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肌腱 > 老人肌腱炎

老人肌腱炎

發布時間:2020-04-25 07:46:54

1、肌腱炎用扶他林。是最好的選擇嗎?

其實肌腱炎常由同zd一部位的重復動作產生疲勞和壓迫而引起,緊張持久的工作姿勢、挫傷、扭傷也可導致肌腱炎。扶他林只能暫時的緩解疼痛症狀回,而Rx08可對肌腱炎在幾分鍾內開始發揮作用,舒緩疼痛,阻止惡化並逐步消答除炎症,如果堅持使用可達到根治肌腱炎的效果了。

2、肌腱炎的飲食禁忌有哪些

肌腱炎大多數發生在中老年人身上,通常是因為同一關節受同一動作的反復壓迫,導致肌腱疲勞損傷。 肌腱炎的注意事項需要注意平時的飲食注意。 宜多吃木瓜、海帶、大蒜、蘑菇、胡蘿卜、綠豆、黑木耳、豬血、菠菜、韭菜、南瓜、蔥、椰菜、菜椒

3、肌腱炎如何減輕

病因大多不明。多數病人為中年和老年人,由於肌腱血液供應不良和反復遭受輕微外傷常導來致較大損傷。反復或劇烈外傷(不完全斷裂),勞損,過勞(由於不適應)源運動等,為最常見的可能致病原因。常見患處有手腕、手指、肩部等位置。女知性及糖尿病患者會較易患上這病。病人會感到關節疼痛,晨僵,通常關節晨僵的感覺在起床後最為明顯,而症狀並不會隨著活道動頻繁而明顯緩解。受影響的關節腫脹,甚至彈響,關節活動障礙。

4、中老年人出現肩痛就是肩周炎嗎?

引起肩膀疼痛的疾病除了肩周炎以外,還有肩袖損來傷、盂唇損傷、腱鞘炎、鈣化性肌腱炎、關節炎頸椎病等等,不同疾病的治療方法是不同的,醫源生需要根據病人的症狀、查體,必要時需進行X片、CT、磁共振等檢查,才能給出診斷和治療方案。因此,如果中老年人出現肩痛持續不愈,還是應該去醫院就診,得到正規的診治。

5、肱二頭肌肌腱炎

肱二頭肌腱的作用包括:屈肘,前臂旋後,下壓肱骨頭,屈曲肩關節。肱二頭肌腱炎是最常見的肩關節疼痛原因之一。肱二頭肌在肩部分為兩個腱:長頭和短頭。長頭腱越過肱骨頭上方,附著在肩盂上,是最容易引起症狀的部位,特別在老年人和上肢應用較多的運動員(游泳、劃艇、投擲、高爾夫和舉重等)中比較常見。
除了孤立性肱二頭肌腱炎外,必須治療並存的肩關節疾病,否則療效不佳。康復治療需在醫師指導下進行。

理療:1)冰敷,冰敷可緩解疼痛,減少滲出;

2)體外沖擊波治療;

3)超聲波治療。

運動療法:1)改善關節活動度;

2)緩解疼痛;

3)增強肌力,加強肩關節穩定性。

6、肌腱炎濕熱敷的中草葯怎樣煎煮

您好,要看是什麼原因引起的腱鞘炎,引起腱鞘炎的原因多種多樣,有運動過度,骨性異常,肌腱結構異常,如果單純性的是因為過度運動引起的,一般來說適當的制動,同時加以熱敷,千若軒外塗,一般會好的!最常見的就是帶孩子的老年人主訴自己手腕外側疼痛,這就是腱鞘炎的一種,等孩子大了,不需要他們抱了,慢慢自己就會好。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7、老年人肩周炎用什麼葯療效好?

