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肌腱 > 肌腱挪威

肌腱挪威

發布時間:2021-05-29 10:26:06

1、有沒有什麼很奇怪罕見的病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公布的一份名單顯示,至今全球已發現接近7000種罕見疾病,其中包括許多聞所未聞的怪病。美國媒體近日羅列了十種怪病,它們的病症聽起來不可思議,困擾醫學界多年。下面就列舉這全球十大怪病!
全球十大怪病之1:笑死病怪異病症:突然狂笑不止導致暴斃。
上世紀50年代,這種病首現於非洲新幾內亞的原始部落。病患大笑時會不自覺地晃動肢體、無法停止。1~3個月後,他們的身體開始抽搐、無法站立,眼睛逐漸變成對眼,失去連貫說話的能力,直到死亡。沒人知道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怪病,直到美國醫生卡勒滕·嘉杜賽發現,當地村民有分食死去親人屍體的習俗,使得病毒在全村傳染。後來當地吃人肉的陋習消失,笑死病也隨之消亡。
全球十大怪病之2:兒童早衰症怪異病症:患者外貌和身體器官提早衰老,死亡平均年齡13歲。
這是一種先天性疾病,胎兒在母體內時就發生了病變或受到損害。患者的生長速度極度緩慢,導致出現不尋常的臉部特徵:比如不成比例的小臉、皮膚出現皺紋、凸起的眼睛和瘦小的下顎。患者到2歲大時,就會出現頭發、眉毛、睫毛脫落的症狀。美國罕見疾病組織稱,90%的兒童早衰症患者都是因為心臟衰竭或中風死亡。
全球十大怪病之3:水過敏症怪異病症:患者皮膚在與水接觸後會起大片紅疹。
在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的今天,過敏源也越來越多,花粉過敏、海鮮過敏、堅果過敏是常見的症狀,但你是否聽過有人對水也過敏的?據悉,這種怪病非常稀少,全世界不過30人患病,但它作為一種病已被美國醫學檢查委員會認可。這種病常見於育齡女性,由於生育後的荷爾蒙不平衡引起。今年4月,一名21歲英國母親患上這種怪病,導致不能喝水淋雨,每周只能洗10秒鍾淋浴,只能喝可樂代替飲用水。
全球十大怪病之4:外地口音綜合症怪異病症:大腦受到沖擊,一覺醒來突然滿嘴外地口音。
據悉,全世界只有60個病例記錄在案。醫學界最初把這種怪病定性為精神病問題,但在2002年,英國牛津大學的科學家通過觀察大腦受損的病患發現,他們會突然改變說話的腔調、口音。第一宗案例發生在1941年的挪威,一名從未去過德國的婦女說話時突然冒出濃重的德國腔,被驅逐出村子。
全球十大怪病之5:牟比士症怪異病症:顏面神經麻痹,導致面無表情、呆若木雞。
這是一種很罕見的遺傳性神經失調疾病,患者由於顏面神經麻痹,無法控制眼球的轉動或產生臉部表情。這種病還會伴隨四肢和胸腔發育不正常。多數患此病的人智力都是正常的,只是由於表情呆滯而顯得不友善。
全球十大怪病之6:進行性肌肉骨化症怪異病症:患者的全身肌肉和肌腱將逐漸變成骨骼,直到全身關節都無法移動。
醫學專家稱,該病目前還沒有任何治癒方法,這一怪病非常罕見,全世界范圍內僅有600個患者。這種病使患者的全身肌肉逐漸變成骨骼,全身彷彿擁有「第二副骨架」(如圖),最終患者全身關節都將無法移動,她將變成一尊有血有肉的活「雕像」。
全球十大怪病之7:卟啉症(傳說中的「吸血鬼症」)怪異病症:只能生活在黑暗中,只要一見光全身就發病。
這種病導致患者無法產生一種幫助血紅蛋白生成的關鍵蛋白質——亞鐵血紅素,並感染皮膚和神經系統,導致患者產生腹痛、胃痙攣、惡心、嘔吐等症狀,英國 18世紀的「瘋子國王」喬治三世也深受這種病困擾。當患者遇到光線時就會發病,只能在黑暗中生活,血色素過低時還必須接受輸血。早期醫學界對此病一無所知時,患者常常被無知民眾認為是晝伏夜出的「吸血鬼」。
全球十大怪病之8:愛麗絲夢遊仙境癥候群怪異病症:患病兒童把周圍的人巨大化引起情緒不安。
患病的兒童猶如童話中進入仙境的愛麗絲,會產生周圍人都是「巨人」、「惡魔」的錯覺,導致兒童情緒不穩定、行為怪異。
全球十大怪病之9:異食症怪異病症:玻璃、泥土、紙片,不能吃的東西猛往嘴裡送。
患有此症的人會不斷咬食一些沒有營養的東西,比如泥土、紙片、污物等。過去人們一直以為,該病是因患者體內缺乏鋅、鐵等微量元素引起的。但現在越來越多的醫生們認為,它主要由心理因素引起。
但對這種病真實成因和治療方法的研究,至今沒有實質進展。
全球十大怪病之10:莫吉隆斯症怪異病症:患者常感到有寄生蟲在自己皮膚下面蠕動,皮膚傷口還會滲出藍白色纖維物質。
根據莫吉隆斯症研究機構的調查,自有記錄以來,全球出現了將近1。4萬宗病例。這種病得名於2002年,由一位法國母親命名,她2歲的兒子患上這種怪病不久後不幸死亡。但醫學界對這種怪病到底是否存在有爭議。2008年3月,美國的皮膚病醫學期刊報道,許多醫生認為這種病實際上源於病人的幻覺,患者認為皮膚下蠕動的寄生蟲,很可能是由普通的濕疹引起的不舒適感。

2、雙節棍入門十二式 各式的名稱???

雙節棍入門十二式各式的名稱:

第一式:流星趕月 spin動作要點:右腳在前,右手握住棍端,在體側作順時針或逆時針立圓掄棍。

第二式:左右逢源 figure 8動作要點:手握棍端,在體前作橫8字揮甩。

第三式:喧賓奪主 rotating fold 動作要點:以食指至於兩棍端之間,A棍在上,B棍在下,運用腕力使B棍彈起達到A棍上方,同時松開三指立即回收,握住A棍,而原來握住A棍的食指立即翻起,放在A棍上面,當B棍彈起落下時,即A、B棍位置互換。

第四式:毒蛇吐信 snake動作要點:用右腋夾住B棍的一端,右手握住A棍,然後松開B棍,同時右手臂前伸的瞬間,右手腕立刻運勁將B棍揮彈而出。再利用臂部力量,迅速將B棍拉回腋下。

第五式:蘇秦背劍 smash down/shoulder pass ,smash down:右手臂前曲,右手與頭同高,左手在右手臂下部,兩手握棍,成背劍姿勢,然後左手鬆開,右手運勁將棍向前下方揮擊,待棍去盡時,運勁向前上方盪起,環繞一周,恢復至右肩前,左手張開伸向右肋後方,迎接盪回之棍。

第六式:倦鳥知返 spinning pass 動作要點:馬步姿勢站立,雙手握棍,左手鬆棍,使之向下垂落,在棍即將去盡時,右手腕迅速運勁將棍彈起,使之返回左手中。再松開右手進行輪換練習。

第七式:毒蛇出洞 folded snake動作要點:右手握棍,兩棍重疊並與地平線保持平行,勁注右手,以拇指及手掌內沿夾緊下方的棍,然後用勁將疊放再上方的棍疾射而出,射至盡頭將棍拉回。

