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肌腱的細胞生物學
肌腱細胞是肌腱的基本功能單位,它合成和分泌膠原等細胞外基質,維持肌腱組織的新陳代謝。肌腱細胞是一種分化程度很高的細胞,在體外培養條件下,增殖相對緩慢,尤其是經過多次傳代後,肌腱細胞甚至喪失進入增殖期的能力。
1.肌腱細胞的發生來源:肌腱細胞起源於胚胎時期的間充質細胞。間充質是胚胎期填充在外胚層和內胚層之間的散在的中胚層組織。間充質細胞呈星形,有許多胞質突起。電鏡下核較大,卵圓形,核仁明顯,相鄰的細胞突起彼此連接成網。間充質細胞分化程度低,有很強的分裂分化能力。
2.生物力學對肌腱細胞的影響:肌腱是連接骨骼肌肌腹與骨骼之間的單軸緻密膠原纖維結締組織束,是彈性小、寡血管的組織,用於傳導肌腹收縮所產生的力,牽引骨骼使之產生運動。肌腱本身不具有收縮能力,但具有很強的耐壓抗張力和抗摩擦的能力。因此,力學刺激必然對肌腱細胞的生物學特性產生很大的影響。力學信號可刺激細胞表面的牽張受體和粘附位點,導致一系列瀑布效應,從而改變細胞周圍的營養成分、氧氣等。還可改變細胞內的第二信使NO或Ca2+濃度,直接或間接影響細胞因子mRNA的表達,從而影響基質蛋白的合成。
2、腱細胞是一種形態特殊的細胞,其本質是以下哪一種細胞
腱細胞是一種特殊形態的成纖維細胞。
3、肌腱是由哪些化合物組成
肌腱由縱行排列的膠原纖維及散在分布的梭形腱細胞構成。
很高興為你解答滿意望採納
4、肌細胞定義 骨細胞定義 成骨細胞定義 破骨細胞定義 肌腱細胞定義 上皮細胞定義
肌細胞 muscle cell 亦稱肌肉細胞。是動物體內能動的、收縮性的細胞的總稱。在構成肌肉組織時,各肌肉細胞一般外形為紡錘狀乃至纖維狀,特稱為肌(肉)纖維。
骨細胞 osteocyte; osteocytes; bone cell;
是成熟骨組織中的主要細胞,相當於人的成年期,由骨母細胞轉化而來。當新骨基質鈣化後,細胞被包埋在其中。此時細胞的合成活動停止,胞漿減少,成為骨細胞。骨細胞能產生新的基質,改變晶體液,使骨組織鈣、磷沉積和釋放處於穩定狀態,以維持血鈣平衡。骨細胞對骨吸收和骨形成都起作用,是維持成熟骨新陳代謝的主要細胞。
成骨細胞是骨形成的主要功能細胞,負責骨基質的合成、分泌和礦化。
破骨細胞(osteoclast,亦稱bone-resorbing cells)是骨細胞的一種,行使骨吸收(bone resorption)的功能。破骨細胞與成骨細胞(osteoblast,亦稱bone-forming cells)在功能上相對應。二者協同,在骨骼的發育和形成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破骨細胞由多核巨細胞(multinuclear giant cell, MNGC)組成,直徑100μm,含有2~50個核,主要分布在骨質表面、骨內血管通道周圍。
破骨細胞的數量較少,它是由多個單核細胞融合而成的,胞漿嗜鹼性但隨著細胞的老化,漸變為嗜酸性。
破骨細胞具有特殊的吸收功能,某些局部炎症病灶吸收中,巨噬細胞也參與骨吸收過程。
肌腹兩端的索狀或膜狀緻密結締組織,便於肌肉附著和固定。
一塊肌肉的肌腱分附在兩塊或兩塊以上的不同骨上,是由於肌腱的牽引作用才能使肌肉的收縮帶動不同骨的運動。
每一塊骨骼肌都分成肌腹和肌腱兩部分,肌腹由肌纖維構成,色紅質軟,有收縮能力,肌腱由緻密結締組織構成,色白較硬,沒有收縮能力。肌腱把骨骼肌附著於骨骼。長肌的肌腱多呈圓索狀,闊肌的肌腱闊而薄,呈膜狀,又叫腱膜。
上皮細胞根據器官的不同而有所指不同.
