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肌腱 > 肌腱保護關節

肌腱保護關節

發布時間:2020-08-24 20:21:00

1、戶外跑步佩戴護具能不能保護人體關節部位?

在體育鍛煉中做好相應的運動防護措施,選擇合適的服裝和鞋子,選擇相應的護具以保護容易受傷的部位。從踝關節的護踝到肘關節的護肘。
各種關節是運動中最容易損傷的部位,關節過伸或過屈都有可能對肌腱造成損害,除做好熱身運動外,適當佩帶護具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肌腱過度拉伸。
對於參加體育鍛煉的人來說,最好的護具就是綳帶和膠布,兩者與肌肉的結合程度最緊密,也能夠最好地保護肌肉和關節。

2、運動時如何保護膝蓋

1、正確的跑姿

正確的跑步姿勢是不受傷的關鍵,人體在前進運動中,是有一個大支點和一個小支點,掌握好身體的支點,讓身體重心隨腳前邁而前移,人體大的支點就是腰上的命門位置,是整個身體運動的調度中樞,跑步過程中要身體放鬆,主動送跨,蹬伸腿要松髖;
2、力量練習
跑步是一項耐力運動,損傷的類型也主要是關節韌帶肌腱的勞損。而發生勞損的根本原因就是外界的刺激負荷大於骨骼和肌肉的強度,長時間的反復牽拉導致。所以增強腿部的肌肉耐力有助於關節承受更多的運動量。

3、放鬆拉伸

勞損的發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而是長時間反復的牽拉積累導致,很多人不注重運動後的整理放鬆活動,從而導致疲勞的積累,肌肉疲勞後反應性和力量都會下降,增加了運動損傷的風險。
建議跑步後採用靜力性拉伸練習,保持30秒一組,拉伸3-4組。主要拉伸臀部,腿部等大肌群。

4、跑量和速度

跑步的量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不一樣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准,取決於自身肌肉和身體的疲倦感。如果腿部的肌肉過於疲勞,對落地腳步的控制會變差,承受沖擊的能力也會減弱,嚴重的可能損害半月板股骨頭,這樣的損傷很多時候是不可逆的。
所以感覺身體疲倦的時候,應當充分休息,讓身體恢復之後再慢慢增加跑量

3、健身如何保護關節

循序漸進,肌肉的發達速度要遠遠高於韌帶,肌肉越發達,韌帶跟不上的時候,就不能很好的保護關節的運動!從而不能保護來自大重量給關節的壓力!久而久之,關節疼痛是必然的!所以沒有經驗的新手要從徒手到小重量再繼續加大力度,這么個順序,一步步來!

4、運動員那些關節,肌肉容易受傷?應如何保護!受傷後怎麼治療恢復的快?

肌肉在抄運動中急劇收縮或過度牽拉引起的損傷。
肌肉拉傷是肌肉在運動中急劇收縮或過度牽拉引起的損傷。這在長蹍、引體向上和仰卧起坐練習時容易發生。肌肉拉傷後,拉傷部位劇痛,用手可摸到肌肉緊張形成的索條狀硬塊,觸疼明顯,局部腫脹或皮下出血,活動明顯受到限制。
肌肉拉傷後,要立即進行冷處理——用冷水沖局部或用毛巾包裹冰決冷敷,然後用綳帶適當用力包裹損傷部位,防止腫脹。在放鬆損傷部位肌肉並抬高傷肢的同時,可服用一些止疼、止血類葯物。24小時至48小時後拆除包紮。根據傷情,可外貼活血和消腫脹膏葯,可適當熱敷或用較輕的手法對損傷局部進行按摩。
肌肉拉傷嚴重者,如將肌腹或肌腱拉斷者,應抓緊時間去醫院作手術縫合。
肌肉拉傷

5、膝關節的肌肉有哪些?

