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肩關節的肩關節解剖
肩關節是由六個關節組成,分為肩肱關節、盂肱關節、肩鎖關節、胸鎖關節、喙鎖關節、肩胛胸壁間關節。因為肱骨頭較大,呈球形,關節盂淺而小,僅包繞肱骨頭的1/3,關節囊薄而鬆弛,所以肩關節是人體運動范圍最大而又最靈活的關節,它可做前屈、後伸、內收、外展、內旋、外旋以及環轉等運動。但肩關節的這個結構上的特點雖然保證了它的靈活性,但它的牢固穩定性都較其他關節為差,是全身大關節中結構最不穩固的關節。最常見的是向肩關節的前下脫位,因為肩關節的上方有肩峰、喙突及連於其間的喙肩韌帶,可以防止肱骨頭向上脫位。肩關節的前、後、上部都有肌肉、肌腱與關節囊纖維層癒合,增強了其牢固性。而只有關節囊的前下部沒有肌肉、肌腱的增強,這是肩關節的一個薄弱區。因此當上肢外展時,在外力作用下或跌倒時,如上肢外展外旋後伸著地,肱骨頭可沖破關節囊前下方的薄弱區,移出到肩胛骨的前方,造成肩關節前脫位。這時患肩塌陷,失去圓形隆起的輪廓,形成所謂的「方肩」。
2、肩關節的腱效應的名詞解釋
近因效應是指當人們識記一系列事物時對末尾部分項目的記憶效果優於中間部分回項目的現象。這種答現象是由於近因效應的作用。前後信息間隔時間越長,近因效應越明顯。原因在於前面的信息在記憶中逐漸模糊,從而使近期信息在短時記憶中更為突出。
具體表現:多年不見的朋友,在自己的腦海中的印象最深的,其實就是臨別時的情景;一個朋友總是讓你生氣,可是談起生氣的原因,大概只能說上兩、三條,這些都是近因效應的表現。
3、肩關節的肩關節的運動
肩關節運動:
1、全程運動
坐著、躺著、站著做肩關節運動,前屈、搭肩、上舉、外展以及向後置於後背(即梳頭、搭肩和擦屁股),極限性活動,每個方向活動每天至少1次。對於活動受限和肩關節骨折患者,活動范圍以稍微加重點疼痛為宜,這提示存在關節周圍組織的粘連。
所以對於有粘連的患者,活動宜輕柔,注意過猶不及,因為過度活動會導致周圍組織的水腫,引起局部疼痛,反而不利於次日的繼續鍛煉。
2、鍾擺式運動
把好胳膊放在桌子上,彎腰,受傷的上臂自然下垂,前後擺動,然後畫圓運動,圓由小逐漸變大。
3、爬牆鍛煉
面對牆站立,受傷側的手指爬牆達到最高,記錄最高點,每天爭取夠得更高一些。然後轉身,受傷側肢體面向牆站立,重復爬牆運動。
(3)通過肩關節的肌腱擴展資料
肩關節損傷防治七招
1、肩部保暖很重要
避免關節受涼,生活中要避免晚上睡覺時受涼,冬天可圍圍巾、穿高領毛衣來保護肩關節。
2、抓取高處重物要小心
日常抓取高處重物需要注意:一要正確估計物品重量,做好充分准備;二要改變拿重物的姿勢,可以把單手提重物改為雙肩背;三要提高肌肉力量來盡量避免損傷;四要遇到特殊情況時要及時松開重物以防止肩關節損傷。
3、選合適的活動方式
棒球、網球、吊單杠、自由泳等,還有一些運動的特殊動作,如羽毛球中的劈殺動作、乒乓球中的拉弧圈動作等也容易導致肩關節損傷。因此,在運動時,要掌握正確的運動姿勢,避免不必要的損傷。
4、避免手提重物
手提重物時,壓力會集中在上肢及肩部,正常情況下會引起自身肌肉對抗,抵消肩關節壓力,但長時間就會導致肌肉勞損,這時就容易造成肩關節損傷。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應盡量避免單手提重物,可改為用推車或多次搬運來減少重量。
5、增強肌肉力量
可以通過強化肩關節周圍肌肉力量來增強對肩部的保護,尤其是肩袖肌群的力量訓練。平時需在工作學習之餘進行專門的肌肉訓練,其力量增強可以提高肩關節穩定性和維持肩關節正常活動功能。
6、注意保護頸椎
頸椎和肩關節關系密切,非常多的肌肉同時連接頸椎和肩關節使其相互影響。頸椎不好,肩關節也會連帶出問題,反之肩關節問題也會牽連頸椎。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在保護肩關節的同時也要注意保護頸椎。
7、調整姿勢減少拉傷
日常生活工作中要保持「站如松、坐如鍾、行如風」的正確姿勢,挺胸抬頭,使肩關節回歸正常位置,減少其損傷的可能。
4、肩關節的構成、結構特點及運動
肩關節的結構特點肩關節(shoulder joint):由肱骨頭與肩胛骨的關節盂構成,是典型的球窩關節。關節盂小而淺,邊緣附有盂唇;關節囊薄而鬆弛,囊內有肱二頭肌長頭腱通過;關節囊外有喙肱韌帶、喙肩韌帶及肌腱加強其穩固性,唯有囊下部無韌帶和肌加強,最為薄弱,故肩關節脫位時,肱骨頭常從下部脫出,脫向前下方。關節面大小相差較大,關節囊薄弱鬆弛,連接它約有三條韌帶和肌腱,三角肌包裹在肩峰的三面。
