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肌腱 > 肌腱捻捏療法

肌腱捻捏療法

發布時間:2020-08-27 08:08:08

1、脾腎兩虛有什麼穴道療法?

[取穴]主穴:太沖、太溪、百會、脾俞、腎俞、三陰交;配穴:內關、行間、心俞、足三里。

[操作]指壓療法:太溪穴位:足少陰腎經之「輸穴」,腎的「原穴」,位於內踝高點與跟腱之間。凹陷中。壓法:捏壓法、捫壓法;

百會穴位:督脈之穴位,位於後發際直上7寸。簡便取穴法:耳尖直上,頭頂正中。壓法:揉壓法、捫壓法;

脾俞穴位:足太陽膀胱經之穴位,位於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壓法:捫壓法;

腎俞穴位:足太陽膀胱經之穴位,位於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壓法:捫壓法;

三陰交穴位:足太陰脾經之穴位,位於內踝高點上3寸,脛骨內側面後緣。壓法:捏壓法、捫壓法;

內關穴位:手厥陰心包經之「絡穴」,八脈交會穴之一,位於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撓側腕屈肌腱之間。壓法:切壓法、捏壓法、捫壓法;

行間穴位:足晨陰肝經之「滎穴」,位於足背,第一、第二趾間縫紋端。壓法:切壓法;

心俞穴位:足太陽膀胱經之穴位,位於第五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壓法:捫壓法;

足三里穴位:足陽明胃經之「合穴」,位於犢鼻穴下3寸,脛骨首嵴外一橫指處。壓法:捏壓法、揉壓法、捫壓法。

2、大拇指腱消炎怎麼治療

1 手術治療:
手術後,選用合適的夾板固定。 在非手術療法無效的情況下,可行小針刀松解術或腱鞘切開術。在掌橫紋處做切口,以血管鉗分離直達腱鞘處,避免損傷指血管神經束。

2 穿刺治療:
在局部麻醉之後,用較粗的針頭穿刺,抽出囊液後,注入,然後加壓包紮。 激素類葯物會對身體有副作用。
對於病程短、症狀輕的病例,可實行保守治療,包括,使用支具適當制動拇指,改變誘發疾病的活動方式及習慣,減少寒冷刺激,局部熱敷、理療,外用葯物塗抹等。

3 針灸療法:
取患者患側陽溪、陽池、合谷、曲池、陽闕、手三里、列缺、偏歷及阿是穴,皮膚常規消毒,取壓痛點處阿是穴採用圍刺法,針刺得氣後,行平補平瀉法。對陽溪、列缺、陽池穴施灸每天治療1次。

4 推拿法:
用按摩手法在局部及遠端穴進行點、按、推、揉、滾、彈撥、擦等法,醫生用拇指重點揉按橈骨莖突部及其上下方,治療15分鍾。採用上法治療,經過臨床觀察效果滿意。常用穴位及部位:
(1)橈骨莖突部狹窄性腱鞘炎:曲池、手三里、列缺、合谷,及橈骨莖突部。
(2)指屈肌腱腱鞘炎:內關、外關、阿是穴。
(3)撓側伸腕肌腱周圍炎:手三里、外關、內關,及前臂伸側橈面。
常用手法:滾法、按揉法、捻法、抹法、擦法等,及熱敷法和關節被動運動法。

5 偏方治療:

a、生梔子療法
生梔子10克,生石膏30克,桃仁9克,紅花12克,土鱉蟲6克。將上葯共研為末,用75%酒精浸濕,1小時後加適量的蓖麻油調成糊狀備用。使用時將此葯膏塗於紗布敷貼患處,用膠布固定即可,隔日換葯1次。

b、白酒療法
取60度白酒一兩,放到小碗里,用火點著,趁著著火時,用手粘酒抹到患處,用力按摩。
用桂枝、紫蘇葉各15克,麻黃、紅花各88克,伸筋草20克,透骨草、鮮桑枝各30克。水煎至2000毫升~3000毫升,倒入臉盆中,患部放在盆口上,上面覆蓋毛油熏蒸浸洗,每次30分鍾,每日2次,洗後用綳帶和瓦形硬紙殼固定。

3、石承恩捻捏一塊肌腱治療61種病 出自哪本書?

您好;根據您所描述的情況來看、你這種症狀可能是因為局部神經受到刺激所導致的症狀。建議您去醫院檢查一下

4、我的其中一個手指的骨頭稍加用力一捏會特別痛,有這種情況好幾年了,有誰知道是為什麼嗎?

什麼是腱鞘炎,常易發生於哪些部位?

5、熱郁結有什麼穴道療法?