狹義的肩周炎也就是所謂的凍結肩。凍結肩因具有肩肱關節各方向上的主動運動和被動運動明顯受限,並伴有肩部疼痛的特點而被形象命名。一、肩周炎的誘發因素有 :(1)制動 肩關節的活動減少,尤其是上肢長期靠在身旁,垂於體側,被認為是肩周炎最主要的誘發因素。制動一般發生在外傷或手術以後。不僅肩部或上臂骨折,外傷後過久地不適當制動可造成肩周炎,而且有時甚至因為前臂,腕部骨折後應用頸腕吊帶懸吊,或是胸部石膏固定等原因減少了肩關節的活動也可造成肩周炎。此外,由於心臟手術,胸外科手術,女性乳腺癌切除術,有時甚至肝膽外科手術也可引起同側肩關節的肩周炎。這種手術以後引發的肩周炎,可能與術後疼痛,肩部活動減少有關。(2)肩關節內在病變 肩關節本身變性性疾病,尤其是局部軟組織退行性改變,可由於疼痛限制肩關節運動造成肩周炎。最常見導致肩周炎的軟組織退行性疾病是肌腱炎和腱鞘炎,其次是撞擊綜合征和肩峰下損害。這些疾病可因為進一步開成肌健、肩袖、滑囊、關節囊的損害、粘連,攣縮等病理改變而導致肩周炎的發生,此外,肩部的損傷有時甚至是微小的損傷,也極有可能成為肩周炎的起因。(3)鄰近部位的疾病 常見的鄰近部位病變為頸椎疾患。有相當多的研究結果表明,有頸椎疾患的病人發生肩周炎的可能性極大地增加,而且肩周炎病人也常伴有同側頸椎側屈和旋轉功能的明顯下降,頸椎疾患誘發肩周炎的原因也是不太清楚,可能原因是由於脊神經根受刺激後肩臂部疼痛或肌肉痙攣造成的肩部活動減少,或頸椎疾患的神經系統功能失調,特別是自主神經受累所造成,因此,在鑒別診斷或判明是否由頸椎疾患導致的肩周炎時要慎重。其它鄰近部位的疾病還包括心臟病,肺部結核,膈下疾病等。(4)神經系統疾病 有較多的臨床觀察結果表明,患偏癱,神經麻痹等神經系統疾病的病人肩周炎發生率較高。這可能與肌肉力量降低,運動減少有關,如帕金森病病人肩周炎的發生率高達12.7%,高發的原因明顯地與運動減少有關。(5)內分泌系統疾病 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或甲狀腺功能減退等內分泌系統疾病也與肩周炎關系密切,尤其是糖尿病病人,他們合並肩周炎的發生率可達10%-20%。因此內分泌功能紊亂也可能是肩周炎的誘發因素之一。(6)免疫功能方面的改變 肩周炎的發生的免疫機制雖然不太清楚,但似乎可能與岡上肌肌腱等肌腱組織退行性改變誘發的自身免疫反應有關。老年人易患肩周炎和在肩周炎治療過程中注射腎上腺糖皮質激素的治療方法等現象都支持與免疫有關的論點。一般來說,50歲以後岡上肌肌健等部位明顯變薄,磨損,肌腱止點處的血管供養貧乏區發生局灶性壞死,而該區在外展時常與肩峰下反復撞擊。因此,十分容易遭受損害而產生炎症。局部的非細菌性炎證可產生異物型細胞免疫反應,並逐漸擴展至肩袖其它部位和關節囊,引起彌漫性的關節囊炎。此外,部分肩周炎病人的人類白細胞相關抗原HLA-B27陽性率、1gA、C反應蛋白和免疫復合物水平等免疫指標也相對較高,這些都可能與肩關節周圍軟組織損傷後纖維變性造成的自身免疫反應有關。(7)姿勢失調 相當多的肩周炎病人發生於手工作業,伏案久坐等具有良姿勢的職業,而且過度胸椎後突(駝背)的病人明顯地容易患肩周炎。這可能由於長期的不良姿勢或姿勢失調造成了肩胛骨的傾斜,肩峰和肱骨也因不正常的應力而發生位置改變,逐漸形成肩袖損傷,潛在地導致肩周炎。 (8)心理因素 抑鬱、冷漠和感情城市抑等心理因素也與肩周炎的發生有一定關系。相當一部分肩周炎病人可有情緒不穩及精神創傷史。或有因長期患病,社會經濟壓力圈套而心情郁悶的情況。他們對痛覺比較敏感,即痛閾較低的人往往容易患肩周炎。可能的原因是一旦肩痛和炎症發生後,這些人往往因為對疼痛過於敏感而較難恢復運動功能。雖然肩周炎的誘因是多種多樣的,但這些眾多的誘因卻共同地造成了肩關節軟組織輕度的非特異的炎性變化,由此提示,肩周炎的病因可能是多因素的。因此,在肩周炎的治療和預防過程中應根據其誘發因素加以區別對待。二、肩周炎的治療:肩周炎的治療應以保守治療為主。一般而言,若診斷及時,治療得當,可使病程縮短,運動功能及早恢復。(1)在肩周炎早期 即疼痛期,病人的疼痛症狀較重。而功能障礙則往往是由於疼痛造成的肌肉痙攣所致,所以治療主要是以解除疼痛,預防關節功能障礙為目的,緩解疼痛可採用吊帶制動的方法,使肩關節得以充分休息;或休用封閉療法,在局部壓痛最為明顯處,注射強的松龍,或用間動電療法,溫熱敷,冷敷等物理治療方法解除疼痛,必要時可內服消炎鎮痛類葯物,外塗解痙鎮痛酊劑等外用葯物,在急性期,一般不宜過早採用推拿,按摩方法,以防疼痛症狀加重,使病程延長。一般可自我採取一些主動運動練習,保持肩關節活動度,在急性期限過後方可推拿,按摩,以達到改善血液循環,促進局部炎症消退的目的。(2)在肩周炎的凍結期 關節功能障礙是其主要問題,疼痛往往由關節運動障礙所引起。治療重點以恢復關節運動功能為目的。採用的治療手段可以用理療,西式手法,推拿,按摩,醫療體育等多種措施,以達到解除粘連,擴大肩關節運動范圍,恢復正常關節活動功能的目的。針對功能障礙的症狀,嚴重的肩周炎病人必要時可採用麻醉下大推拿的方法,撕開粘連。在這一階段,應堅持肩關節的功能鍛煉。除了被動運動之外,病人應積極主動地配合,開展主動運動的功能訓練,主動運動是整個治療過程中極為重要的一環。(3)在恢復期 以消除殘余症狀為主,主要以繼續加強功能鍛煉為原則,增強肌肉力量,恢復在先期已發生廢物性萎縮的肩胛帶肌肉,恢復三角肌等肌肉的正常彈性和收縮功能,以達到全面康復和預防復發的目的。除了針對不同病程採取不同的治療措施外,還應針對病情的嚴重程度考慮治療措施。在這一點上,國外觀點認為,可根據被動運動試驗中因疼痛而造成的運動局限和終未感覺來判定其嚴重程度並指導治療。

