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惡性腱鞘巨細胞瘤能治癒嗎
病情分析:你好,根據你的描述,一般不會變成惡性腫瘤。指導意見:腱鞘巨細胞瘤如果發生在手足的小關節,那麼就是良性的,如果發生在膝關節腫瘤較大,那麼有復發的可能,但是一般惡變的可能性都很小。
2、腱鞘巨細胞瘤屬於輕度重疾嗎?
腱鞘巨細胞瘤是指發生於手指和手部的堅實性無痛性腫塊,腫塊可侵襲鄰近骨骼,足趾部少見。腱鞘巨細胞瘤呈分葉狀,小葉由緻密、透明化膠原圍繞。本病多見於青年人,女多於男。皮損為圓、橢圓形結節,生長緩慢,呈堅實性無痛性腫塊。
腱鞘巨細胞瘤,大部分都是良性居多的腫瘤,有25%的復發率,極少數有惡變,這是必須通過手術才能根治的疾病,當然,手術後也有一定的復發率。
腱鞘巨細胞瘤以手術切除療效較好,術中對病變邊緣不規則或突出部分要完整地切除,如切除不徹底可致局部復發。
腱鞘巨細胞瘤必須手術治療,手術徹底了,不會復發。否則,局部會復發,但絕不轉移。請放心!希望能幫到你,祝早日康復!
3、腱鞘巨細胞瘤是怎麼產生的?
腱鞘巨細胞瘤是指發生於手指和手部的堅實性無痛性腫塊,腫塊可侵襲鄰近骨骼,足趾部少見。腱鞘巨細胞瘤呈分葉狀,小葉由緻密、透明化膠原圍繞。本病多見於青年人,女多於男。約10%患者術後復發。皮損為圓、橢圓形結節,生長緩慢,呈堅實性無痛性腫塊。本病以手術切除為主,術後可復發,但不轉移。
4、如何判斷得了腱鞘巨細胞腫瘤
呃,最好能取一點做一個病理,那個最准確
5、腱鞘巨細胞瘤是哪類?局限性還是彌漫性
根據你的描述,應該是局限性腱鞘巨細胞瘤,不是彌漫性的。對生命沒有影響,但需要定期復查,有復發的可能。
6、腱鞘巨細胞瘤
這個病,我同事有得,是在右手的小指中段,所以我也順便學習了一下這個病的相關知識.
這個病本身沒有什麼大的問題,只是易復發,我同事的夏天剛做了手術,當時玉米粒大,現在又長起來了,有黃豆大,如果不管,這個會長大,會影響手指的曲升,影響功能,有很多人得了這個病後,需要定期手術,就是長了再手術,如果做得干凈些的話,可能好一些,建議到北京等大地方去做一下手術,那裡水平高,清理得干凈些.
7、惡性腱鞘巨細胞腫瘤
化療可以造成壞死,,說明對化療敏感。
8、腱鞘巨細胞瘤可以變成惡性腫瘤嗎
腱鞘巨細胞瘤分為2種,一種為局限性,一種為彌漫型
局限性是良性的腫瘤但是可以復發,
彌漫型非常少見,表現為良性巨細胞腫瘤與明顯惡性的區域並存,或典型的巨細胞瘤復發時表現為肉瘤(惡性)。彌漫型常見復發,並且常為多次復發,但是不發生轉移。
9、巨細胞瘤是什麼病?