膝關節的肌肉組成:

1、屈曲: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縫匠肌、股薄肌、腘肌和腓腸肌。

2、伸展:膝關節伸肌主要是股四頭肌。

3、內旋:參與小腿內旋運動的肌肉是半腱肌、半膜肌、縫匠肌、股薄肌和腘肌。

4、外旋:參與小腿外旋的肌肉是股二頭肌。

(5)肌腱保護關節擴展資料

保護膝關節肌肉的方法:

1、正常人的膝關節平均可承重35公斤,承受重量越多,關節軟骨磨損的幾率也越大,肌腱也容易受傷,膝關節退化較快,所以要保護膝關節首先要做的就是減重。

2、保護膝關節主要依靠我們膝關節周圍的肌肉,肌肉力量強大了,才能在膝關節的活動中,起到保護,緩沖的作用,所以要鍛煉腿部的肌肉

3、運動保護,在有膝關節參與的動作過程中,不要盲目進行,一定要保證動作的標准性,而且運動前一定要熱身。

4、日常保護,盡量筆避免蹲和跪的動作,在這兩個動作中,你的膝關節會承受你的體重8倍的重

6、怎樣才能訓練肌肉,肌腱和關節

肌肉、肌腱等的牽拉如今已成為教學和訓練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對此我們所知甚少。
本文將回答與此相關的4個方面的問題,即:
1.牽拉肌肉的效果如何?
2.如何並且何時需要牽拉肌肉?
3.除牽拉肌肉外,怎樣才能調動起身體積極的部分(如肌肉)和身體的消極部分(如骨骼、肌腱和韌帶)以便於做好運動前的准備和之後的恢復活動?
4.怎樣才能維持身體狀況並使關節更協調地運動?
牽拉並加強肌肉和肌腱
牽拉肌肉將會產生什麼樣的效果呢?
經常性地並有步驟地牽拉肌肉可以增加肌肉力量的協調性;可以改善一或至少是維持肌肉系統和有腱系統本身的功能。另外,肌肉牽拉練習還能增加柔韌性可起到下面兩種作用:
運動前的肌肉牽拉主要是為了將肌肉拉開,同時使關節活動自如。
運動後的肌肉牽拉是為了消除肌肉運動後的緊張狀況,以便盡快地消除疲勞。
改善關節的柔韌性可起到下面兩種作用:
1.可在短期內減輕並減緩肌肉的緊張狀況。
2.可在長時期內對韌帶組織的彈性產生影響。
人們在對動物的試驗中,通過長時期的肌肉牽拉,已經成功的使動物的肌肉部分獲得增生,也由此使得肌肉的纖維加長了。同樣的過程在人體上未必能產生同樣的效果,但引無疑問,缺乏運動將會造成肌肉部分萎縮並使肌肉纖維變短。
當然,盲目地、違反常規地牽拉肌肉不僅不能恢復疲勞,而且會造成損害,因此,肌肉牽拉也要遵循一定的規則。
如何正確地牽拉肌肉?
下面3種方法均可獲得肌肉牽拉的積極效果:
1.藉助於外部力量,被動地採用靜力牽拉。
2.的靜力牽拉(即沿身體對稱軸的相對運動,並在每次牽拉將要終了時加大肌肉收縮的力量)。
此時要注意:突然反彈的動作(特別是體操項目中背部肌肉的動作等)不僅不會產生牽拉的效果,而且是非常有害的。相反,主動地牽拉肌肉,同時採取嚴格的控制措施並讓所有的肌肉組織得到牽拉(不僅僅是部分的肌肉)才是可取的。
3.主動地,緩慢地牽拉肌肉(現今大多數人採用的方法)。這種方法能加快肌體代謝和血液循環(類似於運動前准備活動產生的效果);能加強體內肌肉部分並改善神經調節機能,增進肌肉間的協調性。
