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肌腱 > 頸後肌腱捻捏法

頸後肌腱捻捏法

發布時間:2020-09-14 09:32:51

1、按摩里的捏筋是怎麼捏的?

捏肌,顧名思義,就是對肌肉進行拿捏的一種過程。屬於按摩的一種。
肌肉平時處於舒展和收縮狀態,但是肌肉的形態,功能不同,肌纖維的粗細也不同,對於人的精神和疲勞狀態也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所以,使用各種方法對肌肉進行鍛煉,捏拿,就會促進微循環,使得肌肉按照理想的方式健康發展。

捏脊療法是連續捏拿脊柱部肌膚,以防治疾病的一種治療方法,常用於治療小兒「疳積」之類病症,所以又稱「捏積療法」,屬於小兒推拿術的一種。
晉代葛洪《肘後備急方?治卒腹痛方》「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從龜尾至頂乃止,未愈更為之」的描述,是目前見諸文獻的最早記錄。經後世醫家不斷的臨床實踐,逐漸發展成為捏脊療法。
基本內容
1、捏脊的部位為脊背的正中線,從尾骨部起至第七頸椎。即沿著督脈的循行路線,從長強穴直至大椎穴。如頭面部症狀明顯(目紅赤、癢澀羞明、鼻腔紅赤、牙齒松動、牙齦潰爛、面黃肌瘦、唇紅煩渴、面紅煩急、驚悸咬牙等)者,可捏至風府穴。捏拿完畢,再按腎俞穴。
2、施術時患者的體位以俯卧位或半俯卧位為宜,務使卧平、卧正,以背部平坦鬆弛為目的。
3、在捏脊的過程中,用力拎起肌膚,稱為「提法」。每捏3次提一下,稱「捏三提一法」;每捏5次提一下,稱「捏五提一法」;也可以單捏不提。其中,單捏不提法刺激量較輕,「捏三提一法」最強。
4、施術時可根據臟腑辨證,在相應的背俞穴部位上用力挾提,以加強針對性治療作用。如厭食提大腸俞、胃俞、脾俞;嘔吐提胃俞、肝俞、膈俞;腹瀉提大腸俞、脾俞、三焦俞;便秘提大腸俞、胃俞、肝俞;多汗提腎俞、照明俞、肺俞;尿頻提膀骯俞、腎俞、肺俞;煩躁提肝俞、厥陰俞、心俞;夜啼提胃俞、肝俞、厥陰俞;失眠提腎俞、脾俞、肝俞;呼吸系統病症提腎俞、肺俞、風門等。

操作方法
兩手沿脊柱兩旁,由下而上連續地挾提肌膚,邊捏邊向前推進,自尾骶部開始,一直捏到項枕部為止(一般捏到大椎穴,也可延至風府穴)。重復3~5遍後,再按揉腎俞穴2~3次。一般每天或隔天捏脊1次,6次為一個療程。慢性疾病在一個療程後可休息1周,再進行第二個療程。
捏脊的具體操作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用拇指指腹與食指、中指指腹對合,挾持肌膚,拇指在後,食指、中指在前。然後食指、中指向後捻動,拇指向前推動,邊捏邊向項枕部推移。另一種是手握空拳,拇指指腹與屈曲的食指橈側部對合,挾持肌膚,拇指在前,食指在後。然後拇指向後捻動,食指向前推動,邊捏邊向項枕部推移。上述兩種方法可根據術者的習慣和使用方便而選用。
適應證
本療法有疏通經絡、調整陰陽、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臟腑功能以及增強機體抗病能力等作用。在健脾和胃方面的功效尤為突出。臨床常用於治療小兒疳積、消化不良、厭食、腹瀉、嘔吐、便秘、咳喘、夜啼等症。此外,也可作為保健按摩的方法使用。
禁忌症
脊拄部皮膚破損,或患有癤腫、皮膚病者,不可使用本療法。伴有高熱、心臟病或有出血傾向者慎用。
注意事項
1、本療法一般在空腹時進行,飯後不宜立即捏拿,需休息2小時後再進行。
2、施術時室內溫度要適中,手法宜輕柔。
3、體質較差的小兒每日次數不宜過多,每次時間也不宜太長,以3-5分鍾為宜。
4、在應用此法時,可配合刺四縫、開四關、葯物、針刺、敷臍等療法,以提高療效。
捏脊療法通過捏提等法作用於背部的督脈、足太陽膀胱經。由於督脈總督諸陽,背部足太陽膀胱第一側線分布區又為臟腑背俞穴所在,「迫藏近背」,與臟腑密切相關,所以捏脊療法在振奮陽氣、調整臟腑功能方面的作用比較突出。近年來的實驗觀察證實,捏脊能提高患兒的血紅蛋白、血漿蛋白、血清澱粉酶指數,加強小腸的吸收功能。

2、肌腱如何鍛煉有效果?

