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肌腱 > 被蛇咬傷出現肌腱攣縮

被蛇咬傷出現肌腱攣縮

發布時間:2021-03-08 09:35:27

1、被蛇咬傷後出現呼吸衰竭

眼鏡蛇科和海蛇科的蛇毒分子小,咬後迅速進入受害者血液循環,因而發病很快;蝰蛇的蛇毒分子較大,緩慢地由淋巴系統吸收後才出現症狀。眼鏡蛇和烙鐵頭的蛇毒接觸黏膜被吸收後可引起全身中毒。根據蛇毒的主要毒性作用,毒蛇咬傷的臨床表現可歸納為以下三類:

毒蛇咬傷中毒神經毒損害

被眼鏡蛇咬傷後,局部傷口反應較輕,僅有微癢和輕微麻木、疼痛或感覺消失。約1—6小時後出現全身中毒症狀。首先感到全身不適、四肢無力、頭暈、眼花,繼則胸悶、呼吸困難、惡心和暈厥。接著出現神經症狀並迅速加劇,主要為眼瞼下垂、視力模糊、斜視、語言障礙、咽下困難、流涎、眼球固定和瞳孔散大。重症患者呼吸由淺而快且不規則,zui終出現中樞性或周圍性呼吸衰竭。

毒蛇咬傷中毒心臟毒和凝血障礙毒損害

被蝰蛇和竹葉青蛇咬傷後,症狀大都在0.5—3小時出現。局部有紅腫,疼痛,常伴有水皰、出血和壞死。腫脹迅速向肢體上端擴展,並引起局部淋巴結腫痛。全身中毒症狀有惡心、嘔吐、口乾、出汗,少數患者尚有發熱。美洲尖吻蝮蛇和亞洲蝰蛇咬傷後引起全身廣泛出血,包括顱內和消化道出血。大量溶血引起血紅蛋白尿,出現血壓下降、心律失常、循環衰竭和急性腎衰竭。

毒蛇咬傷中毒肌毒損害

被海蛇咬傷的局部僅有輕微疼痛,甚至無症狀。約30分鍾至數小時後,患者感覺肌肉疼痛、僵硬和進行性無力;腱反射消失、眼瞼下垂和牙關緊閉。橫紋肌大量壞死,釋放鉀離子引起嚴重心律失常;產生肌紅蛋白可堵塞腎小管,引起少尿、無尿、導致急性腎衰竭。海蛇神經毒害的臨床表現與眼鏡蛇相似。

一些眼鏡蛇和蝰蛇蛇毒兼有神經、心臟及止凝血障礙毒等。蝮蛇咬傷後表現與眼鏡蛇相似。臨床上難以鑒別是哪一種毒蛇咬傷。患者出現面部麻木、休克、肌肉抽搐、血尿、咯血、消化道出血、顱內出血、呼吸困難、心肌炎、急性腎衰竭、DIC和呼吸衰竭時預後嚴重。

2、被蛇咬傷後具體應該怎麼做(要很詳細)

被蛇咬傷,除在野外緊急處理外,有條件的,應盡早將病人送往醫院治療。如有可能記下蛇的品種(或打死後隨身攜帶)將有利於醫生更好地採取治療方案。
首先,對蛇傷應該分清是無毒蛇咬傷還是毒蛇咬傷。具體區分方法是:被毒蛇咬傷後,傷口局部可有成對或單一深牙痕(有時伴有成串淺牙痕),在咬傷的局部立即出現麻木、腫脹或出血等狀況,尤其混合毒及血循毒更為明顯,神經毒為主者出現局部劇痛但腫脹不明顯。無毒蛇咬傷,傷口局部一般只有2—4排淺牙痕,而無局部腫痛或全身症狀。
野外治療毒蛇咬傷一般按以下幾個步驟進行:
1、早期結扎。被蛇咬後,應立即用柔軟的繩子或乳膠管(建議隨身攜帶),在傷口上方超過一個關節結扎,結扎的動作要迅速,最好在咬傷後2—5分鍾完成,「一般來說只要在一兩個小時內能趕到醫院的,可以在綁紮好傷口後不再做其它處理。」
2、沖洗傷口。結扎後,可用清水、冷開水、冷開水加食鹽或肥皂水沖洗傷口,若用雙氧水、1:500高錳酸鉀液沖洗更好。
3、刀刺排毒。在經過沖洗處理後,應用干凈的利器(建議在野外急救箱內備幾片手術刀片)挑破傷口,同時在傷口周圍的皮膚上,挑破如米粒大小數處。或以牙痕為中心作「?觹」型切開。用刀時不宜刺得太深,以免傷及血管。有條件的可以將傷口浸於冷鹽水中,從上而下地向傷口擠壓20分鍾左右,使毒液排出。也可以用口直接吸毒,但必須注意安全,邊吸邊吐,每次都用清水漱口,陳醫生特別提醒說:「若口內有潰瘍或齲齒,則不能用口吸毒,因為毒液通過口腔黏膜損傷處會很快進入血液循環。」
戶外防蛇攻略
戶外活動愛好者小趙向記者講述了他的野外防蛇經驗:
據統計,蛇傷大部分都在小腿以下部位,因此,戶外用鞋應選擇高幫者,盡量避免穿涼鞋;還有的蛇喜歡上樹,如樂山本地較常見的竹葉青蛇,因此,穿越叢林時,戴頂帽子、扣緊衣領顯得尤為重要。
盡量避免在草叢里行走或休息,如果迫不得已,最好拿竹棍在草叢里敲打幾下。
登山或穿越時,盡量避免抓著樹枝借力,因為有的蛇會偽裝成樹枝的形狀。
看到蛇時,不必驚慌,也不要靠得太近,更切忌兇巴巴地想去滅了它,「一來嘛,此舉與動物保護宗旨有悖;再說了,真動起手來,你不一定是其對手,若被誤傷就不劃算了。」其實,蛇只有在感到受威脅時才會主動攻擊人,因此看到蛇時遠遠地避開才是上策。
不幸被蛇追趕時,千萬不要下坡,否則,它定會攆上你;逃跑路線盡量保持「S」形。
夏季雷雨前或洪水後,蛇蟲紛紛出洞,此時要格外小心。
「一般來說,為了以防萬一,我們都會帶上蛇葯片,」小趙還說,在野外如果真的遇上有人被蛇咬傷時,在急救吸血時最好用塑料袋或氣球覆在傷口上再吸,這樣比較安全些。

