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肌腱斷了算傷殘么?算幾級?
單純的肌腱斷了不構成工傷十級,如果是四肢大關節肌腱及韌帶撕裂傷術後遺留輕度功能障礙,構成工傷十級,賠償標准如下,需要走工傷認定、勞動能力鑒定程序。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條、三十三條、三十七條、六十二條、六十四條規定,工傷職工鑒定為十級傷殘的,享有以下待遇:
1、治療工傷所需費用符合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葯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準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2、由工傷保險基金按照所在省市規定的標准支付住院伙食補助費;
3、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安裝醫療器械的費用由工傷保險基金按規定標准支付;
4、暫停工作接受工傷醫療的,在停工留薪期內,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所在單位按月支付;
5、住院期間生活不能自理階段護理由用人單位負責;
6、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7個月本人工資一次性傷殘補助金;
7、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勞動能力鑒定費;
8、勞動解除或者終止,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勞動能力鑒定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等級》
5.10十級
5.10.1定級原則
器官部分缺損,形態異常,無功能障礙,無醫療依賴或者存在一般醫療依賴,無生活自理障礙。
5.10.2十級條款系列
凡符合5.10.1或下列條款之一者均為工傷十級。
1)符合中度毀容標准之一項者;
2)面部有瘢痕,植皮,異物色素沉著或脫失>2cm2;
3)全身瘢痕面積<5%,但≥1%;
4)急性外傷導致椎間盤髓核突出,並伴神經刺激征者;
5)一手指除拇指外,任何一指遠側指間關節離斷或功能喪失;
6)指端植皮術後(增生性瘢痕1cm2以上);
7)手背植皮面積>50cm2,並有明顯瘢痕;
8)手掌、足掌植皮面積>30%者;
9)除拇趾外,任何一趾末節缺失;
10)足背植皮面積>l00cm2;
11)膝關節半月板損傷、膝關節交叉韌帶損傷未做手術者;
12)身體各部位骨折癒合後無功能障礙或輕度功能障礙者;
13)四肢大關節肌腱及韌帶撕裂傷術後遺留輕度功能障礙。
(1)肌腱形態擴展資料:
提出工傷認定和勞動能力鑒定所需的材料
1、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應當填寫《工傷認定申請表》,並提交下列材料:
(一)勞動、聘用合同文本復印件或者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包括事實勞動關系)、人事關系的其他證明材料;
(二)醫療機構出具的受傷後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書)。
2、申請勞動能力鑒定應當提交以下材料:
(一)勞動能力鑒定申請;
(二)《工傷認定決定書》原件和復印件;
(三)診斷證明、檢查檢驗報告等原件和復印件,完整有效的病歷;
(四)職工身份證或其他有效身份證明原件和復印件;
(五)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規定的其他材料。
2、頸部的肌腱、韌帶鈣化原因
頸椎的肌肉小而薄、耐力差,頸椎長期超負荷重壓容易造成肌肉勞損。低頭時間長了頸子酸脹、疼痛,這就是頸椎肌肉勞損。
頸部肌肉勞損、痙攣,頸椎的內應力發生改變,椎間盤壓力增加、代謝發生障礙,造成椎間盤脫水變薄、質地變硬,使頸椎骨之間的間隙變小。有的椎間盤不僅變薄,同時向椎管內膨出、甚至突出,並擠壓鄰居的組織。
椎間盤變薄,整個椎體會變短,造成固定頸椎的韌帶、肌肉鬆弛,使椎體不穩定。機體為了維持頸椎的穩定,多方面做出改變。肌肉、肌腱、韌帶也受環境的影響發生改變。為了頸椎的穩定性,肌肉、肌腱、韌帶的形態也為了加強對頸椎的捆綁,發生肌肉粘連,肌腱、韌帶變厚、變牢固的改變。這就是頸椎肌腱韌帶鈣化的本質原因。
上述症狀繼續發展,骨膜、韌帶受牽拉、摩擦生成贅生骨(骨質增生)。可見,當頸椎長期承受過重的負荷,為這適應過重的應力環境,包括椎間盤,頸肌在內的頸椎組織就會發生相應的改變,從而導致頸肌的受損,鈣化就是其受損的表現形式。