當然還有其他方法,但前提是必須加以嚴格的控制。在日常活動和體育運動中,肌肉和肌腱同樣會得到運動和牽拉,所以在運動前和運動中,為防止運動損傷必須遵守嚴格的規定。
肌肉牽拉對增加柔韌性的效果
1.在牽拉之前須認真細致地做好准備活動,在整個牽拉過程中,從身體上到思想上要完全放鬆。
2.開始做牽拉時要謹慎、緩慢,在每次的牽拉過程中,每做一個動作都要保持足夠的時間。
3.做牽拉動作時應採用最舒適的姿勢,如果可能應採用坐姿或卧姿。若用立姿,則需要付出額外的體力來維持平衡,肌肉牽拉的效果就會降低。
4.在每次肌肉牽拉結束後應留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柔韌性訓練,否則前面所做的訓練將是無用的。
何時,如何牽拉肌肉?
任何時候都可以做肌肉牽拉練習:運動前,運動後和運動中間,特別是日常生活中,這樣做是為了調整或.消除由於過分使用單側肌肉,關節或肌腱所帶來的弊端。
在開始體力活動之前,最好做一下短暫的牽拉或積極的牽拉活動。
運動之後做牽拉的目的是為了恢復疲勞,因此牽拉的時間要加長並採用被動靜力牽拉的方式。
為改善柔韌性,應採用慢速牽拉、積極牽拉或靜力被動牽拉.
肌肉牽拉完成之後應該做什麼?
當肌肉牽拉使得肌肉緊張程度緩解時,肌肉表現為部分松馳和部分收縮並存。因此,在牽拉之後,最好是再活動一下肌肉,使其增加一些緊張的程度。在純體力活動之前,應做一些使肌肉收縮的活動及其它專門練習。
對關節的活動
准備活動不應僅滿足於使血液的流速和代謝加快或僅僅是牽拉肌肉,同時還應仔細地做好關節的准備活動。
人們常有這種傾向,即在體力活動之前的准備活動時(如熱身准備活動),做得最多的是肌肉牽拉,而忽略了做好關節的准備活動。
眾所周知,關節表面的軟骨是人類運動器官中最脆弱的部分。
由於血液循環不能到達軟骨組織,也就意味著這些組織得到養份相對較為困難,因此,對這些軟骨組織的損害是不能再恢復的.人體中使用最多的關節是髖、膝部,腳部和脊椎的關節。當感到體內關節軟骨部位疼痛時,實際上在很久以前這種損害就已經形成了。
當關節活動時,細胞在關節表面的膜內產生大量富含養份的「潤滑液」。這種液體含有關節軟骨組織所必不可少的養份,並能改善關節的靈活性,也承受軟骨組織的力量.
因此,在具體活動中應做到:
1.著重於減輕關節的負擔並在所有的運動中加以注意。
2.在交替做肌肉牽拉和放鬆及大運動量的活動中,應使富含各種養份的「潤滑液」到達關節組織的各個部位。
恢復到平靜狀態
在恢復過程中,不應僅著重於牽拉肌肉組織。同時應考慮到恢復疲勞和放鬆關節部位。
在每次運動之後,關節本身也需要一個放鬆和恢復疲勞的過程。
關節軟組織的恢復與「潤滑液」的養份有關,並有其法則可循:
1.在關節每次用力之後,應該通過適當的肌肉牽拉來消除肌肉和關節的緊張。
2.在為了恢復疲勞而進行的肌肉牽拉之後,最好是再活動一下關節部位,其做法就象是在做熱身准備活動一樣,各個關節部位都要活動。
3.通過運動讓「潤滑液」到達關節的各個表面及軟骨組織內部。人們看到並不僅是人體內的活動部位來承受各種力量。也並不僅是由於這些力量的刺激才使得這些部位得到增 強;同時一些被動的部位或者說組織結構不同的部位通過不斷的練習也可得到增強,如骨 骼,軟骨組織、肌腱和韌帶等。毫無疑問,缺乏鍛煉只會導致其退化。如果有幫助望採納

