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左手小拇指肌腱斷裂怎麼恢復呢,望大家幫幫忙,先謝了。
我也是過來人了,粘連是很正常的,靠鍛煉。一般三、四周拆線,拆線後一周就要每天訓練幾個小時。你這個斷了神經你應採取主動被動結合的恢復訓練,但也不要太用力,有痛感為最好。剛開始肌腱還沒長結實,怕再次拉斷。現在傷口肯定是很硬的,幾個月後才會慢慢軟,建議你用中葯熏洗有到通經活絡、強筋通血的作用,你覺得可以就聯系我,我可以給你中葯方,葯店都有買。祝你早日康復。
2、手的食指被刀子割了一下,肌腱斷了!不過已經做完手術了!昨天拆線了,怎樣才能確定肌腱已經吻合了??
1.手、腕關節粘連常見原因:
腕部骨折;腕關節周圍骨折手術或石膏固定術後;手腕部關節炎;手部肌腱創傷等。
2.手、腕關節粘連一般康復:
(1).運動療法:
a.關節活動范圍訓練:針對病變關節活動受限的方向進行訓練,酌情選用被動、助動、主動運動等方法。當粘連攣縮較嚴重時,用熱療加關節功能牽引法。
b.肌力訓練:利用皮球、橡皮圈、海綿卷及橡皮筋網進行訓練,在不引起或不加重疼痛的前提下,用力程度逐漸增加達最大用力。
c.有氧訓練:可適當進行功率自行車、步行、有氧體操等訓練。運動強度可動用心率儲備的50%~70%
(2).作業治療:可進行適當的ADL訓練,也可做手工編織、器具裝配、木工、金工操作等。活動量以不以引起患部紅腫、疼痛為宜。
3.手、腕關節粘連的特色治療:
採用伸筋散、伸筋膏外洗浸泡和外貼敷,以軟化瘢痕組織和松解粘連,可使局部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改善關節周圍組織的營養,達到活血、潤滑關節功效。
4.手、指肌腱損傷的康復治療:
一、概述
肌腱的營養供給有兩個基本來源:⑴肌腱滑膜鞘產生的液;⑵來自於腱紐的血供。肌腱的癒合由內、外兩種機制完成。外癒合機制是通過腱周成纖維細胞的作用,而內癒合是通過來自肌腱的成纖維細胞作用。盡管肌腱粘連發生在肌腱損傷和癒合過程中,並且與之相關聯,但粘連並非肌腱自身修復的必然過程。實驗表明:單純的肌腱損傷不足以產生粘連,而肌腱及其滑膜鞘聯合損傷,再加上制動則可引起廣泛的粘連。
二、肌腱修復的原則及粘連的防護
肌腱修復問題,尤其是粘連的防治是肌腱外科的重大難題。但只要遵循如下原則及措施,必然會提高肌腱修復的效果。⑴肌腱損傷後,一般應爭取一期修復,此時肌腱肌肉及周圍組織沒有發生繼發性病理改變,修復後效果很好.但傷後時間超過24h,污染嚴重甚至已經有感染,火器傷、咬傷及肌腱損傷嚴重有較大缺損者,不宜一期修復。⑵因種種原因沒有行一期修復,應爭取在傷愈後3—4周進行延遲一期修復或二期修復。延遲一期或二期修復時,手指關節應具有較滿意的被動活動度。
三、肌腱修復和松解術後的康復治療
肌腱修復後,往往因制動或早期活動延遲使修復肌腱與周圍組織發生粘連,從而影響手功能的恢復。
1.術後12—24小時至2周
⑴佩帶支具:為前臂靜態支具,除運動訓練和傷口處理外均連續使用,共2周;
