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肩峰撞擊綜合症 手術後多長時間能恢復?
你好。術後要早期開始加強功能鍛煉,避免術後軟組織粘連。祝早日康復
2、肩峰撞擊綜合症如何治療?
我就是肩峰撞擊綜合症,肩峰突出致肩袖損傷,岡上肌腱最為嚴重,7月3日做了肩峰成型和岡上肌腱縫合。現在正在恢復中。
3、肩峰下撞擊綜合征的預後
肩峰下撞擊征凡能得到及時診斷,明確病因和病理變化狀況,得到正確治療,一般均能取得較滿意的結果。
4、肩峰下撞擊綜合徵引起岡上肌肌腱全層撕裂
你好,肩峰下撞擊綜合徵引起岡上肌肌腱全層撕裂,這個是需要對症治療的,休息靜養的,逐漸鍛煉才可以的。
5、肩峰下撞擊綜合征的檢查
1.X線檢查
X線攝片應常規包括上臂中立位、內旋位、外旋位的前後位投照及軸位投照,顯示肩峰、肱骨頭、肩盂及肩鎖關節。X線平片可以識別出肩峰下鈣鹽沉積、盂肱關節炎、肩鎖關節炎、肩峰骨骺發育異常和其他骨疾患。
岡上肌腱出口部X線投照(Y位像)對了解出口部的結構性狹窄以及測量肩峰-肱骨頭間距是十分重要的。
X線攝片對1期、2期及3期撞擊征的診斷無特異性,但在具有下列X線徵象時,對肩峰下撞擊征診斷具有參考價值。
(1)大結節骨疣形成。因大結節與肩峰反復沖撞所致,一般發生於岡上肌止點嵴部。
(2)肩峰過低及鉤狀肩峰。
(3)肩峰下面緻密變、不規則或有骨贅形成。喙肩韌帶受到沖撞,或反復受到拉伸而使肩峰前下方骨膜下形成骨贅。
(4)肩鎖關節退變、增生,形成向下突起的骨贅,致使岡上肌出口狹窄。
(5)肩峰-肱骨頭間距(A-H間距)縮小。正常范圍為1.2~1.5厘米,<1.0厘米應為狹窄,≤0.5厘米提示存在廣泛性肩袖撕裂。肱二頭肌長頭腱完全斷裂,失去向下壓迫肱骨頭的功能,或其他動力性失衡原因也可造成A-H間距縮小。
(6)前肩峰或肩鎖關節下方骨質的侵襲、吸收;肱骨大結節脫鈣、被侵襲和吸收或發生骨的緻密變。
(7)肱骨大結節圓鈍化,肱骨頭關節面與大結節之間界線消失,肱骨頭變形。
上述1~3點X線表現結合臨床肩前痛症狀和陽性撞擊試驗,應考慮撞擊征存在。第4~7點X線徵象屬於撞擊征晚期表現。
除了採用不同位置的靜態X線攝片及測量外,還應做X線監視下的動態觀察。在出現撞擊征的方向、角度,使患臂做重復的前舉、外展等運動,觀察肱骨大結節與肩峰喙肩弓的相對解剖關系。動態觀察法對於診斷動力性撞擊征尤為重要。
2.肩關節造影術
對撞擊征晚期階段並發肩袖斷裂,造影術仍為目前完全性肩袖斷裂特異性最高的診斷方法。
肩關節造影時若發現對比造影劑自盂肱關節溢入肩峰下滑囊或三角肌下滑囊,即可診斷肩袖完全性破裂。可觀察肱二頭肌長頭腱的形態及腱鞘的充盈度判斷肱二頭肌長頭肌腱有否斷裂。小型的肩袖斷裂及不完全性肩袖斷裂在造影時難以顯示。肩峰下滑囊造影也有助於完全性肩袖撕裂的診斷,但由於肩峰下滑囊形態的變異以及顯影的重疊性,其實用價值受到限制。
3.MRI檢查
無創診斷方法MRI檢查對軟組織病變有很高的敏感性,隨著經驗的積累,MRI檢查對肩袖損傷診斷的特異性也在不斷增高,已逐漸成為常規診斷手段之一。
4.關節鏡檢查
像a 關節鏡檢查術是一種直觀的診斷方法,能發現肌腱斷裂的范圍、大小、形態,對岡上肌腱關節面側的部分斷裂及肱二頭肌長頭腱病變也有診斷價值,並能從肩峰下滑囊內觀察滑囊病變及岡上肌腱滑囊面的斷裂。此外,在診斷的同時還能進行治療,如肩峰下間隙的刨削減壓、病灶清除和前肩峰骨贅切除,並可進行前肩峰成形術。關節鏡檢查是損傷性檢查方法,需在麻醉下進行。
