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體骨骼肌可分為頭頸肌、軀干肌和四肢肌三大肌群.下列關於骨骼肌的說法,正確的是()A.肌腱主要
A
2、頭頸部治療手法是怎樣的?
一指托天法以一食指端於患者頭頂正中(以上為天、為陽,以頂為天)百會穴點而按之,稱為一指托天法。
操作要領:患者坐位或卧位,醫者以食指端(拇指指腹抵於食指的二、三節間屈側,中指指腹抵於食指二、三節背側輔以食指)著力於施治部位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聯線之交點),由表及裡,由淺人深,垂直持續地點按1~2分鍾,並同時輕按微顛,患者可覺從頭頂向背後有溫熱感下散而達兩腿,並有氣感上提。操作時取穴要准,點托持續,點而啄之,不宜晃動、捻轉,加用施內動勁效果更佳。此法主要用於氣虛患者。
注意事項:操作前需將指甲剪短、修圓,操作不可急躁忙亂。
功效:開竅寧神,平肝息風,升陽固脫,理氣消滯,補虛益氣。
主治:頭暈,頭痛,腎下垂,胃下垂,子宮脫垂,脫肛,心煩郁悶,中風偏癱,神經衰弱,驚悸健忘等。
[文選]《實用中醫推拿學》:按百會法:按壓時患者頭頂應與醫者之拇指保持垂直方向。
作用:健腦寧神,回陽固脫。
主治:血虛眩暈,頭巔頂痛。
《新推拿法》:拇指按或揉,稱揉按百會法。次數按30~50次,揉100~200次。
主治:頭痛驚風,目眩,驚癇,脫肛,遺尿等。臨床應用:百會為諸陽之會,按揉之能安神鎮驚,升陽舉陷,治療驚風、驚癇、煩躁等症,多與清肝經、清心經、掐揉魚際等合用。用於遺尿、脫肛等症。常與補脾經、補腎經、推三關、揉丹田等合用。
[文摘]以拇指立起,戳入痛點或穴位上,點而不移,持久至病人有舒適感和傳導感為宜,可以根據經絡循行,戳點遠距離之穴位,其作用為通暢經絡,鎮靜止痛。(《全國中醫骨傷科學術論文》1983年,匯編)將手指按壓患兒百會穴,重復數十次具有升陽舉陷的作用。(《雲南中醫雜志》1983年6期)[按語]一指托天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的擠壓類手法,是以一指指端著力於百會穴進行操作的主要方法,本法臨床應用廣泛,指針按摩流派用其通經活絡,經絡臟腑按摩流派用其開竅寧神,兒科按摩流派用其升陽舉陷等。
乾洗頭法雙手十指略分開,分別於頭部左右耳輪上始,著力於頭皮施治部位搓動撓抓,形如洗頭,故稱為乾洗頭法。
操作要領:患者正坐位,醫者沉肩、垂肘、懸腕,雙手十指略分開,自然屈曲,以指端及指腹著力於頭部左右(耳輪發際之上)對稱用力搓動撓抓,搓而不滯,動而不浮,形如洗頭但沒有泉水,相對著力,緩慢移動直至頭頂正中交叉對攏,再反復數次。此法主要用於頭部,是配合全身按摩應用的一種手法。手法後患者頭部溫熱輕松,精神煥發,如摘重盔,如松緊箍,實為神妙。
注意事項:操作過程中手法需靈活持續,用力均勻和緩,避免損及毛發、皮表及產生疼痛刺激。
功效:疏通氣血,溫通經絡,安撫神經,祛風定痛,溫熱散寒,平肝潛陽,防鈹抗老。
主治:外感風邪,頭痛頭宣,神經衰弱,失眠健忘;輕搓推移可安眠、鎮靜;重搓推移則疏散風邪,平肝降壓,並可使人精神煥發。
[文摘]以雙手十指抓頭皮,在整個頭部輕松的抓,指要靈活,抓要柔和,用以配合治療頭痛、頭暈。(《廣東中醫》1980年7期)[按語]乾洗頭法是摩擦類手法中以雙手十指著力於頭部的手法之一,傷科按摩流派用其腦傷巔疾,益氣升陽;經絡臟腑按摩流派用其通調氣血;內功按摩流派用其潛陽健腦。本法在臨床應用廣泛,在保健按摩中作為安神法使用,是自我保健按摩的主要手法。
四指戳頂法以四指端(拇指、食指、中指、沒有名指)戳而點之,著力於四總神穴,點而不移,稱為四指戳頂法。
操作要領:患者坐位或卧位,醫者以四指端對准四總神的四個穴位(即:百會穴前、後、左、右各一寸處),以百會為中心,循於左右奇穴,正中督脈,持續著力於施治部位,戳而點之,點而不移。此法主要用於頭頂部,戳點時沒有需加用其它手法。
注意事項:操作前須准確取穴定位,戳點宜星垂直角度,不可歪斜挪動移行。
功效:散風活絡,平肛息風,舒肝祛郁,祛寒解表。
主治:頭痛難忍,頭暈目眩,癲癇發作,身熱汗閉,頭頂脹痛,神經衰弱。