8、腳後跟很痛,具體情況如下。上網了解了下懷疑是肌腱炎,已經快半個月了,望相關高手幫忙,萬分感謝!

從西醫理論來講足跟痛的病因基本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一、跟骨骨刺:多見於老年患者,當有足跟痛時,經過拍攝X光片,可以發現跟骨結節處有大小不一的骨刺形成。但是,臨床上發現骨刺不是導致疼痛的直接原因,只是隆起的骨刺,更容易使局部組織受到摩擦、勞損,產生無菌性炎症,其足跟疼痛的程度與局部炎症反應的輕重有關,而與骨刺大小無直接關系。
二、足底跖腱膜炎:足底跖腱膜是足底維持正常足弓、緩沖震盪、加強彈跳力作用的腱性組織。長時間的行走、過度的負重,都會引起跖腱膜的勞損,導致局部無菌性炎症,而出現疼痛症狀。
三、足底脂肪墊萎縮:老年人的足跟痛較為復雜,除了以上兩種可能的原因外,還有老年人本身的足底脂肪墊萎縮,其緩沖震盪、防止摩擦的作用減弱,使局部更容易受到損傷而出現疼痛。
臨床上怎樣來區分是哪種原因造成的足跟痛呢?一般來講,除了藉助於相應的輔助檢查如X光片外,主要由專業的足科醫師,經過臨床查體,基本可以明確診斷。也可以應用治療性手段來區分,例如老年人由於足底脂肪墊萎縮引起的足跟痛,當應用局部封閉治療時,是沒有療效的。

什麼方法可以有效地治療足跟痛?
1、盡量避免穿戴一些軟的、薄底的布鞋;
2、在足跟部應用厚的軟墊保護,也可以應用中空的跟痛墊來空置骨刺部位,以減輕局部摩擦、損傷。
3、經常做腳底蹬踏動作,增強跖腱膜的張力,加強其抗勞損的能力,減輕局部炎症。
4、溫水泡腳,有條件時輔以理療,可以減輕局部炎症,緩解疼痛。
5、當有持續性疼痛時,應該口服一些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葯物治療。如果疼痛劇烈,嚴重影響行走時,局部封閉治療是療效最快的治療方法。
6、目前國際上最流行的矯正鞋墊,可以緩解跖腱膜的張力,減輕勞損,減輕局部炎症,而使疼痛緩解。這種足墊外觀上有一定隆起,放在腳下,主要起到提高,支持足內側縱弓作用;同時可以穩定足橫弓;由於與足底吻合,與足底貼附性好,就可以很好地起到足部力量均勻分布的作用;又有韌性,可以起到緩沖減震作用;改善下肢負重力線,使下肢受力更加均勻、對稱,對預防足跟痛,扁平足,前足痛性胼體及早期膝,腰背疼痛的人可起到很好治療作用。這種治療方法在歐美非常流行,並且認為是目前最好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9、70多歲的老年人身上關節疼痛,特別是手指關節疼痛是怎麼回事啊?