⑵被動運動:用健手幫助患指進行無痛范圍內最大活動度,每日3—5次,每次重復10遍;
⑶主動運動:用健手使患指盡量被動屈曲,然後患指主動收縮保持指屈曲位,移去健手,靠患指自身的屈肌腱力量維持指屈位,然後主動伸直。每小時重復5—10次。
⑷我們在臨床長期使用經驗表明:在肌腱修復和松解術後的早期康復治療過程中,使用伸筋膏、伸筋散治療手指肌腱粘連,能有效作用於手指關節及深層組織,快速軟化關節攣縮組織,消除手指肌腱周圍組織的充血、水腫、粘連、僵硬狀態,促進關節組織修復,快速恢復手指關節活動功能。
2.術後2—3周:
⑴白天可以使用動力支具,逐漸減少使用靜態或漸進性支具,晚上仍保留靜態支具;
⑵被動運動同前;
⑶主動訓練:進行握鉤拳、全握拳、握直拳等運動,每小時重復3—10次;
⑷可適當進行輕微日常生活活動。
⑸我們在臨床長期使用經驗表明:在肌腱修復和松解術後的中期康復治療過程中,使用伸筋膏、伸筋散治療手指肌腱粘連,能有效作用於手指關節及深層組織,快速軟化關節攣縮組織,消除手指肌腱周圍組織的充血、水腫、粘連、僵硬狀態,促進關節組織修復,快速恢復手指關節活動功能。
3.術後4—7周:
⑴靜態支具白天必要時使用,晚上持續使用至術後6個月,動力伸展支具白天可持續使用,並可在支具上進行抗阻力屈曲;
⑵繼續進行前述運動,並在密切監視下逐漸增加等長抗阻運動;
⑶可適當進行輕微日常生活活動。
⑷我們在臨床長期使用經驗表明:在肌腱修復和松解術後的後期康復治療過程中,使用伸筋膏、伸筋散治療手指肌腱粘連,能有效作用於手指關節及深層組織,快速軟化關節攣縮組織,消除手指肌腱周圍組織的充血、水腫、粘連、僵硬狀態,促進關節組織修復,快速恢復手指關節活動功能。
3、肌張力障礙有哪些症狀?
肌張力障礙疾病主要是由於肌肉肌肉異常的不隨意收縮而引起頭部和頸部扭曲、轉動而產生非正常的樣子。因此通常又被一些患者稱為痙攣性斜頸。肌張力障礙疾病發病很慢,最早的時候會出現一些周期性現象,到了後期就會開始出現異常姿勢。
依據肌張力障礙的發生部位,可分為局限性、節段性、偏身性和全身性。一般而言,發病年齡越早,症狀可能越嚴重,波及身體其他部位的可能性也越大。發病年齡越大,肌張力障礙越可能保持其局灶性。局限性肌張力障礙指肌張力障礙隻影響到軀體的一部分,如痙攣性斜頸、書寫痙攣、眼瞼痙攣、口-下頜肌張力障礙等。節段性肌張力障礙累及一個以上相鄰部位,如Meige綜合征(眼、口和下頜),一側上肢加頸部,雙側下肢等。累及一側身體時稱偏側肌張力障礙,一般由對側大腦半球病變所致。全身性肌張力障礙,累及至少一個節段,加上一個以上其他部位。
4、怎麼判斷手指肌腱術後二次斷裂
如果拆石膏後沒有做過訓練那麼就不會存在再次斷裂,除非他就沒有給你接上。你讓你的右手自己進行主動彎曲和伸直感覺一下是否可以用力,不要用外力,就是你說的被動彎曲。如果感覺用不上勁兒就是斷了,感覺可以用力只要手指能有一絲反應那就是沒斷,你用力的話肯定會很疼。剛拆石膏後肯定不能主動的彎曲和伸直 需要你自己的後期鍛煉才行。不行你就去醫院查查,如果再次斷裂盡早手術,越快越好,當然可以進行轉院做手術
5、肌張力障礙有什麼症狀表現?
