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圖是李明同學用兩片長方形的木板〔1、2〕、兩條松緊帶〔3、4〕和一顆螺絲〔5〕製作的肌肉牽拉骨運動的
(1)收縮;屈肘;(2)骨骼肌;肌腱;(3)骨骼肌收縮;骨;支點.
2、為什麼製作的模型上,b和c所示部分都有兩組氣球牽拉
(1)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組成,肌腱一般位於兩端,肌腹位於中間,圖中氣球表示骨骼肌的肌腹,繩子表示肌腱;肌腱由結締組織構成,肌腹的表面是一層結締組織膜,肌腹主要由肌細胞組成,肌細胞之間分布著血管和神經;因此,一塊骨骼肌就是一個器官.骨骼肌受到刺激後具有收縮的特性.圖示中的木塊代表的是骨,螺絲代表的是關節.
(2)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兩部分組成,肌腹內分布有許多的血管和神經.同一塊骨骼肌的兩端跨過關節分別固定在兩塊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縮的特性,骨骼肌收縮,牽動著它所附著的骨,繞著關節活動,於是軀體就產生了運動.一塊骨骼肌分別附著在不同的骨上才能牽引所附著的骨,繞關節完成運動.如果一塊骨骼肌附著在同一塊骨上的話,那麼骨骼肌收縮,只會導致骨的彎曲,這在人的運動中是不存在這樣現象的.任何一個動作都是由骨骼肌、關節、骨協調配合,在神經系統的支配和其他系統的輔助下完成的.
(3)任何一個動作的完成,都是由骨骼肌、骨、關節三者協調配合,在神經系統的支配和其他系統的輔助下完成的,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個或幾個關節,由肌腱附著在相鄰的骨上,當人踢小腿時,P股三頭肌收縮狀態,Q股四頭肌舒張狀態.
(4)關節面上覆蓋著關節軟骨,能緩沖運動時的震盪,還能減少骨與骨之間的摩擦.
(5)骨骼肌有肌腱和肌腹組成,肌腱屬於結締組織,肌腹屬於肌肉組織,裡面的血管屬於上皮組織,裡面的神經屬於神經組織,也就有了結締組織與上皮組織、肌肉組織神經組織,可見一塊骨骼肌是由幾種不同的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結合在一起構成的一個器官.
故答案為:(1)肌腹、肌腱;骨和關節;
(2)不能;因為骨骼肌兩端的肌腱都是繞關節分別附著在兩塊骨上;
(3)收縮和舒張;
(4)關節軟骨;
(5)器官.
3、怎樣才能訓練肌肉,肌腱和關節
肌肉、肌腱等的牽拉如今已成為教學和訓練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對此我們所知甚少。
本文將回答與此相關的4個方面的問題,即:
1.牽拉肌肉的效果如何?
2.如何並且何時需要牽拉肌肉?
3.除牽拉肌肉外,怎樣才能調動起身體積極的部分(如肌肉)和身體的消極部分(如骨骼、肌腱和韌帶)以便於做好運動前的准備和之後的恢復活動?
4.怎樣才能維持身體狀況並使關節更協調地運動?
牽拉並加強肌肉和肌腱
牽拉肌肉將會產生什麼樣的效果呢?
經常性地並有步驟地牽拉肌肉可以增加肌肉力量的協調性;可以改善一或至少是維持肌肉系統和有腱系統本身的功能。另外,肌肉牽拉練習還能增加柔韌性可起到下面兩種作用:
運動前的肌肉牽拉主要是為了將肌肉拉開,同時使關節活動自如。
運動後的肌肉牽拉是為了消除肌肉運動後的緊張狀況,以便盡快地消除疲勞。
改善關節的柔韌性可起到下面兩種作用:
1.可在短期內減輕並減緩肌肉的緊張狀況。
2.可在長時期內對韌帶組織的彈性產生影響。
人們在對動物的試驗中,通過長時期的肌肉牽拉,已經成功的使動物的肌肉部分獲得增生,也由此使得肌肉的纖維加長了。同樣的過程在人體上未必能產生同樣的效果,但引無疑問,缺乏運動將會造成肌肉部分萎縮並使肌肉纖維變短。
當然,盲目地、違反常規地牽拉肌肉不僅不能恢復疲勞,而且會造成損害,因此,肌肉牽拉也要遵循一定的規則。
如何正確地牽拉肌肉?
