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肌腱 > 肌腱咳血

肌腱咳血

發布時間:2020-08-20 00:17:08

1、右手腕切割傷至拇示中環四指屈肌腱斷、橈尺腕屈肌腱斷、橈尺動脈斷、橈正中尺神經斷,手術後已出院。

1
傷科接骨片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舒筋壯骨。用於跌打損傷,閃腰岔氣,傷筋動骨,瘀血腫痛,損傷紅腫等症。對骨折患者需經復位後配合使用
2
三七傷科片
活血祛瘀,止痛止血。用於跌打刀傷,遠年瘀患,勞積內傷,咳血,吐血,筋骨腫痛,風濕麻木。
3
七厘散
具有化瘀消腫,止痛止血等作用,主要用於跌打損傷,血瘀疼痛,外傷出血的治療。用法是口服,一次1克~1.5克,一日1~3次;外用,調敷患處。孕婦禁用。

2、筋膜炎.咳血!有什麼好療法?

腰背肌筋膜炎易發於筋膜、腱鞘、韌帶、骨膜、肌肉起止點等處。背部好發於背部菱形區域斜方肌、菱形肌、豎脊肌的肌性組織及筋膜組織。腰部好發於腰背筋膜、棘上和棘間韌帶、骶部及髂後上棘旁,髂嵴及橫突尖端等肌筋膜附著處。

該病疼痛有隱痛,或酸痛不舒,腰背板結,沉重、乏力。局部皮膚麻木、粗糙或僵硬,感覺較遲鈍,並有廣泛的壓痛點。有的患者自己可觸到明顯的壓痛點,有的不能明確地指出疼痛位置。疼痛有牽引性反射傳導現象,有的背部疼痛反射前胸胸廓,有的反射到臀腿部。腰背肌長期緊張痙攣,病變部位按之較硬,並有顆粒型、條索樣或塊狀等多形態的痛性結節。

不少患者起病較突然,有的夜間翻身困難,凌晨3-4時疼痛加重,在變換體位,或按摩、捶擊患部後,疼痛可減輕。有的晨起後疼痛加重,稍加活動,疼痛也能緩解。有的白天疼痛輕微,傍晚加重。有的參與勞動不受影響,過勞後症狀加重。有的陰雨天病重,遇到溫暖病情減輕,按摩後普遍感到輕松舒適。該病除過分勞累、疲勞外,抑鬱、受驚及受挫折時病情也會加劇。
查體:除病情嚴重者外,直腿抬高試驗多接近正常,腰部活動受限不明顯。血液化驗陰性,僅少部分人偶有血沉加快,抗"O"偏高。X線片僅提示腰骶椎先天變異或骨質增生,余無異常表現。
三、治療
治則:疏筋活血,溫經通絡,解除攣縮,化瘀止痛。
取穴:腎俞、肝俞、脾俞、腰陽關、足三里、膈俞、筋縮、夾脊、肩井、八髎以及病變局部壓痛點(阿是穴)。
手法:揉、壓、撥、拿、搓、叩等。
操作順序:
1、患者俯卧,術者用掌或大小魚際,以輕緩的力度在病變部位及周圍,做揉、搓、推、摩等法,約五分鍾,以加速局部血液循環,疏通經絡。
2、用疊掌或掌根以稍強的力度,在病變部位及周圍揉按約三分鍾,使局部肌肉充分放鬆。
3、點按局部穴位壓痛點(阿是穴),每穴約兩分鍾,以通暢氣血,緩解疼痛。
4、用拇指或背關節,以較強的力度,在病變部位反復撥、按、推、捋約五分鍾。對條索隆起,僵硬、增粗、結節硬塊等陽性反應物,可作為重點施治,順著肌筋的循環方向,左右撥動,來回按揉,上下推捋,以理順肌筋,消除瘀滯。
5、雙手拇、食、中三指提拿、彈撥肌筋三至五遍,可起到剝離粘連,緩解痙攣之效。
6、用掌摩、揉、搓,雙空拳來回叩擊病變部位約五分鍾,以進一步疏通經絡氣血,緩解麻木,攣縮等症狀。
以上治療方法,臨床需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辯證加減,靈活運用。
四、療效
按摩治療腰背肌筋膜炎優勢明顯,辯證准確,以痛為俞,手法得宜,靈活運用,直達病所,突破重點,力度適宜,剛柔兼備,循序漸進,沉穩深透,疏筋活血,開閉行滯,化瘀止痛,見效快,療效確切,遠期療效也令人滿意。2000年以來,筆者收治250餘例,一般僅需3-5次,便可告愈,治癒率達80%以上,一次治癒,很少復發。
五、體會
1、腰背肌筋膜炎非骨質性病變,屬軟組織風濕性疾病,中醫學稱之為肌痹。腰背肌筋對人體動靜態活動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擔負著不同程度支持力學負荷,若無腰背肌筋的參與,脊椎不能維持其正常的功能。腰背肌筋膜是協助肌肉產生動力的結構,具有保護和輔助肌肉活動的作用。寒冷、潮濕和勞損所引起的肌筋長期緊張痙攣,血供不足,營養和代謝障礙,肌纖維性變、增厚、攣縮,這是腰背肌筋膜炎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中醫學認為該病是由正氣偏虛,腠理空疏,或素體虛弱,勞逸不當,衛外不固,外邪乘虛侵襲,使經絡閉阻,氣血運行不暢所致。因此,抓住病變本質和病機發展的關鍵,採用針對性更強的治療手法,才能獲得滿意的治療效果。
2、腰背肌筋膜炎屬無菌性炎症,根據經絡學說經筋理論,它屬筋病,病在經筋。經筋相當於現代解剖學中的肌肉、肌腱、韌帶、筋膜等組織結構。經筋病徵多表現為肌肉、肌腱、筋膜、關節、韌帶等組織在感覺、運動方面的機能失常。《靈樞·經筋》篇說:"經筋之病,寒則筋急……"臨床所見,腰背肌筋膜炎的疼痛症狀便是寒則筋急的表現。《素問o
皮部論》說:"百病之始生也,必先於皮毛。邪客於皮則腠理開,開則邪入客於絡脈,絡脈滿則注於經脈,經脈滿則入舍於臟腑也。"該病傳變途徑是先皮毛、腠理,後絡脈、經脈,即外邪從表淺的皮部和經脈之間,由淺入深、由表及裡,進入體內。如果皮部衛外功能堅實,外邪就不能得逞。外因是條件,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正如《內經》所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素問o
血氣形志》篇說:"經絡不通,病生於不仁,治之以按

與肌腱咳血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