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肌筋膜炎有哪幾種?
較常見的肌筋膜炎有以下幾種:1)肩背肌筋膜炎 是發生於肩背部肌肉、筋膜等組織的一種非特異性炎症疾病。因有肩背和頸部症狀,易與頸椎病相混淆。主要症狀:頸、肩和背部疼痛僵硬,沉重如山,頸部活動不靈和肩臂酸困及麻木等;陰雨、潮濕、風寒、勞累、扭傷等可使症狀加重;患處肌肉發僵、壓之酸痛或觸及索狀物,揉壓患處感到舒適或症狀減輕。2)腰肌筋膜炎 急性期患者腰部疼痛劇烈,有燒灼感,腰部活動時症狀加重,局部壓痛較顯著(多在病變肌肉的起止點處),有的病人體溫升高,血液檢查可見白細胞增高。急性發作後,少數患者可獲得症狀完全消退,多數會遺留疼痛,或相隔數月、數年以後再次發作。慢性病例表現為腰部酸痛,肌肉僵硬,有沉重感,常在天氣變化時(如陰雨天)、夜間、或潮濕地域時疼痛加重,每天晨起腰部酸痛加重,稍加活動可緩解,勞累後又加重。腰部壓痛廣泛,多無局限性壓痛,腰功能活動可正常,但活動時腰部酸痛明顯。3)頸背肌筋膜炎 又稱頸背纖維織炎或肌肉風濕症,一般是指筋膜、肌肉、肌腱和韌帶等軟組織的無菌性炎症,引起頸背部疼痛、僵硬、運動受限及軟弱無力等症狀,常累及斜方肌、菱形肌和提肩胛肌等。確切病因尚不十分明了,臨床觀察認為與輕微外傷、勞累及受寒等有關。主要症狀:頸背部酸痛不適,肌肉僵硬板滯,或有重壓感,向一側或兩側背部與肩胛之間放射;晨起或天氣變化及受涼後症狀加重,活動後則疼痛減輕,常反復發作;急性發作時,局部肌肉緊張、痙攣,頸背部活動受限。4)足底筋膜炎 是運動引起的慢性損傷,最常見的原因是經常長時間走路(包括登山健身、徒步旅行、逛商店等活動),連續走上幾天,就很容易引起足底的慢性損傷,從而導致足底筋膜炎;另外,鞋跟太硬造成對足跟的壓迫,也能引起足底筋膜炎;經常穿高跟鞋也會加重足底的損傷。主要症狀:足底筋膜炎多是單腳發病,除了足跟疼痛外,另有10%的患者感到足弓或前足疼痛。患者最痛苦的是在每天早上起床的時候,當腳剛接觸地面、准備站起來的一瞬間,疼痛非常劇烈,簡直可以說是痛徹心肺。(這是由於足底肌腱一整夜沒有機會得到伸展,在下床起身時受到突然牽扯,所以馬上就痛到極點。)
2、筋膜槍是什麼
筋膜槍應該稱為肌肉筋膜按摩槍,用於肌肉筋膜放鬆的按摩理療工具,高頻次沖擊沖擊振動按摩放鬆緩解運動帶來的肌肉酸痛。
3、腰背部的筋膜及肌腱韌帶為何極易拉傷?
腰背部筋膜及肌腱韌帶拉傷的病症很常見,但很多患者不明病因。其實肌肉就是起到穩定脊柱並產生運動功能的結構,筋膜則可包繞固定肌肉且供其起止。肌肉和筋膜都是直接或間接作用於脊柱,這也是較易受損傷的原因所在。
腰背淺層肌肉主要是固定或運動上肢,並無得力的關節。而腰背部深層肌肉沿著脊柱兩側排列,主要功能是牽拉脊柱甚至或過伸。在維持脊柱的姿勢上,背部肌群的運動功能比較復雜,兩側皆收縮可使脊柱背伸,一側收縮可使脊柱向同向傾斜,根部肌肉受重力最大,可使脊柱向對側旋轉。其實,腰背部肌肉越深層越短,肌肉的神經供應也上下交疊。
腰方肌及腰大肌在收縮的時候,可使脊柱傾向同側、屈髖、屈腰,穩定髖關節是與背部肌肉相結合的。腹前外側肌群的各肌可維持腹內壓及內臟位置,收縮時可使身體傾向同側、對側、前屈。可輔助背肌穩定脊柱,並可減少椎間盤壓力。臀大肌可使身體過屈、後伸、前屈和直立位。腘繩肌可穩定骨盆,協助脊柱豎起。當椎間盤突出壓迫腰骶神經時,臀大肌和腘繩肌均可發生萎縮。
4、什麼是筋膜層?