肌張力障礙的症狀來有常以自肢體的某一部分出現不自主運動起病,如通常以一側足的不自主跖屈及內翻開始,先後擴展到同側及對側肢體,發生不自主扭曲運動;也有部分病例以頭及手臂首先起病,在打字或寫字時出現手的過度屈曲似書寫痙攣;或頸部不自主扭轉似痙攣性斜頸,早期僅在情緒激動或快步行走時,偶爾出現肢體的扭曲運動。逐漸在走路、站立時也可出現這種異常不自主運動。隨後,即使安靜休息時扭轉痙攣狀態仍持續存在,通常表現為踝關節跖屈、旋轉,膝關節伸展或屈曲,髖關節輕度屈曲,肘關節伸展,前臂內旋,拇指旋外屈曲。由於受累肌肉的肌張力顯著增高,因此這樣的扭轉痙攣姿勢很難被意志控制或被動地糾正,僅在睡眠中方消失。晚期,由於肌腱攣縮及肌肉纖維化引致固定畸形,雖睡眠中也持續存在。本病患者的肌力並不減弱,但往往因不自主運動或肌肉孿縮而影響隨意運動。深反射無改變,無病理反射,深淺感覺正常。常可因不自主運動引起肌肉肥大,但晚期往往出現廢用性萎縮。部分病人,末期可能有智能減退。
6、手指肌腱粘連
1.手、腕關節粘連常見原因:
腕部骨折;腕關節周圍骨折手術或石膏固定術後;手腕部關節炎;手部肌腱創傷等。
2.手、腕關節粘連一般康復:
(1).運動療法:
a.關節活動范圍訓練:針對病變關節活動受限的方向進行訓練,酌情選用被動、助動、主動運動等方法。當粘連攣縮較嚴重時,用熱療加關節功能牽引法。
b.肌力訓練:利用皮球、橡皮圈、海綿卷及橡皮筋網進行訓練,在不引起或不加重疼痛的前提下,用力程度逐漸增加達最大用力。
c.有氧訓練:可適當進行功率自行車、步行、有氧體操等訓練。運動強度可動用心率儲備的50%~70%
(2).作業治療:可進行適當的ADL訓練,也可做手工編織、器具裝配、木工、金工操作等。活動量以不以引起患部紅腫、疼痛為宜。
3.手、腕關節粘連的特色治療:
採用伸筋散、伸筋膏外洗浸泡和外貼敷,以軟化瘢痕組織和松解粘連,可使局部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改善關節周圍組織的營養,達到活血、潤滑關節功效。
4.手、指肌腱損傷的康復治療:
一、概述
肌腱的營養供給有兩個基本來源:⑴肌腱滑膜鞘產生的液;⑵來自於腱紐的血供。肌腱的癒合由內、外兩種機制完成。外癒合機制是通過腱周成纖維細胞的作用,而內癒合是通過來自肌腱的成纖維細胞作用。盡管肌腱粘連發生在肌腱損傷和癒合過程中,並且與之相關聯,但粘連並非肌腱自身修復的必然過程。實驗表明:單純的肌腱損傷不足以產生粘連,而肌腱及其滑膜鞘聯合損傷,再加上制動則可引起廣泛的粘連。
二、肌腱修復的原則及粘連的防護
肌腱修復問題,尤其是粘連的防治是肌腱外科的重大難題。但只要遵循如下原則及措施,必然會提高肌腱修復的效果。⑴肌腱損傷後,一般應爭取一期修復,此時肌腱肌肉及周圍組織沒有發生繼發性病理改變,修復後效果很好.但傷後時間超過24h,污染嚴重甚至已經有感染,火器傷、咬傷及肌腱損傷嚴重有較大缺損者,不宜一期修復。⑵因種種原因沒有行一期修復,應爭取在傷愈後3—4周進行延遲一期修復或二期修復。延遲一期或二期修復時,手指關節應具有較滿意的被動活動度。
三、肌腱修復和松解術後的康復治療
肌腱修復後,往往因制動或早期活動延遲使修復肌腱與周圍組織發生粘連,從而影響手功能的恢復。
1.術後12—24小時至2周
⑴佩帶支具:為前臂靜態支具,除運動訓練和傷口處理外均連續使用,共2周;
⑵被動運動:用健手幫助患指進行無痛范圍內最大活動度,每日3—5次,每次重復10遍;
