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手臂肌肉示意圖
如圖所示:
上臂肌群主要包括:肱二頭肌(Biceps Brachii)、肱肌(Brachialis)和肱三頭肌(Triceps Brachii)。上臂的圍度取決於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的發達程度。
肱二頭肌(biceps brachii),又稱為二頭肌,作為男性性感和力量的最主要標志,也是動物界雄性魅力的認同標准之一,是很多人訓練的重中之重。
這個部位是上肢中最大的一塊肌肉,並且構成了上臂上部的外形。顧名思義,它有兩個頭(head),下圖的二頭肌就隱約分成了兩股。外側的是長頭(綠色部分),內側的是短頭。而這兩個頭除了長度不同之外,近端附著點也不同,因此功能上有一些差異。
長頭的近端肌腱繞過肱骨頭附著於肩胛骨的盂上結節(supraglenoid tubercle),短頭的近端則是連於肩胛骨的喙突(coracoid process),兩個頭的遠端都附著於橈骨粗隆(radial tuberosity)以及圍繞前臂的二頭肌腱膜(bicipital aponeurosis)。
(1)上肢肌腱解剖圖擴展資料
由於二頭肌長頭在收縮初期有比較大的活性,也就是手臂還沒彎上來時,所以過程中把重量盡量放到底部就變得很重要。「斜躺彎舉」是個不錯的選擇,因為把手臂放在身體後面,可以拉長長頭,讓長頭在彎舉時能有更多的空間處在高活性狀態下。
短頭在的訓練原則有點特別,就是讓長頭不要工作,負擔都落在短頭上。選擇一些動作,讓長頭一開始就處於收縮狀態。如「傳教式彎舉」,這個動作讓肩膀處於屈曲的狀態,於是長頭也變得比較短,縮短的長頭是低活性的,有利於增加對短頭的訓練。
2、解剖上肢它有哪些血管,肌肉,神經.起於哪,止於哪
(1) 胸長神經(C5、7)於鎖骨上方發於臂叢,沿前鋸肌表面下降並支配此肌。此神經損傷,前鋸肌麻痹,表現為「翼狀肩」,上肢上舉困難。
(2) 胸背神經(C6、8)起自後束,沿肩胛骨外側緣下行,分布於背闊肌。
(3) 肌皮神經(h.musculocutaneus)(C5、7)(圖10—85、86)自外側束發出後,斜穿喙肱肌,經肱二頭肌與肱肌之間下行,並發出分支支配上述三肌。終支在肘關節稍上方的外側,穿出臂部深筋膜,改名為前臂外側皮神經,分布於前臂外側皮膚。
(4)正中神經(n.medianus)(C5、7)(圖10—85、86)由來自臂叢內側束和外側束的兩個根合成,沿肱二頭肌內側溝,伴肱動脈下行到肘窩,繼在前臂指淺、深屈肌之間沿前臂正中下行。經腕至手掌,發出正中神經掌支(返支),進入魚際,發出3條指掌側總神經,再各分為2~3條指掌側固有神經至1~4指相對緣。(圖10-87) 正中神經在臂部無分支。在肘部和前臂發肌支:支配除肱橈肌,尺側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側半以外所有前臂屈肌及旋前肌。在手掌支配除拇收肌以外的魚際肌和第一、二蚓狀肌。發皮支:支配手掌橈側2/3的皮膚,橈側三個半指的掌麵皮膚,以及其背面中節和遠節的皮膚。 正中神經損傷可致:①運動障礙:前臂不能旋前,屈腕力減弱,拇指、食指及中指不能屈曲。拇指不能做對掌動作。②感覺障礙:上述皮膚分布區感覺障礙,尤以拇、食、中指遠節關節最為明顯。③肌肉萎縮:魚際肌萎縮,手常變平坦稱為「猿手」。
(5)尺神經(n.ulnaris)(C7、T1)(圖10-85、86)發自臂叢內側束,沿肱二頭肌內側溝,隨肱動脈下行,在臂中部轉向後下,經肱骨內上髁後方尺神經溝,進入前臂。在溝中尺神經位置表淺,緊貼骨面,骨折時易受損傷。尺神經在前臂尺側腕屈肌深面隨尺動脈下行,至橈腕關節上方約5cm處,發出尺神經手背支,本干下行稱尺神經掌支,經豌豆骨橈側分淺、深支入手掌(圖10—88.89)。 尺神經在前臂發出肌支,支配尺側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側半。深支支配小魚際肌,拇收肌、全部骨間肌及第三、四蚓狀肌。淺支在手掌分布於小魚際的皮膚和尺側一個半指皮膚。手背支分布於手背尺側半及尺側二個半指皮膚(第3、4指相鄰側只分布於近節背面的皮膚)。 尺神經損傷後可致:①運動障礙:屈腕力減弱,拇指不能內收,其它各指不能內收與外展,環指與小指末節不能屈曲。②感覺障礙:尺神經分布區感覺遲鈍,而小魚際及小指感覺喪失。③肌肉萎縮:小魚際平坦,由於骨間肌及蚓狀肌萎縮,掌骨間隙出現深溝,各掌指關節過度後伸,第 4、5指的指間關節屈曲,表現為「爪形手」。
