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腘肌腱炎和腘窩炎有什麼區別
腘肌肌腱炎也具有肌腱炎本身的一身症狀,主要表現為關節或關節附近的觸痛,在一些病例,出現麻木或刺痛。伴有疼痛的關節僵硬,限制了受累關節的運動。偶爾關節輕微腫脹。持續疼痛,肌腱從原來的損傷復發後持續疼痛或很久以後再發。若病人下坡奔跑,可加重腘肌腱的疼痛。診斷時讓病人坐著,患側足跟靠在健側膝上,膝關節外側副韌帶的前方便出現壓痛。
2、腘窩在人體的那個部位
腘窩為膝後區的菱形凹陷。外上界知為股二頭肌腱,內上界主要為半腱肌和半膜肌,下內和下外界分別為腓腸肌內、外側頭道。腘窩頂(淺面)為腘筋膜,是大腿闊筋膜的延續,向下移行為小腿深筋膜。腘筋膜由縱、橫交織的纖維構成,緻密而堅韌,患腘窩囊腫或腘動脈瘤時,因受腘筋膜的限制而專脹痛明顯。腘窩底自上而下為:股骨腘面、膝關節囊後部及腘斜韌帶、腘肌及其筋膜。(來自百度屬信息)
3、打籃球拉傷後膝蓋後腿窩的筋在蹲下一段時間後再站起來的時候很痛伸不直過一會就好了,受涼後越明顯。
這種情況考慮以腘繩肌拉傷導致關節活動時肌腱疼痛導致,建議到骨科就診
4、什麼原因會導致岡上肌肌腱炎
核心提示:岡上肌起於肩胛骨岡上窩,肌腱在喙突肩峰韌帶和肩峰下滑囊下面、肩關節囊上面通過,止於肱骨大結節的上方。岡上肌有協同外展肩關節的作用。臨床上以岡上肌腱炎較常見。
5、腿後面腘窩處,股四頭肌和腓腸肌肌腱中間有一個柱狀的結構,是由什麼形成的?
腿伸直走路小腿腓腸肌會拉長,出現疼痛說明腓腸肌緊張,可以做拉伸。找一個小台階,腳掌前三分之一踩在台階
6、腘窩疼痛是怎麼回事
腘窩處疼痛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很多人主訴腘窩處疼痛的同時並伴隨著強烈的牽拉感,如何處理這種問題,我們就應該從腘窩說起。
腘窩為膝後區的菱形凹陷。外上界為股二頭肌腱,內上界主要為半腱肌和半膜肌,下內和下外界分別為腓腸肌內、外側頭。腘窩自上而下為:股骨上下髁、膝關節囊後部及腘斜韌帶、腘肌。
腘窩內含有重要的血管和神經,由淺至深依次為:脛神經、腘靜脈和腘動脈。其外上界還有腓總神經經腓骨頭附近穿過。
脛神經位於腘窩的最淺面,於腘窩上角由坐骨神經分出,沿腘窩中線下行,到腘肌下緣穿比目魚肌腱弓,進入小腿後區。
腓總神經為坐骨神經的另一終末支,一般起自腘窩上角,沿股二頭肌腱內側緣行向外下,越腓腸肌外側頭表面,至腓骨頭下方,繞腓骨頸,在此分成腓淺和腓深神經。腓總神經在腓骨頸處緊貼骨面,表面無肌組織覆蓋。當腓總神經損傷時,會引起小腿前、外側群肌肉癱瘓,導致足下垂。
腘動脈是股動脈的延續,位置最深,與股骨腘面及膝關節囊後部緊貼。腘動脈上部位於脛神經內側,中部居神經前方,下部轉至神經外側。腘靜脈由脛前,後靜脈合成,位於脛神經的深面。小隱靜脈於胭窩下角處,穿腘筋膜注入腘靜脈。腘靜脈上行於收肌腱裂孔處續於股靜脈。
而我們所說的腘窩疼痛,常是由腘繩肌(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腓腸肌、跖肌、腘肌和比目魚肌損傷導致的,因此針對這類病人我們一般有下面幾個必須處理的點:
股骨內側髁—腓腸肌的內側頭
股骨外側髁—跖肌、腓腸肌外側頭、腘肌
脛骨平台外側—半膜肌和腘肌
腓骨外側—比目魚肌
下面就介紹一下上面的幾塊肌肉損傷所表現的症狀:
腘繩肌群是由半腱肌、半膜肌和股二頭肌長、短頭構成的腘繩肌位於大腿後側淺層,是一塊強有力的伸髖屈膝肌,肌腹呈梭狀。股二頭肌為外側腘繩肌,分為淺層長頭及深層不可觸的短頭;淺層的半腱肌和深層寬大的半膜肌組成了內側腘繩肌,在三塊肌肉的肌腱中,半腱肌肌腱附著在脛骨內側髁後內側,並與股簿肌肌腱、縫匠肌肌腱共同形成「鵝足」。
股二頭肌功能為伸髖關節,輔助髖關節外旋、骨盆後傾;
半腱肌、半膜肌功能為屈曲、內旋膝關節,伸髖關節。
半腱肌和半膜肌損傷疼痛位於下臀部及其相鄰的大腿並沿著大腿和膝關節後內方,到達小腿內側的上半部分。而半膜肌止於內側半月板,持續收縮會導致內側半月板的功能障礙;股二頭肌長、短頭損傷疼痛集中於膝關節後方,並可以向上延伸至大腿後外側甚至臀部的橫紋處。