6、肩峰下撞擊綜合症
肩峰下撞擊綜合症也叫肩關節撞擊綜合症,最常見的是由位於肩峰、喙肩韌帶和肱骨頭間的軟組織與肩峰、喙肩韌帶碰擊,造成這些軟組織發生無菌性炎症並引起疼痛,有時甚至發生嵌頓。構成本綜合症的疾病包括肩峰下滑囊炎,岡上肌腱炎,岡上肌鈣化性肌腱炎,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炎,肩袖退變撕裂等多種病理變化。
肩峰下撞擊綜合症是常見疾病,以往的肩周炎中有很大部分是肩關節撞擊綜合症。
肩峰下關節又稱第二肩關節,是肩關節中的主要活動關節,肩峰,喙肩韌和喙突的一部分構成喙肩穹隆,其下方為肱骨頭,在二者之間為肩峰下間隙,間隙內有肩袖和肱二頭肌長頭腱通過。
導致撞擊綜合症的原因可以是肩峰的形態問題,也可以是肩峰下骨贅增生引起肩峰下間隙狹窄。也有人認為由於過多的肩關節外展活動或長期累積性損傷,間隙內組織發生磨損,反復磨損加劇組織炎症性反應,間隙內壓力增高,加重撞擊,最終導致肩關節撞擊綜合症。總之,無論肩峰下間隙狹窄,或肩峰下間隙內內容物增大,只要肩峰下間隙內沒有足夠的空間,就會發生撞擊,從而產生撞擊綜合症。
7、肩峰下撞擊綜合征的治療
1.肩峰下撞擊征治療方法選擇
治療方法的選擇取決於撞擊征的病因與病期。
(1)撞擊征1期 採取非手術治療。早期用三角巾或吊帶制動,在肩峰下間隙注射皮質激素和利多卡因能取得明顯止痛效果。口服非甾體類消炎鎮痛劑能促進水腫消退,緩解疼痛,同時可應用物理治療。
(2)撞擊征2期 進入慢性岡上肌腱炎和慢性滑囊炎階段,仍以非手術治療為主。以物理治療與體育療法為主促進關節功能康復,並改變勞動姿勢和操作習慣,避免肩峰下撞擊征復發。
(3)撞擊征3期 均伴有岡上肌腱斷裂和肱二頭肌長頭腱斷裂等病理變化,是外科治療的適應證。對岡上肌腱斷裂一般採用Mclaughlin修補術,對廣泛性肩袖撕裂可利用肩胛下肌轉位或岡上肌推移修補術,重建肩袖的功能,與此同時應常規做前肩峰成形術,切除肩峰前外側部分,切斷喙肩韌帶,使已修復的肌腱避免再受到撞擊。術後患肢宜做零度位牽引或肩人字石膏固定,3周之後去除固定行康復訓練。
2.肩峰下撞擊征的非手術治療
非手術治療的時限在12~18個月不等。關節鏡在肩峰下減壓術中的應用使手術操作的並發症減少,因而非手術治療的時間可能適當縮短。非手術治療的時間依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定,但大多數報道建議非手術治療的時間不應少於6個月。
3.肩峰下撞擊征的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指征是非手術治療失敗的2期和3期肩峰下撞擊征患者。手術包括肩峰下減壓和肩袖修復兩部分,肩峰下減壓術是首選,它包括清理有炎症的肩峰下滑囊,切除喙肩韌帶、肩峰的前下部分和肩鎖關節的骨贅甚或整個關節。切除肩鎖關節並非常規進行,只有當肩鎖關節有壓痛、肩鎖關節的骨贅被確定是撞擊征的部分病因時才具指征。如今,肩峰下間隙減壓手術可以由傳統的開放技術或Ellman的關節鏡技術完成。
8、什麼是肩袖綜合征?