[文摘]戳人痛點或穴位上,點而不移,持久至病人有舒適感和傳導感為宜,可根據經絡循行戳點遠距離之穴位。其作用為通暢經絡,鎮靜止痛。(《全國中醫骨傷科學術論文》1983年,匯編)治療小兒遺尿,點中脘,揉丹田、氣海、三陰交、百會、四總神、關元、龜尾及點按龜尾等。(《湖北中醫雜志》1984年3期)[按語]四指戳點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的按壓類以四指端著力於四總神穴的手法之一。四總神穴共四個,有止痛、益智作用。此法主要被經絡臟腑按摩流派用於安神開竅,內功按摩流派用於通暢經絡,指針按摩流派用於通調氣血,民間應用極為廣泛。
三指拿推法以拇指、食指、中指協同作抓而拿推,推而移之的反復操作,稱之為三指拿推法。
操作要領:患者坐位或卧位,醫者以一手置於患者前額,另手以三指(拇指、食指、中指)略分開屈曲,指腹著力於施治部位抓而拿推或雙手相對應地同時抓而拿推,推而移之。即以三指的對合力抓而拿推或三指分別對准三條經絡(可離穴但不可離經)循經一抓一拿,一推一移,抓而拿之,拿而自如,推而移之,移而不浮,連貫持續,反復施之,剛中有柔,柔中有剛,剛柔相濟,以被施治部位有微熱輕松感為宜。此法主要用於頭部,多配合全身按摩時使用。
注意事項:此法與復式手法中的三指拿法的區別是三指拿法以拿法為主,而三指拿推法是以抓拿、推移為主,不可相混。
功效:通調督脈,溫經活絡,散風祛邪,活血止痛,疏通陽脈。
主治:頭暈頭痛,鼻塞流涕,見風流淚,頭重目眩,神志不清,神經衰弱,腦震盪後遺症,後頭痛。
[文選]《新推拿法》:用大拇指和食、中兩指提拿一定部位和穴位進行一緊一松的拿捏、旋轉推動,用於頸項,對頸項、關節酸痛等症常用本法作配合治療。具有祛風散寒,開竅止痛,緩解肌腱、肌肉痙攣等作用。[文摘]拇指和食、中兩指對稱用勁拿住皮膚肌肉並推之。主治頭痛等。(《全國中醫骨傷科學術論文》1983年,匯編)[按語]三指拿推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的擠壓類及推盪類結合的以三指著力於頸項或肌筋等部位的手法之一。此法臨床應用廣泛,常被傷科按摩流派用於緩解肌筋,經絡臟腑按摩流派用於調和氣血,小兒按摩推拿流派用於消腫止痛等。
五指拿推法以五指略分開,於施治部位抓而拿推,推而移動地一起一落,拿而推之,稱五指拿推法。
操作要領:患者正坐或卧位,醫者一手置於枕後,另手置前額,五指略分開,自然屈曲,以五指端和指著力對准一經(即:督脈、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並分置於一穴(即五指分別置於五個穴),雙手對移並協調用力抓而拿推,推而移動地一搓一拿,一推一移,緩慢持續,著於五穴(前額部:左右陽白穴,左右攢竹穴,正中印堂穴;枕後部風池穴、天柱穴、風府穴),循五經,順序拿推,持續著力,推而拿之,拿而不滯,推而移動,移而不浮,剛柔相濟。此法主要用於頭部的循環治療。
注意事項:操作中以拿而搓推為主,循經而行,五指拿法則是以五指的協同抓拿為主。
功效:滋陰潛陽,通經活絡,活血止痛,明目清腦,通調氣血。
主治:肝陽上亢,高血壓症,頭痛目眩,視物不清,外感頭痛,鼻塞流涕,咽痛口苦,頸項強痛,肩痛,落枕,頸源性頭暈,心悸,半身不遂。
[文選]《推拿簡編》:頭部指推法,患者坐位,術者於患者之右側,用五指分別置於頭部督脈、膀胱經、膽經,自前發際推向後發際5~7次。術者再站立於患者之後,沿兩側之胸鎖乳突肌拿捏3~5次,拿肩井3~5次,治失眠。
《新推拿法》:患者取坐勢,醫者站於患者背後,一手扶住前額,另一手用拿法自發際至枕後往返3~5次,隨後拿風池,腦空,接著用兩手拇指羅紋交替抹頸部兩側胸鎖乳突肌,自上而下7~10次。治療思慮勞倦、內傷心脾的失眠。
[文摘]頭為諸陽之會,有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及督脈循行,腎屬水,肝屬木,水不涵木則肝陽乘虛上擾,通過膀胱與腎的表裡關系調節,從而達到滋陰潛陽。肝主疏泄,喜條達,肝鬱化,化則肝陽上亢,通過膽與肝的表裡關系調節以達到平肝潛陽,督脈經總督一身之陽,通過對督脈的治療,加強膀胱經、膽經的作用,所以頭、頸。項是推拿治療高血壓被擇作為治療部位的理由。(《上海中醫葯雜志》1984年5期)[按語]五指拿推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的擠壓類及推盪類手法中以五指同時著力於頭頸及肩井的手法之一。本法臨床應用廣泛,常被傷科按摩流派用於通經活絡,柔筋止痛;經絡臟腑按摩流派多用於滋陰潛陽,補益心脾;小兒按摩流派用於散風解表等。
