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肌腱 > 關節內肌腱

關節內肌腱

發布時間:2021-01-08 15:07:44

1、怎樣才能訓練肌肉,肌腱和關節

肌肉、肌腱等的牽拉如今已成為教學和訓練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對此我們所知甚少。
本文將回答與此相關的4個方面的問題,即:
1.牽拉肌肉的效果如何?
2.如何並且何時需要牽拉肌肉?
3.除牽拉肌肉外,怎樣才能調動起身體積極的部分(如肌肉)和身體的消極部分(如骨骼、肌腱和韌帶)以便於做好運動前的准備和之後的恢復活動?
4.怎樣才能維持身體狀況並使關節更協調地運動?
牽拉並加強肌肉和肌腱
牽拉肌肉將會產生什麼樣的效果呢?
經常性地並有步驟地牽拉肌肉可以增加肌肉力量的協調性;可以改善一或至少是維持肌肉系統和有腱系統本身的功能。另外,肌肉牽拉練習還能增加柔韌性可起到下面兩種作用:
運動前的肌肉牽拉主要是為了將肌肉拉開,同時使關節活動自如。
運動後的肌肉牽拉是為了消除肌肉運動後的緊張狀況,以便盡快地消除疲勞。
改善關節的柔韌性可起到下面兩種作用:
1.可在短期內減輕並減緩肌肉的緊張狀況。
2.可在長時期內對韌帶組織的彈性產生影響。
人們在對動物的試驗中,通過長時期的肌肉牽拉,已經成功的使動物的肌肉部分獲得增生,也由此使得肌肉的纖維加長了。同樣的過程在人體上未必能產生同樣的效果,但引無疑問,缺乏運動將會造成肌肉部分萎縮並使肌肉纖維變短。
當然,盲目地、違反常規地牽拉肌肉不僅不能恢復疲勞,而且會造成損害,因此,肌肉牽拉也要遵循一定的規則。
如何正確地牽拉肌肉?
下面3種方法均可獲得肌肉牽拉的積極效果:
1.藉助於外部力量,被動地採用靜力牽拉。
2.的靜力牽拉(即沿身體對稱軸的相對運動,並在每次牽拉將要終了時加大肌肉收縮的力量)。
此時要注意:突然反彈的動作(特別是體操項目中背部肌肉的動作等)不僅不會產生牽拉的效果,而且是非常有害的。相反,主動地牽拉肌肉,同時採取嚴格的控制措施並讓所有的肌肉組織得到牽拉(不僅僅是部分的肌肉)才是可取的。
3.主動地,緩慢地牽拉肌肉(現今大多數人採用的方法)。這種方法能加快肌體代謝和血液循環(類似於運動前准備活動產生的效果);能加強體內肌肉部分並改善神經調節機能,增進肌肉間的協調性。
當然還有其他方法,但前提是必須加以嚴格的控制。在日常活動和體育運動中,肌肉和肌腱同樣會得到運動和牽拉,所以在運動前和運動中,為防止運動損傷必須遵守嚴格的規定。
肌肉牽拉對增加柔韌性的效果
1.在牽拉之前須認真細致地做好准備活動,在整個牽拉過程中,從身體上到思想上要完全放鬆。
2.開始做牽拉時要謹慎、緩慢,在每次的牽拉過程中,每做一個動作都要保持足夠的時間。
3.做牽拉動作時應採用最舒適的姿勢,如果可能應採用坐姿或卧姿。若用立姿,則需要付出額外的體力來維持平衡,肌肉牽拉的效果就會降低。
4.在每次肌肉牽拉結束後應留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柔韌性訓練,否則前面所做的訓練將是無用的。
何時,如何牽拉肌肉?
任何時候都可以做肌肉牽拉練習:運動前,運動後和運動中間,特別是日常生活中,這樣做是為了調整或.消除由於過分使用單側肌肉,關節或肌腱所帶來的弊端。
在開始體力活動之前,最好做一下短暫的牽拉或積極的牽拉活動。
運動之後做牽拉的目的是為了恢復疲勞,因此牽拉的時間要加長並採用被動靜力牽拉的方式。
為改善柔韌性,應採用慢速牽拉、積極牽拉或靜力被動牽拉.
肌肉牽拉完成之後應該做什麼?
當肌肉牽拉使得肌肉緊張程度緩解時,肌肉表現為部分松馳和部分收縮並存。因此,在牽拉之後,最好是再活動一下肌肉,使其增加一些緊張的程度。在純體力活動之前,應做一些使肌肉收縮的活動及其它專門練習。
對關節的活動
准備活動不應僅滿足於使血液的流速和代謝加快或僅僅是牽拉肌肉,同時還應仔細地做好關節的准備活動。
人們常有這種傾向,即在體力活動之前的准備活動時(如熱身准備活動),做得最多的是肌肉牽拉,而忽略了做好關節的准備活動。
眾所周知,關節表面的軟骨是人類運動器官中最脆弱的部分。
由於血液循環不能到達軟骨組織,也就意味著這些組織得到養份相對較為困難,因此,對這些軟骨組織的損害是不能再恢復的.人體中使用最多的關節是髖、膝部,腳部和脊椎的關節。當感到體內關節軟骨部位疼痛時,實際上在很久以前這種損害就已經形成了。
當關節活動時,細胞在關節表面的膜內產生大量富含養份的「潤滑液」。這種液體含有關節軟骨組織所必不可少的養份,並能改善關節的靈活性,也承受軟骨組織的力量.
因此,在具體活動中應做到:
1.著重於減輕關節的負擔並在所有的運動中加以注意。
2.在交替做肌肉牽拉和放鬆及大運動量的活動中,應使富含各種養份的「潤滑液」到達關節組織的各個部位。
恢復到平靜狀態
在恢復過程中,不應僅著重於牽拉肌肉組織。同時應考慮到恢復疲勞和放鬆關節部位。
在每次運動之後,關節本身也需要一個放鬆和恢復疲勞的過程。
關節軟組織的恢復與「潤滑液」的養份有關,並有其法則可循:
1.在關節每次用力之後,應該通過適當的肌肉牽拉來消除肌肉和關節的緊張。
2.在為了恢復疲勞而進行的肌肉牽拉之後,最好是再活動一下關節部位,其做法就象是在做熱身准備活動一樣,各個關節部位都要活動。
3.通過運動讓「潤滑液」到達關節的各個表面及軟骨組織內部。人們看到並不僅是人體內的活動部位來承受各種力量。也並不僅是由於這些力量的刺激才使得這些部位得到增 強;同時一些被動的部位或者說組織結構不同的部位通過不斷的練習也可得到增強,如骨 骼,軟骨組織、肌腱和韌帶等。毫無疑問,缺乏鍛煉只會導致其退化。如果有幫助望採納