⑶主動運動:用健手使患指盡量被動屈曲,然後患指主動收縮保持指屈曲位,移去健手,靠患指自身的屈肌腱力量維持指屈位,然後主動伸直。每小時重復5—10次。
⑷我們在臨床長期使用經驗表明:在肌腱修復和松解術後的早期康復治療過程中,使用伸筋膏、伸筋散治療手指肌腱粘連,能有效作用於手指關節及深層組織,快速軟化關節攣縮組織,消除手指肌腱周圍組織的充血、水腫、粘連、僵硬狀態,促進關節組織修復,快速恢復手指關節活動功能。
2.術後2—3周:
⑴白天可以使用動力支具,逐漸減少使用靜態或漸進性支具,晚上仍保留靜態支具;
⑵被動運動同前;
⑶主動訓練:進行握鉤拳、全握拳、握直拳等運動,每小時重復3—10次;
⑷可適當進行輕微日常生活活動。
⑸我們在臨床長期使用經驗表明:在肌腱修復和松解術後的中期康復治療過程中,使用伸筋膏、伸筋散治療手指肌腱粘連,能有效作用於手指關節及深層組織,快速軟化關節攣縮組織,消除手指肌腱周圍組織的充血、水腫、粘連、僵硬狀態,促進關節組織修復,快速恢復手指關節活動功能。
3.術後4—7周:
⑴靜態支具白天必要時使用,晚上持續使用至術後6個月,動力伸展支具白天可持續使用,並可在支具上進行抗阻力屈曲;
⑵繼續進行前述運動,並在密切監視下逐漸增加等長抗阻運動;
⑶可適當進行輕微日常生活活動。
⑷我們在臨床長期使用經驗表明:在肌腱修復和松解術後的後期康復治療過程中,使用伸筋膏、伸筋散治療手指肌腱粘連,能有效作用於手指關節及深層組織,快速軟化關節攣縮組織,消除手指肌腱周圍組織的充血、水腫、粘連、僵硬狀態,促進關節組織修復,快速恢復手指關節活動功能。
7、當前的痙攣性斜頸主要的難點是對於肌肉的抽搐沒有辦法嗎?
痙攣性斜頸是指原發性頸部肌肉不隨意收縮引起的頭頸扭轉和轉動為表現的症侯群。以成人肌張力障礙局限性發作最為常見,稱之為特發性頸肌張力障礙更確切。這種頸部肌肉不自主的異常運動尤其會在患者處於公眾場合或緊張繁忙時加重,使患者的工作無法正常進行。痙攣性斜頸的危害主要從三個方面來表現的:
1、工作影響:由於頭頸部不自主或持續性的扭轉或偏斜,走路、家務和工作無法進行,甚至吃飯、飲水等基本的生活活動都不能完成,自感「生不如死」,非常痛苦。
2、心理方面:輕型患者因為頸部姿勢異常,往往不願意參加正常的社會活動,甚至對社交活動有恐懼感。
3、引起其他疾病:持續頸部肌肉的痙攣和頸部歪斜和扭曲,可產生頸椎的骨質增生或損害,特別是顱頸交界處或寰樞椎的異常,椎動脈的受累可引起腦供血不足。
1、伴發畸形:可檢查有無髖關節脫位、頸椎椎骨畸形等。
2、視力障礙:因斜頸引起雙眼不在同一水平位上,易產生視力疲勞而影響視力。
3、頸椎側凸:主要是由於頭頸旋向健側,因而引起向健側的代償性側凸。
4、患側眼睛下降:由於胸鎖乳突肌攣縮,致使患者眼睛位置由原來的水平狀向下方移位,而健側眼睛則上升。
5、雙側顏面變形:由於頭部旋轉,致雙側面孔大小不一,健側豐滿呈圓形,患側則狹而平板。
痙攣性斜頸病治療方法很多推薦給你:
(一)治療 痙攣性斜頸的治療,應首先進行葯物治療。當症狀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或保守治療效果越來越差時,可選擇手術治療,手術治療至今尚處於發展階段,尚無標準的手術方式。手術治療的關鍵是建立在對痙攣肌群的認識,目前國際上流行的外科治療方式中,選擇性周圍神經切斷術最為流行,雙側頸神經根切斷術和副神經微血管減壓術仍在被某些醫生選用。國內陳信康教授倡導的三聯手術和選擇性頸後伸肌切斷術,也取得了良好效果,並在國內廣泛應用。