3、蛇咬傷的臨床表現和常見並發症?

概述

毒蛇咬傷是由具有毒牙的毒蛇咬破人體皮膚,繼而毒液侵入引起局部和全身中毒的一類急症。 據統計,我國的毒蛇有48種,其中危害較大的有以下種類,眼鏡蛇科的眼鏡蛇、眼鏡王蛇、金環蛇、銀環蛇;螲蛇科的螲蛇、尖吻蝮(五步蛇)、烙鐵頭(龜殼花蛇)、竹葉青、蝮蛇;以及海蛇科的十多種蛇類。這些毒蛇多數分布於廣東、廣西、台灣、福建、湖南、湖北、雲南、江西、浙江、江蘇、貴州、四川等省、自治區。長江以北毒蛇種類較少,以蝮蛇常見;海蛇分布於我國東南沿海。毒蛇咬傷多見於夏秋季節。毒蛇咬傷後,若經及時急救治療,可以避免或減輕中毒症狀;如延誤治療,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中毒,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臨床表現

1.局部表現:傷處疼痛或麻木,紅腫、瘀血、水皰或血皰,傷口周圍或患肢有淋巴管炎和淋巴結腫大、觸痛。 2.全身表現:頭暈、胸悶、乏力、流涎、視力模糊、眼瞼下垂、出血傾向、黃疸、貧血、語言不清、吞咽困難等。嚴重者肢體癱瘓、休克、昏迷、驚厥、呼吸麻痹和心力衰竭。

診斷依據

1.有被毒蛇咬傷史,傷外可見一對較深而粗的毒牙痕。 2.可有局部和全身中毒表現。

治療原則

1.局部擴創清洗、阻止蛇毒吸收和排除毒液; 2.應用抗毒素; 3.中草葯解毒; 4.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提高人體對蛇毒素的耐受力; 5.預防破傷風; 6.防治感染; 7.對症及支持治療。

用葯原則

1.早期病例以用葯框限「A」為主; 2.對出現全身中毒表現的患者,注意支援療法和防治並發症; 3.合並細菌感染者,可根據臨床和細菌培養葯敏試驗結果選用有效抗生素; 4.對出現呼吸麻痹者,可使用人工呼吸器; 5.對有出血傾向者可加用新特促凝葯物; 6.對出現急性腎功能衰竭者,可行透析治療。

輔助檢查

1.普通病例檢查專案以檢查框限「A」為主; 2.判斷是否毒蛇咬傷或是何種毒蛇咬傷可作免疫試驗確定; 3.對合並細菌感染、休克、疑有急性腎功能衰竭、彌漫性血管內凝血者檢查基礎上可酌情加選「B」或「C」; 4.對並發心力衰竭的搶救病人,必要時可作血液動力學資料檢查。

療效評價

1.治癒:症狀體征消失; 2.好轉:症狀體征改善; 3.未愈:症狀體征無改善。

專家提示

生活和工作在毒蛇咬傷較常發生的地區的個人,有必要了解毒蛇的生活習性及活動規律,做好野外防護工作,掌握蛇咬傷的自救知識。毒蛇咬傷後,立即停止傷肢活動,以免加速毒液吸收和擴散。迅速結扎傷口近心端,每15分鍾放鬆1分鍾,直到服用有效蛇葯或注射抗毒素三小時後方可解除。立刻用冷茶水、清水沖洗傷口,吸吮傷口,由周圍向傷口反復擠壓,促使毒液滲出。緊急情況下,也可用自身小便沖洗傷口。點燃火柴,澆灼傷口,可破壞蛇毒,也是一種有效的急救方法。局部緊急處理是防止蛇毒中毒的重要環節。對於疑有毒蛇咬傷尚未出現局部或全身症狀者,有必要求醫進一步處理,並需觀察24小時。如能確定毒蛇種類,應盡早應用特效的單價抗毒素;如一時不能識別由何種毒蛇咬傷,可用當地數種毒蛇的多價抗毒素。