1、避免在潮濕處睡卧,不要汗出當風,不要在出汗後,即洗涼水浴或洗腳,以防風、濕、寒三邪氣對膝關節的侵害。膝關節不過於勞累或負荷過重。

2、早期患者最關鍵的治療是穩定關節,堅持做雙則股四肌等收縮的靜力訓練,即取卧或坐姿,雙下肢伸直,用力綳緊大腿前方肌肉群,持續10~20秒,放鬆5~10秒;重復20~30遍;每日4~5次。做三周有效。每日堅持0.5~1小時步行,自我按摩雙腿。

3、關節腫脹、疼痛加重時應休息。避免深蹲、負重,上下樓梯等活動,同時請醫生配合理療和葯物治療。症狀好轉後停葯,堅持以上訓練為主。

跟據你說的情況,這是骨關節炎,不是風濕更不是類風濕。所以不會累及心臟。
骨關節炎的症狀:主要是疼痛,初期輕微鈍痛,並不嚴重,以後逐步加劇。活動多時疼痛加劇,休息後好轉。有的患者在靜止或晨起時感到疼痛,稍微活動後減輕,稱之為「休息痛」。如果活動過量時,音關節面摩擦也可產生疼痛。疼痛有時與天氣變化、潮濕受涼等因素有關。多見於中老年人。
至於風濕和類風濕,你可以查下資料,這里就不多說了

骨質增生在醫學上稱為骨性關節炎又稱肥大性關節炎或退化性關節炎,主要是由於機械應力分布失衡或負載過度引起軟骨磨損所致。人的關節軟骨每天都承受著各種活動引起的機械力,人到中年後肌肉功能逐漸減退,容易導致關節損傷,軟骨破壞,引起骨性關節炎。所以骨性關節炎在中老年人中很常見。有人報告在45歲以上中老年人中其發病率約為40—50%,是老年人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嚴重影響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骨質增生是一種慢性、進展性關節病變,主要累及手的近節和末節指間關節、脊柱和髖、膝、踝關節等,以關節疼痛、變性和活動受限為特點。關節活動尤其是負重時疼痛加劇,休息後減輕或緩解。有時在持物或做開瓶蓋動作時出現手指關節疼痛,可能是由於手的骨性關節引起,行走後髖部疼痛,休息後減輕可能是髖關節骨性關節造成。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主要表現是上下樓梯時出現膝關節疼痛。步行一定距離後引起疼痛而跛行,可能是由於腰椎骨質增生導致腰椎管狹窄。
那麼骨性關節炎應如何治療?目前世界上多應用非甾體類(NSAIDS)葯物進行治療,常見的有雙氯芬酸納、布洛芬、消炎痛等。而全球處方量第一的非甾體葯物是扶他林(雙氯芬酸納制劑),它通過對環氧化酶和脂氧化酶的雙重抑製作用,產生抗炎鎮痛作用,並且對關節軟骨無損傷,由於它較好的療效和良好的安全耐受性而被廣泛應用。
骨質增生是一種全身性的病變,可累及許多部位並產生許多不同的症狀和表現,因此,當出現問題時應及時求助於正規醫院,以便能得到及時的診斷治療。由於骨關節病的病因復雜,晚期治療辦法有限,因此提倡早期預防和治療。

骨質增生、骨關節炎與骨質疏鬆是怎麼回事?
骨質增生是骨骼的一種狀態,表現為骨骼生長、發育及其完成功能的過程中,某些部分失去正常的形態,骨質增生的形式多種多樣,因所在部位不同而有其各自的特點,如膝關節的骨質增生常被稱為「骨刺」,可見關節內游離體和軟骨增生;脊椎骨的骨質增生主要表現為椎體的「唇樣」改變,壓迫神經,產生肢體感覺異常和運動異常。
骨關節炎也稱為骨關節病、退行性關節炎、變性性關節炎、增生性骨關節炎、肥大性骨關節炎,均指一種病。是老年人常見的一種骨關節損害。主要表現為關節疼痛、腫脹、彈響、絞鎖、關節內游離體、關節囊及韌帶的韌化骨化、關節軟骨的破壞以及關節部位骨質疏鬆和骨質增生等現象。
骨質疏鬆是全身骨質減少的一種現象,主要表現為骨骼中基質的含量明顯減少,而骨骼中礦物質(主要是鈣、磷)的成分基本正常。也就是說,骨質疏鬆時,骨骼中蛋白質等有機類物質及水分的含量減少而鈣、磷等礦物質含量相對保持在正常水平。由於骨基質在鈣、磷等礦物質之間起支持和連接作用,所以如果骨基質減少,則礦物質之間的間隙就增大,表現為骨質疏鬆。隨著骨質疏鬆的進展,骨骼中鈣、磷等礦物質也會不斷丟失及減少,從而造成骨骼中骨基質和礦物質都減少的現象。

