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收肌腱裂孔的介紹
<
2、腘窩疼痛是怎麼回事
腘窩處疼痛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很多人主訴腘窩處疼痛的同時並伴隨著強烈的牽拉感,如何處理這種問題,我們就應該從腘窩說起。
腘窩為膝後區的菱形凹陷。外上界為股二頭肌腱,內上界主要為半腱肌和半膜肌,下內和下外界分別為腓腸肌內、外側頭。腘窩自上而下為:股骨上下髁、膝關節囊後部及腘斜韌帶、腘肌。
腘窩內含有重要的血管和神經,由淺至深依次為:脛神經、腘靜脈和腘動脈。其外上界還有腓總神經經腓骨頭附近穿過。
脛神經位於腘窩的最淺面,於腘窩上角由坐骨神經分出,沿腘窩中線下行,到腘肌下緣穿比目魚肌腱弓,進入小腿後區。
腓總神經為坐骨神經的另一終末支,一般起自腘窩上角,沿股二頭肌腱內側緣行向外下,越腓腸肌外側頭表面,至腓骨頭下方,繞腓骨頸,在此分成腓淺和腓深神經。腓總神經在腓骨頸處緊貼骨面,表面無肌組織覆蓋。當腓總神經損傷時,會引起小腿前、外側群肌肉癱瘓,導致足下垂。
腘動脈是股動脈的延續,位置最深,與股骨腘面及膝關節囊後部緊貼。腘動脈上部位於脛神經內側,中部居神經前方,下部轉至神經外側。腘靜脈由脛前,後靜脈合成,位於脛神經的深面。小隱靜脈於胭窩下角處,穿腘筋膜注入腘靜脈。腘靜脈上行於收肌腱裂孔處續於股靜脈。
而我們所說的腘窩疼痛,常是由腘繩肌(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腓腸肌、跖肌、腘肌和比目魚肌損傷導致的,因此針對這類病人我們一般有下面幾個必須處理的點:
股骨內側髁—腓腸肌的內側頭
股骨外側髁—跖肌、腓腸肌外側頭、腘肌
脛骨平台外側—半膜肌和腘肌
腓骨外側—比目魚肌
下面就介紹一下上面的幾塊肌肉損傷所表現的症狀:
腘繩肌群是由半腱肌、半膜肌和股二頭肌長、短頭構成的腘繩肌位於大腿後側淺層,是一塊強有力的伸髖屈膝肌,肌腹呈梭狀。股二頭肌為外側腘繩肌,分為淺層長頭及深層不可觸的短頭;淺層的半腱肌和深層寬大的半膜肌組成了內側腘繩肌,在三塊肌肉的肌腱中,半腱肌肌腱附著在脛骨內側髁後內側,並與股簿肌肌腱、縫匠肌肌腱共同形成「鵝足」。
股二頭肌功能為伸髖關節,輔助髖關節外旋、骨盆後傾;
半腱肌、半膜肌功能為屈曲、內旋膝關節,伸髖關節。
半腱肌和半膜肌損傷疼痛位於下臀部及其相鄰的大腿並沿著大腿和膝關節後內方,到達小腿內側的上半部分。而半膜肌止於內側半月板,持續收縮會導致內側半月板的功能障礙;股二頭肌長、短頭損傷疼痛集中於膝關節後方,並可以向上延伸至大腿後外側甚至臀部的橫紋處。
腘肌呈薄而平坦三角形,為腘窩遠端的基底。其近端纖維附著於股骨外側髁,遠端纖維連接在脛骨近端,與前臂的旋前圓肌同源。其功能為使膝關節屈曲和內旋,後拉外側半月板。由於具有解除膝關節絞索的作用,又被稱為膝關節的鑰匙。肌肉損傷疼痛可集中在膝關節的後面。腘肌止於外側半月板,持續緊張可導致外側半月板的功能障礙。膝損傷後,常出現韌帶或軟骨後側止點的牽拉而張力過高,或持續收縮而縮短。
腘肌損傷常表現為患者蹲屈、跑步、上下樓時膝關節後方疼痛和出現絞索現象。腘肌受損可進一步導致腘肌肌腱炎、腱鞘炎和腘靜脈血栓形成。
腓腸肌是位於小腿後方的最表淺的肌肉,覆蓋比目魚肌,其輪廓在小腿處清晰可見。起點位於股骨內外側髁形成內、外側頭,向下分為兩個獨立的肌腹,腘動脈常在內側頭附近經過。其肌腱與比目魚肌肌腱融合形成跟腱,附著於跟骨。肌肉損傷疼痛可能從同側足背延伸至踝後內側及小腿、膝蓋後外側及遠端大腿後側,表現為足背甚至足弓疼痛、夜間陣發性小腿痙攣及間歇性跛行。