第八式:翻山越嶺 back pass 動作要點:以自然姿勢站立,雙手握棍,松開左手,右手握棍從身後向右前方盪起至頭上方,轉動手腕,使棍在右上方打一個圓圈,然後向身體左方盪去,棍向身體左背後方盪去時,用兩棍之間的鐵鏈貼著腰部,同時腰部迅速向有方微微一旋。

第九式:雪花蓋頂 upward spin 動作要點:揮棍在頭頂,作正反兩方向的平圓旋轉。動作說明:此式適用於群戰,也可保護頭部並伺機出擊,打擊對方太陽穴等要害部位。

第十式:先斬後奏 leg rebounce ,動作要點:自然姿勢站立,右手向上揮棍,使棍在右手臂上泄力,並使之反彈,當棍下落時,立刻提起右腿相迎,使棍的近鏈部位觸及大腿,借大腿之力,使棍彈起,同時手腕用力,將棍收回手中。

第十一式:雙手擎天 diagonal sweep 動作要點:側弓步站立,兩手握棍上舉,松開左手,右手用力揮棍向左下方弧形掄掃,隨著力點和 馬步的轉移,揮出去的棍經提前落到左手,然後再松開右手進行練習。

第十二式:威震八方 backhand figure 8動作要點:馬步站立,雙手握棍,松開左手,右手反握棍端,提棍與下顎同高,同時右手發力,將棍在體前呈8字揮甩,當棍向左方落至左腰部時,以左手接之。

(2)肌腱挪威擴展資料:

一、雙節棍流派

沖繩古武道及空手道中的雙節棍可以說是最廣為流傳的雙節棍流派。其他的有菲律賓傳棍法(有一種是雙手短棍的武術,和雙節棍還有區別),跆拳道、韓國合氣道等朝韓武術也有所引入和流傳,各流派的棍術有所不同。

傳統沖繩雙截棍除了揮擊外多使用抓握和固鎖技;菲律賓傳則注重擊打技術的同時涉及了部分固鎖技術;跆拳道等武術中則注重攻防動作,因此抓握和固鎖技術被舍棄了。跆拳道在雙節棍技術上顯得更華麗具有表演性,配合腿法動作顯得相配。

而相比較而言,沖繩和菲律賓的棍法顯得較為古樸,動作也較為簡單朴實。中國雙節棍的練習方式大多是外國泊來的,但也有人練習傳統連枷、梢子棍等兵器,已接近失傳,亟需重點保護。

雙節棍的基礎動作是抓住一根棍進行揮擊,也可以同時握住兩根棍進行擊打。除了揮擊外,還可用鉸鏈卸除對方武裝或者控制對手。雙截棍的系統訓練有助於加快格鬥動作,經過有效訓練,雙截棍能成為一項非常有用的近戰武器。

二、注意事項

收藏雙節棍在一些國家是違法行為,其中包括挪威、加拿大、俄羅斯、智利和西班牙等,雙節棍在這些國家被認為是管制武器。2006年四月,德國宣布雙節棍為非法武器,並宣稱這是一種能絞殺人的危險武器。

在英國,法律曾經規定年滿18歲後才能合法持有雙節棍,但規定不能在帶至公共場合,私人場所到訓練場的必經之路除外。然而後來在2010年2月10日的案件審理中,法官裁定雙節棍為進攻性武器,由此雙節棍在英國被法律管制。

雙節棍之所以成為管制武器,和90年代的《忍者神龜》不無關系,這一代人很早就通過電視節目領教到了雙節棍的威力,因此後來英國引進一些格鬥游戲時,將雙截棍改成了三節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雙節棍

3、世界十大怪病是什麼?

全球十大怪病!
全球十大怪病之1:笑死病怪異病症:突然狂笑不止導致暴斃。
上世紀50年代,這種病首現於非洲新幾內亞的原始部落。病患大笑時會不自覺地晃動肢體、無法停止。1~3個月後,他們的身體開始抽搐、無法站立,眼睛逐漸變成對眼,失去連貫說話的能力,直到死亡。沒人知道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怪病,直到美國醫生卡勒滕·嘉杜賽發現,當地村民有分食死去親人屍體的習俗,使得病毒在全村傳染。後來當地吃人肉的陋習消失,笑死病也隨之消亡。
全球十大怪病之2:兒童早衰症怪異病症:患者外貌和身體器官提早衰老,死亡平均年齡13歲。
這是一種先天性疾病,胎兒在母體內時就發生了病變或受到損害。患者的生長速度極度緩慢,導致出現不尋常的臉部特徵:比如不成比例的小臉、皮膚出現皺紋、凸起的眼睛和瘦小的下顎。患者到2歲大時,就會出現頭發、眉毛、睫毛脫落的症狀。美國罕見疾病組織稱,90%的兒童早衰症患者都是因為心臟衰竭或中風死亡。
全球十大怪病之3:水過敏症怪異病症:患者皮膚在與水接觸後會起大片紅疹。
在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的今天,過敏源也越來越多,花粉過敏、海鮮過敏、堅果過敏是常見的症狀,但你是否聽過有人對水也過敏的?據悉,這種怪病非常稀少,全世界不過30人患病,但它作為一種病已被美國醫學檢查委員會認可。這種病常見於育齡女性,由於生育後的荷爾蒙不平衡引起。今年4月,一名21歲英國母親患上這種怪病,導致不能喝水淋雨,每周只能洗10秒鍾淋浴,只能喝可樂代替飲用水。
全球十大怪病之4:外地口音綜合症怪異病症:大腦受到沖擊,一覺醒來突然滿嘴外地口音。
據悉,全世界只有60個病例記錄在案。醫學界最初把這種怪病定性為精神病問題,但在2002年,英國牛津大學的科學家通過觀察大腦受損的病患發現,他們會突然改變說話的腔調、口音。第一宗案例發生在1941年的挪威,一名從未去過德國的婦女說話時突然冒出濃重的德國腔,被驅逐出村子。
全球十大怪病之5:牟比士症怪異病症:顏面神經麻痹,導致面無表情、呆若木雞。
這是一種很罕見的遺傳性神經失調疾病,患者由於顏面神經麻痹,無法控制眼球的轉動或產生臉部表情。這種病還會伴隨四肢和胸腔發育不正常。多數患此病的人智力都是正常的,只是由於表情呆滯而顯得不友善。
全球十大怪病之6:進行性肌肉骨化症怪異病症:患者的全身肌肉和肌腱將逐漸變成骨骼,直到全身關節都無法移動。
醫學專家稱,該病目前還沒有任何治癒方法,這一怪病非常罕見,全世界范圍內僅有600個患者。這種病使患者的全身肌肉逐漸變成骨骼,全身彷彿擁有「第二副骨架」(如圖),最終患者全身關節都將無法移動,她將變成一尊有血有肉的活「雕像」。
全球十大怪病之7:卟啉症(傳說中的「吸血鬼症」)怪異病症:只能生活在黑暗中,只要一見光全身就發病。
這種病導致患者無法產生一種幫助血紅蛋白生成的關鍵蛋白質——亞鐵血紅素,並感染皮膚和神經系統,導致患者產生腹痛、胃痙攣、惡心、嘔吐等症狀,英國 18世紀的「瘋子國王」喬治三世也深受這種病困擾。當患者遇到光線時就會發病,只能在黑暗中生活,血色素過低時還必須接受輸血。早期醫學界對此病一無所知時,患者常常被無知民眾認為是晝伏夜出的「吸血鬼」。
全球十大怪病之8:愛麗絲夢遊仙境癥候群怪異病症:患病兒童把周圍的人巨大化引起情緒不安。
患病的兒童猶如童話中進入仙境的愛麗絲,會產生周圍人都是「巨人」、「惡魔」的錯覺,導致兒童情緒不穩定、行為怪異。
全球十大怪病之9:異食症怪異病症:玻璃、泥土、紙片,不能吃的東西猛往嘴裡送。
患有此症的人會不斷咬食一些沒有營養的東西,比如泥土、紙片、污物等。過去人們一直以為,該病是因患者體內缺乏鋅、鐵等微量元素引起的。但現在越來越多的醫生們認為,它主要由心理因素引起。
但對這種病真實成因和治療方法的研究,至今沒有實質進展。
全球十大怪病之10:莫吉隆斯症怪異病症:患者常感到有寄生蟲在自己皮膚下面蠕動,皮膚傷口還會滲出藍白色纖維物質。
根據莫吉隆斯症研究機構的調查,自有記錄以來,全球出現了將近1。4萬宗病例。這種病得名於2002年,由一位法國母親命名,她2歲的兒子患上這種怪病不久後不幸死亡。但醫學界對這種怪病到底是否存在有爭議。2008年3月,美國的皮膚病醫學期刊報道,許多醫生認為這種病實際上源於病人的幻覺,患者認為皮膚下蠕動的寄生蟲,很可能是由普通的濕疹引起的不舒適感。