4、被蛇咬傷後怎麼進行自救

被蛇咬傷,除在野外緊急處理外,有條件的,應盡早將病人送往醫院治療。如有可能記下蛇的品種(或打死後隨身攜帶)將有利於醫生更好地採取治療方案。

首先,對蛇傷應該分清是無毒蛇咬傷還是毒蛇咬傷。具體區分方法是:被毒蛇咬傷後,傷口局部可有成對或單一深牙痕(有時伴有成串淺牙痕),在咬傷的局部立即出現麻木、腫脹或出血等狀況,尤其混合毒及血循毒更為明顯,神經毒為主者出現局部劇痛但腫脹不明顯。無毒蛇咬傷,傷口局部一般只有2—4排淺牙痕,而無局部腫痛或全身症狀。

野外治療毒蛇咬傷一般按以下幾個步驟進行:

1、早期結扎。被蛇咬後,應立即用柔軟的繩子或乳膠管(建議隨身攜帶),在傷口上方超過一個關節結扎,結扎的動作要迅速,最好在咬傷後2—5分鍾完成,「一般來說只要在一兩個小時內能趕到醫院的,可以在綁紮好傷口後不再做其它處理。」

2、沖洗傷口。結扎後,可用清水、冷開水、冷開水加食鹽或肥皂水沖洗傷口,若用雙氧水、1:500高錳酸鉀液沖洗更好。

3、刀刺排毒。在經過沖洗處理後,應用干凈的利器(建議在野外急救箱內備幾片手術刀片)挑破傷口,同時在傷口周圍的皮膚上,挑破如米粒大小數處。或以牙痕為中心作「?觹」型切開。用刀時不宜刺得太深,以免傷及血管。有條件的可以將傷口浸於冷鹽水中,從上而下地向傷口擠壓20分鍾左右,使毒液排出。也可以用口直接吸毒,但必須注意安全,邊吸邊吐,每次都用清水漱口,陳醫生特別提醒說:「若口內有潰瘍或齲齒,則不能用口吸毒,因為毒液通過口腔黏膜損傷處會很快進入血液循環。」

戶外防蛇攻略

戶外活動愛好者小趙向記者講述了他的野外防蛇經驗:

據統計,蛇傷大部分都在小腿以下部位,因此,戶外用鞋應選擇高幫者,盡量避免穿涼鞋;還有的蛇喜歡上樹,如樂山本地較常見的竹葉青蛇,因此,穿越叢林時,戴頂帽子、扣緊衣領顯得尤為重要。

盡量避免在草叢里行走或休息,如果迫不得已,最好拿竹棍在草叢里敲打幾下。

登山或穿越時,盡量避免抓著樹枝借力,因為有的蛇會偽裝成樹枝的形狀。

看到蛇時,不必驚慌,也不要靠得太近,更切忌兇巴巴地想去滅了它,「一來嘛,此舉與動物保護宗旨有悖;再說了,真動起手來,你不一定是其對手,若被誤傷就不劃算了。」其實,蛇只有在感到受威脅時才會主動攻擊人,因此看到蛇時遠遠地避開才是上策。

不幸被蛇追趕時,千萬不要下坡,否則,它定會攆上你;逃跑路線盡量保持「S」形。

夏季雷雨前或洪水後,蛇蟲紛紛出洞,此時要格外小心。

「一般來說,為了以防萬一,我們都會帶上蛇葯片,」小趙還說,在野外如果真的遇上有人被蛇咬傷時,在急救吸血時最好用塑料袋或氣球覆在傷口上再吸,這樣比較安全些。

5、被蛇咬傷的處理方法


先做適當處理,再送醫院

一般在城市被蛇咬傷的概率很低,除非是自己把蛇當成寵物來飼養,否則我們連碰到蛇的幾率都相當的小。通常蛇會在多樹木山水的地方出沒,所以很多人是在出去遊玩時不小心被咬,被蛇咬傷之後先不要著急,判斷咬傷自己的蛇是否有毒。

如果在參加戶外活動、休息或經過蛇類棲息的草叢、石縫、枯木、竹林、溪畔或其他比較陰暗潮濕潮濕處時,如果不慎被蛇咬傷,不要太過緊張,如果是毒蛇,血液流動過快並沒有什麼好處。

