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麼是肌腱什麼是肌肉兩者有什麼區別
肌腱和肌肉的區別如下:
1、組織結構不同
肌腱為肌肉末端的結締組織纖維索,肌肉藉此附著於骨骼或其它結構。肌腱較肌肉堅韌而體積小,它的擴張強度為611~1265公斤/平方厘米,肌腱主要由平行的膠原纖維束構成,沒有收縮能力。它的表麵包有結締組織膜,
膠原纖維之間有少量結締組織相連接。雖然構成肌腱的膠原纖維束彼此是平行的,但每個膠原纖維束都是互相交織的,所以肌纖維的拉力傳布到整個肌腱而不是單根腱束。
肌肉按結構和功能的不同又可分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三種,按形態又可分為長肌、短肌、闊肌和輪匝肌。平滑肌主要構成內臟和血管,具有收縮緩慢、持久、不易疲勞等特點,心肌構成心壁,兩者都不隨人的意志收縮,
故稱不隨意肌。骨骼肌分布於頭、頸、軀乾和四肢,通常附著於骨,骨骼肌收縮迅速、有力、容易疲勞,可隨人的意志舒縮,故稱隨意肌。骨骼肌在顯微鏡下觀察呈橫紋狀,故又稱橫紋肌。
2、作用不同
肌肉收縮牽引骨骼而產生關節的運動,其作用猶如杠桿裝置,平衡身體運動,支點在重點和力點之間,如寰枕關節進行的仰頭和低頭運動。省力杠桿運動,其重點位於支點和力點之間,減少身體受力,
如起步抬足跟時踝關節的運動。速度杠桿運動,其力點位於重點和支點之間,如舉起重物時肘關節的運動。
肌腱是肌腹兩端的索狀或膜狀緻密結締組織,便於肌肉附著和固定。一塊肌肉的肌腱分附在兩塊或兩塊以上的不同骨上,肌腱的牽引作用才能使肌肉的收縮帶動不同骨的運動。
3、伸縮性不同
肌腱位於肌腹的兩端,由緻密結締組織構成。在四肢多呈索狀,在軀干多呈薄板狀,又稱腱膜。腱纖維借肌內膜連接肌纖維的兩端或貫穿於肌腹中,腱不能收縮,但有很強的韌性和張力,不易疲勞,而肌肉的纖維伸入骨膜和骨質中,使筋膜牢固附著於骨上,伸縮性較差。
4、纖維束不同
肌肉的表麵包有結締組織膜,膠原纖維之間有少量結締組織相連接。其纖維束彼此是平行的,但肌腱每個膠原纖維束都是互相交織的,所以肌纖維的拉力傳布到整個肌腱而不是單根腱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肌腱
網路-肌肉
2、大拇指長伸肌腱與短伸肌腱和長展肌健的區別和各自的作用
大拇指長伸肌腱與短肌腱和長展肌腱的區別和各自的做用
3、跟腱長短的區別和怎麼判斷跟腱的長短?(雷阿倫的跟腱多長)
回答你關於跟腱的問題,
1、跟腱指的是在足跟與小腿之間有一條很粗壯結實、綳得很緊的肌腱。
2、跟腱一般長約15cm,是人體最粗大的肌腱,由小腿三頭肌(比目魚肌、腓腸肌內、外頭)肌腱在足跟上方約15cm處融合形成。
3、跟腱的主要功能是屈小腿和足跖屈,人能夠跳躍起來,能夠蹬地跑起來,靠的都是它。此外,跟腱還影響人的直立。
回答你雷阿倫的跟腱。
1、首先說明跟腱的長度與個人的身高有所聯系,正常情況下,身高高的跟腱相對來說也就長些。
2、NBA的全明星球員一般在27-30左右浮動,參考喬丹28.3cm、現役科比30cm。雷阿倫應該在28cm左右。另外跟腱幾乎是天生就決定了,亞洲人肯定是比不上歐美、黑人了,比如姚明的也就在22cm。
4、衛生學學前兒童的骨有什麼特點?如何促使學前兒童骨的正常發育?