肩關節解剖肩關節是由肩胛骨的關節盂與肱骨頭組成,故又叫肩肱關節。因為肱骨頭較大,呈球形,關節盂淺而小,僅包繞肱骨頭的1/3,關節囊薄而鬆弛,所以肩關節是人體運動范圍最大而又最靈活的關節,它可做前屈、後伸、內收、外展、內旋、外旋以及環轉等運動。但肩關節的這個結構上的特點雖然保證了它的靈活性,但它的牢固穩定性都較其他關節為差,是全身大關節中結構最不穩固的關節。最常見的是向肩關節的前下脫位,因為肩關節的上方有肩峰、喙突及連於其間的喙肩韌帶,可以防止肱骨頭向上脫位。肩關節的前、後、上部都有肌肉、肌腱與關節囊纖維層癒合,增強了其牢固性。而只有關節囊的前下部沒有肌肉、肌腱的增強,這是肩關節的一個薄弱區。因此當上肢外展時,在外力作用下或跌倒時,如上肢外展外旋後伸著地,肱骨頭可沖破關節囊前下方的薄弱區,移出到肩胛骨的前方,造成肩關節前脫位。這時患肩塌陷,失去圓形隆起的輪廓,形成所謂的「方肩」。肩關節的活動范圍在正常情況下為:前臂上舉180°、內收45°、外展90°、外旋60°、前屈90°、後伸45°、內旋90°,加之肩關節的活動是以胸鎖關節為支點,以鎖骨為杠桿,因此肩關節的活動范圍又可因「肩胸關節」的活動而增加。肩關節的這些特點就決定了肩部易發生如上所述的疾患。
5、運動肩關節的肌肉是如何配布的?
在肩關節周圍,肩帶肌腱板形成肌腱袖,加強和穩固肩關節。
進入肩胛區的血管神經有三組:肩胛上血管神經經肩胛上孔進入;旋肩胛血管和肩胛下神經經三邊孔進入;頸橫血管及副神經經肩胛骨上角進入。三組血管在肩胛骨背面吻合成網。
在肩胛骨的上角處,肩胛提肌的淺面為副神經及頸橫動脈淺支,其深面有菱形肌神經及頸橫動脈深支。
6、肩關節伸展有那些主要肌肉?
三角肌、胸大肌、大圓肌、背闊肌、喙肱肌、肱二頭肌長頭等肌肉。
1、三角肌(deltoid muscle)俗稱"虎頭肌",是一個底向上尖向下的三角形肌,位於肩部皮下,從前、後、外側包裹著肩關節,是一塊多羽狀肌。肩部的膨隆外形即由此肌所形成。肌束分前、中、後3部。
2、胸大肌(pectoralis major)在胸廓前上部淺層。
3、大圓肌位於小圓肌的下側,其下緣為背闊肌上緣遮蓋,整個肌肉呈柱狀,起於肩胛骨下角背面,肌束向外上方集中,止於肱骨小結嵴。
4、背闊肌latissimus dorsi位於腰背部和胸部後外側皮下,為全身最大的闊肌,呈直角三角形,上內側部被斜方肌遮蓋,以腱膜起自下6個胸椎棘突,全部腰椎棘突,髂嵴外側唇後1/3。
5、喙肱肌與肱二頭肌短頭同起於喙突尖,沿肱二頭肌內側向下,止於肱骨內側緣的中點。此肌亦受肌皮神經支配,為肩肱關節的屈曲與內收肌。 該肌損傷有時可造成喙突部撕脫骨折。受肌皮神經(頸5~7)支配。
(6)通過肩關節的肌腱擴展資料:
一些運動的分配:盂肱關節的運動包括前屈、後伸、內收、外展、內旋、外旋。
1、前屈:肩關節前屈主要由三角肌前部纖維、胸大肌鎖骨部、喙肱肌、肱二頭肌完成,其中三角肌前部纖維最明顯。
2、後伸:肩關節後伸的肌肉主要有三角肌後部纖維、背闊肌、胸大肌的胸肋部、大圓肌和肱三頭肌長頭,其中三角肌後部纖維作用最大。
3、內收:主要有胸大肌、大圓肌、背闊肌、喙肱肌、肱二頭肌長頭,此外三角肌前後部纖維也有內收作用。
4、外展:肩關節的外展由三角肌(主要是其中間束)及岡上肌完成。當肩處於內旋或外旋位置時,三角肌在最外側的部分是外展的主要肌肉,當肩外旋時外展肌力要更強些。
5、內旋:內旋肌主要是肩胛下肌,當肩關節處於特定體位時胸大肌三角肌前部纖維、大圓肌及背闊肌也有一定的內旋作用。
6、外旋:肩關節的外旋肌有岡下肌、小圓肌及三角肌後部纖維。
7、如何從解剖學的角度來理解肩關節運動的靈活性與穩定性的相互關系
首先我們知道,每個關節都是由關節面關節囊關節腔組成的。肩關節的關節面由肱回骨頭和肩胛骨的關節盂構成。這答倆的比例是三分之一比一到四分之一比一。其次,在其前方、上方、後方都有崗上、下肌、三角肌等的肌腱和韌帶加強。根據上述不難理解。急肩胛骨關節盂僅與肱骨頭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相接觸,顧肱骨頭活動范圍必然大而靈活。在由三角肌、崗上、下肌等的肌腱跨過肩關節周圍,顧它們收縮的同時也加強了該關節的穩定性。補充,肩關節的靈活度還配合了胸鎖關節的運動和肩胛骨的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