2、肌腱和韌帶有什麼區別

一、作用:

1.韌帶:

限制骨骼活動范圍以免損傷

2.筋:

起到收縮肌肉、活動關節和固定的作用。

二、位置:

1.韌帶:

位於關節腔周圍的稱囊外韌帶。位於關節腔內的稱囊內韌帶。位於關節囊上的,即關節囊纖維層增厚部分稱關節囊韌帶。還有一種韌帶是由腹膜皺襞形成的,它是由腹膜壁層與臟層之間或腹膜臟層與臟層之間移行而成的。

2.筋:

大多看不見,它附著在骨頭上。

(2)關節內肌腱擴展資料

韌帶的主要成分為膠原纖維和彈力纖維,膠原纖維使韌帶具有一定的強度和剛度,彈力纖維則賦予韌帶在負荷作用下延伸的能力。韌帶大多數纖維排列近乎平行,故其功能多較為專一,往往只承受一個方向的負荷。

由於韌帶很堅韌,因此可以加強骨的穩定性,可使內臟固定於正常位置,限制其活動范圍。人體內的主要韌帶有膝關節交叉韌帶、腹股溝韌帶、喙肩韌帶、肘關節的橈側副韌帶、尺側副韌帶等。有些韌帶是胚胎器官的殘存遺跡,如動脈韌帶是胎兒時期的動脈導管封閉而成,肝圓韌帶則由臍靜脈萎縮形成。

3、肌腱 和 筋 有什麼區別?