要想預防、緩解、治療肌腱的鈣化,除了平時保護好我們的頸椎之外,應使用放鬆頸椎的器具,改變頸椎不利的受力環境,糾正不正確的姿勢。可以通過佩戴翹首松頸器,減輕頸椎所承受的過重的負荷,從源頭上預防頸部肌肉勞損、肌腱的鈣化,延緩頸椎的退變,達到預防頸椎病的目的。堅持每天用一會兒,即使頸椎得到片刻的休息,也是好的頸椎保健方法。
3、簡述肘關節的組成,形態特點
肱骨 尺骨 橈骨 肌肉 肌腱 韌帶
4、如何判斷韌帶撕裂和肌腱斷裂的區別
肌腱,顧名思義,就是肌肉兩端的腱性組織,常見的例如小腿後面的跟腱、大腿前面的股四頭肌腱、上臂前面的肱二頭肌腱等。因為中間是肌肉,可想而知,韌帶和肌肉組合在一起,就可以產生伸長和縮短。
韌帶,與肌腱在形態結構上最大的差別就是沒有肌肉,很多都是片狀或者繩索樣的,其整體長度通常是基本固定的。
而肌腱和韌帶有個很重要的共同特點,就是兩端基本上都是與骨頭連接,都起到牽引以及穩定的作用。但前面講過兩者一個可以伸縮,一個不能伸縮,所以就產生了兩種不同的作用:
肌腱和肌肉在一起,可以使關節產生伸屈活動,我們才能幹活、運動;肌腱主要就是維持關節的穩定性的,就像一根擰成幾股的繩子,又結實,有稍微有一點點彈性,將關節兩端的骨頭拴在一起。
因為兩者結構和作用不同,當然斷裂後表現就不同:
可想而知,肌腱斷裂後,就會使關節活動功能變差,例如跟腱斷裂後,腳後跟就不能提起來了(醫學上稱之為踝關節跖屈功能受限);而韌帶斷裂後,關節就會產生不穩定的感覺,例如前交叉韌帶斷裂後,就可以造成運動時反復扭傷。
同樣的道理,肌腱斷裂後,因為有肌肉的一端還能繼續收縮,就可能在活動時牽拉斷裂部位,產生疼痛,例如網球肘造成部分肌腱斷裂、肩袖撕裂時有時候的疼痛都是這樣的;而肌腱斷裂後,因為不存在收縮活動的問題,所以一般不會產生牽拉,也就很少會出現疼痛這樣的症狀(當然,急性損傷時,也就是剛剛斷裂的時候,通常會因為有神經支配損傷或者出血腫脹造成疼痛,但當腫脹消退後,一般就不疼了)。因此,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斷裂或者髕骨脫位(醫學上通常是內側髕股韌帶斷裂)一段時間以後(通常2-3周),就不會疼痛了。此後膝關節內的疼痛,基本上都是其它關節內結構的問題引起來的。
5、什麼是肌腱什麼是肌肉兩者有什麼區別
肌腱和肌肉的區別如下:
1、組織結構不同
肌腱為肌肉末端的結締組織纖維索,肌肉藉此附著於骨骼或其它結構。肌腱較肌肉堅韌而體積小,它的擴張強度為611~1265公斤/平方厘米,肌腱主要由平行的膠原纖維束構成,沒有收縮能力。它的表麵包有結締組織膜,
膠原纖維之間有少量結締組織相連接。雖然構成肌腱的膠原纖維束彼此是平行的,但每個膠原纖維束都是互相交織的,所以肌纖維的拉力傳布到整個肌腱而不是單根腱束。
肌肉按結構和功能的不同又可分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三種,按形態又可分為長肌、短肌、闊肌和輪匝肌。平滑肌主要構成內臟和血管,具有收縮緩慢、持久、不易疲勞等特點,心肌構成心壁,兩者都不隨人的意志收縮,
故稱不隨意肌。骨骼肌分布於頭、頸、軀乾和四肢,通常附著於骨,骨骼肌收縮迅速、有力、容易疲勞,可隨人的意志舒縮,故稱隨意肌。骨骼肌在顯微鏡下觀察呈橫紋狀,故又稱橫紋肌。
2、作用不同
肌肉收縮牽引骨骼而產生關節的運動,其作用猶如杠桿裝置,平衡身體運動,支點在重點和力點之間,如寰枕關節進行的仰頭和低頭運動。省力杠桿運動,其重點位於支點和力點之間,減少身體受力,
如起步抬足跟時踝關節的運動。速度杠桿運動,其力點位於重點和支點之間,如舉起重物時肘關節的運動。
肌腱是肌腹兩端的索狀或膜狀緻密結締組織,便於肌肉附著和固定。一塊肌肉的肌腱分附在兩塊或兩塊以上的不同骨上,肌腱的牽引作用才能使肌肉的收縮帶動不同骨的運動。
3、伸縮性不同
肌腱位於肌腹的兩端,由緻密結締組織構成。在四肢多呈索狀,在軀干多呈薄板狀,又稱腱膜。腱纖維借肌內膜連接肌纖維的兩端或貫穿於肌腹中,腱不能收縮,但有很強的韌性和張力,不易疲勞,而肌肉的纖維伸入骨膜和骨質中,使筋膜牢固附著於骨上,伸縮性較差。
4、纖維束不同
肌肉的表麵包有結締組織膜,膠原纖維之間有少量結締組織相連接。其纖維束彼此是平行的,但肌腱每個膠原纖維束都是互相交織的,所以肌纖維的拉力傳布到整個肌腱而不是單根腱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肌腱
網路-肌肉
6、腹肌的形狀與大小
所有人的腹肌(確切的說是腹直肌)數量都是一樣的——一塊!沒錯!就是一塊!所謂的六塊腹肌八塊腹肌都是腹直肌上的肌腱勾勒出來的,而橫行的肌腱有的人是3條有的人是4條,疏密分布也不相同,甚至兩側的對稱度都不相同,這個就像人的長相,和遺傳有關。所以練腹肌只要練的它發達,力量足,看上去健美就行了,管他六塊還是八塊!