首先要做的自然是判斷是否被有毒蛇咬傷,通常觀察傷口上有兩個較大和較深的牙痕,才可判斷為毒蛇咬傷。若無牙痕,並在20分鍾內沒有局部疼痛、腫脹、麻木和無力等症狀,則為無毒蛇咬傷。只需要對傷口清洗、止血、包紮。若有條件再送醫院注射破傷風針即可

通常被毒蛇咬傷的主要症狀為:1.血性蛇毒:傷口灼痛、局部腫脹並擴散,傷口周圍有紫斑、淤斑、起水泡,有漿狀血由傷口滲出,皮膚或者、皮下組織壞死、發燒、惡心、嘔吐、七竅出血。有血痰、血尿、血壓降低,瞳孔縮小、抽筋等。被咬後6—48小時內可能導致傷者死亡。2.神經性蛇毒:傷口疼痛、局部腫脹,嗜睡,運動失調,眼瞼下垂、瞳孔散大,局部無力,吞咽麻痹,口吃、流口水、惡心、嘔吐、昏迷、呼吸困難,甚至呼吸衰竭。傷者可能在8—72小時內死亡

一般而言,被大多數毒蛇咬傷後10—20分鍾,其症狀才會慢慢的顯現出來。被咬傷後,爭取時間是最重要的。首先需要找一根布帶或長鞋帶在傷口靠近心臟上端5—10分鍾扎緊,緩解毒素擴散。但為防止肢體壞死,每隔10分鍾左右,放鬆2—3分鍾。應用冷水反復沖洗傷口表面的蛇毒。可在傷口上覆蓋4—5層紗布,用嘴隔紗布用力吸允(口內不能有傷口),盡量將傷口內的毒液吸出。

當然這些都只是緊急緩解措施,處理後還是應當盡快送去醫院,與此同時盡量減緩傷者的行動。此外要看清楚咬傷自己的蛇有什麼明顯的特徵,到醫院後才能提供正確的訊息,幫助醫生來判斷到底是被何種蛇咬傷,再進行相應的處理。

6、被蛇咬傷如何判斷是否是毒蛇咬傷?

確定為毒蛇咬傷後,必須進一步明確診斷是被何種毒蛇咬傷,這對於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法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採用抗蛇毒血清(單價)治療時,由於抗體的特異性,更需進一步加以仔細鑒別。只根據牙痕的形態尚不足以區別為何種毒蛇咬傷,必須結合病歷、症狀、體征及實驗室檢查加以綜合分析;還應根據各種毒蛇的分布地區、生活習性來具體判斷。一般說來,在具體的分布上,平原地區首先應考慮為蝮蛇;丘陵山地、水域附近多考慮金環蛇和銀環蛇;丘陵地區多考慮眼鏡蛇;開闊的田野要考慮蝰蛇;丘陵山區、林木間或灌木叢處多考慮竹葉青和烙鐵頭;山區或丘陵林木陰濕處或山谷間多考慮五步蛇;山區林間、水邊、岩縫處多考慮眼鏡王蛇;海邊或打撈上來的混雜在魚中的多考慮海蛇。另外,清晨或黃昏被咬多考慮蝮蛇;夜間多考慮銀環蛇;白天多考慮眼鏡蛇。還可根據各種毒蛇的生態和活動規律及被咬時間,亦對確認何種毒蛇咬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我國10種主要毒蛇形態和生態情況比較見表22。

表22 我國10種主要毒蛇形態和生態情況比較表

毒蛇名稱形態特徵棲息環境活動規律食性生殖毒牙牙齦間距(厘米)毒性銀環蛇 體背黑白橫紋相間,白色橫紋較黑色窄;背面中央一行鱗片擴大,尾尖細較長 平原、丘陵或山腳近水之處 多在夜間活動 魚、蛙、蜥蜴、蛇及鼠類 卵生0.8~1.5 神經毒為主金環蛇 通身有幾乎等寬的黑黃相間的環紋;背中央一行鱗片擴大,背脊隆起呈脊棱,末尾端短而圓鈍 丘陵山地或水域附近 多在夜間活動 魚、蛙、蜥蜴、蛇、蛇卵、鼠類 卵生 比銀環蛇略大 神經毒為主眼鏡蛇 體背黑色或黑褐色,頸背部白色似眼睛樣的斑紋,體尾有黃色橫紋10多條,頸部能膨扁發出「呼呼聲」 丘陵山坡、墳堆、灌木林或山腳水邊 白天活動 魚、蛙、鼠、蜥蜴、鳥及鳥蛋 卵生1.1~1.9 混合毒眼鏡王蛇 與眼鏡蛇相似,但軀體大,頸部沒有白色斑紋,頸部膨扁,頸背有「八」字形白斑,頂鱗之後有一對大的枕鱗,能「呼呼」作響 高山林木、水旁、岩縫及樹洞中 白天活動 蛇類、蜥蜴等 卵生 不少於1.9 混合毒