1、脊柱:成人脊柱有四個生理彎曲:頸曲、胸曲、腰曲、骶曲。新生兒時期,脊柱幾乎是直的。隨著幼兒的生長發育,從抬頭、坐立到行走時,才初步形成脊柱的四個生理彎曲,並逐漸被固定,約20—21歲或更晚脊柱才最後定型。因此,幼兒整個發育時期,要預防脊柱變形。 2、腕骨:幼兒腕骨的發育是逐漸形成的。新生兒時期的腕骨都是軟骨,隨著年齡的增長,腕骨逐漸鈣化。所以,幼兒腕骨負重力差,不要讓幼兒提拎較重的物品。此外,幼兒運用手的精細動作,如寫字、畫畫、時間也不宜過長。 3、骨盆:正常骨盆是由髖骨、骶骨和尾骨共同圍合而成。幼兒的髖骨由髂骨、恥骨、坐骨依靠軟骨相連而成,還沒有形成一個整體,骨盆也尚未定型,所以要避免幼兒從高處向硬的地面上跳,特別是女孩子,以免影響未來骨盆的發育和成年後的生育功能。 4、肌肉:每一塊肌肉可分為肌腹、肌腱兩部分。肌腹柔軟而富有彈性,肌腱則由緻密結締組織構成,沒有收縮性。幼兒肌肉嫩柔軟,肌纖維較細,肌腱寬而短,肌肉中含水分相對較多,含蛋白質,脂肪,無機鹽少,力量較差,容易疲勞或受損傷。尤其在運動量過大,或單調的長時間站立、寫字、靜坐時,都容易使肌肉產生疲勞,但因為幼兒新陳代謝比較旺盛,氧氣供應充足,疲勞的恢復比成人快。
5、學前兒童的肌肉發育特點與活動鍛煉的安排有怎樣的關聯
3-6歲兒童的骨骼中,有機物、無機鹽各佔一半。由於比例上的差異,所以小兒骨骼有以下特點:(1)需要不斷鈣化。小兒處於生長發育的重要時期,身高的不斷增長,實際上是骨骼的不斷增長。骨骼最初是以軟骨的形式出現的,軟骨必須經過鈣化,才能成為堅硬的骨骼。在骨骼鈣化的過程中,需要鈣、磷為原料,還需要維生素D,以促進鈣、磷的吸收和利用。小兒機體如果缺少維生素D,會患佝僂病(軟骨病)。因此,多帶孩子曬太陽,可以預防佝僂病的發生。(2)富於彈性、易變形。小兒的骨骼柔軟、彈性大,容易受不良姿勢的影響而發生變形,如駝背、脊柱側彎等。因此,要特別注意小兒的坐、走、站的正確姿勢。
前兒童的肌肉中水分多,蛋白質及糖原少,如走步、跑步、爬行等動作。這類動作的結構較為簡單,幼兒較容易學會和掌握,也比較容易形成自動化。由於幼兒的年齡小,耐力比較差,容易產生疲勞,所以對於幼兒來說,不適合進行長時間的跑步。
6、根據學前兒童脊椎,腕骨,骨盆,肌肉的特點,應採取哪些衛生措施
1、脊柱:成人脊柱有四個生理彎曲:頸曲、胸曲、腰曲、骶曲。新生兒時期,脊柱幾乎是直的。隨著幼兒的生長發育,從抬頭、坐立到行走時,才初步形成脊柱的四個生理彎曲,並逐漸被固定,約20—21歲或更晚脊柱才最後定型。因此,幼兒整個發育時期,要預防脊柱變形。
2、腕骨:幼兒腕骨的發育是逐漸形成的。新生兒時期的腕骨都是軟骨,隨著年齡的增長,腕骨逐漸鈣化。所以,幼兒腕骨負重力差,不要讓幼兒提拎較重的物品。此外,幼兒運用手的精細動作,如寫字、畫畫、時間也不宜過長。
3、骨盆:正常骨盆是由髖骨、骶骨和尾骨共同圍合而成。幼兒的髖骨由髂骨、恥骨、坐骨依靠軟骨相連而成,還沒有形成一個整體,骨盆也尚未定型,所以要避免幼兒從高處向硬的地面上跳,特別是女孩子,以免影響未來骨盆的發育和成年後的生育功能。
4、肌肉:每一塊肌肉可分為肌腹、肌腱兩部分。肌腹柔軟而富有彈性,肌腱則由緻密結締組織構成,沒有收縮性。幼兒肌肉嫩柔軟,肌纖維較細,肌腱寬而短,肌肉中含水分相對較多,含蛋白質,脂肪,無機鹽少,力量較差,容易疲勞或受損傷。尤其在運動量過大,或單調的長時間站立、寫字、靜坐時,都容易使肌肉產生疲勞,但因為幼兒新陳代謝比較旺盛,氧氣供應充足,疲勞的恢復比成人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