「肩袖綜合征」全稱「肩峰撞擊綜合征」,是指肩峰下關節由於解剖結構原因或動力學原因,在肩的上舉、外展運動中,因肩峰下組織發生撞擊而產生的一系列症狀、體征的臨床癥候群。
病因:
肩峰前外側端形態異常、骨贅形成,肱骨大結節的骨贅形成,肩鎖關節增生肥大,以及其他可能導致肩峰-肱骨頭間距減小的原因,均可造成肩峰下結構的擠壓與撞擊。這種撞擊大多發生在肩峰前1/3部位和肩鎖關節下面。反復的撞擊促使滑囊、肌腱發生損傷、退變,乃至發生肌腱斷裂。
臨床表現:
肩峰撞擊綜合征可發生於自10歲至老年人。部分患者具有肩部外傷史,相當多的患者與長期過度使用肩關節有關。因肩袖、滑囊反復受到損傷,組織水腫、出血、變性乃至肌腱斷裂而引起症狀。
早期的肩袖出血、水腫與肩袖斷裂的臨床表現相似,易使診斷發生混淆。應當把肩峰撞擊綜合征與其他原因引起的肩痛症進行鑒別,並區分出肩峰撞擊綜合征屬於哪一期,此對本病的診斷和治療是十分重要的。
(8)肩峰撞擊綜合征肌腱擴展資料:
長期撞擊:會磨斷肌腱形成肩袖撕裂
肩關節撞擊其實不同程度地存在於每個人的關節內。
當肩關節長期過度地做上舉或外展活動時,比如打羽毛球,擦窗、高處取物、伏案工作等日常活動,使得肩峰下滑囊發炎退化,肩峰增生變形,間隙減小,就會導致肩峰和肩袖發生摩擦撞擊,肩袖肌腱發炎損傷,出現肩關節的疼痛和活動障礙,引發肩峰撞擊綜合征。
還有一種容易導致肩峰撞擊症的因素是肩峰形態變異。從側邊看,正常的肩峰角度是平滑的,但是一部分人的肩峰是存在角度的,甚至是鉤狀的,於是導致了肩袖、肩峰以及滑囊之間的撞擊。比較不容易被發現的致病因素是肩肱節律的改變。
肩肱節律是指手上舉做肩外展動作時,肩胛骨會同時作上轉動作的規律。當肩肱節律被打破時就會出現運動受限症狀。肩胛骨如果固定不動,上臂只能主動抬起至90度,被動抬起至120度,如果沒有胸鎖關節和前鋸肌配合,手臂就無法抬高,肩部活動會至少降低30%。
肩峰撞擊綜合征早期會導致岡上肌肌腱磨損,此時症狀尚不明顯,但隨著撞擊時間延長,不僅肩峰下滑囊被嚴重擠壓發炎,肌腱也會逐漸被磨斷,形成肩袖撕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肩峰撞擊綜合征
參考資料來源:青島報紙-肩峰撞擊綜合征:盲目活動會造成更嚴重損傷
9、右肩撞擊綜合症iii型是什麼意思
肩袖撞擊綜合征可以為三度
I°特點為肩峰下滑囊和肩袖肌腱炎症、增厚
Ⅱ°為肩峰下滑囊的進行性增生和疤痕形成
Ⅲ°為肩袖變性、退變和撕裂較為明顯,
不知道是不是您所想問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