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腹肌可以干什麼?
沒有什麼部位比堅實的腹肌更吸引人了。它代表著健美、苗條,還有性的誘惑!腹橫肌的作用是保持軀干穩定並在站立、舉重物、打噴嚏、咳嗽、大笑的時候保持內臟的穩定。這部分肌肉經常被人們忽視,實際上我們做任何運動都有腹橫肌的參與,尤其是做大肌肉群運動時,例如下蹲、硬拉與卧推。
1.前外側群
前外側群形成腹腔的前外側壁,包括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內斜肌和腹橫肌等。
⑴腹直肌 位於腹前壁正中線的兩旁,居腹直肌鞘中,為上寬下窄的帶形肌,起自恥骨聯合與恥骨結節之間,肌束向上止於胸骨劍突及其附近肋軟骨的前面。肌的全長被3--4條橫行的腱劃分成多個肌腹,腱劃由結締組織構成,與腹直肌鞘的前層緊密結合。
⑵腹外斜肌 位於腹前外側部的淺層,為一寬闊扁肌,起於下8肋,肌束由後外上斜向前內下方,一部分止於髂嵴,而大部分在腹直肌外側緣處移行為腹外斜肌腱膜。腱膜向內側參與腹直肌鞘前壁的構成,腱膜的下緣捲曲增厚連於髂前上棘與恥骨結節之間,形成腹股溝韌帶。在恥骨結節外上方,腱膜形成一小三角形裂隙,稱為腹股溝管淺環(皮下環)。
⑶腹內斜肌 位於腹外斜肌深面,大部分肌束向內上方,下部肌束向內下方,在腹直肌外側緣移行為腹內斜肌腱膜。腱膜向內側分為前後兩層並包裹腹直肌,參與腹直肌鞘前後壁的構成,腱膜下內側部與腹橫肌腱膜形成聯合腱,止於恥骨,又稱腹股溝鐮。腹內斜肌最下部的肌束隨精索出腹股溝管淺環進入陰囊,包繞精索和睾丸而成為提睾肌。
⑷腹橫肌 位於腹內斜肌深面,肌束向前內橫行,在腹直肌外側緣移行為腹橫肌腱膜,參與構成腹直肌鞘。腹橫肌的最下部肌束及其腱膜下內側部分,分別參與提睾肌和聯合腱的構成。
腹前外側群肌的作用:共同保護腹腔臟器,收縮時可以縮小腹腔,增加腹壓以協助排便、分娩和嘔吐,又可使脊柱前屈和旋轉等。
2.後群 腰方肌。
腰方肌位於腹後壁,在脊柱兩側,其後方有豎脊肌,起自髂嵴,向上止於第12肋。
作用:使脊柱側屈。
3.腹直肌鞘 包裹腹直肌,前層由腹外斜肌腱膜與腹內斜肌腱膜的前層癒合而成,後層由腹內斜肌腱膜後層與腹橫肌腱膜癒合而成。在臍下4--5厘米以下,腹內斜肌腱膜後層與腹橫肌腱膜全部轉至腹直肌前面參與構成鞘的前層,所以此處缺乏鞘的後層,腹直肌後面直接與腹橫筋膜相貼。
4.腹筋膜 包括淺筋膜、深筋膜和腹內筋膜。
⑴淺筋膜 在腹上部為一層,在臍以下分淺、深二層。淺層含有脂肪,稱脂肪層;深層內有彈性纖維,稱為膜性層。
⑵深筋膜 可分數層,分別覆蓋在前外側群各肌的表面和深面。
⑶腹內筋膜 附貼在腹腔各壁的內面。各部筋膜的名稱和所覆蓋的肌相同。其中腹橫筋膜范圍較大,貼在腹橫肌、腹直肌鞘以及半環線以下的腹直肌的內面。
5.白線 為兩側三層腹壁闊肌腱膜的纖維在正中線交織而成,其上方起自劍突,下抵恥骨聯合,約在白線中部有-臍環。在胎兒時期,有臍血管通過,此處也是腹壁的薄弱處,可形成臍疝。
6.腹股溝管 為男性精索或女性子宮圓韌帶所通過的一條裂隙,位於腹前外側壁的下部,由外上斜向內下方,在腹股溝韌帶內側半的上方,長約4.5厘米。管的內口稱腹股溝管深環(腹環),在腹股溝韌帶中點上方約1.5厘米處,為腹橫筋膜隨精索或子宮圓韌帶向外的突口。管的外口即腹股溝管淺環(皮下環)。