跖肌:梭形肌腹的跖肌較小,纖維細弱,是膝後部一塊很小的肌肉,遠端附著於跟骨。其主要功能協助小腿肌肉跖屈踝關節。肌肉損傷疼痛主要集中於膝關節後側,有時也可延伸至小腿背側和大腿中部。生活中易發因素包括受涼,長時間爬上坡路,在海邊行走,鞋底太硬,踝關節長時間跖屈等。表現為膝關節後方疼痛。
比目魚肌位於小腿後方,腓腸肌的深處,其主要附著於近端腓骨和中段脛骨的後側面,與腓腸肌共同組成了小腿三頭肌並且在遠端融合形成跟腱附著於跟骨後側。其主要功能為跖屈。肌肉損傷疼痛主要位於足後部和足底表面,並常涉及跟腱遠端,膝關節後側。表現為腳或腳踝浮腫,腳步背屈活動受限,或上下坡時膝關節後方疼痛。
上述幾塊肌肉是易引起膝關節後側腘窩疼痛的原因,其所述說的牽拉感無外乎內外側腘繩肌、腓腸肌內外側頭過緊,試著處理上述幾個原因,會收到一定效果。
註:在處理腘窩時,要小心脛神經和腘動脈,以免其發生損傷。
3、泰醫局解名詞解釋
翼靜脈叢
位於翼內,外肌與顳肌之內,收納於上頜動脈分支伴行的靜脈,最後匯合成上頜靜脈,迴流至下頜
後靜脈。翼靜脈叢通過面部的深靜脈與面靜脈交通,並經過卵圓孔網及破裂孔導血管與海綿竇交通
,故口,鼻,咽等部的感染,可沿上述途徑蔓延至顱內。
咬肌間隙
是位於咬肌與下頜支之間的狹隙。咬肌的血管和神經通過下頜切跡穿入此隙,從深面進入咬肌。咬
肌間隙下部前鄰下頜第三磨牙,後為腮腺。許多牙源性感染,如第三磨牙冠周炎,牙槽膿腫和下頜
骨骨髓炎等均有可能擴散至此間隙
翼下頜間隙
位於下頜支與翼內肌之間,與咬肌間隙僅隔下頜支,兩間隙經下頜切跡想通。前鄰頰肌,後為腮腺
。此間隙內有舌神經,下牙槽神經和下牙槽動,靜脈通過。下牙槽神經阻滯,即注射麻醉葯液於此
間隙內,牙源性感染常累及此間隙。
鎖骨上大窩
位於鎖骨中1/3上方。在窩底可觸及鎖骨下動脈的搏動,臂叢和第1肋
神經點
頸叢皮支從胸鎖乳突肌後緣中點淺出時,位置表淺且相對集中,常為頸部手術阻滯麻醉的穿刺點
咽後間隙
位於椎前筋膜與頰咽筋膜之間,其延伸至咽外側壁的部分為咽旁間隙
鎖胸筋膜
位於喙突,鎖骨下肌和胸小肌之間的筋膜,胸肩峰動脈的分支和胸外側神經穿出該筋膜,分布於胸
大,小肌。頭靜脈和淋巴管穿該筋膜分別注入腋靜脈和腋淋巴結。手術切開胸鎖筋膜時應注意保護
胸外側神經和頭靜脈。
胸膜隱窩
在某些部位,壁胸膜互相反折形成的胸膜腔隱窩成為胸膜隱窩,即使深吸氣,肺也不能進入期間。
肋胸膜與隔胸膜轉折形成半環形的肋膈隱窩,在平靜呼吸時的深度約為5cm,是胸膜腔的最低部位,
胸膜腔積液首先積聚於此。在肺前緣的前方,肋胸膜與縱膈胸膜轉折形成肋縱隔隱窩。由於左肺心
切跡的存在,左側肋縱膈隱窩較右側大。
動脈導管三角
由左膈神經,左迷走神經和左肺動脈圍成,內有動脈導管(韌帶),左喉返神經和心淺叢,是手術
中尋找動脈導管的標志
食管後隱窩
右側縱膈胸膜在肺根以下常突入食管與奇靜脈和胸導管之間,形成食管後隱窩,故經胸做食管下段
手術時,可能破入右側胸膜腔,導致氣胸
腹股溝管
位於腹股溝韌帶內測半上方約1.5CM處由肌與筋膜形成的潛在性裂隙,長約4~5cm,與腹股溝韌帶平
行。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宮圓韌帶經過。腹股溝管是腹前壁外側的重要薄弱部位,有兩口四壁
腹股溝三角
又稱Hesselbach三角,有腹直肌外側緣,腹股溝韌帶和腹壁下動脈圍成。三角區內無腹肌,腹橫筋
膜又較薄弱,加之腹股溝管淺環也位於此區,因此是腹前外側壁的又一薄弱部位
左,右腸系膜竇
腸系膜根將橫結腸及其系膜與升,降結腸之間的區域分為左,右腸系膜竇。左腸系膜竇介於腸系膜
根,橫結腸及其系膜的左1/3部,降結腸,乙狀結腸及其系膜之間,略呈向下開口的斜方形,竇內感
染時易蔓延入盆腔;右腸系膜竇位於腸系膜根,升結腸,橫結腸及其系膜的右2/3部之間,呈三角形
,周圍近乎封閉,竇內感染積膿時不易擴散