表22 我國10種主要毒蛇形態和生態情況比較表(續)-1

毒蛇名稱形態特徵棲息環境活動規律食性生殖毒牙牙齦間距(厘米)毒性蝮蛇 體背淺褐色或紅色,有2行深褐色圓斑,或有分散不規則的斑點,體側有一列棕色斑點,腹麵灰白或灰褐色,雜有黑斑 多生活於平原、丘陵、山區或田野上 早晚活動為主,耐寒性強 魚類、蛇類、蜥蜴等 卵胎生0.6~1.2 混合毒蝰蛇 體背棕灰色,頭背有3塊圓斑,體背也有3個縱行大圓斑,腹面茭白色,有3~5行近於半月形深棕色斑 開闊的田野,或在龍蛇蘭和仙人掌等植物下 日夜都有活動 鼠、鳥、蛇、蜥蜴及蛙等 卵生胎0.8~1.3 血循毒為主五步蛇 頭呈明顯三角形,吻端尖,向上翹起,體背深棕色或棕褐色,正中有一行20多個方形的大塊斑,尾短且末端尖長,形成角質硬刺 山地、樹木、林帶、岩隙間、山路邊或草叢中 早晚活動,常於陰雨天出現 鼠、蛇、鳥、蜥蜴、蛙類等 卵生1.5~3.5 血循毒為主烙鐵頭 頭部呈明顯三角形,頸細,形如烙鐵,頭背是小鱗片,體細長,尾長而末端細,有纏繞性,體背面淡棕色或棕褐色,背脊有一行暗紫色波狀紋,腹面淺褐色 丘陵、山區、灌木、溪邊、竹林或住宅附近 多在夜間活動 鳥、鼠類 卵生0.8~1.4 血循毒竹葉青 頭部呈明顯三角形,頸細,頭背均為小鱗片,眼紅尾焦,體綠色,有白色、淡黃或紅白色側線,尾較短,有纏繞性 丘陵山區溪邊及草叢灌木中 早晚活動為主 鼠、鳥、蛇、蜥蜴、蛙類 卵生胎0.5~1.2 血循毒為主海蛇 尾側扁,鼻孔朝上,具有鼻瓣 海水中 趨光性 魚類絕大部分為卵生胎 神經毒為主下面針對常見毒蛇咬傷的詳細症狀描述如下,供讀者進一步參考和了解。10種毒蛇咬傷鑒別見表23。

表23 10種毒蛇咬傷鑒別

蛇傷種類局部表現全身表現實驗室檢查銀環蛇 傷口不紅、不腫、不痛,僅有微癢和感覺減退 一般在咬傷後2~6小時左右出現胸悶、全身乏力、步態不穩、語言不清、吞吐困難、眼瞼下垂、流涎、呼吸困難、肌肉抽搐、呼吸麻痹 心電圖檢查完全性束傳導阻塞金環蛇 不痛或微痛,傷口周圍微紅腫,局部呈雞皮樣疙瘩 基本同上,但全身筋骨陣發性疼痛明顯 心電圖檢查出現竇性心率不齊,其餘同上眼鏡蛇 傷口出血不多,易閉合變黑,並有麻木感,局部腫脹明顯,有血泡和水泡及組織壞死 一般在2~6小 時左右出現胸悶、惡心、嘔吐、腹痛、發熱、全身疼痛、喉痛、吞咽困難、睏倦思睡、呼吸困難,嚴重者常因急性循環衰竭、呼吸麻痹很快死亡 白細胞增多,尿檢有蛋白、紅細胞和白細胞,心電圖檢查有心肌損壞眼鏡王蛇 傷口疼痛、麻木,但紅腫不明顯 基本同上,但發病急,且嚴重。嚴重者常可在半小時內發病,常因循環衰竭、呼吸麻痹很快死亡 基本同上蝮蛇 傷口明顯腫脹,刺痛逐漸加重向外蔓延,皮下有瘀斑 一般傷後1~6小時左右,出現視力模糊,復視、眼瞼下垂,張口困難,全身肌肉酸痛,呼吸困難、尿少或無尿,尿呈醬油狀 尿有蛋白、管形,血檢試驗陽性