覺得滿意請點採納

4、黑人在么那麼厲害

人類種族與體育運動

--------------------------------------------------------------------------------

來源:中國體育科技2001第6期 作者:李力研

摘 要:通過對歷史文獻資料的研究,分析了世界人類種族的分布、人種生物學特徵及社會學因素,探討了人類種族的差異對體育運動成績的影響。關鍵詞:種族;社會學,人類學,歷史;體育;關系;影響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識碼:
1 前言競賽規則猶如社會「立法」,應該充分體現「公平」。大體來說,體育規則對於競賽雙方都非常公平,但卻不能做到絕對公平。原因是這種體育「立法」只考慮人間的絕對差別,而不考慮相對差別。從而,因進化而導致的人種特徵在一定程度上便成了決定運動成績優劣的直接因素。本文就此現象進行討論。

2 人類種族構成 種族是帶有深刻進化特徵的產物,不同種族具有形態學上的不同特徵。大體而言,人類可分為3大人種及其若干分支(表1)。 從「尼格羅人種」到「歐羅巴人種」再到「蒙古人種」,則又有若干過渡型人種(表2)。種族是「自然」的產物,而「民族」是「文化」的結果,種族的分布也有其重要特徵。一個國家並非均勻地擁有各類種族和民族,不同的地理空間有著不同的人種,比如,非洲以尼格羅人種為主;歐洲以歐羅巴人種為主;亞洲尤其是東亞和北亞則以蒙古人種為主。在世界上的50多億人口中,蒙古人種約占總人口的41%,歐羅巴人種約佔43%,而尼格羅-澳大利亞人種則只佔16%。在每一個大人種或支系人種中,都包含著眾多的民族,同時,也有一些民族是由2個甚至多個人種混血融合而形成的。人口的地區分布極不均衡,亞洲佔58%,歐洲佔17%,美洲佔14%,非洲佔10.5%,而大洋洲只佔0.5%。

3 人種形態差別人種由於「地理差異」不同而「身高」有異。人類學研究總結道:「世界人群身高的算術平均數的地理差異達40~41cm,最矮的是剛果流域的黑人(非洲俾格米人),其平均身高為141cm;最高的是非洲查德湖東南的黑人,其平均身高為182cm。世界上最矮的群體是中非俾格米人、東南亞俾格米人、南非布須曼人。最高的群體是熱帶森林界限以北的尼格羅人某些群體、蘇格蘭人、馬克薩斯群島的波利尼西亞人。」

[1]有關人種身高的分布,著名人類學家羅金斯基等人根據大量人體測量數據得出:「整個人類的平均身高,男性約為165cm,女性約為154cm,男、女身高相差平均8~11cm。」又說:「身材矮小(低於160cm)是歐洲、亞洲和美洲最北部的人(洛帕爾人、曼西人、漢蒂人、古亞細亞人、愛斯基摩人)的特點,東亞和東南亞(日本、印度、中南半島、印度尼西亞的許多民族)、中美和南美的許多群體也身材矮小。高身材的人(170cm以上)除了上述地區,還見於歐洲北部(挪威人、瑞典人)、巴爾干半島、高加索、印度西北部和北美。」

[1] 顯然,在人類學上,不同種族各有特徵,不同種族有著不同的身高。身高最高的種族是尼格羅人種和歐羅巴人種及其變種,而亞洲人種則屬於中等身材。人種身高因地理氣候差異而形成。新石器時代以來,由於人口的不斷遷徙和混血,人種身高的地理學特徵開始模糊。遷徙導致了人種的形態學特徵趨向同一,混血的結果則是出現了各種變種,比如衣索比亞人種是非洲身材最高之人種。這一人種的膚色雖屬黑色,但膚色中已帶有紅色成分,從而成為紅褐色。據考證,這是非洲大陸上的一支特殊人種。人類學家指出:「在非洲之角的東北非、衣索比亞和索馬里生活著衣索比亞人種,這是歐羅巴人和尼格羅人,即白種人和黑種人的混合類型。」

[2] 據對北非人類化石測定,「最重要的化石材料發現在阿爾及利亞-阿法盧。塔福拉爾特骨架的絕對年代為公元前8850年。塔福拉爾特人和阿法盧人大體上與克羅馬農人相近,兩者都身材高大,阿法盧人平均身高177.7cm,塔福拉爾特人的平均身高為173.3cm。」人類學家在南撒哈拉的阿謝利亞爾要塞附近(尼日河拐彎處以北)發現的人類骨架更是對早期尼格羅人種的身高特徵有著重要揭示:「顱骨很長、很高而窄(顱指數70.9),額部平直,眉弓發育中等,身長約170cm,四肢修長。」而在東非的肯亞和坦尚尼亞則發現有舊石器時代的人類骨骼化石,據測定,身高分別為175~180cm和180cm。骨骼特徵為「面部很高而窄,稍微帶突頜型,窄鼻,長頭型,身材很高。」總之,這些將近1萬~10萬年之久的骨骼化石,都「帶有衣索比亞人種的某些特徵,粗大厚重。」

[1] 不同種族間的不同形態特徵還有很多,比如面孔、鼻高、眼眶等。種族的形態學特徵是對自然環境長期適應的結果,不同的自然環境產生著不同的人種形態,不同的形態又決定著人種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比如,白色人種及其高鼻樑,來源於北歐的高寒地帶,有利於對陽光的接受和對寒冷空氣的抵禦;而黑色人種之寬鼻翼、厚嘴唇,則來源於赤道高溫環境,有利於交換空氣和散發熱量;又比如蒙古人種的「鏟型齒」特徵來源於溫帶,有利於依靠植物(果實、葉莖等)為生。以上種種提示我們不能忽略人種差別,不能忽略人種在形態及行為方面的差別。每一個個體都有其人種學依據,每個人的形態與行為都必然服從其人種學規定,尤其是體育運動,最終的能力極限總是所屬人種的能力極限。

