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肌腱 > 二腹肌肌腱

二腹肌肌腱

發布時間:2020-08-22 00:58:21

1、我的狗狗身上長了一個大硬包

你說你家裡人打了它,那首先考慮這個包不是被打的時候起的,如果是,那就在它食物里加點消炎的,讓它多運動下,還有就是是不是去打過針不久,如果打針不久起的包,那久只能等包包自己消掉,還有一種就是會爛,沒辦法的,只能等包爛出來再用葯,然後它自己會慢慢好的!

2、血管畸形是什麼,有什麼症狀,能治嗎,

血管瘤及血管畸形

血管瘤是一種由血管組織構成的先天性良性腫瘤。多見於嬰幼兒,好發於頭、面、頸部,其次為四肢和軀乾等部位,除發生於皮膚和皮下組織外,還可發生在粘膜、肌肉、骨骼及內臟等深部組織器官。血管瘤局部表現特點各有不同,或表面平坦,或有結節樣隆起。有的表面呈均勻一致或色彩斑駁的淡紅色、淡紫色的斑塊。有的表現為微藍色,其皮下或深部組織內有可壓縮性或有搏動性的腫物。有的可觸及血管搏動,聞及血管雜音。有的出生時即已存在,有的出生後不久才被發現,可能隨年齡緩慢生長,也有的在幼年時開始逐漸縮小乃至自發消退。因血管瘤所在部位、面積、性質、累及范圍不同,病損可導致形態異常和功能障礙,還可並發潰破、出血或繼發感染。

血管瘤的細胞生物學分類分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但目前臨床上仍可按形態學分類,將血管瘤分為毛細血管瘤、海綿狀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和蔓狀血管瘤四大類。血管瘤的治療應根據不同類型,出現的時間,增長速度,腫瘤的部位、大小、症狀和就診年齡等因素綜合考慮,需行手術治療者可選用以下方法。

1. 切除縫合術 適用於面頰部范圍較小的毛細血管瘤。如切除後可直接縫合者,採取一次性切除縫合術,若范圍較大,一次切除不能直接縫合者,可行分次切除縫合術,兩次手術間隔為3~6個月。採用瘤體周圍正常皮膚下埋植擴張器的方法,應用擴張後獲得的額外皮膚修復,也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2.切除皮片移植術 適用於面積較廣,病損僅累及皮膚和皮下組織的血管瘤,分次切除也難以達到完全切除的病變組織者,或切除縫合後將導致鄰近組織、器官畸形和功能障礙者。

3.腫瘤切除皮瓣移植術 適用於瘤體較大,但范圍仍屬較局限的海綿狀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和蔓狀血管瘤,既侵犯皮膚、皮下組織,又累及肌肉或骨骼等深部組織結構者。此種血管瘤多能較徹底切除,但由於切除腫瘤後有大塊組織缺損,或深部重要組織結構如血管、神經、肌腱、肌肉、骨骼等裸露,不宜應用皮片移植修復,或雖可行皮片移植修復,但將繼發局部凹陷畸形、粘連,影響日後外形和功能效果,故應考慮採用皮瓣移植手術修復創面。

手術方法:

以面頰部海綿狀血管瘤切除頸部鄰接皮瓣轉移術為例介紹如下。

採用氣管內插管全身麻醉或靜脈麻醉。在血管瘤周圍正常皮膚上用亞甲藍繪出切除范圍,並在切緣一側設計頸部鄰接皮瓣,其長軸和橫徑以轉移後能無張力地覆蓋整個面頰部缺損創面修復要求為度。如果需要,先結扎輸入瘤體的面動脈。按設計切開皮膚、皮下,並在瘤體周圍正常皮下組織分離,遇到有進入瘤體的較粗血管予以結扎切斷。以銳、鈍解剖分離病變組織,注意保護深部的面神經和腮腺導管免受損傷,將血管瘤組織切除,創面仔細止血。按皮瓣設計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和頸闊肌,在頸闊肌深面由遠側向蒂端掀起皮瓣。將皮瓣轉移覆蓋面頰部創面,與創緣作間斷縫合,皮瓣下放置橡皮片引流條或負壓引流。頸部供皮瓣區直接縫合,或作輔加切口後縫合。若供皮瓣面積較大,頸部創面不能直接縫合,可採用皮片移植修復。