表23 10種毒蛇咬傷鑒別(續)-1

蛇傷種類局部表現全身表現實驗室檢查五步蛇 持續劇烈灼痛,腫脹嚴重,傷口流血多,附近有較多較大的水泡、血泡,組織潰爛和壞死的范圍大而深 中毒出現快且兇猛,常有心悸、畏寒、發熱、胸悶、視力模糊,牙齦、鼻、眼結膜、大小便出血,全身皮下有散在性瘀斑,尿少、尿閉、血壓下降、休克等 血檢查:血紅蛋白、紅細胞、血小板減少,出血,凝血時間長,血塊收縮時間不良尿檢:血尿,心電圖有心肌損害表現蝰蛇 傷口出血不止,局部腫痛劇烈,發展快 中毒症狀出現快,來勢凶,病情持久,皮下、內臟、五官出血嚴重。常因失血、溶血而出現貧血、黃疸,尿呈醬油色,尿少、尿閉,終因急性腎功能衰竭、休克而造成死亡 血檢:紅細胞和血紅蛋白、血小板減少,血中膽紅素、血鉀升高,出血和凝血時間延長尿檢:病後半小時即可出現血尿竹葉青 傷口灼痛,腫脹明顯 全身中毒症狀較輕,死亡率很低 血檢:血小板減少,出血和凝血時間延長烙鐵頭 局部腫脹,傷口痛如灼,可出現水泡、血泡 頭痛、頭昏,眼花、視力模糊,五官和內臟出血 血檢:紅細胞和血紅蛋白減少海蛇 傷口不紅、不腫、不痛、不癢,但有麻木感 於傷後3~5小時才出現眼瞼下垂,視力模糊,吞吐困難和語言感到困難,全身筋骨疼痛,全身肌肉呈遲緩性癱瘓,尿呈深褐色(肌紅蛋白尿),呼吸麻痹,心力衰竭或急性腎功能衰竭 血檢:血鉀升高尿檢:尿呈褐色,肌紅蛋白呈陽性反應(1)蝮蛇 含混合毒,偏重於血循毒素。致死原因:呼吸衰竭是主要致死原因,急性腎功能衰竭和心力衰竭與休克,亦可導致傷者死亡。

局部症狀:一般牙痕兩個呈「··」形,間距較小,深而清晰,傷口出血不多,有刺痛感及麻木感。傷肢腫脹嚴重,傷口附近可有大小不等的血泡和水包,傷口破潰後組織易潰爛,產生炎性潰瘍。常伴有附近淋巴結腫痛。

全身症狀:一般咬傷後1~6小時出現頭暈、全身不適、畏寒、發熱、視物模糊、復視、眼瞼下垂等早期中毒臨床特徵,嚴重病人可出現吞咽困難、張口困難、全身肌肉酸痛、胸悶、頸項強直、四肢活動障礙、呼吸逐漸變慢變弱,以至呼吸逐漸停止,病人隨之轉入昏迷、休克,血壓下降,出現醬油色血紅蛋白尿,一旦出現少尿或無尿,便可引起急性腎功能衰竭。

(2)眼鏡蛇 含混合毒,以血循毒中的心臟毒為主,對循環系統、神經系統和局部組織有廣泛的毒性作用。

致死原因:循環衰竭、呼吸麻痹是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二者在中毒嚴重時逐漸加重,最後心跳和呼吸均停止。

局部症狀:牙痕呈「··」或「∴」形。傷口疼痛明顯,流血不多,很快閉合成紫紅色或黑色斑點。傷口的中心有麻木感,但四周感覺過敏。周圍皮膚迅速紅腫,患肢有明顯壓痛,局部出現水泡、血泡、組織壞死,並可形成潰瘍,經久不愈,甚至可引起骨髓炎,這就是眼鏡蛇咬傷的主要局部特徵。傷肢還出現淋巴管炎,伴有淋巴結腫痛。

全身症狀:在咬傷後半小時或最遲不超過4小時,即出現全身不適、畏寒、發熱(體溫可高達39~40℃)、惡心、嘔吐、腹痛、流涎、出汗和視力模糊等症狀。

(3)眼鏡王蛇 含混合毒。

致死原因:該蛇毒性猛烈,一般在1~2小時內引起呼吸麻痹或循環衰竭,這是致死的兩大主要原因。

局部症狀與全身症狀:與眼鏡蛇咬傷基本相似,但因其毒性更猛烈,其中毒症狀出現的快而嚴重,特別嚴重者可在被咬傷後幾分鍾內致死。廣西某山區有被此蛇咬傷後3分鍾內死亡的報道。

(4)五步蛇 含血循毒,以凝血毒為主。

致死原因:出血性休克和循環衰竭是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急性腎功能衰竭或心肌、腦組織出血也可能是致死原因。經搶救治癒後,部分病人可有患肢肌肉萎縮、攣縮、死骨脫出等一系列後遺症。

局部症狀:牙痕較大、較深,間距寬,呈「··」形,傷口皮膚常有撕裂現象,局部劇痛如刀割,持續而難以忍受,流血不止,腫脹嚴重,迅速向心室發展,可擴展至軀干。傷口周圍出現較多、較大的水泡和血泡,並有大片瘀斑,易發生組織壞死和潰爛,伴有局部淋巴結腫痛。

全身症狀:來勢兇猛,迅速出現。患者感覺全身不適、胸悶、心悸、氣促、畏寒、發熱、視力模糊,嚴重者出現煩躁不安、呼吸困難。全身廣泛性的內外出血,皮膚和黏膜出現大片瘀斑,民間俗稱「蘄蛇斑」。牙齦、鼻、眼黏膜出血,並有吐血、咯血、便血、血尿發生;嚴重者胸腔、腹腔和顱內出血,一旦出現出血症狀,不易止住,即便止住了還會再度出血,這是五步蛇咬傷的主要特點。因嚴重失血,病人面色蒼白、手足厥冷、脈搏細而速、神志模糊、血壓下降,出現休克。腎血流量較少,導致少尿或無尿。