四指歸提法以雙手拇、食指端分置於同側同池、太陽穴,著力向內歸而上提,稱為四指歸提法。
操作要領:患者正坐位,醫者立於患者背後,操作前先將雙手拇手挑起,中指隨之伸直,以虎口對准同側耳垂,拇指端對准耳後下風池穴,中指端置於太陽穴,然後四指同時施力,向內歸而向上提,由表及裡,持續著力,四指缺一不可,故而得名四指歸提法。此法用於頭部,需動作輕巧,取穴准確,施法以微力為宜。
注意事項:操作時以指腹接觸穴位,施力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緩慢持續,嚴禁暴力擠按捏摳。
功效:疏風止痛,聰耳明目,疏散頭風,清熱解表,調和陰陽,補益氣血,健腦安神。
主治:感冒頭痛,頭暈目眩,頸項強痛,眼疾鼻病,耳聾耳鳴,失眠健忘,神經痛,偏癱腦疾,偏正頭痛。
[文選]《臟腑經絡按摩》:風池穴位於腦空下發際陷中,當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之間,平風府穴處,功效;疏風散熱,聰耳明目。
主治:感冒頭痛、頭暈,目赤痛,肩背痛,發熱,癲癇等。……太陽位於眉梢與目眥中央,向後約一橫指處取穴。具有疏風清熱,明目止痛。
主治:偏正頭痛,目赤紅腫。
[按語]四指歸提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的擠壓類手法中的拇指、食指分別著力於足少陽膽經風池穴、經外奇穴太陽穴的手法之一,兩穴配合施以歸提,以補益,助陽,通經活絡。臨床常被經絡臟腑按摩流派用於疏風散熱,指針按摩流派用於通經活絡,內功按摩流派用於健腦安神等。
揉拿項肌法以拇指與餘四指指腹的合力,施用於患者頸項部的一種手法,稱為揉拿項肌法。
操作要領:患者坐位者俯卧位,頭略後仰,使局部稍放鬆,醫者以拇指與餘四指指腹的合力於患者頸項部施用揉而拿自上而下的反復操作。此法主要用於治療頸項及內科諸征手法之一。
注意事項:操作中不宜抓拿、揪扯,避免損及局部皮表,操作過程中不可過急,掌指盡力張開,以求盡力加大治療面積。
功效:通經活絡,散寒祛邪,開竅止痛,開導閉塞,緩解痙攣,疏筋活絡,調和氣血,理氣松肌,疏風定痛,通陽解表。
主治:頸椎疼痛,感冒發熱,頭痛頭風,眩暈頭痛,肝火上擾,虛火上炎。
[按語]揉拿項肌法是擠壓類手法的聯合應用於項部。頸部屬陽通脊,所以通過手法揉拿起到了通陽解表的作用,項肌由頸脊所主,故可治療頸椎諸疾亦是所有手法應用的先行,所以這個手法應該准確的應用。
雙運太陽法以雙手中指或拇指分別於左右太陽著力點運,稱為雙運太陽法。
鴛鴦理額法以雙手拇指點運太陽後將拇指吸定於太陽穴,並以此為軸心向內上旋轉,餘四指相互交叉,成雙成對地同時理額入發際,稱為鴛鴦理額法。
操作要領:患者正坐或仰卧位,醫者以雙手拇指指腹分別點運兩側太陽、頰車、耳門、聽宮、聽會等穴位後,再將雙拇指移回到太陽穴吸定。餘四指伸直後相互交叉,形如「鴛鴦橋」舒理前額至發際之上。操作時雙手密切配合,動作要協調,以理額為主要治療手段,以指偏峰推理為主,推而移行,沉而不滯,浮而不滑地完成整個手法操作。此法常作為全身按摩療法的配合手法,很少單獨使用。
注意事項:操作中避免重力揉、捋,不可忙從急施,注意保護皮表。用以鎮靜安神時手法宜更輕。
功效:通經活絡,消積破結,散邪除悶.活血止痛。
主治:頭痛,三叉神經痛,外感風熱,牙痛,面神經麻痹,神經衰弱。
[按語]鴛鴦理額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的摩擦類以雙手拇指及拇、食指偏峰著力前額部的手法之一。此法臨床應用廣泛,北京的曹錫珍先生綜合了點法、揉法、推法、抹法的優點,設計了一套完整的鴛鴦理筋法,臨床應用頗有特色。
孫猴搔抓法雙手手指自然略分開並屈曲,形如爪,於施治部位自下而上地反向搔抓,形如孫猴搔抓剔癢,稱為孫猴搔抓法。
