,心慌,心悸。
第三胸椎(T3) 肺,支氣管,胸膜,胸廓,乳房。 支氣管炎,胸膜炎,肺炎,鼻塞,流感,上臂後側痛,肩胛部痛,心慌,心悸,胸悶,胸痛。
第四胸椎(T4) 膽囊,膽總管。 膽囊疾病,黃疸,膽結石,胸壁痛,氣喘,打呃,乳房痛。
第五胸椎(T5) 肝,腹腔神經叢,總循環系統。 肝疾病,發熱,血壓異常,循環衰竭,關節炎,胸壁痛,打呃,乳房痛。
第六胸椎(T6) 胃。 胃部疾痛,包括胃痙攣,消化不良,胃灼熱,胃痛,肝區痛,上腹脹,肋間痛,膽石症。
第七胸椎(T7) 胰腺,十二指腸。 漬瘍,胃炎,胃脘痛,肝區痛,肋間痛,膽囊炎,膽石症。
第八胸椎(T8) 脾。 抵抗力下降,胃脘痛,肝區痛,肋間痛,膽囊炎,膽石症。
第九胸椎(T9) 腎上腺。 過敏,麻疹,胃脘痛,肝區痛,上腹脹痛,子宮頸炎,糖尿病。
第十胸椎(T10) 腎。 腎臟疾病,動脈硬化,慢性疲勞症,腎炎,腹脹,肝區痛,卵巢炎,糖尿病,睾丸炎,子宮頸炎。
第十一胸椎(T11) 腎,輸尿管。 皮膚粉刺,丘疹樣改變,濕疹,癤子,胃脘痛,肝區痛,胰腺炎,糖尿病,腎區痛,排尿異常,尿路結石。
第十二胸椎(T12) 小腸,淋巴循環系統。 風濕痛,腹脹痛,不育症,胃脘痛,肝區痛,胰腺炎,糖尿病,腎區痛,排尿異常,尿路結石,腎炎,腎結石,腹瀉。
第一腰椎(L1) 大腸,腹股溝環。 便秘,結腸炎,痢疾,腹瀉,肛裂,疝氣,胃脘痛,肝區痛,胰腺炎,糖尿病,腎區病,排尿異常,尿路結石,大腿前側痛。
第二腰椎(L2) 闌尾,腹,大腿。 痛經,呼吸困難,靜脈曲張,胃脘痛,肝區痛,胰腺炎,糖尿病,腎區痛,排尿異常,尿路結石,腹脹,便秘,下肢前側麻痛。
第三腰椎(L3) 性器官,子宮,膀胱,膝。 排尿困難,痛經, 月經紊亂,流產,尿床,性功能障礙,生活習慣改變,膝關節痛,兩側腰痛,腹痛。
第四腰椎(L4) 前列腺,下背部肌肉,坐骨神經。 坐骨神經痛,腰痛,尿頻,尿急,排尿困難,尿痛,背痛,腹痛,大腿外側麻痛。
第五腰椎(L5) 小腿,踝,足。 下肢血液循環降低,踝部腫脹,腳踝無力或疼痛,足冷,大腿無力,腿抽搐,下肢後側麻痛,下腹痛,遺精,月經不調,性功能障礙。
骶椎 股骨,臂部。 骶骨關節痛,脊椎側彎。
尾椎 直腸,肛門。 痔瘡,瘙癢症,坐下時脊椎疼痛,排尿困難,子宮頸炎,前列腺炎,性功能障礙。
7、睡覺睡到半夜手總是麻,是勁椎病引起的嗎
這個要具體去醫院檢查以後才知道,也可能是因為頸椎病引起的
1、上肢神經卡壓:一是拇、食、中指的麻木疼痛,常有夜間麻醒史,醒後活動可好轉。嚴重者可伴有手部肌肉萎縮,影響手的精細動作,這是因為正中神經在腕部受到壓迫,即所謂的「腕管綜合症」;二是環、小指的麻木疼痛,也可有夜間麻醒史,嚴重者伴有肌萎縮,環、小指的屈指力下降,影響精細運用。這是因為神經在肘部受到卡壓,即所謂的「肘管綜合症」。
2、頸椎病:引起手麻最常見的疾病就是頸椎病,它是中老年人好發的疾病之一。當人步入中年以後,一些器官往往會發生退行性變,當頸椎間盤發生退行性以後,往往會導致頸椎間盤突出或是關節突發生增生或肥大,這些突出的頸椎間盤或增生的關節突一旦壓迫鄰近的頸神經根時,便出現了頸椎病。頸椎病除了有手指麻木、感覺異常以外,還伴隨其它症狀,如:頸肩部骨肉酸痛,上肢有放射痛或活動障礙等。確診頸椎病並不困難,只要照一張X光片就可以了。另外還有一種檢查頸椎病的簡單方法,一個人托患側頭部,一手握患側上肢,將其外展90°,兩手同時向反方向推拉,有放射痛或麻木者可初步確診為頸椎病。
3、中風:引起手麻的另一常見疾病便是中風。《衛生寶鑒·中風門》曾說:「凡人初覺大指、次指麻木不仁或不用者,三年之內有中風之疾。」須預防之:宜慎起居,節飲食,遠房幃,闊情志。雖然手指麻木不一定會發生中風,但對於年齡在40歲以上的中年人來說,如果經常出現頭痛、眩暈、頭重腳輕、肢體麻木、舌頭發脹等症狀,且患者平時又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腦動脈硬化等疾病時,應多加以注意,警惕中風的發生。
4、更年期綜合症:進入更年期的婦女有時候也有手麻的現象,但是並不明顯,隨著更年期的結束,手麻現象就會隨之消失。
總之,手麻症狀的確診,還需參考頸椎片、肌電圖等輔助檢查才能明確論斷。一旦確診,如若症狀尚輕,則經正規的非手術治療,均可有不同程度好轉,如若症狀明顯,並出現手內肌明顯萎縮,則應及時採取手術治療,阻止病情發展,以免造成手內在肌不可逆的嚴重萎縮,導致手的功能嚴重障礙。
8、半夜三點醒來,頸椎痛,背痛有什麼方法治療
朋友你好,這種情況考慮是頸椎病和腰椎病引起,建議積極對症治療症狀可以改善。希望我的回復對你有所幫助。
9、我25歲了,感覺好像有頸椎病,每天晚上睡覺到半夜的時候頸部就有點痛,好像有十幾二十天了,這是不是頸
這個年齡差不多都會有頸椎病,只是分嚴重不嚴重。自己注意就好了,睡覺盡量用低枕頭,擺好睡姿,多給自己按摩按摩緊追,多做做頭部大幅度擺動運動,多跑跑步,自然而然就會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