骨質增生與哪些因素有關?
骨關節的致病因素不是單一的,膠原蛋白、蛋白多糖、軟骨細胞、軟骨、滑膜等的變化,均可影響其他成份,因此關節軟骨退行性變的發病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
(1)增齡:增齡是骨關節炎發病最強的危險因素。據屍檢資料顯示,從20歲開始約5%的人關節就有退行性改變,40歲時,幾乎90%的負重關節都有或多或少的骨質增生改變。張乃錚教授等人對北京郊區2063名成人進行膝骨關節炎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16~30歲、31~40歲、 41~50歲、51~60歲、大於60歲年齡組有膝痛者中,骨贅陽性率分別為10.6%、14.8%、29 .1%、5 1.8%、78.5%,隨年齡增長而陽性率增高。
(2)性別:從張乃錚教授等人的資料分析在50歲以前女性比男性的發病率高2倍,但50歲以後兩性之間基本相等。
(3)職業:骨質增生與職業有關。長期反復使用某些關節,可引起這些關節患病率的增加。如鑄造工的肘、肩關節,礦工的脊柱和膝關節,裝卸工的膝踝關節,駕駛員的肩關節,修理工和紡織工的腕關節,芭蕾舞演員的跖趾關節,長期從事刺綉、打字、伏案工作者的頸椎關節,較長時間站位工作如紡織女工、營業員、迎賓小姐、儀仗隊員的跟骨。以上這些部位因長期反復做某一個動作,使該關節經常受到磨損而引起骨質增生。1994年《風濕病年鑒》中指出,通過對年齡在50歲以上患有骨關節炎的109名男女病人與218名無骨關節炎的人相比較,發現每日蹲位或跪位超過30分鍾或每日爬樓梯超過10層的人有明顯的膝關節骨質增生高發病率。
(4)種族遺傳因素:英國人發病率最高而西非人最低,白種人比黑種人發病率高;伴有Heber den結節的骨關節炎婦女,她們的母親和姐妹患本病者分別為普通人群的2~3倍。並且骨關節炎病人的HLA-A1、HLA-B8 的檢出率增高。
(5)體質因素:體重增加使本來已遭磨損的退化的關節再加上重荷,當然就更容易破壞,所以骨質增生多發生於負重較大的髖、膝、跟骨、腰椎等部位。另外由於關節疼痛,患者不自覺地限制了活動而使體重增加,相互影響又加重了關節病變。美國《今日關節炎》發表一份研究資料指出:通過跟蹤觀察30~46歲的1178名男性,發現超過標准體重20磅的人發生骨關節炎的可能性比正常體重者多3.5倍的機會。發生部位多是髖、膝關節。
(6)姿勢不良:如長期伏案工作者、睡眠姿勢不良、枕頭不合適者頸椎骨質增生的發病率特別高。這是由於椎旁肌肉韌帶及關節的平衡失調,張力大的一側易造成不同程度的勞損,並由於頸椎的部分肌肉呈持續緊張狀態,久之這些肌肉發生靜力性損傷,進而使頸椎發生退行性改變而引起骨質增生。也與頸椎關節長期受力不均,使壓力(應力)集中於關節內的某處造成應力過度而損傷關節。
(7)骨內靜脈瘀滯及骨內高壓:以骨內靜脈瘀滯為特徵的骨血流動力異常及由此所致的骨內高壓,使動靜脈壓差縮小、營養血管的血流減少、營養障礙可引起骨小梁壞死,骨細胞壞死可能是誘發關節炎的原因之一。

患者應該怎樣正確對待骨質增生?
在臨床工作中常可看到一些中老年人在健康普查時發現腰椎、膝關節等部位有骨質增生就憂心忡忡,認為骨質增生是不治之症,可以引起癱瘓。實際上骨質增生患者一般不引起功能殘廢,有少數患者終身無症狀,大多數患者症狀局限於關節,表現為疼痛、變形、活動功能受限等一系列症狀體征;只有極少患者因增生的骨質壓迫神經和椎動脈會引起相應肢體的疼痛、感覺障礙和腦缺血症狀;如果處理及時有效,這些症狀都會得到控制。骨質增生患者應該如何正確對待呢?
(1)骨質增生是人體衰老的自然現象:人體隨年齡的齔ぃ

與老人肌腱炎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