操作要領:患者仰卧或俯卧位,醫者雙手對稱同時著力,沉肩、垂肘、懸腕,五指略分開,自然屈曲呈爪形著力於頭部兩耳前後,循於頭皮毛發根部,自上而下地搔而抓之,輕而不浮,重而不沉,深入皮表,淺循毛發,形如孫猴剔癢,反復搔抓逐漸移至頭頂至交會。此法主要用於頭部,反復搔抓,以輕刺激於頭皮及豎毛肌。
注意事項:操作前應將指甲修圓剪短,操作時著力不宜過重。
功效:補益肝腎,滋陰潛陽,平衡陰陽,調節神經末梢,通經絡,疏散風邪。
主治:頭痛頭暈,耳鳴,口乾舌燥,失眠健忘,神經衰弱,腦震盪及中風後遺症。
[按語]孫猴搔抓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的摩擦類手法與舒暢類手法的結合,它是以雙手十指端著力於頭部兩側的手法之一一。本法臨床應用不甚廣泛,一般被內功按摩流派用於平肝息風,潛陽健腦;經絡按摩流派用於安撫神經,舒展肌筋等。本法著力較輕浮,常作為全身按摩手法的配合手法應用,很少單獨使用。此法多見於五禽動功中的猴子功,它吸取了五禽動功的特點,改變了其原有的快速、短促的弱點而逐步形成一種完善而獨特的手法。
分陰陽法以雙手拇指或大魚際螺紋面著力於前額正中分別向左右兩側分推,稱為分陰陽法。
操作要領:患者正坐或仰卧位,醫者以雙手拇指或大魚際螺紋面或指偏峰於患者前額正中同時著力分別向左右兩側分推,往返推移,左為陽,右為陰,故謂分陰陽法,操作時雙手著力輕而不浮,實而不滯,順序分推,以皮膚潮紅為宜。此法應用於頭部,著力從印堂至太陽,循督脈逐漸上移分推至神庭往左右頭維順序分推。可調整陰陽,補偏救弊。
注意事項:操作中注意保護皮膚,必要時可加用一些潤滑劑。本法常配合全身按摩手法應用。
功效:疏風解表,醒腦明目,鎮驚安神,發汗解表,散滯解郁,調和陰陽,行氣止痛,通經活絡。
主治:外感風邪,頭痛頭暈,肝陽上亢,高血壓症,中風不語,口角歪斜,小兒驚風,神經衰弱,健忘失眠。
[文選]《小兒推拿》:用兩手螺紋面自穴中間向兩旁作反方向劃開、推動,……而惟陰陽有分之說,以醫人用左右兩大指於陰陽穴處向兩邊分,故謂之分,而亦謂之推也。
《推拿抉微》:分推太陰、太陽穴法,於開天門後從眉心分推至兩眉外梢、太陽、太陽三穴九數,太陰穴在右眉外梢,太陽穴在左眉外梢。
[按語]分陰陽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的摩擦類手法中以雙手拇指著力於前額眉心左至太陽、右至大陰的手法之一。經絡臟腑按摩流派用其活血化瘀,小兒按摩流派用其解表清熱,且為小兒按摩流派的常用手法。
推運印堂法以雙手四指指腹,自兩眉正中著力推向上至發際,循於督脈,推而運之,稱之為推運印堂法。
操作要領:患者正坐或仰卧位,醫者以四指(食、中、環、小)指腹,自兩眉正中印堂督脈而上,推運之至神庭,交替還返,自下而上,推運兩眉之間及前額正中。此法循督脈於頭上,督脈有統攝全身陽氣,維系人身元氣兩大作用,頭又為諸陽之會,故推運印堂有調整和興奮全身的作用。
注意事項:操作中不可歪斜,不宜按壓、擠捏,不可暴力搓擦,注意保護皮表。
功效:祛風熱,寧頭痛,開腠理,通經活絡,調和氣血,祛郁行滯,消除煩悶。
主治:頭痛眩暈,目痛鼻疾,前額脹痛,高血壓,神經衰弱,失眠,精神萎靡,感冒發熱,產後血暈不語。
[文選]《中醫臨床推拿手冊》:病人任選坐位或仰卧位,自眉中間印堂至前額、兩眉外端太陽穴處用推法。
作用:清熱安神,鎮靜止暈。治療:前額脹痛,頭暈目眩,雙目紅腫,失眠症。
《實用中醫推拿學》:以拇指掌側面置於兩眉間印堂處,自印堂直上摩至神庭,自上摩動用力均勻,緩而有力。
作用:祛風熱,寧神志。主證:感冒風寒表證。
《新推拿法》:仰靠位或仰卧位,先用一指推法自印堂沿眉問推向頭維、太陽等穴,往返數次,配合按法和抹法。
[按語]推運印堂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的摩擦類及推盪類手法中以雙手拇指螺紋面著力於前額印堂的手法之一。印堂穴位於兩眉正中,具有安神、鎮靜止痛的功效,以拇指推運印堂並循於督脈,則效果更為明顯。本法臨床常被小兒按摩流派應用,又稱開天門法,用於治療小兒驚風,經絡臟腑按摩流派則用其治療風寒表證。本法常作為全身按摩的配用手法應用,很少單獨使用。
抹雙柳法以雙手拇指偏峰或餘四指循眉以柳,推而抹之,稱為抹雙柳法。