注意要點:

(1)術前須作詳細的全身體檢,必要的肝、腎功能及出凝血時間、心電圖檢查等。進行血管造影或瘤體造影,了解血管瘤范圍、深度、與周圍重要結構的關系、出入瘤體的主要血管情況等。制訂各種有效的術中止血措施,備足血源,以防不測。

(2)海綿狀血管瘤或蔓狀血管瘤,范圍廣泛,部位深在,無明確界限,尤其腫瘤已侵入咽喉、顱底、胸腔等重要部位,估計難以徹底切除,或切除術中有難以控制的大出血,可能危及生命,不宜手術。

(3)術中應了解血管瘤與周圍重要血管、神經的解剖關系,分離及切除腫瘤時避免受損傷。切除血管瘤組織中如有明顯增粗的輸入瘤體的動脈存在,宜先行結扎,控制出血,便於瘤體切除並減少失血。

(4)設計皮瓣應注意長寬比例適當。頸部皮瓣如包括頸闊肌在內,對皮瓣的血供則有更大的保障。

(5)對於表面平坦,僅為膚色輕度改變,且穩定不繼續增長的毛細血管瘤,因皮片移植後很難達到顏色、質地與正常皮膚協調一致,切除皮片移植手術效果恐難理想,故應慎重考慮。

並發症及防治:

(1)血腫:多系術中止血不徹底所致,應對腫瘤切除後創面及皮瓣創面嚴密止血,並置放引流條。

(2)皮瓣遠端部分壞死:多因設計皮瓣長寬比例失當,或轉移過程中有較大的扭曲或張力,以及血管瘤表面的皮膚較薄,血供不足。

4.血管瘤摘除術 適用位於皮下、范圍局限、體積較小或有完整包膜的海綿狀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和蔓狀血管瘤。

手術方法:

局部浸潤麻醉或局部阻滯麻醉,兒童用基礎麻醉。仰卧位或側卧位,

用亞甲藍繪出血管瘤體表投影范圍,以其縱軸為切口線,逐層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向深部解剖至瘤體包膜。用鼠齒鉗夾提瘤體包膜及其周圍的纖維組織,用銳、鈍性結合法分離包膜外纖維組織。遇有進入瘤體的血管一一予以切斷結扎,將整個瘤體摘除。分層縫合切口,置橡皮片引流條或負壓引流。

注意要點:

(1)血管瘤的壁組織較薄,鉗夾提拉時需包括部分周圍的纖維組織,且提拉要輕,以免撕裂壁組織引起過多出血。

(2)對於與血管瘤連通的動靜脈,在切斷後都需行妥善縫扎、結扎,以免術後繼發出血。

(3)在切除血管瘤手術中,為了減少出血,完整切除,解剖分離宜從較正常的組織處著手,在血管瘤包膜外形成一個清晰的解剖平面,並沿著包膜外進行分離。

並發症及防治:

主要並發症為血腫、感染、切口裂開及繼發出血。應以預防為主,即術前就要考慮到可能發生的問題,採取嚴密細致的相應措施。

5.血管結扎術 在海綿狀血管瘤、蔓狀血管瘤切除術中作為減少失血的一項輔助性措施。對瘤體廣泛、部位深在、切除困難的海綿狀血管瘤和蔓狀血管瘤,血管結扎術可使輸入瘤體的主要血管嵌閉,以達到使瘤體縮小之目的。

手術方法:

頭面部血管瘤多選用氣管內插管麻醉。仰卧位或側卧位。以右頸外動脈結扎術為例介紹如下。

自下頜角的平面起,向下沿胸鎖乳突肌前緣作一長約6~7cm的切口。切開皮膚、皮下組織、頸闊肌和頸筋膜,將胸鎖乳突肌拉向外後方,顯露斜行的面靜脈和舌靜脈或甲狀、舌靜脈干。結扎切斷面靜脈和舌靜脈,再將切口上部的二腹肌後腹和舌下神經向上方牽開。在切口內側即可摸到舌骨大角。然後在舌骨大角的下方分離出動脈鞘,予以剪開,即可顯露頸外動脈、頸內動脈和頸總動脈分叉點。細心推開與頸外動脈並行的頸內靜脈,用紗布墊好後以小圓拉鉤輕輕地將之向外側拉開。辨認頸外動脈的起始部,略向上方內側即可看到頸外動脈的第一個分支甲狀腺上動脈,再上方便是舌動脈。在甲狀腺上動脈的遠端,仔細分離頸外動脈。待整個血管周徑分離完畢,在甲狀腺上動脈和舌動脈之間,用動脈瘤針或小直角鉗帶過粗絲線,並加以結扎。分層縫合切口,置橡皮片引流條。

注意要點:

(1) 術前應行血管造影以了解血管瘤與輸入血管的關系,輸入血管的部位、走向、口徑等。頭面部血管瘤有結扎頸內動脈指征時,術前應行頸總動脈壓迫訓練,待可耐受達30min以上始可進行手術。

(2) 避免誤扎頸內動脈的危險。在解剖分離時,應了解以下局部解剖特點:①頸外動脈位於淺部,頸內動脈位於深部;②在頸部,頸外動脈位於內側,頸內動脈位於外側;③在頸部,頸外動脈有很多分支,而頸內動脈是不分支的。此外,在結扎前,用手指壓迫頸外動脈,同時觸摸面動脈或顳淺動脈,如果沒有搏動,更可確認是頸外動脈。

(3)頸外動脈結扎點應選擇在甲狀腺上動脈和舌動脈之間,而不選在甲狀腺上動脈與頸總動脈分叉點之間。因為在結扎處術後易有血栓形成,甲狀腺上動脈和頸總動脈分叉點距離很近,頸外動脈結扎處若一旦有血栓形成,極易擴展到頸總動脈,甚至擴展到頸內動脈,以致造成該側腦部血循環障礙。而在甲狀腺上動脈分出處遠側結扎,使頸總動脈至甲狀腺上動脈血流保持通暢,即使有血栓形成,也不會延至頸總動脈或頸內動脈。

並發症及防治:

誤扎頸內動脈可以引起同側腦部血循環的障礙,以致發生偏癱或死亡。掌握正確的結扎部位可以避免此嚴重並發症的發生。

樓主早日康復! 謝謝!

3、人體神經系統以及所支配的肌肉

頭面部肌肉的支配神經有面神經、三叉神經、展神經、滑車神經、動眼神經、舌下神經、舌咽神經、迷走神經。
面神經:支配面肌。包括額肌、枕肌、眼輪匝肌、皺眉肌、顴大肌、顴小肌、笑肌、降鼻孔肌、口輪匝肌、頰肌、上唇方肌、降口角肌、下唇方肌、耳前肌、耳後肌、耳上肌。除這些以外,面神經還支配鐙骨肌、鼓膜張肌、二腹肌後腹、莖突舌骨肌、頸闊肌。
三叉神經:支配咀嚼肌。包括咬肌、顳肌、翼內肌、翼外肌。三叉神經還支配二腹肌前腹、下頜舌骨肌。
展神經支配眼球外肌當中的外直肌。
滑車神經支配眼球外肌當中的上斜肌。
動眼神經支配大部分眼球外肌。包括上直肌、下直肌、下斜肌、內直肌、上瞼提肌。
舌下神經支配舌內肌和舌外肌。舌內肌包括舌橫肌、舌上縱肌、舌下縱肌、舌垂直肌;舌外肌包括頦舌肌、舌骨舌肌、莖突舌肌。
舌咽神經支配莖突舌骨肌,部分咽肌。
迷走神經支配大部分咽肌和喉肌。