鍛煉方法

1.2.1 功能鍛煉前

應重點評估病人術後傷口疼痛情況,病人對功能鍛煉的知曉率、配合情況,術後功能鍛煉以病人傷口不疼痛、能堅持鍛煉為准[2]。同時鍛煉應遵循由簡到繁循序漸進的原則,告知患者切勿操之過急。

1.2.2 第1~3周

玩具球主要用於術後第4周起拆除局部固定的石膏;術後第1~2周以被動屈曲、主動伸直的鍛煉為主;術後第3周指導患者做無抗阻力的主動屈伸運動,囑患者輕度主動活動,用力適度,避免暴力性動作[2]。

1.2.3 第4~5周

指導患者進行輕微的抗阻力的主動屈伸練習,囑患者五指抓住玩具球,輕微用力將玩具球捏下(見圖1),此方法鍛煉患指的屈肌腱功能,再利用玩具球的反彈力,將手指彈回伸直狀態,此方法鍛煉患指的伸肌腱功能,每天如此反復鍛煉,每次鍛煉以引起患者酸脹感為度。圖1

1.2.4 第6~8周

逐漸增加抗阻力的主動屈伸活動,可在第4~5周基礎上增加力量捏玩具球(方法同前),以鍛煉手指的靈活性及屈伸肌腱的力量,減少粘連,同時開大虎口,避免虎口攣縮。此外,屈肌腱Ⅱ區損傷修復根據其解剖特點此區術後較易形成粘連,因此加強此類患者心理疏導,增強其信心,鼓勵其更加努力進行玩具球的功能鍛煉,防止發生粘連。

肌腱斷裂術後粘連是影響手功能恢復的主要因素,術後適時、適量的、正確的功能鍛煉可預防肌腱粘連,最大限度恢復手指的功能;玩具球不僅可以促進手指的屈伸肌腱功能恢復,還能鍛煉手的抓捏功能。

希望可以幫到你。

3、頸部肌腱凸起

那 只 得 忍 一 下 嘍 ^_^ - 0 -,繼 續 把^_^ http://ke.baidu.com/view/1241245.htm?wtp=pic
是 不 是 這 個 ? ? ? - -
希 望 對 你 有 幫 助
早 日 把 慢 性 淋 巴 結 炎 , 弄 了 ^ ^
如 果 要 找 我 這 上 面 回 話 . . . .

4、頸部美容按摩法是怎樣的?

1.以拇、食、中指由後向前輕捻前頸皮膚

5、按摩療法的捏法主要治療哪些症狀?

捏法:用指擠捏皮膚、肌肉,可單手也可雙手,適於治療頭、頸、背、腰四肢疼痛。常配合拿法用。按摩手法要先輕後重,由慢而快,由淺入深,先治急,後治緩。

患有內科急性炎症、傳染性皮膚病、妊娠期中的腰腿疼、惡性腫瘤者不宜接受按摩。

6、石承恩捻捏一塊肌腱治療61種病 出自哪本書?

您好;根據您所描述的情況來看、你這種症狀可能是因為局部神經受到刺激所導致的症狀。建議您去醫院檢查一下

7、捻捏療法獨創者------石承恩 是哪一本書里的文章

頸後肌腱捻捏法

8、捏肌需要怎麼做

1、讓寶寶俯卧於床上,背部保持平直、放鬆。
2、捏脊的人站在寶寶後方,兩手的中指、無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狀。
3、食指半屈,用雙手食指中節靠拇指的側面,抵在孩子的尾骨處;大拇指與食指相對,向上捏起皮膚,同時向上捻動。兩手交替,沿脊柱兩側自長強穴(肛門後上3~5厘米處)向上邊推邊捏邊放,一直推到大椎穴(頸後平肩的骨突部位),算做捏脊一遍。
4、第2、3、4遍仍按前法捏脊,但每捏3下需將背部皮膚向上提一次。再重復第一遍的動作兩遍,共6遍。
5、最後用兩拇指分別自上而下揉按脊柱兩側3~5次。
6、一般每天捏一次、連續7~10天為一療程。療效出現較晚的寶寶可連續做兩個療程。

9、捏肌怎麼捏?