操作要領:患者正坐或側卧位,醫者以雙手拇指偏峰或餘四指著力於眉內側始,循眉弓過要至眉梢絲竹空止,往返推而抹之。此法主要用於雙眉部位,行於眉弓毛發之中,均勻和緩順行滑抹數次,患者自感眼前豁亮,頭腦輕松,精神煥發,實為妙也。
注意事項:操作中雙手拇指對稱而同時著力,切不可自外向內逆行。
功效:滋陰潛陽,養血安神,醒腦明目,活絡止痛,疏風解表,鎮靜止暈。
主治:外感發熱,驚風,前額疼痛,偏正頭痛,流淚,視物不清,目赤腫痛,眼疾,發狂。
[文選]《實用中醫推拿學》:沿眉弓方向摩動。
作用:宣洩太陽熱氣,活絡明目。主證:目疾初起,眼紅流淚,痛癢交作,怕熱羞明,視物不清。
《臟腑經絡按摩》:攢竹穴位於眉毛內側端,即眶上切跡處。
功效:散風明目,清腦止痛。手法:分撥法。魚腰穴在眉毛正中,眼平視,下對瞳孔。功效:清火明目。
主治:眉棱骨痛,目赤腫痛,眼臉瞤動,近視……用大拇指指腹,……在施術部位或穴位上作直線形的推動。
《新推拿法》:自眉頭起沿眉向眉梢成一橫線,兩拇指自眉心向眉梢作分推,稱推眉弓,30~50次。
主治:外感發熱,驚風,頭痛,目赤痛。臨床應用:推眉弓能疏風解表,醒腦明目,止頭痛。常用於外感發熱、頭痛,多與推攢竹、揉太陽等合用。……推坎宮醫用兩大指自小兒眉心分過兩旁是也。
《釐正按摩要術》:推坎宮法,治外感內傷均宜。醫用兩大指,春夏蘸水,冬春蘸蔥姜和真麻油,由小兒眉心上,分推兩旁。
[按語]抹雙柳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的摩擦類手法中以雙手拇指著力雙眉的手法之一。雙柳眉起於攢竹經魚腰止竹空,具有散風明目,精腦止痛之功。本法臨床常被小兒按摩流派用以開竅鎮靜,經絡臟腑按摩流派用於清腦明目等。此法主要配合全身按摩手法應用。
乾洗臉法以雙手推運撫摩面頰,形如洗臉,卻沒有水巾,故稱之為乾洗臉法。
操作要領:患者正坐或仰卧位,醫者以雙手五指略並攏稍屈曲,著力於患者左右面頰,同時自上而下,旋轉往返地推運之,形如雙手洗臉。操作時應以雙手指腹與掌心著力,掌指相互協作,指腹以點揉為主,掌心以撫摩推運為主,或以魚際揉運,此法集中了推法與運法的優點,同時輔以點法、揉法與鴛鴦理額法相銜接,故應用較普遍。手法通常以局部紅潤、微熱及患者舒適爽快、精神振奮為宜。
注意事項:操作過程注意保護皮膚,有循經絡或循肌筋兩種著力順序。
功效:除風痰,祛寒邪,溫通經絡,行氣活血。
主治:口眼歪斜,面神經麻痹,頭暈目眩。
[按語]乾洗臉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的摩擦類及推盪類手法中以雙手指掌螺紋面著力於顏面部的手法之一。本法臨床應用廣泛,常被經絡臟腑按摩流派用於溫通經絡,小兒按摩流派用於疏風開竅。特別對近幾年的美容按摩流派,更是不可缺少的手法。
內應外合法以一手拇指置於患者口內,餘四指置於口腔外對應部位,一內一外,在兩腮上下及上下口唇著力揉捏,稱為內應外合法。
操作要領:患者坐位或仰卧位,略張口,醫者用綳帶纏繞拇指後伸入口腔,置頜弓之外(牙齦外側),餘四指置口腔外與拇指對應部位著力,五指同時相互配合里應外合地揉捏捋推。手法應揉而不滯,捏而不實,推而滑動,運而輕浮,動作輕巧。此法主要用於頜面部之經絡、肌筋、穴位。
注意事項:操作時注意保護齒齦及口腔粘膜,施術後以纏裹於拇指的紗布沒有血跡為宜。
功效:疏風散熱,通鼻開竅,疏風活絡,利牙關。
主治:鼻疾,驚風,面神經麻痹,口眼歪斜,口噤不開,牙疼,下頜關節炎,流涎,耳疾,中風偏癱。
[按語]內應外合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的擠壓類手法中以拇指及餘四指著力於頜面部的手法之一。臨床常用以治療面神經麻痹、偏癱後遺症、口眼歪斜。本法與朱金山先生提出的按摩推拿四應大法是完全一致的。所謂四應,即應經絡、應穴位、應部位、應症狀。手法分:商接法、間接法、相對法、強弱法、誘導法、補瀉法。朱金山先生的獨特見解為內應外合手法提供了理論及臨床應用的依據。
雙指開宮法以雙手食指端置患者左右聽宮穴,同時相對點按,形如雙指打開宮門之勢,稱為雙指開宮法。