4 氣候對身高的影響 不同人種之來源概因「環境」之差別,而「環境」因素則又以「溫度」最為突出。無論是歐洲還是東亞大陸都存在由南到北隨緯度上升而身高均值上升的趨勢。例如,歐羅巴人種的身高趨勢為北歐>東西歐>南歐>阿拉伯地區。南美印地安和非洲人的體格特徵與之相反,越是赤道向南,身高均值越高。斯汀森(1990年)所做的相關分析表明,氣溫、氣濕和降雨量與體格大小(身高、體重)呈負相關,日照、年最大氣溫變化與體格大小呈正相關。換句話說,越是生活在溫曖潮濕地區的人群,體格越低;而越是生活在寒冷、年溫差大和日照充足地區的人群,體格越高。動物學也有同樣證明,比如對老虎的研究表明:「不同的地理種群需要對付不同的氣候條件和其它條件,它們之間往往表現一些適應性的差異。」「我國的老虎,在過去呈連續分布,現在已分化成2個亞種:北虎和南虎。北虎主要分布在東北地區,亞伯里亞也偶爾有之,它體大,斑紋顯著;南虎主要分布在華南,體積小,斑紋較淺。不同地區的不同種群所表現的變異,至少有一部分具有適應的意義。就恆溫動物講,分布在高緯度上的個體常較大,分布在低緯度上的個體常較小,這有適應的意義。個體的表面積以平方而增加,而體積則以立方而增加。就是說,面積和體積的比例隨動物體的增大而減少。這樣,分布在寒冷地區的恆溫動物,軀體較大就可以相對地減少體熱的散失,這對生存有利。」

[3]動物如此,人類亦復如此,從表3和表4的數據中不難得到印證。為什麼北方人種較之南方人種身材高大,在這里就得到了合理的解釋。因為,只有身材高大,才能保溫並維持生存,這也就是歐羅巴人種高大且其膚色白皙、眼色與毛色均淺的原因。寒帶人種只有增大體積才能保存體溫,也只有白皮淺色才能吸收陽光。表3和表4的數據很值得注意,即中國人無論男女,身高、體重等諸多指標都落後於美國人,但在坐高和頭最大寬方面則又高於美國人,這一狀況決定著中國人在體育方面的能力發揮:它將在速度(田徑)和阻力(游泳)等方面影響中國等蒙古人種的競技能力,當然也會在平衡能力方面提供方便。正是地理與氣候的重大差別,人類便有了種族特徵與形態差別(表5和表6)。

5 不同人種的運動能力體育是惟一檢驗人類最原始、最基礎生物能力的文化形式。體育運動是最典型的人種「天賦」比賽。以奧運會為例,奧運會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體育盛會,從而又是種族能力的極限競爭。人種不同,能力有異,成績自然有別。

5.1 歐羅巴人種與運動成績僅對第25屆奧運會成績進行分析足可看出種族差異。在這屆奧運會上,以中國大陸為代表的亞洲體育水平遠遠低於歐洲和美洲(表7)。亞洲運動員獲獎牌的比例只有16.93%,遠遠低於歐洲的54.48%和美洲的20.49%,亞洲的成績只高於非洲和大洋洲。亞洲地域廣闊,人口眾多,約佔世界總人口的50%,而歐美加起來人口不過10億左右。就是說,在815枚獎牌中,將近30億的亞洲人只能拿到16.93%的獎牌,而只佔總人口20%的歐美人卻拿走了74.97%的獎牌。歐洲人口不多,但運動成績突出。據統計,1975年,歐洲人口約有7億,其中,以歐羅巴人種為主,其它種族較少(表8)。歐洲人種的這種特徵很有助於解釋其在體育運動中獲得優異成績的原因。高居95.21%的歐羅巴人種以其身高馬大的體態特徵,在田徑、球類、游泳和力量(如投擲)項目比賽中占據著天然優勢。而蒙古人種亞洲支系與歐羅巴人種的混血型人口(東歐有這種人口),則為其「絕對力量」型項目的優勢發揮(如舉重、摔跤等)提供了保證。微乎其微的黑人(尼格羅人種)卻大放運動光芒,如英國的短跑運動員和法國的黑人足球運動員。

5.2 蒙古人種與運動成績全世界大多數人口在亞洲。亞洲的絕大多數人種屬於蒙古人種。與歐羅巴人種相比,亞洲人種問題突出:身材低,體重輕,絕對力量和絕對速度不佔優勢,其天賦主要集中在與靈巧、技能和心智等有關的項目方面。為明確運動成績與種族的關系,我們可從中國競技運動項目的發展狀況進行分析討論。從1984~1996年,中國大陸一直是亞洲國家獲得奧運會金牌最多的國家。中國的優勢競技項目是乒乓球、體操、跳水、女子排球等,在人種學上有其共性,那就是以技能類項目為主,偶有輕量級的體能類項目。中國在世界體壇獲取成績的運動項目不能不說舉重,歐洲運動員普遍體大力壯,因此,中國運動員只能在輕量級舉重項目上發揮優勢;乒乓球、射擊則都是對體能要求不高而對智能、技巧要求很高的項目。中國運動員在奧運會上的成績表現,最大限度地顯現出自己的人種特點(表9)。在第23屆奧運會上,中國在10個項目上獲獎牌,其中,在前6個項目上獲得15枚金牌;在第24屆奧運會上則在9個項目上獲獎,其中,在前3個項目上獲取5枚金牌;在第25屆奧運會上,在15個項目上獲得獎牌,其中,在前7項中獲取16枚金牌。表9所揭示出的特徵是:中國的優勢項目大都是輕巧、單人且體能消耗不大的項目,集中在非對抗性的運動項目上,也包括一些對抗性較小、對抗形式比較間接的項目以及部分輕量級體能類項目,這與歐美情形大異。韓國、日本也與中國一樣,因受人種限制,很難在絕對力量和絕對速度項目上趕超歐美。可見,運動成績的高低與某國家是否科技發達、經濟富有雖有一定的關聯,但沒有必然的聯系,更多地是與人種相關。

6 競技場上的黑人討論人種與競技運動之間的關系,就不能不談黑人。黑人在人種學與體育運動中屬特殊現象。黑人在體育運動方面所表現出的天賦令人驚嘆,從田徑到球類,從速度到耐力,從跳躍到拳擊,涌現出一批又一批的璀璨明星,令其它種族望塵莫及。除長跑外,黑人的運動天賦越來越集中在美洲黑人身上,其中,美國黑人尤為突出。無論是田徑的劉易斯,籃球的邁克爾·喬丹,還是拳擊的泰森,都代表著當代人類運動的最高水平。

6.1 黑人的人種學特徵對黑人的「代謝」狀況進行研究發現,黑人的汗腺比白人要多,黑人「皮膚致冷更快,排汗機制比白種人更完善。」「在室溫37.8℃的房間里,經過做一系列指定動作後,黑人比白種人流的汗水要少一些,直腸溫度也低一些」。「在高溫中(76.5℃)停留15min後,白種人流汗107cm3,而黑人流汗170cm3」。有資料表明,在過熱條件下,黑人的熱調節功能比白種人更完善。就是說,黑人比白種人恢復正常體溫更快,非洲黑人的汗腺比歐洲人的要大。業已證明,黑人血液中所含銅元素的百分比高於歐洲人。這是因為銅在黑色素形成過程中,對二羥基苯丙氨酸起催化作用。忍受乾旱所帶來氣溫劇增的能力的差別,在嬰兒期就已顯露出來,如「由撒哈拉沙漠刮向塞內加爾和蘇丹肆虐的乾熱風,給白種人嬰兒帶來大量死亡,而對黑人的嬰兒卻沒什麼特別的影響。」[1]人在運動時體溫必然增高,一個人如果不能很好地調節體溫,體內環境便無法正常,電解質平衡的破壞會影響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相比之下,蒙古人種和歐羅巴人種在忍受高溫方面,要比尼格羅黑人差得多。測量表明:「黑人的口裂寬度很大(與面部和頭部的大小相比),唇粘膜的延展面大,這可以加速水分的蒸發而使吸入的空氣變涼,有益於在熱帶生活。熱帶種族所特有的窄而高的頭型,比低平而寬的頭型更適宜於強烈日射的環境。」[1]相反,歐羅巴人種和蒙古人種都不具備這一優勢。足球、長跑與拳擊運動中,黑人運動員之所以人才眾多,不完全是經濟學、社會學現象,更多的還是人種學特徵所致。