下面3種方法均可獲得肌肉牽拉的積極效果:
1.藉助於外部力量,被動地採用靜力牽拉。
2.的靜力牽拉(即沿身體對稱軸的相對運動,並在每次牽拉將要終了時加大肌肉收縮的力量)。
此時要注意:突然反彈的動作(特別是體操項目中背部肌肉的動作等)不僅不會產生牽拉的效果,而且是非常有害的。相反,主動地牽拉肌肉,同時採取嚴格的控制措施並讓所有的肌肉組織得到牽拉(不僅僅是部分的肌肉)才是可取的。
3.主動地,緩慢地牽拉肌肉(現今大多數人採用的方法)。這種方法能加快肌體代謝和血液循環(類似於運動前准備活動產生的效果);能加強體內肌肉部分並改善神經調節機能,增進肌肉間的協調性。
當然還有其他方法,但前提是必須加以嚴格的控制。在日常活動和體育運動中,肌肉和肌腱同樣會得到運動和牽拉,所以在運動前和運動中,為防止運動損傷必須遵守嚴格的規定。
肌肉牽拉對增加柔韌性的效果
1.在牽拉之前須認真細致地做好准備活動,在整個牽拉過程中,從身體上到思想上要完全放鬆。
2.開始做牽拉時要謹慎、緩慢,在每次的牽拉過程中,每做一個動作都要保持足夠的時間。
3.做牽拉動作時應採用最舒適的姿勢,如果可能應採用坐姿或卧姿。若用立姿,則需要付出額外的體力來維持平衡,肌肉牽拉的效果就會降低。
4.在每次肌肉牽拉結束後應留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柔韌性訓練,否則前面所做的訓練將是無用的。
何時,如何牽拉肌肉?
任何時候都可以做肌肉牽拉練習:運動前,運動後和運動中間,特別是日常生活中,這樣做是為了調整或.消除由於過分使用單側肌肉,關節或肌腱所帶來的弊端。
在開始體力活動之前,最好做一下短暫的牽拉或積極的牽拉活動。
運動之後做牽拉的目的是為了恢復疲勞,因此牽拉的時間要加長並採用被動靜力牽拉的方式。
為改善柔韌性,應採用慢速牽拉、積極牽拉或靜力被動牽拉.
肌肉牽拉完成之後應該做什麼?
當肌肉牽拉使得肌肉緊張程度緩解時,肌肉表現為部分松馳和部分收縮並存。因此,在牽拉之後,最好是再活動一下肌肉,使其增加一些緊張的程度。在純體力活動之前,應做一些使肌肉收縮的活動及其它專門練習。
對關節的活動
准備活動不應僅滿足於使血液的流速和代謝加快或僅僅是牽拉肌肉,同時還應仔細地做好關節的准備活動。
人們常有這種傾向,即在體力活動之前的准備活動時(如熱身准備活動),做得最多的是肌肉牽拉,而忽略了做好關節的准備活動。
眾所周知,關節表面的軟骨是人類運動器官中最脆弱的部分。
由於血液循環不能到達軟骨組織,也就意味著這些組織得到養份相對較為困難,因此,對這些軟骨組織的損害是不能再恢復的.人體中使用最多的關節是髖、膝部,腳部和脊椎的關節。當感到體內關節軟骨部位疼痛時,實際上在很久以前這種損害就已經形成了。
當關節活動時,細胞在關節表面的膜內產生大量富含養份的「潤滑液」。這種液體含有關節軟骨組織所必不可少的養份,並能改善關節的靈活性,也承受軟骨組織的力量.