上皮細胞是位於皮膚或腔道表層的細胞.
上皮細胞的形狀有扁平,柱狀等等.
皮膚外層的上皮細胞普遍角質化,有保護和吸收的作用.
腔道中的上皮細胞多分化,有分泌,排瀉和吸收等功能.
5、肌腱的基本構造
肌腱的解剖與組織學及血液供應。肌腱由縱行排列的膠原纖維及散在分布的梭形腱細胞構成。膠原纖維呈線形、螺旋形、或交叉方式走行,由纖維細胞基質——腱內膜分隔成束,其淺層被復一單層細胞—腱鞘,與肌腱的血管系膜或腱系膜相融合,在腱系膜中有動脈存在。在跨關節活動弧的凹側,腱鞘纖維滑車防止肌腱收縮時偏移運動中心軸線,以產生更大的活動度,滑車有時可呈不同程度的纖維軟骨化生,產生硫酸粘多糖, 並可見與關節軟骨內排列方式相似的散在分布的許多小膠原纖維。
肌腱血運的來源有:
①肌腱—肌腹移行部有較多血管進入肌腱;
②肌腱附麗部鄰近骨或骨膜的血管有少數分支進入肌腱;
③在無鞘包裹的部位,血運來自腱周組織;
④有滑液鞘包裹的部位,腱的血管通過腱系膜分布於肌腱。
6、誰知道如何減少肌腱修復後的粘連
一、肌腱粘連的根本原因
總體來講,肌腱癒合與韌帶癒合或其它結締軟組織的癒合無多大差異。受損部位血腫形成並機化,血管侵入,成纖維細胞及毛細血管侵入,Ⅰ、Ⅲ型膠原基質沉積。隨著時間的延長,受機械應力的刺激,Ⅰ型膠原占居主導地位,並排列成束狀,走行與張力方向平行,替代原來的組織結構,但結構及組成與原來的結構及組成已不相同。
我們認為,肌腱本身具有腱細胞,損傷後,腱細胞轉化為成纖維母細胞,進行增殖、分裂,完成自身的修復,即肌腱的內源性癒合.然而由於鞘管區肌腱,自身的腱細胞數量少,血運不豐富.而其周圍的結締組織中具有豐富的血運及數量較多的成纖維細胞,因此,肌腱損傷後這些細胞很快長入肌腱斷端,並分泌合成大量的膠原纖維,參與肌腱的癒合,使肌腱與周圍結締組織癒合在一起,形成粘連,因此外源性癒合是肌腱粘連的根本原因。
二、是否能避免肌腱粘連:
我們知道,肌腱損傷後癒合時,既存在外源性癒合,又存在內源性癒合。肌腱內源性癒合是因為肌腱細胞本身具有再生能力,可增生和分泌膠原,修復損傷的肌腱。但是,肌腱外源性癒合的原理是腱和腱周組織之間粘連形成的結果,所以肌腱的癒合和粘連是同時發生的,也就是說粘連是不可避免的。
肌腱的外源性癒合和內源性癒合是同時存在的,但是哪種方式佔主導地位,取決於肌腱內外的營養狀況和環境條件。所以,我們只能控制肌腱的外源性癒合、改善條件促使肌腱的內源性癒合,從而盡量減少肌腱修復後的粘連。
利用可降解膠原膜包裹肌腱斷端,能起到屏障肌腱外源性癒合、防止肌腱粘連的作用,但是同時也會明顯減慢肌腱的癒合速度。
許多科學家研究發現EGF對多種細胞都有強大的促進生長作用
,美國學者Jann將EGF復合於可吸收縫合線用於雞屈趾肌腱的吻合,結果顯示EGF可促進腱細胞增殖,促進膠原合成和分泌。提示EGF
在肌腱癒合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