6.2 美洲黑人的移民殖民運動以前,美洲大陸並沒有黑人。黑人主要分布在非洲和澳大利亞以及亞洲阿拉伯半島。美洲板塊上生活的則是印第安人,屬於蒙古人種或其變種。美洲黑人是歐洲人販去的非洲奴隸(表10)。從非洲遷徙去的黑人大多是高大身材的尼格羅人。歐洲殖民主義者將黑人遷徙到美洲,不是為了移民而移民,而是為了輸送勞力。尼格羅人種到了美洲之後,為今後的種族混血、體質類型和體育運動奠定了基礎,這也是為什麼美洲黑人身材高大的原因,從北美到南美都服從這一規律。北美黑人在籃球、田徑和拳擊項目中大放異彩,南美黑人則在足球、跳躍方面蓋世無雙。美洲高度發達的經濟條件更是催化著黑人之身高發育。速度離不開力量,但也離不開人體身材之是否高大,同樣步頻,高大運動員一定跑得更快。除舉重外,力量型運動亦復如此。

6.3 黑人在速度類項目中的表現 100m賽跑的成績代表著人類的速度極限。1988年,加拿大的黑人運動員約翰遜創造過9.83s的世界紀錄。1989年,年僅20歲的美國黑人運動員伯勒爾(L.Borrelly)創造了100m跑9.94s的好成績。而1989年,美國黑人運動員金多姆(Kingdom)2次刷新110m欄的世界紀錄。黑人運動員不僅在速度方面佔有優勢,而且跳得更高。1989年7月30日,古巴黑人運動員索托馬約爾(Sotomayor)跳過2.44m的橫桿,創造了跳高世界紀錄。黑人的運動天賦與其生理特徵密切相關。肌肉活檢顯示,黑人運動員的肌纖維進行無氧呼吸的百分比較高,因而他們在短跑中耗氧不多。黑人腳底屈肌強度約150~200kg,而白人只有50kg左右。若以同樣的腿部蹬力作用地面,黑人的彈力竟比白人高出3~4倍。因此,黑人短跑運動員所向披靡,戰無不勝。

6.4 黑人在耐力類項目中的表現從起源到進化,黑人長期生活在非洲高原,造就了這一人種的最大吸氧能力,黑人在耐力項目中同樣出色。肯亞黑人運動員在中、長跑項目中長期居霸主地位,22歲的肯亞運動員艾倫(P.Ereng)曾在第24屆奧運會上奪得男子800m跑桂冠;同年,在世界室內田徑賽中,又以1min44.85s的成績打破了由英國運動員科伊(S.Coe)保持多年的1min44.91s的室內800m跑世界紀錄;在蘇黎世國際田徑大獎賽中,他則創造了1min43.16s的最好成績。肯亞運動員卡路基(J.Kariuki)和考茨(P.Koech)在第24屆奧運會上分別奪取了3000m障礙賽的金牌和銀牌;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的田徑大獎賽中,卡路基又以8min5.35s的成績刷新了肯亞運動員羅諾(HenryRono)保持了11年之久的8min5.40s的世界紀錄。其它國家的黑人運動員也有非凡表現。摩洛哥黑人運動員奧伊塔(S.Aouita)被人譽為「摩洛哥快車」,他創造了5項中長跑世界紀錄,他不但以3min30.63s跑出了1500m的最好成績,而且又以7min29.45s的成績創造了3000m跑的世界紀錄。耐力運動與人的心肺功能有關,更與神經內分泌對體溫之調節有關。黑人長期生活在地球南北回歸線之間的高溫熱帶,具有耐熱和調節溫度的生物學優勢。

6.5 黑人的劣勢游泳可謂水中「田徑」,它既是速度比賽,也是耐力比賽。然而,在這一項目中,黑人卻無任何優勢,高水平國際大賽中很少有黑人運動員出現,即使有,也多是混血黑人,且水平不高。何以如此?這與黑人的肌肉結構特徵有關。在水中,白人肌重僅為1.5g/cm3,而黑人則為11.3g/cm3,黃種人介於兩者之間。因此,黑人的飄浮問題不易解決。黑人在舉重項目中同樣不具備「天才」。原因很簡單,黑人屬於四肢修長型人種,手持重物舉到頭頂,修長的四肢等於增大了阻力,吃虧不少。這一點就大大不如蒙古人種以及東歐各國蒙古-歐羅巴的混血人種——「五短身材」,圓筒體形,力大而易於舉重發力。摔跤亦然,黑人由於身體修長,身體重心偏高,從而不穩,極易被人摔倒。

6.6 黑人現象的社會學分析黑人在體育運動中的表現確實如同謎團,深深困惑著人們。因為導致這一人口總數不多但運動成績極佳的黑人現象,因素實在復雜。面對這一問題,這里試做討論。體育比賽,基本上服從「優勝劣汰」和「物競天擇」的自然規律。最直接的證據就是體育的規則是完全開放而公開的,而規則的「公平」性最大限度地吻合了自然法則。人類的法則只有接近自然法則,則其合理性才會充分體現。體育比賽中的規則設計,大體上考慮的是「絕對比賽」,而沒有考慮「相對比賽」。考慮相對比賽所引發的問題似乎比「絕對比賽」引發的問題還要嚴重。所以,天下人從不因為規則的這一「絕對」現象而抱怨。而且各種項目對於不同人種來說,總是既有利又有弊。比如,籃球、排球,還有大多數田徑項目,身材越高越有利;而體操、舉重等項目,則身高越矮越有利。正因為如此,利弊相互抵消,才又使「絕對比賽」的競賽法則為天下人普遍接受。承認了這一前提,我們才能對黑人現象以及黃人問題找到「內在」關系,才會了解其接近實質的內容。體育的人才結構都是「選擇」的結果。比如打籃球,不是誰想打就能打出名堂來的,而首先是誰最適合於打籃球才有可能被這一游戲所選擇。層層選擇的結果,就出現了打籃球的都是大個子。與之相應,體操與舉重都是小個子。美國的社會價值與動物社會中的「優勝劣汰」非常接近,進而體育中的絕對成就(如「第1」、「成功」和「勝利」等等)觀念更是強化著人們的「適者生存」。這樣,所有適合於從事某項體育運動的人才,都會通過它的人種規定而得到最好的「選擇」。黑人主要就是通過這一途徑得到了「擇優競選」,從而在田徑、拳擊、籃球、橄欖球等需要身高、力量和靈活的項目中大放異彩,而身高、體重一點都不差的白人,同樣不能將之動搖。這也可以說明,何以在希特勒面前是歐文斯這樣的「有色人種」為美國、為人類、為有色人種爭得了榮譽。其它有色人種大概也很想從希特勒眼皮下爭得榮譽,然而,因為天賦不夠,連白人也戰勝不了,美夢自然無法實現。當然,正因為黑人天然具備這樣那樣的優勢,必然同時也註定他具備與之相應的劣勢。黑人由於身材高、重心高、四肢長,在摔跤、舉重和體操等項目方面都沒有優勢。這樣的劣勢自然無法得到這類項目的「擇優」,「擇優」只能傾向於與之相反的蒙古人種或東歐人種。

5、人一般可活多少歲?