(6)橈神經(n.radialis)(C5、8)(圖10—89、91)發自臂叢後束的粗大神經,初在腋動脈後方,繼而伴隨肱深動脈向後,在肱三頭肌深面緊貼肱骨體的橈神經溝向下外行,到肱骨外上髁前方分為淺支與深支。 ①淺支:在肱橈肌深面,伴橈動脈下行,至前臂中、下1/3交界處轉向手背,分布於手背橈側半的皮膚以及橈側二個半指背面的皮膚(圖10—86、88)。 ②深支:較粗、主要為肌支。穿旋後肌至前臂背側,在深、淺肌之間下降,分數支,其長支可達腕部。(圖-89) 橈神經肌支:支配肱三頭肌、肱橈肌及前臂後群所有伸肌和旋後肌。 橈神經皮支:分布於臂、前臂背側和手背橈側半及橈側二個半手指皮膚(圖10—88)。 肱骨幹骨折易傷及橈神經,表現為①運動障礙:不能伸腕和伸指,拇指不能外展,前臂旋後功能減弱。②感覺障礙:前臂背側皮膚及手背橈側半感覺遲鈍,「虎口」區皮膚感覺喪失。③抬前臂時,由於伸肌癱瘓及重力作用,出現「垂腕征」(圖10—90)。 7.腋神經(n.radialis)(圖10—89)發自臂叢後束,伴旋肱後動脈向後,繞肱骨外科頸至三角肌深面。其肌支支配三角肌和小圓肌;皮支繞三角肌後緣分布於肩部和臂部上1/3外側麵皮膚。 肱骨外科頸骨折時,可損傷腋神經,表現為:①運動障礙:肩關節外展幅度減小。②三角肌區皮膚感覺障礙。③三角肌萎縮,肩部失去圓形隆起的外觀,肩峰突出,形成「方形肩」。
3、肌肉的組成結構
4、手臂的肌健與筋的區別
肌腱
每一塊骨骼肌都分成肌腹和肌腱兩部分,肌腹由肌纖維構成,色紅質軟,有收縮能力,肌腱由緻密結締組織構成,色白較硬,沒有收縮能力。肌腱把骨骼肌附著於骨骼。長肌的肌腱多呈圓索狀,闊肌的肌腱闊而薄,呈膜狀,又叫腱膜。
一個是筋,一個是肌肉組織。
5、人肌肉結構圖
6、如何練手臂肌肉,要解剖圖的。謝謝
啞鈴臂彎舉,鍛煉肱二頭肌,每次四組,每組8至12個,如果超過12個需要增加重量。
起始姿勢:兩手緊握啞鈴,自然下垂,收腹。
動作過程:收縮二頭肌,將前臂向上彎起,直到可能的最高點時,徹底收縮二頭肌一秒鍾,然後慢慢松展肘關節。
呼吸方法:彎起前臂時吸氣,落下時呼氣。
注意要點:臂伸直時將啞鈴較90度。
啞鈴臂屈伸,鍛煉肱三頭肌,兩天一次,每次四組,每組8至12個,如果超過12個需要增加重量。
動作:雙腳自然打開,雙手(或單手)握住啞鈴伸直胳膊向上舉過頭頂,肘關節朝向前方,同時大臂與地面垂直,然後肘關節彎曲,放到接近最深的位置,重做臂伸直,在手臂將要伸直的時候,減慢速度,使肘關節緩慢伸直,然後再反復進行練習。
7、人體肌肉分布圖
人體肌肉分布圖如下:
人體的主要七大肌肉群有——腿部肌群〈thighs〉,胸部肌群〈chest〉,背部肌群〈back〉,腹部肌群〈abdominal〉,肩部肌群〈shoulder〉,肱三頭肌〈triceps〉,肱二頭肌〈biceps〉。
擴展閱讀:
肌肉(muscle),主要由肌肉組織構成。 肌細胞的形狀細長,呈纖維狀,故肌細胞通常稱為肌纖維。中醫理論中,肌肉指身體肌肉組織和皮下脂肪組織的總稱。脾主肌肉,肌肉的營養從脾的運化水谷精微而得。
肌肉:解剖結構名。故肌肉豐滿與否,與脾氣盛衰有密切關系。《素問·平人氣象論》:「臟真濡於脾,脾藏肌肉之氣也。」《素問·痿論》:「脾主身之肌肉。」
肌肉群是指相同或鄰近部位肌肉組成的功能統一的群體。了解人體各部位肌肉群的目的,是為了弄明白每肌肉在類型、作用及功能等方面的不同區別,從而做到正確完成各種健美動作,促進各部位肌肉的發展,增大肌肉塊的體積,使肌肉隆起,線條清晰。
肌肉在人的身體中分布很廣泛,全身約有520塊肌肉,幾乎占體重的40—50%,可見人體肌肉是身體的主體。其名稱一般來說都是按肌肉的類型、形狀、位、功能等分類起名。
參考資料:網路-肌肉群
8、人體各肌肉的名稱及圖解?