操作要領:患者正坐,醫者立於患者背後,以雙手食指端分別著力於患者兩側聽宮穴,同時相對點按,形如雙指開宮之勢。聽宮位於手太陽小腸經的耳門與聽會間,操作時用雙指對點,點而吸定,按而散之,由淺人深,由表及裡,逐漸施力。此法是專用手法,可配合應用於全身按摩。
注意事項:操作時避免暴力戳按,並嚴格控制著力的程度。
功效:消腫止痛,活血散瘀,通耳開竅,散熱止痛,通經活絡,調和陰陽。
主治:耳鳴,耳聾,眩暈,心絞痛,面癱,三叉神經痛,外耳道炎,中耳炎,齒痛。
[按語]雙指開宮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的擠壓類,以雙手食指著力於聽宮穴的手法之一。聽宮穴位於手太陽小腸經間,主耳聾、耳鳴、耳痛。臨床上指針按摩流派常施用於點穴開筋,通經活;經絡臟腑按摩流派常施用於理氣活血。最近有用此法治療頭暈動症的報道。
二龍戲珠法以拇指、食指指腹於喉結上麗旁著力,兩指相對點揉,因兩指相對形如雙龍,喉結圓如珠,故稱為二龍戲珠法。
操作要領:患者正坐或仰卧位,頭稍後仰顯露喉結,醫者以拇指與食指指腹置於喉結左右(即:外金津、外玉液),兩指對合點揉。點而揉捻,點則按之,揉而動之,捻則旋轉。此法宜輕揉而中空如戲珠。
注意事項:切忌暴力捏按,損及皮肉、喉結,著力以向下傾斜為宜。施術之前,須與患者講話,應用目的,求得患者密切配合。
功效:清熱利咽,活血化瘓,理氣松肌,消腫止痛,溫經散寒。
主治:流涎,口腔炎症,咽喉疼痛,聲音嘶啞,中風不語。
[文選]《臟腑經絡按摩》:部位喉頭兩側,患者取坐位,施術者以大指指腹按壓左右側喉頭部的壓痛點(通常咽喉疼痛的病人,其喉頭左右側均有敏感疼痛點),連續施以按點、壓點,按壓時令患者咽唾液。按壓畢,局部施以捻轉法和揉法。功效利咽止痛。治咽喉痛。
[按語]二龍戲珠法是按摩推拿手法中擠壓類及摩擦類以拇、食指指腹著力於喉結兩側的外金津、外玉液穴的手法之一。左為外金津,右為外玉液,系經外奇穴,具有消炎止痛,利咽息風之功。臨床常被經絡按摩流派用於清咽利喉,指針按摩流派用於通經活絡。外金津、外玉液是治療中風不語的重要穴位。二龍戲珠法在臨床應用也較普遍。
雙揪鈴鐺法以雙手拇指與食指對合著力於患者左右耳垂向下垂直揪神,因耳垂形如鈴鐺於左右相掛。故稱為雙揪鈴鐺法。
操作要領:患者正坐位或仰卧位,醫者雙手分別以拇指與食指指腹的對合力於患者兩側耳垂著力揪伸3~5次。再以拇指於耳垂部推按l~2次為宜。此外,還可根據臨床辨證的需要,掐按耳垂及耳區穴位,以增加療效。此法療效明顯,多用於治療氣血阻滯的徵候。
3、脖子落枕了需要怎麼辦啊?
一、使用冷熱療法
1
在脖子部位進行濕熱敷。
熱氣能幫助緊綳的肌肉放鬆,而濕熱比乾熱好,因為可以讓熱氣更有效地滲入脖子肌肉。每天熱敷背部或脖子部位3次,每次至少20分鍾。
最好使用葯房出售的濕熱墊,可以控制溫度,還能敷久一些。你也可以使用熱水袋,用熱水淋浴或泡澡。
2
將熱毛巾敷在脖子上。
將擦手巾浸在一碗熱水中,或者將熱水倒在整個毛巾上。你也可以將毛巾放進烘乾機烘5到7分鍾。弄乾毛巾,讓它不再滴水,但仍然溫熱。將毛巾覆蓋在僵硬或酸痛的脖子上。敷了一次後,過了20分鍾才可以重復。重復敷大概3次。
3
用冰袋舒緩脖子。
低溫能減輕局部疼痛,減少乳酸堆積,而肌肉酸痛正是乳酸堆積造成的。[3]將冰袋敷在發僵的脖子部位,通常是脖子後面的發際線周圍。每2小時冰敷10到15分鍾。
你也可以用更舒服的姿勢進行冰敷。坐在舒適的椅子上,頭向後靠在椅背。將冰袋放在肩膀和頭部底部之間。身體靠後抵著冰袋,好讓脖子享受到冰敷的全部好處。
有些專家認為冰敷會使脖子更加僵硬,因為低溫促使肌肉收縮。兩種方法都試一試,看看哪一種讓你的脖子感覺最舒服。
在急性疼痛發生的頭48到72小時進行冷敷,之後改為熱敷。
END
二、做拉伸運動緩解脖子僵硬
1
前後擺動頭。
大多數時候,只要做一些運動舒緩緊綳或拉傷的脖子肌肉,就能立刻緩解脖子僵硬。下巴往下貼近胸部,然後抬起來朝向天空,拉伸脖子前後的肌肉。重復幾分鍾。
如果這個運動做起來很痛,抬頭或低頭的幅度不要太大。只要有一點點拉扯感就行了。
2
左右傾斜頭部。
頭向其中一側肩膀傾斜,再換邊重復,拉伸脖子兩側的肌肉。繼續做到疼痛稍微減輕,肌肉不再那麼緊綳為止。
3
左右轉動頭。
這個動作對僵硬的脖子來說是最疼痛的,所以要慢慢做。繼續左右轉動頭部幾分鍾。
4
少做劇烈的體力活動。