腱鞘巨細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tendon sheath)的皮損呈堅實性無痛性腫塊,發生於手指和手部,足趾部少見。青年人多見,女多於男。腫瘤可侵蝕鄰近骨骼。約25%病例切除後復發。此瘤常分葉。小葉由緻密、透明化膠原圍繞。
腱鞘巨細胞瘤流行病學
青年人多見,女多於男。平均發病年齡為30歲,目前沒有其他相關內容描述。
腱鞘巨細胞瘤病因
病因尚不明。
腱鞘巨細胞瘤發病機制
發病機制還不清楚。
腱鞘巨細胞瘤臨床表現
腱鞘巨細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the tendon sheath)的皮損呈堅實性無痛性腫塊,生長緩慢,通常小於3cm,發生於手指和手部,足趾部少見。青年人多見,女多於男。腫瘤可侵蝕鄰近骨骼。約25%病例切除後復發,極罕見的惡性腱鞘巨細胞瘤亦有過報告。另一個腱鞘瘤即腱鞘纖維瘤fibroma of the tendon sheath可能為腱鞘巨細胞的亞型也侵犯手指和手的屈側肌腱,臨床形態與巨細胞腱鞘瘤相同,平均發病年齡為30歲,較巨細胞腱鞘瘤發病年齡輕。
腱鞘巨細胞瘤其他輔助檢查
組織病理:此瘤常分葉。小葉由緻密、透明化膠原圍繞。瘤內細胞由組織細胞樣單核細胞,成骨樣多核巨細胞,黃色瘤細胞,慢性炎症性細胞,含鐵血黃素巨噬細胞和膠原化基質以不同比例混合組成。此瘤之另一亞型稱腱鞘纖維瘤,臨床上兩者不能區別。腱鞘纖維瘤無噬脂細胞和含鐵血黃素巨噬細胞,僅偶見少數多核巨細胞。
腱鞘巨細胞瘤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皮損特點,組織病理特徵性即可診斷。
腱鞘巨細胞瘤治療
手術切除。
腱鞘巨細胞瘤預後
腫瘤可侵蝕鄰近骨骼。約25%病例切除後復發。
10、腱鞘巨細胞瘤的所有治療方法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7例患者,男3例,女4例,年齡37~48歲,平均41歲,病程14~32個月,平均18個月。5例病變發生在踝部;1例發生在膝部,1例發生在髖部;均表現為近關節區逐漸長大的淺表軟組織腫塊,其中1例踝部疼痛明顯並伴淺表靜脈怒張。臨床診斷滑膜瘤3例,滑膜肉瘤1例,滑膜囊腫1例,2例診斷為彌漫性腱鞘巨細胞瘤可能。1.2 一般檢查與影像學檢查 7例患者全部抽血查血象、肝腎功能、心肌酶學及血沉,均為正常;病變區攝片均無明顯骨質破壞,胸片及B超檢查亦無遠處轉移。1.3 病理組織學檢查 7例均為手術切除腫瘤標本。肉眼觀察:腫瘤呈灰黃色3例,棕黃色3例,1例略顯灰白色,腫瘤最大徑約7cm,平均約4cm。鏡下:腫瘤呈大小不等的結節狀結構,由纖維組織分隔,細胞豐富,主要由單核、體積偏小的組織細胞樣細胞構成,散在分布多核巨細胞、泡沫細胞和炎性細胞及含鐵血黃素,其中1例可見殘余的腺泡狀腔隙及絨毛狀結構。免疫組化:組織細胞CD68、α1-AT、溶菌酶及Vimentin呈陽性;S-100、EMA和CD34陰性。1.4 治療 所有7例患者均行手術治療,待手術傷口癒合後行放射治療,放療採用60Co γ線或6MV-X線治療,射野在腫塊邊緣外2~3cm(平均2.5cm),但應盡量保護關節等重要結構,常規分割放射,總量DT 50~56Gy/(5~5.5)周。2 結果7例患者均接受手術及手術後放射治療,1例在放療後19個月復發,復發病灶位於放射野邊緣,經再次手術切除後放療,已無瘤生存6年。其餘6例均未出現復發與轉移。全部病例均隨訪5年以上,其中1例隨訪時間達22年,3例隨訪10年以上。接受放療的7例患者均未出現放療後的嚴重並發症 本組7例患者均行手術治療,術後全部接受放射治療。由於本病具有局部侵襲性的特點,在放療設野時較一般良性病變射野大,其野界在腫瘤邊緣外2~3cm(平均2.5cm)。其中1例在手術+放療後19個月復發,經再次手術+放射治療,已無瘤生存6年,其餘6例均隨訪5年以上,其中1例隨訪22年,3例隨訪10年以上,無復發與轉移,亦無嚴重的放療並發症,提示術後放療對控制復發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由此可見,D-TGCT單純手術復發率高,最佳治療方案是手術加放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