(5)蝰蛇 含有血循毒,毒性猛烈而持久。

致死原因:病人多因循環衰竭、急性腎功能衰竭而死亡,少數由於腦出血死亡。經搶救脫險後,部分病人有傷肢攣縮和運動障礙的癒合後遺症。

局部症狀:牙痕呈「。。」形,傷口劇烈疼痛,如剜如灼,逐漸加劇,持續不止。腫脹蔓延迅速,向心性擴展至軀干。傷口附近有大量水泡、血泡、瘀點、瘀斑,易發生組織壞死和潰爛,形成潰瘍可深達骨質,伴有局部淋巴結腫痛。

全身症狀:咬傷後發病急,來勢兇猛,症狀嚴重,病程較長。常有全身不適、肌肉酸痛症狀。全身廣泛性內外出血,皮下出血,形成播散性瘀斑,早期血尿;繼而有齒齦出血,結膜下出血、咯血、便血等症。由於嚴重失血,病人口乾、煩渴、面色蒼白、手足厥冷、脈搏細而加速,血壓下降,可出現休克;並由腦出血導致昏迷。因出血、溶血可導致腎臟損害,有尿少、無尿、蛋白尿和管型尿,可發生急性腎功能衰竭。

(6)竹葉青 含血循毒,毒性較弱,以局部刺激為主。

致死原因:此蛇咬傷死亡率較低,一般2~3日症狀逐漸消退,無後遺症。如果咬傷頭、頸部,也會因腫脹嚴重窒息,導致生命危險。

局部症狀:牙痕針尖樣,呈「。。」形,以後變成「八」字形。咬傷後傷口疼痛、灼痛,且有壓痛。局部腫脹,可向心性蔓延。常有血水泡、瘀斑,嚴重形成潰瘍,偶有傷口流血不止,伴有局部淋巴結腫痛。

全身症狀:表現較輕,僅有頭暈、眼花、嗜睡、惡心、嘔吐等。少數嚴重病人有黏膜出血、吐血、便血等症狀。

(7)烙鐵頭 含血循毒,類似竹葉青的毒性,但較劇烈。

致死原因:常因急性腎功能衰竭和循環衰竭而死亡。

局部症狀:牙痕似竹葉青樣。傷口有劇烈燒灼感,極難忍受,很快變成紫紅色。傷口周圍紅腫、發硬、有壓痛,出現水泡、血泡或瘀斑,常伴有附近淋巴結腫痛。少數嚴重病人可出現傷口出血不止。

全身症狀:一般有頭暈、頭痛、眼花、視物模糊、嗜睡、惡心、嘔吐、畏寒、發熱等症狀,重者可出現皮下出血、五官出血、吐血、便血和血尿,呼吸困難,血壓下降,意識蒙朧和休克。

(8)銀環蛇 含神經毒,總的表現為影響運動神經—骨骼肌傳導功能。

致死原因:呼吸麻痹,自主呼吸停止是主要的致死原因。

局部症狀:牙痕一般2個,為針尖樣,呈「。。」形。被該蛇咬傷後局部症狀不明顯,僅有癢感和麻木感,傷口不紅、不腫、不痛。

全身症狀:咬傷後1~6小時才出現頭暈、眼花、視物模糊、肌肉關節酸痛、四肢乏力。繼而癱瘓向軀體發展,引起呼吸麻痹,呼吸逐漸變慢、變淺,呈腹式呼吸,以至呼吸運動停止,全身處於癱瘓狀態。重症病人因呼吸抑制缺氧而導致心跳加速,血壓升高,傳導阻滯而致循環衰竭。

(9)金環蛇 含神經毒,其毒理作用、中毒症狀與銀環蛇基本相同,但潛伏期較長,病程發展亦較緩慢。

致死原因:死亡原因與銀環蛇相同。

局部症狀:牙痕呈「∴」形,附近皮膚潮紅,毛囊突出呈荔枝殼樣外觀,稍有浮腫,傷口不痛或輕微疼痛,不出血,有麻木感,附近淋巴結腫痛。

全身症狀:類似銀環蛇咬傷,但出現和發展比銀環蛇稍慢。全身肌肉、骨骼關節呈陣發性酸痛,嚴重病人可出現全身浮腫症狀。

(10)海蛇 含神經毒。可阻斷神經肌肉傳導,有些海蛇還含有肌溶毒素,直接引起骨骼肌壞死。

致死原因:呼吸麻痹是主要的致死原因;也可由嚴重的肌紅蛋白尿引起急性腎功能衰竭,以及繼發性感染引起病人死亡。

局部症狀:各種海蛇咬傷局部症狀基本相似,除被咬傷時局部有瞬間刺痛外,傷口只有麻木感,不紅、不腫、不痛,局部症狀不明顯,易被忽視。

全身症狀:潛伏期較長,一般3~5小時才出現明顯的全身中毒症狀。傷者初感全身筋骨疼痛、活動困難、肢體強直,繼而出現眼瞼下垂、視力模糊、吞咽和語言困難、肌肉疼痛加劇;繼四肢癱瘓後,肋間肌癱瘓,病人感覺呼吸費力,胸前有壓迫感。呼吸逐漸變得慢弱,呈腹式呼吸。因缺氧而出現唇、指甲發紺,最後呼吸逐漸停止。嚴重者可引起急性腎功能衰竭。