4、頸部淋巴結切除術的注意事項

1、頸內靜脈損傷或結扎線松脫 頸內靜脈管壁菲薄,分離應細致,以免損傷而致嚴重出血。如靜脈壁剝破,應立即將破口之兩端壓迫,並作修補縫合。
頸內靜脈上、下斷端的結扎線脫落,除可導致嚴重出血外,還可能引起空氣栓塞。因此,頸內靜脈斷端,經絲線結扎後,應再用絲線縫扎兩道,以免結扎線脫落。
2、轉移性淋巴結與頸動脈粘連 如轉移性頸淋巴結與頸外動脈粘連,必要時可將頸外動脈結扎切斷,與頸淋巴結一並切除。由於結扎頸總動脈或頸內動脈後,可能導致偏癱,因此要十分慎重,一般不予結扎。有時可沿動脈管壁將粘連的淋巴結輕輕剝離切除。剝離時必須不使頸動脈剝破,但往往不能達到根治。
3、損傷舌神經、迷走神經、舌下神經、膈神經或臂叢 分離、結扎、切斷頸內靜脈時,注意不要將頸內靜脈後面的迷走神經與頸內靜脈一起被結扎、切斷。
於二腹肌後腹下方有舌下神經橫越,手術時不能將其誤認為二腹肌肌腱被切斷,以免引起同側舌肌萎縮和運動障礙。
清理頜下三角區時,在頜下腺附近可見舌神經,切斷頜下腺管時,須與舌神經區別。在清理頸後三角區時,應於椎前筋膜前進行,並不宜過深,以免損傷臂叢及膈神經。 
4、皮瓣感染壞死 根治性頸淋巴結切除術後,如出現皮瓣感染壞死,可影響傷口癒合。壞死最易發生於皮瓣之尖端處。若剝離皮瓣時保留部分皮下脂肪,於手術過程中,經常用鹽水紗布保護皮瓣,則可減少損傷。壞死的皮瓣經妥善處理後,傷口多能逐漸癒合。如壞死面積較大,感染深入,有可能引起大出血,應特別注意。
5、淋巴液外漏 在切除鎖骨上三角區組織時不宜過低,以防損傷胸導管,因左側胸導管位置較右側淋巴導管高,損傷機會較右側多。如胸導管誤傷,可產生淋巴液外漏,術後傷口有大量淘米水樣滲出液漏出,應及時加壓包紮,應用抗生素和注意補液,數日內可封閉癒合。若滲出持續不停時,應重行手術尋找結扎。
6、出血 原發性出血多因手術時血管未扎緊或結扎線脫落引起,應重新結扎,術後應預防感染,以免並發繼發性出血。
7、縱隔氣腫、氣胸 於切除鎖骨上三角區淋巴組織時,分離位置不宜過低,以免誤傷胸膜,並發氣胸或縱隔氣腫。應及時與外科會診處理。

5、舌骨的概念

舌骨是舌中的骨頭,是中軸骨中較獨特的部份,它不與其他任何骨形成關節。而以韌帶及肌肉懸掛在顳骨的莖突。

舌骨位於頸部,支撐著下頜和喉部之間的舌頭,並與一些舌頭肌肉相連。舌骨的核心部分主要為舌骨水平體部及稱為小角(Lesser cornu)與大角(Greater cornu)的成對突起所組成。肌肉及韌帶(Ligament)則附著到這些成對的突起。

舌骨和舌骨大角是軟骨。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各種刺激,它們可以部分或全部逐漸骨化,附著在其上的軟骨膜逐漸變得緻密堅實和增厚。


(5)二腹肌肌腱擴展資料:

舌骨及其周圍組織:

舌骨下角處有多條肌腱附著,如莖突舌骨肌,特別是二腹肌的中間腱,不僅著於舌骨大角,而且成角形穿過此處的筋膜韌帶,其附著處承擔著相當大的肌肉收縮牽拉張力。甲狀舌骨肌肌支均直接由舌下神經發出,斜向前下方,約在該肌中拓與上場交界處的外側緣或近外側緣的前面進人肌肉。

6、淋巴切除術注意事項

1.頸內靜脈損傷或結扎線松脫頸內靜脈管壁菲薄,分離應細致,以免損傷而致嚴重出血。如靜脈壁剝破,應立即將破口之兩端壓迫,並作修補縫合。頸內靜脈上、下斷端的結扎線脫落,除可導致嚴重出血外,還可能引起空氣栓塞。因此,頸內靜脈斷端,經絲線結扎後,應再用絲線縫扎兩道,以免結扎線脫落。
2.轉移性淋巴結與頸動脈粘連如轉移性頸淋巴結與頸外動脈粘連,必要時可將頸外動脈結扎切斷,與頸淋巴結一並切除。由於結扎頸總動脈或頸內動脈後,可能導致偏癱,因此要十分慎重,一般不予結扎。有時可沿動脈管壁將粘連的淋巴結輕輕剝離切除。剝離時必須不使頸動脈剝破,但往往不能達到根治。
3.損傷舌神經、迷走神經、舌下神經、膈神經或臂叢分離、結扎、切斷頸內靜脈時,注意不要將頸內靜脈後面的迷走神經與頸內靜脈一起被結扎、切斷。於二腹肌後腹下方有舌下神經橫越,手術時不能將其誤認為二腹肌肌腱被切斷,以免引起同側舌肌萎縮和運動障礙。清理頜下三角區時,在頜下腺附近可見舌神經,切斷頜下腺管時,須與舌神經區別。在清理頸後三角區時,應於椎前筋膜前進行,並不宜過深,以免損傷臂叢及膈神經。4.皮瓣感染壞死根治性頸淋巴結切除術後,如出現皮瓣感染壞死,可影響傷口癒合。壞死最易發生於皮瓣之尖端處。若剝離皮瓣時保留部分皮下脂肪,於手術過程中,經常用鹽水紗布保護皮瓣,則可減少損傷。壞死的皮瓣經妥善處理後,傷口多能逐漸癒合。如壞死面積較大,感染深入,有可能引起大出血,應特別注意。
5.淋巴液外漏在切除鎖骨上三角區組織時不宜過低,以防損傷胸導管,因左側胸導管位置較右側淋巴導管高,損傷機會較右側多。如胸導管誤傷,可產生淋巴液外漏,術後傷口有大量淘米水樣滲出液漏出,應及時加壓包紮,應用抗生素和注意補液,數日內可封閉癒合。若滲出持續不停時,應重行手術尋找結扎。
6.出血原發性出血多因手術時血管未扎緊或結扎線脫落引起,應重新結扎,術後應預防感染,以免並發繼發性出血。
7.縱隔氣腫、氣胸於切除鎖骨上三角區淋巴組織時,分離位置不宜過低,以免誤傷胸膜,並發氣胸或縱隔氣腫。應及時與外科會診處理。