1.葯物治療 肉毒素注射治療是葯物治療痙攣性斜頸的一個重大突破,多數病例經過肉毒素肌內注射治療,可以獲得3~4個月的明顯緩解,其中有些病人產生抗肉毒素抗體而逐漸對此治療無效。也有一些病人,對肉毒素治療毫無反應。另外有些病人很難維持此項治療。
其他葯物及物理治療,最初的葯物治療有抗膽鹼能葯物如苯海索(三己芬迪),安定類葯物如安定,以上葯物在大劑量應用時,可使痙攣性斜頸獲得某些緩解,副作用也明顯。另外,長期進行物理療法、生物反饋療法也可能使輕度痙攣性斜頸的症狀得到某些改善。
2.外科治療(1)適應證和禁忌證:
①葯物治療,主要是肉毒素注射治療,不再有滿意的效果,或產生了嚴重的副作用,肉毒素治療無效後4個月才可考慮手術。
②病程1年以上,最好為3年以上,臨床症狀不再進展。
③肌張力障礙的症狀局限在頸部,至少是以頸部症狀為主。
④最佳的手術指征是旋轉型,側攣型和頭雙側後仰型。前兩者適合作三聯手術,後一種適合作枕下肌群選擇性切斷術。選擇性周圍神經切斷術,對於旋轉型或其合並輕度前屈或後仰,效果最滿意。
⑤前屈型病人如果經1%利多卡因封閉雙側胸鎖乳突肌後能改善症狀者,可考慮做雙側副神經切斷術或雙側胸鎖乳突肌切斷術。但是,前屈型斜頸多累及頸前深部肌群,手術效果不佳。有過手術史,存在有纖維化症或關節病,手術效果差。
(2)雙側頸神經根切斷術:該術式首先由Cushing和Mckenzie設計,作為一種單側入路對頸部後組肌群進行支配神經切斷的療法。該術式切斷頸1、頸2、頸3和部分頸4的前根。後來在Dandy的倡導下,改為作雙側,目的是想通過徹底治療得到更好的效果,然而過多切斷前支的副作用很明顯,如頸部無力和吞咽困難等。該術式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一直作為是痙攣性斜頸的主要手術方式,被廣泛應用於臨床。現在已很難想像切斷頸1、頸2前根在治療痙攣性斜頸中有何意義,因為頸1、頸2前根支配喉部管理吞咽動作的肌肉,與頸後肌群毫無瓜葛。另外頸4和頸5後支的主要分支的切斷對頸後肌群的去神經是很重要的,保留拮抗肌的功能對術後恢復正常運動也是很有用的,因而此術式已很少應用。
(3)副神經微血管減壓術:該術式由Freckman(1981)首先報道,Freckman等人認為痙攣性斜頸病人的症狀與副神經根血管壓迫有關,其發病機制可能與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相同,血管的異常沖動可能通過副神經根的交通支傳遞給頸部脊部經根,使頸肌產生異常興奮。僅有少數作者報道該術式可以緩解痙攣性斜頸。
(4)選擇性周圍神經切斷術:開始於1978年,目前已成為治療痙攣性斜頸的一種成功的手術方式,經多年的改良,此術式針對性強,效果較好,並發症少,在國際上已成為多數神經外科中心治療痙攣性斜頸的惟一的外科手術方式。其成功的原因是,它僅切除了那些產生頭部異常運動肌肉的支配神經,因此術前對參與異常運動肌肉的辨認非常重要。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確定異常運動的類型,必須確定與之相關的肌肉群。術前通過密切的臨床檢查,結合肌電圖描記,局部阻滯,頸段CT薄層掃描以及肉毒素治療史,可以大致確定參與異常運動的肌肉,術中對受累肌肉及其支配的脊神經的辨認是手術成功的關鍵。