捏肌,顧名思義,就是對肌肉進行拿捏的一種過程。屬於按摩的一種。肌肉平時處於舒展和收縮狀態,但是肌肉的形態,功能不同,肌纖維的粗細也不同,對於人的精神和疲勞狀態也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所以,使用各種方法對肌肉進行鍛煉,捏拿,就會促進微循環,使得肌肉按照理想的方式健康發展 捏脊療法是連續捏拿脊柱部肌膚,以防治疾病的一種治療方法,常用於治療小兒「疳積」之類病症,所以又稱「捏積療法」,屬於小兒推拿術的一種。 晉代葛洪《肘後備急方?治卒腹痛方》「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從龜尾至頂乃止,未愈更為之」的描述,是目前見諸文獻的最早記錄。經後世醫家不斷的臨床實踐,逐漸發展成為捏脊療法。 基本內容 1、捏脊的部位為脊背的正中線,從尾骨部起至第七頸椎。即沿著督脈的循行路線,從長強穴直至大椎穴。如頭面部症狀明顯(目紅赤、癢澀羞明、鼻腔紅赤、牙齒松動、牙齦潰爛、面黃肌瘦、唇紅煩渴、面紅煩急、驚悸咬牙等)者,可捏至風府穴。捏拿完畢,再按腎俞穴。 2、施術時患者的體位以俯卧位或半俯卧位為宜,務使卧平、卧正,以背部平坦鬆弛為目的。 3、在捏脊的過程中,用力拎起肌膚,稱為「提法」。每捏3次提一下,稱「捏三提一法」;每捏5次提一下,稱「捏五提一法」;也可以單捏不提。其中,單捏不提法刺激量較輕,「捏三提一法」最強。 4、施術時可根據臟腑辨證,在相應的背俞穴部位上用力挾提,以加強針對性治療作用。如厭食提大腸俞、胃俞、脾俞;嘔吐提胃俞、肝俞、膈俞;腹瀉提大腸俞、脾俞、三焦俞;便秘提大腸俞、胃俞、肝俞;多汗提腎俞、照明俞、肺俞;尿頻提膀骯俞、腎俞、肺俞;煩躁提肝俞、厥陰俞、心俞;夜啼提胃俞、肝俞、厥陰俞;失眠提腎俞、脾俞、肝俞;呼吸系統病症提腎俞、肺俞、風門等。 操作方法 兩手沿脊柱兩旁,由下而上連續地挾提肌膚,邊捏邊向前推進,自尾骶部開始,一直捏到項枕部為止(一般捏到大椎穴,也可延至風府穴)。重復3~5遍後,再按揉腎俞穴2~3次。一般每天或隔天捏脊1次,6次為一個療程。慢性疾病在一個療程後可休息1周,再進行第二個療程。 捏脊的具體操作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用拇指指腹與食指、中指指腹對合,挾持肌膚,拇指在後,食指、中指在前。然後食指、中指向後捻動,拇指向前推動,邊捏邊向項枕部推移。另一種是手握空拳,拇指指腹與屈曲的食指橈側部對合,挾持肌膚,拇指在前,食指在後。然後拇指向後捻動,食指向前推動,邊捏邊向項枕部推移。上述兩種方法可根據術者的習慣和使用方便而選用。 適應證 本療法有疏通經絡、調整陰陽、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臟腑功能以及增強機體抗病能力等作用。在健脾和胃方面的功效尤為突出。臨床常用於治療小兒疳積、消化不良、厭食、腹瀉、嘔吐、便秘、咳喘、夜啼等症。此外,也可作為保健按摩的方法使用。 禁忌症 脊拄部皮膚破損,或患有癤腫、皮膚病者,不可使用本療法。伴有高熱、心臟病或有出血傾向者慎用。 注意事項 1、本療法一般在空腹時進行,飯後不宜立即捏拿,需休息2小時後再進行。 2、施術時室內溫度要適中,手法宜輕柔。 3、體質較差的小兒每日次數不宜過多,每次時間也不宜太長,以3-5分鍾為宜。 4、在應用此法時,可配合刺四縫、開四關、葯物、針刺、敷臍等療法,以提高療效。 捏脊療法通過捏提等法作用於背部的督脈、足太陽膀胱經。由於督脈總督諸陽,背部足太陽膀胱第一側線分布區又為臟腑背俞穴所在,「迫藏近背」,與臟腑密切相關,所以捏脊療法在振奮陽氣、調整臟腑功能方面的作用比較突出。近年來的實驗觀察證實,捏脊能提高患兒的血紅蛋白、血漿蛋白、血清澱粉酶指數,加強小腸的吸收功能。

與頸後肌腱捻捏法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