鍛煉腹肌最常見的動作就是仰卧起坐,這一訓練動作我們大多數人都駕輕就熟。但實際上,這個沿襲了幾十年的傳統鍛煉方式是不正確的:躺在地上,屈膝,雙手抱頭,把整個上身直直地抬起,使雙肘接觸膝蓋。這樣運動主要是大腿根部的肌肉在用力,而不是腹肌;長此以往會導致體態的變化,並由此產生腰背部的肌肉勞損;同時,由於力臂相對較長,它會對腰椎造成很大的壓力;當力竭時,我們會下意識地用雙手使勁抱頭,無形中加大了頸椎損傷的機會,還會減弱腹肌的訓練效果。
推薦以下幾種動作來練腹肌,無謂效果好壞,多種動作不同刺激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建議一次腹肌訓練中至少選擇3種動作,每種做3-4組,每組做至力竭,組間休息2-3分鍾。
懸垂舉腿:
將身體垂掛在單杠或雙杠或專用舉腿器上,收腹挺胸,雙腿並攏垂直向下,腳面綳直。然後就可以開始運動了。動作是將雙腿迅速舉腿,到與地面水平的位置,停留一秒鍾的時間緩慢的放下到回到開始姿勢。
空中登車:
仰卧在地板上,下背部緊貼地面。雙手放在頭側,手臂打開。將腿抬起,緩慢進行登自行車的動作。呼氣,抬起上體,用右肘關節觸碰左膝,保持姿勢2秒鍾,然後還原。再用左肘關節觸碰右膝,同樣保持2秒鍾,然後慢慢回到開始姿勢。
健身球卷腹:
平躺在健身球上,雙腳平放地上,雙手放在頭側,手臂打開。下頦向胸前微收,呼氣,收縮腹肌抬起上身約45度,保持2秒鍾,然後慢慢回到開始姿勢。為了保持平衡,兩腳可以多分開些。如果增加難度,可以將雙腳並起來做。
舉腿卷腹:
仰卧在地板上,下背部緊貼地面。雙手放在頭側,手臂打開。雙腿抬起與上身呈90度,雙腿交叉,膝關節微屈。呼氣,收縮腹肌,抬起上身,下背部不能離地,保持2秒鍾,然後慢慢回到開始姿勢。要注意保持下頦向胸前微收。
反向卷腹:
仰卧在地板上,下背部緊貼地面,雙手放在身軀兩側,雙腿抬起與上身呈90度,雙腿交叉,膝關節微屈。收緊腹部肌肉,然後呼氣略微抬起臀部,下背部略微離地,保持2秒鍾,然後慢慢回到開始姿勢。
傳統卷腹:
仰卧在地板上,下背部緊貼地面。雙手放在頭側,手臂打開。雙腿平放在地上並屈膝。下頦向胸前微收,收縮腹肌,呼氣抬起上身,下背部不能離地,保持2秒鍾,然後慢慢回到開始姿勢。
7、肌肉系統的形態結構
肌肉按形態可分為長肌、短肌、闊肌和輪匝肌四類。 每塊肌肉按組織結構可分為肌質和肌腱兩部分。肌質位於肌肉的中 央,由肌細胞構成,有收縮功能;肌腱位於兩端,是附著部分,由 緻密結締組織構成。每塊肌肉通常都跨越關節附著在骨面上,或一 端附著在骨面上,另一端附著在皮膚。一般將肌肉較固定的一端稱 為起點,較活動的一端稱為止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