選擇性周圍神經切斷術的目的是去除異常運動,同時保留正常或接近正常的頸部運動功能,這就要求要切斷所有支配引起異常運動肌肉的神經分支,術中單極電閾值刺激是術中確定支配某肌肉的神經的關鍵,任何相關的支配神經的遺漏都將導致部分或全部異常運動的術後再發。另外,過多的切斷神經,將致使頸部運動受限,應該避免。頸1、頸2的前支是惟一支配喉前肌群的神經,應妥善加以保護,僅需切斷頸1、頸2、頸3的後支。
(5)三聯手術:三聯手術的組成包括一側脊神經後支(1~6)切除術,頭、頸夾肌(或肩胛提肌)切斷術和對側副神經切除術,適用於旋轉型和側攣型痙攣性斜頸,由國內陳信康教授倡導,並廣泛應用臨床。手術步驟中的頸1~6後支切除術及副神經切除術,與上述選擇性周圍神經切除術相似,增加了頭、頸夾肌(或肩胛提肌)切除術。
(6)選擇性頸後伸肌切除術:該術式主要用於治療頭雙側後仰型痙攣性斜頸,它是痙攣性斜頸中起步較晚、最困難的一型。雙側脊神經後支切除術,效果不理想。由於術式為選擇性的切斷痙攣肌群,保留了非痙攣肌肉,故手術後異常運動消失,而頭部正常運動和後仰伸功能保留。無頭位不穩及垂頭現象。這可能是因為術後雙側枕下短肌群(頸1~2)、雙側頭最長肌(頸1~8)、雙側頸最長肌(頸1~8)、雙側肩胛提肌(頸3~5)以及雙側胸鎖乳突肌(副神經)等重建頸部新的伸屈平衡。另外,已經切斷的肌肉仍有神經支配,在維護頸椎關節穩定和頸部外形方面也起著重要作用。
(7)其他手術:①立體定向手術治療痙攣性斜頸的效果也不夠理想,腦深部核團的定向毀損治療痙攣性斜頸,目前尚無肯定的結論。靶點可選在蒼白球、丘腦腹外側核、Forel-H、丘腦中央中核等處,一般的經驗是Forel-H和丘腦腹外側核的Voa、Vop效果較好。如果痙攣性斜頸臨床體征超過頸肌范圍,選擇立體定向手術較好。
②目前,國內外對痙攣性斜頸,應用慢性脊髓刺激或慢性丘腦刺激也能獲得暫時性效果,如1978年Gildenberg曾介紹在頸1~2平面脊髓側柱上裝置一刺激器,用80~100Hz進行刺激,曾風行一時,1988年Gootz否定了這種方法。Bertrand將刺激電極通過定向植入法,裝置在丘腦腹外側核(Voi、Vc)刺激頻率在75~150Hz也達到一定的效果。(二)預後
痙攣性斜頸為一種緩慢起病,進展緩慢的疾病,多數病人經過數年的病情演變,臨床症狀處於一種靜止狀態,或自動緩解,少數病人(約5%)有自發性痊癒,痙攣性斜頸本身不會致死。由於頭頸部異常運動而影響工作、學習和生活,也給病人造成精神上的壓力,晚期還可產生肌痛。
8、心腦血管痙攣心臟難受有時疼,犯病的時候四肢無力,冒大汗
多按摩
天池
Tiānchí
[定位] 在胸部,當第4肋間隙,乳頭外1寸,前正中線旁開5寸。
[解剖] 在胸大肌外下部,胸小肌下部起端,深層為第四肋間內、外肌;有胸腹壁靜脈,胸外側動、靜脈分支;布有胸前神經肌支及第四肋間神經。
[主治] 胸悶,心煩,咳嗽,痰多,氣喘,胸痛,腋下腫痛,瘰癧,瘧疾,乳癰。
[配伍] 配列缺、豐隆治咳嗽;配內關治心痛;配支溝治脅肋痛。
[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本穴正當胸腔,內容心、肺,不宜深刺。
[附註] 手厥陰、足少陽之會穴。 郄門等穴
天泉
Tiānquán
[定位] 在臂內側,當腋前紋頭下2寸,肱二頭肌的長、短頭之間。