我們到底能活多久? 美國科學家認為,即使科學不斷進步,人類的壽命也很難達到100歲,至少在未來的一個世紀內不會成為現實。本世紀出生的人平均壽命85歲。 芝加哥伊利諾大學研究公共保健的教授奧勒尚斯基說,在現今的世界上還沒有一種神奇的葯物、荷爾蒙、抗氧化劑、基因工程或生物技術的方法,可以像有些人預言的那樣,使人類的壽命增至120歲或150歲。舊金山加州大學研究壽命問題的專家赫福利克完全同意奧勒尚斯基的觀點,認為人類「超長壽」的說法簡直是「無稽之談」。 但是奧勒尚斯基並不否認,有一些事實還是令人鼓舞的。他在舊金山召開的美國科學發展協會的年會上說,自從1900年以來,由於醫療水平的提高,人類的平均預期壽命已經增加了30年。例如,一個在1900年出生的美國女孩的預期壽命僅為48.9歲,而於1995年出生的女孩的預期壽命已達到79歲。奧勒尚斯基在本周即將出版的一期《科學》雜志上發表一份報告稱,在法國和日本出生的嬰兒至少要在200年後,才能活到100歲;而在美國出生的嬰兒則要到600年後才能加入這個百歲俱樂部。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是,在這3個國家裡,死亡率下降的速度不同。從1985年到1995年,法國的死亡率下降了1.5%,日本下降了1.2%,而美國只下降了0.4%。根據這個數據推測,法國人平均預期壽命到2033年就能達到85歲,日本為2035年,而美國則要到2182年。 根據資料記載,迄今為止壽命最長的人是一個名叫卡爾梅特的法國婦女,她於1997年去世時是122.45歲。英國王太後也是少數長壽的例子之一。赫福利克教授稱,人的壽命與預期壽命是兩個概念。壽命是指某一個人能活多久;而預期壽命是指在某一年出生的人群預計平均能活多少年。人類的最長壽命大約是125歲。即使人類最常見的死因如癌症、心臟病和中風等消除了,預期壽命也最多增加15年,然後人會因衰老而死亡。他認為,只有在生物學研究人員發現如何延緩衰老過程,並使這一發現服務於全人類,人類壽命的下一次大飛躍才會出現。 奧勒尚斯基說,目前最現實的做法是研究如何延長人類的健康期。今天,65歲人的健康狀況已與1960年時60歲人的健康狀況相同。對人類來說,生命的質量可能要比活多久更重要

6、一個人一般能活多少歲?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65歲以前算中年人,65-74歲算青年老年人,75-90歲才算正式老年人,90-120歲算高齡老年人.我國有好多中年、青年老年人。那麼人的生理壽命應該多大歲數呢?按照生物學原理,哺乳動物的壽命是它生長期的5-6倍。人的生長期是用最後一顆牙齒長出來的時間(20-25歲)來計算,因此人的壽命最短100歲,最長150歲,公認的人的正常壽命應該是120歲。
那麼應該怎樣度過呢?在這個120歲當中應該是「 健內康七、八、九,白歲不是夢」:80歲、90歲也健康;活到100歲不是夢,人人都應該健容康100歲,這是正常的生物規律。
但因為很多環境,人為等因素,人類的年齡受到很大的限制.