骨骼肌是運動系統的動力器官,廣泛分布於人體各部 ,在神經系的指揮下,完成隨意運動 。
1.肌肉的形態結構
肌肉按形態可分為長肌、短肌、闊肌和輪匝肌四類。
每塊肌肉按組織結構可分為肌質和肌腱兩部分。肌質位於肌肉的中 央,由肌細胞構成,有收縮功能;肌腱位於兩端,是附著部分,由緻密結締組織構成。每塊肌肉通常都跨越關節附著在骨面上,或一 端附著在骨面上,另一端附著在皮膚。一般將肌肉較固定的一端稱為起點,較活動的一端稱為止點。
2.肌肉的輔助結構 肌肉的輔助結構主要有筋膜、滑液囊和腱鞘,是肌肉周圍的結締組 織所形成的結構,有保護肌肉和輔助肌肉運動的作用。
3.全身各部的主要肌肉 人體全身的肌肉可分為頭頸肌、軀干肌和四肢肌。
(1)頭頸肌:頭頸肌可分為頭肌和頸肌 。
頭肌可分為表情肌和咀嚼肌。表情肌位於頭面部皮下,多起於顱骨 ,止於面部皮膚。肌肉收縮時可牽動皮膚,產生各種表情。咀嚼肌 為運動下頜骨的肌肉,包括淺層的顳肌和咬肌,深層的翼內肌和翼 外肌。
(2)軀干肌:軀干肌包括背肌、胸肌、膈肌和腹肌等。
背肌可分為淺層和深層。淺層有斜方肌和背闊肌。深層的肌肉較多 ,主要有骶棘肌。
胸肌主要有胸大肌、胸小肌和肋間肌。 膈位於胸、腹腔之間,是一扁平闊肌,呈穹窿形凸向胸腔,是主要 的呼吸肌,收縮時助吸氣,舒張時助呼氣。
腹肌位於胸廓下部與骨盆上緣之間,參與腹壁的構成。可分為前外 側群和後群。前外側群包括位於前正中線兩側的腹直肌和外側的三 層扁闊肌,這三層闊肌由淺而深依次為腹外斜肌、腹內斜肌和腹橫 、肌。後群有腰方肌。
(3)四肢肌:四肢肌可分為上肢肌和下肢肌。
A.上肢肌:上肢肌結構精細,運動靈巧,包括肩部肌、臂肌、前臂 肌和手肌。 肩部肌分布於肩關節周圍,有保護和運動肩關節的作用。其中較重要的有三角肌。 臂肌均為長肌,可分為前後兩群。前群為屈肌,有肱二頭肌、肱肌 和喙肱肌;後群為伸肌,為肱三頭肌。前臂肌位於尺、橈骨的周圍,多為長棱形肌,可分為前、後兩群。 前群為屈肌群;後群為伸肌群。 手肌位於手掌。分為外側群、內側群和中間群。
B.下肢肌:下肢肌可分為髖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
髖肌起自軀干骨和骨盆,包繞髖關節的四周,止於股骨。按其部位 可分為兩群。 髖內肌位於骨盆內,主要有髂腰肌、梨狀肌和閉孔內肌。 髖外肌位於骨盆外,
主要有臀大肌、臀中肌、 臀小肌和閉孔外肌。
大腿肌分為前、內、後三群,分別位於股部的前面、內側面和後面。
前群有股四頭肌和縫匠肌。 內群位於大腿內側,有恥骨肌、長收肌、短收肌、大收肌和股薄肌 等。
後群包括外側的股二頭肌和內側的半腱肌、半膜肌。 小腿肌可分為前、外、後三群。 足肌可分為背肌與足底肌
手部肌肉圖解
9、求一張人手解剖結構圖,並帶有詳細的解釋,謝謝
最深層為手骨。
然後是關節。
深層的血管神經和肌肉。
淺層的血管神經和肌肉。
皮膚深面的筋膜。
再這些結構的表面就有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