筋膜位於肌肉的表面,分為淺筋膜和深筋膜兩種。
淺筋膜 位於皮下,又稱皮下筋膜,由疏鬆結締組織構成,其內含有脂肪、淺靜脈、皮神經以及淺淋巴結和淋巴管等
深筋膜 位於淺筋膜深面,又稱固有筋膜,由緻密結締組織構成,遍於全身且互相連續。深筋膜包被肌或肌群、腺體、大血管和神經等形成筋膜鞘。四肢的深筋膜
5、肌腱 和 筋 有什麼區別?
肌腱
解釋:肌腹兩端的索狀或膜狀緻密結締組織,便於肌肉附著和固定。
一塊肌肉的肌腱分附在兩塊或兩塊以上的不同骨上,是由於肌腱的牽引作用才能使肌肉的收縮帶動不同骨的運動。
每一塊骨骼肌都分成肌腹和肌腱兩部分,肌腹由肌纖維構成,色紅質軟,有收縮能力,肌腱由緻密結締組織構成,色白較硬,沒有收縮能力。肌腱把骨骼肌附著於骨骼。長肌的肌腱多呈圓索狀,闊肌的肌腱闊而薄,呈膜狀,又叫腱膜。
筋
【釋義】①附在肌腱或骨頭上的韌帶
6、肌肉的淺層和深層怎麼區分?是淺深筋膜嗎?
不是的。
在軀幹上,深層肌肉和淺層肌肉存在很大的區別:
1、形狀不同
深層肌肉通常由眾多小肌束構成,它們起於一塊椎骨,止於另一塊椎骨,或起於一塊椎骨,止於相鄰的兩三塊椎骨,或起於椎骨,止於肋骨,並且位於非常接近骨頭的深層位置。
淺層肌肉的體積更大或更長,更寬,跨越更遠的距離。
2、作用不同
深層肌肉能夠非常精準的在椎骨間活動,穩定或支撐椎骨和椎骨層。深層肌肉幾乎沒有力量,體積不大,無法進行一些大幅度運動,適合做一些以支撐性以及穩定脊柱的持續型運動。例如頸部能夠整日支撐著頭部,正是得益於這類深層肌肉的運動。
淺層肌肉不擅長完成精細動作,淺層肌肉具有強大的力量,可以進行一些力量運動,或者做大幅度運動,因此淺層肌肉適合做間歇性和力量型動作。
(6)肌筋膜肌腱擴展資料
肌肉分類
(1)骨骼肌
骨骼肌可以看到和感覺到,當健身者通過鍛煉增加肌肉力量時,鍛煉的就是骨骼肌。骨骼肌附著在骨骼上且成對出現:一塊肌肉朝一個方向移動骨頭,另外一塊朝相反方向移動骨頭。這些肌肉通常隨意志收縮,意味著想要收縮它們時,神經系統會指示它們這樣做。
(2)紅、白肌纖維
人體的骨骼肌可以分為紅肌和白肌兩種纖維。紅肌纖維依靠血紅蛋白持續供氧運動,進行較長時間的收縮和拉伸,從而使我們進行日常行為活動。而白肌纖維則(多在緊急情況下)依靠內部快速化學反應迅速伸縮,其特點是持續、反應時間短,其反應時間是紅肌纖維的四分之一。
(3)平滑肌
平滑肌存在於消化系統、血管、膀胱、呼吸道和女性的子宮中。平滑肌能夠長時間拉緊和維持張力。這種肌肉不隨意志收縮,意味著神經系統會自動控制它們,而無需人去考慮。例如,胃和腸中的肌肉每天都在執行任務,但人們一般都不會察覺到。