[取穴]主穴:中脘、內庭、天樞、公孫、陰陵泉;配穴:合谷、曲池、大腸俞、內關、足三里、豐隆、脾俞。

[操作]中脘穴位:任脈之穴位,胃的「募穴」,腑全中脘,位於臍上4寸。壓法:捫壓法;

內庭穴位:足陽明胃經之「滎穴」,位於足背第二、第三趾間的縫紋端。壓法:切壓法;

天樞穴位:足陽明胃經的大腸的「募穴」,位於臍旁2寸。

壓法:操壓法、捫壓法;

公孫穴位:足太陰脾經之「絡穴」,八脈交會穴之一,位於第一跖骨基底部的首下緣,赤白肉際。壓法:切壓法、捫壓法;

陰陵泉穴位:足大陰脾經之「合穴」,位於內騍上3寸,脛骨內側髁下緣凹陷中。壓法:捏壓法、捫壓法;

合谷穴位:手陽明太腸經之「原穴」,位於手背第一掌骨、第二掌骨之間,約平第二掌骨中點處。簡便取穴可以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橫紋,放於另一手拇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拇指尖下即是本穴。壓法:揉壓法、捏壓法、捫壓法;

曲池穴位:手陽明大腸經之「合穴」,定位時屈肘成直角,肘橫紋外端凹陷中原是本穴。壓法:捏壓法、揉壓法、捫壓法;

大腸俞穴位:足太陽膀胱經之穴位,位於第四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壓法:捫壓法;

內關穴位:手厥陰心包經之「絡穴」,八脈交會穴之一,位於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撓側腕屈肌腱之間。壓法:切壓法、捏壓法、捫壓法;

足三里穴位:足陽明胃經之「合穴」,位於犢鼻穴下3寸,脛骨首嵴外一橫指處。壓法:捏壓法、揉壓法、捫壓法;

豐隆穴位:足陽明胃經之「絡穴」,位於外踝高點上8寸,條口穴外1寸。壓法:捏壓法、捫壓法;

脾俞穴位:足太陽膀胱經之穴位,位於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壓法:捫壓法。

6、肝腎兩虛有什麼穴道療法?

[取穴]主穴:太沖、太溪、百會、肝俞、腎俞、三陰交;配穴:內關、行間、心俞、足三里。

[操作]指壓療法:太沖穴位:足厥陰肝經之「輸穴」,肝的「原穴」,位於足背第一跖骨、第二跖骨結合部之首凹陷中。壓法:切壓法、捏壓法、捫壓法;

太溪穴位:足少陰腎經之「輸穴」,腎的「原穴」,位於內踝高點與跟腱之間。凹陷中。壓法:捏壓法、捫壓法;

百會穴位:督脈之穴位,位於後發際直上7寸。簡便取穴法:耳尖直上,頭頂正中。壓法:揉壓法、捫壓法;

肝俞穴位:足太陽膀胱經之穴位,位於第九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壓法:捫壓法;

腎俞穴位:足太陽膀胱經之穴位,位於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壓法:捫壓法;

三陰交穴位:足太陰脾經之穴位,位於內踝高點上3寸,脛骨內側面後緣。壓法:捏壓法、捫壓法;

內關穴位:手厥陰心包經之「絡穴」,八脈交會穴之一,位於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撓側腕屈肌腱之間。壓法:切壓法、捏壓法、捫壓法;

行間穴位:足晨陰肝經之「滎穴」,位於足背,第一、第二趾間縫紋端。壓法:切壓法;

心俞穴位:足太陽膀胱經之穴位,位於第五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壓法:捫壓法;

足三里穴位:足陽明胃經之「合穴」,位於犢鼻穴下3寸,脛骨首嵴外一橫指處。壓法:捏壓法、揉壓法、捫壓法。

7、脾腎兩虛症的指壓療法是怎樣的?

[主穴]太沖、太溪、百會、脾俞、腎俞、三陰交。

[配穴]內關、行間、心俞、足三里。

[用法]太沖

太溪穴位:足少陰腎經之「輸穴」,腎的「原穴」,位於內踝高點與跟腱之間。凹陷中。壓法:捏壓法、捫壓法;

百會穴位:督脈之穴位,位於後發際直上7寸。簡便取穴法:耳尖直上,頭頂正中。壓法:揉壓法、捫壓法;

脾俞穴位:足太陽膀胱經之穴位,位於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壓法:捫壓法;

腎俞穴位:足太陽膀胱經之穴位,位於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壓法:捫壓法;

三陰交穴位:足太陰脾經之穴位,位於內踝高點上3寸,脛骨內側面後緣。

壓法:捏壓法、捫壓法;

內關穴位:手厥陰心包經之「絡穴」,八脈交會穴之一,位於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撓側腕屈肌腱之間。壓法:切壓法、捏壓法、捫壓法;

行間穴位:足晨陰肝經之「滎穴」,位於足背,第一、第二趾間縫紋端。壓法:切壓法;

心俞穴位:足太陽膀胱經之穴位,位於第五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壓法:捫壓法;

足三里穴位:足陽明胃經之「合穴」,位於犢鼻穴下3寸,脛骨首嵴外一橫指處。壓法:捏壓法、揉壓法、捫壓法。

與肌腱捻捏療法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