7、初一地理、生物課堂筆記~~~

七年級下冊地理復習筆記
第一章
一亞洲及歐洲
1、亞洲:亞細亞 歐洲:歐羅巴
2、亞洲和歐洲的大陸部分連為一體,合稱亞歐大陸。
3、亞洲北部深入北極圈,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東臨太平洋,北臨北冰洋,南臨印度洋,西與歐洲相連,西南與非洲為鄰,東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4、亞洲絕大部分位於北溫帶、東半球和北半球。
5、亞洲地形的三大特徵:
A.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平均海拔高,是除南極洲以外海拔最高的大洲。
B.地面起伏大,高低懸殊。
C.地勢中部高,四周低。
6、大陸東側和東南側有世界上規模最大、最典型的呈弧形排列的群島。由於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碰撞擠壓形成的,因而此地區地殼不穩,多火山、地震。
7、亞洲氣候特徵:
A.復雜多樣,各地氣溫差別顯著。
B.氣候的大陸性特徵顯著,干濕差異懸殊。
C.季風氣候顯著,尤其是亞洲的東部和南部最強盛、最典型,影響范圍也最廣。
8、冬季風:源於西伯利亞和蒙古一帶,氣溫降低,降水不多。
夏季風:來自太平洋和印度洋,豐沛的水汽和大量的降水。
9、長江的長度和流量居亞洲首位、世界第三。
湄公河在我國境內稱瀾滄江,是亞洲流經國家最多的一條國際河流。
10、亞洲河網分布的兩大特點:
A.大河多發源於中部的高原山地,順地勢呈放射狀向四周奔流入海。
B.內流區面積廣大。亞洲中部的錫爾河和阿姆河注入鹹海,是世界上兩條著名的內流河。
11、亞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佔全球的60%。
12、冰川作用造成的地形:
A.挪威沿海幽深曲折的峽灣
B.芬蘭成千上萬的湖泊
C.東歐平原上波狀起伏的低丘
D.阿爾卑斯山脈挺拔的峰巒
13、歐洲形成顯著的海洋性氣候的原因:
A.三面臨海,形似亞歐大陸向西凸出的「大半島」。
B.大陸輪廓破碎,海岸線漫長曲折,絕大部分地方距海不遠。
C.大部分位於北緯40°~60°之間,終年盛行來自大西洋的溫暖濕潤的西風。
D.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經過,使西北部沿海地區顯著升溫。
E.山脈多為東西走向,平原廣闊,連成一片,有利於大西洋上的暖濕空氣長驅直入。
14、地中海氣候和溫帶海洋性氣候在世界上分布范圍最廣、最典型的區域是歐洲。
15、多瑙河是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它和萊茵河是歐洲著名的國際河流,伏加爾河是歐洲最長的河流。
16、每隔經度15°劃一個時區,東、西各劃出12個時區,東十二區和西十二區合為一個時區,這樣全球共分為24個時區,每隔一個時區,時間相差1小時,東邊的時間早於西邊的時間,自西向東越過國際日期變更線,日期要減去1天。
17、貝加爾湖→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裏海→世界上最大的湖泊
死海→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含鹽度很高的湖泊
巴爾喀什湖→一半鹹水一半淡水的湖泊
---------------------------------------------------------------------
第四單元 生物圈中的人(七年級下)
人的由來
1、人類的起源和發展
現代類人猿與人類的關系接近
人類的進化過程:
樹上生活
森林古猿
下地生活
直立行走
2、人的生殖
1)概念:產生生殖細胞,繁殖新個體的過程,也是種族延續的過程。
2)男性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睾丸:產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內生殖器 附睾:貯存和輸送精子
輸精管:輸送精子
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
外生殖器 陰囊:保護睾丸
陰莖:排精、排尿
女性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卵巢:產生卵細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內生殖器 輸卵管:輸送卵細胞,受精的場所
子宮:胚胎發育的場所
陰道:月經流出,胎兒產出的通道
外生殖器:即外陰
精子、卵細胞和受精
精子:小,似蝌蚪,有長尾,能游動
卵細胞:球形,人體內最大的細胞,細胞質中的卵黃為胚胎初期發育提供營養
受精:精子與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的過程。
受精場所:輸卵管
胚胎的發育和營養:
分娩
發育:受精卵 胚胎 胎兒 嬰兒
營養:胚胎發育初期所需要的營養來自卵黃;胚胎在子宮里的發育所需要的營養通過胎盤從母體獲得。
3、青春期
青春期發育:
形態特點:身高、體重迅速增長
大腦
功能特點 心臟 結構、功能完善化
肺功能
性器官的發育:性發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發育的突出特徵
性發育 主要受到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調節
第二性徵的發育:除性器官以外的男女性各自所特有的徵象
主要受到性激素的調節
青春期形態發育的顯著特點是身高和體重迅速增長;
青春期發育的突出特徵是性發育和性成熟。
3、青春期的衛生:
1)遺精:男子進入青春期以後,在睡夢中精液自尿道排出的現象。
精液是由精子和精囊腺、前列腺所分泌的黏液組成,呈乳白色
衛生保健:
2)月經:女子進入青春期以後,每月一次的子宮出血現象。
形成原因:卵巢和子宮內膜的周期性變化有關
形成過程: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使子宮內膜增厚,血管增生,卵細胞發育成熟從卵巢排出,若未受精 雌性激素分泌減少 子宮內膜壞死、 脫落 出血
脫落的子宮內膜碎片連同血液一起從陰道流出,形成月經。
衛生保健:
4、計劃生育 晚婚:提倡比法定年齡晚2到3年結婚
晚育:提倡婚後推遲2到3年生育
少生: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小孩,穩定低生育水平
優生:婚前體檢、孕婦定期檢查。科學分娩、禁止近親結婚
二、人體的營養
1、食物中的營養物質
1)蛋白質:構成人體細胞的基本物質,為人體的生理活動提供能量;
糖類:人體最重要的供能物質,也是構成細胞的成分;
脂肪:供能物質,單位質量釋放能量最多;但一般情況下,脂肪作為備用的能源物質,貯存在體內;
維生素:不參與構成人體細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對人體生命活動起調節作用,
維生素A:促進人體正常的發育,增強抵抗能力,維持人的正常視覺。
缺乏時,皮膚粗糙,夜盲症
維生素B1:維持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和神經系統的正常生理功能。
缺乏時,神經炎,腳氣病
維生素C: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維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強抵抗力。
缺乏時,壞血病,抵抗力下降
維生素D:促進鈣、磷吸收和骨骼發育。
缺乏時,佝僂病(如雞胸、X形或O形腿等)、骨質疏鬆
水:約占體重的60%~70%,細胞的主要組成成分,人體的各種生理活動都離不開水。
無機鹽:構成人體組織的重要材料,如:鈣、磷(構成骨骼和牙齒)、鐵(構成血紅蛋白)
2、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統的組成
消化道:口腔 咽 食道 胃 小腸 大腸 肛門
消化系統 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等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臟、胰腺、腸腺
分泌消化液,肝臟是人體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膽汁,參與脂肪消化
2)小腸的結構特點:
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場所。
腸壁構造(由內向外):黏膜、黏膜下層、肌肉層、漿膜
小腸適於消化、吸收的特點:1)最長;
2)內表面具有皺襞和小腸絨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積);
3)小腸絨毛內有毛細血管、毛細淋巴管,絨毛壁和毛細血管、毛細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這種結構有利於吸收營養物質;
4)有各種消化液。
3)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內將食物分解成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過程。
物理性消化: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和胃、腸的蠕動,將食物磨碎、攪拌,並與消化液混合。
化學性消化:通過各種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種成分分解為可以吸收的營養物質。
唾液澱粉酶 酶(腸液、胰液)
澱粉的消化(口腔、小腸):澱粉 麥芽糖 葡萄糖
酶(胃液、胰液、腸液)
蛋白質的消化(胃、小腸):蛋白質 氨基酸
膽汁(肝臟) 酶(腸液、胰液)
脂肪的消化(小腸):脂肪 脂肪微粒 甘油+脂肪酸
4)營養物質的吸收:營養物質通過消化道壁進入循環系統的過程。
消化道各段對營養物質的吸收:
胃:少量的水、酒精(非營養)
小腸(主要的吸收場所):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無機鹽和維生素
大部分脂肪成分從小腸絨毛的毛細淋巴管( 淋巴管 血液循環)吸收;
其他從小腸絨毛的毛細血管進入血液循環。
大腸:少量水、無機鹽和一部分維生素
3、關注合理營養和食品安全
1)合理營養 按時進餐
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飲暴食
均衡攝入五類食物(平衡膳食寶塔)
2)食品安全 蔬菜瓜果必須清洗干凈
不吃有毒的食物(餿飯菜、發芽的馬鈴薯)
買經檢疫合格的食品
保持廚房和炊具的干凈
三、人體的呼吸
1、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
1)、呼吸道的組成:
呼吸道:鼻腔 咽 喉 氣管 支氣管
呼吸系統 氣體進出肺的通道,清潔、濕潤、溫暖吸入的氣體
肺:氣體交換的場所
2)、肺
(1)位置:胸腔內,左右各一
(2)結構:肺泡外麵包繞著毛細血管,肺泡和毛細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適於氣體交換。
(3)功能:氣體交換
2、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
1)呼吸運動包括吸氣和呼氣兩個動作。
2)人在平靜呼吸時,肋間外肌、膈肌、肋骨、胸骨、胸廓和肺的變化:
3)原理:呼吸肌收縮和舒張 胸廓擴大和縮小 肺被動地擴大和回縮 形成壓力差
吸氣和呼氣
4) 體內氣體的交換:
(1)原理:氣體的擴散作用
二氧化碳
(2)肺泡內的氣體交換:血液 肺泡
氧氣

氧氣
(3)組織里的氣體交換:血液 組織細胞
二氧化碳
3、空氣的質量與健康
1)空氣的質量影響人體健康 大氣中的污染物危害人體健康極大
有害物質能引起呼吸系統的疾病
2)了解當地的空氣質量 當地空氣污染的原因
測算空氣中的塵埃粒子
四、人體內物質的運輸
1、流動的組織-血液
1)血液的組成和功能
血漿 成分:水、蛋白質、葡萄糖、無機鹽等
功能:運載血細胞,運輸養料和廢物
紅細胞
血細胞 白細胞
血小板
血紅蛋白:紅細胞中含有的一種紅色含鐵的蛋白質。
特性:在含氧高的地方與氧結合,在含氧低的地方與氧分離
血液的功能:運輸、防禦保護、調節體溫
2、血流的管道—血管
1)血管的種類、結構與功能
3、輸送血液的泵-心臟
1)心臟的結構和功能:位於胸腔中部,偏左下方
由心肌構成
有四個腔:左心室 主動脈
右心房 上、下腔靜脈
右心室 肺動脈
左心房 肺靜脈
瓣膜:房室瓣(位於心房和心室之間,只朝向心室開) 保證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動
動脈瓣(位於心室與動脈之間,只朝向動脈開)
心臟的功能:血液循環的動力器官
**:心房、心室與瓣膜的活動關系:
血液循環
(1)血液循環的概念和途徑:
概念:血液在心臟和全部血管所組成的管道中進行的循環流動。
分為體循環和肺循環:
體循環:左心室 主動脈 各級動脈 身體各處 各級靜脈 上、下腔靜脈 右心房
毛細血管
----------------------------------------------------------------------------------------------------------------------
肺循環:左心房 肺靜脈 肺部的毛細血管 肺動脈 右心室
(2)出血的初步護理:
毛細血管出血:血液呈紅色,自然止血,應消毒;
動脈出血:血色鮮紅,血流猛急,在受傷動脈近心端進行止血;
靜脈出血:血色暗紅,血流緩和,在受傷靜脈遠心端進行止血。
4輸血與血量
1) 血型的發現:1900年,蘭德斯坦納發現了ABO血型
2)血量:占體重的7~8%
3)輸血:血型:A型、B型、AB型、O型
輸血:以輸同型血為原則