[解剖] 在肱二頭肌的長短頭之間;有肱動、靜脈肌支;為臂內側皮神經及肌皮神經分布處。
[主治] 心痛,胸脅脹滿,咳嗽,胸背及上臂內側痛。
[配伍] 配內關、通里治心痛、心悸;配肺俞、支溝治咳嗽、胸脅痛;配俠白、曲池、外關治上肢痿、痹、癱、痛。
[刺灸法] 直刺0.5~0.8寸;可灸。
曲澤
Qūzé
[定位] 在肘橫紋中,當肱二頭肌腱的尺側緣。
[解剖] 在肱二頭肌腱的尺側;當肱動、靜脈處;布有正中神經的本干。
[主治] 心痛,善驚,心悸,胃疼,嘔吐,轉筋,熱病,煩躁,肘臂痛,上肢顫動,咳嗽。
[配伍] 配神門、魚際治嘔血;配內關、大陵治心胸痛;配大陵、心俞、厥陰俞治心悸、心痛;配少商、尺澤、曲池治療肘臂攣急、肩臂痛。
[刺灸法] 直刺0.8~1寸,或者用三棱針刺血;可灸。
[附註] 心包經合穴 。
郄門
郄門等穴。 Xìmén
[定位] 在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5寸。
[解剖] 在橈側腕屈肌腱與掌長肌腱之間,有指淺屈肌,深部為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動、靜脈,深部為前臂掌側骨間動、靜脈;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其下為正中神經,深層有前臂掌側骨間神經。
[主治] 心痛,心悸,胸痛,心煩,咳血,嘔血,衄血,疔瘡,癲疾。
[配伍] 配大陵止咯血;配曲澤、大陵治心痛;配梁丘、足三里、太沖治神經性嘔吐;配內關治急性缺血性心肌損傷。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附註] 心包經郄穴。
間使
Jiānshǐ
[定位] 在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3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解剖] 在橈側腕屈肌腱與掌長肌腱之間,有指淺屈肌,深部為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動、靜脈,深層為前臂掌側骨間動、靜脈;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前臂外側皮神經,其下為正中神經掌皮支,最深層為前臂掌側骨間神經。
[主治] 心痛,心悸,胃痛,嘔吐,熱病,煩躁,瘧疾,癲狂,癇證,腋腫,肘攣,臂痛。
[配伍] 配支溝治瘧疾;配尺澤治反胃、嘔吐、呃逆;配水溝、太沖治癔病;配腰奇治癲癇。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附註] 心包經經穴。
內關
Nèiguān
[定位] 在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解剖] 在橈側腕屈肌腱與掌長肌腱之間,有指淺屈肌,深層為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動、靜脈,深層為前臂掌側骨間動、靜脈;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下為正中神經掌皮支,最深層為前臂掌側骨間神經。