腹膜後隙
位於腹後壁,介於壁腹膜與腹內筋膜之間。此間隙上至膈,經腰肋三角與後縱隔想通;向下在骶岬
平面與盆腔腹膜後隙相延續;兩側向前連於腹前外側壁的腹膜外組織。因此,腹膜後隙的感染可向
上,下擴散
盆膈
又稱盆底,它由肛提肌和尾骨肌及覆蓋其上,下面的筋膜構成。上表面的筋膜稱之為盆膈上筋膜,
下表面的筋膜稱之為盆膈下筋膜。盆膈封閉骨盆下口的大部分,僅在其前方兩側肛提肌的前內側緣
之間留有一狹窄裂隙,稱盆膈裂孔,由下方的尿生殖膈封閉。盆膈有支持和固定盆腔內臟器的作用
,並可以與腹肌和膈協同增加腹內壓
會陰深隙
又叫會陰深袋。深隙內的主要結構為一層扁肌,張於恥骨弓。前面的大部分圍繞尿道膜部稱為尿道
括約肌,後面的纖維起自坐骨支內側面,行向內附著於會陰中心腱,稱為會陰神橫機。尿道括約肌
和會陰深橫肌與覆蓋他們上,下面的尿生殖膈上,下筋膜共同構成尿生殖膈。
會陰中心腱
又稱會陰體,男性位於肛門與陰囊根之間,女性位於肛門與陰道前庭後端之間。附著於此處的肌肉
有:肛門外括約肌,球海綿體肌,會陰淺橫肌,會陰深橫肌,尿道陰道括約肌(男性為尿道括約肌
)和肛提肌。會陰中心鍵具有加固盆底承托盆內臟器的作用,分娩時此處受到很大的張力而易於破
裂,所以要注意保護
腋鞘
為頸深筋膜深層延續至腋窩,包裹腋動,靜脈和臂叢鎖骨下部所形成的筋膜鞘,臨床上作臂叢鎖骨
下部麻醉時,應將葯液注入腋鞘內
肌腱袖
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連成腱板,圍繞肩關節的上,後和前方,並於肩關節囊
愈著,又叫肩袖,對肩關節起穩定作用,肩關節脫位或扭傷,常導致肌腱袖破裂
肱骨肌管
又稱橈神經管,由肱三頭肌與肱骨橈神經溝圍成,管內有橈神經和肱深血管通過
肘窩
1境界:上界為肱骨內,外上髁的連線,下側界為肱橈肌,下內側肌為旋前圓肌,頂由淺入深依次為
皮膚,淺筋膜,深筋膜和肱二頭肌腱膜,底是肱肌,旋後肌和肘關節囊
2內容:由尺側向橈側依次為正中神經,肱動脈和兩條伴行靜脈,肱二頭肌腱和橈神經及其分支。肘
深林巴結位於肱動脈分叉處
前臂屈肌肌後間隙
是指前壁遠側1/4段的潛在性疏鬆結締組織間隙,位於指深屈肌和拇長屈肌腱的後方,旋前方肌的前
方,間隙的內側界為尺側腕屈肌和前臂深筋膜,外側界為橈側腕屈肌和前臂深筋膜。此間隙向遠側
經腕管可與掌中間隙相通。前臂遠段或手掌間隙感染時,炎症可經過此間隙互相蔓延
腕管
由屈肌支持帶與腕骨溝共同圍成。管內有指淺,深屈肌腱及屈肌總腱鞘,拇長屈肌腱及其腱鞘和正
中神經通過。在管內,各指淺,深屈肌腱被屈肌腱總鞘包囊,拇長屈肌腱被拇長屈肌腱鞘包繞。
坐骨小孔
由骶棘韌帶,坐骨小切跡,骶結節韌帶圍成,其間通過的結構由外側向內側依次為:陰部內動,靜
脈和陰部神經。這些結構由坐骨小孔進入坐骨直腸窩,分布於會陰部的結構
血管腔隙
前界為腹股溝韌帶內側部,後界為恥骨肌筋膜及恥骨疏韌帶,內側界為腔隙韌帶,外界為髂恥弓。
腔隙內有股鞘及其包含的股動,靜脈,生殖股神經股支和淋巴管通過
收肌管
又稱Hunter管,位於股中前1/3段前內側,縫匠肌的深面,大收肌和股內側肌之間。前壁為張於股內
側肌與大收肌間的收肌腱板,淺面覆以縫匠肌;外側壁為股內側肌;後壁為長收肌和大收肌。上口
與股三角尖相通,下口為收肌腱裂孔,通腘窩上角,所以收肌管又稱股腘管。股三角或腘窩的炎症
,可藉此相互蔓延。收肌管內的結構:前為股神經的股內側肌支和隱神經,中為股動脈,後為股靜
脈以及淋巴管和疏鬆結締組織。股動脈在管下段發出膝降動脈。
踝管
踝後區的深筋膜在內踝和跟結節內側面之間的部分增厚,形成屈肌支持帶,又稱分裂韌帶。此韌帶
與根骨內側面和內踝共同圍成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