因此,在具體活動中應做到:
1.著重於減輕關節的負擔並在所有的運動中加以注意。
2.在交替做肌肉牽拉和放鬆及大運動量的活動中,應使富含各種養份的「潤滑液」到達關節組織的各個部位。
恢復到平靜狀態
在恢復過程中,不應僅著重於牽拉肌肉組織。同時應考慮到恢復疲勞和放鬆關節部位。
在每次運動之後,關節本身也需要一個放鬆和恢復疲勞的過程。
關節軟組織的恢復與「潤滑液」的養份有關,並有其法則可循:
1.在關節每次用力之後,應該通過適當的肌肉牽拉來消除肌肉和關節的緊張。
2.在為了恢復疲勞而進行的肌肉牽拉之後,最好是再活動一下關節部位,其做法就象是在做熱身准備活動一樣,各個關節部位都要活動。
3.通過運動讓「潤滑液」到達關節的各個表面及軟骨組織內部。人們看到並不僅是人體內的活動部位來承受各種力量。也並不僅是由於這些力量的刺激才使得這些部位得到增 強;同時一些被動的部位或者說組織結構不同的部位通過不斷的練習也可得到增強,如骨 骼,軟骨組織、肌腱和韌帶等。毫無疑問,缺乏鍛煉只會導致其退化。如果有幫助望採納
4、如圖是張揚同學利用兩片長方形木板、兩條松緊帶和一顆螺絲釘製作的肌肉牽拉骨運動的模型,請據圖回答下列
(1)哺乳動物的運動系統由骨骼和肌肉組成.關節是骨連接的主要形式.骨骼肌兩端較細呈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屬?於結締組織),分別附著在相鄰的兩塊骨上,中間較粗的部分是肌腹,主要由肌肉組織構成,圖中①、②相當於兩塊骨,③、④相當於骨骼肌,⑤相當於關節.
(2)骨骼肌只能收縮牽拉骨而不能將骨推開,因此一個動作的完成總是由兩組肌肉相互配合活動,共同完成的. 如,屈肘動作和伸肘動作的產生.屈肘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伸肘時,肱三頭肌收縮,肱二頭肌舒張. 圖中虛線箭頭判斷,此時④肱二頭肌應處於收縮狀態,③肱三頭肌應處於舒張狀態.如果⑤表示肘關節,則此過程表示屈肘動作.
(3)圖中③、④兩條松緊帶的兩端都是分別連在①、②兩塊木板上,這表示骨骼兩端的肌腱繞過關節附著在不同的骨上.
(4)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縮的特性,當骨骼肌收縮受神經傳來的刺激收縮時,就會牽動著它所附著的骨,繞著關節活動,於是軀體就產生了運動.但人體完成一個運動都要有神經系統的調節,有骨、骨骼肌、關節的共同參與,多組肌肉的協調作用,才能完成.
故答案為:(1)骨;骨骼肌;關節;
(2)收縮;舒張;屈肘;
(3)肌腱;
(4)骨骼肌;骨.
5、有關骨骼肌的敘述正確的是()A.骨骼肌由肌腹和肌腱兩部分組成B.骨骼肌的收縮和舒張既能牽拉骨又能
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兩部分組成,肌腹內分布有許多的血管和神經.同一塊骨骼肌的兩端跨過關節分別固定在兩塊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縮的特性,骨骼肌收縮,牽動著它所附著的骨,繞著關節活動,於是軀體就產生了運動.一塊骨骼肌分別附著在不同的骨上才能牽引所附著的骨,繞關節完成運動.如果一塊骨骼肌附著在同一塊骨上的話,那麼骨骼肌收縮,只會導致骨的彎曲,這在人的運動中是不存在這樣現象的.任何一個動作都是由骨骼肌、關節、骨協調配合,在神經系統的支配和其他系統的輔助下完成的.因此,選項A符合題意.
故選: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