[主治] 心痛,心悸,胸痛,胃痛,嘔吐,呃逆,失眠,癲狂,癇證,郁證,眩暈,中風,偏癱,哮喘,偏頭痛,熱病,產後血暈,肘臂攣痛。
[配伍] 配公孫治肚痛;配膈俞治胸滿支腫;配中脘、足三里治胃脘痛、嘔吐、呃逆;配外關、曲池治上肢不遂、手振顫。配患側懸厘治偏頭痛;配建里除胸悶。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附註] 心包經絡穴,八脈交會穴~通陰維脈。
大陵
Dàlíng
[定位] 在腕掌橫紋的中點處,當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解剖] 在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有拇長屈肌和指深屈肌腱;有腕掌側動、靜脈網;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正中神經掌皮支,深層為正中神經本干。
[主治] 心痛,心悸,胃痛,嘔吐,驚悸,癲狂,癇證,胸脅痛,腕關節疼痛,喜笑悲恐。
[配伍] 配勞宮治心絞痛、失眠;配外關、支溝治腹痛、便秘;配水溝、間使、心俞、豐隆治癲、狂、癇、驚悸。
[刺灸法] 直刺0.3~0.5寸;可灸。
[附註] 心包經輸穴、原穴。
勞宮
勞宮穴、中沖穴
Láogōng
[定位] 在手掌心,當第2、3掌骨之間偏於第3掌骨,握拳屈指的中指尖處。
[解剖] 在第二、三掌骨間,下為掌腱膜,第二蚓狀肌及指淺、深屈肌腱,深層為拇指內收肌橫頭的起端,有骨間肌;有指掌側總動脈;布有正中神經的第二指掌側總神經。
[主治] 中風昏迷,中暑,心痛,癲狂,癇證,口瘡,口臭,鵝掌風。
[配伍] 配後溪治三消、黃疸;配湧泉治五般癇。
[刺灸法] 直刺0.3~0.5寸;可灸。
[附註] 心包經滎穴。
中沖
Zhōngchōng
[定位] 在手中指末節尖端中央。
[解剖] 有指掌側固有動、靜脈所形成的動、靜脈網;為正中神經之指掌側固有神經分布處。
[主治] 中風昏迷,舌強不語,中暑,昏厥,小兒驚風,熱病,舌下腫痛。
[配伍] 配內關、水溝治小兒驚風、中暑、中風昏迷等;配金津、玉液、廉泉治舌強不語、舌本腫痛;配商陽治耳聾時不聞音
[刺灸法] 淺刺0.1寸;或用三棱針點刺出血。
[附註] 心包經井穴。
9、肌張力障礙的臨床表現
多以肢體的某一部分出現不自主運動起病,如通常以一側足的不自主跖屈及內翻開始,先後擴展到同側及對側肢體,發生不自主扭曲運動;也有部分病例以頭及手臂首先起病,在打字或寫字時出現手的過度屈曲似書寫痙攣;或頸部不自主扭轉似痙攣性斜頸,早期僅在情緒激動或快步行走時,偶爾出現肢體的扭曲運動。逐漸在走路、站立時也可出現這種異常不自主運動。隨後,即使安靜休息時扭轉痙攣狀態仍持續存在,通常表現為踝關節跖屈、旋轉,膝關節伸展或屈曲,髖關節輕度屈曲,肘關節伸展,前臂內旋,拇指旋外屈曲。由於受累肌肉的肌張力顯著增高,因此這樣的扭轉痙攣姿勢很難被意志控制或被動地糾正,僅在睡眠中方消失。晚期,由於肌腱攣縮及肌肉纖維化引致固定畸形,雖睡眠中也持續存在。患者的肌力並不減弱,但往往因不自主運動或肌肉孿縮而影響隨意運動。深反射無改變,無病理反射,深淺感覺正常。常可因不自主運動引起肌肉肥大,但晚期往往出現廢用性萎縮。部分患者,末期可有智能減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