轉自CA39

7、狗狗身上長硬包

一般來說需要穿刺確診是不是腫瘤,看情況可以考慮手術切除

8、頸部淋巴活檢應注意損傷哪些結構

主要是周圍的神經和血管
1、頸內靜脈損傷或結扎線松脫 :頸內靜脈管壁菲薄,分離應細致,以免損傷而致嚴重出血。如靜脈壁剝破,應立即將破口之兩端壓迫,並作修補縫合。
頸內靜脈上、下斷端的結扎線脫落,除可導致嚴重出血外,還可能引起空氣栓塞。因此,頸內靜脈斷端,經絲線結扎後,應再用絲線縫扎兩道,以免結扎線脫落。 
2、轉移性淋巴結與頸動脈粘連 :如轉移性頸淋巴結與頸外動脈粘連,必要時可將頸外動脈結扎切斷,與頸淋巴結一並切除。由於結扎頸總動脈或頸內動脈後,可能導致偏癱,因此要十分慎重,一般不予結扎。有時可沿動脈管壁將粘連的淋巴結輕輕剝離切除。剝離時必須不使頸動脈剝破,但往往不能達到根治。 
3、損傷舌神經、迷走神經、舌下神經、膈神經或臂叢 :分離、結扎、切斷頸內靜脈時,注意不要將頸內靜脈後面的迷走神經與頸內靜脈一起被結扎、切斷。 於二腹肌後腹下方有舌下神經橫越,手術時不能將其誤認為二腹肌肌腱被切斷,以免引起同側舌肌萎縮和運動障礙。 清理頜下三角區時,在頜下腺附近可見舌神經,切斷頜下腺管時,須與舌神經區別。在清理頸後三角區時,應於椎前筋膜前進行,並不宜過深,以免損傷臂叢及膈神經。 
4、皮瓣感染壞死 根治性頸淋巴結切除術後,如出現皮瓣感染壞死,可影響傷口癒合。壞死最易發生於皮瓣之尖端處。若剝離皮瓣時保留部分皮下脂肪,於手術過程中,經常用鹽水紗布保護皮瓣,則可減少損傷。壞死的皮瓣經妥善處理後,傷口多能逐漸癒合。如壞死面積較大,感染深入,有可能引起大出血,應特別注意。 
5、淋巴液外漏 在切除鎖骨上三角區組織時不宜過低,以防損傷胸導管,因左側胸導管位置較右側淋巴導管高,損傷機會較右側多。如胸導管誤傷,可產生淋巴液外漏,術後傷口有大量淘米水樣滲出液漏出,應及時加壓包紮,應用抗生素和注意補液,數日內可封閉癒合。若滲出持續不停時,應重行手術尋找結扎。
6、出血 原發性出血多因手術時血管未扎緊或結扎線脫落引起,應重新結扎,術後應預防感染,以免並發繼發性出血。 
7、縱隔氣腫、氣胸 於切除鎖骨上三角區淋巴組織時,分離位置不宜過低,以免誤傷胸膜,並發氣胸或縱隔氣腫。應及時與外科會診處理。

希望有用,望採納,謝謝

9、什麼是血管畸形,病理是什麼

你好,血管瘤和血管畸形都是常見的血管性疾病。1982年,Mullken等根據血管性包塊病理解剖及生物學特性不同,將此類病變分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二大類,又根據血管畸形病理解剖結構的不同,將之細分為靜脈型、動脈型、毛細血管型及混合型血管畸形。根據Mullken分型,血管瘤具有以內皮細胞增生和細胞密度 增...

10、與慢性咽炎相似的疾病有哪些?

咽喉部上接鼻腔,下連食道、氣管,是呼吸和消化的共同通道。具有呼吸、吞咽、言語形成、防禦保護、免疫等直接關系生存,影響生活質量的重要生理功能。人們常用「咽喉要道」形容咽喉在人體的重要位置和作用。同時咽喉部是人體與外界溝通,交換氣體和食物的重要通道。概括來說,咽喉部的解剖和生理特點是「連接上下,溝通內外,共同通道」。因此,咽喉部易於受到外界環境的變化和鄰近器官疾病的影響,同時受到機體免疫功能和防禦能力的影響。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咽喉部疾病發病率高,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體整體機能狀態。
慢性咽炎是咽喉部最常見的疾病。然而目前對慢性咽炎的診斷缺乏統一標准,隨意性較強。慢性咽炎指咽粘膜、粘膜下、及淋巴組織的彌漫性慢性炎症。分為單純性、肥厚性、萎縮性。