脖子僵硬的頭幾天,最好減少活動量。這有助於減輕症狀,緩解炎症。在脖子開始僵硬的頭兩三周,不要從事下面的體育活動或運動:
跑步或慢跑
舉重
芭蕾舞
仰卧起坐和抬腿
END
三、知道什麼時候應該就醫
如果疼痛沒有消失,最好去看醫生。
有時候,脖子僵硬和椎間盤突出或神經受壓一樣,可能是嚴重疾病的症狀。這種類型的損傷不會自行痊癒。如果脖子僵硬持續好幾天,最好聯絡醫生,看看自己是否需要接受治療。
醫生可能會給你注射抗炎葯。脖子僵硬可能是炎症造成,醫生可以直接將可的松注射到僵硬部位,以減輕炎症。
2
出現嚴重症狀時,一定要就醫治療。
脖子僵硬是腦膜炎的首發症狀之一。這是一種嚴重的細菌感染性疾病,會引起腦腫脹。脖子僵硬也可能是心臟病發的跡象。 如果出現下面的症狀,一定要立刻去看醫生:
發燒。
嘔吐和惡心。
低頭時下巴碰不到胸部。
胸痛或左臂疼痛。
頭暈。
如果端坐、站立或行走困難,一定要立刻就醫。
4、頸部肌腱凸起
那 只 得 忍 一 下 嘍 ^_^ - 0 -,繼 續 把^_^ http://ke.baidu.com/view/1241245.htm?wtp=pic
是 不 是 這 個 ? ? ? - -
希 望 對 你 有 幫 助
早 日 把 慢 性 淋 巴 結 炎 , 弄 了 ^ ^
如 果 要 找 我 這 上 面 回 話 . . . .
5、全身有哪些骨性和肌性標志?
1、幹部的體
表標志胸骨:胸骨柄、胸骨體、劍突。肋骨:第二到第十二肋骨、第一到第十肋軟骨。椎骨:頸椎、胸椎、腰椎、骶骨、尾骨。
2、肢部的體
表標志肩胛骨:肩峰、肩胛岡、肩胛下角。鎖骨:全長。肱骨:肱骨內上踝、外上髁。尺骨:鷹嘴、尺骨頭、莖突。橈骨:橈骨頭、莖突。手骨:腕骨、掌骨和指骨的背面。
3;下肢部的體
表標志髂骨:髂嵴、髂前上棘、髂後上棘、恥骨聯合、坐骨結節。股骨:大轉子。髕骨:前面。脛骨:脛骨前緣。腓骨:腓骨頭和外踝。足骨:跗骨、跖骨、趾骨。
體表的肌性標志
一、頭頸部
咬肌 當牙咬緊時,在下頜角的前上方,顴弓下方可摸到堅硬的條狀隆起。
囁肌 當牙咬緊時,在聶窩,於顴弓上方可摸到堅硬的隆起。
胸鎖乳突肌 當面部轉向外側時,可明顯看到從前下方斜向後上方呈長條狀的隆起。
二、軀幹部
斜方肌 在項部和背上部,可見斜方肌的外上緣的輪廓。
背闊肌 在背下部可見此肌的輪廓,它的外下緣參與形成腋後壁。
豎脊肌 脊柱兩旁的縱形肌性隆起。
胸大肌 胸前壁較膨隆的肌性隆起,其下緣構成腋前壁。
前鋸肌 在胸部外側壁,發達者可見其肌齒。
腹直肌 腹前正中線兩側的縱形隆起,肌肉發達者可見臍以上有三條橫溝,即為腹直肌的腱劃。
三、上肢
三角肌 在肩部形成園隆的外形,其止點在臂外側中部呈現一小凹。
肱二頭肌 當屈肘握拳時,此肌收縮可明顯在臂前面見到膨隆的肌腹。在肘窩中央,當屈肘時可明顯模到此肌的肌腱。
肱三頭肌 在臂的後面,三角肌後緣的下方可見到肢三頭肌長頭。
肱橈肌 當握拳用力屈肘時,在肘部可見到肱橈肌的膨隆肌腹。
掌長肌 當手握拳、屈腕並使外展時,在腕掌面的中份、腕橫紋的上方,可明顯見此肌的肌腱。
橈側腕屈肌 同上述掌長肌的動作,在掌長肌腱的橈側,可見此肌的肌腱。
尺側腕屈肌 用力外展手指,在腕橫紋上方的尺側,豌豆骨的上方,可見此肌的肌腱。
鼻煙窩 在腕背側面,當拇指伸直外展時,自橈側向尺側可見拇長展肌、拇短伸肌和拇長伸肌腱。在後二肌腹之間有深的凹隆,稱鼻煙窩。
指伸肌腱 在手背,伸直手指,可見此肌至2~5指的肌腱。
四、下肢
股四頭肌 在大腿前方,股直肌在縫匠肌和闊筋膜張肌所組成的夾角內。股內側肌和股外側肌在大腿前面的下部,分別位於股直肌的內、外側。
臀大肌 在臀部形成圓隆外形。
股二頭肌 在國窩的外上界,可摸到它的肌腱止於腓骨頭。
半腱肌、半膜肌 在國窩的內上界,可摸到它們的肌腱止於脛骨,其中半腱肌腱較窄,位置淺表且略靠外,而半膜肌腱粗而圓鈍,它位於半腱肌腱的深面和靠內。
拇長伸肌 當用力伸姆趾時,在踝關節前方和足背可摸到此肌的肌腱。
脛骨前肌 在踝關節的前方,姆伸肌腱的內側可摸到此肌的肌腱。
趾長伸肌 當背屈時,在踝關節前方,拇長伸肌腱的外側可摸到此肌的肌腱。在伸趾時,在足背可清晰見到至各趾的肌腱。
小腿三頭肌(腓腸肌和比目魚肌)在小腿後面,可明顯見到該肌膨隆的肌腹,並向下形成粗索狀的跟腱,止於跟骨結節。
6、腳脖子一圈的穴位?