腹股溝管有四個壁。前壁是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內斜肌,後壁是腹橫筋膜和腹股溝鐮,上壁為腹內斜肌和腹橫肌的弓狀下緣,下壁為腹股溝韌帶。在病理情況下,腹腔內容物若經腹股溝管深環進入腹股溝管,還可經淺環突出,下降入陰囊,為腹股溝斜疝。如不經過深環而經腹股溝管後壁直接向淺環突出者則為腹股溝直疝
2、腹股溝管淺環位於哪裡
腹股溝管淺環
腹外斜肌腱膜在恥骨結節外上份有一個三角形的裂隙,專成為腹股溝管淺環。正常屬成人的腹股溝管淺環可容納一個手指尖,內有精索(男性)和子宮圓韌帶(女性)通過。
參見:
http://ke.網路.com/view/2466118.htm
希望能幫到你。
3、腹股溝疝直疝和斜疝在治療上有什麼區別?(主要在外科手術方面)
直疝是要修補腹橫筋膜腹,(也就是直疝的內環口)加強腹內斜肌抵抗力就是要加強腹股溝版管後壁。斜疝加強權的是腹內斜肌(縮小斜疝的內環口也就是關閉了生理性的腹股溝管)和腹外斜肌腱膜,也就是腹腹股溝管前壁。還有術中要通過探查來確定是直疝還是斜疝的,就是疝環口與腹壁下動脈的關系。
4、「腹股溝管」名詞解釋是什麼?
解釋:位於腹股溝韌帶內側1/2的上方由外向內下斜行的肌肉筋膜間裂隙。長4~5cm,有精索或子宮圓韌帶通過。腹股溝管有4個壁及內外兩個口。管的前壁主要為腹外斜肌腱膜,但在外側1/3處有腹內斜肌的起始部纖維加強;後壁為腹橫筋膜,在內側1/3處有腹股溝鐮(聯合腱)加強;上壁為腹內斜肌與腹橫肌的下緣肌纖維共同圍成的弓狀下緣;下壁為腹股溝韌帶,兩環即位於恥骨嵴外上方、由腹外斜肌肌腱膜裂開形成的腹股溝管淺環,以及位於腹股溝韌帶中點上方一橫指處、由腹橫筋膜向外突出形成的腹股溝管深環。
5、腹股溝區在哪?
大腿的根部
兩側大腿與腹部連接處的溝
就是腹股溝。
6、與腹股溝管的構成無關的是:腹外斜肌,和腹內斜肌,腹直肌,腹橫筋膜,腹股溝韌帶?
腹股溝管有4個壁及內外兩個口。管的前壁為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內斜肌,在外側1/3處有腹內斜肌的起始部;後壁為腹橫筋膜,在內側1/3處有聯合腱(近淺環外側腳處有反轉韌帶參與構成後壁);上壁為腹內斜肌與腹橫肌的弓狀下緣;下壁為腹股溝韌帶,內口為腹環,外口為皮下環。
7、腹股溝圖片
腹股溝圖片:
腹股溝是連接腹部和大腿的重要部位。由於離外生殖器很近,常常被人們看作是隱私部位。腹股溝部位的潮濕,不透氣,往往成為健康的隱患。
腹股溝區位於髂前上棘水平線與腹直肌外緣和腹股溝韌帶之間。該區部分局部呈水平位,負重增大; 肌層纖維方向趨於一致,屏壁能力減弱;且又有器官貫穿,致壁出現裂隙即形成腹股溝管;集諸多因素,該局部為腹前外側壁最薄弱局部,而後者則與之關系最大。
(7)腹股溝腹外斜肌腱膜擴展資料:
特點:
腹股溝為下腹部兩側的三角形區域,其內側界為腹直肌外緣,上界為髂前上棘至腹直肌外緣的水平線,下界為腹股溝韌帶。此區較為薄弱,其原因是:
腹外斜肌在此處移行為較薄的腱膜,並在其下方形成一裂口;腹內斜肌與腹橫肌的下緣未達到腹股溝韌帶的內側部,因而該部沒有肌肉遮蓋。
有精索或子宮圓韌帶通過腹股溝管而形成潛在性裂隙。此外,當人體站立時,腹股溝區所承受的腹內壓力比平卧時約高三倍。由於以上解剖、生理特點,故疝多發生於此區。
8、腹外斜肌與腹股溝韌帶之間留有的間隙叫什麼
這個間隙應該叫腹股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