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肌腱 > 足趾肌腱解剖

足趾肌腱解剖

發布時間:2020-12-01 11:56:45

1、左足骰骨的解剖位置

足部的基本結構、名稱及注意事項每側足部有26塊骨,分為跗骨、跖骨和趾骨3組(圖1——1)。足部的關節多達數十個。(一)足部的骨骼1.跗骨 位於足的後半部,包括跟骨、距骨、舟骨、第一楔骨、第二楔骨、第三楔骨及骰骨,共7塊。(1)跟骨 位於足部的後方下部,是足骨中最大的一塊骨,後端向下突出稱為跟骨結節。(2)距骨 位於跟骨上方,高出其他的跗骨。(3)楔骨 有3塊。第一換骨位於內側,第二楔骨位於中間,第三楔骨位於外側,分別位於舟骨與第—- 第五跖骨之間。(4)骰骨 位於跟骨之前,足外側緣,其後方突起為骰骨。(5)舟骨 位於距骨與3塊楔骨之間,內側有一向下方的圓形突起,稱舟骨粗隆或結節。2.跖骨 位於足的中部,共5塊。由內向外,分別稱為第一跖骨、第二跖骨、第三跖骨、第四跖骨、第五跖骨。每塊跖骨又分為底(近足跟的一端)、體及頭(近足趾的一端)三部分。第一跖骨底下方有一跖骨粗隆,第五跖骨底外側有一乳狀突起稱為第五跖骨粗隆(位於足外側中部)。3.趾骨 共14塊。包括:(1)拇趾2塊(近節趾骨、遠節趾骨)。(2)第二至第五趾 各3節(分別稱為近節趾骨、中節趾骨、遠節趾骨)。每塊趾骨仍可分為底、體、頭3部分。(二)足部可觸及的骨性標志1.足內側 可觸及內踝、舟骨粗隆(約內踝前方2.5 cm處)、第一跖骨底部粗隆和第一跖骨小頭(圖1——2)。2.足外側 可觸及外踝、第五跖骨底部粗隆和第五跖骨小頭(圖1——3)。3.足底部 可觸及足跟下方的跟骨結節、第一至第五跖骨小頭及第一至第五跖骨基底膨大部等。4.足背部 可觸及第二至第四跖骨基底部。5.足弓 由跗骨和跖骨被韌帶、肌肉、筋膜牽拉形成一個凸向背面的弓,稱為足弓。主要的弓是內側的縱弓,由跟骨、距骨、舟骨、第一楔骨和第一跖骨構成。人站立時,足部僅以跟骨結節及第一、第五跖骨頭三處著地,共同承受全身的重量(圖1——4)。(三)足部的關節小腿的脛腓骨下端與距骨構成足部最大的關節——踝關節,也是足部最後面的關節。跗骨之間、跗骨與跖骨之間都形成關節。跖骨與趾骨之間形成跖趾關節,趾骨與趾骨之間又形成趾間關節。第二至第五趾,可稱為近節趾間關節與遠節趾間關節。無論關節大小、活動幅度及方向如何,其基本結構均應包括關節面、關節囊及關節腔 3部分,均有韌帶加強其穩定性。(四)足的各局部名稱足部是人體最下部的運動器官,針對足部反射區的定位及按摩方向的要求,須明確足部各局部的名稱和方位。根據正常人體解剖學的規定:足趾為前方,足跟為後方;足拇趾一側為內惻,小趾一側為外惻;足底面為下,足背面為上,足底面又稱足的掌跖面;足背的後面與小腿相連接,足和小腿之間構成踝關節。足的拇趾和其他足趾都有內側、外側、背面、底面、趾端、趾根等。足趾的背面有趾四,其底面又稱趾腹或趾端掌跖面。足的底面由前向後,分為掌跖前部、足心、足跟3部分。