腳脖子的穴位叫「解溪穴」。解溪穴屬於足陽明胃經穴點陣圖,解溪穴位於人體足背與小腿交界處的橫紋中央凹陷中,當足拇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
7、全身有哪些骨性和肌性標志
1、幹部的體
表標志胸骨:胸骨柄、胸骨體、劍突。肋骨:第二到第十二肋骨、第一到第十肋軟骨。椎骨:頸椎、胸椎、腰椎、骶骨、尾骨。
2、肢部的體
表標志肩胛骨:肩峰、肩胛岡、肩胛下角。鎖骨:全長。肱骨:肱骨內上踝、外上髁。尺骨:鷹嘴、尺骨頭、莖突。橈骨:橈骨頭、莖突。手骨:腕骨、掌骨和指骨的背面。
3;下肢部的體
表標志髂骨:髂嵴、髂前上棘、髂後上棘、恥骨聯合、坐骨結節。股骨:大轉子。髕骨:前面。脛骨:脛骨前緣。腓骨:腓骨頭和外踝。足骨:跗骨、跖骨、趾骨。
體表的肌性標志
一、頭頸部
咬肌 當牙咬緊時,在下頜角的前上方,顴弓下方可摸到堅硬的條狀隆起。
囁肌 當牙咬緊時,在聶窩,於顴弓上方可摸到堅硬的隆起。
胸鎖乳突肌 當面部轉向外側時,可明顯看到從前下方斜向後上方呈長條狀的隆起。
二、軀幹部
斜方肌 在項部和背上部,可見斜方肌的外上緣的輪廓。
背闊肌 在背下部可見此肌的輪廓,它的外下緣參與形成腋後壁。
豎脊肌 脊柱兩旁的縱形肌性隆起。
胸大肌 胸前壁較膨隆的肌性隆起,其下緣構成腋前壁。
前鋸肌 在胸部外側壁,發達者可見其肌齒。
腹直肌 腹前正中線兩側的縱形隆起,肌肉發達者可見臍以上有三條橫溝,即為腹直肌的腱劃。
三、上肢
三角肌 在肩部形成園隆的外形,其止點在臂外側中部呈現一小凹。
肱二頭肌 當屈肘握拳時,此肌收縮可明顯在臂前面見到膨隆的肌腹。在肘窩中央,當屈肘時可明顯模到此肌的肌腱。
肱三頭肌 在臂的後面,三角肌後緣的下方可見到肢三頭肌長頭。
肱橈肌 當握拳用力屈肘時,在肘部可見到肱橈肌的膨隆肌腹。
掌長肌 當手握拳、屈腕並使外展時,在腕掌面的中份、腕橫紋的上方,可明顯見此肌的肌腱。
橈側腕屈肌 同上述掌長肌的動作,在掌長肌腱的橈側,可見此肌的肌腱。
尺側腕屈肌 用力外展手指,在腕橫紋上方的尺側,豌豆骨的上方,可見此肌的肌腱。
鼻煙窩 在腕背側面,當拇指伸直外展時,自橈側向尺側可見拇長展肌、拇短伸肌和拇長伸肌腱。在後二肌腹之間有深的凹隆,稱鼻煙窩。
指伸肌腱 在手背,伸直手指,可見此肌至2~5指的肌腱。
四、下肢
股四頭肌 在大腿前方,股直肌在縫匠肌和闊筋膜張肌所組成的夾角內。股內側肌和股外側肌在大腿前面的下部,分別位於股直肌的內、外側。
臀大肌 在臀部形成圓隆外形。
股二頭肌 在國窩的外上界,可摸到它的肌腱止於腓骨頭。
半腱肌、半膜肌 在國窩的內上界,可摸到它們的肌腱止於脛骨,其中半腱肌腱較窄,位置淺表且略靠外,而半膜肌腱粗而圓鈍,它位於半腱肌腱的深面和靠內。
拇長伸肌 當用力伸姆趾時,在踝關節前方和足背可摸到此肌的肌腱。
脛骨前肌 在踝關節的前方,姆伸肌腱的內側可摸到此肌的肌腱。
趾長伸肌 當背屈時,在踝關節前方,拇長伸肌腱的外側可摸到此肌的肌腱。在伸趾時,在足背可清晰見到至各趾的肌腱。
小腿三頭肌(腓腸肌和比目魚肌)在小腿後面,可明顯見到該肌膨隆的肌腹,並向下形成粗索狀的跟腱,止於跟骨結節。