人體內廢物的排出
1、尿的形成與排出
1)概念:體內物質分解時產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餘的水分等廢物排出體外的過程。
途徑:1)皮膚: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無機鹽、尿素
2)呼吸系統:以氣體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
3)泌尿系統: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無機鹽、尿素
2)泌尿系統的組成
腎臟:形成尿的場所
輸尿管
膀胱 排尿的通道,膀胱有貯尿的作用
尿道
3)腎單位的結構與功能
腎小球:由進球小動脈分出的數十條毛細血管彎曲盤繞而成,另一端匯集成出球小動脈
腎單位 腎小囊:腎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囊壁分內、外兩層,內層緊貼腎小球,外層與腎小管相連
腎小管:腎小囊內外兩層之間的囊腔與腎小管相通
4)尿的形成
(1)腎小球的濾過作用:
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以外的血漿成分都可以濾過,形成原尿
(2)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對人體有用的物質,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無機鹽
(3)腎小管的分泌作用:腎小管上皮細胞分泌氨等物質,形成尿液
**區別:血液、血漿、原尿和尿液
2、人糞尿的處理
1)人糞尿的價值:作為農家肥。特點是:肥源廣、養分全、肥效持久、能改良土壤。
2)人糞尿的無害化處理 方法: 建沼氣池
高溫堆肥
建生態廁所
作用:殺死各種病菌、蟲卵,分解有機物和其他有害物質。

六 、人類生命活動的調節
人體堆外界環境的感知
1)人的視覺和聽覺
(1)眼球的結構與功能
外膜 角膜:外膜的前部,無色透明,可透光
鞏膜:白色,保護眼球內部的作用
虹膜:中膜的前部,有顏色,中央是瞳孔,通光
眼球壁 中膜 睫狀體:虹膜稍後部,內有平滑肌,能收縮舒張,調節晶狀體的曲度
脈絡膜:佔中膜2/3的後部,有血管(營養眼球)、色素細胞(遮光並使眼球內部形成「暗室」)
內膜:視網膜,內有大量感光細胞
房水
內容物 晶狀體:雙凸鏡,依靠韌帶與睫狀體相連
玻璃體
附屬結構:眼肌、眼瞼、睫毛、結膜、淚器(淚腺、淚點、鼻淚管)
(2)視覺的形成:
經折光 沿著視神經傳導
外界光線 在視網膜上成像 產生神經沖動 視覺中樞(形成視覺)
(3)眼的衛生保健:
近視:由於眼球前後徑過長,或晶狀體曲度過大,物像落在視網膜的前方
矯正:戴凹透鏡
遠視:由於眼球前後徑過短,或晶狀體曲度過小,物像落在視網膜的後方
矯正:戴凸透鏡
沙眼:由沙眼衣原體感染眼瞼內面的結膜
耳的結構和功能:
外耳 耳郭 收集、傳導聲波
外耳道
鼓膜:接受聲波,產生振動
(1)中耳 鼓室:有咽鼓管與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內外大氣壓的平衡
聽小骨:三塊,將鼓膜的振動傳導至內耳
半規管
內耳 前庭
耳蝸:內有聽覺感受器,能接受刺激產生神經沖動
(2)聽覺的形成
沿外耳道 沿著聽小 沿著與聽覺
聲波 鼓膜 產生振動 耳蝸 產生神經沖動 聽覺中樞 骨傳導 有關的神經 (形成聽覺)
2、神經系統的組成
1)神經系統的組成 中樞神經系統:腦、脊髓
周圍神經系統:腦神經、脊神經
2)神經元的結構、功能:
(1)結構 細胞體
突起 軸突:一條,長而分支少
樹突:數條,短而呈樹狀分枝
軸突 集結成束,外包上結締組織膜
髓鞘 神經纖維(末端的細小分支為神經末梢) 神經
(2)功能:感受刺激,產生興奮,傳導興奮(興奮是以神經沖動的形式傳導的)
**區別 中樞神經系統:包括腦和脊髓
神經中樞:在中樞神經系統的灰質里,功能相同的神經元細胞體匯集在一起,調節人的某一項相應的生理活動,叫神經中樞。
3、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
反射的概念:動物(包括人)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或內部的各種刺激所產生的有規律的反應反**區別於:應激性
射弧的概念:參與反射的神經結構
組成: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書P81)
膝跳反射的過程:扣擊部位:膝蓋下位的韌帶
現象:小腿突然跳起
感受器:股四頭肌及肌腱內的感覺神經末梢
神經中樞:位於脊髓灰質中
效應器:(下肢的)股四頭肌及其內的運動神經末梢
3)反射的類型 簡單的反射
復雜的反射
激素調節
1)、人體主要內分泌腺的位置和名稱:
垂體、甲狀腺、胰島、腎上腺、性腺、胸腺
2)、激素:由內分泌的腺細胞所分泌的、對身體有特殊作用的化學物質。
3)、垂體:分泌生長激素、促甲狀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可以調節其他內分泌腺的活動。
4)、生長激素、甲狀腺激素、胰島素:
5)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的關系:人體的生命活動的調節主要受到神經系統的調節,但也受到激素的調節
7、人類活動隊生物圈的影響
分析人類活動破壞生態環境的實例
人類活動改善生態環境-「三北」防護林

人類活動破壞生態環境 森林遭到嚴重濫伐
沙塵暴危害嚴重
大量捕殺野生動物
何時還太湖清澈秀美的原貌
環境污染: 概念:指人們在生產或者生活中排放的有害物質,對環境的影響
酸雨對生物的影響
類型 大氣污染 溫室效應和臭氧破壞
水污染:太湖水出現水花
固體廢棄物污染:廢舊電池對生物的影響
土壤污染:白色垃圾、工業廢渣
噪音污染
擬定保護生態環境的計劃
看看是這個嗎?

8、達芬奇的發明有那些?

自驅式汽車、旋轉浮橋、有翼滑翔機、通氣三管大炮、螺旋槳、水下呼吸器、降落傘、機槍、坦克、潛水艇、雙層船殼戰艦、起重機、紡車、機床、沖床、自行車等等。他在數學和水利工程領域等方面也作出過重大貢獻。

自驅式汽車:雖然無法與法拉利相媲美,但達芬奇的自驅式汽車設計卻是他那個年代的創新設計。他設計的木製汽車由傳動輪的交互彈簧驅動,這是世界上第一個自行驅動的汽車。

旋轉浮橋:達芬奇認為自己的旋轉浮橋在戰爭中最好用。輕而堅固的材料安裝上繩索輪組成的旋轉系統後,士兵爬上去隨即就能跑掉。建造這些橋的材料可就地獲取,同時易於運輸。旋轉浮橋具有拋物線般的外形,只有一個跨度,通過一個巨型「垂直栓」就能安全達到兩岸。浮橋靠繩索和升降機移動,再輔以輪子和金屬滾軸以便於其滑行。此外,浮橋還安裝有一個用於平衡和操縱目的的平衡箱,在降到對岸前,一直會懸在空中。

有翼滑翔機:這種開殼式模型安裝有為飛行員准備的椅子和各種裝置,但沒有安全帽。滑翔機設計是用支架承托帆布機翼,只要拉動兩端繩子就可控制飛行方向,另設一個可載人的大籃,並配備輪子以供升降。

通氣三管大炮:達芬奇設計的三管大炮火力猛,重量小,速度快,將是戰場上的致命武器。三管大炮可謂是輕型大炮的古代版本:炮架易於拆卸,有三根從前面裝彈的炮管。為了提高命中率,三根炮管可以通過測標裝置調節高度。

水下呼吸器:達芬奇的潛水服由皮革製成,潛水服上連著用蘆葦桿製成的管和漂浮在海面上的浮鍾。此藝術家還很實際,潛水服居然還有一個供潛水者小便的口袋。

與肌腱挪威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