肌腱
解釋:肌腹兩端的索狀或膜狀緻密結締組織,便於肌肉附著和固定。
一塊肌肉的肌腱分附在兩塊或兩塊以上的不同骨上,是由於肌腱的牽引作用才能使肌肉的收縮帶動不同骨的運動。
每一塊骨骼肌都分成肌腹和肌腱兩部分,肌腹由肌纖維構成,色紅質軟,有收縮能力,肌腱由緻密結締組織構成,色白較硬,沒有收縮能力。肌腱把骨骼肌附著於骨骼。長肌的肌腱多呈圓索狀,闊肌的肌腱闊而薄,呈膜狀,又叫腱膜。


【釋義】①附在肌腱或骨頭上的韌帶

4、屈肘 肌腹和肌腱 圖

A

5、左邊肩膀骨關節裡面肌腱和軟組織損傷

軟組織損傷:軟組織是指人體的皮膚、皮下組織、肌肉、肌腱、韌帶、關節囊、滑膜囊,神經、血管等。這些組織在受到外力作用下,發生機能或結構的異常,稱軟組織損傷。分急性損傷,慢性損傷。急性損傷分扭傷、挫傷、拉傷。慢性損傷稱陳傷、勞損。臨床表現為疼痛、功能障礙、肌肉痙攣、關節僵硬,關節囊萎縮,肌肉萎縮,神經肌肉粘連,畸形等。軟組織損傷後可能出現的並發症有:血管舒縮功能紊亂引起的持久性局部發熱和腫脹、營養性紊亂引起的肌萎縮、韌帶鬆弛引起的關節不穩定、損傷性關節炎、關節周圍骨化、關節內游離體等。

根據症狀來看是有軟組織損傷的。

6、參與膝關節運動的主要肌有哪些

膝關節的肌肉分為膝關節屈肌群和膝關節伸肌群,參與膝關節運動的各肌群的主要肌如下:

(一)膝關節屈肌群
1.股二頭肌(biceps m.of thigh)長頭(long head) 起於坐骨結節,以股二頭肌肌腱止於腓骨小頭。
功能:膝關節屈曲和外旋。由坐骨神經支配。
2.股二頭肌(biceps m.of thigh)短頭(short head) 起於股骨嵴外側唇,以股二頭肌肌腱止於腓骨小頭。 功能:膝關節屈曲、外旋。由坐骨神經支配。
3.半膜肌(semimembranosus muscle) 起於坐骨結節,止於脛骨內側髁並延續為腘斜韌帶附著於關節囊。
功能:使膝關節屈曲、內旋,並能緊張膝關節囊。由坐骨神經支配。
4.股薄肌(slender m.):在大收肌的內側起於恥骨下支,止於脛骨粗隆內側部。功能:膝關節屈曲內旋。由閉孔神經支配。

(二)膝關節伸肌群
1.股四頭肌(quadriceps m.of thigh) 有四個頭,分別稱為股直肌、股外側肌、股中間肌及股內側肌。四個頭向下匯成四頭肌腱附著於髕骨,往下借髕韌帶止於脛骨粗隆。由股神經支配。
2.股直肌(rectus femoris muscle) 起自髂前下棘和髖臼上緣,止於股骨粗隆。
功能:伸膝關節,屈髖。
3.股外側肌(vastus lateralis muscle) 起自大轉子和股骨嵴外側唇,止於股四頭肌肌腱。
功能:伸膝關節。
4.股中間肌(vastus intermedius muscle) 起自股骨前面,止於股四頭肌肌腱。
功能:伸膝關節。
5.股內側肌(vastus medialis muscle) 起於股骨嵴內側唇,止於股四頭肌肌腱。
功能:伸膝關節。

與關節內肌腱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