7、40歲以上怎麼保護關節呀

學會保護關節是對於現在和以後的健康狀況都是有利的,關節是很脆弱的,關節也是一個人衰老的第一徵兆。一旦關節衰老,你就要開始漫長的慢性疼痛。趁年輕採取多種措施減少對關節的損害,保護關節有利於防止骨關節磨損。下面我們就來看看身體八大關鍵的具體保護和鍛煉方法:

髖關節

走路或站立時,腿部分擔髖部以下重量,而髖關節則承受著整個上身的重量。因此,它是所有承重關節中活動幅度最大,也是磨損最厲害的。一般到45歲以上,男女都會不同程度地出現髖關節問題。要護好髖關節,增強它周邊的肌肉、韌帶和肌腱力量非常重要。英國髖關節協會整形外科專家托尼·克萊森建議,平時應多練練瑜伽、普拉提、游泳和騎車,這些都屬於沖擊性不大的活動。如果堅持跑步,一定要充分熱身,讓關節變軟後,再開始鍛煉。英國手足病醫生協會的邁克·奧尼爾也表示,運動時最好選橡膠底的鞋,它比皮底鞋減震效果更好,有利於保護髖關節。日常生活中,每天向後甩腿10次,或者經常左右搖擺,可以鍛煉髖關節。

膝關節

在全身關節中,膝關節是第二易磨損的。在臨床中,磨損性膝關節炎患者里,男性居多,通常是由於早期運動導致的;肥胖女性則更容易發生膝蓋磨損。要護好膝關節,必須讓自己的雙腿肌肉更強健,如果腿部肌肉沒力氣,跑步或走路時,膝關節就會反復受到沖擊,導致軟骨磨損。外科專家托尼·克萊森表示,有些人平時不愛運動,偶爾在家跳跳健身操,但又缺乏熱身,容易因動作過猛、急速扭轉等造成膝關節損傷。

骨科博士則表示,肥胖是膝關節損傷的另一個重要原因,體重每增加1磅(約454克),跑步或跳躍時對膝關節造成的壓力就會增加10倍。平時應多做抬腿運動,有助增強大腿肌肉。另外,膝關節不好的人,撿重物時,一定要避免靠膝部支撐;最好也不要滑雪,這容易導致膝蓋磨損。

頸關節

點頭和搖頭時,經常會用到我們的頸關節。頸椎是脊椎最上面的3塊,很靈活,可一旦受損傷,就會變得非常僵硬。看電腦、熨衣服都會讓你的身體向前彎曲,容易給椎間盤造成壓力,進而加重頸椎關節僵硬,所以辦公時最好不要低著頭。日常生活中,可以將下巴盡量下壓貼近胸部,然後抬頭看天花板。動作緩慢,連做5次,再同樣緩慢地將頭部左右下壓10次,這樣有利於鍛煉頸關節。

踝關節

走路或跑步時,踝關節最先受到沖擊。愛穿平底鞋的女性,很容易得踝關節炎。此外,弓形足和扁平足的人,每走一步,踝關節的壓力都會隨之增大。據調查,扁平足患者中,近1/10的人都有踝關節炎。35—45歲,是它的發病高峰期。奧尼爾建議,為保護踝關節,鞋跟高度最好控制在1.3—3.8厘米內,盡量不要穿平底鞋和人字拖。在日常生活中,可採取以下方法鍛煉踝關節:早晚各一次,保持坐姿,腳尖上下運動10次,然後再順時針和逆時針轉動腳尖。

肩關節

肩關節是全身比較輕松的一個關節,因為肩膀平時不承受任何重量,所以肩關節磨損幾率較小,只在常提重物的中年男性中較為普遍。其實,對於肩關節來說,最大的危險是運動不夠。由於軟組織沒有活動開,很多人會覺得肩膀疼痛。當肩關節出現問題時,起初的症狀為洗頭等動作困難,然後是肩膀僵硬。在日常生活中,英國整形外科協會專家斯蒂夫·克里克勒教大家,雙手舉過頭頂拉伸,可提高肩部靈活度;走路時擺臂也有很大幫助。為防止弓腰駝背增加肩關節磨損,每天可將肩部大幅度向後轉動10次。