腘肌呈薄而平坦三角形,為腘窩遠端的基底。其近端纖維附著於股骨外側髁,遠端纖維連接在脛骨近端,與前臂的旋前圓肌同源。其功能為使膝關節屈曲和內旋,後拉外側半月板。由於具有解除膝關節絞索的作用,又被稱為膝關節的鑰匙。肌肉損傷疼痛可集中在膝關節的後面。腘肌止於外側半月板,持續緊張可導致外側半月板的功能障礙。膝損傷後,常出現韌帶或軟骨後側止點的牽拉而張力過高,或持續收縮而縮短。
腘肌損傷常表現為患者蹲屈、跑步、上下樓時膝關節後方疼痛和出現絞索現象。腘肌受損可進一步導致腘肌肌腱炎、腱鞘炎和腘靜脈血栓形成。
腓腸肌是位於小腿後方的最表淺的肌肉,覆蓋比目魚肌,其輪廓在小腿處清晰可見。起點位於股骨內外側髁形成內、外側頭,向下分為兩個獨立的肌腹,腘動脈常在內側頭附近經過。其肌腱與比目魚肌肌腱融合形成跟腱,附著於跟骨。肌肉損傷疼痛可能從同側足背延伸至踝後內側及小腿、膝蓋後外側及遠端大腿後側,表現為足背甚至足弓疼痛、夜間陣發性小腿痙攣及間歇性跛行。
跖肌:梭形肌腹的跖肌較小,纖維細弱,是膝後部一塊很小的肌肉,遠端附著於跟骨。其主要功能協助小腿肌肉跖屈踝關節。肌肉損傷疼痛主要集中於膝關節後側,有時也可延伸至小腿背側和大腿中部。生活中易發因素包括受涼,長時間爬上坡路,在海邊行走,鞋底太硬,踝關節長時間跖屈等。表現為膝關節後方疼痛。
比目魚肌位於小腿後方,腓腸肌的深處,其主要附著於近端腓骨和中段脛骨的後側面,與腓腸肌共同組成了小腿三頭肌並且在遠端融合形成跟腱附著於跟骨後側。其主要功能為跖屈。肌肉損傷疼痛主要位於足後部和足底表面,並常涉及跟腱遠端,膝關節後側。表現為腳或腳踝浮腫,腳步背屈活動受限,或上下坡時膝關節後方疼痛。
上述幾塊肌肉是易引起膝關節後側腘窩疼痛的原因,其所述說的牽拉感無外乎內外側腘繩肌、腓腸肌內外側頭過緊,試著處理上述幾個原因,會收到一定效果。
註:在處理腘窩時,要小心脛神經和腘動脈,以免其發生損傷。
7、膕窩囊腫是怎麼形成的
病因
又叫「Baker's囊腫」,是腓腸肌內側頭的滑膜囊腫。
腘窩囊腫
腘窩囊腫是腘窩內滑液囊腫的總稱。
可分為先天和後天兩種,前者多見於兒童,後者可由滑囊本身的疾病如慢性損傷等引起,但有一部分患者是並發於慢性膝關節病變。
老年人發病則多與膝關節病變和增生性關節炎有關。
最常見的腘窩囊腫系膨脹的腓腸肌、半膜肌肌腱滑囊,該滑囊經常與後關節囊相通,臨床上多見於中年以上發病率最高,男性多於女性,導致機械性伸膝和屈膝受限,疼痛較輕,緊張膨脹感明顯。患者主訴往往以腘窩區逐漸發生腫脹為特點,伴膝後疼痛。偶爾囊腫可以壓迫阻礙靜脈迴流,引起小腿水腫。
2臨床表現
腘窩囊腫多發生於兒童與老年人,兒童發病為先天導致,兩側對稱。老年人多表現為膝關節無力、軟弱、關節後部疼痛等。囊腫較大時可妨礙膝關節的伸屈活動,甚至可影響腘窩的靜脈迴流,出現局部或膝關節以下部位水腫。但大多數患者自覺症狀不多。囊腫長大到一定程度則膝關節屈伸活動受限。
體格檢查:在腘窩部可觸及有彈性的波動性腫物,表面光滑,質地較軟,壓痛不明顯,而且和皮膚或其他組織不粘連。
X線檢查:將空氣注入囊內拍攝X線片,可發現滑囊與關節相通,以此則可確定診斷。
3治療
主要為穿刺抽取囊液後向囊內注入1%利多卡因、得寶松7mg混合液4~8ml,每周1次,多可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對上述治療無效者可腘窩囊腫切除術。
4中醫治療
腘窩囊腫患者很多合並有膝關節的骨性關節炎、軟骨損傷、游離體等。病變導致了腓腸肌內側頭滑膜囊的開口成為單向活瓣,關節液只能向滑膜囊單向流動,難以逆流,從而使滑膜囊積液增多,體積增大形成囊腫。
腘窩囊腫的穿刺抽吸和開放手術的復發率都很高。穿刺抽吸不能解除腘窩囊腫產生的病因,復發不難理解。開放手術失敗的原因可能是由於術中解剖變異、手術技巧等原因常常難以正確判斷囊腫的開口;有時甚至不能完整切除囊壁。
腘窩囊腫用中醫傳統膏葯外治,你可以對症使用,比方說如果是骨性關節炎引起的可以同時貼敷腘窩囊腫和膝關節疼痛處,對症的話2-3天就會有明顯好轉。
5西醫治療
兒童與成人的腘窩囊腫有一定差別,兒童常不與關節相通,極少合並關節內病變,一般可自愈。但成人常伴有關節內病變,手術切除囊腫的同時要治療關節內病變,否則易復發。原則上腘窩囊腫均應切除,術前行關節鏡檢查,大部分可用後內側切口或後側切口。術後行直腿抬高及股四頭肌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