7、一旦不幸被蛇咬傷,該如何應急處置

一、首先要分清蛇是否有毒。毒蛇的頭部呈三角形,頸細尾短,咬傷處留有兩排回牙痕,其中一對深而粗。

二、確答認自己被毒蛇咬傷後,不要涼慌奔跑,以免加速毒素吸收;用手帕、布帶或繩索立即在傷口近心端3-5厘米處捆綁,以阻斷靜脈血和淋巴迴流,但每隔20分鍾松綁2-3分鍾,以免肢體缺血壞死。在野外被毒蛇咬傷後應立即用冷開水、冷茶水或河水沖洗傷口,若有條件可用鹽水或肥皂沖洗傷口,若傷口留有蛇牙碎片,必須迅速除去。沖洗傷口後,用已消毒的刀片在傷口處劃開「十」字形切口排毒;同時用吸奶器、火罐或塑料瓶對准傷口作反復抽吸,吸出毒液;如果毒蛇咬傷現場找不到急救物品,可用口將傷口內的毒液吸出來,但吸毒者的口腔必須無破損。經緊急救治後,應迅速到醫院搶救。

8、被蛇咬傷的傷口怎麼處理?

1、燒灼法,用點燃的火柴燒灼傷口兩三分鍾,然後沖洗。 2、擴創法,用刀在傷口出劃十字,阻止血液流通 3、包紮法,用紗布在距離傷口二三厘米除包紮,阻止血液向心臟流通。 4、口服有效的蛇葯。 被蛇咬傷,首先坐下,盡量減少運動,避免血液循環加速。一般咬傷在腳踝,將膝蓋屈起,壓迫血管,減少血液流動。用結實的行軍背帶或繩子扎緊傷口上方(靠心臟方)10~30厘米處,用刀片割開傷口上方1厘米處,1-2厘米寬,從上往下擠壓放血。同時,服用蛇葯(一次20片),4小時一次。扎緊處需半小時松開一次,以免肌肉壞死。 還有,注意看傷口,如果有一排細牙印,為無毒蛇咬傷,沒有什麼問題;如果有兩顆較深牙印,就是毒蛇咬傷,必須按上述處理。 預防是關鍵:在山間行走,穿高幫鞋,最好綁小腿,打草驚蛇,看見五步蛇要繞開走。 帶子捆紮的地方是小腿的最上方,緊貼膝蓋的髕骨,這樣才不會在後來搬動時松托(當時咬傷部位是小腿外側,只有一個牙印,另一隻牙估計沒咬到或者已經脫落了). 一般都是兩個牙印,至少半厘米深,可以根據兩個牙印的間距判斷毒蛇的大小(一般來說知道其大小也意義不大). 如有條件,最好在清潔的水中擠血,特別是後來速度快的多,效果比想像的要好. 未帶蛇葯(一般都不帶),擠血到後來, 特殊情況下只有用嘴吸,吸一口吐一口,(如果嘴裡沒有傷口,少量神經毒素進入胃內後果並不可怕) 盡量把攻擊致傷的蛇打死帶上去醫院作鑒別,抗毒血清分幾大類,都各有針對性的 一般來說毒蛇攻擊時不會咬到就放開,多數是咬著不放被甩開的,這過程中就在注入毒液,所以一感到痛(被咬了)就要馬上盡快甩開,甚至必須騰出手把它硬拽下來,我見到的例子就是被攻擊的人還試圖用手掰開蛇嘴(銀環蛇),浪費了很多時間,還好人多又處理及時,離城也不遠,否則被多注入的毒液就會很麻煩.

9、被蛇咬傷後急救

清洗局部傷口,口吸排毒緊急下也可用,前提是口內無潰瘍。千萬專不要挑開傷口,蛇屬毒分三種,血毒,神經毒,倆者混合毒,只有神經毒可挑開傷口。在你識別出具體蛇毒前不要挑開。
蛇毒血清分倆種,多價血清對多種有效,但效果均弱;單價血清一對一針對蛇毒,效果最佳。使用時結合對咬傷蛇的識別程度。
血液從心臟流向全身,靠近心臟的一邊稱近心端,反之遠心端。結扎近心端減少蛇毒擴散達全身。

與被蛇咬傷出現肌腱攣縮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