(4)心肌
心肌只存在於心臟,它最大的特徵是耐力和堅固。它可以像平滑肌那樣有限地伸展,也可以用像骨骼肌那樣的力量來收縮。它只是一種顫搐肌肉並且不隨意志收縮。心肌有固定的收縮規律從而產生心跳。正常人的起搏細胞正常,心肌收縮規律一定,起搏細胞出現異常,心肌收縮規律會發生改變。
7、什麼是肌腱什麼是肌肉兩者有什麼區別
肌腱和肌肉的區別如下:
1、組織結構不同
肌腱為肌肉末端的結締組織纖維索,肌肉藉此附著於骨骼或其它結構。肌腱較肌肉堅韌而體積小,它的擴張強度為611~1265公斤/平方厘米,肌腱主要由平行的膠原纖維束構成,沒有收縮能力。它的表麵包有結締組織膜,
膠原纖維之間有少量結締組織相連接。雖然構成肌腱的膠原纖維束彼此是平行的,但每個膠原纖維束都是互相交織的,所以肌纖維的拉力傳布到整個肌腱而不是單根腱束。
肌肉按結構和功能的不同又可分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三種,按形態又可分為長肌、短肌、闊肌和輪匝肌。平滑肌主要構成內臟和血管,具有收縮緩慢、持久、不易疲勞等特點,心肌構成心壁,兩者都不隨人的意志收縮,
故稱不隨意肌。骨骼肌分布於頭、頸、軀乾和四肢,通常附著於骨,骨骼肌收縮迅速、有力、容易疲勞,可隨人的意志舒縮,故稱隨意肌。骨骼肌在顯微鏡下觀察呈橫紋狀,故又稱橫紋肌。
2、作用不同
肌肉收縮牽引骨骼而產生關節的運動,其作用猶如杠桿裝置,平衡身體運動,支點在重點和力點之間,如寰枕關節進行的仰頭和低頭運動。省力杠桿運動,其重點位於支點和力點之間,減少身體受力,
如起步抬足跟時踝關節的運動。速度杠桿運動,其力點位於重點和支點之間,如舉起重物時肘關節的運動。
肌腱是肌腹兩端的索狀或膜狀緻密結締組織,便於肌肉附著和固定。一塊肌肉的肌腱分附在兩塊或兩塊以上的不同骨上,肌腱的牽引作用才能使肌肉的收縮帶動不同骨的運動。
3、伸縮性不同
肌腱位於肌腹的兩端,由緻密結締組織構成。在四肢多呈索狀,在軀干多呈薄板狀,又稱腱膜。腱纖維借肌內膜連接肌纖維的兩端或貫穿於肌腹中,腱不能收縮,但有很強的韌性和張力,不易疲勞,而肌肉的纖維伸入骨膜和骨質中,使筋膜牢固附著於骨上,伸縮性較差。
4、纖維束不同
肌肉的表麵包有結締組織膜,膠原纖維之間有少量結締組織相連接。其纖維束彼此是平行的,但肌腱每個膠原纖維束都是互相交織的,所以肌纖維的拉力傳布到整個肌腱而不是單根腱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肌腱
網路-肌肉
8、什麼叫做筋膜?有什麼作用?