肘關節

舉重物會導致肘關節損傷,同時做伸臂和旋轉這樣的動作,也會拉傷肘關節附近的韌帶。此外,很多人都知道「網球肘」或「高爾夫肘」,這是反復用力做肘部運動造成的。因此,抓東西時最好將把手換成大號的,這樣就不會太費勁。使用電腦時,滑鼠最好離身體近點,以免拉伸肘關節韌帶。每天彎曲伸直手臂10次,可以讓肌腱和韌帶保持柔軟。

腕關節和手關節

手指的關節比腕關節更容易發生磨損,尤其是那些長時間做手工活,比如織毛衣的女性,發病率非常高,常常會覺得大拇指根部疼痛。日常生活中,最好不要老讓手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經常做做抓握動作,或者一手握拳,另一手抱住拳頭,左右上下活動手腕。活動越多樣化,對腕關節和手關節越有利。

8、肌腱的作用是()A.連接肌肉和骨骼B.對骨有保護作用C.產生強而有力的收縮,以產生運動,牽引骨活

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兩部分,骨骼肌的兩端是白色的肌腱,由緻密結締組織構成,肌腱分別附著在鄰近的兩塊骨上,中間部分是肌腹,主要由肌細胞組成,肌腹外麵包有結締組織膜,裡面有許多血管和神經;骨骼肌具有收縮和舒張的特性,可見A正確.
故選:A

9、怎樣才能使關節靈活就堅固呢關運動時怎樣保護關節

運動前慢跑熱身,充分地做好准備活動,
髖關節,每天向後甩腿10次,或者經常左右搖擺,可以鍛煉髖關節。
膝關節,要護好膝關節,必須讓自己的雙腿肌肉更強健,
頸關節,將下巴盡量下壓貼近胸部,然後抬頭看天花板。動作緩慢,連做5次,再同樣緩慢地將頭部左右下壓10次,這樣有利於鍛煉頸關節。
踝關節,保持坐姿,腳尖上下運動10次,然後再順時針和逆時針轉動腳尖。
肩關節,可將肩部大幅度向後轉動10次。
肘關節,彎曲伸直手臂10次,可以讓肌腱和韌帶保持柔軟。
腕關節和手關節,做抓握動作,或者一手握拳,另一手抱住拳頭,左右上下活動手腕。活動越多樣化,對腕關節和手關節越有利。
經常地運動,只要不受傷,長期堅持就可以使關節堅固。

10、肌腱受傷有什麼比較全面的恢復方法?