很多局部和全身性病變都可以出現咽喉部不適的症狀,因此要仔細甄別,避免誤診和漏診。現就慢性咽炎主要鑒別診斷進行討論。

(一)反流性咽喉炎
反流性咽喉炎(Larygnphageal Reflux, LPR),指胃內容物反流至咽喉引起的疾病;發病機制主要是食管上、下括約肌功能障礙及食管的廓清能力的減弱,使胃內容反流至咽喉部引起損傷。胃內容物損傷咽喉的主要原因是胃酸-胃蛋白酶對粘膜的直接損傷。另外,喉部受到刺激,迷走神經反射,支氣管收縮,引起咳嗽、反復清嗓亦損傷咽喉粘膜。反流性咽喉炎的發病率尚無准確統計,但在咽喉部不適的患者中占相當的比例,只是由於對此病的認識不足,其發病率被低估。
反流性咽喉炎最常見的症狀是聲嘶和發音困難,其他有慢性咳嗽、咽部異物感、習慣性清嗓,吞咽困難,只有少數病人有燒心、反酸。不常見症狀有:喉痙攣,杓狀軟骨固定,喉狹窄和腫瘤,聲突肉芽腫。纖維喉鏡檢查最典型的體征是後聯合水腫和紅斑。除此之外,還有假性聲帶溝,喉室閉塞,喉粘膜紅斑和充血,聲帶水腫,後聯合肥厚,彌漫性喉水腫,肉芽腫,喉粘膜增厚等。
二) 莖突過長症
莖突是顳骨岩部底面莖乳孔前方的細長圓柱骨質。有多條肌肉和韌帶附著,附近有舌咽神經、副神經、迷走神經和頸內、外動脈。若莖突發育過長或莖突舌骨韌帶骨化,壓迫周圍肌肉、韌帶、神經或血管出現症狀。常見的症狀有①咽部疼痛,常為一側性刺痛、牽拉痛,可放射至頸部或耳部,也可出現肩背痛。②咽異物感,多為一側性,吞咽、說話、轉頭或夜間加重。③頸動脈壓迫症狀,頸內動脈受刺激,放射至頭頂和眼區,頸外動脈受刺激,放射至同側面部。
當主訴咽異物感、咽痛症狀部位較為固定,並向頭部、耳部放射時,應想到莖突過長的可能,扁桃體窩觸診可在扁桃體窩偏後方觸及堅硬條索狀物或莖突尖銳末端。莖突正側位片及莖突斷層片可幫助診斷。正常莖突平均長度2.5cm,X-片長度正常范圍是2.5-3.0cm。治療採用莖突截短術,常用口內徑路。
(三)舌骨綜合征
舌骨綜合征指吞咽時一側頸部疼痛,可放射至耳部、面部和下頜等處,可伴有咽部異物感和不適感,患側舌骨大角處有觸痛。病因由於附著於舌骨諸肌的肌腱或二腹肌中間腱的退行性變、腱鞘炎、滑膜囊炎或舌骨大角骨質增生鈣化。診斷要點:①有面部下方和上頸部區域的疼痛並向鄰近區域放射,或伴有咽部異物感和不適感、吞咽梗阻感等②一側舌骨大角處明顯觸痛③排除莖突過長、頸椎或食管等其他病變。
治療可以採用類固醇激素與局麻葯混合液局部封閉治療,如甲基強的松龍40mg/ml加1%利多卡因1ml局部注射。此外可採用物理治療。保守效果欠佳者行舌骨大角切除術。
(四)咽喉部佔位性病變
鼻咽、口咽、喉咽的良惡性腫瘤可以出現咽部異物感、不適感等症狀,因此,詳細的專科檢查對避免誤診至關重要。耳、鼻、咽、喉各部位的詳細檢查和纖維喉鏡檢查是必要的,咽旁間隙的腫瘤症狀隱匿,常常要腫瘤體積增大後才被發現,查體時要注意咽部對稱性,有無硬齶、咽側壁隆起,軟齶活動的對稱性。咽喉部佔位根據病變部位和范圍,還可以出現相應神經、血管受壓的表現。

與二腹肌肌腱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