2、解剖學,請將人體表面從下到上比較細致地把各個體表名稱列舉一下。比如:腳趾、腳背、腳底、腳踝、小腿內

大腿外側、大腿內側、生殖器、小腹、腰、胸、頸、肩、上臂、手肘、前臂、手腕、手掌、手指、下巴、嘴唇、鼻子、耳朵、眼睛、眉毛、額頭、頭頂。

3、08運動解剖

是人體解剖學的一個分支,它是在研究正常人體形態的基礎上,重點研究運動對人體形態結構和生長發育的影響,探索人體機械運動規律與體育技術關系的一門學科。
位於上腔靜脈和右心房之間的界溝內,表面覆蓋心外膜和脂肪,並被厚度不等的心房肌覆蓋,很難與周圍心房肌區別,其形狀呈長棱形。竇房結是心臟正常搏動起源的部位,稱為正常起搏點。
又稱小循環
血液由右心室射入肺動脈,再經各級分支進入肺泡周圍的毛細血管網,通過毛細血管壁和肺泡壁,血液與肺泡內的氣體進行交換,最後血液經肺靜脈出肺,進入左心房。
功能:支架作用、保護作用、杠桿作用、造血作用、鈣磷倉庫。
上肢骨64塊、下肢骨62塊、顱骨29塊、軀干骨51塊
人體運動對骨的影響:人體長期堅持適度的體育鍛煉,可使骨密質增厚,骨徑變粗,骨面肌肉附著處突起明顯,同時還可使骨的血液循環加強,改善了骨的營養,骨的新陳代謝加強,骨中礦物質含量和骨密度亦隨之增加。
肌肉生理橫斷面:一塊肌肉所有肌纖維的橫斷面之和。
生理意義:肌肉生理橫斷面說明肌肉中肌纖維的數量和肌纖維的粗細,即說明肌肉的發達程度。
肌肉初長度:肌肉收縮前的長度。
上皮組織:大都覆蓋在身體表面或體內管腔和囊的內表面,其結構特點是細胞排列緊密,細胞間質少,具有保護、分泌、吸收和感受外界刺激等生理功能。
結締組織:特點是細胞成分少,間質成分多,內有豐富的毛細血管;細胞沒有級性,分散存在於細胞間質中;分布廣泛,結構和功能多樣。根據形態結構的不同,可分為疏鬆結締組織、緻密結締組織、網狀組織、脂肪組織、軟骨組織、骨組織、血液和淋巴。
軟骨組織:由基質、纖維和軟骨細胞組成,根據不同纖維成分可分為透明軟骨、彈性軟骨和纖維軟骨。
透明軟骨:新鮮時呈半透明狀。
彈性軟骨:結構特點為細胞間質中含有大量的彈性纖維,並相互交織成網狀,不透明。
纖維軟骨:結構特點為間質中含有大量膠原纖維束呈平行排列。
是身體直立,兩眼向前平視,兩足並攏,足趾向前,上肢下垂於軀干兩側,掌心向前。
腦:可分為大腦、間腦、小腦、中腦、腦橋和延髓。
腦干:自下而上由延髓、腦橋和中腦組成。
小腦:位於大腦枕葉下方。功能:主要是協調軀體運動、調節肌緊張和維持身體平衡。
大腦:外側溝、中央溝、頂枕溝
由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兩部分組成。中樞神經系統包括位於顱腔的腦和位於椎管的脊髓。
灰質:在中樞神經系統內,由神經元細胞和樹突集聚而成的結構,在新鮮標本中,呈灰暗色。
白質:在中樞神經系統內,由許多功能不同的有髓鞘神經纖維束集聚而成的結構,因髓鞘含類脂質,在新鮮標本中呈白色。
神經節:在周圍神經系統中,由功能和形態相同的神經元胞體集聚結成的團塊。
神經:在周圍神經系統中,有許多神經纖維集合成束,被結締組織所包裹。
網狀結構:在中樞神經系統中,有灰質和白質相混雜,而白質的神經纖維交織成網狀,灰質塊散布在網眼中。
反射弧:是反射活動的形態學基礎,即反射活動所通過的結構。反射弧包括5個環節,即感受器-感覺神經元-神經中樞-運動神經元-效應器。
腎單位:
腎小體:腎小球:毛細血管球。腎小囊:內層囊腔、外層。
腎小管:近球小管:近曲小管、髓拌降支粗段。髓拌細段:降支細段、升支細段。遠球小管:髓拌升支粗段、遠曲小管。
又稱大循環
血液由左心室射入主動脈,經各級動脈分支最後送到身體各部的毛細血管。血液通過毛細血管壁與其周圍的組織細胞進行物質和氣體交換後,經各級靜脈,最後匯入上、下腔靜脈流回右心房。
特點:1細胞的形態與其功能相適應。2細胞的大小懸殊很大。
細胞膜:是指包圍在細胞外面的透明薄膜。
細胞質:細胞膜和細胞核之間的透明膠狀物質。
基質:是細胞質的液態部分,又稱細胞液,含有蛋白質、脂質、糖類、RNA、水和無機鹽等。
線粒體:是細胞內氧化、產能的場所。
纖維:彈性纖維、膠願纖維、網狀纖維。
又稱心骨骼
它包括主動脈瓣環、肺動脈瓣環、左房室瓣環、右房室瓣環以及連接瓣環的左、右纖維三角等部分。
管壁 管腔 管壁中平滑肌 靜脈瓣 彈性和收縮性 管壁中彈性纖維
動脈:厚 小 豐富 無 較強 多
靜脈:薄 大 不發達 有 差 少

與足趾肌腱解剖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