肌肉拉傷的主要原因多半是肌肉的准備不夠,像是受傷尚未復原、暖身不足等等;肌肉使用太過度而失去應有的彈力和協調性而受傷。肌肉拉傷的部位以大腿後的股二頭肌最為常見,其次是小腿的腓腸肌和大腿的股四頭肌。 拉傷的症狀主要有疼痛、腫脹、肌肉緊綳,倒不一定會皮下出血。它的嚴重度可以分成三個等級。 第一度〔輕度〕。只有一小部份肌纖維斷裂,當用力時或按壓時才會引起疼痛,外表看起來還好。這時的處理也是冰敷和綁彈性綳帶,並輕輕的活動肌肉,讓它不要變硬。大概2~3天就可以熱敷和開始恢復運動。 第二度〔中度〕。有部份的肌纖維斷裂,皮下出血明顯,患部外表腫脹。這時的處理是冰敷和綁彈性綳帶24~48小時,並輕輕的活動患部。大約3~4周可以回復到原來的運動量。 第三度〔重度〕。肌纖維全部斷裂,患部大量出血,從外觀上可以看出斷裂部位凹下去,而兩旁則凸起來。遇到這種傷害,要先予以冰敷和彈綳,再送到醫院手術治療。肌肉斷裂手術後的復原期大約要4~6周才會長好。 早期治療原則是制動、止血、防腫、鎮痛。首先做冷敷,用冰塊敷患處,或將傷肢放入冷水中,或在自來水下沖洗。冷敷後加壓包紮,抬高肢體,這種方法有止血、鎮痛、防腫的作用。包紮 時先用海綿墊敷傷部,再行彈力綳帶包紮,松緊度適中。包紮24小時後拆除,視其傷情再作處理。早期不宜作按摩和理療,否則會加重出血和組織的滲出,使腫脹加重。傷後三天內避免重復致傷動作,三天後可進行功能性練習。一周後,可逐漸恢復鍛練,但伸展時以不引起傷處疼痛為度。 葯物使用:雲南白葯,負他林,紅花油,搓抹。 物品使用:在肌肉拉傷除使用彈力綳帶,睡覺都帶著。恢復效果很好。 追問: 腳踝 肌腱..... 回答: 1.第一階段—休息、 冰敷 、壓迫、抬高(RICE):RICE可說是所有 運動傷害 急救的通則。(1)休息:於受傷時即刻停止患部動作;(2)冰敷:接著,藉由冰敷促使局部 血管收縮 ,以抑制 皮下出血 和減少發炎腫脹;(3)壓迫:以 彈性綳帶 包紮患部亦有消腫之功效,但切記勿捆綁過緊,以免阻絕 血液循環 ;(4)抬高:將患部抬高則可促進血液及 淋巴循環 ,防止充血及消腫。 2.第二階段—有限的活動:在完成急救和消腫手續後,接下來便須將焦點轉向患部的治癒上。首先,必須了解血液於患部復原中所扮演之角色。血液中的 白血球 具有防禦 病菌 、清除壞死組織、和增進機體 免疫力 的功能,因此患部復原的時間遂與血液之供給量成正比。舉例而言,皮膚與肌肉具有綿密的 微血管 組織,故復原期較短;但 韌帶 與 肌腱 的微血管分布稀疏,因而至少須費時六 周方 能痊癒;至於保護關節的 軟骨 ,由於其全然無血液供給,故唯有動手術方能治癒。此外,除血管分布的疏密, 運動量 之多寡亦會影響血液循環的程度。復原初期,患部尚無法承受劇烈運動,故宜采熱敷或按摩之方式促使血液流通。但當受創組織較健全、且使用患部不再感到 刺痛 時,便可進入第二階段,即藉由適度的運動促進血液循環。所謂適度,是指在患部自主(不 施壓 )與正常的范圍內進行活動,且不致感到不適。 3.第三階段—漸進式施壓:當患部於自主范圍內進行活動而不致感到疼痛時,便可對受創組織施壓,使其強化。但施壓之強度須適中,一旦感到疼痛便須停止,否則將引起二度傷害。其次,應注意在對患部施以抗壓訓練時,須避免於訓練後12小時內采熱敷。此外,此階段亦可借機糾正肌群的不平衡發展,藉施壓之方式強化原本較弱的部位。 4.第四階段—患部之癒合:隨著第三階段的完成,患部將回復其原有肌力的2/3,此時可轉以實際攀登之方式幫助癒合。由於患部已久未使用,故須經過一段重新適應期,方能與其餘肌群協調運作。起初可進行一些難度易、強度低的 攀登訓練 ,使患部適應各種不同的姿勢與動作,再將強度逐步提升。相對於第三階段,此階段可幫助選手審視自身的攀登技巧。倘若平日傾向於以固定動作攀登或攀爬特定地形,此階段多元化的攀登訓練將可降低同類型傷害再度發生的可能性。

與肌腱保護關節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