你的問題問錯了地方,這里是工程學而不是內科醫學。
筋膜位於肌肉的表面,分為淺筋膜和深筋膜兩種。
(1)淺筋膜 位於皮下,又稱皮下筋膜,由疏鬆結締組織構成,其內含有脂肪、淺靜脈、皮神經以及淺淋巴結和淋巴管等。脂肪的多少因身體部位、性別和營養狀況不同。臨床常作的皮下注射,即將葯液注入淺筋膜內。
(2)深筋膜 位於淺筋膜深面,又稱固有筋膜,由緻密結締組織構成,遍於全身且互相連續。深筋膜包被肌或肌群、腺體、大血管和神經等形成筋膜鞘。四肢的深筋膜。伸入肌群之間與骨相連,分隔肌群,稱肌間隔。
筋膜
解剖結構名。指肌肉的堅韌部分。附於骨節者為筋,包於肌腱外者為膜。是聯絡關節、肌肉,主司運動的組織。為肝所主,並賴肝血的滋養。《素問·痿論》:「肝主身之筋膜。」
作用;筋膜遮於肌肉的表面,肌肉收縮時,肌筋膜不僅參與位移活動,同時參與肌肉收縮的張力活動,這樣才能充分保證肌肉收縮的正常功能。肌筋膜的結締纖維組織十分豐富,並富有彈性。
9、在生物里肌腱以及筋膜均屬於什麼組織,為什麼
心肌不屬於結締組織,它屬於肌肉組織.
PS:結締組織包括:血液、軟骨、淋巴液、肌腱、骨髓、脂肪等等,肌肉組織包括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立毛肌等等.
10、肌筋膜炎的疾病分類
頸後肌筋膜綜合症:又稱慢性頸部肌痙攣,易與頸椎病相混。主要病因為長時間保持一種姿勢工作,尤其是長期伏案,低頭工作的工種,容易患此病,一般僅限於頸後部不適。主要症狀:自覺頸後部疼痛、僵硬、酸困、沉重、壓迫、活動不靈,一般無神經症狀,晨起症狀加重,活動後減輕。病情嚴重可伴有頭痛及累及肩背部,表現為酸困及麻木等。
一、頸肩肌筋膜炎:亦稱頸肩肌筋膜疼痛綜合症,是指頸肩背部筋膜、肌肉、肌腱和韌帶等軟組織的無菌性炎症,引起頸肩背部疼痛、僵硬、運動受限及軟弱無力等症狀。主要與輕微外傷、勞累及受寒等有關。主要症狀:頸肩背部酸痛不適,肌肉僵硬,或有重壓感,麻木感,可向頭部和上肢及背部與肩胛之間放射;晨起或天氣變化及受涼後症狀加重,活動後則疼痛減輕,常反復發作;可出現頸部彈響感;體檢可發現局部肌肉緊張、壓痛,壓痛點常位於棘突及棘突旁,常累及斜方肌、菱形肌和提肩胛肌等,壓痛局限,多無放射。
二、腰肌筋膜炎:急性期患者腰部疼痛劇烈,有燒灼感,腰部活動時症狀加重,局部壓痛較顯著(多在病變肌肉的起止點處),有的病人體溫升高,血液檢查可見白細胞增高。急性發作後,少數患者症狀可完全消退,多數會遺留疼痛,或相隔數月、數年以後再次發作。慢性病例表現為腰部酸痛,肌肉僵硬,有沉重感,常在天氣變化時(如陰雨天)、夜間、或潮濕地域時疼痛加重,晨起腰部酸痛加重,稍加活動可緩解,勞累後又加重。腰部壓痛廣泛,腰功能活動可正常,但活動時腰部酸痛明顯。
三、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炎是運動引起的慢性損傷,最常見的原因是經常長時間走路(包括登山健身、徒步旅行等活動)。長時間行走容易引起足底的慢性損傷,從而導致足底筋膜炎;另外,鞋跟太硬造成對足跟的壓迫,也能引起足底筋膜炎;經常穿高跟鞋也會加重足底的損傷。主要症狀:足底筋膜炎多是單腳發病,除了足跟疼痛外,另有部分的患者感到足弓或前足疼痛。患者在早上起床時,當腳剛接觸地面、准備站起來的一瞬間,疼痛非常劇烈,這是由於足底肌腱一整夜沒有機會得到伸展,在下床起身時受到突然牽扯,所以馬上就感到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